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没想到今天他意外发现前来挑战的三千老弱士兵居然全部披挂明光铠,令他喜出望外,这时他已经顾不得会不会有埋伏,一心想活捉这批太原来的士兵。

“休要逃走,投降不杀!”

毋端儿和士兵们在后面大喊大叫,却没有注意到地形的变化,他们渐渐奔进了李渊军队的埋伏圈。

553。第553章 刺探告密

望着浩浩荡荡杀进山谷的贼军大队,李渊再也忍不住,他见隋军已经冲过包围圈,立刻大喝一声,“杀!”

山谷内响起一阵急促的梆子声,两边顿时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射向山谷中的贼军士兵,几乎有上千支箭集中射向毋端儿,霎时间将毋端儿连人带马射如刺猬一般,重重摔倒在地上。

贼兵士兵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向两边奔逃,自相践踏,哭喊声、惨叫声响彻山谷,这时,号角声骤然吹响,两万李渊军队杀向山谷,李渊高声喝令道:“投降者免死!”

“投降者不杀!”隋军士兵大喊。

谷口两边出口已被隋军士兵堵死,李玄霸在东,李元吉在西,各率三千军堵死了贼军逃命的渠道,使贼军士兵一个也逃不掉,拥挤在山谷中贼兵士兵在绝望中听到了隋军士兵的大喊,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立刻成片成片跪地投降,一万贼兵倒有八千人投降了李渊军队。

这时,李世民带着一名贼军大将来到父亲身旁,高声道:“父亲,抓住了毋端儿的副将赵崖,他愿意为我们赚城!”

李渊大喜,连忙问道:“赵将军可愿意为我效力?”

赵崖跪下行礼,“为李公效力,卑职万死不辞!”

“好!”

李渊当机立断道:“二郎,你可带他前去骗城,我就在后面跟随。”

。。。。。。。。

半个时辰后,一支贼军押着数百名身穿明光铠的隋军来到介休城下,赵崖上前大喊:“给我速速开城!”

一名贼军校尉探头看了看,笑问道:“大王怎么没回来?”

“问这么多干什么,大王去追击他的铠甲了,我带一部分铠甲先回来。”

城上贼军士兵都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大王思甲成疾,现在居然出现了三千副明光铠,大王怎么可能放过?校尉丝毫没有怀疑,大喊道:“开城!”

城门吱吱嘎嘎开启了,吊桥也缓缓放下,队伍中的李世民捏紧了马槊,带城门开启,他翻身上马,率先向城内奔去,后面士兵跟着他向城内一拥而入。

城上贼军顿时发现不对,急令关闭城门,但已经来不及,一千多隋军士兵杀进了城内,这时,号角声大作,躲在远处树林内的李渊大喊:“夺城啊!”

他率领一万多隋军向毋端儿的老巢介休城杀去,随着隋军大潮涌入城池,介休城落入隋军手中,上万贼军士兵投降,无数粮草物资也成为了隋军战利品。

毋端儿阵亡,介休县失守,粮草物资落入隋军手中,这无疑使贼军迅速崩溃,李渊随即分兵三路,前往雀鼠谷各个处山寨讨伐毋端儿的余部,李渊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路所向披靡,短短数日内,五万贼兵全部投降了李渊。

太原城,虎牙郎将高君雅匆匆走进郡衙,来到郡丞王威的官房前,高君雅是李渊的副将,这次李渊讨伐毋端儿,没有带他前往,而是令高君雅留守太原。

但高君雅的另一个身份却是监视李渊在军队中举动,若李渊有异心,他将直接向天子报告。

“王郡丞,有急事相商!”走到台阶前,高君雅便忍不住大喊道。

从官房里走出一名年约五十余岁,长得又高又胖的官员,比身为虎牙郎将的高君雅还要高一个头顶,他便是郡丞王威,和高君雅一样,他也是杨广派来秘密监视李渊的官员,只不过高君雅是负责军队监视,而他是负责政务监视,两人一文一武,严密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

“高将军,有什么急事?”

“我还能有什么急事,就是关于那个人。。。。。。。”

不等高君说完,王威连忙摆摆手,打断了高君雅的话头,“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回房再谈。”

他把高君雅让进官房,又向两边看了看,这才关上了房门。

高君雅刚坐下,便急不耐道:“我接到心腹从介休县传来的快报,李渊大败毋端儿,收降了五万多战俘。”

王威眉头一皱,“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啊!他奉旨剿匪,这不很正常吗?”

“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昨天发生之事,五万多战俘按理应该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但李渊却从中挑选了两万精锐,编入自己的军队,他的军队一下子壮大到四万人。”

王威脸上也露出了震惊之色,如果是这样的话,李渊的问题就大了,每个在外统兵主帅能拥有多少军队,是兵部核定,天子审批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规模,如果擅自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自筹粮食,那就是拥兵自立,就是谋逆造反,李渊竟然敢擅自扩充军队?

“这个消息可属实?”

高君雅急道:“当然是真的,是我心腹昨晚连夜派人送信,肯定假不了,郡丞,我们该怎么办?直接向天子汇报吗?”

高君雅是武将,头脑略差,出谋划策都是王威来决定,王威沉思片刻道:“这件事要先询问李渊,看看他怎么解释,万一他得到天子密旨,我们就不要插手了,如果真是他擅自所为,我们再向朝廷汇报不迟,高将军觉得呢?”

“郡丞说得有理,那我去介休县问他,如果他没有奉旨,我会立刻派人通知郡丞。”

“好!就这么办,我等将军的消息。”

。。。。。。。。

高君雅率领数百士兵一路南下,在太原郡和西河郡交界处遇到了正班师返回的李渊,高君雅已先一步得到消息,李渊令侄子李孝恭以及刘弘基、长孙顺德三人在介休县训练两万降军,他自己则率原部返回太原。

这时,李渊也得到了消息,高君雅来了,李渊心中不由冷哼一声,此人到来,必和那两万降卒有关,他心中也有说辞,便笑道:“请高将军来见我!”

不多时,高君雅被领到李渊面前,他上前抱拳行礼,“卑职参见李公!”

“高将军不必多礼。”

高君雅翻身上马,和李渊并肩而行,笑道:“恭喜李公剿灭毋端儿,再立大功!”

李渊淡淡一笑,“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胜之不武,高将军不用再恭维我了。”

“毕竟是五万多大军,两倍于李公的军队,打胜仗也不容易。”

高君雅话题一转,便回到正事上,“听说李公并没有全部解散降卒,而是留了两万余人,这是为何?”

李渊虽然早有准备,也没有料到高君雅问得如此直接,他心中暗骂一声,依然笑呵呵道:“那两万人都是西河郡本地人,由于西河郡山高谷生,极容易产生匪患,所以我接受了西河郡王太守的提议,留这两万人为西河郡民团,一旦有匪患苗头,他们便可以直接扑灭。”

“原来如此,还是李公考虑得周全,只是两万民团是否太多了一点?”

“两万民团确实多了一点,但我们也要考虑长远一点,去年发生了雁门事件,我们谁没有料到,但由此可见,突厥已经开始兵指中原,一旦突厥大军南下,我们并州首当其冲,作为太原留守兼河东讨捕使,我肩上责任重大,不得不未雨绸缪,多准备一些民团,一旦突厥大军,也不至于束手无策,高将军说是不是?”

李渊此事处理得极为圆滑,先是把责任推给西河郡太守,是应西河郡太守的要求,他才留下两万人,其次是民团,并非正式军队,你高君雅不能擅自扩军的大帽子盖在我头上,再其次是为了抵抗突厥可能的入侵,连天子都差点落在突厥人手中,你不能说突厥人肯定不来,所以一环扣一环,令高君雅哑口无言。

“李公果然高明,考虑得长远,卑职佩服!佩服!”

高君雅干笑两声,却无言以对,虽说如此,但他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李渊并非是奉密旨扩军,按照事先他和王威的约定,高君雅连夜派人去给王威送信,两天后,一名信使带着王威的八百里加急的告密信向江都方向疾奔而去。

554。第554章 紧急求援

大业十三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雁门之围使杨广的权威进一步削弱,杨广的信心也空前低落,龟缩于江南,使天下各地豪强野心勃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势力扩张。

河北地区扩张最迅猛的势力并非窦建德,也非高士达,更不是渤海会,而是悍匪卢明月。

卢明月由于长期呆在上谷郡,和魏刀儿、王拔须等乱匪争夺有限的资源,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

但在去年春天,卢明月勾结魏刀儿手下大将宋金刚,利用结拜兄弟的机会毒杀了魏刀儿,吞并魏刀儿的军队和粮食,将王拔须的军队逐出上谷郡,使他得以独占上谷郡,有了资本的卢明月决定南下扩张,他抓住了河北各郡军队前去雁门勤王的机会,一路向南扩张,攻城掠寨,所向披靡。

卢明月一口气夺取了恒山郡、博陵郡和赵郡、襄国郡、武安郡等五郡,官员纷纷投降,官仓粮草悉数被他夺取,拥兵二十万,在攻下魏郡后卢明月自封魏王,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西部之王。

去年秋天,休整了数月的卢明月再次野心勃发,他分兵两路,命大将军宋金刚率五万大军守住魏郡,他自己则率十万大军屯兵汲郡内黄县,兵指黎阳仓。

内黄县西靠永济渠,正好位于邺郡、汲郡和武阳郡三郡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邺郡是卢明月的都城,而武阳郡是张铉的势力范围,另外隋军在黎阳仓有驻兵一万人,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黎阳仓有粮食五十万石,布帛、军械、铜钱不计其数,一直被各路乱匪所窥视。

卢明月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内黄县以东的旷野里,军营延绵十几里,声势浩大,一杆高达十几丈的木杆上挑着一面金边黄底大旗,左面是一个巨大的‘魏’字,右面则是一个‘卢’字,这是卢明月的王旗。

在大营中间一顶占地五亩的大帐内,卢明月站在一幅地图前出神,旁边站着他的军师姚铠,姚铠曾是幽州都督郭绚的幕僚,罗艺在占领幽州后,怀恨姚铠曾经和郭绚谋划对付自己,便想杀掉姚铠,吓得姚铠连夜出逃到上谷郡,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便投靠了卢明月。

卢明月早就认识姚铠,知道其颇有才华,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替他出谋划策,正是得到姚铠的建议,卢明月接受隋朝官员投降,才使得他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便占据了一半河北土地。

和所有的乱匪一样,卢明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扩张太快,粮草后勤跟不上,导致他军队不时侵民夺粮,军纪涣散,被各郡豪强和普通民众仇视。

所以姚铠一再劝说卢明月夺取黎阳仓,收敛军纪,从长远打算,卢明月也接受了姚铠的劝说,新年后不久便开始考虑夺取黎阳仓的方案。

“我抓捕了几名曾经驻守黎阳仓的士兵,他们告诉我,黎阳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四周护城河宽二十丈,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船,收集了几个月,只弄到一百多艘小船,凭它们想攻下黎阳仓,无疑痴人说梦,关键是千石大船,先生说说看,我去哪里弄千石大船?”

卢明月显得十分焦虑,他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去完成,几个月前他决定攻取黎阳仓,为此他殚精竭虑,考虑种种办法,却在最关键的一环卡住了,他不止一次做过模拟攻城,在二十丈宽的护城河上,只有在千石以上战船上才能架起攻城梯,现在他怎么也搞不到千石以上战船,他怎么能不着急。

姚铠是昨天才从魏郡赶到内黄县,他也考虑了一夜,心中多少有一点想法了,他微微笑道:“办法不是没有,大王不必心焦。”

卢明月顿时大喜,连声催促,“先生快说,我都快急死了!”

“解决这个困难无非是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搞到千石船只,临时造船似乎不太现实,只有从别处弄船,据我所知,河北地区千石以上船只有三个地方有,一个就是黎阳仓,它的仓城内有上百艘千石粮船,不过躲在城内不肯出来,我就不提了,然后是瓦岗,据说他们也有十几艘千石货船,大王看看能不能借到,再其次就是。。。。。。。。”

“第三处我知道,先生就不用说了。”

卢明月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当然知道姚铠要说谁,除了张铉之外,谁还能拥有那么船只,卢明月对张铉有一种莫名的仇恨,当年张铉无意中救过他的命,但也同时险些让他丧命。

更重要是,张铉将是他称霸河北的最大拦路虎,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交集,但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决一死战。

姚铠尴尬地笑了笑,他很清楚卢明月的忌讳,便不再提张铉,又道:“那大王有没有考虑和瓦岗军合作,共同夺取黎阳仓。”

卢明月沉思片刻道:“说说第二种办法!”

卢明月显然不想和瓦岗合作,他想独吞黎阳仓的粮草和物资,怎么能和瓦岗军分享,他又不是兵力不足。

姚铠缓缓道:“既然没有船过护城河,那就反其道行之,毁掉护城河。”

“你是说。。。。。”

卢明月迟疑着说:“填掉护城河?”

“正是!”

这个想法着实令卢明月始料不及,他心中开始激动起来,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找不到船只,把护城河填掉就行了,自己有十万大军,最多半个月,他就能填平一段足以攻城的护城河,想到这,他拳掌相击道:“那就干!”

。。。。。。。。

黎阳仓实际上是一座城池,周长约二十里,城墙高三丈五尺,护城宽达二十丈,城墙宽厚坚固,可抵御万斤重击,是大隋含有的坚城之一。

城内有近千座大仓库,以储藏粮食、军械兵甲为主,在最高峰时期,黎阳仓内有粮食数百万石,军械兵甲近百万件,但经过几次高句丽战役和杨玄感造反,黎阳仓的粮食已大大减少,只剩下粮食四十五万石,兵甲数万件以及五十余万贯铜钱。

就算如此,它依旧是天下七大粮仓之一,仅次于洛阳的回洛仓,偃师的洛口仓和关中的广通仓,与涿郡的潞水仓存粮相近。

由于黎阳仓地处河北,更是受到各路乱匪的窥视,不仅瓦岗军一直虎视眈眈,之前张金称也是几次攻打黎阳仓失败,窦建德和高士达也同样密切注视着黎阳仓的一举一动。

目前黎阳仓有驻军一万人,运粮船上百艘,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凭借着城池和护城河固若金汤般的防御,黎阳仓始终巍然屹立,没有被贼军攻下。

王辩年约五十岁出头,是一名官场老将,他出身商人世家,在二十岁时,父亲为他捐钱为官,从此走上仕途。

王辩已在官场摸爬滚打三十年,对官场各种人情世故早已了如指掌。

这次卢明月驻兵内黄县,很明显是想攻打黎阳仓,王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几次上书洛阳,要求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兵援助,洛阳方面的回复却是黎阳仓防御兵力已足够,可固守粮仓,据城而战。

这个回复令王辩十分失望,他又考虑将粮食运走,但瓦岗军在黄河上十分活跃,运出的粮食只会是瓦岗军的盘中之餐。

无奈,王辩只得尽量多地准备滚木礌石,安排弓矢,制作床弩,积极备战,严阵以待。

这天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遮蔽,黑漆漆的夜色笼罩着大地,数十步外便看不见城外的情形。

城头上有千余名巡哨士兵在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动静,在护城河内,三支哨船来回游睃,注视着岸上的动静,一更时分,岸边忽然出现了黑压压的军队,他们搬运着一袋袋的泥土扔进护城河,动静很大,尽管夜色掩护了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发出的声音立刻被护城河内的哨船发现。

立刻有哨船驶回来在城下大喊:“紧急军情,王将军可在?”

王辩正好在城头巡哨,他也发现护城河对面有动静,却看不清,他立刻探身出城问道:“对岸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将军,贼军正在大规模填护城河!”

王辩大吃一惊,急喝令道:“传我的军令,速调三千弓弩手上城!”

这时,旁边一名偏将低声道:“如果贼军填平护城河,恐怕很难守住黎阳仓了,将军,必须求援!”

“可东都不肯出兵,我怎么办?”王辩恼火万分道。

“将军为什么不向青州张铉求援?他可是河北招讨使。”

王辩没有说话,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城外,他早就考虑过这个方案,只是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现在,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

555。第555章 救援黎阳

清河郡黄河码头,四万隋军驻扎在码头北侧的旷野里,驻扎整齐的大帐一座接着一座,一望无际,从北海郡调来的数百艘战船停泊在黄河内,桅杆如林,十分壮观,但九艘横洋舟却不在其中,它们暂时留在了北海郡。

此时已是二月中旬,黄河已经完全解冻,河面上刮着东南风,非常有利于船队逆水西进,粮草和物资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张铉一声令下,大军将拔营出发。

但张铉还在耐心等待,他在等待斥候的消息,毕竟出兵黎阳仓是天下人瞩目的大事,他必须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是张铉的一个人生体验,任何事情都会出现机会,关键就看自己能否抓住一瞬而过的机会,但当机会还没有到来时,他就得学会耐心等待,或者,也可以主动创造机会。

清晨,黄河岸边,张铉站在一座山丘上注视着波澜平静的黄河,虽然隋朝的黄河水量要比后世大得多,也没有后世那么浑浊,但因为中原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黄河的流水量。

黄河水量明显减少,现在应该是春汛之时,但两岸却露出大片河床,不过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流量比往年少了一半,但还是勉强能行驶两千石以上的战船。

望着干涸的大片河床,张铉叹口气对房玄龄道:“看来今年的旱情非常严重,中原地区将发生巨变,青州将是灾民们的向往之地,我们必须要充分做好迎接难民潮的准备。”

“大帅放心吧!有韦长史亲自坐镇齐郡,数百名官员协助,以及上万士兵出力,应该问题不大。”

“救灾地点及物资准备充分了吗?”张铉回头问裴弘。

裴弘是青州军的仓曹参军,他之前一直在协助韦云起准备应对灾民的各种物资,具体负责各种救灾物资的运输以拨付。

裴弘连忙道:“启禀大帅,这次救助灾民将在济北郡的范县和寿张县,鲁郡的任城县和平陆县以及东平郡的须昌县、宿城县等六个县建立七十二个救灾点,已调动了二十万石粮食和十万匹布帛,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两万顶大帐,在短时间内可以救助百万灾民,如果灾民再继续增加,我们再追加调运二十万石粮食和两万顶帐篷。”

张铉默默点头,灾民一定会尽力救助,但他也感到肩上巨大的压力,他们虽然东拼西凑有了七十万石粮食的库存,但百万灾民一个月最低就要消耗十万石粮食,面对庞大的难民潮,七十万石粮食却又显得并不多,只有黎阳仓的粮食才能缓解一点压力,这次他夺取黎阳仓势在必得。

这时,十几名巡哨骑兵疾奔而至,为首骑兵在马上躬身道:“启禀大帅,黎阳仓王将军有急信送到!”

张铉大喜,机会果然来了,他连忙道:“速带信使来见我!”

一名信使被带上来,向张铉行一礼,“参见招讨使将军!”

“黎阳仓情况如何?”张铉关切地问道。

“启禀将军,卢明月的军队开始运土填护城河,形势危急,王将军恳请张将军救援黎阳仓!”

说完,信使将一封信呈给了张铉,张铉看完了王辩的求救信,又将信转给众人一观,他对信使道:“我既为河北招讨使,救援黎阳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会立刻起兵,最迟三天后抵达黎阳仓。”

张铉随即令道:“传令大军收拾营帐,准备出发!“

他又对一名亲兵道:“速去召尉迟将军和水军周猛将军来见我!”

尉迟恭在高唐县,需要至少半个时辰才能赶到,刚刚被提升为水军雄武郎将的周猛快步来到张铉身边,他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大帅!”

“周将军请起!”

张铉令他起身,对他嘱咐道:“这次我率军西征,最不放心的便是青州六郡,我已在济北郡和鲁郡各驻扎了一万军队,应该能抵挡瓦岗军的偷袭,但河北窦建德和高士达我就只能依靠黄河天险来阻挡,你的水军将肩负重任,从今天开始黄河施行禁航令,严禁任何船只出现,你听从尉迟将军的指挥,我对你只有一条命令,任何南下的可疑船只,给我直接撞沉!”

“卑职遵令!”

这时,尉迟恭也匆匆赶来,他正好在前来黄河岸边的途中遇到张铉亲兵,这次尉迟恭不随军出征,他率一万军镇守高唐县,严防高士达和窦建德的军队南下。

尉迟恭向张铉行一礼,张铉拍了拍他肩膀,语重心长对他道:“我刚才已经给周猛将军说了,他的水军将全力配合你,一旦窦建德或者高士达出现异动,就立刻乘船南撤,不可轻敌,不可侥幸,不可贻误,清河郡的一万军队绝不能被对方围歼,你记住了吗?”

“大帅的嘱咐俺铭记于心。”

张铉又缓缓道:“北海郡我就托付给你了!”

“俺明白!”

一个时辰后,三百艘满载着粮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