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延康坊魏王府,魏王李泰也在听长史杜楚客禀报洛阳宫的情况。
“晋王殿下的病已经好了……房玄龄主持祭汉文帝……陛下去了含嘉仓视察……陛下往通济渠巡视河工堤防与水运……陛下与河间郡王于邙山行猎……”
魏王李泰身宽体胖,靠在榻上一动不动,仔细听完杜楚客的禀报,悠悠问道:“听说父皇为了稚奴的病,动用大量驿站马匹,连夜从陈州请的医者?”
“是的,医者名为谢逸,陈州淮阳人,据说是陈国公侯君集举荐,连夜从淮阳狂奔至洛阳,以灵药治好御医束手无策,性命垂危的晋王殿下。”
杜楚客续道:“谢逸而今被陛下任命为上林署丞,封淮阳县男,留居洛阳宫陪晋王与晋阳公主玩耍。有说法称,是为防止晋王殿下病情反复的缘故。”
“可知这个谢…逸是什么来头,侯君集举荐的?”
“此人年方十八,淮阳人,似出身陈郡谢氏,为晋王殿下治病一事确是侯君集举荐。”杜楚客提醒道:“殿下,前些日子东宫千牛贺兰楚石,也就是侯君集的女婿,曾在陈州与这个谢逸过从甚密。”
李泰眉头一动,问道:“是吗?如此说来…此人与东宫有些关联?”
杜楚客忙道:“不好说,详情暂且不知,臣会尽快安排人去调查。”
“罢了,小角色而已。”李泰悠悠道:“本王很羡慕九弟稚奴,能陪在父皇身边……”
杜楚客心领神会,小声道:“殿下,陛下巡幸在外,太子监国不得离开长安。这时候,您要是能前往洛阳,常伴君父驾前侍奉……”
后面的话没说,大家心照不宣,李泰一副甚合我意的表情,轻轻点头。旋即轻声叹道:“杜长史所言甚是,只是凡事都得有个由头……否则本王不便冒然前往洛阳啊!”
ps:这几日事情繁多,太过忙碌,每天都在奔波,好累。今天刚刚回来,更新晚了,见谅!今晚还有一章,明天起更新恢复正常节奏。
第五十一章风疾复发
魏王李泰做梦也没想到,幸运女神会突然眷顾自己。
他正在发愁没有前往洛阳面圣的借口,没想到老天爷马上送来一个绝妙的由头——李世民风疾复发。
四月初十,李世民与河间郡王李孝恭、程知节等人行猎于洛阳邙山,猎得虎、鹿、兔等诸多野物。
是夜,众人在邙山下扎营夜宴,吃野味饮烈酒,甚是开怀。李世民也与大臣和兵卒同乐,同样是大口吃肉,开怀畅饮。
结果不到第二日天明,李世民便感觉不适,开始有些头疼,手脚也有发麻。尤其是两条腿,甭说是策马行猎了,就是走路都有些困难。
风疾复发!
不用看御医,李世民自己便心里有数,无它,久病成医耳。
风疾是李世民的旧日宿疾,已有多年,时有复发。平常身体正常,精力充沛,孔武有力,可一旦发作便头疼异常,腿脚不便,深受折磨。
行猎在外,风疾复发,李孝恭等人自然不敢怠慢,立即用马车将李世民送回洛阳宫。与此同时,更严防消息外泄,一个封建王朝,帝王的健康状况直接关乎王朝稳定,绝对不敢大意。
只是皇帝中断行猎回宫,难免会引起猜疑,关键时刻大老粗程知节却有主意。对外宣称,皇帝陛下见母鹿怀孕,知春夏乃百兽繁衍之时,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伤及生命,故而停止行猎。
不仅掩饰了中断行猎的异常,还彰显了皇帝仁厚慈爱,可谓一举两得。病重的李世民闻听此言,欣然同意,随即便躺在马车上与病痛抗争。
回到洛阳宫,御医们立即诊治,为皇帝开方熬药,秩序井然,动作娴熟。毕竟皇帝发病已经很多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御医们原以为皇帝服过安神祛湿的汤药后,就会和往常一样有所好转,可事实却没有……
谁也不曾料到,这一遭李世民风疾复发,病势凶猛。
看着躺在榻上难受的皇帝,御医们颤颤巍巍,并无良方,再一次束手无策。
晋王李治得到消息,带着妹妹前来探视,晋阳公主一看到被病痛折磨的父皇,水灵灵的眼睛里,泪珠儿已经开始打转。
“快啊,快些给父皇治病。”小公主大吼一声。
御医们唯唯诺诺,谁也不敢开口说话。李治狠狠瞪了一眼御医,随即又瞧瞧病榻上的李世民,轻声道:“父皇,要不请谢县男来看看?”
“对对,谢县男医术高超,兴许有办法为陛下缓解病痛。”御医们当即纷纷赞同。
病榻上饱受折磨的李世民不由皱起眉头,眼中拂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后,轻声应允。
……
风疾,风痹,半身不遂等症,《后汉书·袁安传》里的记载只有这寥寥数语。
谢逸无法确定,风疾到底属于现代医学范畴的哪种疾病,又如何对症治疗?
来到贞观殿外,瞧见众多甲士仗剑而立,房玄龄、李孝恭、程知节和张亮都在,且神色凝重。
看来李世民病的不轻,在皇帝健康关乎天下太平的年代,有此反应倒也不足为奇。
房玄龄沉声道:“谢县男,陛下风疾复发,请你来看看,帮忙商讨医治之法。”
“好!”完全没底的谢逸走进寝殿,先瞧过病榻上的李世民,再询问过御医后,稍稍松了口气。
风疾到底是什么病,很难有个准确的定义,但肯定和心脑血管系统有关。
头疼多半是颅压增高的缘故,血液流通不畅,继而导致手脚麻痹,尤其是双腿不适。
至于原因,看看李世民的体型便知道,血压和血脂不会低。好像这病还有遗传因素,高祖李渊有,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晚年似乎也饱受风疾之苦。
明明有病,生活还不注意。行猎是激烈运动,晚上又吃了高脂肪的肉类,大口饮用烈酒,听御医说还服用了鹿血……
全都是大补之物,上火是必然的,一夜之间血压飙升,不到清晨便风疾复发。
病从口入,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不懂呢?吃肉喝酒也就罢了,一个嫔妃都没带,行猎时身边连个应急泻火的宫女都没有,喝毛线的鹿血啊,纯粹是自找苦吃。
“谢县男,陛下的病可有医治之法,或者对症灵药?”
灵丹妙药哪有那么多?谢逸摇摇头,沉吟片刻道:“不过有个偏方,兴许能减轻陛下的痛苦,或可一试。”
“是何方法?”御医们赶忙询问。
“打一盆温水来,让陛下手脚置于温水之中;再取冰块,以布帛裹之,置于后脑,或可减轻症状。”谢逸记得前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此种方法,值得一试。
病榻上的李世民略微沉吟,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后,轻轻点头。只要不用药,不行针,偏方倒可一试。
去岁年底便有了东巡之议,洛阳宫自然准备妥当,冰窖里堆满了冰块以备夏季消暑之用。谢逸一声吩咐,立即有人送来冰块、温水。
宫女随即为李世民除去鞋袜,将手脚放入温水中。谢逸命人裹起冰块,轻声道:“陛下,冰块寒凉,头皮或有不适,劳烦您忍耐。”
李世民咬牙点点头,没有吱声,算是默认了,御医当即裹起碎冰块放在李二后脑。
热胀冷缩,冰块降温,颅压降低,头疼便能有所缓解。温水泡手脚,从而将血液引导至四肢,缓解血流不畅,四肢麻痹的症状。
道理就是这样,但愿能够起效!
等待的时间不长,却有些度分如年的感觉。李世民终于轻轻呼了口气,显然不适有所缓解,精神状况也好了许久。房玄龄等人见此情景,也都松了口气。
“谢县男…谢神医果然有办法!”
“此法可以缓解症状,可惜臣并无根治之法……”
听到的谢逸的话,君臣不禁略微失望,包括李世民本人在内,大抵都希望能够根治风疾。御医束手无策,连剑走偏锋,医术高超的谢神医也无奈,看来此为的顽疾,难以治愈。
谢逸悠悠道:“不过臣以为…有些办法或可减缓风疾发作的频率,减小其危害,前提是陛下愿意配合。”
“你说来听听。”病症好转,李世民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
谢逸道:“陛下如果合理膳食,劳逸结合,风疾之症会大有缓解。”
“朕的膳食很精细,有何不妥之处?”
“陛下,臣以为风疾之病与膳食太优有关,尤其是陛下多食肉类,其中多油脂,长此以往,油脂堆积于血脉,便导致气血不畅,便会出现风疾症状。”
谢逸道:“若适当减少肉食,多食用青菜,素菜,同时案牍劳形之余,注意适当锻炼和休息,对身体会大有好处。另外,虎骨、鹿血一类食物容易上火,食用需谨慎,饮酒亦需有度。”
“如此便可?”御医颇为疑惑,就这么简单?
“对,如此虽不能根治,但可缓解,减少发病频率,有益于陛下龙体。”
李世民沉吟片刻,点头道:“那朕就谨遵医嘱,尝试一番。”
“陛下,臣以为您也应当提醒下诸位皇子。臣闻听高祖皇帝也有风疾之症,与陛下算是父子相传,那么诸位皇子恐怕也有几率罹患此症,须得早日防治。”谢逸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别的皇子他不确定,但李治肯定会,必须得防备着。
李世民沉吟道:“确有道理,诸皇子也像朕这般膳食安排便可?”
谢逸道:“除了膳食,还应勤加锻炼,控制体态……相对而言,体胖者容易罹患此证,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寿命。”
“这样严重?”李世民不由惊慌,他十多个儿子里胖子可不少,其中以魏王李泰最甚。
“臣没有危言耸听,远的不说,陛下应当记得前隋元德太子杨昭,二十三岁便英年早逝,与体胖多少有些关联。”
谢逸沉声道:“所以,臣才请陛下和诸皇子多加注意……恕臣斗胆,毕竟陛下和前隋皇室多少有些血缘关联,些许病症代代相传,恐有相似之处。”
李世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这话说的没错,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之母独孤氏的亲妹妹。换言之,李渊和杨广算是姨表兄弟,李杨两家确实有那么点血缘关系。
病症也会因此有相同之处?体胖会危及生命,李世民第一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他瞬间便想到了爱子李泰,与隋元德太子杨昭有太多相似之处,一样的谦和,一样的君子风度,一样体胖,不会也……
李世民立即动了心思,得让诸皇子,尤其是魏王李泰立即控制膳食,勤加锻炼,减轻体态。
长安那边,李泰闻听父皇风疾发作,顿时拍手叫好。
父皇风疾发作,为人子,为人臣难道不该前去探望,尽孝心吗?
去洛阳,这个理由难道还不够吗?李泰淡淡一笑,立即派人将一封文采斐然,感人至深的请安奏疏送去洛阳宫,然后静待启程东都。
对了,此行最好是带上年幼的儿子李欣,病中的父皇应该很期盼天伦之乐,父子同往应该能加分不少。
李泰心中多有盘算,但万万没想到,洛阳宫中,他敬爱的父皇刚刚为他准备好一份减肥计划……
第五十二章公主有赏
谢逸提及众皇子,主要是想强调李治,不曾想李世民首先想到了胖儿子李泰。
好在经过巧妙引导,加上御医的提醒,李二陛下终于想起他的小儿子李治重病痊愈不久,高热不退可能影响头脑,亦有罹患风疾的可能。
加之李治自小身体偏弱,李世民拳拳爱子之心,是以让谢逸尽心照料,并帮助晋王强身健体,避免罹患风疾。
此举正中谢逸下怀,自然是求之不得。
最近本来与李治处的不错,今后还能名正言顺深入交流,与李治保持良好关系。
也许这算是提前烧冷灶,只要把握好李治这张王牌,将来的前程自不消说,立于不败之地自然也就不是空话。
李世民躺在贞观殿里养病,李治出入御苑苗圃的频率也高了很多。每天和谢逸一道侍弄那些新奇的作物,李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按照谢逸制定的计划锻炼身体。
空闲之时,则与兕子、小蛮一起玩耍,杜氏总会在恰当的时间送来点心和汤水,给予他们温柔周到的关心。
渐渐地,李治与兕子对谢逸和杜氏的感情有了些许变化,除了敬仰,似乎还有些许依恋,或者说孺慕之情。
谢逸猜想,这大概与长孙皇后早逝有关。李治和兕子年纪还小,早早失去母爱,心灵上必然会有创伤和缺失。
李世民虽然疼爱倍加,但父亲到底难以完全替代母亲的角色,加之他政务繁忙,用在两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和心思毕竟有限。
是以李治和兕子真正得到的关爱也有限,因为晋王和晋阳公主是皇帝亲自鞠养,其他嫔妃不能越俎代庖,平时有限的关心也多是敬畏和讨好李二之故。
是以两个尊贵的天家子女实际上很孤单,幼小的心灵缺乏关爱,尤其是母性关爱。
也许,这大概也是李治后来为何钟情武媚娘的缘故,武氏比他足足大四岁,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恰好弥补他心灵上的缺憾。
而今谢逸的出现带给他们欢乐,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真诚,杜氏的关心让他们兄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毕竟小蛮是她这个嫂子一手带大的,杜氏实际上更多像是母亲的角色,举手投足,点滴间对几个孩子的关怀,正是李治和兕子最需要,却缺少的东西。
骤然获得,自然甘之如饴!
这样挺好的,感情上的依赖,尤其是幼年时建立的感情基础,比之利益,权谋关系更为纯粹,更为牢固。
这是此番洛阳之行的最大收获,或许也是命中注定。李治病了,谢逸刚好能治,凑巧侯君集从中穿针引线,更得益留居洛阳宫的便利。
事情多有巧合,仿佛天意使然,如此良机,自当倍加珍惜。
……
大部分时候,谢逸的目光都停留在李治身上,毕竟他是未来的唐高宗,自然要格外重视。至于晋阳公主,算不上忽略,但重视程度到底没那么高。
不曾想,某日趁着李治上课读书的功夫,小公主兕子蹦蹦跳跳地出现在谢逸身前。
“三哥!”
听到稚嫩亲切的呼喊,谢逸以为是自家妹子小蛮,不想一抬头看到的却是水灵灵的小公主,顿时大吃一惊。
“公主殿下,你刚才喊谁?”
“你啊!”
“殿下可不能这么喊。”谢逸险些冷汗直流,四处瞧瞧幸好没有旁人听到,否则绝对会有麻烦。
小公主瞪着大眼睛,疑惑道:“为何?小蛮就是这么喊你的呀!”
呃……
谢逸顿时满头黑线,摇头微笑道:“公主,你的三哥是吴王殿下;小蛮是我妹妹,可以这么喊,但你不能。”
“那我喊你什么?”晋阳公主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断闪烁,思索道:“杜姐姐叫你三郎,要么叫你三郎哥哥?”
“这个……”
小公主续道:“大胡子卢国公喊你逍遥,要不我叫你逍遥哥哥?嗯,就这样吧!”
呃……
谢逸不由为之无语,天真可爱的小公主顿时有种“赵灵儿”的即视感,这样真的好吗?
“公主殿下,这样不行,让旁人听到,陛下会怪罪我的。”
小公主似乎有些不大相信,眨着大眼睛疑惑道:“真的吗?那我没人在的时候叫你逍遥哥哥;有人的时候,像九哥一样叫你谢县男,好吗?”
“殿下最好一直称臣谢县男!”谢逸可不想因为一时耳朵爽快,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小蛮叫你哥哥,我也要这么喊!”两个小闺蜜而今感情深厚,到了连称呼都要“攀比”,都要一致的程度。
面对一声声甜甜的“逍遥哥哥”,谢逸无力招架,很快便投降了。罢了,既然萝莉公主要这么叫,那咱也体验一回“欧巴”的感觉吧!
“公主殿下找臣有什么事吗?”
“有的!”晋阳公主一脸认真道:“上次你让九哥的额头不滚烫滚烫,兕子答应要赏赐你的。”
谢逸恍然,好像是与小公主有这么个愉快的约定。只是童言无忌,他根本没当回事,不曾想小公主倒是一直记在心上。
晋阳公主继续道:“这次你又让父皇的头不疼,腿不疼,兕子也应该赏赐你。”
“公主殿下客气了,此乃臣的本分,不用赏赐的。”谢逸连忙柔声推辞。
“不行。”晋阳公主坚决道:“九哥的师傅说过,人要知恩图报,赏赐以示感谢……逍遥哥哥救了父皇和九哥,兕子应该赏赐你。”
果然是个人小鬼大的主,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态度还坚决异常,想要推辞都不行。不过,作为大唐最尊贵的公主,兕子没有恃宠而骄,还这般懂礼貌,真是难得啊!
不等谢逸说话,晋阳公主便伸手道:“这个就赏赐你给了。”
谢逸抬头,瞧见小公主稚嫩的小手上托着一个吊坠模样的东西,好似是一块红玛瑙。
“公主殿下,此物珍贵,臣不敢受,你自己好生佩戴着吧!”
“这个吊坠我挺喜欢的,今天送给你了……豫章(公主)姐姐说诚心送人就要送珍贵的东西。”
晋阳公主一板一眼,认真道:“兕子看到过,长乐(公主)姐姐就把这样的红吊坠赏赐给……给…兕子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呃……”小公主年幼,不按常理出牌,谢逸真不知说什么好。不接受吧,小公主肯定不乐意,指不定还会哭闹。可接受吧,似乎不大合适,好在晋阳还小,否则还会落下私相授受的罪名。
为难,真的为难!
小公主善解人意,似乎看出了谢逸的难处,低声道:“这个给你,兕子不告诉别人……没人知道的。”
恰好那边李治下课,晋阳公主将玛瑙吊坠往谢逸手中一塞,蹦蹦跳跳过去找她亲密的九哥去了。
谢逸手里握着玛瑙吊坠,不禁有些傻眼,这事……
上次与小公主愉快的约定兑现了,却又了多了个你知我知的小秘密……
……
贞观殿里,风疾之症大为缓解的李世民靠在榻上,正在看奏疏。
除了军国大事外,还有不少请安奏疏,尤其是长安诸皇子听闻父皇风疾复发,纷纷上书探病问安。
见子女孝顺,李世民大为开心,尤其是看到魏王李泰文采斐然,感情真挚的奏疏,李二陛下感动之余,几乎落泪。
对于李泰提出前来洛阳送药,尽孝君父膝前,幼子李欣思念皇祖,欲来探望的请求,自然也就毫无免疫。
“玄龄,传旨下去,准许青雀与欣儿前来洛阳侍疾。”
闻听此言,房玄龄微微错愕,片刻的迟疑后,谏言道:“陛下,魏王殿下刚刚在王府成立文学馆,日夜攻读,恐颇为忙碌……”
也不知是没在意,还是故意听不懂,李世民摆手道:“无妨,洛阳也有不少大儒,让青雀前来洛阳向他们请教,对学问也颇有进益……许久不见,说起来,朕还真有些想念他们。”
“是,臣这就去传旨。”房玄龄低声领命,神色颇为凝重地转身出殿,发出一丝轻微的叹息。
ps:李泰小字青雀;另李世民与小杨妃所生子为曹王李明,前文有误,已更正,诸书友见谅!
第五十三章任性熊孩子
芳华落尽,桃李满枝时,贞观十一年的春天悄然而去。
夏日来临,洛阳宫御苑苗圃中的庄稼长势喜人,玉米已然快有一人高,已经开始结出玉米棒。
地下的土豆肯定也已经长出好大果实,青色的辣椒和小番茄挂在枝上,只待长大,成熟泛红。
李世民又亲自来了几趟,确认从未见过这几种作物的植株和果实,大唐境内确实没有之后,越发重视,越发满怀期待。
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谢逸自然格外用心,每日大部分心思都放在苗圃,侍弄这些金贵的庄稼。
每隔三五日,还得走一趟贞观殿,随时向李世民奏报作物生长情况,丝毫不敢怠慢。
没办法,因为这些作物结出的果实太珍贵,将会产生非凡的意义。也许这个秋天,很多事情,乃至大唐朝堂局势都会因为这几枚果实而发生改变。
五月初七,阴天,或许有雨,至于是不是黄道吉日,谢逸没有看黄历。
他按照惯例离开苗圃往贞观殿去,番茄已经开始微微泛红,如果李二有兴趣,可以给他做一盘番茄炒蛋尝尝。
就在谢逸前往贞观殿的同时,一队华贵的马车驶入洛阳宫,车厢里坐着一个肥胖的年轻人,以及一个不安分的男童。
宫女内侍,禁卫军大都认得这两位贵人——魏王李泰和世子李欣。
奏疏与圣旨往来洛阳与长安之间,加上一路奔波,折腾了近一个月时间。魏王李泰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东都洛阳,即将侍奉君父之前。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太子李承乾监国,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长安。趁着这个空档,陪伴在父皇身边,能够得到太多太多。
他很清楚父皇对生母长孙皇后的感情,爱屋及乌,对嫡出的子女疼爱有加。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这两个年幼的弟妹便是例子,自己又岂能例外?
何况还有个深得宠爱的幼子李欣,必定能够增色不少。而且事在人为,除了被动受宠之外,很多东西得自己想办法去争取,聪明的李泰心中早有腹稿。
不过很可惜,好像有点出师不利的意味,他们初至洛阳宫,李世民却不在。
风疾刚刚好转的李二陛下去了黄河大堤视察,一来是担心夏季汛期堤防,二来是关心漕运是否畅通。
自江淮而来的漕船过了洛阳,要驶过黄河三门峡的险滩才能进入关中。船上装载的粮食和货物,直接关乎关中百姓的生计,大唐的命脉,是以李世民丝毫不敢懈怠。
不能马上见到父皇,李泰多少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