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侠世界自由行-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崖子道:“这珍珑棋局乃是我花费多年心血所创,不知两位是如何破解开来的?”
杨易见他相询,便将虚竹自杀破解之法与自己的两路破解之法一一告知了无崖子,无崖子听了之后,良久不语,忽然笑道:“很好!”
他道:“杨大侠,你天资之高,举世难寻,一身功力更是无双无对,你纵然破得了我这珍珑棋局,我自衬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但我当年在无量山附近曾经建有一处享清福之地,那里有我收藏的百家武学典籍,你若是有兴趣,可以前去一观。我尚有两位师姐存世,他们所在之地,乃是我逍遥派祖师证道之地,里面医卜星象诸般杂学都有记载,我当时遍阅典籍,获益良多。杨大侠若是有暇,不妨前去观摩一番,想来对你应当有所帮助。”
杨易点头道:“有时间我会去的。”他向无崖子问道:“我有一位朋友中了一种慢性奇毒,毒气缠绵入骨,侵蚀周身大穴,若是想要医治,该用何等手段?”
无崖子思虑片刻,问道:“寒毒还是热毒?”
杨易道:“热毒。”
无崖子想了想,道:“去昆仑山,捉冰蚕,让病人当宠物来养,如此一来,冰蚕寒毒便会慢慢侵入人体,与体内热毒渐渐相融相克,时间一长,热毒自解。”
杨易闻言身子一震,眼中露出佩服之色,大声道:“不错!你这个法子不错!我却是没有想到!我本想取冰蚕寒毒与病人体内热毒对冲,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取巧的法儿!”
他一脸喜色,向无崖子道:“听道兄一句话,胜读十年书,若论医术,我不如你!”
无崖子笑道:“我不过是拾人牙慧,只是从先贤典籍的医药手札中看到过此等医治手段罢了!”
他笑道:“我逍遥一脉源远流长,我派祖师在秦汉之交便已经创出本派,留下镇派典籍,之后又有诸多门人增补添加,使得派中武功杂学数不胜数,少林寺虽然立寺久远,但与我逍遥派相比,还差了几分底蕴。”
杨易道:“这却是不曾听闻。”
无崖子道:“杨兄若是有空,去我缥缈峰灵鹫宫一看便知,在西夏也有一处祖师证道之地,里面也有不少本门功法典籍。”
杨易道:“到时候再说罢。”
他问无崖子,“昆仑山上的冰蚕应当如何去捉?”
无崖子道:“我那孽徒丁春秋手中有一个木鼎,唤作神木王鼎,用它来吸引毒虫最是灵验,我缥缈峰灵鹫宫中好像有记载如何捕捉驯养的法子,杨兄倒是可以去寻来看一下。”
杨易道:“看来这缥缈山是无论如何都要走上一趟了。”
无崖子道:“缥缈山上典籍众多,杨兄若是前去,收获应该不小。”
杨易闻言笑了笑,伸手拉住虚竹,道:“道兄,你是不是快要死了?”
无崖子默然片刻之后,幽幽叹息,“是啊,我确实是快要死了。我负心薄幸,对不住两位师姐,对不住小师妹,原本早就该死了啊!”听他话音极为沉痛,实在是包含无数的愧疚与伤心。
杨易道:“早死晚死,都是一个死,既然你要找寻有缘人,现在有缘人我已经给你带来了,也算是了了你临终之愿,这便告辞。”
无崖子道:“不送!”
杨易哈哈一笑,手一抖,在虚竹惊叫声中,已经把虚竹甩进了里无崖子所在的屋子里。
眼见虚竹撞破木墙,滚进屋内,杨易不再多看,依旧从原来踢破的门洞中走了出去。
见杨易从木屋里面出来,苏星河一脸紧张之色,迎上前来,颤声问道:“杨大侠,里面人现在怎么样?可是……可还活着?”他声音颤抖,语带哭腔,神情甚是惶急。
杨易见他胸前一摊血迹,白须带红,长眉低垂,眼中露出极大的伤心之色,对他摇头道:“我只是与他说了几句话而已,真正有缘之人是虚竹而非杨易,待到虚竹出屋之后,你再问他罢。”
苏星河道:“是是是,待到虚竹出来我再问他!”
杨易不再多说,抬头环视现场中尚未离开之人,目光如刀似剑,但凡被他扫视之人,心中都是一突,低头转身,不敢与他直视。
杨易看着众人,嘿嘿冷笑几声,对萧峰道:“萧兄,如今口渴的厉害,咱们下山痛饮一番如何?”
萧峰喜道:“正有此意!”
段誉在一旁笑道:“加上我一个如何?”
杨易笑道:“那便一起去罢!”
正当几人欲要下山之时,刚刚被苏星河收进门内的黄大宝走了出来,对杨易道:“杨大侠,我听说过你的名声,知道你最爱抱打不平,最近河南道上发生了几件惨事,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来管一管?”
杨易笑道:“我若是遇见了不平之事,自当管上一下,若是没有遇到,那便算了。天下不平之事何其多,杨某只是一人,想管也管不过来。”
黄大宝道:“此事极惨,前段时间有一个叫做什么卓不凡的人,说要试剑天下,在河北道上一连斩杀了好几个武林好手,手段极其残忍,便是连那些被杀之人的家属也不放过,我曾出钱悬赏此人,却是一直无人领赏……”
段誉身后的朱丹臣笑道:“你害怕这个卓不凡知道你曾花钱悬赏于他,回头对你家人不利,因此你才希望杨大侠杀掉卓不凡,也好为你去了一块心病是不是?”
黄大宝道:“小的私心自然是有的,但这卓不凡为人残酷无情,小的却也不敢说谎。”
杨易笑道:“好了,此事我记下了。”
黄大宝大喜,对杨易躬身行礼,道:“还请杨大侠斩了此獠,为民除害。”
杨易道:“到时候再说罢。”
对萧峰与阿朱道:“你们有没有遇到一个叫做阿紫的小姑娘?”
萧峰与阿朱对视了一眼,阿朱道:“前段时间在南方遇到过她,杨大侠,难道她做出了什么大坏事不成?她年纪还小,不知善恶,你不会是要杀了她罢?”她说话间语音发颤,眼睛里露出恳求之色,“她只是一个小孩子,您就绕过她罢!”
阿朱与萧峰这段时间在中原行走,每次听到杨易的消息,基本上都杨易杀了多少多少人,挑了几个寨子,掀翻了几个门派,因此知道杨易性如烈火,最喜杀人犯,虽然所杀之人都是败类小人,但如此杀性还是让人想起就情不自禁的害怕。
此时将杨易问及阿紫,思及阿紫是丁春秋的弟子,而丁春秋又是杨易所杀,按照杨易杀伐果断的性子,恐怕阿紫也性命难保,因此才如此惊惶。
第九十五章北上
见杨易问及阿紫的名字,阿朱以为杨易要杀阿紫,吓得几乎要哭了出来,“杨大侠,她是我的亲妹子,年幼不懂事,你就饶了她罢。”
段誉也道:“杨兄,阿朱与阿紫都是我同父异母的亲妹子,若是阿紫做了什么错事,我这个当哥哥的在这里对你赔个罪,她年龄小,你打她一顿可以,可千万别把她杀了!”
现场众人纷纷求情,只有萧峰低头不语。
杨易笑道:“放心,我找阿紫,只是想问她要一个东西,只要她不做恶事,我也犯不着杀她。”
众人听了都是松了一口气,便是萧峰也大感轻松,如今天下间,还没有几个人敢与杨易为敌。
从擂鼓山下来之后,朱丹臣找到一个酒家,几人落座之后,段誉向杨易问道:“杨兄,你说要好阿紫要东西,不知她手中到底有什么东西,竟然连杨兄也找不到第二个?”
杨易道:“那是丁春秋用来收集毒物的一个小木鼎,叫做神木王鼎,我之所以去西域斩杀丁春秋,为的便是这个小鼎。此事萧兄与阿朱姑娘都是知道的。”
萧峰与阿朱齐齐点头,道:“这件事杨兄在聚贤庄里便已经讲明。”
杨易道:“我抓到丁春秋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神木王鼎竟然早就被阿紫盗走了。”
段誉道:“原来如此。”他看向朱丹臣,“朱大哥,我阿紫……阿紫妹子现在在什么地方,你可是知道?”
对于自己突然多出来的两个妹妹,段誉还是有点不太习惯,阿朱还好,毕竟相处了一段时间,而阿紫则只是听闻,尚未目睹,因此此时说起妹子这个称呼来,总是觉得有点拗口。
朱丹臣道:“王爷本来是要把阿紫带回大理去的,谁知到了半路上,她却偷偷的溜掉了,至于现在到了哪里,小人却也不太清楚。”
杨易叹气道:“找个东西真他娘的难,跑东跑西,总是慢了一步!”
他对萧峰道:“萧兄,你身世可曾查明?”
萧峰缓缓道:“我去了雁门关,又找了智光禅师求证,身世已然明朗,杨兄你没有骗我,我果然是契丹人!”
阿朱见他脸现伤痛之色,悄悄伸出双手与他紧紧相握。
萧峰看了看阿朱,眼中一股柔情一闪而过,拍了拍阿朱的手背,对杨易道:“你说过当年伏击我父母之事,玄慈大师虽然是领头人,但策划之人却是慕容博,你又说过慕容博诈死脱身,转移视线。”
萧峰道:“我为了求证此事,专门请来大理国的两位老兄偷偷去慕容博的墓地看了一下,那墓穴里面只有一套衣服,却是一个衣冠冢,看来这慕容博果然未死。”
段誉与朱丹臣两人听萧峰说起“大理国的两位老兄”这句话,两人都是一笑,知道定然是华赫艮脱不了关系。
萧峰道:“至此,我对杨兄说过的话再不怀疑,你曾说这慕容博如今隐居少林附近,我便偷偷去少林找他,找了半月,并没有得见可疑之人。”
此时阿朱道:“萧大哥想要与慕容世家为难,我曾深受慕容家的大恩,当此之际只能两不相帮,萧大哥见我闷闷不乐,便说若是再找不到慕容老爷的话,那便带我一起去塞外放牧,中原之地那是说什么也不会再来啦!”
阿朱说话之时,不时拿眼睛瞟向萧峰,一脸幸福之色,“萧大哥在少林寺找了好长时间,后来对我说,这仇早晚要报,但也不能只为报仇而将自己一生都毁在这里,便准备带着我去塞外放牧,后来收到聪辩先生的请帖,便一起到了这里,然后就遇到了你们。”
她口齿灵便,生性活泼好动,将萧峰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说的活灵活现,比说书先生还要精彩三分。
待到阿朱将这些日子的事情说完,众人也都吃喝的差不多了。
杨易起身道:“阿紫的事情,你们替我费点心,若是遇到她,务必让她把木鼎留下,我现在要去北方一行,看能不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若是找不到的话,阿紫手里的神木王鼎那可就至关重要,再不容有失。”
段誉道:“杨兄放心,我们只要遇到阿紫,便会劝她将木鼎留下。”
杨易道:“如此最好!”端起酒坛与萧峰碰坛痛饮,一坛酒喝完之后,将空酒坛扔到一边,对几人抱拳道:“后会有期!”
酒坛还未落地,他人已经到了店外的马背之上,一声呼和,黄马疾驰而去。
萧峰道:“每次见到杨易,他都是这么一副急冲冲的模样,看来这神木王鼎对他当真重要的很,等见了阿紫,务必要将这木鼎留下,不然若是让杨兄亲自来要,恐怕阿紫要吃大亏。”
杨易离开众人之后,一路北行,到得第二天,人已经到了辽国幽都府南京城附近。
此时的南京城,又称幽京,乃是后世的北京。
自儿皇帝石敬塘将幽云十六洲献给契丹之后,这幽州的北方屏障再不属于中原地区,直到此时,仍在契丹人手中,不曾收回。
杨易一身汉人装束,进入这辽国境内,自然引得多人瞩目。
辽国之人一向对汉人无有好感,见他一个汉人,竟然锦衣怒马,大摇大摆的在辽国境内行走,惊诧之余,不由得贪念大炽。
一队打草谷的辽兵经过杨易身边时,为首的军官看了看杨易的模样,对身旁属下笑道:“前几天听说大王痛失爱马,咱们王爷向上面献了几次宝马,都没有入得大王之眼。”
那军官看向杨易胯下黄马,眼中贪婪之色大盛,说道:“没想到如今造化来了!”
旁边几个属下见他目光不住向前方打量,哪里还不明白他的意思,都笑道:“确实是造化来了,此人跨马持兵,定然是南朝来我北地打探军情的探子,咱们将他捉了送与大王,正是大功一件。”
为首军官哈哈大笑,“不错,某家早就看出此人不是良善之辈,快快把他给我擒住了!”
其时辽兵约有一百来人,听得军官吩咐,发一声喊,策马狂奔,尘烟滚滚之中,只是片刻时间,已经把杨易围了起来。
杨易这些人将自己围拢起来,不惊反喜,他只知道这昆仑冰蚕就在南京城附近的一座寺庙里,被一个叫做慧净的酒肉和尚偷偷的养着,但这座寺庙到底在哪里他却是一无所知,正焦躁间,猛然见这么多辽兵围拢过来,心道:“我不了解这南京附近地形,但这些辽兵却不可能不了解,抓他们来问一下便是。”
想到这里,不待这些官兵对他说话,一夹马腹,黄马猛然一窜,他人已经抢先到了一个兵丁面前,开口问道:“你可知附近有什么有名的寺庙没有?”
那兵丁见杨易刚才还在几丈之外,但眼前一花,只是瞬间便已经到了自己面前,很是吃了一惊,呜哩哇啦叫了几句,说的却是契丹胡语。
杨易见他说的是契丹话,眉头一皱,“这却是麻烦了!”
抄起大戟,一戟将眼前兵丁戳死,随后策马如飞,向身旁这些辽兵杀去,为首的军官将这个南朝骑士如此凶猛,只是问了一句话便杀了自己这面一个人,勃然大怒,吩咐左右,“杀了他!”
一百来个兵士放下手中抢来的汉人奴隶,论起刀枪棍棒齐齐向杨易杀来。
杨易叹了一口气,“何苦来哉!”手中长戟一扫,气劲延伸之下,九尺来长的青龙大戟的顶端忽然伸出丈余长的青色戟芒,吞吐伸缩犹如灵蛇吐芯,这青色戟芒堪比神兵利器,被杨易横扫一圈之后,但凡被青芒扫到的辽兵,全都被斩为两段,坠落马下,哀嚎不休,却一时不得便死。
只这一招横扫,便有十几名辽兵被杨易杀掉,杨易持戟高呼,“谁会说宋话?会说宋话者,我饶他不死!”
他喊了几句,回答他的是一窜箭矢。
杨易见此情景,不再喊话,拍马舞戟向前方这些辽兵杀去,只是片刻功夫,已将这上百个辽兵挨个刺死,待到将最后一个辽兵杀掉之后,杨易拨转马身,向那些被俘的宋人百姓走去。
这些老百姓既然是被辽人打草谷所捕获,那么定然距离北京不会很远,对北京城附近应当极为熟悉,找他们问一下这附近的寺庙方位却也一个办法。
旁边被辽兵擒来的宋人百姓,见杨易杀人如同割草,胯下黄马奔行如电,这上百名凶残之极的辽狗兵士竟然在片刻之间被都他一人杀死,都以为这是天神下凡,特意搭救他们,吓得跪伏于地,向杨易连连叩头,口中“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三清道祖”等等名字念个不停。
杨易伸戟挑开他们身上捆绑的绳索,问道:“你们是哪里人?”
这些被俘之人有五十多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听到杨易问话,一个老头说道:“大神在上,小人家就在南京附近八十里外的小村里,旁边这些人都是我的同村,往日里这些辽狗一般不出南京城外三十里,这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忽然跑到一百多里之外去打草谷,我们村里人躲避不及,全村老少,几乎全都被他们掠了来。”
杨易听他说,他所在的小村子远在南京城外八十多里,不由得心中失望,“这些人怕也未必知道这南京附近有什么寺庙。”
虽然心中失望,但还是问道:“这位老丈,你距离这南京城也算不得太远,我问你,你可知道这附近可有多少寺庙?”
老者叩头如捣蒜,说道:“小人极少离村,对这南京附近却是不太熟悉!”
杨易看向其余之人,问道:“你们里面可有对附近熟悉之人?”
这些人只是叩头感谢,却无一人应答。
杨易叹了口气,挥手道:“快回家去罢!”
这些人又向杨易叩了几个头之后,方才疾步跑向来时之地。
目送这些人离开之后,杨易转身向南京城走去,他想的明白,“这些辽人中绝少不了精通宋话之人,我进城中抓上几个来问一问,总能问的清楚。”
当下拍马向南京城中走去,刚刚走了一阵,还未走到城门处,便见到前方跑来一队人马,看人数约莫有三四千人,几杆大旗迎风挥舞,人如虎,马似龙,人还未到,一股子肃杀之气便扑面而来。
这些官兵正随着前面一个领路的兵丁向杨易这里急速赶来,骏马奔腾,尘烟四起,杀气腾腾。
在这队伍前面,那个领路的兵士忽然看到站在大路正中的杨易,吓得勒马惊叫,伸手指着杨易,口中呜哩哇啦向为首军官大声说了几句,为首军官吃了一惊,抬起右手,整个马队立时停下,千百双眼睛同时向杨易看来。
第九十六章忙趁东风放人鸢
若是寻常之人,被几千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定然会有异样感觉,但杨易连皇帝都做了十几年,被几千人几万人的事情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此时面对眼前这几千辽军,他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驻马道前,静观其变。
为首的将官高声喊了几句话,对着杨易猛然一挥手,刚刚停住的兵士同时大声应了一句,声震长空,四野可闻。
弓箭手弯弓搭箭,长矛手举起长矛,摇旗擂鼓向杨易慢慢压来。
至此,杨易已经看的明白,应当是刚才自己杀辽兵之时,远处的几个漏网之鱼告知了附近的大队人马,只看刚才领路的那个兵士看向自己的一脸恐惧之色,便知道此人定然是被自己刚才的杀伐给吓得怕了。
或许是忌惮杨易的厉害,堪堪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为首军官呼喝几声,见杨易毫无反应,突然一声大叫,后面一群弓箭手拉着的弓弦猛然松开,上百根箭矢一瞬间布满了整个空间,同时向杨易射来。
先前已经杀了这么多辽兵,双方已经没有缓和于地,若是想要打听点东西,好言好语的商量那是想也别想,如今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打痛了,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配合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见他们箭矢射来,杨易并不闪避,黄马如同一道黄色的闪电一般迎着箭雨急速前冲,迎面射来的箭矢全被杨易挥动大戟拨打开来。
这些辽兵距离杨易也就十几丈的距离,如今黄马接连几个跳跃,已经逼近对面的首领。
这些辽兵哪里想到他胯下黄马竟然如此快速,直到黄马近身方才反应过来,哇哇惊叫声中,长矛大刀一起向杨易身上招呼过来。
杨易一声长笑,手中长戟猛然一震,在他手里发出阵阵颤音,声音由低转高,青戟上的青龙犹如活了一般,似乎在戟杆上蜿蜒游动,随后青戟戟头青光一闪,戟芒吞吐中爆散成一团青雾向前方的辽兵门笼罩而来。
但听轻微的嘶嘶声不绝于耳,杨易人如天神,马似神龙,手中青戟在右手挥动之下如轻烟,似薄雾,看似薄纱般缓缓向前漂移,实则快如雷光电闪,几个呼吸间便已经杀了几十人。
其实普通兵丁人数的多少,对于向杨易这样的武学高手来说,影响已然不大。
早在他初入碧血剑世界的时候,就有胆色与上万兵马叫板,虽然只是衔尾追杀不是正面为敌,但已经凸显出他气脉深长,不惧车轮战的本领,如今他成就宗师之境,一身本领水涨船高,不论是主世界还是在这些个武侠世界,能给他带来威胁的群战围殴已然不是太多。
此时在战场上与兵士交战,真正能与杨易交上手的士兵其实并没有几个,这些兵士手中的长兵器虽然不算短,但相较于杨易手中喷吐气芒的长戟,却如同擀面杖与齐眉棍的差别,他们手中兵器还未触及杨易,便已经被杨易戟芒扫中,斩于马下。
这些辽兵起初气势汹汹,一脸杀气,高呼酣战,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场之中,被杨易斩杀的士兵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被他挥动大戟斩为两段,死状极为凄惨,惨叫哀嚎之声不绝于耳,如此惨状更是激发了这些辽人的凶性,大声嚎叫,死命来杀。
杨易毅然不惧,胯下黄马在这些士兵的包围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挥动大戟,便会带走好几个兵士的性命。
眼见得四千士兵慢慢剩下三千,三千剩下两千,地上尸堆如山,血流成河,而场中的杨易却是犹如铁人一般,依旧沉默不言,胯下马,掌中戟,来回冲突,厮杀不停。
他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永远无法击倒,不可战胜,不可动摇。
杀人至今,长戟从未有半点颤抖不稳,他只是杀人,杀人,继续杀人,好像毫无感情的魔鬼一般,存在的目的就是来收割在场兵士的性命。
这种沉默不言的杀戮最是震撼人的心灵。
面对这么一个不可战胜的魔鬼,剩下的辽兵终于崩溃,发一声喊,连兵器都不要了,大喊大叫,打马四散奔逃。
见这些辽兵开始逃跑,杨易长啸一声,看准了为首的将官,黄马如飞,瞬间到了此人面前,手一伸,已经将叉住对方的脖颈,将他从马上提溜起来。
这员将官身躯雄伟,肩宽背厚,体重不下二百多斤,但在杨易手中却是犹如灯草一般,拿在手中甩了几甩,“叮叮当当”几声轻响,此人的头盔、佩刀、水壶、箭筒等等物事全都被抖落在地。
“你们可有谁听得懂宋话?若是有听懂之人,我不杀他,若是没有,你们的头领可就性命不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