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即两兄弟在投降北军的路途上越走越远,也是给这一次的战局带来了巨大的转折。(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拿下东平州
余大鸿和张锡元决定投降之后,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段祺瑞的耳中,对于余大鸿所提出的等家人从南面脱身到北面之后再投降的条件。
段祺瑞自然是乐的答应,此计已定,义阳三关破矣。
在这一消息传到刘望翛等人的耳中之后,刘望翛等人也是对段祺瑞的这一举动佩服不已,平心而论这种事情放在自己的面前的话,不一定有段祺瑞这么的果决,相信刚刚投降的降将所提出来的建议。
义阳三关在这里段祺瑞只是花费的一天的时间,便在张锡元的帮助之下完美的解决,预计在三四天之内,这义阳三关除了孤立的平靖关之外,其他的都将属于北军。
武昌也是挥师可期。
义阳三关这里平定下来之后,东平州这里的两镇清军的反抗却是愈发的激烈了起来,使得陈东升也是有些骑虎难下。
明明这些清军的伤亡已经比较大了,但是抵抗的力度却是在不断的增加,好几次北军都冲入了清军的阵地,但是都被清军不计代价的给打了回去。
自此之后,陈东升也是开始逐渐的重视起眼前的这支部队,一支在战场上面作战顽强的军队总是能够得到敌人的钦佩。
但是自己却必须要拿下东平州,狠狠的打击清军,因此陈东升的开始不断的加强攻势,将自己手下的四个师轮流发动攻击,使得清军疲于应付。
“弟兄们,撑住了统制大人说了,总督大人的援军就快要到了再坚持一把,绝不能让北军攻进来,不然的话咱们都得被北军杀死。
统制大人可是说了,北军向来不留俘虏,咱们到了北军的手里也是一个死字,还不如死在战场上面,怎么说还能够给家里面留下一笔丰厚的抚恤。”
这些清军士兵在长官的宣传之下自然一个个都认为北军是不留俘虏的,但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在北军当中出现。
清军士兵想着反正都是死,到还不如死死的抵抗,说不定这抵抗到最后,就能将援军给等过来。
满清的部队报着这样的思想才在连续三天的猛攻当中死死的坚持了下来,纵然现在的伤亡率已经超过了三成,但是在军官的宣传之下,一直拼死抵挡住了北军的攻势。
“陈兄,这支满清的部队抵抗超乎我们的想象,咱们了军队怎么说已经好几次攻上了对面清军的阵地,可是这些清军直接不计代价的给我们敢了出来。”
说这话的是,后来奉命支援的余笋,这两天自己这一方的军队数度冲进了清军的阵地,但是最后还是让人给赶了出来。
这让余笋有些气愤了,气愤之余还有着一丝的怀疑,这满清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自己这一方的兵力双倍于满清,火力密度更是满清的数十倍。
可是自己这一方,就这么偏偏给满清挡住了,在气愤之余还是有一些好奇的。
陈东升在听了余笋的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余兄的这话确实有些道理,这满清何时出现了这么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要知道这两镇的军队在和我们交手的时候,表现的可是不怎么样,这突然之间就好像换了一支军队一样。”
对于满清军队的改变,陈东升也是十分的好奇,在对面的满清阵地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这些清军悍不畏死。
“莫不是这些满清的士兵知道,他们的援军就快要到了?”
余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两天以来,对于端方所派出来的援军,陈东升等人还是比较关注的,此刻这支援军最多还有一天的路程便可以到达东平州地界。
而陆军部给予陈东升等人的最后命令便是,必须在满清的援军到达之前,彻底的歼灭这两镇清军的有生力量,从而大大的打击入侵山东的满清军队。
或许是这支援军的到来让这些满清士兵有了继续支持下去的希望。
但是,随即陈东升由否认了这一看法。
“不可能,这援军行进到那里,这些被围困的满清士兵怎么可能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他们也不可能如此的悍不畏死。”
“悍不畏死?”余笋细细的琢磨了一下陈东升的用词。
“陈兄,莫不是这些清军士兵以为阵地在被攻破之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才会如此悍不畏死的守卫阵地,就是为了给自己留点希望?”
余笋的话虽然是猜测,但是却正好猜中了答案的关键所在,只是两人还不知道他们已经猜中的答案而已。
此话一出,陈东升在听了之后,顿时双眼亮了起来,认为这一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场便说道。
“余兄,这倒是有些可能,不如咱们给那些满清的士兵宣传一下?”
陈东升的想法得到了得到了余笋的赞同,当天下午满清的阵地上面便出现了一个奇观。
北军的火炮声响起来之后,满清的士兵顿时全部做好的躲避的准备,却没想到的是炮弹在落下来之后并没有爆炸,而是扬起了阵阵“雪花”。
这些好奇的清军顿时看了过去,这所谓的“雪花”正是一张张纸条,纸条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承诺这些已经成为孤军的满清军队可以投降,北军保证会保障俘虏的安全。
末了在纸条中还让士兵多考虑考虑自己的家人,活着还是有见到家人的那一刻,死了所带给家人的只有伤痛。
这些话顿时击中的这些满清士兵的内心深处,是啊,对于这些士兵来说,家人永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无论在外面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回到家之后一切都会变的平静下来。
这些宣传无不击中了满清士兵内心的深处,况且上面还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孤军,与其选择抵抗到底,不如选择投降,这样一来还可以活着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父母、妻儿。
无疑这些纸条成为了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时候即便是这些军官又再多的话也无法阻止这些士兵的行动。
一个个士兵开始不断的离开阵地,走向对面的北军阵地选择投降,大势已成再怎么阻拦都是没有用的,此刻还在不断赶过来的满清援军还不知道,东平州已然被北军顺利的拿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长驱直入
多谢书友的打赏和月票了。
战局在这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面便开始不断的朝着北军有利的方向,端方看着手中的战报不禁的有些唏嘘,同时对于大清的未来也是产生了疑问。
作为这一次北伐的策划者之一,端方从来都没有想到战局会如此的变化,前一刻自己还认为北伐的胜利指日可期,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时间的问题。
下一刻却直接将他给打落于地狱当中,如此两级反差的变化,没有人知道此刻端方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周兄,这北伐我等只怕注定要空手而归了。”说完这句话之后,端方莫名的长叹了一口气,将手中所拿的纸张放了下来。
“端兄,何必如此自暴自弃,纵然这一次北伐没有获得什么成果,咱们也是得了一些教训,知道军队在那些地方有什么不足。
只要咱们最后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地盘,手下的士兵经过这些战斗之后也就磨合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咱们在励精图治个几年,北伐便会比现在多出几分的把握。”
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周馥也是发觉了自己这一方和北军的差距所在,所幸一切在他看啦还有挽救的希望,虽然自己这一方目前损失了三个镇的军力。
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伤筋动骨,只要退回江苏死死的守住江苏,依托这一次北伐的经验,回去好好的将军队训练一两年,到时候再北伐比现在就有把握多了。
端方在听了周馥的安慰之后,当即也是说道。
“周兄,此言有理,我只是实在是有些愤慨而已,经过这一次的打击,咱们再过几年之后还是能再打回来的。”
纸张上面的内容十分的简单,是关于东平州的情报,端方所派出去的支援部队在还没有到达东平州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从东平州方向溃散的士兵。
根据这些士兵的口述,东平州的两镇军队已经被北军击溃,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投降,只有他们这些士兵跑了出来。
就在前去支援的统制好奇这些士兵是怎么从北军的密集包围中跑出来的时候,这些士兵却是有些支支吾吾的,不好意思说出口。
看到这一情景,统制顿时知道只怕这一批跑出来的士兵是北军有意而为之的,想让这些溃兵来给自己报个信,让自己知难而退。
而这个统制也真是这么做的,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便做出了原路返回的命令。
这个统制也算是好玩,什么都是自己想怎么猜测就怎么猜测,这些溃兵之所以跑了出来,还不是因为陈东升的仁慈。
东平州的清军在投降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清军直接选择了加入北军的行列,对于这些选择加入北军行列的士兵来说。
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投降北军,返回到南方也没什么好日子过,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倒不如就此加入北军,说不定最后就是北军统一了全国。
到时候,自己就是回了家乡也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从这里面也是不难看出,在这些满清的士兵眼中看来,竟然是北军统一全国的概率大一些,而不是自己这一方。
对于这些士兵的选择陈东升自然是无比的高兴,东平州的这些清军在打到最后,这些士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信仰,那就是为了家人而战。
况且打到了最后,这些清军当中所留下来的士兵都是算得上老兵了,在如此高强度的攻势之下,这些清军还是顽强的支撑住了数天的时间,足以证明了这些士兵的战斗能力。
只要将他们给拆散了重新整合,再经过略微的训练之后,那就是一支能打的部队,对于这样的士兵选择加入自己这一方,陈东升怎么会不感到高兴。
剩下的一小部分清军担心自己在南方的家人则是希望能够离开,陈东升在听了这些士兵的话之后也是没有反对,亲自吩咐让下面的人不要对这些士兵做出任何的阻拦,并且还给这些士兵提供了一切补给。
当然,这些士兵手中的枪械什么的都还是要留下来的。
陈东升之所以同意这些满清士兵离开的举动,主要是出于两点来考虑的。
第一点便是在宣传的时候,自己这一方着重宣传的便是家人,家人击中了这些清兵的深处一块最为柔软的地方,不然的话这些清兵也不会选择投降。
现在这些士兵想要选择回去看一看家人,自己要是做出阻拦的情况,岂不是有些失信于这些士兵。
第二点,这些士兵返回南方之后对于自己这一方也是存在好处的,不管南方的满清朝廷对北边是怎么宣传的,那都是口头上的。
远远没有这些从北边回来的士兵所说的有说服有利,这些从北边回来的士兵才真正的知道北边到底是什么一种情况,在这些士兵的宣传之下,南方的满清士兵自然也就知道北边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不会出现被南方单方面蒙蔽的情况,对于自己这一方好处也是极大,省的出现之前清军作战如此顽强的情况,投降之后人身有保证,没有满清士兵会愿意战死在阵地上面的。
山东的危局解了一大半,双方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正式的接触,满清方面便损失了三个镇的军力,使得端方等人也是出现了一丝想要退却的心理。
而且端方的举动也是如此,放松了对沂州城的攻击,使得沂州城的两协守军顿时松了一口气下来。
就在山东方面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原本属于湖北的义阳三关也是完成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华丽转身。
在余大鸿和张锡元的家人到达了义阳三关之后,武胜关就半推半就的落入了北军的手中,而平靖关的满清军队见自己遭到了友军的背叛之后,刚开始的时候倒还坚挺了一下。
说什么要与平靖关共存亡之类的话,但是在平靖关的守军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之后,也就不再说些什么共存亡的话。
反而在余大鸿和张锡元的数道劝降信下选择了投降,自此义阳三关已经彻底了落入了北军的手中。
湖北就像是一个被脱去外衣的女子一般,失去了一切的防备,无法做出任何的抵抗,只能够逐渐的被北军依托京汉铁路这一交通大动脉所占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最后一战
谁都没有想到义阳三关的陷落会这么的迅速,连半点风声都没有,义阳三关的守军就选择了投降。
而满清方面一直都是处于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直到两天之后,北军顺着京汉铁路直扑武汉,才后知后觉的得到了这个消息。
义阳三关陷落的消息一经传出,处于湖南长沙的满清小政权立马就陷入了慌乱当中,目前在湖北只在武汉的附近布置了三个镇的军力。
这三个镇还随时做好了通过京汉铁路支援的前线的准备,没想到还没去前线就被北军压到了家门口,打了个措手不及。
后滞的情报体系使得满清对于战局上面的情况掌握的并不够,连义阳三关的陷落如此重要的情报都是在北军利用京汉铁路到达武汉之后才知道。
单凭布置在武汉的那三个镇能抵挡多长的时间,谁都不知道,万一北军从湖北长驱直下进入湖南。
作为目前满清首都所在的长沙附近,除了一个必须的近卫军之外,整个湖南地区都没有任何的军队。
大多数的军队全部聚集在了江苏和山东,和王宾的北军在山东死死的纠缠着,现在都要被人给打到门口了,满清朝廷才急匆匆的发布了勤王的旨意,让所有的军队原路返回,保卫首都。
“周兄,这怕这一次我等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沂州城外,端方在军营里面朝着周馥有些失落的说道。
看到端方有些失落的样子之后,周馥也是出言说道。
“端兄不必如此,现在目前的局势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的危险,,但是这一次的危机也是一种机会。”
“机会?”端方一听到这句话,顿时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会是一个机会?
看到端方的样子之后,周馥立马开始娓娓道来。
“端兄,虽然局势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太好,这一切主要都是王宾对我们施行各个击破,但是在后方的两广,云贵、福建等地我们还是能够立马将地方上的旧军编练成四五个镇的新军。
到时候,这湖北战场上面咱们的人数也不必王宾这个乱臣少,说不得我们还能够扳回一局。”
直到现在周馥还依旧无比固执的认为,自己这一方目前之所有有这样的局势,是因为军力以及被王宾打了个措手不及的问题。
从来没有思考过是不是自己这一方面出现了什么,才导致目前自己这一方莫名其妙的损失了六个镇的军力。
而王宾那一方的损失满打满算也就伤亡一万多人,周馥的话在说完之后,端方这么细细的一品还是有些道理的。
当即整个人又恢复了不少的信心,开始不断的下达后撤的命令,让位于山东的军队开始放弃沂州城,选择后撤到江苏境内。
北军绕过了在山东的主要战场,直接从河南的信阳方向展开进攻,迫使将战争的重心转移到湖北。
端方不得不承认,王宾这一手的确做的不错,在所有人都认为王宾会让北军在山东集结兵力的时候,王宾却反手一击。
在湖北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使得自己不得不放弃山东,全线后撤退守江苏,并且派出一半的军力返回湖南做好和北军决战的准备。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整个战局就像活了一般,不需要在山东和满清的军队进行无所谓的争夺战。
现在大势已经把握在了自己这一方,战争的节奏早已从一个个小小的山东转移到了湖北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拿下湖北便意味着王宾可以随时对满清******的首都长沙造成威胁,满清******为了不受威胁,必然是会从各处调兵在湖北之地进行一场大决战,赢了自然是王宾的军队遭到重大的打击,没有数年的时间是无法恢复的。
当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更多的可能性则是王宾的军队在湖北武汉一举将满清的主力部队消灭殆尽。
满清要么选择南迁到广州再负隅顽抗一段时间,要么就是直接选择投降,满清朝廷到底会选择怎么做,这要取决于朝中的那些大臣会做些什么。
随着一道道满清朝廷的命令下去,一支支军队开始朝着湖北的方向进行集结,在满清的军队开始朝着湖北的方向集结之后,王宾也是将自己所掌握的所有军队当中除却需要防守地方的军力之外的所有军队投入了湖北战场。
这一次战争是满清这王宾的最后一次决战,成王败寇在此一举,而王宾亦是亲自参与了这一次的指挥作战,时刻关注前线的战况。
一月中旬的湖北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寒冷的天气以及双方迫切的需要时间来不断的增兵,使得武汉的战况倒是一时间平静了下来。
增兵的同时物资也是在源源不断的朝着前线运输,相比之下王宾这一方的士兵倒是好了许多,因为京汉铁路线已经被王宾所掌控。
物资的运输方便了许多,棉衣等御寒的物资在前线并不缺少,反观满清这一方虽然分发了棉衣,但是还是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士兵依旧只是身上多了一件单薄的小棉袄而已,更多的钱则是被上面的官员各种克扣。
御寒这方面也不过是在军营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柴火,让这些士兵感到了一丝丝的温暖,棉被也是没有完全发放,使得这些清军的战斗力并不是十分的旺盛。
直到端方等人亲自督战之后,这些情况才有所改变,端方在彻查了数名军官之后,满清的士兵才开始纷纷发放棉衣、棉被等东西,在晚上巡逻的人也是多了一碗姜汤,但是这一切都已经迟了。
端方的这些举动才刚刚开始,使得手下的士兵士气待遇有所回升的时候,王宾也是冒着寒冷来到了前线乘着满清的军队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发动了攻击。
二月初的时候,一场浩浩荡荡的战争便在王宾的命令之下发动起来,武汉的天空中不断的响起火炮的声音。
数千门火炮一起发动炮击并不是在开玩笑,更不要说在这些火炮当中还有着北军当中口径最大的一百五十五毫米重炮十八门。
火炮的不断攻击,步兵的轮番冲锋,很快就使得满清的军队落入了下方当中,光是数千门的火炮不间断的发起攻击就让这些清军的伤亡不断的增加。
不出王宾所料,在自己这一方如此强盛了火力之下,清军的伤亡在不断的提高,士兵也是开始出现了偷偷逃跑的现象。
为此,端方不得不派出了部分的士兵维持秩序,阻止这些士兵逃跑的同时还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比如逃跑的人将会连累到家人,军饷会有相应的提升,这些命令下去之后,虽然逃跑的事情在减少,但是还是时不时的发生,对此端方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在阵地上面,除了不断的防守加固战壕之外,端方并没有什么太有效的措施,火炮的不断攻击给清军造成了大量伤害的同时,也是让端方有些无可奈何。
纵然自己这一方也是有着火炮,但是数量却远远没有对方的火炮数量多,除了被动的防守并没有任何改变战局的方法。
北军这一边在看出了南军对此没有任何的办法之后,很快便将战术改为了每天例行的火炮攻击加几次步兵的冲锋。
先通过火炮打击满清士兵的士气,再发动攻击让满清的军队,让满清的军队只能够通过人数的优势来对阵地进行防守。
训练有素的步兵加上迫击炮、手榴弹,轻重机枪这些武器,北军的攻势愈发的凌厉,南军只能够不断的防守。
但是这样的防守方式终究是有着尽头,在满清的士兵经过不断的打击失去士气之后,大量的伤亡是会让这些满清军队不战自溃。(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最后一战
谁都没有想到义阳三关的陷落会这么的迅速,连半点风声都没有,义阳三关的守军就选择了投降。
而满清方面一直都是处于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直到两天之后,北军顺着京汉铁路直扑武汉,才后知后觉的得到了这个消息。
义阳三关陷落的消息一经传出,处于湖南长沙的满清小政权立马就陷入了慌乱当中,目前在湖北只在武汉的附近布置了三个镇的军力。
这三个镇还随时做好了通过京汉铁路支援的前线的准备,没想到还没去前线就被北军压到了家门口,打了个措手不及。
后滞的情报体系使得满清对于战局上面的情况掌握的并不够,连义阳三关的陷落如此重要的情报都是在北军利用京汉铁路到达武汉之后才知道。
单凭布置在武汉的那三个镇能抵挡多长的时间,谁都不知道,万一北军从湖北长驱直下进入湖南。
作为目前满清首都所在的长沙附近,除了一个必须的近卫军之外,整个湖南地区都没有任何的军队。
大多数的军队全部聚集在了江苏和山东,和王宾的北军在山东死死的纠缠着,现在都要被人给打到门口了,满清朝廷才急匆匆的发布了勤王的旨意,让所有的军队原路返回,保卫首都。
“周兄,这怕这一次我等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