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职位,东弗里斯兰的确多得是,现在东弗里斯兰的5座城市,只有海德尔兼任的奥里希市长,是个专业的。其他城市的市长,都不太专业,甚至,诺登的市长,只是一个最多只有小学2年级水平的半文盲,连伯国的政令,读起来都比较困难。

马林早有打算,把5个城市的市长都换成大学生,奈何一直没有大学生肯投靠。即使是奥里希的市长,马林也打算换一个专职的来,而不是让海德尔兼职。因为,海德尔也的确挺忙的。

不但是5个市长需要大学生,5座城市的法官,更需要专业的大学生。因为,系统学过法律的大学生,必然会更专业的。哪像现在,只能依靠当地一些法律条文都不怎么懂的族老来解决……

所以,马林授权海德尔,大把砸钱,忽悠他的学弟们。反正,东弗里斯兰伯国境内,市长啊,法官啊,税务官啊什么的,职位多得是,只是缺人……

同时,每一个愿意去的大学生,立即配房配车(马车),工资1先令每天起步,每人分很多田(100英亩)……

怕学弟们不清楚田亩的收益,海德尔神秘地告诉学弟们,如果分了田,每年的收益,不低于2000金币……

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按照薪水,海德尔每年也不过才拿365金币。但是,因为马林赏赐了他100尤格拉姆(200英亩)的土地,现在每年他的收益都有4000金币的样子,这才是真正致富的地方……

那些贵族出身的科隆大学毕业生还好,那些平民出身的大学生,和落魄小贵族出身的大学生,直接有些晕了……

之前每天1先令的高薪,就让他们动心不已。如今,每年2000古尔登金币收益的大礼包砸下来,一般人真受不了……

于是,原本都有了去向的大学毕业生们,不少人心动了……

于是,有十几名出身平民和落魄小贵族家庭的大学生们,在当晚纷纷找到海德尔进行咨询……

对此,海德尔都是热情招待了,命令马林派给他的宫廷大厨,给学弟们做了非常丰盛的美味佳肴,和学弟们吃得是宾主尽欢。

宴会结束后,海德尔还热情邀请这些学弟们,去东弗里斯兰伯国实地考察下。然后,来回车费,都是报销的。在分别前,海德尔以“提前报销来回车费”的名义,给每个来咨询的学弟,塞了一小袋金币。虽然不多,只有10个金币,但绝对足够他们子啊科隆和东弗里斯兰之间坐车一个来回了,还有不少富余的……

于是乎,当海德尔返程的时候,有13个学弟,直接备好行囊,要求和海德尔同行……

基本上,这13个科隆大学的毕业生,都算是动心了。后来,他们也的确成了东弗里斯兰伯国的官员,还被马林戏称为“十三太保”,后来都得到了重用。

虽然都是利诱来的,但马林却不觉得有啥不妥的。因为,刚毕业的时候,他们又没有效忠对象,没自己利诱过来,也属正常。只有那些有了主子,还被人利诱走的,才是道德有问题的。毕竟,一个大学毕业生,追求高待遇,没啥不妥的。再说了,有哪个国家的文官不爱财的?岳飞说的“文官不爱财”,恐怕只存在于幻想中了……只要监督得当,这些人不乱伸手,马林也不会在意什么。况且,马林给分的田,也足够他们全家很阔绰的花销了……

只是,海德尔非常不满意,为啥?因为,马林曾许诺过,要是招满20人,就给他的二儿子一个不世袭的爵士爵位的。

对此,马林表示——这个许诺,不止是今年有效。若是海德尔明年能招来7个人,加上今年的13个,凑满20个人,这个条件依然会生效……

这13个大学生,有4个是学法律的,自然是交给海德尔管理,先跟着海德尔学习上一两年,然后安排到几座城市里担任法官。而另外3个学行政管理的,则同样先留在奥里希,跟着海德尔学习处理奥里希市的政务,实习一两年后,外放为市长。2个学习财务的,自然是跟着科勒混了。

实际上,他们的学识比科勒要强得多。为此,科勒非常紧张,生怕他们抢自己的饭碗。但马林告诉科勒,别人尽管有才华,但马林不信任。所以,科勒还是要担任财务大臣,监管资金流向。就算那两个大学生很牛,最后签字的,还得是科勒。因为,他是马林的心腹。

只有那4个学习文学的,马林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才好。最终,他们都被安排成了马林的秘书,先跟在一旁学习。要是锻炼好了,也是可以外放的。当然,因为他们没有学过行政管理,马林特地要求他们向那些学过管理的同学请教和学习。这样,这4个人留在身边锻炼个几年,也是可以外放的。同时,他们的存在,也可以适当地解放马林。比如,一些告示,马林就不必和杰弗里亲自执笔了,完全可以交给这两个文学系的大学生来执笔,事后交给马林审核下就可以。甚至,马林的演讲稿,也可以尝试着让这四个秘书来写。前提是,他们四个要先适应自己的风格……

第三百一十二章 犹太人拉比

拉比是这一批13名科隆大学毕业生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因为,他是个犹太人……

拉比的父亲,是一名科隆城里的犹太商人,不算大富大贵,但还算有点钱。于是,老拉比就把从小读书很好的小拉比,花钱托关系送进了科隆大学,学习财务管理,将来好为哪个贵族老爷当财务官。

犹太人在欧洲,是长期受到歧视的。尽管他们中的不少人比较有钱,但都很低调。要是高调,没准会被贵族老爷给“收割”了。

所以,犹太人往往有钱,但毫无政治地位,经常被一些税务官和守卫城门的卫兵什么的给欺负。比如,一般人进出城市,只需交一两个芬尼的入城税。而犹太人,被认出来的话,就要交双倍。没办法,犹太人就被那些征税的当肥羊了。

所以,老拉比就把小拉比送进了科隆大学,指望小拉比将来能成为一名贵族老爷的手下,大小也混个官。这样,拉比家族就不受欺负了。

可是,老拉比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拉比家族作为一个保持传统的犹太人家族,一直坚持信仰犹太教,没有改宗天主教。

在西班牙,西班牙双王就驱逐了所有不远改宗天主教的犹太人。其他地区,尽管没有驱逐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但也从没把他们当做自己人。

所以,拉比父子惊讶地发现,小拉比快大学毕业了,竟然无人来拉拢……

倒不是没有贵族的手下来询问过,但他们一听说拉比不是天主教徒,就放弃了。因为,很多虔诚的天主教徒的贵族,不愿意聘请异教徒为自己做事。要知道,犹太教和天主教虽然都信上帝,但犹太教不承认耶稣的神子的地位,基督徒当然不满。

而在中世纪,宗教问题可以引发战争。所以,不承认耶稣的犹太教的犹太人,自然不被那些虔诚的天主教徒贵族接纳。

所以,小拉比郁闷地发现,自己科隆大学毕业后似乎没有贵族要……

拉比的问题,被海德尔反映给了马林。海德尔请示马林,这个犹太人如何解决。马林很快给出批示——只要拉比不反对天主教,不和人争论宗教问题,就可以接纳……

马林的考虑是很有必要的,他不怕接纳犹太人,但害怕遇到狂热的犹太教徒。因为,一些狂热的教徒,会和人争论“谁是真神”这样的问题。而在中世纪,谁敢质疑上帝,谁敢质疑耶稣,就是异教徒!所以,马林必须确定,拉比有没有这样的毛病。不然,用了这样的人,自己也要受到牵连的。

经过海德尔的试探,发现小拉比对宗教并不狂热,倒是热衷做官。然后,海德尔就接纳了他。小拉比也是第一批投靠马林的13人中的一位。

作为一名犹太人,拉比的商业天赋是很好的。当然,数学天赋也不错。甚至,拉比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比科勒强太多了,也比另一名同来的财务专业的同学要强。

科勒对于两名大学生的到来很是紧张,生怕他们抢了自己的饭碗。不过,马林及时地安抚了科勒。

马林知道,科勒头脑灵活,也会办事。但是,论起学识,科勒差两位大学生太多了。因为,科勒从小没有上过学,只是和镇上的犹太商人偷学了算账能力,也就是小学数学的水平。

当然,这个年代,大学生数学也不咋地,也就相当于后世初中生的水平。没办法,时代尚未发展。在天主教被信教打败前,欧洲科学技术还没有得到大发展。因此,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数学知识的总体水平也就和后世初中生差不多,只有在少数领域,达到了高中水准。至于微积分之类的大学高数知识,害人挂科的牛顿和高斯之流的还没出生呢……

不过,虽然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数学知识也就那样,可他们的脑子却是很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毕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最终,马林打算,以后财物方面的具体事情,都交给更专业的两个大学生去办。但是,最终签字权,还是留给科勒这个亲信。毕竟,文官爱财,不监管不行。科勒虽然水平一般,但长期观察下来,忠心倒是毫无问题。有科勒管着资金,马林倒也不怕被坑。

当然,马林也不会允许这两个大学生投靠科勒,成为科勒的党羽。所以,没事的时候,马林还会拨撩他们和科勒的关系。关系到资金的重大问题,马林还是不希望手下管账的人都是一条心的。

对于犹太人犹太教出身的拉比,马林亲自考察过,发现此人对金钱非常敏感,也比较有商业头脑。于是,马林就打算好好培养了,作为重要的财务能手。

犹太人地位不高,容易打压。所以,马林即使提拔拉比到重要岗位,也不担心拉比坐大。因为,他是犹太人,很难拉拢到很多党羽。即使拉拢到党羽,也都是一些不入流的货色。这样的人,捧他容易,摔他也简单。不像本地人,要是坐大了,很容易结成庞大的关系网,即使马林想动,也要考虑下后果。

所以,马林放心地让拉比担任了科勒的助手,协助处理财务问题。并且,马林还把后世流行的复式记账法和表格记账法和两孔大学生讲了。

拉比不愧是犹太人,很快就理解了两种先进记账法的精髓,快速上手了。而另一名大学生和科勒,则还懵懵懂懂的。事实上,马林也不太懂。表格记账,马林是理解的,这很简单。而复式记账法,马林也就知道个大概原理,自己没做过。所以,他也是迷迷糊糊地讲给三人听,三人也是迷迷糊糊地学了。

但拉比天赋好,很快自己琢磨清楚了复式记账法,并应用到了工作中去。因为天赋惊人,拉比不知道的是,科勒和另一名大学生雅克都比较嫉妒他。所以,拉比被两人悄悄地排斥了……

对此,马林心知肚明,却不干涉。但在表面上,却更加支持拉比了。只有孤臣,才是帝王值得相信的对象……

马林无数次构思过自己未来统治的方式,在马林眼中,科勒就是自己的“黑手套”,帮自己办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但是,科勒手下拥有大批见不得光的力量,也让马林有些不安。

于是,马林打算,让另一名亲信绍尔,成为自己的“灰手套”……

所谓灰手套,就是自己暗中的一支力量,但不怎么干坏事。平时,还要暗中负责保卫自己,和监视其他人。甚至,科勒的力量,也要被监视起来,免得被反噬。

总的来说,科勒手下的力量,有些类似于后世老美的“CIA”(中情局),是负责对外的,也专门搞事;而绍尔组建的力量,则类似“FBI”(联邦调查局),主要负责对内监视。

两股力量互不统属,相互监督,这才是马林心中理想的状态。而且,绍尔现在是马林手下侦察部队的总指挥,擅长布置暗哨和监视。几年锻炼下来,绍尔也成了一名老练的侦察兵指挥官。马林让绍尔组建密探和暗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倒是专业对口。而科勒那边,则主要招募一些三教九流和亡命徒,专门做见不得光的事情……

科勒嫉妒拉比,也是绍尔的手下暗中观察出来的。对此,马林很是高兴。财务上,就要有不同派别的人一起掌管才叫人放心。不然,都是科勒的手下,科勒要是贪污了,马林都不知道呢。要知道,科勒现在还年轻,身上还有忠心和热血,自然不会贪污。要是官僚当久了,年龄大了,没准会生出贪婪之心。所以,在财务部门安插和科勒不是一条心的人,也很重要。避免未来科勒生出贪婪之心后,造成危害。

毕竟,马林的事业越做越大,以后过手的钱财,也会非常惊人。所以,必要的防备,也是很重要的。而拉比,就是马林培养出来监督资金流向的一个重要棋子。只要科勒和拉比不走到一起,那么,有拉比在,科勒就没法贪墨。同样,有科勒在,拉比也无法贪墨。在未来,马林还打算招募更多的财务人员,而且,必须是既不属于科勒,也不属于拉比这一派的。多个派别的人一起掌管财务,才是最安全的……

当然,科勒作为亲信,马林还是要安抚的。在提拔了拉比后不久,马林就赏赐了大量财物给科勒,并一再表示,财务大臣的位置,依然是科勒的,谁也抢不走……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块平板玻璃

罗梅尼是之前威尼斯卖给马林的签了终身合同的玻璃工匠,是马林安排的玻璃温室的主要负责人。

之前,莫日根和巴特尔曾经带来一批东方草药的种子,吩咐罗梅尼修建玻璃温室,培育这些种子。于是,罗梅尼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特塞尔岛上,罗梅尼修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玻璃温室,用来培养莫日根和巴特尔带来的各种草药。

后来这些培育成功的草药,还在特塞尔岛外面进行了试种,大部分都存活了下来。而且,其中最不起眼的臭蒿,还被马林专门安排了一个庄园去种植。

马林可是很清楚的,那可是传说中的青蒿啊,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的来源。所以,马林占领了东弗里斯兰,并定都奥里希后,在城北养马场边上新建了一个庄园,专门用来种植青蒿。当然,其他草药也都进行了种植。可以说,这个在养马场边上的庄园,成了草药基地。

不过,马林最近突发奇想,还要种植香料和蔬菜。于是,罗梅尼就被从特塞尔岛叫到了奥里希,让他再建一个玻璃温室,试种生姜、胡椒等香料。另外,等到冬天的时候,马林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马林的口味,这个年代的人差异很大。这个时代的欧洲人,特别重口,尤其是男性贵族,特别喜欢吃胡椒。烤肉要蘸胡椒粉,吃个面包,都喜欢蘸点香料。好像不吃香料,不能显摆他们的贵族身份似的。

而且,男人们大多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这个难怪,因为,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蔬菜是生吃的。蔬菜生吃啥滋味?当然很不好了。所以,没什么人喜欢吃蔬菜。

但马林知道,吃蔬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有利于健康。而且,蔬菜炒得好,也很好吃。尤其是冬季,当蔬菜缺乏的时候,成天吃肉,很是难受。这几年冬天,马林经常很想吃蔬菜……

之前,因为要种植草药,加上手里食碱不多,制造玻璃无法成规模。但现在不同,马林从威尼斯买了很多碳酸钠回来,多得用不完。于是,马林打算开始打量制造玻璃产品,并多建造几个玻璃温室了。

于是,罗梅尼带着一群威尼斯玻璃匠,开始烧制玻璃,用来在奥里希城北建造新的玻璃温室。

马林没事的时候,还特地去观看他们烧制玻璃和修建温室。但是,到了那儿后,马林才发现,罗梅尼等人烧制的玻璃块,有点小……

小到啥程度呢?比巴掌大一些……

至于为什么这么小?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罗梅尼等工匠,在制造玻璃片的时候,都是吹制的……

是的,这些玻璃产品,都是工匠们吹制的。每个玻璃工匠,在玻璃液冷却下来前,用一根特制的管子,以特殊技巧,吹制那些将要冷凝下来的玻璃液,吹制出他们想要的形状……

在这些能工巧匠的加工下,玻璃液被吹成了杯子、瓶子,或是其他艺术品的形状……

然而,平整的玻璃片是如此得小,在修建玻璃温室时,一个玻璃温室,都是由很多玻璃片拼凑而成的。所以,罗梅尼主持修建的玻璃温室,框架是如此密集。然后,框架间的空隙是如此之小,正好安放巴掌大些的玻璃片……

可是,因为框架密度太大,导致透光性大大降低了……

马林突然想起来,大块玻璃生产技术,貌似是1688年才出现的,好像使用的是辊压法。就是把将要冷却的软化的一团玻璃液,用金属辊水平轧过,使之平整。

虽然,最终金属辊轧过的上表面会有些不平滑,但没事,用砂纸打磨光亮就可以了。不像之前的吹制法,因为玻璃液冷却快,根本没有时间吹制出大块的玻璃。

因为辊压法的出现,使得大块玻璃不但能够生产了,而且成本也低。毕竟,吹制玻璃是一门比较高深的手艺,一般人做不来。要是每块玻璃都是大匠师吹制出来的,成本的确挺高的。而辊压法只要普通的工匠就能轻松办到,而且效率极高,自然成本就低了。

马林把辊压法一提,立即引起了罗梅尼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们做了一个两边平行的凹槽,和一根光滑的铜棒。

当玻璃液在坩埚里熔化后,工匠们就会把玻璃液倒入另一个容器,等到液态的玻璃液开始渐渐变稠的时候,倒入凹槽里。然后,铜棍担在两边平齐的凹槽边上,像石磙一样辊压过去,把凸出面压下去。这样,就形成了整个大块的像平板一样的大玻璃块。

接着,成型的大玻璃块就会连着凹槽一起送进退火炉里退火。退火完毕后,工匠把下面平整,上面稍微有些毛边的大块平板玻璃取出来,用砂纸进行打磨。这种砂纸,不是后世那种工业生产出来的砂纸,而是就是鲨鱼皮。鲨鱼皮本身就很粗糙,正好可以用来当做天然的砂纸……

砂纸把上表面磨光后,一块平板玻璃就诞生了。当然,因为工艺的原因,有时候可能整块玻璃出问题,但即使如此,大部分玻璃都是合格的,可以用来当门窗玻璃了。

最关键的是,他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一个普通的工匠,就能快速地生产大块的平板玻璃。不像之前,玻璃大小,纯粹看玻璃工匠的肺活量。肺活量大的玻璃工匠,吹出的玻璃片大一点,肺活量小的,只能吹出巴掌大的玻璃片……

有了大块平板玻璃后,马林农庄里的玻璃温室立即被修改了。原先的密集的玻璃框架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间隙很大的玻璃框架。这样,玻璃片越大,框架越少,玻璃温室的透光性就越好了……

至于玻璃温室内种植热带作物需要高温,这个也很容易,天气冷的时候,弄点煤球炉子在温室里烧水就可以了。热水的水蒸气,弥漫在整个温室里,完全可以提升温度。就是白天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得到光照,需要派一些妇女,经常进去用抹布,擦拭玻璃温室内侧的玻璃面。因为,水蒸气附着在玻璃内侧,会造成模糊的现象,导致阳光照不进去。而晚上则不需要如此,玻璃糊就糊了,只要等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时派几个农奴妇女进来定时擦玻璃就行。

虽然说,修建温室成本挺高的。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费用也不少。但是,还能高过把香料什么的从遥远的印度运过来?

事实上,玻璃温室种植香料作物,马林只是略有兴趣。而他对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他的口腹之欲,更加感兴趣一点……

大块平板玻璃,仅仅是因为马林想吃反季节蔬菜,就这么出现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弹簧和轴承

自从和马林有了夫妻之实后,安吉拉开始盼望自己能够怀孕,生下伯国的继承人。然后,她有些神经质一般地,开始吩咐裁缝制作一些备用的婴儿服装。

而且,以前喜欢乘车出游,也变得小心谨慎了。用安吉拉的话说,马车实在太颠簸了,而且,车轮和车轴间的摩擦声,也非常刺耳。

马林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安吉拉,他觉得安吉拉是有些反应过度了。但让马林无语的是,自从罗韦雷大主教的情人卢克雷齐娅和小女儿费丽斯来到东弗里斯兰后,安吉拉又拉着母亲和妹妹不放,喜欢带他们到各地去参观。

事实上,安吉拉除了有照顾家人、陪他们开心的心思在内外,还有一些炫耀的小心思。要知道,费丽斯从小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主儿,总是不服气安吉拉。因为大姐死得早,就剩两姐妹俩经常争来争去的。如今,找到机会炫耀自己伯爵夫人的身份,安吉拉自然也不会放过。

于是,安吉拉经常带着母亲和妹妹,到各地去“视察”,接受臣民的敬仰和欢呼,顺便刺激下从小不服她的妹妹费丽斯……

费丽斯的确被气得不轻,虽然,到了东弗里斯兰,比在热内亚乡下地主家强太多了,母亲也不用当老妈子了。可是,费丽斯心里却自卑无比。无他,这是因为,费丽斯已经在上帝的见证下,和一个傻子结了婚。傻子不死,费丽斯就是傻子的媳妇。而她从小就不服气的二姐安吉拉,同样是逃难,竟然连逃难都能找到一个伯爵当丈夫,真是气死她了……

不过,对于姐姐给予的优渥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