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棱一怔,“礼部尚书不是卢倬吗?”

“卢倬告诉我,他已经辞去了礼部尚书之职,目前出任南巡安抚使,安抚琅琊郡和东海郡的灾民,如果将军北上中都,那他将出任江都太守一职。”

陈棱脸色略有些失望之色,相比李渊给他的骠骑大将军、江都郡王,张铉确实有点小气了,居然只给他将军之职,礼部尚书还不错,那爵位呢?似乎提都没有提。

他沉默片刻道:“先生不觉得张铉给得太低了吗?”

杜文逊笑着摇摇头,“我倒不这样认为。”

“为什么?”陈棱目光一挑,锐利地注视着杜文逊。

“将军是隋朝目前最高的军职,连来护儿都心甘情愿接受了将军之职,说明这是很实在的东西,来护儿统领水师,得到了实权,将军也将驻兵辽东,获得军队实权,相反,唐朝的骠骑大将军是什么,一个好听的散官头衔而已,军权在哪里?李渊丝毫没有提到。”

停一下,杜文逊又道:“至于江都郡王,大将军可以参照一下罗艺,他可是北平郡王,幽州失守后他现在还有什么?谁还记得他?如果大将军能保住江都,当个江都郡王倒也不错,可如果保不住,这个江都郡王又有什么意义。”

杜文逊说到了点子上,关键就在于他陈棱能不能保住江都,不仅要保住江都,还要解决粮食问题。

虽然陈棱告诉其弟,江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粮食不足,但陈棱还是有办法解决粮食不足的难题,直接杀到江南去,用武力震慑江南会重新放开粮食贸易,但陈棱真正难以启口的是,他能不能保住江都了。

陈棱叹口气,取过两份情报递给杜文逊,“这是今天下午接到的快报,三万隋军骑兵已经抵达高邮县,另外三百余艘战船也杀到了江阳县外的长江上,这是隋军水师,至少有两万人,一旦我归降大唐,隋军就会南北夹击,兵临城下,先生觉得我还守得住江都吗?”

杜文逊愣住了,隋军竟然出兵威胁了,而且是南北夹击,难怪大将军从下午到现在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原来如此。

“大将军觉得自己是受到张铉的侮辱了?”杜文逊试探着问道。

陈棱摇摇头,“我又不是三岁孩童,不至于连软硬兼施都不懂,我现在只是在想,我该选哪一个,文还是武?”

杜文逊笑道:“其实我个人觉得礼部尚书更加可取,李景不就是放弃驻守幽州而愿意出任兵部尚书吗?大将军,军权惠一时,而朝权惠子孙。”

陈棱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良久,他终于缓缓点头道:“先生说得很对,我陈氏家族也应该创办一座家学了。”

743。第743章 闻风而动

张铉派骑兵和水军威压江都绝不仅仅是为了逼迫陈棱屈服,当然,这确实是最重要的目的,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控制江都。

无论陈棱是回归中都也好,还是投降长安,张铉都必须将江都郡这个战略要地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否则,一旦陈棱降唐北撤,江都空虚,就会被杜伏威或者江南会趁虚而入,自己的南方计划就会遭到重挫,所以张铉未雨绸缪,他一定要将这个漏洞事先堵住。

高邮县位于江都城以北约一百五十里,隋朝时代高邮湖还没有形成,还是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狭长形的洼地,洼地内布满森林和沼泽,北面和南面则被开垦出大片耕地,通济渠便从这片洼地中纵贯而过。

县城城北,三万骑兵驻扎在通济渠东岸,这里有一座骁果军的军营,军营极大,占地方圆五里,由于骁果军也是以骑兵为主,因此各种骑兵设施一应俱全,极大方便了隋军骑兵。

只是时间稍久,长满了杂草和青苔,士兵们仅用半天时间便将军营收拾一新,入驻下来,船上的粮食和草料也搬进了军营内。

入夜,军营的灯光大都熄灭了,隋军士兵也入睡休息,军营内还燃烧着一堆堆驱蚊艾草,烟雾缭绕,暑热季节,附近的沼泽滋生了大量蚊虫,三万士兵和战马成为它们疯狂的进攻目标,好在自然界中物物相克,在沼泽四周又生长了大量艾草,绞汁涂身则蚊虫不侵,燃之则可驱蚊,虽然蚊虫极多,但士兵和战马却睡得比较安稳。

一更时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悄悄靠近了通济渠西岸,为首大将正是杜伏威,杜伏威的势力几乎被张铉打得烟消云散,好在渤海会在河北肆虐,张铉又被调回青州,使杜伏威得到了喘息之机,当洛阳朝廷成立后,杜伏威立刻向洛阳朝廷表示臣服,被皇泰帝封为楚国公,他也改旗易帜,打出大隋的旗号,一夜洗白变成了隋军。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军队再次突破十万人,割据江淮,此时杜伏威已有立朝称帝的想法,夺取江都郡,定都于江都便成了杜伏威开国立朝的关键。

为了夺取江都城,杜伏威在江都城内安插了大量的探子,他很清楚江都城目前的困境,城内人口太多,在得不到外郡的粮食供应后,江都城立刻陷入了粮食危机中,陈棱的军粮也出现了困难,杜伏威认为自己的机会即将到来。

但人算不如天算,大量隋军忽然出现在了江都境内,这让杜伏威大吃一惊,他同时又暴跳如雷,立刻杀了替他分析隋军情报的一名幕僚,这名幕僚认为隋军陷入高句丽战役之中,无法顾及江都,使杜伏威有了不战而胜夺取江都的想法,但隋军的突然出现,严重打乱了杜伏威的战略部署。

慌乱之下,杜伏威亲自率领数千精锐士兵来高邮县试探隋军的底细了。

“楚公,运河中有船!”一名士兵指着运河中的船队低声道。

杜伏威也看见了,一支很长的船队停泊在运河东岸,上面黑黝黝地搭着油布,不知里面是什么,如果是粮食和草料,或许他就有机会了。

杜伏威回头令道:“派一队水鬼去看看,船里究竟有什么,再看看岸上隋军的情况。”

不多时,十几名水鬼潜入了通济渠中,他们分成两队,一队向停泊在对岸的船队潜去,另一队则上岸去打探隋军的动静。

半个时辰后,探查船队的水鬼先回来,他们带来一个让杜伏威失望的消息,两百余艘小船内什么都没有,是一支空船队。

但上岸去探查隋军的另一队水鬼却始终没有消息,又过了一刻钟,对岸忽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似乎一群骑兵在疾奔,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紧接着有人惨叫,声音很远,但在寂静的夜晚还是传到了西岸,杜伏威不由捏紧了长枪,他派去水鬼探子被隋军骑兵发现了。

‘扑通!扑通!’

一连两下落水声,有水鬼从隋军骑兵的追赶下逃脱了,只见对面出现了数十名骑兵,在岸边来回策马,不断向水中放箭,其中一人勒马向这边张望,片刻,他一挥手,“我们走!”

数十名骑兵跟随着他向东面疾奔而去,不多时,两名潜水回来的水鬼被士兵们救上岸,他们都受了伤,一名水鬼身上还插着一支箭,两人极度疲劳,惊魂未定。

这时,杜如晦快步走了过来,蹲下问道:“隋军情况如何?”

一名探子气喘吁吁道:“启禀楚公,隋军大营就是原来的那座骁果营,都是骑兵,但有多少军力我们不知,我们准备靠近大营时被巡哨发现了,八名弟兄只有我们两人逃回来。”

“其余弟兄都死了吗?”

“死了四个,还有两人被抓,我们幸运逃回。”

杜伏威听说还有两人被抓,他心中有点担忧起来,隋军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在对岸了,可就这样撤走,他心中又有点不甘,杜伏威想了想便令道:“去将对岸的船只给我一把火烧了!”

就算他无法偷袭隋军,也要将隋军运粮的船只毁掉,或许会有那么一点效果。

。。。。。。。。。

天渐渐亮了,裴行俨率领数千士兵来到通济渠岸边,通济渠距离他的军营只有一里,昨晚他得知对岸有杜伏威的军队后,他也派出军队在岸边严防敌军破坏船只,但还是防不胜防,尽管敌军火烧船队失败,但还是通过凿船等手段毁坏了三十几艘小船,杀死了十几名船夫。

此时隋军已经利用六十余艘小船搭建了一座浮桥,裴行俨阴沉着脸色,望着隋军士兵忙碌地搭建浮桥,昨晚居然是杜伏威来偷袭自己,虽然偷袭没有成功,但他们也失去了一个绞杀杜伏威的机会。

一名将领上前禀报道:“启禀将军,浮桥已经搭成!”

裴行俨随即对鹰扬郎将史横波令道:“你率两千骑兵去对岸五十里内搜寻,若有敌情立刻向我禀报,注意不要被敌军伏击了。”

“卑职遵令!”

史横波随即率领两千骑兵牵马过了浮桥,随即翻身上马,向对岸疾奔而去。。。。。。。

杜伏威对张铉的军队已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当他发现自己已被隋军骑兵察觉,他便立刻率军向西撤退,一直撤出了江都郡。

直到撤出了江都郡,杜伏威才知道自己一时头脑发热犯下了大错,他不该在隋军接管江都之时出现在江都郡,这会让张铉感到他对江都的威胁,从而会集中兵力清剿自己。

如果他冒充江南会的军队袭击江阳城,就会将祸水南引,使隋军先清剿江南会,或许他就能再次得到占领江都的机会。

懊悔已没有用,杜伏威只能带着遗憾返回了庐江郡。

江都城,陈棱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决定接受中都礼部尚书一职,拒绝长安李渊对自己的拉拢。

郡衙大堂上举行了简单的军权交割仪式,陈棱将放弃他的三万隋军,将军权交给来护儿,而卢倬作为见证人,他将宣读摄政王敕令以及太后懿旨,张铉以摄政王的身份任命陈棱为礼部尚书,加紫微阁资政,而萧太后则颁发懿旨,封陈棱为宣国公。

不仅是陈棱受封,陈棱手下的左右副将徐振辉和王威也被任命为虎贲郎将,加封县公之爵,手下数十名将领也大多封为郎将,各有封赏,一时皆大欢喜。

至此,陈棱正式回归北隋,江都郡并入了北隋的疆图。

744。第744章 陈棱建议

内堂上,陈棱和来护儿相对而坐,张铉这次让来护儿来接受陈棱的军队,也考虑到了来护儿和陈棱原本是同乡,而且有数十年交情,陈棱的抵触情绪相对会偏小,从而顺利移交兵权,

来护儿给陈棱斟了一杯酒叹道:“我真的很羡慕老弟能弃军从政,晚年进入朝廷权力中枢,而我快七十岁的人了,还在南征北战,操劳军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陈棱喝了口酒微微笑道:“论水军统帅,天下无人能和兄长比肩,这样的人才,齐王怎能舍得让兄长从政,再说,十二虎侄个个文韬武略,都是难得一见的大才,兄长协助齐王打天下,让侄儿们位列朝班吧!”

来护儿捋须大笑,来护儿精力极为充沛,数十年来娶了几十房妻妾,这些妻妾给他生下十二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十二个儿子号称来氏十二虎,文武皆有,个个有出息,尤其五子来弘在杨广时代就是高官,在中都更是被封为吏部侍郎,而第八个儿子来涛在罗士信手下出任虎牙郎将。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来护儿问道:“我中午接到裴将军的信件,说前天晚上杜伏威率军企图偷袭骑兵军营,难道杜伏威是江都最大的威胁吗?”

陈棱冷笑一声道:“江都的三大威胁中,他排名第二,谈不上最大。”

“那谁为第一?”

“第一大威胁是粮食!”

“粮食?”来护儿不由一怔。

陈棱点点头,“江都是天下大城,曾经人口百万,就算现在也有五十万人口,仅凭江都一郡是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口,粮食必须从外调入,一般是通过贸易进来,徐州、江南、江淮和荆襄之粮,而江都商业和手工业极为发达,丝绸、布匹、油料、造纸、漆器等等物品行销天下,现在困境是江都被封锁,北面是宇文化及和翟让,西面是杜伏威,南面是江南会,导致江都的物品卖不出去,外面的粮食进不来,所以粮价飞涨,解决粮食困境已迫在眉睫,一天也不能耽误。”

来护儿沉思片刻,“那我应该从哪里破局?”

“江南会!”

陈棱淡淡笑道:“它也是江都的第三大威胁,兄长必须用武力迫使他放开粮食贸易,使江南的粮食能流入江都,粮荒立解,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齐王殿下是打算将水军军衙迁到江都了,对吧!”

来护儿也不否认,缓缓点头道:“齐王殿下认为,中都需要能供应大量粮食物资的后勤重地,江淮和江南是最理想之地,不容置疑,这里是水军的天下。”

停一下,来护儿又道:“江都就是最好的物资中转之地,大宗物资可以在这里通过水运北上,走河道和海路都可以。”

“如果江都是如此重要的话,我就有一个建议,请兄长尽快转告齐王殿下。”

“什么建议,贤弟尽快直言。”

陈棱微微欠身,压低声音道:“我并非贬低卢倬,他虽然是王妃之父,河北世族家主,但他还是个白面书生,以他的能力不足以掌控江都之乱,我建议调李清明出任江都郡丞或者司马,让他来梳理江都。”

“李清明?”

来护儿和李清明不熟,只知道他是兵部侍郎,对他的能力一无所知,来护儿有些疑惑道:“他是不是太年轻了。”

陈棱摇摇头道:“兄长不了解此人,他之前在江都当斥候头子,非常有魄力,现在江都被各大势力渗透,商业几乎被江南会控制,这里还有关陇贵族的势力,还有渤海会的势力,萧铣的势力,甚至还有倭国、新罗等外国势力,卢倬太温和、软弱,缺乏雷厉风行的手段,只有李清明能治理好江都,朝廷要控制江都,则非他莫属。”

来护儿知道陈棱为人比较高傲,不太看得起人,既然连他都如此赞扬李清明,说明此人却有过人之处,来护儿便点点头,“我正要发八百里加急军报去中都,既然贤弟如此推荐他,那我就一并推荐他。”

。。。。。。。。。。

张铉回来之时,正好是夏收时节,粮食对于人民和军队都是如此重要,连在徐州一带进行拉锯战的翟让和宇文化及也暂时停战,让民众能得以收割粮食。

魏郡和汲郡是河北最大的粮仓,这里沃野千里,水源充足,一望无际的麦田延绵数百里,在曹魏时期曾有‘魏邺足天下’的美誉。

虽然北齐灭亡后,魏邺一带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城池被焚毁,人就被迁移,粮食产量锐减,已经不能和北齐鼎盛时期相比,但魏郡和汲郡的粮食产量依旧对河北影响重大,至少称得上‘魏汲熟,河北足’。

这次高句丽战役,隋军最后几乎把高句丽的金库、武库和粮仓收刮一空,得到了四十余万石粮食,但这点粮食对二十万隋军而言,还是远远不够,按照一名隋军士兵一年消耗五石米来算,他们一年的军粮至少要百万石,所以,每年的粮食产量对于隋军和朝野而言就至关重要了。

为维持粮食产量稳定,不仅要大量兴修水利,还有保证足够的劳力,但河北地区由于年年战乱,人口损失太大,农业远远没有恢复,粮食问题一直是张铉最大的困扰。

在中都以东约十里的一处官田内,张铉和十几名官员正在麦田满头大汗地割麦,几乎所有的朝官都分配去各地参与收割了,这是千百年来历代朝廷的传统,到张铉这里也不例外。

张铉一边用镰刀割麦,目光不时望向不远处的空地,他的宝贝儿子张廷在几名亲兵陪同下,正在忙碌地捡拾麦穗。

虽然孩子还小,四岁不到,但张铉还是把他带来麦田了,让从小感受劳动的气氛。

小家伙有没有感受到劳动的气氛谁也不知,但他肯定玩得兴高采烈,正撅着小屁股将一根根麦穗拾进小篮子里。

“殿下可以让世子读书了!”给他们送水过来的苏威望着孩子笑道。

“他母亲在家里教他认字,每天认三个字,现在已经认识几百个字了。”

不等苏威开口,张铉笑道:“我知道相国说的读书是指什么,明年让他正式开始接受教育。”

苏威点点头,“孩子要从小教起,世子身上寄托我们太多的希望了。”

这时,不远处有人对张铉道:“殿下,青州那边夏秋之季已经开始种水稻了,我们这里水源更加充足,光照也长,我觉得应该也可以种水稻吧!毕竟稻米比粟米的产量高得多。”

说话的是吏部侍郎来弘,他刚陪同崔焕去北海郡上任回来,对青州开始种水稻印象极为深刻。

苏威对来弘打断自己和齐王的话头有点不满,他狠狠地瞪了来弘一眼,来弘愣了一下,吓得不敢吭声了。

旁边御史大夫虞世南道:“亏来侍郎还是南方人,旱田改水田哪有这么容易,土壤墒情,农耕习惯,耕作器具技术,甚至耕牛都不同,还是老老实实种麦种粟吧!万一造成魏、汲两郡大量粮食减产,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铉站直腰,擦了一把脖子上的汗,笑道:“能提高粮食产量当然是好事,但虞大夫说得不错,确实得一步步来,今年清河郡先做水稻试验,如果清河郡今年种植水稻成功,那么明年就轮到武阳郡的一部分县,而且种水稻最好用水牛,还得想办法去南方买一批水牛回来,反正事情不会那么容易就是了。”

苏威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接过话头道:“我记得开皇初年为了囤积粮食攻伐南方,大伙儿想尽了办法,朝廷还特地颁布了豆瓜令,要求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种上冬瓜,房前屋后种上豆子,水塘里种藕,山土里种山药,然后将它们磨成粉,和麦粉混在一起,后来粮食宽裕了,瓜豆令也不再提了。”

苏威的话让众人一致夸赞,“这是个好办法,鼓励农户们种植,官府出钱收购,用来赈灾也好,用来备荒也好,只要手中有粮食,大家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众人一起向张铉望去,张铉点点头道:“我看恢复豆瓜令可行,苏相国回去草拟一个方案,把豆子和山药可以先种起来。”

正说着,几名穿着红色号甲的骑兵从远处官道疾奔而至,来弘连忙道:“殿下,好像是加急军报!”

张铉也看见了,他对周围大臣道:“估计是江都那边的消息来了,大家也一起休息一下吧!”

张铉抱起儿子,并带着十几名大臣向官道走去,一名送信骑兵看见了张铉,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双手呈上战报道:“江都送来八百里加急快报,请大帅过目!”

745。第745章 老奸巨猾

张铉打开战报看了一遍,事实上他昨天已经接到卢倬的飞鹰传信,信上只有一句话,‘陈棱愿出任礼部尚书一职’,所以此时他对江都的紧急军报并不惊讶。

不过这份战报是来护儿派人送来,里面的内容更加详尽,有张铉所关心的军队交接情况,以及三万隋军的具体情况,张铉看得格外仔细。

在报告最后,来护儿提到了江都粮食困境和陈棱建议李清明为江都郡丞,以及隋军骑兵在高邮县险被杜伏威率军偷袭。

这三件事让张铉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时,他感觉有人在轻扯自己衣服,一回头,是旁边的苏威,他笑着指了指张铉怀中的孩子,张铉一低头,才发现小家伙竟然趴在自己怀中睡着了。

张铉连忙将军报递给苏威,自己小心抱起儿子向不远处马车走去,这时,马车里的乳母迎了出来,张铉嘘了一声,将儿子放进马车里睡觉,嘱咐乳母道:“不用他再拾麦了,等会儿就回去,先让他好好睡一觉。”

“老爷放心吧!我会看好公子。”

乳母进了马车,张铉将车门关上,这才返回苏威身旁坐下,这时,苏威已经看完了军报,对张铉笑道:“殿下一定很关心最后的三件事吧!”

“确实如此!”

张铉苦笑一声道:“来将军给我出难题啊!”

“其实都在意料之中,不是吗?之前大家商议江都事宜时,这些问题就提到过,户部李尚书当时就提出卢尚书出任江都不太合适,殿下还记得吗?”

张铉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李纲当时明确反对卢倬出任江都太守,理由是卢倬适合在稳定的郡县,而不适合江都这种刚刚收复的郡县,他无法应对各种纷繁严峻的挑战。

只是张铉一心想把卢倬调离河北越远越好,所以没有接受李纲的意见,他想了想道:“那就接受陈棱的建议,把清明调去江都当郡丞,他确实有能力把江都各种问题解决好。”

苏威淡淡一笑,“殿下觉得他在卢倬手下能施展开手脚吗?”

卢倬是李清明长辈,他们同为河北士族,以卢倬的性格,李清明确实很难施展开手脚,处处要被卢倬压制住,张铉一时有点为难了。

“那依相国建议呢?”张铉把球踢给了苏威。

苏威笑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相国请说!”

“我们可以效仿唐朝,听说李渊在蜀郡设立了巴蜀尚书行台,巴蜀各郡归尚书行台临时节制,等天下统一后尚书行台就会解散,我们也可以效仿,在江淮设立淮南尚书行台,卢倬改任行台尚书,节制庐江、历阳、淮南、钟离、同安、江都等江淮六郡,但江都城却不属于淮南尚书行台管辖,因为江都城建制为大隋南都,所以应该直接由中都管辖,来护儿任江都留守,李清明任长史,来护儿掌军,李清明管政,殿下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张铉暗暗赞叹,苏威不愧老奸巨猾,一方面恢复卢倬尚书之位,满足了卢倬的尊严,另一方面转移权力,把江都城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