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长安-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用了数息的时间方才反应过来。
  但随即而来并不是什么兴奋感,反而是一阵胆寒。在这几个月的接触中,他已经意识到苏长安是一个怎样狠辣之人,他此刻这一问,看似随意,但必定裹藏着什么企图。
  而他需要迎合这个企图,否则一旦触怒了苏长安,后果是他难以想象的。
  他毕竟才十三岁,终究免不了胆怯与彷徨。
  他侧着脑袋看了看身旁的太白道人,试图从他那里得到答案,而太白道人亦是意会,朝着他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但眼角的余光却一直死死的落在苏长安的身上。
  “蜀地虽为前朝余孽所占据,但毕竟是我大魏的领土,自然不可落入蛮军之手。因此,朕以为,此战不可免!”夏侯明沉着声音这般说道,目光同样小心翼翼的看着苏长安。
  “唔。”苏长安闻言,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似有夸赞之意。
  但夏侯明却感受不到半分的喜悦,而是一种莫名的耻辱感。
  他才是真正的帝王,却偏偏受苏长安的左右,说出些言不由衷的话。
  “那现在,诸位又以为陛下所言何如?”苏长安并没有去理会此刻夏侯明心中的起伏,他将目光转向了殿下诸人,朗声问道。
  此刻连夏侯明都已服软,这台下诸人又哪还有反对的道理。
  无论心头多么不愿,但此刻都只能皆数跪倒,口中高呼道,“陛下圣明!”
  “好!”
  苏长安大声说道,再次转头看向夏侯明,言道:“那就请陛下准许我三日之后领兵出境,奇袭蛮军!”
  夏侯明闻言,脸色一变。
  当下便赶忙说道:“好,那就有劳爱卿了。”
  苏长安此去,时日定然良久,这对于夏侯明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可以趁着苏长安以及他的亲信离开江东好好拉拢一番江东的权贵,虽然不见得就能拨乱反正,但至少可以改变他现在如此被动的状况。因此,夏侯明那时不由喜上心头。
  “嗯,那就劳烦陛下好生准备一番。”苏长安点了点头说道。
  “嗯?”夏侯明闻言一愣,不禁问道:“爱卿这是何意?”
  “此战非同小可,自然需要陛下御驾亲征。”苏长安很是随意地说道,一脸理所当然。
  “这……”夏侯明的算盘落空,不禁迟疑。
  “不可!”就在这时,一直立于夏侯明身旁沉默不语的太白道人也终于忍不住插话道:“此去凶险,若是陛下有个三长两短……”
  “唔。太傅大人所言极是。”苏长安点了点头,似乎是极为认可太白道人之言,但还不待他与夏侯明松下一口气,苏长安的声音便再次响起:“那就有劳太傅大人也随我走上一遭,保护陛下周全了。”
  一旁的太白道人又是一愣,他这时方才回过神来,苏长安根本就不是想要带着夏侯明一同前去,他想要的是他。
  以夏侯明做饵,引他上钩,将他拉上对抗拓跋元武的战车,为此战填上一位星殒作为筹码。
  不过三言两语,便抓住了他的痛脚,将他带上了这场大战之中。
  回过味来的太白道人看着台下那对着浅笑的男子,莫名感到一阵心寒。
  那少年的城府不知何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他这样想着,苏长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三日之后,我会清点人马赶赴蜀地战场,诸位好生打理内政,待我凯旋。”
  “退朝吧。”
  说完这些,他便看也不看那满朝文武,独自一人拂袖而去。


第四十章 八方云动
  江东军浩浩荡荡的渡江而去。
  这一次,苏长安几乎是倾巢出动,他留下了两万兵马交由重伤初愈的郭雀统领镇守江东,其余诸人几乎全部奔赴了蜀地。
  穆梁山为逐蛮营统帅,下设七营,分别由楚江南、顾侯明、毕楼城、奉天应、罗国宁、沈书林、孟长关这七位由苏长安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分管。
  红玉统领着十万江东早前的部队,这部队以往是七大家族各自的私军,红玉接手之后将之重新打乱编制,号为陷阵营。
  而苏长安则统领西凉军的三万人马,下设温子玉、顾牙朗、苗永山三位统帅,各自分管万人。
  除此以外,还有古羡君、穆归云、司马长雪、侯如意、殷千殇、罗玉儿、花非昨已经各族问道境及魂守境的大能,共计七十九人。
  当然,还有极不情愿,但却不得不跟来的夏侯明与太白道人。
  江东与西蜀接壤,想要过去自然简单,但是如果那样直接前往江东,便需与蜀军兵合一处,正面对抗拓跋元武。
  这其中便有许多问题。
  首当其冲,两军若是分开作战,难免有些纰漏。拓跋元武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样极易被他抓住破绽,加之蛮军本就势大,自然不可力敌。但若是两军合并,这指挥交给何方?又是一个问题,给了西蜀,苏长安不放心,给了苏长安,恐怕蜀地亦不会乐意。
  所以最后苏长安等人决定渡江,穿过如今还在司马诩掌握之中的虎头关,从侧翼偷袭蛮军。
  当然,偷袭二字其实并不贴切。
  毕竟此去山高路远,及时急行军恐怕也得五六天的光景,这些自然瞒不过蛮军那些龙隼与夜鸦的耳目。而且还有这一路司马诩安排的守军,不过在之前的几番大战之中,大魏的军力早已十不存一,只要不是司马诩亲自出手,应当并无大碍。
  因此,苏长安等人的行踪自然是瞒不过拓跋元武的耳目。
  不过这也并无关系。
  他们从侧翼进攻,拓跋元武定然调兵抵御,这一旦兵力分调,蜀地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便减轻了许多,而且还可与蜀军形成首尾夹击,互成犄角之势,拉长拓跋元武的战线,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这样的高招却不是苏长安想出来,他的本事自然不再这行军打仗之上,这些都是穆梁山等人商议的结果,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苏长安自然也是从善如流,依了此计。
  大军此刻度过漓江,浩浩荡荡一路西去。
  天下震动,诸人皆传言,楚王苏长安江东秣兵历马一载,此刻他手中的底牌,终于要在世人面前揭晓。
  ……
  长安以南,漓江以北。
  那座巍峨的天门山顶。
  那座古朴神秘的阁楼之中。
  一位男子立于漫天星辰之中,他的身前,半跪着三道身影。
  为首的是一位女子,一袭青衣,眸子冷若寒霜,如天山雪莲,地底涌泉,无尘无垢。
  而她的身后是两位男子,一位一袭白衣,眉目俊朗,腰间挂着一支长笛。另一位男子倒是长得并不出奇,但背上那张古琴却极为醒目。
  “三方会战,龙出江东。”那站着的男子忽的幽幽地说道。
  他的声音极为普通,没有半分的与众不同,但却带着一股奇怪的韵律,隐隐牵动着某些天地法则。
  “尊上唤我等来是因为又有星殒将死吗?”青衣女子这般问道,语气冰冷,让人听不出她内心的半分波动。
  “龙起之日,自然秒不了生灵涂炭,即使星殒也难逃一死。”男子轻声说道,眉头却忽的皱起。
  “但你们此去,却不为送归星殒。”男子再次说道。
  “嗯?”男子此言让三人一愣,皆颇为不解的看向男子。
  男子脸上的神情在那时变得幽寒无比,他周围的星光亦在那时阴冷了下来,映着他的侧脸,一股诡异的气息开始弥漫。
  “我要你们阻止那颗星亮起,我要你们杀了他!”
  “他?”那青衣女子闻言一顿。“哪个他?”
  她极为不确定的问道。
  “你说呢?”男子的眼睛在那时眯了起来。
  青衣女子一顿,她回眸看了看自己身后依然低头半跪着的二人,又说道:“尊上让他们跟我一起去?可是不放心青鸾?”
  “你是我星辰阁数百年来最杰出的弟子,也是我未来的接班人,我怎能不放心你?”男子笑了笑。“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失,派长琴与牧笛随同只是为了确保万一,你勿要多想。”
  青衣女子的眉头皱了皱,她大有深意的看了男子一眼,但最后还是未有再多说些什么,她点了点头,言道:“弟子领命!”
  随即便豁然起身,身后那二位男子也在那时木然的站起身子。
  而后一道青光闪过,三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了这阁楼之中。
  而那男子则在那时转头看向那围绕着他周身的星辰,嘴角的笑意渐渐变得阴冷起了。
  ……
  白马镇曾经是中原去往蜀地的必经之地,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马镇常常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但随着朝廷与蜀地的大战展开,白马镇曾经的繁华便早已随风而逝。
  前些日子左玉城大败,这白马镇便落入了拓跋元武的手中,那日子是愈发的苦不堪言。
  蛮军们何曾有过半分将百姓当人看的念头,麾下的士兵巧取豪夺,动辄便是取人性命。
  可左玉城都打不过的蛮军,白马镇的寻常百姓又能如何?
  机灵一点的早早望风而逃,剩下的便只能任由蛮子们欺凌。
  不过好在拓跋元武忙于西进,想要拿下蜀地,这白马镇只留有一些镇守的蛮军,人数不多,虽然免不了压榨,但却好过以往那般成千上万的蛮子汇集,光是看一看,便让这些寻常百姓心惊胆战。
  这一天。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位旅客来到了白马镇。
  他们风尘仆仆,像是远道而来。
  “喂,姓陆的,你说你要修行恢复功力,我便陪你恢复功力,现在你又要跑来蜀地,你说我们两个怎么回事蛮军的对手,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你是不是修行,修坏了自己的脑子?”
  二人之中一位一袭青衣,背负一把差不多有她人那般大的长刀的少女在那时朝着身旁看上去已经上了年纪的男子不满的嘟哝道。
  她的声音极大,丝毫没有身处蛮军统治下的自觉。
  白马镇如今如此情况,里面的居民都较劲脑汁想要逃出去,哪还有人会傻乎乎的跑到这里来?
  因此在这二人出现之时,白马镇的百姓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将目光定格在了二人的身上。
  可是那看着极为可爱的小姑娘,张口所言之时便立马吓得这些寻常百姓赶忙撇开了自己的目光,生怕多看一眼,便与之扯上了关系,得罪了那些守城的蛮军。
  而与那女孩同行的男子脸上却丝毫没有因为女孩这般极不客气的言论而表现出半分不满。
  他只是看了女孩一眼,淡淡地说道:“我捕捉到了摘星楼的气息,如你所言,摘星楼便是这蛮子们的幕后主子,擒贼先擒王,杀了他们,便断了蛮子的后路。”
  女孩闻言却丝毫没有赞同男子此言的意思,她撇了撇嘴,嘟囔道:“说什么要断蛮子后路,我看你就是念念不忘想要找陆离尘报仇。”
  女孩的话似乎说中了男子的内心,他微微沉默,但最后还是未有说出些什么来反驳女孩。
  “杀妻之仇,不共戴天,自是不能忘怀。”
  他这般言道,脸上的神色也因此阴沉了几分。“但是孰重孰轻,我还分得清楚。”
  “哼!”女孩倒是看出了此刻男子心头的不郁,但她还是对于男子之前的某些行为难以释怀,因此撇过了头,发出一声冷哼。
  而那些周围的寻常百姓虽然已经不再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但他们的言语却也没有避讳他们的意思,几乎无一例外的传入了诸人耳中。
  他们只觉得头皮发麻,暗道这二位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一副想要与蛮子为敌的架势——此时,在大多数的寻常百姓眼中,蛮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因此这二人的言论落在他们耳中,自然是与找死无异。
  而果不其然的是,二人犹如无人的我行我素终于引来了驻守的蛮军的注意,很快齐整而甲胄碰撞之声响起,一位军官模样打扮的蛮子领着百来为身材高大彪悍异常的蛮族齐刷刷的走了过来,将二人团团围住。
  “汝等何人,报上名来!”
  那军官的脸上生有一道贯穿整个侧脸的刀疤,看上去极为凶神恶煞,此刻发问,更是让那些偷偷关注这边情况的寻常百姓一阵恶寒,暗道这一老一少,恐怕是凶多吉少。
  二人对于这蛮军军官的责问犹若未觉,他们自顾自的继续向前,就好似没有看见他们的存在一般。
  “姓陆的,我想吃烧鸡,我们去前面看看有没有。”
  “嗯,我也有些饿了。”
  二人身子还旁若无人的聊着家常。
  这样的反应自然是极大的触怒了这些已经在此地作威作福惯了的蛮军,那军官脸色一红,俨然是热血上头怒不可遏。
  “上,老的杀了!小的……”军官的脸上在那时闪过一抹【淫】光,“小的给我绑了,压倒我的帐下,本将军要好好逼问一番。”
  这样露骨之话,自然是引得他周围那些蛮子们的一番哄笑。
  而周遭那些百姓更是脸露义愤填膺之色。
  这些日子,这蛮子这样的事情干得并不少,而且但凡被他们抓走的女子,未有一个活着出来的。
  蛮子们本就生得高大威猛,与人族不同,试想又有几个寻常女子经得起他们如此折磨?
  而那少女又生得这般可爱,那么她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但是,愤怒归愤怒,这些百姓之中此刻亦没有任何人敢真的站出来,他们心中那点仅有的勇气早已在这数个月的屈从之中消磨殆尽。
  女孩在听闻此言之后,终于停下了脚步。
  她小巧的琼鼻动了动,似乎是闻到了某些极为讨厌的味道,她的眉头在那时皱了起来。
  “神族的味道。”她这般说着,一道冷冽的罡风不知从何而起,吹起了满地的尘埃。
  那蛮军诸人在那时莫名的感到一阵寒意。
  “唔。”男子也在那时点了点头,说道:“看样子这拓跋元武的大军都已经被摘星楼那些神族种下了神血,也怪不得左玉城会在他们手上吃瘪。”
  神血的功效不仅可以让人修为提升,更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这些士卒的生命力,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可在短时间里恢复过来,这一点几乎就是拓跋元武诸人一路所向披靡的原因。
  “你不是说拓跋元武和摘星楼勾结吗?怎么又和神族扯上了关系?”女孩歪着脑袋问道,脸上丝毫没有身处险境的危机感。
  “摘星楼极为复杂,可以说是天人在人间的代言人。其中不乏当年背弃真神的一些半神、次神,因此这也并不奇怪。”男子淡淡的回应道。
  “哦。”女孩了然的点了点头。
  而这时,那些蛮军终于是按捺不住,开始朝着二人围杀过来。
  “那要不要留下一个活口问一问情况?”女孩又问道。
  这时蛮军已近身前,他们张牙舞爪的举起手中兵刃,像极恶狼正在扑向他们垂涎已久的肥肉。
  “不用。这些人哪能知道摘星楼的事情。”男子又摇了摇头。
  这话一出,几乎便已给那些蛮军宣判了死刑。
  就在那一瞬间。
  女孩的眸子中杀机涌现。
  她挂在脖子上那一枚黑色长剑模样的饰物忽的爆出一道灿烂的光芒,那些蛮军的脚下就在那时忽的亮起一道道耀眼的白光。
  那是一朵朵圣洁的莲花!
  由剑影所组成的莲花!
  这是……
  三千莲花绽!
  还来不及惊呼,也来不及躲闪。
  只是瞬息的功夫,方才还杀气腾腾的蛮军士卒便在那时尽数化作了横飞的血肉,散落一地。
  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在那时蔓延开来。
  那些观望着的白马镇百姓更是被这样的变化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有愣愣看着这满地的血肉。
  “快些逃吧,等到新的蛮军到来,恐怕便不会放过你们了。”
  男子看了周遭那些百姓一眼,这般慢吞吞地说道。
  “对了。”他似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袋银子走到一户还在门口发愣的老夫妻面前,将钱袋放入他的手中。
  然后自顾自去到院内,提出一直有些干瘦的公鸡。
  “这只怎么样?”他望向一旁的少女。
  “嗯,瘦是瘦了点,不过也还不错。”女孩审视了一番男子手中的公鸡,嘴角裂开一抹笑意。


第四十一章 杀了便是
  蛮军势大。
  如今大魏的近半版图都已经落入了拓跋元武的手中。
  西凉、西江、幽州。
  司马诩所代表的朝廷也不过只剩下长安到漓江那么一小撮地段。
  而现在,拓跋元武放弃了对着司马诩穷追猛打,而是开始对着蜀地发动最猛烈的进攻。
  旁人或许不解,但苏长安却清楚,司马诩从一开始便与拓跋元武,或者说拓跋元武背后的九婴圣子有着某些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在放过司马诩一马,苏长安倒也觉得不足为奇。
  经过五天的跋涉,苏长安手中的十七万大军终于来到了虎头关。
  一切出乎预料的顺利,一路上的守军不是望风而降,便是望风而逃。
  这一次苏长安倒没有了如上次那般拒收俘虏,这些日子许多难民逃亡江东,江东的人口也从二百五十余万飙升到了近三百万。
  有了人,自然各方面的生产力便得到了提升。
  他将那些俘虏收下,共计约莫两万余人,将他们编制成军,号为敢死营。
  顾名思义,便是冲锋陷阵,送死的军队。
  这样的队伍,在去往西凉时,镇西关曾用西江城的罪犯组成过一支,而苏长安当时便是这支队伍的统领。
  他也曾对于这样的编制极为反感。
  但,现在他还是走上了这条老路。
  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残忍,总得有人牺牲,他自然不愿意看见自己手下的士卒这般,因此这些司马诩手中降将降卒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苏长安也不能幸免。
  大军来到了归江城,前方便是虎头关,而虎头关之后便是白马镇。那里现在已经是蛮军的地界。
  虎头关极为险峻,也算得上是一方天堑。
  城高十余丈,易守难攻。
  守城的将领是司马诩手中如今存数不多的神将之一桐木荫。
  此人能征善战,手中握有五万精锐。
  以苏长安手中的兵马想要攻克此关,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西蜀局势本就岌岌可危,而若是被这桐木荫牵制,误了战机,可就因小失大了。
  因此苏长安并不想与之交战,更希望桐木荫能与之前的守军一般归降于他。
  可在第一次的叫阵之中,桐木荫却极为嘴硬,丝毫没有妥协之意。
  虽然有些厌烦,但苏长安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之前那些望风而降的败军,这桐木荫倒是更值得尊敬。至少他还是有那么几分胆色。
  一路畅通的大军在这时不得不停下了步伐,在虎头关外安营扎寨。
  傍晚,安顿好士卒的众人聚到了苏长安的大营,开始商讨对策。
  正如之前所说,他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虎头关,这样方能即使救援蜀地,与左玉城的军队形成掎角之势。
  大帐之内灯火通明,一群人围坐在沙盘之上,开始说道。
  先是苗永山、红玉等人陈述了一番虎头关内的情形。
  桐木荫能征善战,修为问道,手下的五万精兵也堪称百战之师,与之前他们所遇的降卒有极大的差别。
  “将军,末将愿领五千精兵叫阵,先戳一戳那桐木荫的锐气!”
  一位年轻的将领在那时排众而出,朝着苏长安说道。
  此人名叫奉天应,乃是七族之中奉家那位被苏长安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修为天听,资质颇为不错,年纪不过二十八九,也算是奉家这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此刻急着领兵出战,无非是之前在大封之中,他的家族因为以往的那些事由为苏长安所不喜,已经落了沈孟二家的下成。
  因此便急于立功,以此能够给家族挣回些颜面。
  而他身旁来自顾、毕、罗三家的顾侯明、毕楼城、罗国宁三人也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纷纷在那时也跪拜下来朝着苏长安请命。
  苏长安的眉头在那时一皱。
  他大抵也明白这四人心中所想,但以他们的修为,以及领兵的经验,决计不可能是桐木荫这老狐狸的对手。
  他带着逐蛮营渡江是有磨砺他们的打算,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可勇于出战自然也是好事,他自然不能打击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就在他迟疑着思索当如何措辞之时,一旁的温子玉绕过他们身前巨大的沙盘来到了苏长安的跟前。
  他似乎也是看出了苏长安的窘态,笑了笑,说道:“诸位将军请起,出战之事恐怕还勿需劳烦几位将军。”
  那四人一愣,有些疑惑的对视一眼,“温将军此言何意?是瞧不起我们兄弟?”
  四人毕竟年轻气盛,听闻此言,难免有些不忿。
  温子玉闻言却也不恼,他又笑了笑,说道:“诸位将军误会了,诸位英勇乃是我主的福分,子玉岂敢轻视。子玉如此说,是因为我现有一计,若是所料无错,定可兵不血刃拿下虎头关,甚至还可为主上收入一位悍将。”
  这悍将所指自然便是那桐木荫,只是诸人却不解温子玉究竟有何良策,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