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奇哉怪哉,有意思!”李世民轻叹一声,随即挥挥手,高瘦黑影悄然退出殿外。
……
谢逸被安排在洛阳宫外围的一间房舍中,看着像是侍卫的居所,收拾的干净雅致。
而且备好了热水供自己沐浴,谢逸自然是求之不得,泡个热水澡正好缓解疲劳。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有美丽的小宫女提供搓澡服务。不过被谢逸拒绝了,万一到时候一冲动,请宫女共浴,那是要出事的,实在有伤风化。
而且……据说皇宫里的女子名义上都属于皇帝,虽说只是无名无分的宫女,可万一李二陛下觉得被带了绿帽子,后果会很严重。
本着珍惜生命的原则,谢逸坚持做个正人君子,独自沐浴之后,便匆匆入睡。
只是看到身边空空如也,不由想起淮阳家中的火炕,以及同炕而眠的嫂子,想起了那个红烛高照马蹄急的操蛋夜晚。
孤枕难眠,心中自然生出相思之念,也不知身在家中的嫂子可有想念自己?
分隔两地不好,但小别胜新婚,相思情更浓,等过几日把嫂子接到洛阳,应该……嘿嘿!念及于此,加上身体疲倦,谢逸进入了梦乡,做了一个很甜很美的梦。
……
次日上午,有内侍前来传旨,李二陛下召谢逸贞观殿觐见。
这会去做什么?再给李治检查下身体,还是要赏赐付诊金呢?
谢逸匆匆赶到贞观殿,才发现房玄龄也在,其他武将则不见人影。
“草民谢逸参见陛下。”
“嗯!”李世民笑道:“谢逸啊,晋王的病基本痊愈,朕当予你赏赐。”
“陛下言重了,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乃是本分,不求赏赐。”谢逸很是谦虚。
李世民笑道:“听说上次你在侯君集家收了百贯诊金,到朕这里分文不取了?不用客气,有什么愿望,朕尽力满足你。”
“呃……”谢逸笑道:“如果陛下真要赏赐的话,那草民但求一园苗圃。”
一园苗圃?
李世民和房玄龄皆是眉毛一动,这是要土地吗?说的也忒委婉了。
“那好,朕在淮阳赏赐你三百亩永业田,你看如何?”李二陛下还是很爽快的,开口就是三百亩,还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永业田。
谢逸摇头道:“陛下,您误会了,草民所求只是一园苗圃。”
李世民似乎来了兴致,问道:“你说说,想要一园怎样的苗圃?”
“陛下,草民有幸得到些许种子,是大唐没有的作物,或许可为大唐百姓的餐桌添上几样菜蔬粮食。”
谢逸话音落地,李世民和房玄龄皆是心头一震,很显然,这个话题太有吸引力。
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君王时常躬耕劝课农桑,宰相大臣兢兢业业,农户挥汗如雨,辛苦劳作,不就是为了多收点粮食,填饱肚子嘛!
这些年大唐兼容并蓄,引进了不少作物,比如西域的菠薐菜,天竺的西天绿豆等等。闻听谢逸手上有新作物种子,大唐的皇帝和宰相顿时来了兴趣。
“谢逸,是何作物种子?”李世民和神情和语气有了明显变化,心中那一丝激动是掩藏不住的。
“回陛下,分别为玉米、土豆、辣椒和番茄,玉米为粮食,碾磨后其形类似麦、糜面,可烙饼,煮羹粥饭食;土豆可为菜蔬,亦可作粮食充饥;番茄是酸甜味的蔬果,辣椒可为菜蔬,亦可为调味品,比山茱萸和芥末味道更重更好。”
耳听谢逸一一道来,李世民和房玄龄的眼神异彩连连,一下子四种新作物,而且还有新品粮食。兴奋,很兴奋,比天上掉下个金疙瘩更让人激动。
房玄龄问道:“谢逸啊,此四作物是何习性,产量如何?”
“玉米、土豆属旱作,从江南到西北皆可种植,需适当灌溉。尤其是土豆,贫瘠之地,田间地头沟坎处皆可种植,易成活。
玉米和产量比糜子高,与小麦不相上下,关中河洛诸地可冬种小麦,夏植玉米,一年两熟;至于土豆产量,臣也不能说出个准确数字,但保证让陛下与房相大吃一惊,灾荒之年可以救急,使大唐再无饿殍。”
谢逸朗声道:“至于辣椒和番茄,可作为菜蔬适当种植……不过辣椒有祛湿调味之效,西南潮湿地域百姓必然青睐,一旦推广,将来或许是家家户户庖厨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李世民和房玄龄眼睛已经有点放光了,谢逸的描述让他们很震惊,很惊喜。如果是真的,那么“大唐再无饿殍”便不是空话。
解决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国家便能稳定,长治久安,江山稳固,代代相传。这对于封建王朝的君主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可谓是如获至宝。
“谢逸,你所言不虚?”
“草民据实所言。”
“那你可愿将种子献与朝廷?”
这话问的,敢回答个“不”字吗?好在本身就是这么打算的。谢逸当即道:“当然,草民求一园苗圃,便是为大唐培植新作物。”
李世民毫不犹豫道:“准了,朕给你最好的地,你好生培植。对了,种子现在何处,何时播种为宜?”
“种子在淮阳家中,草民可立即回家去取,或让家人送来。至于播种,而今春暖花开,便是播种季节。”
谢逸道:“草民希望有一块肥沃,水源充足的苗圃,而且保证不会受到野畜和人为破坏,毕竟籽种稀少珍贵。”
“那是自然,这样……洛阳宫东墙下有花园,乃前隋是培育花木之处,土壤肥沃,墙外便是洛水支流,可引之浇灌。你便在那处培植幼苗,朕会派禁卫军守护,如此可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悠悠道:“朕想亲眼看着这些幼苗生根发芽,结出果实,了解它们的习性和产量。”
对于皇帝而言,如此重要的东西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放心,谢逸并不感意外。
“陛下,那臣这就让家人带着种子前来东都。”
李二陛下当即道:“如此重要的种子,岂可掉与轻心?这样……让侯君集派兵马前去,护送你的家眷和种子前来,不可有失。”
一旁逐渐冷静的房玄龄却问道:“对了谢逸,你这种子从何而来?你年纪轻轻,应该不曾去过番邦异域才是啊!”
李世民闻言,也露出了好奇,或者说狐疑之色。
唉!谢逸只得讪讪道:“去岁草民落水,得一老仙翁所救,称草民乃是有缘人,他老人家赐与草民一背囊。其中便有作物种子,给晋王殿下治病的灵药亦在其中,草民还有幸师从仙翁,增长了不少学识。”
“仙翁?可知名号,怎生模样?”
谢逸道:“仙风道骨,白须白发,草民曾请教名号,但仙翁不答,只叮嘱草民用心学习。随后便骑一青牛离去,自此仙踪难觅。
当时情景宛若梦幻,若非清醒后背囊切切实实在身边,草民几乎以为是一场梦……”
第四十章淮阳县男
“玄龄,谢逸所言……”
谢逸不知何时已经告退离去,偌大的贞观殿里,李二陛下沉默了许久,向足智多谋的宰相发出一声疑问。
陛下所疑虑者——骑青牛的老仙翁也!
这个说法,着实有点匪夷所思。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若谢逸所言不虚,当是受太上玄元皇帝点拨恩赐。”
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是也,道家尊奉的太上老君。
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封老子李耳为始祖,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目的在于标榜自家出身高贵,乃天命所归,汉家正统,好让天下人信服。
谢逸称老仙翁白须白发,仙风道骨,骑青牛离开。众所周知,当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不是他老人家又是谁呢?
李世民沉声问道:“你相信吗?”
房玄龄迟疑了,显然皇帝似乎不大相信,可是……
“陛下,太上玄元皇帝亲赐良种,使大唐子民果腹饱食,此乃祥瑞吉兆,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李世民神情微动,他知道房玄龄不是在拍马屁,而是在提醒自己此事的政治意义。
天下尚有很多人与李唐离心离德,指责李家得位不正。而今李家先祖,道门始祖突然现身,指点一位少年,赐下良种造福大唐,这意味着什么?
这可比李渊舔着脸皮攀附先祖好得多,效果更是百倍甚之。若真如谢逸所言,玉米和土豆填饱百姓肚子的同时,“老子赐食”说法则能强化李唐君权神授的地位,稳固统治。
这对于李唐皇室,李世民本人而言都大有好处,意义非凡。
按理说,这种事情多是皇家自导自演,穿凿附会,用某些手段来制造舆论,博取民心与声望。
可这件事,李世民什么都没做,甚至连想都没想,谢逸开口便言之凿凿,坚称是一位骑青牛的老仙翁所赐所授。
有那么一瞬间,还曾让李世民产生了一种错觉,难道自家真是天命所授?老祖宗保佑?儿子李治的病情好像也在意料之中,得先祖庇佑,早备灵药,只是……这未免也太巧了。
李二陛下比谁都清楚,老李家有胡人血统,与太上老君没有半文钱关系,祖宗保佑这个说辞显然不成立。
李世民目光灼灼道:“谢逸在说谎。”
“兴许是,若果真如此,此子可谓聪明之至。”房玄龄道:“不过陛下,臣以为,朝廷该相信他所言属实。”
“哦?”
房玄龄道:“只要他能种出作物,果实现世,举世皆惊,天下悠悠之口必无言以对,自然也就是确凿事实。”
“是这个道理!”
“陛下手中有了粮食,则民心归附。今秋收获之时,陛下只需在赐宴上展示新品菜蔬粮食,想必……此番东巡必能圆满,天下归心指日可待。”房玄龄恰如其时地提出建议。
“好,安排下去,此事先行保密,让谢逸好好培育种植,待到金秋,好让那群世家老头们惊掉眼珠子,惊掉下巴。”
李世民冷笑两声,旋即话锋一转道:“谢逸此子,玄龄以为如何?”
“就近几日来看,此子年少有为,才思敏捷多智谋,是个人才。”房玄龄悠悠道:“臣有直觉,他身上的神奇之处远不止此,将来恐怕还会有新鲜物事诞生,让人惊讶欣喜。”
李世民点头道:“既然是个人才,那就得留住……不过先前他曾拒绝侯君集的招揽,似喜欢魏晋逸士山野狂放不羁那一套,不愿出仕为朝廷效力。”
房玄龄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他只是拒绝了侯君集,出于何种原因臣不知晓。但此子并非隐逸之士,偶有倨傲却也言行有度,出仕求前程的心思颇为迫切。”
“何以见得?其实适才他可以直接开口……”
“陛下,先前谢逸开口能要什么?陛下又能给什么?”房玄龄这么一问,李世民心思为之一动,可不就是如此嘛!
“先前他只是救了晋王殿下,是有功劳,但功勋不著,且未能显露足够的才能和分量,未必能得陛下青睐重视,所以他…以退为进。”
房玄龄分析道:“名义上他只向陛下求一园苗圃,但实际却是向陛下献宝,献祥瑞。只要籽种开花结果,他便有功于朝廷,有功于天下,到时候陛下能不重视?赏赐又能少吗?”
“这小子,和朕玩心机啊!”李世民突然笑了。
“此乃谢逸聪明之处,也算无奈之举。”房玄龄的说辞很是公允。
“是啊,此子确是个人才,又在为朕办一件大事,若还是个布衣白身似乎说不过去。”李世民转身问道:“玄龄啊,你看给他个什么官爵比较合适?”
房玄龄略微沉吟,建议道:“陛下,不若暂让其任司农寺上林署丞吧。上林署掌苑囿园池,植果蔬,以供朝会、祭祀及尚食诸司常料。正当其职,亦不显眼。”
“从八品,会不会过于低微?看得出此子心气很高,朕不想落下薄待人才的名声。”
李世民算是个伯乐,但凡看中的人才大都会重用。比如侍御史马周,从一个中郎将的门客到承庆殿天子近臣,没用多少时间,可谓是一步登天。
房玄龄悠悠道:“若陛下欲厚待之,不若加个淮阳县男的爵位;待秋后粮果熟,或其另立新功,再予升迁,陛下以为如何?”
“好,就按你说的办,拟旨吧!”
李二陛下发了话,一身布衣的谢逸便成了从八品到底上林署丞,淮阳县男。
有了爵位,便距离贵族更近一步,眼下毕竟只是公侯伯子男最末一等,在大唐一抓一大把,不值钱。
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凭自己本事挣来爵位的少年郎却不多,所以还是值得骄傲的。况且这才是开始,往后升迁的机会多着呢!
至于“骑青牛的老仙翁”自然是杜撰之语,没办法啊,穿越这种事说不出口。为了让自己的才能来历,以及穿过来的东西显得正常些,必须得有个很好的说辞,以神仙为借口无疑最好不过。
毕竟这年头,神仙鬼怪深入人心,多有敬畏,还是蛮有市场的。
至于搬出老子,盖因为李唐攀附他老人家为始祖,自己杜撰出这个说辞来,李世民应该会很喜欢。其利用价值和政治意义,肯定不用自己多说,皇帝信了,旁人也自然就不会再质疑。
从此以后,自己做出了惊人“举动”,便可拉出“骑牛老仙翁”这杆大旗,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接下来这段时间,好好当个农夫种地便是了。将种子献给朝廷,也是谢逸深思熟虑的结果,自己单独种植能有多大效益?
卖菜卖粮食?新鲜事物需要有个接受过程,没见得没吃过,有多少人愿意尝试?纵然销路很好,又能赚多少钱?被朝廷发觉后,恐怕还会问藏私之罪,得不偿失。
想要赚钱很容易,谢逸真正缺的是权势地位,以此为敲门砖,跻身大唐朝堂贵族行列,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由朝廷主持,新作物便能尽快推广,也算是造福大唐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将苗圃选在洛阳宫中,谢逸求之不得。
虽说宫中少了许多自由,但靠近中枢,自然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哪天抽空去看看李治,得趁着眼下难得的机会,与这位晋王殿下搞好关系,以备来日站上不败之地。
至于当前,赶紧修书一封给家中的嫂子,让她带上小蛮,带上自己珍藏的种子前来洛阳。侯君集派人护送,那自然最好不过,安全不必担心。
另外,也得让陆通尽快北上,洛阳作坊的建造计划恐怕要加快了。
以程知节的酒量,琼花酿断了供应,后果会很严重,老程宣花斧在手,再耍上那么三板斧,实在让人怕怕的。
ps:感谢书友150801223728341、书友140612102457304的打赏!
第四十一章磨损的马蹄
两天以后,谢逸奉旨前去探望晋王李治,据说是晋王要当面感谢救命之恩。
李治小小年纪,蛮懂礼貌的嘛!
按理说该客气推辞一下,但谢逸没有,难得与李治接触的机会,可不能浪费。
在内侍的引导下,谢逸来到一处宫室,据说晋王殿下在此读书,正有儒者讲解经义,请淮阳县男暂作等候。
李世民对皇子的教育很重视,诸皇子大都有大儒从小教导,学识大都不错,魏王李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九岁的李治自然也不能例外,哪怕是巡幸在外,也少不得读书学习。尤其是一病多日,耽搁了不少功课。
可怜的娃娃啊!不过相比于后世课业负担沉重的小学生而言,李治已经很幸福了。
李治还没等到,谢逸却发现了另一个娇小的身影——晋阳公主李明达。至于兕子这个乳名,只有皇家尊长才有资格呼喊。
小公主站在殿前的回廊下,显得无精打采,毫无神采的目光四处乱看,仿佛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很是沉默。
第二次发现晋阳公主的异样神情,谢逸不免有些奇怪,这位天潢贵胄,金枝玉叶的公主,荣宠最胜,怎么会闷闷不乐呢?
应该没有人敢冒着杀头的风险,让她不高兴吧?那是为什么呢?好奇心迸发的谢逸决定去探究一番。
“臣见过公主殿下。”
晋阳公主回过头来,一眼便认出谢逸,惊喜道:“你是那个没有长长的胡子,让九哥额头不滚烫滚烫的人。”
呃……
公主殿下的表达方式果然很四岁啊,不过话语间难得有那么一丁点兴奋,看来对自己印象还算不错。
谢逸柔声问道;“公主殿下为何枯坐此处,不开心吗?”
“九哥在读书,没人陪兕子玩。”
呃……这个回答,让谢逸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兄妹俩果然感情深厚。只是…这里宫女内侍一大把,就不能陪公主玩耍吗?这要是让李二陛下知晓,还不得怪罪照顾不周?
侍候在侧的宫女好似看出了谢逸的疑惑,欠身道:“谢…神医有所不知,每每陛下和晋王殿下不在时,公主殿下大都不开心。”
谢逸的神医之名在洛阳宫中已经传开,内侍和宫女见到都很是尊敬,又见晋阳公主愿意与之交谈,故而直言相告。
“为何?难道没有其他人陪伴公主玩耍?长安宫中同龄的皇子公主应该很多才是。”谢逸对此有些不解。
“各宫娘娘与皇子公主都很疼爱晋阳公主殿下,关爱有加,待之甚厚,常与公主一道玩耍。可是很奇怪,公主总是没有和晋王殿下在一起时开心。”
宫女解释道:“陛下还因此龙颜大怒,责问宫中众人,此后众人待公主更尊敬,更亲厚,可是公主却不喜欢。久而久之,公主殿下便不喜欢与旁人玩耍,只有陛下和晋王殿下在时,才显得比较开心。”
“原来如此!”谢逸隐约好像明白了什么,柔声问道:“公主殿下,能不能告诉臣,为什么不喜欢和旁人玩……”
“他们不好玩……九哥对兕子最好了。”晋阳公主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回答,似乎正好显示出问题所在。
恰在此时,晋王李治下课从宫室内出来,失落的晋阳公主顿时原地满血复活,飞奔一般扑进了李治怀里。
一旁的宫女早就习以为常,授课告退的儒者少不得赞叹两声,而谢逸则察觉到一些异常。
“九哥,他就是那个没有长长的胡子,让你额头不再滚烫滚烫的人。”晋阳公主小脸笑靥如花,很热情地用她特有的表述方式向李治介绍谢逸。
“臣谢逸见过晋王殿下。”此前二人是见过面的,但当时李治尚在病中,故而并无交流。
李治正色客气道:“谢神医不必多礼,说起来该是本王向你道谢才是。”
“殿下言重了,救人治病乃是医者本分。再者,神医之名莫要再叫了,臣当不起。”谢逸连忙谦虚推辞。
“你比那些御医厉害。”
“殿下谬赞了。”
“好,谢过你了,你回去吧,本王要带兕子妹妹玩耍。”
李治突然话锋一转,变身坑人神娃,下了逐客令,这让谢逸大为意外。不是吧,头一回与未来的唐高宗的沟通,就这么失败了?
搞不定李治,何谈未来?又如何站上不败之地?谢逸心中不由泛起强烈的挫败感。
……
那边李治刚牵起妹妹的小手,尚未走出几步,便被跟随的内侍劝阻了。
“殿下,你身体初愈,需要多休息,不能过多走动……尤其小心别再让冷风扑了热汗。”
内侍宫女们也是无奈,前番李治生病险象环生,他们少不得照顾不周的罪名。若非谢逸救活李治,恐怕他们已经给晋王陪葬了,而今怎么能不小心呢?
只是这样做就能有效果?堵不如疏,长此以往,李治恐怕就会和晋阳公主一样,会很失落。
“这…本王已经好了,不会有事,兕子一个人无聊,得陪她玩,无妨的。”李治略微犹豫,转身一指道:“不信你们问他。”
内侍和宫女们的目光落在了谢逸身上,目光诚恳,似在征询意见。妙手回春的谢神医发话,是很有可信度的。
“殿下可以玩耍,不过……”
“不过什么?”
谢逸道:“为了殿下的健康着想,不仅要玩耍,而且要多玩耍;勤加锻炼,强健体魄。臣先前向陛下奏禀过,或许可以帮得上殿下。”
“要多玩耍”这几个字让李治很兴奋,但是后面……
李治反唇道:“强健体魄是吧?在长安时也有人这么说,可本王想要骑马,所有人都拦着不许。”
谢逸道:“骑马可是件辛苦事,臣刚刚经历过,殿下很想尝试吗?”
“听说了,你策马数百里来救本王,本王很感激。”李治道:“骑马虽然辛苦,但本王想试试,像那些为朝廷征战的将军一样,策马扬鞭,征战疆场。”
李治的表情很投入,完全是真情实感流露,谢逸不禁惊讶,史书记载李治懦弱。可如今看来,晋王殿下志向不小,很有勇气嘛!
“殿下勇气可嘉,臣想问殿下,你是想做真正策马扬鞭的骑士,还是只坐上马背玩玩呢?”
李治信誓旦旦道:“父皇曾抱我策马奔驰,我很喜欢……但更想要像父皇那样,亲自策马扬鞭,纵横驰骋。”
谢逸直言不讳道:“策马费力气,需要夹紧马腹,稳坐马背,控制缰绳……以殿下而今的体魄,恐怕做不好。”
“又是这话……”
“不过……”
李治刚显失落,听到谢逸话锋一转,当即兴奋道:“不过什么?”
“臣说过,可以帮助殿下强健体魄,让殿下在玩耍中强身健体,早日跃马奔驰。”
“多久能做到?”
谢逸悠悠道:“这不好说,一来要看殿下是否相信臣;二来要看殿下是否有毅力坚持。”
“不骗人?”
“殿下是皇子,臣下欺骗皇子,不就是欺君之罪嘛,臣可不敢。”
谢逸笑道:“而且……如果殿下有兴趣,今日可以先去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