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平便压低声音道:“听说王爷准备废世子了。”

林正彪却不在意的地笑了笑,“这不是什么传闻,是真事,我是听母亲说的,父亲嫌大哥懦弱无能,已经决定不让他继承王位了,不过听说老爷子很踌躇,一直迟迟不肯宣布这件事。”

“那王爷有没有决定立谁为世子?”

“这倒没有听说,不过我们都觉得应该是二哥的可能性比较大。”

吕平摇了摇头,“如果已决定立你二哥为世子,王爷就不会这么踌躇了,别忘了二公子的身世。”

林正彪顿时醒悟,他们几兄弟每个人的母亲都不同,二哥的母亲其实是父亲的一个叔婶,大娘去世时,父亲喝醉了酒,这个叔婶当时在府中帮忙,莫名其妙就怀上了身孕,后来二哥出生后,这个叔婶难以交代,便上吊自杀了,二哥便由父亲抚养长大,这个丑闻大家都知道,但谁都不敢提到它,如果父亲立二哥为世子,这桩丑闻岂不是就等于承认了。

“二哥的意思是说,我也有希望当世子?”

吕平缓缓点头,“我觉得你们兄弟三人都有可能,其实能否成为世子,主要还是看实力,如果最终是二公子被立为世子,并非王爷选择他,而是因为他的实力最强,毕竟他掌管着四万水军,如果四公子想争位,那就得控制住大营内的三万军队。”

林正彪眼睛一亮,随即又暗淡下来,父亲怎么可能让他统领三万军队?

吕平看透了林正彪的心思,他们几兄弟谁都想继承林士弘的王位,之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尤其这个林正彪心肠歹毒,一旦他想占有某样东西,就会想方设法去达到目标,而且不择手段,甚至兄弟相残也绝不会手软。

吕平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拿这件事来挑拨林正彪,林正彪有野心却无良谋,他一定会利用自己替他出谋划策,但事后他很可能会杀自己灭口,只是形势变化,他想杀自己也没有机会了。

吕平淡淡道:“如果四公子真想争位,倒并不是办不到,关键是四公子要有决心。”

林正彪大喜,急忙挥手让小婢女出去,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有第三者在场。

这时,吕平压低声音对他道:“首先三万军队要和大王分开几天,然后公子便可以。。。。。。”

吕平详细给他策划了一个方案,林正彪连连点头,眼中射出了无比歹毒的目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只要能夺取世子之位,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

李世民大军在攻占了江夏郡后并没有离去,大军驻扎长江西岸的武昌县,一方面唐军需要巩固对江夏郡尤其各个矿山的占领,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提防张铉军队干涉唐军东征。

均阳县的一把火烧醒了李世民,他意识到张铉绝不会坐视唐军东征成功,隋军一定会干涉,不管是大规模军队出击还是小规模的骚扰,他们都须防备。

而江夏郡正好位于一个关键的节点上,汉水以东是杜伏威曾经的势力范围,现在已被北隋纳入版图,南面便是林士弘的势力范围,但再向西便是萧铣建立的梁国,而荆州北部已被大唐占领,江夏郡正好位于四国交界之处。

武昌城头上,李世民负手注视着眼前波光浩淼的长江,目光投向了更远的东方。

这时,长孙无忌慢慢走上前,笑问道:“眼前的大江可使殿下想到了当年三国的赤壁之战?”

李世民摇摇头,“我现在可没有那么好的雅兴,无忌,我内心忧虑如火。”

“殿下是在担心巴蜀唐军?”

“是!”

李世民一点不掩饰他心中的烦恼,“他们早该杀到南郡了,但现在却迟迟没有消息,他们再不来,可是要误大事啊!”

唐军之所以决定此时东征,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利用隋军攻打孟海公的战略空隙,一举歼灭实力虚胖的萧铣,占领梁国的千里沃土,使大唐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但张铉已经剿灭了孟海公,开始转头向西进攻林士弘,唐军却还没有出巴蜀,严重地贻误了战机,这当然让李世民心中极为不满,极为担忧,李世民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如果隋军灭了林士弘,他们再想灭萧铣,基本已经不太可能了。

长孙无忌沉默片刻道:“巴蜀军队不是我们能控制,殿下不要为他烦忧了。”

他又指着远处的陆地道:“殿下,对岸便是蕲春郡,卑职已经调查过,蕲春郡是梁国地盘,太守也是萧铣任命,隋军并没有进驻该郡。。。。。。”

李世民明白他的意思,不等他说完,便摇了摇头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张铉可不是糊涂人,汉水是天然分界线,如果我们越过这条线,那么他们也可以杀到江夏郡来,蕲春郡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萧铣罢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心知肚明。”

“既然如此,殿下为何要出兵助林士弘对抗隋军?”长孙无忌有些不解地问道。

“谁说我出兵是要对抗隋军?”李世民似笑非笑道。

长孙无忌愕然,不明白李世民这话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单膝跪下禀报,“启禀殿下,林士弘派长子林正泰前来出使。”

846。第846章 路断秭归

林正泰的座船在武昌码头缓缓靠岸了,有船夫搭上船板,林正泰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早等候在岸边的长孙无忌连忙迎了上去,“欢迎长公子到来,在下长孙无忌,奉秦王殿下之令前来迎接长公子。”

“原来是长孙长史,久仰了!”

两人寒暄几句,长孙无忌便请林正泰上了马车,马车迅速向城内驶去,马车内,长孙无忌见林正泰心事重重,便关切问道:“可是隋军已经开始进攻了?”

林正泰摇摇头,“隋军暂时还没有动静,只是家里有些烦恼之事,不提也罢!”

“大敌当前,外患往往会触发内忧,所以内忧外患总是会同时发生,就是这个缘故,公子也不要太放在心上,外患消失,内忧自然也就没有了。”

林正泰苦笑一声,父亲已决定废掉自己,这可不是外患消除就能随之消失的,但这种家事他又不能对外人说,只能苦笑一声,“多谢长史关心。”

不多时,马车进了武昌城,来到李世民的临时下榻处,李世民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以李世民的身份亲自来大门口迎接林正泰,这无疑是一种低姿态,但任何不合情理之处必有所图,这句古话在李世民这里一样适用,李世民早就看中了林士弘的一项重要资源。

秦王亲自出迎令林正泰有点受宠若惊,他一路傻笑着跟随李世民进了大堂,连自己的手该往哪里放也不知道了。

李世民请林正泰坐下,又让人上了茶,他关切地问道:“长公子路上还安全吧!”

“路上很顺利,多谢殿下关心。”

林正泰也没有多少寒暄,便直接进入了正题,“隋军已经灭掉了孟海公,即将大举进攻楚国,之前殿下曾经承诺将出兵协助我们共抗隋军,但至今唐军并没有动静,父亲便让我来问问原因,是不是殿下又改变了主意?”

李世民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什么金口玉言,但至少也不会言而无信,坦率地说,我们是在等巴蜀的船队到来,否则我的军队无法渡江,我也很着急,一旦隋军灭了你们,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东征萧铣的计划,请公子放心,我们的利益完全一致。”

“那不知巴蜀船队几时能到?”

“这个我说不准,但现在船队还没有驶出夷陵的消息,我估计至少要十天后,如果船队还在巴蜀运粮,那么就要一个月以后了。”

林正泰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一个月后,楚国早就被灭了,这时,他心中倒了有了一个方案,如果实在不行就让楚国的船队来运送唐军,不过这不是他能做出的决定,他必须请示父亲,林正泰沉思片刻,便转开了话题问道:“除了船只,殿下还有什么别的难处吗?”

李世民故作苦恼道:“还有就是粮食也不足,江夏的存粮只能维持我们一个月,如果贵方能提供我们五万石粮食,那事情就好办得多,当然,如果长公子为难的话,这话就当我没有说。”

原来是为粮食,林正泰心中松了口气,虽然他们的粮食也不多,但五万石粮食还是拿得出,这件事他倒能做主,他正要答应,又忽然想起临走时听到的那个消息,他父亲要废除他的世子身份了,林正泰心中的痛苦之火又开始燃烧起来。

他克制住自己内心的不安,点点头道:“我这就回去禀报父亲,我想五万石粮食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我们一定会尽快答复。”

林正泰告辞走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来到城头,望着大江上远去的船只,长孙无忌低声问道:“殿下觉得他们会答应吗?”

“我知道林士弘的原则是绝不用战船搭载别人的军队,但如果到了危急之时,他就应该就顾不上这些原则了,我们就耐心等候吧!”

“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李世民眉头一皱又道:“再发信给襄阳,让屈老将军派人去夷陵看看,巴蜀的军队怎么到现在还不出来?”

李世民眼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忧虑,他了解李孝恭,从不会延误战机,很可能是遭遇到什么不测之事,难道是——

李世民想起了均阳县的大火。

。。。。。。。。。

李世民的担心并没有多余,李孝恭的大军被阻挡在秭归县已有十三天,秭归县城是三峡的最后一关,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依旧是百丈深的悬崖,而下面是滔滔长江,水流湍急,秭归县就扼守这条悬崖峭壁的必经之道上,悬崖上的官道只有三百步宽,城墙高大坚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险关雄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兰成率领九百名勇士就坚守在这座险关雄城之上,已十三天过去,经过了二十几次激烈的攻城守城战,隋军伤亡已近三百人,但秭归城依旧屹立不倒,使唐军难以逾越。

“咚!咚!咚!”

唐军战鼓声再一次在三峡古道上敲响,李孝恭一挥战刀,“给我冲上去!”

城池狭长,短短的三百步城墙最多只容两千人进攻,这也是让李孝恭恨之入骨的地方,他有五万大军,却无法施展兵力强大的优势,被几百名隋军阻拦了十三天,已经成了他的奇耻大辱,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两千精锐唐军扛着攻城梯如潮水般地冲了上去,他们的攻城梯十分粗陋,是用树林临时制作,五万唐军只是精兵简行,所有的粮草辎重都是用船运出长江,但让李孝恭更加感到担忧的是,他们是在秭归县已有十几天,似乎并没有看见夷陵县的船队返回,难道船队出事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事情就麻烦了,他们只运了八万石粮食过去,大量的武器辎重都还没有来得及运输,而且那几百艘大船是他耗时近半年才从蜀中各大船行中强征得来,是他这次南征的关键后勤保障,他可不希望这批船只再出任何问题。

李孝恭心急如焚,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夷陵县看一看,而偏偏他就过不去这座秭归县城,李孝恭简直要急疯了,十三天啊!他们可能就已经丧失了战机,让他怎么向圣上交代。

“拿不下城池,谁也不准回来,第二批弓弩手给我上!”

李孝恭发狠了,为攻下这座县城他已经阵亡了六千士兵,但他毫不心疼,他决定昼夜不停地进攻,就不相信对方的几百人是铁打的。

两千士兵呐喊着冲到城墙下,隋军箭矢如雨点般落下,连续十几天守城,隋军自身的箭矢已经耗尽,但他们从城外阵亡士兵的尸体上又得到了大量箭矢,使他们始终保持着强大的防御能力。

城头上的隋军只有六百人,已经阵亡两百二十人,伤七十余人,这也是风雷军成立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不过相比对方六千人伤亡,他们还是好得多。

隋军使用的都是兵箭,箭身粗重,以抛物线射出,利用自身的重力落下,穿透力和杀伤力极强,一般的盾牌也抵达不住。

一轮轮兵箭从城头射出,这时,刘兰成看见唐军的箭阵已到位就绪,立刻大喊:“躲避!”

六百唐军纷纷躲在城垛之下,这时,三千唐军弓弩手发作了,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头,这种战术隋军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彼此了如指掌,隋军早已躲到墙后,城头的箭雨没有任何杀伤效果,但于攻城士兵却不一样,这是他们攻城的机会。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士兵们如蚁群般地向上爬去。。。。。。

847。第847章 一线希望

唐军的攻城和隋军的守城就像演习一样,彼此早已配合得熟练无比,唐军即将攻上城时,射箭便停止了,这时,躲在城垛背后的隋军出现了,他们开始强烈反击,滚木礌石如冰雹一般砸下,唐军士兵抵挡不住,纷纷惨叫着跌下城去。

隋军的自身武器是战槊,但由于战槊长度不够,士兵们都换了唐军的长矛,左右刺捅,将一个个即将杀上城头的士兵挑下城去。

城下的尸体已经填满了壕沟,极为血腥狰狞,但在残酷的战争中这已经是家常便饭,没有人会放在心上,而且很多唐军士兵摔在尸体上反而能保住性命,经历二十几场恶战后,双方都渐渐摸透对方的套路,伤亡均大幅度减小,唐军每次攻城的伤亡由最初的数百人减少到了一百余人,而隋军的伤亡也由二三十人减少到十人以下,

唐军士兵的攻城梯不多,只有十架,但每架攻城梯都十分沉重,难以破坏,二十几名隋军士兵用长叉顶住了一架梯子,这时隋军特别打制的大铁叉,长达两丈五尺,重四百五十余斤,需要十几名士兵才能使用,它是攻城梯克星,屡试不爽。

二十几名隋军大声喊叫,抱起钢叉一起向外用力,攻城梯渐渐离开了城墙,在一片惨叫声中,攻城梯向外翻去,上面的数十名唐军士兵纷纷坠地,或者被沉重的梯子砸压在下面,死伤惨重。

紧接着第二架攻城梯、第三架攻城梯。。。。。。短短半个时辰,便有六部攻城梯被推翻,而且攻城梯制作粗陋,经不住摔打,在重重摔砸下几乎全部断裂。

李孝恭勃然大怒,喝令道:“再上十架攻城梯!”

“启禀殿下,攻城梯已经没有了。”

李孝恭愣了一下,他长长叹息一声,颓然令道:“退兵吧!”

‘当!当!当!’

退兵的钟声敲响,唐军士兵又如潮水般撤下,这一战经历了一个半时辰,他们伤亡了一百八十余人,而隋军士兵只伤亡了十一人,都是在激烈的搏斗中被刺死刺伤,没有一人被箭矢所伤。

唐军士兵退下,城头上的隋军士兵甚至来不及欢呼,便立刻倒下休息睡觉,十三天的高强度攻城使士兵们疲惫不堪,抓紧一切时间吃饭睡觉。

刘兰成则在记录卷上又写上一笔,‘第十三天下午,击退唐军士兵第二十四次进攻’。

他放下笔低低叹息一声,他希望自己能坚持到第二十天,那样他们就能给主力隋军创造更多的机会了。

城下,李孝恭也终于等到了信使,信使是从南浦县赶来,那里有一座信哨,他们接到了襄阳发来的急信,信使将信呈给了李孝恭,李孝恭打开信看了一遍,信是屈突通写来,但信中却是转述秦王的原话,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出夷陵道,以至于严重贻误战机。

李世民的语气中有一种明显的责备,让李孝恭又恨又恼,难道他愿意被困在巫山道吗?粮食都快断绝了,襄阳军队既然觉得不对劲,为什么不派军队来接应他们?

“有襄阳的信鹰吗?”

“有!卑职带来了。”

有信鹰就好,李孝恭当即写了一封短信,简要说了情况,又请求襄阳唐军从东面攻打秭归城来支援自己,从东面攻打秭归,相对要容易得多。

信鹰盘旋飞起,向东北方向飞去,李孝恭心中稍稍一松,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但至少他们已经看到希望了。

这时,李孝恭回头问道:“我们粮食还能支持几天?”

“启禀殿下,还能支持六天左右。”

李孝恭点点头,他们是轻装前进,每人只带了六天的干粮,若不是巴东县和巫山县还有一点存粮,他早就不得不撤军回巴郡了,但愿襄阳的援军能在六天内赶到。

。。。。。。。。

鄱阳县已是一片风声鹤唳,隋军主力从南面杀到鄱阳郡的消息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民众开始恐慌起来,到处看见拿着大包小包的民众向城外撤离。

民众之所以恐慌,倒并不是隋军军纪被妖魔化,而鄱阳县至少有一半的民众都是林士弘军队的家属,他们唯恐隋军对他们实施报复而大量撤离县城,或者躲去乡下,或者躲去他县,一时间,县城大门口挤满了出城的人群。

这时,百余名骑兵护卫着十几辆马车疾速奔来,为首武士大喊道:“让一让,楚王殿下出城!”

守城士兵连忙拦住民众,让开了一条车道,骑兵护卫着马车如一阵旋风般驶出了县城。

不多时,马车队抵达了码头,这里是鄱阳河码头,河流直通鄱阳湖中心,林士弘在鄱阳湖内修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藏匿之处,分布在湖中各个岛上,一般而言,林士弘只是去哪里休憩游玩,避难则是第一回。

这一次隋军来得太迅猛,林士弘不敢走陆路,他习惯地想从水路撤离,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妻妾和儿女也跟他一起撤离。

码头上,他的两个儿子林正雄、林正彪以及女婿赵方已等候多时,码头上只是几艘大船,无法容纳三万大军撤离,所以三万军将走陆路撤退到九江郡。

林正彪心中暗暗欢喜,这两天他一直在考虑怎么让父亲暂时离开军队,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十几辆马车疾奔而来,在码头前停下,三人连忙上前见礼,林士弘走下马车对三人道:“你们可速去湓城县大营,我安顿了家人也会去那里与你们汇合,记住了,要暂避隋军锋芒,不可发生战争,明白了吗?”

“我们明白了!”三人一起躬身行礼。

林士弘点点头,“去吧!迅速率军撤离。”

三人行一礼,便翻身上马去了,林士弘随即带着家人上了大船,三艘大船拉起船帆,缓缓向西驶去。

。。。。。。。。。

弋水东岸,浩浩荡荡的隋军正沿着官道向北行军,距离官道百步外便是宽达二十余丈的弋水,一支由百余艘平底拖船组成的船队正和隋军同步而行,船只是顺水航行,不需要拉纤,满载着两万石粮食,可供五万大军食用一个月。

张铉位于队伍的前面,由于房玄龄身体感恙,便留在弋阳县养病,没有随大军北上,这时,天空飘起蒙蒙细雨,此时正是仲春时节,桃李芳菲,绿水如玉带,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就仿佛是一幅极美的水墨画,连行军的士兵也感到心旷神怡,南方的景色竟是如此的秀美。

这时,几名斥候骑兵疾速奔来,在张铉面前抱拳行礼道:“启禀大帅,鄱阳城已撤走了绝大部分居民,林士弘和军队都已北撤。”

这在张铉的意料之中,毕竟鄱阳郡是林士弘的老巢,自己大军身处鄱阳郡中,林士弘怎可能不知?

“这里距离鄱阳县还有多远?”

“大约五十里!”

张铉看了看天色,中午刚过,应该天黑前能赶到鄱阳县,他随即问道:“苏将军何在?”

有亲卫飞奔而去,片刻,苏定方匆匆赶来,抱拳施礼道:“请大帅吩咐!”

“你可率三千骑兵为前锋,先去鄱阳县,当心敌军埋伏。”

“遵令!”

苏定方领令而去,不多时,他率领三千骑兵疾奔而去。

黄昏时分,隋军主力和船队同时抵达了鄱阳县,这时,苏定方的军队已经控制了全城,隋军随即入住了林士弘军队的军营,士兵们检查水井,埋锅做饭,大营内十分忙碌。

这时,一名掌柜模样的男子被带到张铉大帐,此人姓杨,是隋军安插在鄱阳县的斥候探子。

他被领进大帐,上前单膝跪下禀报:“卑职杨续,参见大帅!”

“请起!”

张铉请他起身,笑问道:“你在县城做什么为掩护?”

“卑职在县城买下一家客栈,这样和来来往往的人打交道也不会被人怀疑。”

客栈和酒肆都是不错的掩护手段,张铉笑着点点头问道:“吕将军那边有消息吗?”

杨掌柜取出厚厚一封信呈给张铉,这是吕平将军留给大帅的信,请大帅过目,亲兵将信转给张铉,张铉简单看了看,便放下信又问道:“为什么全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回禀大帅,鄱阳县一半的人口都是军队家属,军队撤退了,家眷自然也不会留在城内。”

“那还有一半呢?他们为什么也要逃走。”

“卑职问了周围几户邻居,他们也不是军属,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走,他们说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走,所以还是走了心里安全一点。”

原来是望风而逃,张铉不禁哑然而笑,他对林士弘的情报大部分都了解,找这个杨掌柜来只是想问吕氏兄弟的消息,别的倒不需要知道什么了,他便鼓励了杨掌柜几句,让亲兵领他出去。

大帐内只剩下张铉一人,他打开了吕平的信再细看了一遍,不由拍案叫绝,这对吕氏兄弟堪称大才,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倒也埋没了他们,尤其吕平谋略狠辣,就算一般的谋士也未必比得上他,此人如果能忠心自己,绝对是一颗很有用的棋子。

张铉沉思片刻,便写了一封信,让几名斥候想办法混入吕平所在的军队中去。

848。第848章 彭泽激战

隋军主力占领了鄱阳郡的同时,一支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