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败家子-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真的?”

“三房美眷,儿子给我生了两个,这日子快活似神仙,岂能不满足?”谢逸目光扫过三位娇滴滴的夫人,轻声笑道:“没看我现在都不想回长安了吗?乐不思……哈!”

“三郎啊,你不回长安履职,这样真的好吗?”郑丽琬不免有些迟疑,担心谢逸因为家中私事耽误了公职。

谢逸沉声道:“长安现在就是是非之地,再说了,我也没什么要紧差事,至于晋王府,我现在不去才好呢!正好,借着在家陪老婆孩子的借口,正好躲清闲。如此一来,长安城里不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和我们没关系,如此再好不过啊!”

想到这些复杂的政治纠葛,郑丽琬也便不再说什么,她很清楚这些事情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往可以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但现在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为家族和孩子考虑了。夫郎能这般考虑,自然是有道理的。

郑丽琬悠悠道:“那好吧,难得能在家里多留一段时间,万一有个差事,又不知道要外出跑多久呢?”

杜惜君笑道:“对了,这段时间武妹妹就别避忌了,趁着三郎在家,争取早些有个好消息。家族要兴旺,就得多子多福。”

这么一说,武媚娘顿时羞羞地低下头去,她的年纪毕竟小些,也许在骨子里她还是个孩子,压根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

“不着急,我先跟着两位姐姐学学怎么照顾孩子再说……”武媚娘轻轻一笑,算是推辞过去。

谢逸则是一副幼子万事足的态度,笑道:“这事不着急,还是那句话,我啊……都随你们,想生了为夫随时配合,保准让你们心想事成。

若是不想生,也没关系,为夫难得偷得浮生数月闲,你们就好生侍候着呗!”(未完待续。)

第三一三章魏王邀宠

在大唐为官,想要偷得浮生数月闲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谢逸做到了。

自打从儿子降生开始,谢逸便向朝廷告假,在家陪伴娇妻爱子,一直居住在辋川别墅,连长安城都不进。

按理说这种做法有些不妥当,但出乎意料,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似乎都像忘记一般。谁也没有说淮阳侯谢长史请假太久,也根本没有催促,压根一副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再回来销假就行的态度。

既然如此,谢逸也便不客气,在辋川别墅一待就是几个月。白日里弄儿为乐,夜里则有娇妻美妾侍候,尤其是杜惜君和郑丽琬产后恢复后,三位如花似玉的娇妻相伴,谢侯爷惬意无比,哪里还记得其他事情?

就这样,转瞬间就到了五月间。

这长安是不得不回了,孩子的百日宴怎么着都要办,如此大喜事,不趁机收点红包厚礼着实不划算。

再者,谢逸觉得,自己主动消失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差不多是时候该回去。

……

最近一段时间,长安城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吐蕃和回纥使团都走了,可谓是失望而归,公主他们自然是娶不到了。即便吐蕃人非常仰慕大唐公主,即便他们自认为武力很强大,大唐需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自打有了火药,有了震天雷,尤其是皇帝李世民了解了这个神奇武器的效用之后,态度一下子就产生了变化。

吐蕃人?有必要对你客气吗?

你吐蕃大军在松州城外停留不走是什么意思?想要武力威胁?那好,这就让火器局生产一批震天雷送去松州交给牛进达,看看到底是谁厉害?

如果是寻常的吐蕃使臣,或许会很嚣张,然后愤愤不平地离开长安。然后回国去告状,派遣大军前来征讨。

但来的是禄东赞,吐蕃大相,也是最有智慧的人,当他见识过震天雷的威力,见识过大唐君臣的决心之后。他便不敢怎么样,目前还是安安稳稳,处于观望状态比较合适,未来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会是怎样一个状态尚未可知。

至于回纥人,更加不敢嚣张了,他们是在没有嚣张的资本,大唐默许他们侵占薛延陀故地,与西突厥对峙已经是不错的局面。求娶公主自然是失败了,他们很希望得到一个封号。可惜也事与愿违了。

没办法,大唐皇帝没有点头,鸿胪寺也没什么好脸色,至于那位相熟的谢长史如今也不见人影。无可奈何,只得灰溜溜地离开长安。

其他诸国使臣也都恭恭敬敬地向大唐皇帝告辞,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回到自家的邦国部族,他们都谨记一点,大唐有一种神奇的武器。绝对不能掠其虎须。

与此同时,侯君集远征高昌也有了结果。高昌五城尽数陷落,高昌王鞠文泰被押送长问罪。一时间大唐威势赫赫,威震西域。

侯君集也在此时班师回朝,然而一些不好的传言也随之出现,什么侯君集所部在高昌纵兵抢掠。侯君集本人贪墨了高昌王的一张宝弓,还霸占了一个高昌宗室之女为妻。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现象,都是犯忌讳的事情。

据说已经有御史在朝堂上弹劾侯君集,只不过皇帝李世民暂时并未理会罢了。

……

至于皇子方面,年初风头最强劲的晋王殿下最近很低调,每日只是在芙蓉园里闭门读书。几乎足不出户。

皇帝似乎也改变了态度,原本对晋王李治宠爱备至,现在也冷淡了不少。东宫太子则是一如既往的受到冷落,反倒是魏王李泰再次得到皇帝的青睐,成为长安城里首屈一指得宠的皇子。这本来略微动摇的人重新肃穆,将目光对准了魏王殿下。

至于吴王李恪,则被加封为宋州都督,前去中原领兵。但有个明显的变化是吴王府长史权万纪被调走了,调去齐州给齐王李佑做长史。

这个变化很耐人寻味啊!有人打探之后才知晓,原来齐王殿下最近有些不安分,长有些不规矩的举动,据说是惹得皇帝陛下很不痛快,因此换了德高望重的权万纪前去做长史,希望能够规劝教导齐王殿下。

皇子嘛,难免有些时候行为不当,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齐王李佑如今年纪也不大,应该是正常的,想当年吴王李恪在安州不就有过行猎时踩踏农田的事情嘛!

这么一想,这件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故而谁也没有在意。长安城里,众人的目光还是集中在最为得宠的魏王李泰。

但魏王府中,李泰本人却还是有些不安,虽然最近一段时间父皇对自己态度好转,多有青睐。但是远远没有达到独宠,或者地位非同一般的地步,尤其是其他几位皇子都产生很大威胁的时候,争宠就显得越发的必要。

所以李泰少不得需要些许对策,这日在王府之中,身宽体胖的魏王殿下一般擦着汗水,一遍问道:“《括地志》还有多久能够编撰完毕?”

刘轩道:“已经道最后的整理誊抄阶段,最多一个月即可完成,殿下莫要着急。”

“一个月……”李泰沉吟片刻道:“下个月是母后的忌辰,书稿完成之后,献书合适吗?”李泰对此有些迟疑。

长孙皇后崩逝于六月间,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节点。

刘轩沉吟道:“殿下有所不知,郑斌那边传来一个好消息,洛阳伊阙龙门石窟……”

“母后的佛像造好了?”李泰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有些激动。

“是的,佛像差不多已经完工,赶在文德皇后忌辰之日绝对一切妥当。”刘轩道:“陛下对先皇后感情笃深,如果殿下请旨,陛下或许会亲自前去洛阳祭奠……”

“对对,你说的很对,母后的佛像落成,此等大事自然要父皇前去主持。”李泰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原本还担心没有邀宠之法,但现在却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了。

刘轩轻声道:“嗯,到时候殿下再顺势献上五百五十卷《括地志》,陛下定然格外高兴……”(未完待续。)

第三一四章夏夜晚风拂

贞观十五年五月十二,谢家两位公子的百日宴如期举行。

谢逸的本意是要低调一些的,奈何架不住亲朋好友的热情,毕竟如今淮阳侯在长安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名人。无论是平日里关系亲近的好友,还是其他什么人,但凡有点关系的都送来礼物,至少混个脸熟。

如此一来,谢家两个刚满百日的小公子不仅成了七品勋官,还收到了不计其数的厚礼,实在让羡慕。

这一天,淮阳侯府的厅堂院落里更是摆起了数十桌宴席,好酒好菜地招呼着诸位亲朋,长安名流,一时间好不热闹。

一直忙活到傍晚的时候,这才依次送走了客人,忙活了一天的谢逸总算有机会回到后宅休息,弄儿为乐。

“三郎啊,你是不知道咱家孩子现在多抢手,独孤夫人已经有意招昕儿为女婿了。”

听到这话,谢逸顿时乐了,笑问道:“怎么情况?”

杜惜君笑道:“独孤夫人今日前来道贺,说安康公正和独孤谋刚生了个女儿,要是可以,可以早些与咱家昕儿订个娃娃亲。”

“是吗?”谢逸笑着将长子抱在怀里,逗弄道:“不愧是我儿子,真是可以啊,这才三个多月都有人给你说媳妇了啊!”

刚满百日的谢昕哪里懂这些,不过在谢逸的爱宠和逗弄下,好似十分开心,不时发出咯咯笑声。

“你们怎么说了?”

“婉拒了呗,用你的话说,孩子这么小就订亲忒不靠谱,还是等周岁以后再说。”郑丽琬道:“我这般推辞一下,独孤夫人也便应允了,暂时估计不会再提了。”

“嗯,最起码也得找机会看看独孤家的女儿长什么样,安康公主的貌相倒还过得去。但独孤谋方面大耳的,万一女儿要是随他那就糟了。”

谢逸笑道:“我谢家长子的媳妇颜值很重要,不说花容月貌了,至少也要端庄淑雅才是。”

郑丽琬道:“我们心里有数,你都不同意给小蛮早定婚事,昕而和昱儿就更不用提了,我们不会乱答允的。”

“嗯!”谢逸笑道:“长安城里权贵之家盘根错节,我啊是不希望儿女婚事沾染太多权利纠葛;至于嫁娶之事,还是等他们长大后自己做主吧!”

“怎么样?天气渐渐热了,在长安城里还习惯吧?要不还是搬回辋川别墅去住?”

杜惜君悠悠道:“今年还可以。并不算很炎热,家里备下的冰也不少,不打紧的。我们离开长安太久,最近这些日子少不得有些迎来送往;再者,你在家赋闲太久,最近肯定少不得忙碌,我们自然该留下来陪你。”

“行,那就先待着,要是天气太热。就搬回辋川别墅去。”

“嗯,三郎放心便是了。”郑丽琬答应一声,便命奶娘抱着两个孩子离开,说道:“今个我来照顾他们。三郎就歇在惜君姐这吧!”

对于后宅的这种和睦气氛,谢逸还是很高兴的。三位夫人相处谦让和睦,每晚轮流给谢侯爷留着房门,今晚轮到杜惜君。

待众人离去。杜惜君服侍谢逸沐浴,而后在夏夜微凉的晚风中少不得巫山云起。待**收歇之后,杜惜君俯在谢逸身畔。轻声道:“三郎,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嗯?我家惜君转了性子,还想为夫再宠你一回是吗?”谢逸笑着打趣,手掌滑过凝脂般的肌肤,笑道:“恢复的不错,腰身还是那么好……”

“别胡闹,待会再说,这会我是想说……”杜惜君粉拳轻轻打在谢逸胸口,柔声道:“这几****总是梦到娘亲,所以我想着今年能不能把娘亲的墓迁来长安,和父亲合葬在一起,我也好带着昱儿前去拜祭。”

“这样啊!”谢逸停下不安分的大手,轻声道:“应该的,李孝恭死了,大仇已报,也该告知岳母大人在天之灵瞑目;再者岳父葬在长安,我们也经年在长安居住,是不该……这样吧,我索性告假回趟陈州扫墓,顺道把岳母的墓迁来长安与岳父合葬。”

“你平日里忙碌,未必去得了,我是想着……”杜惜君悠悠道:“不若让阚棱大哥陪我回陈州……”

“你去?”谢逸微微一惊道:“昱儿还小,而且你刚刚生完孩子需要好生调养,不宜舟车劳顿。这样吧,我看看能不能抽空前去,若实在不行,让阚棱大哥前去主持迁坟,待岳母的灵柩到了长安附近,你作为孝女再去相迎,这样可能更为合适些。”

“好吧!”杜惜君沉吟片刻,仔细想想现实状况,也便点头答允了。

谢逸将杜惜君轻轻揽在怀里,柔声道:“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更能理解父母,你这些日子经常梦到岳母大抵与此有关。”

“嗯!”

“那你有没有注意,女人做了母亲后的另外一个变化?”谢逸笑着轻声询问。

“什么?”杜惜君睁着眼睛,有些茫然,不知谢逸指的究竟是那个方面。

谢逸笑道:“大部分的时候眼里只有儿子,忽略了我……”

杜惜君顿时一个白眼,佯作不悦道:“哼,这么大人的还和儿子争宠?羞不羞?”

“当爹的自然不好意思和儿子争宠了,所以但求老婆大人多怜惜啊!”

杜惜君含羞道:“这些日子让武妹妹把你给惯坏了。”

“不是!”谢逸信誓旦旦道:“主要是我家惜君现在越发风韵,而且我发现……你和丽琬如今都越发的情思旺盛,为夫岂能视而不见?”

夜色渐深,晚风里尽是旖旎……

……

夏夜微凉,有人却烦躁不安,难以入眠。

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踏足自己的寝宫了,对此阴妃早就习以为常,今夜她之所以难以入眠是因为今天是母亲的忌辰。

她很想去坟头祭拜,可是不能,哪怕是在宫中设个牌位祭祀都不行,因为阴家是罪臣,而她是罪臣之女。

原本指望着儿子李佑能帮自己争取点什么,却不想刚刚有点举动,皇帝便把权万纪派去了齐州。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阴妃更不想就此前功尽弃,阴家的复兴之路岂能是一个权万纪能够阻挡的?

明月之下,阴妃拳头紧握,指甲刺入掌心许久也全然不知……(未完待续。)

第三一五章不简单的表象

齐王李佑最近的表现有些不太好,行为比较跋扈,而且经常插手齐州地方事务。

虽说齐王有节制齐州军务的权力,但一个皇子,一个亲王并没有资格插手地方政务,李佑的某些做法显然有些不大妥当。

地方官少不得有弹劾送到长安,向皇帝诉苦,李世民看过之后并没有太当回事。儿子还年轻,有点跋扈,有点不懂事是正常的。

李世民甚至还有些许后悔,不该早早将李佑派去齐州,让他失去了应有的关爱和教导,以至于现在行为失当。所以呢,他的应对之法是将权万纪派去齐州。

权万纪在吴王府做长史的时候还算称职,李恪从当年那个有些毛毛躁躁的少年成长为今日有勇有谋的亲王,权万纪功不可没。所以李世民有理由相信,权万纪有能耐教导好齐王李佑。

权万纪前去赴任之后,李世民的目光和注意力很快被魏王李泰吸引了,李泰上疏称洛阳伊阙龙门石窟以长孙皇后为原型的佛像修造完成,欲前去拜谒。

一下子,李世民的内心便全部被已经去世数年的爱妻占据。

这几年宫中新选的年轻嫔妃不少,李世民偶尔也会过几天纵情声色的日子,但始终再没有一个女子走进过他的心里。

说来也奇怪,自打长孙皇后去了以后,尽管李世民宠幸过不少妃子,但皇宫里很少再有皇子公主诞生。而当年长孙皇后几乎隔上一两年便会生个孩子,前前后后三子四女,绝对是嫔妃之中生育最多之人。

可惜天不作美,长孙皇后早早去世,李世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除了厚待他所生的几个子女外,他只能将一份思念深埋心底。

如今李泰告知长孙皇后的佛像修造完成,李世民心中的四年便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一时间甚至有泛滥趋势。

自己得走一遭洛阳。去看看她的雕像,去缅怀一下那些曾经逝去的青春与岁月。

好在今年朝政算是比较平稳,完全有东巡的条件,想必朝臣们也不会反对。所以李世民很快便拟定了东巡洛阳的计划,太子留守长安监国,而皇帝带着魏王李泰等人前去洛阳。

本来李世民的意思是,要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子都去洛阳拜谒,但太子是肯定不能走的。自古以来的传统,当皇帝离开都城时,都要太子留下来监国。这是保证不出乱子,国祚传承稳定的一种完全之法。

令人意外的是,晋王李治也不愿意前去洛阳,而是声称要留在长安读书,六月里会前去昭陵为母后守灵。

前去洛阳拜谒佛像是孝道,去昭陵守灵扫墓也是孝道,李世民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而且他似乎也明白小儿子的一些难处。所以李世民答应的,除了魏王李泰。便只带着几位长孙皇后所出的公主随行。

对于这样的局面,东宫的反应很平淡。

李承乾的本意肯定并不痛快,显而易见这又是老四李泰的手段,借用亡故的母亲来博得父皇的恩宠。仔细说起来。这种手段有些卑鄙,李承乾本人是不屑一顾的。

但偏生父皇相信,涉及到对亡母的孝道,李承乾也不敢反对。作为太子他不能随时跟着皇帝出行,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李泰跟着去洛阳邀宠。

不过也不要紧,因为这个时候父皇离京对自己而言还是一件好事。

侯君集就快要回长安了。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关于弹劾侯君集的奏疏像雪片一样飞入承庆殿。尽管皇帝没有明确表示,没有丝毫要问罪的意思,但李承乾已经察觉到一些端倪。

父皇并非是不想治罪侯君集,而是不能立即问罪,至少要等他回到长安,交还兵权以后。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突然下诏问罪一个率领兵马的大将军,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汉朝的前车之鉴可是血淋淋的教训,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扶持自己的外甥昌邑王,与宰相刘屈牦一起在暗地里捣鼓,弄出了巫蛊之祸,让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双双殒命。

后来汉武帝刘彻搞清楚来龙去脉,立即下诏问罪,将刘屈牦下狱不说,甚至丝毫不顾李广利率军征讨西域在外的情况,直接将李家人下狱。

结果远在西域的李广利得知消息,直接率数万兵马反叛,险些酿成大祸。如今的侯君集和当年的李广利情况十分相似,自然不能将其逼急了。

所以不出意外,侯君集回到长安之日,便是问罪之时。到时候父皇不在长安,自己便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帮助侯君集,不说为其脱罪了,至少能够减轻一些刑罚,如此一来侯君集是不是该对自己感恩戴德呢?

到时候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在军中以及长安悄悄安插一下自己的力量,这可比邀宠圣前有用的多。

想到这里,李承乾也就释然了。至于另外一个弟弟李治,如今表现的相当低调,也主动放弃了前去洛阳伴驾的机会,而是留在长安读书守灵。

李治很懂事,李承乾原本对九弟的不满也因此而淡然了不少。但他也有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事情似乎不会这么简单。

毕竟李治的背后是谢逸啊,如此诡计多端的一个人焉能这般不动声色?仔细一想,最近这段时间,谢逸着实很低调,低调的有些过分。

几个月的时间待在辋川不回长安,压根不参与朝政,若不是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恐怕整个长安早就忘记了谢学士的存在。

只是如此这般低调会不会是刻意的呢?他刻意低调又时打算做什么呢?李承乾心中少不得有几分猜忌。

于是乎,他派人仔细打探一番,想要了解谢逸最近的动向。得到的答案却是谢逸上疏请假,请求回到陈州扫墓,并将岳母的墓地迁来长安与杜伏威合葬。

生了儿子要回家扫墓,告知祖宗,将岳父岳母合葬一起,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尽孝行为。可是,也说不上为什么,李承乾总觉得谢逸的诸多举动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三一六章故地重游

皇帝要东巡洛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谢逸微微惊讶。

不过当得知前去洛阳的目的之后,谢逸便恍然大悟,原来是魏王殿下的邀宠之旅。

如此一来,自己该当如何呢?

跟随皇帝前去洛阳?估计李泰会有想整死自己的冲动,留在长安则要面对监国的太子李承乾,总之都少不得是非。

所以啊,还是远远避开最为妥当。

杜惜君的提议让谢逸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回乡祭祖,生了两个儿子总得回老家去告知一下祖宗吧?

再者,给杜惜君的父母迁坟也是一件大事。只是当这件事公开的时候,便不得不麻烦杜惜君也走一遭陈州,毕竟谢逸名义上是助嫂迁母坟,谢逸要是直接出面,多少有些不是很合适,尽管那是事实上的岳母,但名义上必须要有所避讳。

谢逸唯恐杜惜君产后身体不曾恢复好,但孙思邈诊断之后,认为无伤大雅,只要不太辛苦就行。

所以谢逸便命人安排了舟船,乘船从长安经漕渠入黄河,到了洛阳之后沿着大运河南下。水路平稳,一路上可以免去不少车马劳顿之苦。

谢逸上疏请求,李世民答应了,也许谢逸的低调正是李二陛下希望看到的局面。总而言之,现在远离长安和洛阳两京,远离皇子们的争斗绝对没错。

两个儿子还太小,不方便带回家,所以只能留下郑丽琬和武媚娘照顾孩子,谢逸单独陪着杜惜君回乡。

临走之前,谢逸将一家子又送到了辋川别墅,留下雪殇护卫,然后带着阚棱和夜北两人乘船离开长安。

谢逸动身的早,选在皇帝御驾出发前便先一步离开。否则长安到洛阳一段的行程也不知道被延误成什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