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

北方的资本市场已经向王宾打开的怀抱,在加之锦州纱厂的后面有着王宾这个盛京将军和北方的一些资本家们的身影,这纱厂的销路自然是不成问题。

于是在清末这个资本市场初步发展和显露的时候,王宾就已经抢尽了先机,利用一次次的融资在自己的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本利益体,从而在北方的资本市场中王宾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王宾得到了资本的支持之后,改革的步伐便开始缓缓的展开,首当其冲的便是军队的改革。

第一百二十章讲武堂

自从这个世界开始有了战争为止,交战的双方一直都是以步兵为主要力量进行对拼,所以说步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廉价而又重要的兵种,每一场战争当中步兵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再加之步兵的容易训练和成本低廉注定只需要接受一段时间训练的老百姓在拿上步枪之后,便可以被称之为步兵了。

步兵产生于远古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在许多国家,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分为重装步兵、轻装步兵。

中国古代称步兵为徒或卒,有徒兵、徒卒、武卒、锐士、技击、带甲等称呼,主要围绕战车作战,后来逐渐成为主要作战力量。

封建社会时期,骑兵发展为主要兵种,步兵担负辅助任务,但是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步兵又再一次的成为主要兵种。

所以说正式因为这样的原因,步兵才会成为近代战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随着王宾手下的军队开始扩张,步兵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补充要素,炮兵是需要用炮弹喂出来的,工程兵和辎重兵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只有步兵的训练最为简单。

最主要的是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兵源地和充足的资金,建立一个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百度搜索→

“大人这扩军的事情朝廷已经下了谕令,允许我们再扩建两个镇的奉天常备军,并且朝廷还要求大人您裁汰所有不合格的旧军,加强对奉天局势的掌控力。”

此刻在王宾的办公室内,马自楷正在向王宾汇报着朝廷对于这一次扩军的看法。

至于朝廷的看法,王宾并不担心会拒绝自己扩军,毕竟这关外的局势朝廷诸公都是心如明镜只单单凭一个镇的军力是万万无法守住的,在加之袁世凯一定会在朝堂之上大力推进扩军这一事项,毕竟在袁世凯看来只要是王宾所扩的军到最后必然是会成为北洋力量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王宾所提出来的扩军计划,在朝堂之上并没有什么人反对,只是现在袁世凯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在朝堂之中对袁世凯颇为忌惮的人不在少数。

“嗯。既然这朝廷的谕令下来了,你们就要好好的把扩军的事情给完成,现在你们这个裁汰旧军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王宾在听了马自楷的话之后,直接问出了扩军的问题,在王宾看来扩军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这些旧军给裁汰掉,然后才是从关外招募士卒。←百度搜索→

“大人,这旧军的裁汰可比之前顺利多了这下面的旧军在增祺手下混的时候,那可是两三个月才能拿到一些勉强维持生计的军饷,这一次一听说大人要扩军之后每个月都有军饷可拿,哪里会有反对的心思,况且那些个被裁汰掉的士卒还是又一笔遣散费的,又怎么会再生事端,以职部看这些旧军高兴都还来不及!”

马自楷的话语当中充满了对增祺私底下截留士卒军饷的不满。

对于马自楷的话,王宾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裁汰旧军竟然没有生出幺蛾子这种情况着实是出乎意料的,不过这样也好省得自己操心,随后王宾又接着马自楷的话问道

“这一次旧军的裁汰一共挑选出了多少士卒加入奉天常备军?”对于旧军之中挑选出了多少的士卒这一方面王宾还是比较关心的。

“回大人,职部从旧军当中一共挑选出了四千多身体力壮,身家清白的士卒进入奉天常备军,再往下职部还准备将那四个巡防营也并入奉天常备军当中。”

马自楷不仅说出了旧军裁汰的数目,而且对于常备军的建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马自楷的想法,王宾早就考虑过了,为了在奉天常备军成立之后能够迅速的掌控,王宾早就考虑过了让这四个巡防营大约两千余人并入常备军,这样一来的话在常备军建立的初期,就可以让这两千余人混合进去,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将这支常备军的掌控力度达到最大。

所以对于马自楷的这一建议,王宾自然是接纳了。

在送走了马自楷之后,王宾便开始考虑常备军的军官来源,这个来源无非就是从第五镇当中进行抽调,但是光从第五镇当中抽调是远远不够满足需要的。

对此王宾开始在常备军的募兵工作开始的时候,进行下层军官的培养,所以王宾提出了将原有的随营学堂为基础,逐步建设为锦州讲武堂。

对部分有能力的士卒进行与下级军官相关的战法和素质培养,在对士卒进行培养的时候,一些原有的军官也要进行培养,对这些军官进行更进一步的军事教导。

这些军官都要先从立下了功劳的军官开始,毕竟这些军官是做出过贡献的而且军官在经过培养之后,王宾是会进行晋升的,所以这个军官的培养王宾需要好好的挑选。

甚至在第五镇的内部也有不少军官在对这个军官培养的资格进行争夺。

相对士卒的培养就简单多了,只需要挑选一些优秀的士兵而已,这些士兵在经过简单的培养之后,便立刻会被填充到奉天常备军当中,从而保证自己对奉天常备军的下层掌握力度。

对于讲武堂的师资要求王宾也是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由于是草创之初,必然是需要袁世凯的支持的,毕竟袁世凯的手上有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而自己的手上并没有。

于是王宾向袁世凯提出了这一要求,并且对于师资王宾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王宾知道在袁世凯手下的讲武堂当中有这么一批军官是有着出洋留学的经验的,对于诸国的军事战法、制度等都有这不错的眼光,在加之这些留学生思想在经过洗礼之后多多少少能够接受一些新式思想,这些留学生回国之后往往有一腔才华,却因为袁世凯的不重视,除了其中的一些人因为展露才华得到重用其余的一些人则都是在讲武堂中做一个教员。

这样一批高质量的教员自己不用的话,怪是可惜的,让他们远赴重洋到最后不过是个教员,还不如要到自己的手下,没事带带兵,教学生突出者王宾甚至还可以考虑将其从教员变为军官,这样一来还能够拉拢不少这些教员的人心,对于王宾来说这样的方式实在是一举两得之利,拉拢、教学两不相误。

第一百二十一章学堂

自从在1901年拟行新政后,各地官绅纷纷响应清廷的兴学诏书,设立了不少新式学堂,这些学堂或自立章程,或转抄酌改他校章程,程度、课程、年限参差不齐。同时,纳科举于学校也被提起公议。

在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制系统来确立标准,加强规范,消除分歧,已成为清廷和办学者的共同愿望。

于是清末开始颁布的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

随着这些教育章程的出现,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而袁世凯更是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于是在北洋一系的的力推和诸多边疆大吏的支持之下,朝廷终于在1905年的五月份下达了取消科举的谕令,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王宾不得不临时将改革的方向做出了一些变动,将学堂教育这件事情给提上日程。

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堂3年。规定儿童从6岁起入蒙学堂,毕业后方可升入小学堂学习,小学堂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4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大学堂3年(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共七科,各科下又分若干专业);大学堂之上设大学院,年限不定,以研究为主,不立课程,不主讲授。

这个在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的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但是主持制定“壬寅学制”的张百熙以偏护新学遭批评,同时因为该学制制定仓促,存在一些不足,公布后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壬寅学制”公布后未能得到实行。

随后清政府重新公布出了由张百熙、荣庆等人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

这个学制之所以说更为系统详备,主要是提出了“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的内容比之前的壬寅学制多出了重点之初,强调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癸卯学制颁布后又作过一些补充和修正,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

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下,王宾也不得不将学堂的事情提到了军制的前面。

在日俄开战之前奉天的教育情况还是不错的,各个府县都有小学堂,但是在日俄开战之后由于奉天地区很快的就成为了战场不少的学堂顿时就不再上课了,许多人都忙着逃难哪里来的闲工夫去考虑教育的问题。

所以在王宾成为盛京将军之后,在奉天地区已然是没有一个学堂了,但是在辽西地区的学堂还是在王宾的维稳下勉强开课。

对于教育行政王宾也相应作出了改革,先是设立了提学使司作为各管教育的行政机构,并且由自己亲自担任提学使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还在提学使司下设省视学6人,专门负责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

对于自己辖区内的学堂王宾也开始对其进行划分,分别分成小学堂、中学堂、以及大学堂对于学堂的建设当地的乡绅自然是极为支持的,在清末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况且出现建设学堂也是可以让自己拥有不错的名声,所以王宾在提出建设学堂之后,这些乡绅自然是无比的支持的。

在来自这些乡绅的支持之下,王宾很快就完成了学堂的建设计划,各地负责建设小学堂,但是中学堂和大学堂将会有王宾亲自接手,没个府各建立一个中学堂来招收小学堂的优秀学生,在建设学堂同时王宾还接手了原来奉天大学堂的师生以及原本在奉天地区的各个学堂的老师和学生。

在有了这些老师和学生之后,学堂很快的就建立了起来,但是这光有不少的学堂却没有老师也是不行的,于是王宾又在锦州城内建设了一个锦州师范学堂,专门招收那些秀才和读书人进行培养,在经过培养之后再由提学使司对这些完成培养的老师分配到各个学堂。

小学堂的话,目前有各地的乡绅和县府的支持,花费上面到是不需要考虑太多,但是中学堂就不一样的了,中学堂的耗费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王宾为了能让学生上的其特意提出了让每年由各府解决一半的花费,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学生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学费。

至于大学堂的话,目前只是搭出了一个架子学生和教师都是比较少只能慢慢的等中学堂的学生步入大学堂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目前的教育改革完全是王宾一手出钱的,所以对于财政压力还是很重的根据熊希龄的报告这样的教育办下去的话,每年都要支出一笔不菲的银子,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来说是无法支撑太久的。

所以在官办教育的基础之上,熊希龄又向王宾提出了私人建设私塾的办法,可以极大的缓解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对于熊希龄的建议王宾也是接受了,提出了私人建立私塾的方法。

虽然现在的教育才刚刚开始,但是王宾相信在两三年内就会看到教育的成果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笑话般的辽阳战场(一)

();

();

一秒记住

,更新快,无弹窗,免费读!

自从对马海战之后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再一次的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在那之后便一直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海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日不落帝国——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席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的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了这个时代的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日本通过此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为3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铺平了道路。

同样就在对马海战发生没几天之后,又有一个颇为重磅的消息落入了王宾的耳中:在六月初北洋六镇总计七万余人正式编练完成。

这一消息代表着,中国新式陆军的缔造已经完成,而这个的完成也正式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头子和朝堂之上话语权的基础。

暂且先不谈北洋六镇的建立完成,还是说上一说这一次的日俄对马海战的结果,这一次的战斗日本人虽然损失惨重连用于护航的舰队也无法再组建出来了,但是来自俄国海军的威胁已然消失,海上补给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有些时候战争是要极为重视战略目标这一指标的,只要自己这一方达成了战略指标那么这就会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毫无疑问日本海军做到了这一点,纵然两方交战都遭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很明显日本人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保证补给线的通畅,然而俄国海军并没有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压制日本人的联合舰队,掐断其海上补给线以及为旅顺港解围,所以俄国人在这一次的对马海战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净赔本了。

不过即便是日本人的战略目的——保障补给线的通畅达成了,但是在陆地上面日军还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海军的胜利并没有为陆地上面的战况带来多少的胜利机会,只是让补给线不被掐断导致前线的军队无法获得补给,仅此而已。

在战壕战的面前是无数的机堡垒和铁丝网,大山岩对于这样的情况完全是束手无策,直到两件事情的传来才让大山岩有了继续打下去的心思。

这第一就是大山岩获取俄军放弃辽阳外围据点,向北方退却,企图在辽阳附近与日军进行大决战的情报。

大山岩当即一拍大腿就决定了乘俄军尚未加强兵力,以现有的三个军在辽阳与俄军决战,大山岩认为日本兵力虽处于劣势,只要统帅巧妙运用,可以弥补兵力不足。

但是这第二件事情,大山岩自己也是没有预料到,原本大山岩就知道自己这一方的兵力便处于劣势,但是让大山岩万万没想到的是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在攻下旅顺之后,在儿源玉太郎的建议之下由儿源玉太郎带领一万的日军前来支援辽阳战场。

这样的一支援军对于大山岩来说算的上是一个好消息了,于是在和儿源玉太郎汇合之后,为了再一次准备进攻辽阳大山岩命令第四军司令官川村景明开始进攻析木城的俄军,停留在大石桥的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奥保巩担心优势俄军对日本第一军或第四军进行袭击,向大山岩建议:第二军进攻海城,以策应第一军和第四军的行动。

第四军进攻析木城之时,由于俄军“三个独立部队的分散行动,未能阻止敌人的进攻,招致第二军后撤,该军乘朦胧夜色撤至海城。”

次日早晨第四军以伤亡83人的微小代价,占领了析木城。

俄军虽奋力阻击,虽付出死伤2000余官兵、第三军军长卡尔莱尔阵亡的沉重代价,但仍没能打退日军的进攻,俄军的第二道防线开始暴露在日军面前,对固守辽阳的俄主力部队又是一个沉重打击,随后第二军未付出任何代价轻易地占领了海城。

辽阳外围战以俄军东满集群撤至亮甲山,南满集群撤至鞍山而告结束,俄国满洲集团军总司令部之所以采取撤退办法,是“力图避免积极行动,希望以最小的损失撤至辽阳,在辽阳与日本决战”。

至此,辽阳以南的城镇和重要据点,皆落入日军之手,日军前锋部队已经逼近了俄军设于辽阳城南的第一道防线。

而此刻在辽阳城防工事的外围,俄军还构筑了三道防线:距城防工事3…4公里,右由首山堡至方家屯、孟家房、虎头崖;左经太子河至施官屯、黑英台、岩州城一线,为第三道防线;往南由沙河镇东连四方台、汤和沿、孙家寨,左至石咀子的小山脉,为第二道防线;再往南而右,由鞍山东连高峰寺,大甸子、弓长岭、八盘岭、寒坡岭至红沙岭,为第一道防线,这些防线要是失守发话,俄军在辽阳战场可就真的是无力回天了。

日第一军司令官黑木为桢接到大山岩关于进攻辽阳的作战计划;即在第二军、第四军进攻鞍山附近俄军的同时,第一军要进攻大安平至汤河沿一带地区,对弓长岭附近的俄军第一道防线进行夜袭。

但是由于连日降雨,河水暴涨,使总攻延期,在降雨停止之后第一军以4。6万人、120万火炮才开始进攻红沙岭至高峰寺西方高地,对俄军东满集群的西伯利亚第三军和第十军4。8万人,182门火炮的防御地段同时进攻。

与此同时,日第二军和第四军开始进攻鞍山附近的俄军南满集群,日第一军以优势兵力同时在8个地点向斯卢切夫斯基将军指挥的俄国第十军发起冲锋,尽管俄军顽强抵抗,其军长却不想实施反击,竟率领预备队撤至后方阵地。

在日第二师团的压力下,俄国第十军的右翼开始撤退,至16时,“俄军被迫放弃安平岭一线,向汤河河谷撤退”。

进攻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的日第一军近卫师团,企图绕过俄第三军的左翼,却遭到俄军预备部队的侧击,使日军“狼狈逃窜”。

为扭转战局,黑木为桢立即将预备队调来加强近卫师团,结果遭到俄军炮兵散弹的阻击,“受到重大伤亡,被迫停止进攻。”

就在战场的战况如此焦灼的时候,却陡然间发生了一件令世界都哭笑不已的事情,而正是这一事情的发生导致日军竟被俄军死死的抵挡在辽阳城外一度失去对拿下辽阳的信心的时候,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第一百二十三章笑话般的辽阳战场 二

而这个事情就纯粹是本世纪最大的笑料,库罗巴特金担心被日军包围,竟“命令东满集群撤离前沿阵地。”

这样一来,七岭子、鞍山站至腾鳌堡一带地区也被日军占领。

俄军东满集群和南满集群踏着泥泞的道路向辽阳防线撤退,俄军向辽阳撤退,使日本各军间的距离缩短了,因而侧翼得以衔接。

从前线撤退的俄军在抵达辽阳新的前沿阵地,立即构筑工事、挖掘战壕、设置障碍物。

在俄军撤退下来之后不久,日军正式进攻辽阳战役打响。

第一军率先以38个营,96门火炮向俄军前沿阵地发起进攻,首先向西伯利亚第三军的右翼冲锋,很快占领了早饭屯以南和西南的高地。

随后日第四军和第二军对首山堡、北大山一线的俄西伯利亚第一军的正面阵地发起猛攻,俄军顽强抵抗,在高桥地区,俄军的一个营在机连的支援下,待日军被诱至距俄军阵地0米之时,突然开火,日军的前排瞬间全部倒下,10分钟后,进攻的日军被全歼,日军反复冲锋也未奏效,充分的体现出了重机的威力。

俄军亦将西伯利亚第三军和第十军的部分火炮约120门组织起来,统一指挥,与日军火炮对射,压制了日军炮火,致使日军步兵伤亡惨重。

直到深夜,俄国的三个军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阵地。

其实在这个时候战场上已经呈现俄军转入反攻的有利形势,与此同时库罗巴特金也下令要求各军军长“在可能和有利的地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