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洋所掌握的数量一样了,即便到时候北洋新军真的反了,朝廷也未免在短时间内没有自保之力。
但是目前王士珍的态度没有人知道,即便是有人前去拜访王士珍也都拒之门外。
当下铁良等人又就事后怎么安抚北洋的问题开始讨论,奕劻主张安抚北洋毕竟奕劻和北洋还是有一段香火情的,奕劻也不希望北洋就这么消失,而铁良则是坚决要打压北洋,至于端方则是在做一个和事佬,最后慈禧实在是受不了这三个人的讨论了,将这三个人全部赶了出去。
在铁良等人被赶了出去之后,慈禧一个人在宫内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在铁良等人离开宫中后不久慈禧就下达了一系列的旨意,先是下诏宣布加快立宪的步伐,宣布两年之内完成立宪,慈禧的这一招很明确就是为了安抚那些有意立宪的官员,并以此来获得立宪派的支持并安抚民意,这些都还是最简单的。
最后这些旨意则是针对目前的乱局的,这些旨意全部是下达给北洋各派系的大佬的,当这些关于北洋大佬们的旨意下达之后,王宾就知道北洋完了,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派系算的上手真正的完了,不得不说慈禧的这一招击中了许多的人的软肋,北洋的分裂在这道旨意之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分崩离析的北洋
慈禧的最后一道旨意很简单,就是对一些官位进行调整。
首先就是冯国璋加陆军部大臣。
其次就是王士珍任直隶总督,王英楷担任北洋大臣。
第三,便是朝廷正式同意东三省合并,并且增加东三省总督一职并由王宾担任东三省总督一职加兵部尚书,还有一个便是段祺瑞的第三镇并入东三省总督手下指挥。
第四,段贵芝调任山东巡抚加兵部侍郎。
不得不说慈禧能够在如此的时间里面就想出破局的方法,王宾是十分的佩服的,平心而论王宾自己是达不到这个地步的。
可以这样说慈禧的这些任命瞬间就打破了目前北洋辛辛苦苦所维持的平衡,但是这些还并没有结束随后陆军部又下来了调令将直隶原有的军队一律交与陆军部管理。
可以说慈禧的这一系列的旨意直接将现有的局势统统打破,北洋一系辛辛苦苦布置的面对朝廷的压力在慈禧的这一道道的旨意之下,全部化为了无用功,因为从慈禧的旨意当中不难看出慈禧就是利用并不存在的裂痕来分裂北洋。
王士珍、王英楷、冯国璋、段祺瑞都算的上是北洋的中坚力量了,原本袁世凯还没有出事的时候这四个人必然是听命于袁世凯的,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袁世凯刚出事这些人在最初的时候还是能够团结起来为袁世凯复仇的。
可以这样说一旦袁世凯死了,这些人就会为了北洋的权力相互争夺,而慈禧也给了他们争夺的条件,让他们的官位全部朝上面升上一升,有升就有降王士珍和王英楷分别成为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这两个人之间必然是会产生矛盾的,还有段祺瑞还是一个个小小的统制这样一来这几个老资历之间必然是会产生矛盾的,这样一来朝廷便有了许多可以操纵的余地了。‘
袁世凯一死这些为了北洋的首领一职的争夺必然是十分的激烈的,慈禧在有了这么一手之后这些人还想顺利的一统北洋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比如说同为北洋一系的王士珍和王英楷两人都想一统北洋,但是王士珍是直隶总督,王英楷是北洋大臣,两人之间又怎么能够做到指挥对方?,要是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北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群龙无首了。
就算在退一步而言,慈禧的这一招对与王士珍等人没有什么作用并起不到挑拨离间的作用,但是这下面的军官怎么想可就不一定了。
这下面的军官们之所以当兵就是为了能够朝上面爬,而在之前袁世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这些下层的军官向袁世凯献出了自己的忠诚,但是现在可就不一定了,慈禧的这一道旨意让这些下层军官继续看到了朝上面爬的希望,所以说即便是王士珍等人还想着和朝廷对抗的话,下面的士兵和军官也是不会答应的。
这就是利益,**裸的利益,北洋这个体系本来便是因为巨大的利益才聚集到了一起,现在朝廷给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继续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北洋效力,朝廷才是目前他们最好的效力目标。
在这个时代摆在大多数人面前第一位的是利益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忠心,所以说摆在下层的军官面前的是利益,而慈禧的这道旨意恰好符合这些下层军官的实际利益。
就在慈禧的这道旨意下达之后袁世凯的死讯也正式的传了开来,这样的消息一前一后将不得不让有些人怀疑袁世凯的遇刺和朝廷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了。
慈禧的旨意和袁世凯死亡的消息是一前一后传到了王宾的耳中,最先传到王宾耳中的是自己成为东三省总督的职位,王宾看着自己手上的谕令有些思索,现在自己已经拿到了自己一直谋求的东三省总督的地位,现在自己是不是该出关呢?
现在受到诱惑的不仅仅是王宾一个人还有王英楷,王士珍、冯国璋等人也都受到了这个诱惑,于是一个个都开始犹豫起来。
而在这个消息还没有传过来的时候,王宾一直在为出关做准备,不仅是王宾一个人王英楷和段祺瑞也在做着同样的动员准备,这样的准备尤其是在传出袁世凯遇刺生死不知的消息之后表现的极为明显。
就以王宾为例,在得知的这一消息之后特意进行的一次军事会议召集各部队的主要将领通知所有的军官做好入关的准备,并且王宾还和部分军官对于出关的作战计划都已经制作的差不多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同意建立东三省总督,并由王宾担任东三省总督的消息从京师传了过来。
在王宾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王宾对于出兵关外的心思就弱了很多,之前王宾在提议改制的时候便提出了三省合并的方案,只要自己掌控的东三省到时候自己只要把东三省好好的发展一番,这关外的纷乱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等到自己在东三省发展的羽翼丰满了再准备出关这是王宾当初所做出了最好的打算。
而现在王宾一直所期望的三省改制的方法终于被朝廷所同意了,自己又是第一任东三省总督所以一时之间王宾对于是否出关感到十分的为难,毕竟这一旦出关把清廷给灭了,到时候组建政府又该以谁为尊?
不出关的话自己则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发展东三省,现在这个自己发展几年之后自己就会是全国实力最大的军阀,即便是到时候朝廷平定了这一次的北洋之乱想要打压自己朝廷也是有心无力。
首先目前的奉天的经济状况已经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外部的资金输入,而且这北方的资本主义家都被王宾用利益所笼络到了一起,谈何打压王宾更别说王宾的亲戚王英楷即将担任北洋大臣一职了。
不过最后让王宾真正下定决心的还是袁世凯的死讯传来,这袁世凯一死北洋的分裂就定下来,这个时候王宾再出关也是拿不到任何的好处的,分裂的北洋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这个时候及时的收手才是最正确的。
只是可惜袁世凯这个人了,还没有彻底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就离开的人世,此时的袁世凯虽然有着足够的威望并且做出的了许多有利的改革,但是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才是最辉煌的袁世凯,既然袁世凯这个死人无法成为大总统了,那么这个位置只有我王宾能够有资格坐的上了,王宾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想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东三省总督
于是王宾在接到了关于自己担任东三省总督的谕令之后,立马就表示了会接受朝廷的谕令,随后先是像朝廷上表,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干绝不辜负皇恩,至于王宾在自己的心中是怎么想的,鬼知道。
王宾在把这份谕令通过电报的形式发送给朝廷之后,又下达了停止军队动员的命令,既然现在已经确定袁世凯死了,自己又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来为一个死去的人复仇?
一个死去的人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与其为一个死去的人去冒险还不如去考虑一下,自己之后该怎么去做。
有这这种思想的人不仅仅只有王宾一个人,此刻远在京师的王士珍也是这么想的,在袁世凯遇刺的第一时间王士珍便带兵封锁了京师,并且还连夜对京师展开了搜查。
可是王士珍一直都没有找到凶手,而袁世凯此时也一直都是昏迷不醒,看着昏迷不醒的袁世凯,于是王士珍一直都是陪伴在袁世凯的左右,希望袁世凯能够早日醒来主持大局。
为此王士珍还拒绝了包括陆军部尚书铁良在内的多位大臣和权贵的见面请求。
可以这样说王士珍一直都守在袁世凯的一旁,还拒绝了各方的会面,王士珍的这一举动已经算的上是对得起袁世凯了。
本来王士珍在刚到小站的时候,正值他的嗣母病故,面容消瘦,身体羸弱,而且口讷寡颜笑,实在是其貌不扬,所以袁世凯并没有认为他有奇特之处,但是没当议及军事的时候,王士珍则面面俱到,极有规划,因此袁世凯大喜,认为王士珍这个人才可堪重用。
随即袁世凯开始大力提拔王士珍,而王士珍也感激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一直都紧跟着袁世凯的步伐。
当初正是因为袁世凯对王士珍的大力提携才有了王士珍今日的成就,所以现在当袁世凯陷入最危难的时候,王士珍也是一直守候在袁世凯的身旁。
但是人死如灯灭,纵然袁世凯在生前对王士珍是多么的提携,但是人总是要为自己考虑一下的,在灯火通明的医院,王士珍站在在袁世凯冰冷的尸体面前看着朝廷给自己的谕令王士珍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跟在朝廷后面走下去。
此刻这个叫做袁世凯的男人,面目惨白早已不复曾经的威严,这个曾经编练了中国第一支新军并且将北洋一步步的成为朝堂之上最大的派系的男人,现在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王士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大人,聘卿已经尽力了,现在的北洋已经不再是大人您所领导的北洋的了,所以莫怪职部走出这一步了。”
毕竟你袁世凯之前对自己再怎么的提携,在你袁世凯遇刺的时候我王世珍已经是在倾尽全力的追捕凶手,并且在这段时间里面王士珍还拒绝了各方的拉拢,即便是来自朝廷的拉拢王士珍都没有理睬。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王士珍总得继续当官,不可能因为一个死掉的人就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更何况现在朝廷可是让王士珍担任直隶总督,在袁世凯的恩情和自己的前途面前,王士珍终究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前途。
北洋之所以因为是一个整体,那是因为有着袁世凯这么一个灵魂性的人物,况且袁世凯的威望也是极大的。
就好像现在王宾在关外的这个小派系一样,之所以王宾能够指挥自己手下的这三个镇的军事力量,而朝廷却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王宾的存在,这三个镇之所做到了一致对外的这一点,那是因为王宾维系着这个集体的利益。
王宾手下的这些军官因为王宾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利益,而且王宾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有着巨大的威望了就如同袁世凯的对北洋的威望一样,所以这三个镇对王宾的话是言听计从的。
可是升为灵魂人物的王宾逝去的话,王宾手下的这个小派系就会像现在的北洋一样,个个争权夺利。
所以说这袁世凯死亡的前提之下,这些一个个原本真正准备出兵为袁世凯讨个公道的军官们必然是会放弃为一个死人讨回公道,转而将自己的前途摆在最前面,不然的话因小失大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从这一次慈禧的这一招实在是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通过这一招慈禧将需要拉拢的,不管这拉拢过来的人是不是真的效忠于朝廷,慈禧并不在乎这些,没有人管你是否真的效忠朝廷,只要这些被慈禧所拉拢的北洋军官能够站到朝廷这里就行,要知道这年头讲究的能看到的利益,没有人会想知道你内心真正的想法。
事情到了这一步慈禧并没有抛出对付,只是很简单的将朝廷和北洋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北洋内部的矛盾问题。。。。。。。
其实到现在事情的重点已经不是在于北洋一系起兵造反推翻朝廷了,而是北洋的内部之争。
在王宾、王士珍、王英楷、段贵芝等人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很快的就向朝廷表示了效忠。
王宾等人的态度也是十分的明显,那就是看戏,反正现在自己向朝廷表示效忠其他的事情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而王宾的态度更是朝廷所关心的,王宾的手上可是有着三个镇的军力是不容任何人小嘘的。
所以朝廷对于王宾的态度是十分的关心的。
“这关外的王宾现在可有什么举动?”京师里面陆军部铁良的办公室,铁良坐在上方朝下面的属下问道。
“大人,锦州之前的确和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那王宾确实做好了出兵关外的准备,而且连战前的动员都已经完成,不过在朝廷的旨意下达之后,王宾手下的奉天常备军已经解除了动员的状态,手下的军队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驻地。”
“这些情况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难道现在就没什么新的情况?”铁良在听了属下的话之后在心中想道
“看来这个王宾看来是安稳下来了,这样一来最大的麻烦就已经被摆平了,接下来也就没什么要担心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准备剿匪
可以说在北洋注定分裂之后,王宾就消了出关的心思转而将精力投入了关外的发展,在得到了吉林和黑龙江之后王宾可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再关心关外的事情了,自己这突然多出来的一大片辖区还没有管理好又那里来的心思关心关外的事物!
这东三省,在清代指的是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在顺治元年清朝定都北京后,便把盛京定为留都,后来,又相继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广大地区,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光绪年间,东北的三将军体制才逐渐发生变化,直至最终建立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前的东三省的建立是具有浓厚的政治因素,同样也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官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官制合璧的产物。
东三省的建立,加强了王宾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关外汉族人口的大量增加。
况且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就为为东三省改建行省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历经了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尤其是日俄战争,东三省业已成为列强特别是日本与俄国争夺的重地,面临着被瓜分沦亡的严重危机,“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
为了挽救危亡,不使东三省沦为日俄的殖民地,朝廷不得不加强对东三省的统治力度,使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新政时期,在官制改革的过程中,东三省改制便成顺理成章之事,而王宾作为关外最大的军事力量集团以及朝廷迫切的需要拉拢王宾,所以让王宾来担任这个东三省总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王宾来说这地盘大了人手便又开始不够了,不过所幸朝廷也担心在关外安插属于自己的官员会引起王宾的反感,所以对于关外的吉林和黑龙江的巡抚一职都由王宾自主决定然后在上报朝廷即可,可以说现在的关外在朝廷的默许之下那就是一个单独的微型朝廷了。
此刻对于奉天的开发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正途,现在最为关心的便是吉林和黑龙江了,在这之前日本人和俄国人在吉林以及黑龙江都拥有者巨大的利益,双方更是在这两个省份扶持了一些各自的力量,不过这些力量不过就是一些胡子。
这些胡子投靠于双方,有的甚至双方都投靠,日本人和俄国人在吉林和黑龙江有什么事情要办基本上都是交给这些胡子去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几年里面日俄双方所扶植的胡子的数量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少说也有个一两万的数量,为此对于王宾来说剿匪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不得不扯了出来。
“马龙标,你手下的第一镇以及徐大军手下的第二镇现在要做好剿匪的准备,据本官所知在吉林和黑龙江的胡子尤为猖狂,时不时发生的人命都和这些胡子有关系,这一次本官派你们前去剿匪切莫要让本官失望!”
在王宾的办公室内,王宾朝着下方的马龙标和徐大军说道。
马龙标自从王英楷那里调过来之后先是担任第五镇的协统,随后奉天常备军成立之后王宾随即又让马龙标大人常备军第一镇的统制,对于马龙标王宾可是把他一直以来都是在当作心腹,而马龙标也没有让王宾感到失望,自从马龙标大人常备军第一镇的统制之后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的在为王宾工作,从来没有说什么存在困难的话。因此对于马龙标的能力王宾是十分的认可的。
“大人,这剿匪的事情交给职部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这些胡子只是一些乌合之众不值一提,但是大人这关外的胡子都是十分的擅长马术,跑起来那是一个快字,这没有足够的骑兵的话只怕要费上不少的功夫啊!”马龙标在听了王宾的话之后说道。
“是啊,大人以往俺们还在锦州剿匪的时候那些个胡子地儿小,跑不了多远的,但是大人现在可是要剿整整一个省份的胡子,俺滴个乖乖这没骑兵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咋整啊!”
徐大军在随后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你们不需要担心,本官早就想到了这关外的胡子虽然来去如风,但是还是有踪迹可寻的,那些个山头比较大的胡子地盘都是固定的,这些山头比较大的胡子向来比较猖狂特别是这几年当地的官府无法对他们造成打击,所以这些胡子是不会掩饰自己的踪迹的,甚至还会巴不得和你们打上一场。”王宾对马龙标和徐大军说道。
“大人,您的意思是这些胡子想拿咱们来立威,好让我们知道他们是不好惹的!”在听了王宾的话之后,马龙标立马回道。
王宾在听了马龙标的话之后,随即说道:”不错,这些胡子向来野惯了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这突然有股官军要大张旗鼓的来剿灭他们,这些胡子自然要把这些官军好好的收拾一番,这收拾成功了,不仅能够给官军一个下马威,还能够在这关外的绿林当中将自己这一山头的声望凭空的拔高一层,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胡子来讲何乐而不为?”
“大人高招啊,先是让我们大张旗鼓的去“剿匪”来刺激这些胡子的心理,让这些胡子以为我们并不重视他们,等到这些胡子准备给我们来个下马威的时候,我们在一举打击这些胡子。”马龙标在一旁说道。
“不错,只要这第一步做好了肯定是能够打调很大一部分的胡子的,要让这些胡子知道有整整一个镇的军力来对他们进行围剿,这样一来几个山头最大的胡子的必然是会联合到一起想要吃掉官军的,只要这第一步走对了把这些山头最大的几个胡子给打残了,剩下的一些小胡子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王宾笑了笑对马龙标和徐大军说道,在王宾看来自己手下的这个常备军对付这些胡子不过是一件很简单事情,不过为了尽快的恢复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治安情况,还是用点计谋比较好,不然的话剿灭这些胡子虽然不成问题,但是却要花费许多的时间,这样一来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发展计划将会大大的延迟,这个是王宾所不想看到的。
“对了,还有这一次本官也的确考虑到了这个骑兵的问题,所以为了让这一次的剿匪更为快速顺利的进行,到时候本官会拨出两个标的骑兵,你们两个镇,每个镇在多加一个标的骑兵以保万无一失。”
“大人放心,俺们肯定能够把这些胡子剿的一干二净的。”徐大军对着王宾说道。
“那本官就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了。”看着信心十足的马龙标和徐大军,王宾开口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东三省的野望
王宾在和马龙标、徐大军说完关于剿匪的事情之后又急匆匆的去参加幕僚会议,现在的地盘比之前的奉天一省多出了两个省的地盘,自然要好好的和幕僚们好好的讨论一番这个如何发展的问题。
此前的奉天发展可以说吃蒸蒸日上,这一次对于吉林和黑龙江的发展王宾本来是想按照奉天的发展计划来实行的,但是最后王宾又觉得自己这样是不太可行的,毕竟自己不是这一方面的权威人士,对于吉林和黑龙江的发展王宾只是在脑海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而已,要是真正的开始发展的话,还是要听一听下面幕僚的建议。
在王宾到达会议室之后,一群幕僚早已到了这里,一个个聚在一起交谈这,这些幕僚在看到王宾到了之后便立马停下了正在进行的交流,一个个都坐了下来等待王宾开始发话。
王宾看这些幕僚一个个都坐了下来等自己的发话,也就没再啰嗦什么直接开口说道:“今天来这里,大家相比都是知道的,那就是让诸位对于这日后吉林、黑龙江以及奉天的发展有什么想法,今天正好趁此时机好好的讲一讲大家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不要憋着噎着的。”
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