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御用的小圆盾,而是双手持长矛。

在挑选雇佣兵的时候,几名负责招募的军官里,就有一名瑞士人。一般,是否录取,都要这个瑞士的“专家”点头首肯。

按照瑞士人的要求,符合条件的雇佣兵,一是要强壮,这是战士的基本要求。第二,就是要“轻装上阵”。

什么事“轻装上阵”呢?其实就是不要拖家带口的意思。比如,来维也纳应征的很多雇佣兵和准雇佣兵,不少人竟然还带上了家眷。有这样的拖累,还能打仗不?还能行军不?

有的新婚夫妻不愿分离,所以,男人就带上了女人来应征。这样的都算好的了,还有的竟然带上了年迈的爹妈……

带上老人一起,还能行军么?所以,瑞士军官对此的处置是——凡是带着家眷的,一律不要,管你多出色。不然,带着家眷一起,根本无法行军。这也是早期的特征,到了16世纪雇佣兵泛滥后,带上家眷行军似乎成了惯例……

因为应征的人多,瑞士军官还要求应征者,使用长棍对打,谁先用棍头捅到对方身上谁就胜出,胜出者录取,失败者淘汰。因为时间紧,负责招募的军官连复活挑战的机会都不给,一轮淘汰者,直接滚蛋。毕竟,对于帝国来说,步兵选择面极大,没必要那么考究。

步兵可是要挑选5000人的,而每个人之前要接受条件审查(比如有无携带家眷等),加上各类登记,之后还要分组和比武,所以持续时间相当长。而马林,也是看够了热闹。

某天,卡恩突然说道:

“少爷,要不我们去应征长枪兵?”

“滚蛋!”马林没好气地说道。他一个骑士(虽然没正式封号,只是见习的),要是去当步兵,估计会被人笑话死。

而且,长枪兵可是标准的炮灰兵,他一个穿越者,能去当炮灰?简直给穿越界人士丢人,估计能丢人丢到火星上去……

别说长枪步兵这样的炮灰兵种,就是骑兵中的非正规骑兵(如侦察骑兵、传令兵、巡逻骑兵等),马林也不乐意干。当然,这也有马林不擅长那些的原因在内。毕竟,非正规骑兵主要是用马刀的,而马林并不精通马刀的刀术,只精通骑枪用法。

“要不,少爷,您自己招募一队长枪兵,自己当军官?小的看少爷之前训练他们5个,挺有章法的。而且,少爷您不是说过,皇帝接下来还会继续招兵的吗?”科勒这时插嘴道。

“自己招兵买马?”马林愣了下。之前,因为浓烈的骑士情节,他一门心思想当一名威风凛凛的骑士,同时也不肯当炮灰兵的长枪兵,所以,没往那方面考虑。

事实上,他也是想过自行组建佣兵团的。但是,组建佣兵团的开销,可是个天文数字,即使是一个步兵佣兵团。所以,他暂时没想过这一方面。

“对啊,少爷,您现在手里也有几百马克,可以暂时先招募上百人,暂时训练起来,等到训练有成果了,估计皇帝就会进行第二轮募兵了。到时,您带着上百训练有素的步兵前往,怎么也能混个军官啊。到时,少爷您得任命我为军需官啊!”科勒讨好地说道。

“上百人……也行?”马林犹豫了下。原本,他是打算等有钱了招募几千人,组建大佣兵团的。最起码,要组建几个大方阵什么的。但是,他现在手里只有750马克,也养不起太多兵。

但仔细一想,按照科勒所说,先招募上百名雇佣兵,训练起来,先养一段时间。自己又不是长期养他们,只要养到皇帝第二轮招兵。估计,明年初皇帝就会有第二批钱到来。到时候,自己的兵马也训练得差不多了。带着上百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前往,怎么的也得混个连长之类的啊……

“啊哈哈哈哈……”YY中的马林不由得狂笑起来,让几个侍从莫名其妙……

第二十四章 拉人入伙

脑海深处,马林想起了“三十年战争”时期名声大噪的蒂利伯爵。这货就靠着在西班牙学到的西班牙方阵这一招,打遍欧洲,“一招鲜吃遍天”。最后,竟然就靠这一招,混到了帝国伯爵的爵位。

要不是最后他遇到了更厉害的“近代军队鼻祖”古斯塔夫二世,然后被弄死,这货没准会晋身为公爵。

蒂利可没有当什么骑士,而且,17世纪的时候,骑士已经完全没落了。这家伙就靠着西班牙方阵的步兵战术,愣是从一个小小雇佣兵小头目,成长为名震欧洲的大佬。

事实上,马林早就有效仿蒂利伯爵的想法了。但是,之前,他考虑到,即使是最小的西班牙方阵,也有一千多人。

而在皇帝军中,有资格统帅一千多人——哪怕是步兵,最低要求也得是个贵族。可马林目前只是个见习骑士,不是受封的骑士,不算贵族。所以,之前他就没想过自己搞队伍,而是打算混个贵族身份先。

因为,目前德意志雇佣兵刚刚兴起,所有的军官,都必须是贵族。平民在军队里,最多做到士官,也就是介于军官和小兵之间的职位。

而皇帝之前的雇佣兵,事实上都是靠着一些地方贵族为他召集起来的人马。更准确地说,皇帝目前军事上最大的依靠,就是士瓦本同盟(士瓦本地区的大小诸侯,包括符腾堡伯国等)。

也就是说,皇帝军队中目前将领,主要也都是士瓦本系的大小贵族。至于其他地区的贵族出身的军官,只占少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初,前任皇帝腓特烈很脓包,和匈牙利打仗,结果连老巢奥地利都丢了大半,还丢掉了维也纳。所以,那时候没多少人愿意支持无能的哈布斯堡家族。而接任皇帝位置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登基之初,没几个大贵族支持他。甚至,不少选帝侯及其支持者们,还想恢复选皇制度,打破哈布斯堡家族对皇位的垄断呢。

而士瓦本同盟,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最困难的时刻坚定滴站在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边。就连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第一次组建德意志雇佣兵,也是士瓦本系的贵族,大力支持并率先响应的。

比如士瓦本同盟的霍亨索伦伯爵腓特烈二世,就是最积极响应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甚至,后来这家伙成了皇帝的最好的基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极度信任他,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他。现在,这位伯爵,正是哈布斯堡家族掌控的军队的最高统帅。

也因为如此,皇帝早期的军队,士瓦本系的将领居多。而其他地方的雇佣兵,暂时还没发展起来。要等到进入16世纪后,德意志其他地区的雇佣兵才会发展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在德意志,雇佣兵还是个新的群体,它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习惯。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刻,马林完全可以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随潮流。因为,潮流还没形成呢。

虽然说,按照古代欧洲的潜规则,军官都该是贵族。但是,马林虽然不是贵族,可也是贵族的后代。所以,勉强也算贵族的“自己人”。自己拉起一个队伍,而且是最低级的步兵队伍,还是不会有什么人为难自己的。要是自己是农奴出身,想自己拉队伍,必然不会受到贵族阶层的承认,这就是古代欧洲。

和自己两个聪明点的手下——科勒和施瓦茨商议后,马林决定,假借正式骑士的名义,招募那些落选的年轻人。当然,是招募其中的佼佼者。

之所以要谎称自己是正式的骑士,是为了取信于人。在古代的欧洲,贵族的威望是很高的,尽管其中不乏败类。贵族招募军队,大家肯定觉得是干正事的,应该是为了保家卫国。

要是哪个平民去拉起队伍,没准会被官方认为是组建强盗队伍,然后直接派兵给剿了……

为此,马林打出了霍夫曼家族的族徽——一个盾牌上,有一个扛着黑色十字旗的骑士……

在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国旗,但每个贵族家族,都有自己的徽记。也只有贵族家庭,才会有代表家族身份的徽记。像霍夫曼家族这样的族徽,寓意着这是一个骑士家族。而那些王室家族,族徽上往往会加盖一顶王冠。

事实上,马林作为一个被赶出家族的流浪骑士,应该是不准打出原家族的族徽的。因为,被赶出家门那一刻起,他就应该另起炉灶了,不再属于鲁尔河畔那个霍夫曼庄园了。

但现在,为了拿出说服力,借用下家族徽记,也没事。而且,他也的确是这个家族出来的啊。即使老霍夫曼和阿德勒知道了,也不会说啥。再说了,他只是打算骗骗那些出身社会底层的平民,没去骗贵族,不用负啥法律责任。

……

接下来,马林就打出了霍夫曼家族采邑骑士的名号,开始忽悠那些运气不好,但实力其实很不错的被淘汰的倒霉蛋。

为此,马林亲自在比武场挑选。因为只要百十号人,马林一人就能挑选。

马林挑选的标准和一般人不同,首先,他自然要强大点的人。但是,强大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比如那些失败者,马林对于武艺的要求,其实不是最主要的。

马林最看重的,是那些失败者在比武中的精神方面的表现。比如,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

马林知道,在战场上,不是你武艺好就可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勇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差的,很容易在遇到劣势的时候崩溃。

但心理素质的好坏,很难判断。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胜利者而言,你是看不出他心理素质的好坏的。要看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主要在此人失败时看。

人只有在遭遇失败时,才能把自己脆弱和不堪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甘心失败的人和坦然面对失败的人,才是心理素质合格的。

而对于军队而言,在失败时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才是最难得的品质。若是用有色眼光看,你也可以认为这样的人好勇斗狠。

当然,好勇斗狠的同时,也保持对纪律的服从,这才是最优秀的兵。不然,不服管教又好勇斗狠的,不是军人,而是强盗。

……

一连几天,马林挑选了200多失败后很不甘心的年轻人。而且,这些人在决斗中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不畏受伤。

然后,马林让科勒几个,一一请他们到自己租下的小院来谈话……

马林告诉这些人,皇帝的第二批资金到位后,肯定会再度扩军。毕竟,法国人有6万大军。皇帝想对抗法国人,起码要征召几万人。

这些应征失败的人,现在就回家,未免太可惜。而马林,以霍夫曼家族的名义,打算自行组建佣兵团,先停留在维也纳附近,集中训练提高。等皇帝第二批开始募兵后,再以一个整体的名义去应聘,提高被选中的几率。

“霍夫曼先生,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有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质疑道。

马林也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说道:

“因为我出身贵族家庭,学过军队指挥的方法啊!”

“这……”立马没人吱声了。

要知道,这些来应征长矛手的,基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基本就没有什么有文化的,更别说懂指挥打仗了。在这群粗人面前,马林可以尽情秀自己的文化水平,对方也无力反驳……

“那么这个薪水呢?”

“我又不是皇帝,哪有那么多钱……”

“那你还招揽我们?不给钱还想指挥我们?”

“我是没钱支付薪水,但在皇帝第二次募兵前,我可以免费给你们提供伙食。想必大家都出身平民家庭,没什么钱,长时间逗留在维也纳,吃饭也是很大的开销,我可以代为支付饭钱……”

……

“好吧,就按您说的办,您用贵族才懂的军队指挥方法训练我们,但要管我们吃住……”

最终,有80人屈服了。其余一百几十人,要么桀骜不驯,不听指挥,要么看不上马林这座小庙,不肯屈就。

于是,马林最终招募了80名不错的年轻人,正式组建了日后威震欧罗巴的“霍夫曼佣兵团”……

第二十五章 “神器”草鞋

佣兵团成立后,马林先去维也纳做了报备。这也很正常,虽然这是混乱的中世纪,你一个人或几个人出行携带武器没什么,但要百八十号人携带武器,不报备肯定还会被当做强盗给剿灭了。

维也纳的官员显然也是知道皇帝以后肯定会扩军的,因此,他没有拒绝马林。但是,他给马林开了凭证后,要求马林在驻扎的地方,必须接受当地治安官的监督,且不得劫掠当地百姓。不然,就会被当做盗匪,引来大军剿灭。

为了证明雇佣兵团的合法性,马林缴纳了1马克的巨资和5马克的贿赂,获得了维也纳开具的文书证明,证明其佣兵团的合法性。然后,马林就正式打出了旗号——霍夫曼佣兵团。

获得合法身份后,马林就开始筹备练兵的事宜了。首先是地点的选择。维也纳不可能,这里可是国都,不说这里规矩多,光是物价高这一条,就首先被马林排除了。他可是自己掏钱养活80个壮汉,要是在物价高的维也纳,他非得破产不可。

开始的时候,他选择的是维也纳城西、阿尔卑斯山脉北麓的维也纳森林。这片森林很大,有上千平方公里,比较安静,适合当军营。

但是,马林刚准备扎营,就被守林人驱赶了……

原来,维也纳森林是哈布斯堡皇室的狩猎场,属于皇家园林,普通人是不准进入和靠近的。尤其是,马林这可是一支小型军队,那就更不能靠近了。因为,他们害怕马林这群人刺杀来这里打猎的皇室成员。

无奈之下,马林带着大伙继续西行,来到了一个叫做罗巴赫的小镇上。这里南边就是阿尔卑斯山脉,附近有森林。除了物价低,马林还考虑进山打猎,获得一些肉食,同时,也降低点生活成本。

不止如此,以后进军意大利,肯定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而且,意大利半岛上山地众多,马林带大家来这里,也有锻炼大伙翻山越岭能力的意思在内。

在长途行军中,马林郁闷地发现,很多人鞋子因为走路磨损了。但是,他们也不舍得去买一个新鞋。

为啥呢?原来,欧洲的鞋子,在这个年代,是以皮革鞋子和木底鞋子为主。皮革鞋子的鞋底,是用多层牛皮或猪皮缝制而成,鞋身也是皮革的。这种鞋子穿起来感觉不错,也很结实。

但问题在于,皮革价格贵啊。一双皮鞋,价格高达3先令。而普通人一天的薪水才2芬尼。也就是说,一双皮鞋子,要普通人劳动18天才能买得起。

至于木底鞋子,这种鞋子虽然便宜得多,但一些情况下很不实用。木底鞋子,走平原还好,一旦走崎岖的石质山路,分分钟鞋底断裂啊……

马林招募的80人里,有50人就穿的相对便宜的木底鞋子。可这种鞋子,在马林带着他们赶路的途中,因为走了一些山路,使得有20多人的鞋底断了……

按通常习惯,他们应该去买双新鞋才是。但是,这群落魄到来卖命混饭吃的穷鬼,哪里有钱买新鞋子啊……

这时,马林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前世在乡下的时候,和村里的老人学的一手神技——编草鞋……

草鞋可是古代华夏人的终极发明之一,它看着不起眼,但是却很重要。古代华夏人,虽然比古代欧洲人要富足,但鞋子,也是较为昂贵的产品。比如,用多层布纳底的布鞋,很多普通人家虽然自己能做,但是,布鞋在普通人家,算是体面的鞋子。只有出远门或者走访亲戚,需要体面些,才会穿上“千层底”的布鞋。

但在下地劳动时候,你穿布鞋或者木屐,简直就是找虐。因为,劳动的时候,脚部经常发力。若是木屐,很容易断裂。而布鞋,也经不住下地折腾。

所以,智慧的华夏先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草编织鞋子……

草鞋透气、轻便、柔软、防滑,而且成本极低。对于穷人家而言,草鞋绝对比四大发明什么的都重要。因为,草鞋穷人也穿得起,而且可以经常更换。

比如红军走2万5千里长征,要是特喵的穿皮鞋,不知道要跑坏多少万双皮鞋。那成本,简直无法接受。

可草鞋不一样,随便从路边拔点有韧性的野草,就可以现场制作草鞋。跑坏了一双,再随手编织一双呗……

而且,草鞋走山路特别有优势,不仅在于磨坏了可以随时更换。而且,草鞋很防滑,可以充分避免走山路时人不小心摔到山下去,造成不必要的死伤。而木底鞋子,则是最不适合走山路的。至于皮鞋,用来走山路,实在太过奢侈。

草鞋如此的实用,使得其在华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三国时著名的刘皇叔,就是编织草鞋卖起家的。

而让马林奇怪的是,欧洲似乎没有草鞋编织技术。很多农奴,实在太穷,连木底鞋子也买不起。即使买了相对便宜的木底鞋子,也是在出门走亲访友或者去教堂礼拜的时候才穿上。而平时劳动,多半是光脚的。光脚走在田间自然没问题,走在罗马大道上也没问题,可要走山路,那就绝对不行了。光脚走路怕滑,也怕石子戳脚。但穿木底鞋子走山路容易断底,穿皮鞋又太奢侈。

马林的80个穷鬼手下,除了10个人是穿皮鞋的。其他70人,有50人是穿木底鞋子的。至于剩下的20人,干脆是光脚走路的……

对于这一点,马林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在抵达罗巴赫,并搭起帐篷后,马林并没有急着训练,而是让大家弄来很多草茎,开始教大家编草鞋……

“马林大人,草也能做鞋子?”边上一群欧洲乡巴佬都很诧异。

但是,他们亲眼看见,在马林一双手熟练的编织下,草茎先被搓成细草绳,然后又被编成鞋底和鞋身……

这一幕,让所有人感到非常神奇,大家都惊叹不已。

而试穿了马林编织的草鞋后,大家都感到很舒服。马林编织的草鞋,属于冬天版的,比较厚实和防寒。眼下正是冬季,穿着厚实的草鞋,可以有效抵御寒冷。而且,即使是厚实的草鞋,也是比较透气的。又保暖又透气,穿起来感觉很棒。

但让马林郁闷的是,他教手下86人(包括他的6个随从)编草鞋。可教了两天,最后学会的,只有8个人,其中还包括科勒……

至于这8个人为啥这么“有天赋”,还是因为这7个人(科勒除外)以前当过裁缝学徒或鞋匠,只是天赋不佳被辞退了。但即便如此,他们的编织水平,用来编草鞋也是足够的了。

无奈之下,马林把这8个人安排去编草鞋,供应大家需要。以后训练,肯定有越野奔跑。高强度的训练,对于鞋子磨损太大,只有有了足够的草鞋备用,才能撑过去。马林前世看战争电影,我军战士背包上可都挂着一两双备用的草鞋的。解放鞋那玩意,都是解放后才搞出来的。解放前,我军几百万大军,都是穿草鞋战斗的……

为此,马林宣布,这8个会编草鞋的“技术人员”,吃饭时加餐,比旁人可以多吃点,有肉食也优先他们……

而马林的佣兵团,人人都换上了轻便舒服,而且成本低廉的草鞋。即使那些穿皮鞋的,也纷纷换上了草鞋。因为,皮鞋珍贵,若是在训练中磨损了就得不偿失了。而草鞋实在便宜,即使穿坏了,也毫不心疼。可以说,对于家底不厚的军队而言,便宜实用的草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神器”……

第二十六章 让人吐血的队列训练

大家都换上草鞋之后,马林终于打算开始正式的训练了。

为了训练,马林花了几天的时间,编写训练大纲。前世的马林,没有当过兵,唯一的和军事有关的经历,还是刚上大学时的半个月军训。

当然,作为一个历史和军事的爱好者,马林经常逛论坛,讨论现代军队的起源——欧洲近代军队。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和网友们进行了多番辩论后,马林的欧洲军事历史水平也是大涨。

别的不说,西班牙方阵是必须知道的。其他的,比如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线阵,以及拿破仑的大炮兵战术,都是略懂。

若是可能,马林倒是想使用拿破仑的战术。但那是不现实的,要知道,欧洲火炮,目前还处于青铜炮时代。装备一门青铜小炮,成本就非常高昂。因为,眼下欧洲白银和铜的比价在1比15左右,铜价太高。像马林这样的屌丝团长,一门小铜炮都是买不起的,更别说像拿破仑那样一字排开上百门火炮了。

而且,别说拿破仑的炮兵战术了,就连古斯塔夫的线阵,他也没条件搞。因为,古斯塔夫线阵,使用了大量的火枪手,而且是燧发枪火枪手。

眼下,燧发枪还没被发明出来呢,就连火绳枪,也是刚发明几十年,还属于稀罕玩意。想凑几排火枪手,还真非常困难。

而且,15世纪的欧洲,冶铁技术非常糟糕,想制造一支轻便、威力足够的火枪,比较困难。因为,钢铁技术不过关的话,枪管太薄的话,容易炸膛。

即便到了16世纪,西班牙方阵开始崛起,西班牙人也是使用重达20斤的穆什克特大火枪。除了因为穆什克特大火枪威力大,其笨重的枪管不容易炸膛,也是重要原因。

就德意志地区而言,虽然也有猎人开始使用火绳枪打猎,但为了防止炸膛,他们都不敢装填太多火药,导致威力一般。

也就是说,马林现在都找不到几杆合格的火绳枪,想建立火枪线阵,也是做梦。所以,马林想了想,既然没条件,还是先将就着训练长矛方阵吧,和瑞士人对刺……

而长矛方阵,对于纪律和勇气要求很高。勇气方面,马林并不担心。他招募来的人,都是一帮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