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林董才又意识到清国所给出的利益是在是让自己感到不可思议u,那可是帝国一直在谋求的优质铁矿和煤矿资源,林董完全可以想到在帝国拿下的本溪的矿产开发权之后,帝国将会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需要为钢材和煤炭发愁了。
在林董反应过来之后便立马意识到这个已经是自己所无法决断的了,于是林董立马让把在日俄战争之后升任为陆军部参谋总长的大山岩以及海军军令部的部长东乡平八郎给请了过来,大山岩和东乡平八郎原本在接到了林董的邀请之后还在好奇,自己的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和外务省并没有什么关联,今天怎么外务大臣想起来邀请自己了。
虽然有所好奇,但是东乡平八郎和大山岩还是赶往了外务省,两人在到达外务省之后相互看见的双方内心就更好奇了,有什么事情需要海军和陆军同时到厂,难不成帝国又准备和谁开战了?除此之外东乡平八郎和大山岩并想不到其他的原因。
两人在到了外务省之后,便一起进入的外务省面见外务大臣林董。
两人在进入外务省之后很快就见到了外务大臣林董,而外务大臣林董在见到大山岩和东乡平八郎后的第一时间便对两人说道:“大山君、东乡君这个是刚刚从驻清大使林权助那里发过来的电报。”说完之后林董便将电报推到了大山岩和东乡平八郎的面前。
大山岩和东乡平八郎见到外务大臣林董如此的认真,便将电报拿了过来,一看到电报上面的内容大山岩和东乡平八郎顿时就无法平静下来了,本溪的铁矿和煤矿大山岩是知道的,这一次可以获得本溪的铁矿和煤矿的开发权,大山岩足以想到这个诱惑在国内谁都无法拒绝,一旁的东乡平八郎更是想到在有了本溪的开发权之后,海军便可以有足够的资源来建造更多的军舰了。
“林董君,如果这个是真的话我建议应该做好出兵的打算。”看完之后,大山岩对外务大臣林董说道。
“是啊,林董君帝国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资源了。”一旁的东乡平八郎也是附和大山岩的话语。
“东乡君、大山君请勿着急如果要出兵的话还是需要内阁的批准的,虽然我也知道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但是内阁的态度才能够决定我们到最后是否应该出兵。“
东乡平八郎和大山岩听了林董的话之后随即动身和林董前往内阁总理大臣西园寺公望的府邸,三人在到了西园寺公望的府邸之后刚一进门便看见了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从西园寺公望的府邸走了出来。
山本权兵卫在看到大山岩、东乡平八郎、林董这三个人之后心中也是一惊,有什么事情需要三个人一同前往内阁总理大臣西园寺公望的府邸?
此刻东乡平八郎等人也看到了山本权兵卫从西园寺公望的府邸走了出来,东乡平八郎立马上前将山本权兵卫给拦了下来,邀请山本权兵卫再一次的陪同他们三个人前去面见西园寺公望。
山本权兵卫在听了东乡平八郎的话之后有些不明所以,自己刚刚从西园寺公望那里出来,东乡平八郎怎么又邀请自己进去?
山本权兵卫将自己的疑惑直接说了出来,面对山本权兵卫的疑惑,东乡平八郎直接将林董给自己等人的电报交给山本权兵卫一观。
”这上面的情况是真的?“山本权兵卫在看到的电报之后直接朝外务大臣林董问道,想要从林董这里得到确认,
”山本君,当然是真的了,不然的话我们有怎么会来这里?“
”既然是真的,那么我就再陪你们进去一次。“山本权兵卫有些着急的说道。
对于山本权兵卫来说,每一个有可能壮大帝国军力与经济的机会他都不会错过,更不用说这一次清国所放出来的条件实在是让不少人都动心了,山本权兵卫相信这个条件也是会让西园寺公望动心的。
随即一行四人便开始朝西园寺公望的会客室走去。
四个人在到了会客室之后,西园寺公望还在品味着刚刚和山本权兵卫一起喝的茶,这茶还没有喝完刚刚已经告辞的山本权兵卫竟然又带着海军军令部的东乡平八郎、陆军参谋总长以及外务大臣林董前来拜见自己,这就让西园寺公望有些好奇了有什么事情竟然惊动了这些人,就连刚刚已经离开的山本权兵卫都重新回来了。
就在西园寺公望还在好奇的时候,山本权兵卫就抢先一步将电报放在了西园寺公望的面前,趁着西园寺公望在看电报的时候,山本权兵卫等人先盘腿坐了下来等待西园寺公望的反应。
西园寺公望在看到这份电报之后,第一时间就被上面清国所给出的条件所打动了,西园寺公望知道一旦帝国拥有了本溪的开发权,对于缓解国内的情况很有帮助,而且对于陆军和海军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怪不得山本权兵卫在出去之后又会回来。
”看来,你们对于这份电报已经做好了决定了。“看完电报之后,西园寺公望将双手放在了大腿之上对着山本权兵卫等人说道。
”是的,阁下,这样的机会白白放过对帝国来说岂不是一种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出兵的准备,再说了这个王宾手中的军队我相信以帝国的实力一定能够轻而易举的消灭。“大山岩出口说道。
”那么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天皇那里我会去说,只是不知道大山君动员军队以及准备出兵需要多长时间的准?“西园寺公望朝大山岩问道。
”阁下,这一次的出兵只需要动用两个师团就足够了,至于什么时候出兵,我认为只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即可。“
”既然如此,大山岩阁下,那么就请你做好出兵的准备了。“西园寺公望在得到了大山岩的回答之后,一锤定音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收服段祺瑞(一)
在西园寺公望的府邸上,大山岩等人定下了出兵的基调之后便全部离开了,而大山岩也开始为出兵打击王宾做准备了。
此时远在奉天的王宾尚还不知道朝廷和日本人达成了这一交易,依旧每天忙里忙外的不知道要忙多少的事情。
有人欢喜有人愁,此时的铁良是高兴的是因为马上王宾就要遭到了日本人的军事的打击了,而王宾对此却依旧是一无所知,日本人也是高兴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击败王宾只不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本溪的铁矿和煤矿资源正在向他们招手。
而此刻的王宾是忙碌的,此刻的段祺瑞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下去的。
在北洋的纷乱被慈禧用一道道旨意压下去之后,原本北洋的诸多大佬的安排慈禧便已经全部做好了准备,段祺瑞也被安排到了王宾的手下。
但是段祺瑞并不甘心如此,要知道他段祺瑞也是北洋里面的老资历了,凭什么王士珍现在是直隶总督、冯国璋是陆军部大臣、王英楷是北洋大臣,就连原本资历远远比不上自己的段芝贵都是山东巡抚了,虽然这些人都失去的军权但是地位却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王士珍和王英楷。
所以段祺瑞感到了深深的不满,凭什么自己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统制得不到任何的升迁!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慈禧的手段了,有所升迁就必然有人需要被打压,而他段祺瑞便属于要被打压的人,谁让你段祺瑞在袁世凯遇刺之后********的要出兵关外表现的那么的忠心,对你这样的人没把你给降职就不错了,还想着升官!做梦去吧!
因此段祺瑞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统制,甚至还要听从王宾的指挥,所以一时之间段祺瑞也是有些拉不下面子,本来自己在北洋是和王宾平起平坐的,现在倒好自己要听王宾的指挥了,所以这几天段祺瑞一直在纠结是不是该去面见王宾,即便是到时候自己真的听命于王宾了,起码王宾也应该稍微给自己一些面子。
在纠结了几天之后段祺瑞还是决定去见一见王宾,看看王宾对自己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下定决心后的段祺瑞终于决定先去王宾的府上探一探风声。
其实段祺瑞这个人总的来说清廉是清廉,就是太好面子、名利和权力,早些年的时候洋务派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之后不久,段祺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随后分入炮兵科。
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在当时的北洋当中也是小有名气的。
随后在光绪十三年的时候,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段祺瑞在旅顺督建了一年的炮台之后便迎来了一次出国前往德国学习的机会,甚至还在克虏伯工厂进行过实习,可以说在北洋之中当属段祺瑞对火炮的认识最优,而且在德国留学的这一段经历不仅让段祺瑞了解了先进的火炮和战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段祺瑞可以更好的吸收西方的知识。
但是这一切在段祺瑞回国之后就消失了,官场让段祺瑞学会了权力的重要性,军队更是让段祺瑞坚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于是种种的原因造就了现在段祺瑞:一身清廉、信奉至上的武力而又重视名利。
尤其是在经历了北洋衰落的这段经历之后,段祺瑞开始对清廷没什么好感,也愈发的认为武力才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王宾在得到了段祺瑞的的面见请求之后,也是有些惊讶原本王宾是准备按照自己的对段祺瑞的了解亲自去拜访段祺瑞的,先是满足段祺瑞好面子的这一特点,然后这话不就好说多了,到时候再个段祺瑞一些面子利用段祺瑞现在对朝廷的不满意,自己段祺瑞一些利益,大时候段祺瑞肯定是不介意做自己的手下的,毕竟在现在的北方也就只有自己能够有实力接纳段祺瑞而不惧朝廷了。
没想到今天段祺瑞却是先来拜访自己了,王宾在得到了这一消息的时候便立马让护目头领李荣前去迎接段祺瑞,但是王宾在吩咐下去之后又突然感觉这么显示不出自己的诚意,又立马吩咐李荣不要去了自己直接穿着木履(拖鞋)前去亲自迎接段祺瑞,唯一不同的就是王宾脚上的这个木履没有下面的履齿就像是是现代的拖鞋只不过是木制的。
其实根据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只不过后来传到了日本,由此可见我中华文化还是颇为渊远的。
就在王宾穿着木履前去迎接段祺瑞的时候,远在院落内的的段祺瑞看见王宾只是穿着一双木履,身着简单的衣服便来迎接自己一看就是在得到自己前来拜访的消息之后就立马前来迎接自己的。
一时间段祺瑞也是有些感动,没想到自己现在这个地步还是如此的受到王宾的欢迎。
欢迎这是自然的,不欢迎你段祺瑞欢迎谁?要知道你段祺瑞的手下怎么说也是有一镇的军力,就冲这一万多人的士卒就值得王宾拉拢段祺瑞。
在王宾迎接段祺瑞在会客室坐了下来之后,王宾又吩咐下人送上茶水之后才说道:“今日,芝泉兄前来拜访我王某人怎么不事先知会一声,也好让我王某人好好的招待一番啊。”王宾有些热情的对段祺瑞说道。
“佑德兄客气了,段某今日不过是临时起意才来到佑德兄的府邸,却没想到受到了佑德兄的如此欢迎,我段某人何德何能受佑德兄如此隆重的欢迎!”
“唉芝泉兄,你我二人之间还有什么客套可言的,你今日来我王某人的府邸上面简直是蓬荜生辉啊,只是不知道芝泉兄今日来我王某人的府上可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出力,要是能办到的话我肯定会为段兄做到的。”王宾十分热心的对段祺瑞说道。
果然王宾这话说完之后,段祺瑞便是一脸面露难色的样子好像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收服段祺瑞(二)
王宾看到段祺瑞面露难色之后,直接开口说道:“芝泉兄你我之间有什么话是不能够说的,说出来让兄弟我也给你参谋参谋啊。”
俗话说的好无事不登三宝殿,这还没等自己亲自去拜访段祺瑞这段祺瑞就先来拜访自己了,肯定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来拜托自己的。
王宾在说完之后便坐在那里等待段祺瑞的回答,而段祺瑞在听了王宾的话之后神色有些变化,随后菜开口说道:“佑德兄,这一次我来没什么目的就是来说说话,发泄一下而已,没什么别的目的,这有些话放在心里面还不如说出来一吐为快。”
“芝泉兄有什么话要说那尽管说,不能老把话憋在肚子里面,时间长了这话老不说出来对身子不好。”王宾在说完之后便做好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段祺瑞见王宾如此说道也就没再啰嗦,直接对王宾说道:“佑德兄啊,今个不是我段某人话多,而是有些话不开口说出来实在是不都不快,就说一说现在吧,我段祺瑞怎么说也是早年留学于德国军校,后来更是在克虏伯的兵工厂进行过实习,回国之后虽然说被整整闲置了六年之久,所任职务不是军械局委员,就是随营学堂教习。”
“但是我段某人也不是不理解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军校生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干的也都是此类闲差,朝廷也什么编练新军的意思,所以在当时我段某人当了几年的闲职也没什么话可说,但是后来不同啊,大人他在朝廷的谕令之下开始编练新军之后我段某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王宾在听了段祺瑞的这句话之后,就不由得有些好奇了,虽然自己知道段祺瑞是因为朝廷开始编练新军之后才开始平步青云的,但是这个平步青云的过程王宾并不是怎么的知晓,所以对于这个王宾还是比较好奇的。
段祺瑞在听了王宾的想法之后也没拒绝,随后便说道:“佑德兄,当时兄弟我不过是刚刚被人推荐到大人那里什么名气都没有,后来大人编练新军的时候,兄弟我还在老家完婚,本以为这新军的编练已经没了我段某人的事情,可没想到大人还是发来了一封电报,赫然便是我段某人的调令,兄弟我完婚之后前往小站大人更是亲自前去迎接我这个不名一文的小人物,随后更是让我担任炮标的标统,实在是让我段某人有些感动。”
段祺瑞的话说到这里,王宾在心中想到这袁世凯的确在拉拢人心上面有一手,虽然说在当时段祺瑞在火炮上面有一手但是还不至于让袁世凯亲自去迎接,但是袁世凯还真就偏偏这么做了,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够不让人心怀感激。
下面就更不用说了王宾也就都知道了,在段祺瑞进入小站练兵之后再袁世凯的提携之下一直做到了一镇统制加兵部侍郎并且在袁世凯的默许之下还在练兵处也有一定的权力,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段祺瑞已经是声名鹊起,但是随后的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得段祺瑞失去了以前的荣耀。
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以及最早跟随袁世凯的人,段祺瑞在袁世凯遇刺身亡之后便遭遇了清廷的冷遇,兵部侍郎的位子没了,练兵处也取消了,就连自己手下的这一镇的部队朝廷也直接交给了王宾,可以说段祺瑞现在已经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当中。
“可是后来急不同了,大人遇刺之后我段某人便一直在被朝廷冷遇,就连王士珍等人都得到了重用,而我段祺瑞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统制,这朝廷当真是有所不公啊。”王宾没想到段祺瑞现在连这种对朝廷的不满都敢直接说出来了,可见现在的段祺瑞对朝廷的态度已经到了何种的地步!
“段兄,这种话在你我之间说说即可,万万不可传出去啊,不然的话段兄你的处境只怕要比现在还要危险啊!”
“佑德兄不是我段某人说的,大人对我段某人恩重如山,我段某人自然也就不能弃大人与不顾,但是现在这个大人既然已经走了,我段某人也是准备为朝廷效力了,奈何朝廷却对我段某人做出了这样事情,这样不能容人的朝廷,不为其效力也罢!”
段祺瑞正因为接受袁世凯多年的提携之恩,所以在袁世凯遇刺和被贬的时候段祺瑞是北洋诸位大佬当中,最为激动的人就连出兵攻打京师也是段祺瑞最先提出来的,这样的事情朝廷必然是知道的,等到动乱被平定下来之后面对刚开始的乱局自然是要有所升迁有所打压的。
段祺瑞便是如此,作为袁世凯的心腹又是第一个提出来武力逼迫朝廷的人,朝廷自然是对段祺瑞有所忌惮,但是由于段祺瑞手下的士卒朝廷还没办法掌握,索性将段祺瑞其他的官职给剥夺了,只剩下一个统制的位置,还要接受王宾的指挥,至于王士珍等人到最后还是选择站到了朝廷这一边,清廷自然是要有所表现的。
“段兄你的苦衷,兄弟我是知道的,但是现在的朝廷就这样,你我又能将它怎么办?”
“哼,朝廷待我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佑德兄我等不如直接反了,反正现在那个什么共和制我看也是不错的,总比清廷待在我头上好多了。”
听了这话王宾想道:合着段祺瑞也是有了反心,怪不得要到自己这里说道说道。
“段兄这种话还是少说一点为好,你我之间说说就行了,再说了现在你在兄弟我的地盘上面,兄弟我还会亏待你不成,只要段兄你慢慢的保存实力,这向朝廷讨要说法的机会还是有的。”
“没想到,现在我段某人如同一条落水狗的时候却是王兄你不嫌弃我段某人。”
“段兄说笑了,你我之间谈这个就有点伤感情了。”王宾笑道
“王兄不必客气,我段某人一是一二是二绝无二话,况且我段某人也不是什么不知道好歹的人,日后王兄有所差遣我段某人说一不二必然前来听凭差遣。”
段祺瑞的这句话一说出来,王宾就知道自己这个感情牌打对了,从今往后,段祺瑞总算是自己手下的一员大将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剿匪(一)
ps:感谢书友141021154103918(好长的数字)的两张月票支持,就先在此表示感谢了。
在段祺瑞辞别王宾的府上之后,两封电报也先后的到达了王宾的手上,电报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分别是进驻吉林省的常备军第一镇统制官马龙标和进驻黑龙江省的常备军第二镇统制官许大军所发过来的。
电报上面很清楚的写着目前两个镇已经先后到达驻地,正在执行王宾所定下来的剿匪计划,自从上次王宾在和徐大军马龙标吩咐过剿匪的方法之后,马龙标和徐大军在从王宾的府邸上一离开便返回了军营开始整顿军队。
两人回营之后先是将让所有的军官约束好手下的士卒做好拔营的准备,然后又派人补充弹药准备开赴吉林省(黑龙江省),在王宾拉拢段祺瑞的时候,徐大军和马龙标的部队终于达到了目的地,并且向王宾发出了这封电报。
现在徐大军、马龙标在到达了驻地之后第一时间也是按照王宾的命令浩浩荡荡的开始宣布自己一行人是前来剿匪的,还故意将声势弄得十分的浩大,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一行人这一次前来是剿匪的一样,在到达驻地之后剿匪的信息第一时间就传遍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对于官家要剿匪的信息,这些土匪是全然不在意的在之前这些土匪不知道面对过多少次官家的剿匪。
可是结果呢,这些官兵在进了树林之后还不是被绕的团团转,到最后这些土匪的胆子大了,甚至还敢公然的和官家的官兵进行交火,每一次的交火都是以土匪的获胜为结局了,只有那么几次是因为官军们的援军来的过快才导致的失败,可是即便如此这些土匪还是重创了这些官军,所以这两地的土匪是向来看不起官军的,因为这官军实在是太好欺负了,尤其是其中的几个巨匪身后站着的不是日本人就是俄国人,这些外部势力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土匪自然是要钱给钱要枪给枪。
这样一来加之这些土匪天生的性情彪悍,之所以这些土匪性情彪悍原因也是十分的简单,俗话说的好“人逼急了为匪,狗逼急了咬人”。
自从清末开始,东北历经甲午战争、俄军入侵和日俄战争蹂躏,导致地方上枪支泛滥,土匪多如牛毛,在如此的情形之下,是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土匪?基本都是一些以欠债者,赌徒,通缉犯和破产农民居多。
这些本来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人,性情能不彪悍?
这些土匪的祖师爷是咸丰年间闯关东的山东和河北流民当中的亡命之徒,由于清廷调东北八旗军入关围剿太平天国,因此关外兵力空虚,土匪即“胡子”趁虚而起。
在甲午战争时期,大批淮军、湘军和东北驻防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战败,也导致不少溃军在关东地区到处流窜,时间一长便“起局”、“占山”、“建绺子”,落草为寇,当地一些游手好闲的流氓无产者贪羡土匪“骑大马、喝小酒、吃大肉、抢娘们”的逍遥生活,也纷纷投奔入伙。
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东北地区“胡子”的数量大增,每股胡子少则上千,多则上万。
所以仅仅凭借当地官府手下的巡防营的战斗力,对付这些穷凶恶极的土匪简直是痴心妄想。
况且在这个年代虽然说土匪比较多,但是要想成为土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土匪首领害怕混进奸细,或者其他匪团到这里拐带枪马,所以都是规定规定新人入伙的时候必须要有保举人保荐。
其次还要进行面试,也就是“过堂”。
“过堂”主要是土匪首领们要看看面试者是不是有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