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江湖-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玄心下好奇,隔着门缝见唐冰正在熟睡,便整紧衣衫,展开轻功尾随那个人影一路往山上去。二人一前一后,彼此横隔百丈距离,宛似追风蝴蝶,在陡直的峭壁上平行飞奔。月夜如银,毕竟所照有限,如此疾奔,稍有不慎,或会摔得粉身碎骨。

  少室山峰顶为连天峰,正是嵩山最高最险峻的山峰。起先,李玄还想着不能惊动那个人影。但在悬崖峭壁上奔行片时,发觉若不尽力,必被落下。因而也管不了许多,提足内息,发力追赶。那人似没有察觉李玄追来,我行我素,毫没停歇。不到半柱香时间,二人几乎同时到了连天峰顶。李玄藏在一株古松后面,环顾了一下连天峰顶的情势。只见少室山连天峰顶地势极阔,一大片古松因风吹之缘故,斜斜向南侧生长,而北侧不但少生树木,且极尽孤石耸立之险状。这时候中天月光极淡,洒落下来,远方山峦明暗恍惚,朦朦胧胧,让身处峰顶的李玄竟有种孤世天外之感。如此明月悬照山顶,长风入怀,这人来到这里做什么?她到底是谁呢?

第一六七章 琴诀得缘

  月光盈映,那人微转过脸庞,竟然是凌珑姑娘。

  凌珑旁若无人的盘膝坐下后,自背负的长条包裹中取出一支古琴,横在盘坐的双膝上,微低着头,轻按琴弦,拭了拭弦音,又略略的做了调试,才叮叮咚咚弹起。

  李玄粗通音律,知道琴为神农、伏羲、舜创制,通常长约三尺六寸左右,琴体为木制,以杉木为佳,桐木次之,而琴弦则以蚕丝制成,共分为十三徽位,以贝壳、玉石或金属镶嵌成音位识别。周代前后为五弦,汉代为十弦或十三弦,琴本是用来沟通天地,祭祀神灵所用,后来才发展成一种愉悦大众,或修心养性之工具。

  他见凌珑姑娘神情专注,玉手扬动,其法万变,时而似风抚兰花,温柔兼具灵动,时而似疾风催雨,畅快却也节奏分明,暗赞之余,只觉所弹奏曲目,闻所未闻。

  李玄躲在树后,倾听中,忍不住暗自击节附和,渐渐地察觉心骨俱冷,飘飘婉转,浑身上下,熏醉欲仙,待抬眼四顾时,见自己竟置身盈盈秋潭之畔,放眼望去,满眼尽是澄然万顷碧波。如此美景,何以今时才见!难道是梦中,或是幻觉么?

  不知多久了,琴声忽然转向轻灵。

  李玄只觉眼前场景随琴音而转换,四顾望去,自己竟闲步在松林竹海中。他拨落露珠,缓缓移步,发现耳畔不但有鸟儿欢悦奏鸣,鼻端亦轻轻滑过淡淡幽雅芬芳。远处山巅,一群白鹤乘着白云,振翅欲飞,却盘旋留恋松枝,彼此和鸣而嬉戏。

  这是哪里?看来绝不是少室山林!

  李玄满心疑惑,潜运内息,正要强自将心神收回,但欣喜盛极之感,又让他欲离难舍。就在他内心强烈挣扎时,本来高皓的天空骤然大变。远山不见,迷雾横生。

  一阵狂风吹来,松摇鸟走,天地上下,满是山雨欲来之势。如此情势,谁人能不心神紧张?乌云来了,秋潭翻倾,湿漉漉的气氛越裹越紧。他正挣扎,忽见自己被乌云抛起百丈,又在瞬间跌落。这下必是死定了!但当他惶恐万分,不知所措时,琴声忽尔又一变,眼前混乱的场景消失不见,而自己不知何时已在山岳顶端。

  山岳并非少室山顶或是君王山顶,又或冰火山顶。总之,这个山顶自己曾经来过,因这缭绕的白云及似梦似幻的杂树,不知见过多少次,特别是离自己身侧三尺,那道不测的深渊,只看一眼,总会让人惶惶,立时暗生出抽身剥离绝境之念头。

  该走还是该留?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或与世永别。唉我已经死而复生,难道还会惧怕死亡么?正当李玄心意难决时,耳畔琴声忽转柔和,四周景致又是大变。好一派灯火繁华的景象!我坐在谁的马车上?咦这是谁的粉色闺房?那檀木窗前的花儿,这个窈窕的淑女,她在向谁顾盼巧笑,在等我,要我为她轻解罗衫么?哦!她的羞涩神情,朱红的嘴唇,好似莲藕的玉臂,消瘦的香肩,我在哪里见过呢不知过了多久,琴声悠悠荡荡,飘飘忽忽,渐渐淡去了。

  李玄痴痴伫立,直到泛白的晨光合着冰冷的北风,泼洒在连天峰顶,他才心下一颤,猛然从梦幻中惊醒。他听凌珑姑娘长长叹息一声,声音里有一点点欢悦有一点点惋惜,有一点点暗喜有一点点惆怅李玄心中一动,拼尽全力,迈开半步,正要悄悄隐身下山,却听凌珑淡淡道:“弹冠焚香俗韵去,晨曦清风禅心来时辰到了,你要走么?”李玄闻言暗暗惊异,心知若隐藏不住,不如坦诚自己的偷听行为。因此一跃而起,仰天长啸数声,红着脸,从古松后面缓缓而出。

  凌珑姑娘抬头望了李玄一眼,见他站在峰顶风口处,此时恰有风吹来,将他的衣衫吹得猎猎作响,更将他看向自己的双眸吹得闪亮,不知为何,自己竟然静淡不起来,娇羞一笑,道:“你昨夜不声不响跟我上山,此后又藏在树后面听我抚琴你你可知道唉你难道懂音律?”李玄自**日前来少室山见到了凌珑姑娘,除了初见时有过正面的言语交谈,其余时间,每次遇见,也再未说过只言片语。在他眼中,凌珑姑娘是个极为静淡,或有些冰冷的异奇人。

  李玄总觉凌珑姑娘静淡而且冰冷,举手投足间有种难以言喻的高贵。他之所以认为凌珑姑娘‘异奇’,皆因她在给唐冰治疗时,尽管不使用任何药物以及银针刺穴、灌输内力等手段,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唐冰迅速恢复。如今,他见向以静淡、冰冷、异奇的凌珑姑娘如一朵娇艳却寂寞的梅花,在薄薄的晨曦中望着自己,虽然静淡依旧,却少了冰冷,甚至她原本隐然的异奇气质,竟忽尔璀璨了许多。

  为何会这样,难道是因她眼中那一抹羞涩神采?

  一曲终了,夜色化无,所有幻觉消失,梦醒了?

  李玄听她早知自己上了山顶,藏在古松后倾听,还照旧抚琴,不予道破,大感窘迫,正不知该如何解释,却听凌珑姑娘自己先磕磕巴巴起来,奇怪之余,讪讪道:“在下岂懂音律!跟您上山,完全出于心下好奇姑娘弹得好琴。但对于我而言,也只听听,不敢妄言”口中说着,心下掠过昨夜凌珑姑娘的抚琴之音。眼见她正有条不紊,仔仔细细将古琴包裹妥当,动作虽轻柔缓慢,却隐隐含有极其高明的擒拿技击之法,不由惊异。要知李玄自任督二脉通畅后,不但内力浑厚无极,其心定力与抗袭扰力也非同一般,但当昨夜耳闻凌珑姑娘琴音时,他惊异的发现,自己所有的内力和定力竟瞬间失去作用,以致痴痴伫立。难道她昨夜所抚琴曲能使人产生幻觉?或是琴音当中隐含着高深的异术,产生了袭扰力?

  如此强劲的袭扰力若无精深的异术支撑,势必无法完成。可这又是什么样的异术?

  凌珑收拾妥当,见李玄沉吟不语,叹道:“你不懂音律很好!”李玄闻言一怔,心道:“为何不懂却很好?”正怔怔间,听凌珑姑娘喃喃道:“与君山顶一夜,可是缘分么?”

  李玄听她说到缘分二字,声音已细若蚊蝇,不禁大感好奇,暗道:“那之前咱们早在山中相识,便不是缘分么?”

  凌珑似乎满怀心事,片刻才道:“你虽不懂音律,但适才闻曲痴痴伫立,可见心下仍有感触啊!你你可否向我描述一下,你从我所奏曲中,感知到了什么?”

  李玄略作沉思,道:“碧波万顷,松鹤祥云,山雨蔽日,高崖临风,香闺美人等”凌珑点了点头叹道:“难道我终于等到了么!”李玄听她忽然自言自语,好奇问道:“终于等到什么?”一句话问出,心下暗道:“难道她是在等一个人么?”

  凌珑长叹一声,道:“你可知我所奏曲目是什么?”不等李玄回答,她自己接着道:“我所奏之曲名曰‘心合意随探心曲’,是我们凌家寄居的先祖所创。此曲旷世仅有,婉击人心,浩淼巍然,清雅不群,到最后虽然不免含有俗气。但此曲令人称奇之处是,当奏响弦音,若有缘人听到,不但绵绵不绝,且在荡气回肠中心意呼应。反之,不但心意不通,纵使当世第一抚琴高手弹奏此曲,亦会音乱弦断。

  因此,此琴曲名又称为‘有缘之人试金石’!”

  李玄闻言暗暗称奇,问道:“何为有缘人?”凌珑道:“能于‘幻影奇阵’中脱身而出,能与弹奏‘心合意随探心曲’之人心意相通,青年英侠者,悟性与武功入一流境界者,便是凌家所找寻的‘有缘人’。”

  李玄闻言长叹道:“这么说,我初来之夜,循着你指点的路径,遭遇到的种种暗器机关,正是你施功布置好的幻影奇阵么?”

  凌珑点点头道:“正是。自我满十二岁起,每个上山且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会遇到这个奇阵,你不过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从阵中安然无恙,全身而退的人而已。”

  李玄苦笑道:“那只是侥幸罢了。我不懂什么音律,也不愿做‘有缘人’类的人。”

  凌珑认真道:“若得有缘,不能错过凌家祖训,凡是遇到有缘人,便要以心相对,不能轻言放弃。”言毕,不等李玄再问,长长叹道:“自俞伯牙、钟子期二人因琴而相知相交的故事流传千年,世人便为抚琴与听琴赋予了更尊贵的高尚的生命及意境。嗯,所谓有缘人正是身、心、神、韵相合之缘也。”她口中说着,似乎忘了适才正要负琴而去,竟然解开布裹,取出古琴横于膝间,玉手轻扬,道:“琴以音色划分,有泛、散、按等诸多变化,其散声出自空弦,音要老辣圆重,浑厚刚劲。而泛音则源自左手琴弦之徽位,技法旨要为灵动若风,轻盈若水。”

  李玄听她如此说,暗道:“凌姑娘为何忽然对我说起琴法是在向我授课么?”

  凌珑不断比划,见李玄听得认真,又道:“泛散之音已有,按声又是如何而来呢!嗯,按声靠左指移、动、轻、重手法发声。因此,轻拂弹奏时,右手配以拨弦,力由心生,以擎、托、抹、挑、勾、剔、打、摘等繁复手法,才可做到意境深幽,清雅脱俗。其间每拂扫或按压,均需达到余韵悠悠,更要做到冲瞻、浑厚、良易、正大、清越、豪毅、缜栗、简洁、明丽、激越、哀怨、古朴、峭直及奇拔等心神韵境。不过,奏琴能做到简静已是不易,若要做到中和超然之极高境界,却非一日功啊!”

  李玄越听越感兴趣。因为凌珑所说之手法,恰与武学技巧之道暗自吻合。其中擎、托、抹、挑、勾、剔、打、摘手法看似轻描淡写,却与被胡山野和石婉柔改进的云魔剑法中的起式、收手、拧转、反推、斜圆、径直等精微之处,巧妙吻合着。

  他暗叹道:“原来她不但医道异奇,内力绵柔,且还能在抚琴之道中阐明武学技击之至理她为何告诉我这些,难道仅仅因我是她先前提到的什么有缘人吗?”

  凌珑继续道:“抚琴先习心,习心先修德。有德者抚琴才可生出万千变化之音色。这是因音色有高下、清浊、疾徐、短长、大小、刚柔、哀喜、滞速、周疏及入出等百般丰富之表达。”李玄不解问道:“何为高,何为清?”凌珑道:“宁谧清虚是为高。高不单纯是离地万丈,其实如深渊不可测,如流云无处寻,如江河无尽头亦可称为高。而月色皎然,秋潭碧水,松峦涛声,幽谷呼应等妙境则为清也。”

  李玄叹道:“原来抚琴竟如此讲究。”

  凌珑笑道:“此非讲究,这是意境。若论讲究,抚琴倒真是有五不弹、七定例、十四弹这其中五不弹为:疾风甚雨不弹、尘市喧嚣不弹、遭遇俗子不弹、立而不坐不弹、未着衣冠不弹。七定例为:明道德、感鬼神、美风俗、妙心察、制声调、流文雅、善传授。而十四弹则为:遇知音、对道士、处高堂、逢可人、坐石上、登仙埠、栖林下、游水湄、居舟楫、逢二气清朗、值清风明月等繁复讲究呢!”

  李玄叹道:“琴法果然有繁复讲究。”

  凌珑笑道:“好了,我终于说完了。”李玄闻言诧异,问道:“为何却是终于说完了呢?”

  凌珑脸色一红,叹道:“我们凌家有祖训,若遇到有缘人,必须将这些话对他讲出来。”

  李玄更加奇怪,问道:“为何?”凌珑叹道:“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这是凌菊染先祖留下的规矩你可听得懂了么?”李玄轻轻地摇摇头道:“音律总难以明白,但为何感觉你的话里似乎含有武学至高境界?”凌珑闻言大喜,轻轻叹息道:“还说你不明白!我说的琴法正与凌家武学相关。”李玄闻言问道:“凌家武学?”

  凌珑点了点头道:“百年前凌家出了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唤作凌菊染。她少时便流浪江湖,以孤独之女儿身,历尽万险,饱览世间绝胜。她不但武功高强医术盖世,且擅于抚琴。十八岁那年,她与浪迹江湖的奇人石飞扬相爱,尽管后来二人和平分手,但凌先祖也写就了心合意随探心曲,并指定为凌家找寻有缘人的曲子。”

  李玄听石飞扬三个字,不由一惊,暗道:“这名字好熟啊啊,他不正是创造宝源神功拥有的藏剑山庄第一代庄主么?怎么凌姑娘的先祖竟与藏剑山庄还有关联?怪不得我第一眼见到凌姑娘,总觉得她与石婉柔极为神似,她们之间有关联么啊呀,据石婉柔所说,当年石飞扬之所以能创出宝源神功,皆因与达摩禅师对弈三天三夜,顿悟而来。而石飞扬还得到一位奇人相赠的,难道相赠之人便是凌姑娘的先祖凌菊染么是啦!这里是少室山,山下是少林寺。看来石飞扬与达摩禅师对弈时,或与凌菊染相爱于此处吧。

  这一切也太巧合了吧!”

  凌珑见李玄沉吟不语,问道:“我观你一身武功出自藏剑山庄,难道相授你武功之人没有提及这些么?”

  李玄摇了摇头,叹道:“我虽去过藏剑山庄,但一身武功却并非在那里修习成的,所以不知这些往事。”说着,突然想起黄大同曾说,若要彻底将宝源内息纠回正途,不但要将任督二脉疏通,还要找到所修习心法的本源。而心法本源正是此心法来自何处,由何人编纂,最初设计心法的依据是什么。看来,凌姑娘该知道。

  他沉思道:“按照姑娘所言,你对我说起琴道之事,是因遵循凌菊染前辈的遗训!假如我真是你所说的有缘人,可否将凌菊染前辈与石飞扬前辈的往事说来听听?”

第一六八章 秘笈往事

  凌珑点点头笑道:“你既是有缘人,说来也无妨此事要从九十多年前说起。

  那年,凌先祖与石飞扬寄居此山,彼此恩恩爱爱,在这过着胜似神仙的逍遥日子。但后来二人为何会分道扬镳呢?却因他们遇到了东来中原传经授法的达摩禅师。

  众所周知,达摩禅师一身超凡绝学,不但擅长轻功,达到了一苇渡江之超高境界,甚至能飞花摘叶,伤人于百丈外,驭气飞剑,斩首于千里。达摩禅师虽然厉害,但他所学也只是域外功夫,到了这里,遇见身负绝学的石飞扬与凌先祖二人后,欢喜无限!

  达摩禅师精于内功心法,石飞扬善于技击武学,凌先祖擅长医术奇道。三人彻夜长谈,相交之情日渐深厚。某日三人在山间对弈,纵论武学,石飞扬听到达摩禅师对内功修习之法的见解,突发奇想,执意要创造出一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内功武学典籍。

  但要创出一种武功何其难也!二人历经万苦,终于融西贯东,将宝源神功编纂完成。这本是可喜可贺之事,但随着修习日深,凌先祖发现宝源神功中存有极大缺陷。她便提醒石飞扬莫要修习下去,否则会祸及自身。但那时石飞扬已将宝源神功三篇修完,自认为达到了武学之巅峰,岂会将凌先祖的话放在心上。没奈何,凌先祖只好求助达摩禅师。禅师闻听,言称时机未晚,尚有力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的办法。”

  李玄听到此处,心下紧张了起来,问道:“什么办法?”

  凌珑道:“这宝源神功,第一篇是由凌先祖设计完成,所以其中的修习之法多适合女子,而第二、三篇是由石飞扬编纂,因而其中多含男子修习之法。这一阴二阳的修习法子,其实正是神功之祸胎。所以,达摩禅师建议,再续一篇,即第四篇置死往生。

  置死往生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其法来源于禅宗修习之法,遵循自然,讲究收放与因果之关系,正是:得即是舍,舍即是得。得舍之间,生死判别,欲得其物,终须舍得。”

  李玄暗道:“果然含有禅学意境。但如何舍呢?”

  凌珑继续道:“可是凌先祖一番好意,却没让石飞扬完全清醒过来。他恼怒凌先祖未经同意,擅自将经年苦心所创告诉了达摩禅师,于是便决定从此离开少室山,声称要再花几十年的时间,重新编成第四篇。而凌先祖知他生性好强,已经阻拦不住,便将之前著述的送予他,希望石飞扬能从中借鉴,早早完成神功典籍。

  可是,石飞扬从此一去不回,直到几年过去,凌先祖才探知石飞扬离开她之后,根本就没有重新编撰宝源神功第四篇,因为他后来性情大变,突发雄心,正忙着创建藏天下名剑的山庄,且还另娶她人为妻。唉尽管后来藏剑山庄之人费尽心机,终于得到了达摩禅师送给凌先祖的第四篇之置死往生唉,此事今时不提也罢。”

  李玄奇道:“看来当中还另有故事!”

  凌珑没有接话,继续道:“若常人闻此消息,必定伤心欲绝。但凌先祖却没有。她此时朝闻诵经之音,暮听寺钟鸣响,早已心意淡然。山中寂寞,非心碎之人所能忍耐。凌先祖是非凡之人,却也担心自己老了,一身武功就此失传。所以便下山寻了一个美貌与资质俱佳的小女孩作义女,相依相存,在少室山渡过了最后的七八年时光。”

  李玄感慨道:“凌菊染前辈心性至宽,石飞扬寡淡无情。如此,真难得二人之间没有怨恨当。”

  凌珑长叹道:“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怨恨,此事过去很久了,已难考证。但后来藏剑山庄还是派人来到少室山,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了达摩禅师修改后送给凌家的宝源秘笈。”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我听母亲说,当年达摩禅师修改后的宝源秘笈仍不完美,还有缺陷。”

  李玄惊道:“为何藏剑山庄要派人从你们的手中得到达摩禅师修改后的宝源秘笈?达摩禅师不是可以力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么?我我怎么听来听去已经听糊涂了呢?”

  凌珑长长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往年尘事,自然是剪不断理还乱,情中有情,乱中有乱。唉但是我告诉你,达摩禅师修改后的另一本宝源秘笈已不在少林寺了。嗯,当年达摩禅师受凌先祖委托去修改宝源秘笈,总共修改写成了两本含有‘置死往生’篇的宝源秘笈。达摩禅师本来打算一本送给凌先祖,一本送给石飞扬。但因是狗尾续貂之作,不敢完全确定其中心法是否妥当,所以交给凌先祖之时,仍嘱咐她先参阅,莫要修习,加上那时石飞扬已离开了凌先祖,自创藏剑山庄去了,凌先祖心灰意淡下便将宝源秘笈放下,并没有修习。而达摩禅师见凌先祖与石飞扬劳燕分飞,便把要送给石飞扬那份宝源秘笈带回少林寺,弃放在了藏经阁中。”

  她微微犹豫了一下,才道:“后来藏剑山庄派人到少林寺学习,其实为得正是藏经阁中的宝源秘笈。不过,那人没有学成,反而引来一些个江洋大盗,最终将秘笈给盗走了。”

  李玄点点头,心道:“如此看来,所谓藏剑山庄派人到少林寺学习,必定是石婉柔的兄长石玄刚了还有,当年上官枭雄诸人偷入少林寺,强掳走的宝源秘笈该是达摩禅师带回少林寺的那本而后来上官枭雄诸人彼此提防,不但将宝源秘笈拆成四份,并且经过上官枭雄、燕无敌二人前后两次故意丢字错句的偷录,造成了秘笈缺陷更大。所以,当我在山庄中听柔姑娘以传音入密告诉我宝源秘笈时,才会觉得比之前所学更加完整。”念及这些,他暗暗叹道:“真没想到,这本天生有缺的宝源秘笈背后竟藏有如此复杂的故事但藏剑山庄到底是派谁,最终从凌家人手中得到了达摩禅师修改的宝源秘笈呢?”越想越乱,忍不住又长叹一声。

  凌珑道:“女儿长大了,凌先祖也老了。

  她老人家临终前,反复告诫女儿,并约法三章。其一,不准找藏剑山庄自认往事,亦不准向石家兴师问罪,要始终寄居少室山,保持淡然而居。倘若藏剑山庄的人有难,或有求于凌家,还须尽力相帮。其二,凌家人每代只留女儿相守少室山,且要找寻‘有缘人’传传”说到此处,她淡然的脸庞忽然间飞上一抹红霞。

  李玄听得入神,见她忽然如此娇羞,低头不语,不禁奇道:“其二,找寻‘有缘人’传什么传授武学么?”凌珑被他问到,脸上红霞更艳,似乎不敢看他,只摇了摇头道:“不是传授武功唉,你难道真不明白么?”言毕,见李玄确实一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