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教天下-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心也太大了,这样的一块肥肉都想咬一口”韩通文发现这搬不到确实是一个人才。
“您误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咱们只是帮助西州的百姓休整农田,发放良种然后交给百姓,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善举啊!至于那些开发出来,但是却无人耕种的农田,我们不忍心荒废,只能暂时先种着!陛下想必也不会拒绝,种田利少商贾不会去做,荒废的农田又没有税收,我们还可以为大唐多捐出一些税,何乐而不为呢”钱搬说的火热,心中也非常激动,如果这样的事让他做成了,名利双收!
韩通文的眼神看的搬不动发毛“搬不动果然是搬不动,雪患加上战争让西州百姓死难近三分之一,良田休整完之后,整个西州届时会空余出非常大量的农田”
“而且西州百姓这几年都会以建城为主要任务,这两年内的农田都是由你来耕种,待他们建城完毕之后发放”
“公子以为如何”
“可以,不过你需要一个搭档!”
这么大的蛋糕醉仙坊一个人绝对吞不下,既然吞不下,韩通文准备拉皇家的人也进来,这样不管有什么风险,上头都有皇族的人顶着,不管出了什么事,只要李家还坐江山,醉仙坊就能永远昌盛。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长安
和搬不动的谈话确实让韩通文心有感触,搬不动野心勃勃,但是却不能放开手来大展拳脚。商贾被整个时代压抑的太厉害,就算是刘创,戴泉这些豪商在那些贵族眼中也不过只是一头肥猪。
之所以选择韩通文,是因为他需要有一个靠山,林州的这些官吏都靠不住,他早就见识了无数遍。陆吉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人适合看大门,但是却不适合做商贾,醉仙坊这么一个吸金宝地换成别人早就被那些大贵族吞噬的连渣子都不剩,而陆吉居然守住了,没有任何人敢来找麻烦,不是那些人发了善心,而是醉仙坊背后有一个他们惹不起的人!他希望眼前的年轻人,能够做他的保护伞靠山,让他能一展报复!
醉仙坊是韩通文的产业,裴炎知道,皇帝知道,有这两人罩着,还没有不开眼的来这里找麻烦。刚开始之前,的确有人打醉仙坊的注意,陆吉束手无策,韩通文只能调胡家三兄弟帮忙,在后来那些想要吞并醉仙坊的贵族,都被暗中收拾了个干净,不是裴炎下的手就是皇帝的命令,其中林州刺史甚至都因为德行有缺被罢官免职。还几次三番之后,还真没有人敢在动什么歪心思。
韩通文自己也在想,皇帝,李安,甚至裴炎,都算是自己的靠山,这样的日子很轻松,但是他自己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李安想让他接任山长之位,皇帝想让他帮助太子,裴炎想要借李安和青崖书院的势,所有的都是交易,而他自己却是希望能够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受任何束缚。
理想和现实有很多冲突,他知道自己即便成了青崖书院的山长也不会长久,他的心不在哪里,就算帮助太子,也只是一时,这样的生活与他的追求相左,自然不会长久。但是想要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变强,和秦万剑,莫宗黎那样,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单凭自己的名声就能震慑天下,韩通文似乎有些理解了阳山盗存在的意义。想要自由就需要强大的力量来让自己变得强大,没有强大的实力,自己追求的自由不过一个笑话而已。
韩通文离开林州的时候,陆吉和搬不动一起相送。搬不动这一次的穿着没有那么夸张,看起来倒也像是一个中年帅大叔的模样。搬不动心中欣喜,他的野心够大,西州的地很大,能够将这样的一个大项目拉到醉仙坊名下,韩通文的能量比他想象的要强,而且还有魄力,醉仙坊所有的积蓄老底全部买了耕牛,只等他在西州大展拳脚。只是可惜,搬不动没想到的是,韩通文有这么大权利,是因为他就是整个西州和北庭重建政策的发起者,他有权做一个小的变动更改。
和乔松又赶了七天的路才回到了长安,武后回到长安之后,对太子的这些小动作也是心怀怒气,如果不是她,李宏的下场不会比李忠好到哪里,怎么可能成为太子,现在翅膀硬了居然要反对她这个做母后的权威。
他太子不是想要将两个公主出嫁吗?李治既然同意了,那她也不能在反对,否则很容易引起皇帝的反感,但是李治没有说让她们嫁给谁!武后见身边的有两个翊卫,索性直接将他们指派为公主驸马。
“王勖,权意,本后今命你们二人迎娶陛下与先皇后之女,宣城,义城两位公主为妻,你们可愿意!”
王勖权意二人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福分,虽然是先皇后之女,但是却是大唐记录在册的公主,娶了她们,两人便可以更好的在朝堂上有所发展。
“卑职二人愿意!”
韩通文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解决醉仙坊农田问题,原本韩通文想要去找裴炎,但是想了想去见过太子之后,与太子一同前往了御书房。
“韩通文?还真是少见啊,头一次见你这么主动来朕的御书房”见到韩通文和太子两人是一起来的,李治心里非常高兴。
“之前西州和北庭重建的政策,是由微臣操持,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微臣现在想要弥补!”
“你大局观强,但是对于一些旁枝末节把握的还是不够完善,说说吧是什么漏洞”
对于西州和北庭的重建政策,大唐没有花费一分铜钱,单靠政策就足以让这两州恢复繁荣,这让李治打心眼里高兴,也认可了李安说的,韩通文拥有难得的宰相之才!
“陛下,西洲和北庭可以依靠商贾重建,但是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原理,生存的前提就是食物,我们只想让这两州繁荣,商贾可以做到短暂的繁荣,西州北庭若想永久稳固,农业依旧是两州之本。战争雪患让这两州的土地良田荒废,与重建同样重要的事情就是开荒!开荒与两州重建应该齐头并进,在城池完成重建后,工匠百姓恢复农户的本质,发配良田耕种!”
“不错,你还是想到了,前些日子凤阁的宰相们就提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我一直都在等你想通”李治笑道“既然你想到了漏洞,那相比你也想到了如何解决!”
“微臣同样准备用商贾的方法解决,这也算是一笔买卖,想必陛下听说过醉仙坊吧”
“醉仙酒驰名大唐,朕自然知道,朕还知道这醉仙坊是你的产业吧”
“陛下明鉴,醉仙坊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而西洲拥有无数肥沃的良田,微臣的方法就是醉仙坊为西州开辟荒田,开辟出来的荒田醉仙坊代为播种,纳税,待西州重建完成后,再将这些良田派发”韩通文将搬不动的想法完完全全的说了一遍,其中又加入了一些他自己的想法。
“你小子的胃口也太大了吧”李治责备道。
“陛下,凭借一个小小的醉仙坊当然无法完成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微臣找了一位姓皇的公子一起完成”
“哈哈哈哈”李治哈哈大笑“那利益是怎么分成的啊”
“这位姓皇的公子六成,醉仙坊四成”
“这位姓皇的公子为你们要处理很多麻烦,如果处理不得当还会惹来一身麻烦,怎么才分六成,朕觉得你这个买卖对皇公子有些不公啊”
“陛下,所有的耕牛,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醉仙坊出的,七成不能再多了”韩通文不怕皇帝讲条件,就怕皇帝不答应。
“具体怎么办呢”
“父皇,这是儿臣草拟的一封诏令,请您先过目一下”在来之前,李宏就做好了准备。
“韩通文,你先离开吧,朕与宏儿有些事要交谈”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门学士
武后和她的亲儿子李宏出现矛盾的消息不胫而走,最高兴的莫过于四位凤阁的宰相。四人不反对武后参政,但是对于武后摄政态度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反对。李宏敢与武后表明立场,这让他们更是如虎添翼,太子仁孝,接待大臣附和礼节,从不曾有过失,除了身体有些不太好,其他各方各面都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也是皇帝李治最看重的儿子。
李宏这也是有了一份意外收获,那就是四位宰相对他似乎更加亲近,她的母亲如此强势将来一定会影响到他登基,他和李治不一样,他不想要一个可以随时分走他手中权利的母亲。
武后也是非常头疼,麻烦接连不断,四位宰相都是聪明人,她们不配合让武后很多事情都无法办成,双方都在钩心斗角。
“娘娘,裴炎,刘仁轨这四个人不止都是聪明人,而且把持着三省六部实权部门,在朝堂上党羽众多,我们想要压过他们实在是有些难啊”许敬宗说道,武后的权势越大,他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五位宰相,只有他的地位最低,只是负责大唐文教书籍这些事情,他也有心改变一下现状,但是朝堂被这些人把持的实在太严密。
“本宫已经有了计较”武后苦思冥想终于相处了一条妙计。
“哦?娘娘,可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许敬宗问道。
“延族,长安城里有很多才思敏捷但是却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将这些人中的智慧过人的都给本宫挑选出来”
“敢问娘娘这是准备干什么”
“编辑史书典籍一向都是国朝大事,太子都挑选了博学鸿儒为他编辑《瑶山玉彩》,几位宰相也都是在闲暇之余著书立说,本宫也准备精编前朝史册,所以挑选这些人进宫帮忙。”
“娘娘,您是想。。。。。”许敬宗毕竟也是宰相,刚开始没想明白,武后一点拨他一下子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武后身边可用的人才很少,凤阁的四位宰相身边却都是四大书院之中精英,集思广益,连精明的武后都只能退避三舍。而武后现在只有应国公府的旧势力,可惜在经过打压之后,应国公府也不复从前那样权势滔天,想要恢复元气还要很久的时间。许敬宗明白了,武后是想要借着编辑史册为缘由,将这些落魄不得志,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召集起来,名义上编辑史书,实则帮助武后出谋划策,对抗凤阁宰相,武后的精明不输男儿。
“还有,朝堂之上,三省六部都在四位宰相的统辖范围,但是我大唐军队却不在,本后有权利任命一些将领,羽林军,北衙禁军,还有边军。”武后的心思打到了军队上
“本后在之前就已经按照上面的人员进行了调度,你以后记得要暗中提点一下这些人,但是也不要太过明显张扬。”武后给了许敬宗一份名单,许敬宗是武后最忠实的跟随者,十几年武后毫不怀疑。
“娘娘英名!”许敬宗说道
武后的动作都在四位宰相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四人就是不知道都不行,不过他们也都并不介意,一群落魄的文人罢了。朝廷重臣进入皇宫办差一般都是从右侧南边的皇门进入,但是这些穷酸的文人只能从北门走,而且只能去后宫,一时间满朝文武笑称为北门学士!
朝堂之上,除了这些北门学士的出现,还有一件大事,皇帝李治宣布了太子李宏的婚事,太子妃为关陇贵族元家大小姐,元秀。
这件事对太子,对四位宰相来说无疑是一个信号。当初王皇后失败后,武后将大部分的关陇贵族官员清扫出了朝堂,只是象征性的留下了一小部分,如今元秀成为太子妃,甚至将来成为皇后之后,武川六镇关陇贵族或许要再一次进入朝堂,但是朝堂上目前的势力均衡,如今关陇贵族返朝,必定会对现在的故有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
太子和皇帝不在乎,只要他们还在皇位上,所有的权利还在他们手中,坐看朝堂上争来争去,元秀四月份就会到长安与太子完婚。
御花园中,皇帝和李弘父子两个一同散步,李弘看起来有些瘦弱,李治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李治看着李宏似乎又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他,他小的时候和李宏一模一样,但是之后还是调养了过来,一直活到现在,他相信李宏也一定可以,也必须可以,他的儿子中也只有李宏能够有能力在强敌四伏的危境中带领大唐保持强盛。
“弘儿,过些日子元秀就要入宫了”李治说道“高祖朝皇后,独孤氏,太宗朝皇后,长孙氏,还有先皇后,王氏,三位皇后都是关陇贵族,如今将来你登基后立元氏为皇后也算是重新与关陇贵族恢复关系,算是咱们皇族与关陇贵族的一个盟约吧”
李弘倒是不反对这门婚事,毕竟皇家的亲事都是政治上的联姻,而且如果有关陇贵族的大力支持,他的母后在他登基后想必也不敢轻易干政。
“关陇贵族不除,永远是我大唐的一个心腹大患啊”李治说道,这次的立太子妃是安王李安决定的,虽然他有些不愿意,但是这是最好的稳定关陇贵族的方式了。
“父皇,在儿臣看来关陇贵族与我李氏皇族休息相关,虽然关陇贵族拥有着自己的军队,但是他们绝对没有二心,咱们李家打天下,这些人也出过不少力气,儿臣觉得还是维持现状的好”
大唐开国之初,一直都是有关陇贵族控制着大部分的朝堂,直到书院加入朝堂,双方在朝堂上你争我夺,最终四大文宗扶持武后上位,将代表着关陇贵族的王皇后清除出朝堂。
“不,弘儿,你想错了。父皇我亲自经历了废后,朕废后也是不得已,太宗皇帝一死,那些关陇贵族的心思就有活泛了起来,把持朝堂,朕即位三年居然都没有亲政,整个朝堂竟然都由我的舅舅,也就是关陇贵族中长孙家族把持,朕险些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对关陇贵族的政策不能太强硬,但是同时也不能放任自由”
“父皇,儿臣听说,母后和四位宰相起了一些矛盾”李弘说道。
“无妨,四位宰相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心高气傲,他们只是不愿意屈服在一个女人之下。不过先委屈他们一阵子吧,等朕的身体好转了再次临朝,收回你母后摄政的全力”李治自然也有自己的心思,武后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他的妻子,武后的权利只要一句话就回回到他的手中,但是如果太子掌权太多,那就难以收回了。
骠骑大将军是大唐最高等的武将,勋柱国衔,而拥有这一名号的就是大唐军方最高首脑,四大将军之首的裴行俭。虽然他是裴炎的族兄,但是为了不让其他人,尤其是皇帝猜忌,裴行俭和裴炎并不经常走动,甚至关系还不算是太好。
如今裴行俭的府邸之中有一封来自济州驻军的塘报,身边还有一名裨将。
“济州驻军换了两个裨将,三个中郎将,三个都尉,我身为济州行军道大总管竟然现在才知道?”裴行俭一拍桌子,多年厮杀疆场威势十足。
“大将军,我这也是才收到的,据说是凤玺诏令,皇后娘娘的下的命令”
“皇后?”裴行俭皱着眉头想了想“不管她在朝堂上如何争斗,我大唐的军队是保家卫国用的,不是用来做筹码的。四面环敌,军队是大唐最坚固的防线,需保持最强的状态,我绝对不允许有什么人敢把注意力打到军队上来!”
“给我下令,将皇后替换的那些王八蛋,全部给老子砍了。”裴行俭杀伐果断,连皇后的面子也不给。
“大将军,需不需要找个借口,这样您在娘娘面前也好说话。。。。”
“用不着顾忌那么多,不需要找理由,砍了就是,我需要告诉武后,军队的事,他插不了手!”裴行俭喝道
同一时间,李君羡和尉迟玄也收到了军队换将的塘报,李君羡还好,顾忌这武后的面子,将这些人软禁起来,在军队里,他们说的话比武后的旨意管用多了。尉迟玄也毫不留情,只是将这些人重新做了调动,分配到了最前线,如果有什么任务派他们出去,这些娘娘的部下以身殉国。也算是死的其所。
三位大将军都很清楚,大唐之所以能成为五大帝国最强的帝国,就是因为拥有一支铁血的军队,朝堂的斗争如果渗透到了军队中,那才是大唐最大的危机。
………………………………
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在瘦的人
自从盛唐歌剧院开张之后,韩通文的业余生活就丰富了很多,花花公子叶柳除了青楼之外也多了一处去处,那就是剧院,听戏,听曲儿!
这两人只是长安城众多这样的人中的代表,听说文宗晋太炎就喜好听戏,而且在听完第一场歌剧院的表演,欢迎三位大将军还朝之后,大受震撼,还亲自为裴行俭写了一出黄牙海战的戏码。今天韩通文也带着小狼儿和乔松和孔昭一起来看戏,文宗的笔下将所有将士的内心都描绘了出来,再加上韩通文给谱的调,激昂的文字加上铿锵的词调,这一首黄牙海战一下子风靡长安,剧院的票价从五十文一直飙升到三百文,而今日是黄牙海战的最后一场,胜战,票价最高到了八百甚至一千贯,依旧是有价无市。
盛唐剧院已经很火爆了,可惜韩通文始终不满意,不是不满意戏不好,文宗执笔写的剧无可挑剔,大唐将士尤其是上惯了战场的将士脾气粗暴,说话粗鲁,但是经过晋太炎的润色一句句都成了震耳发溃的豪言壮语。剧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了演员身上。上一世的梨园最早就出现在唐代,唐朝开放包容,让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时代的一个巅峰,巅峰的唐朝文化孕育无数诗人和传世经典,同时也让戏剧开始萌芽。
这些韩通文从青楼里挖来的女子艺伶,唱些勾搭人给人助兴的歌还行,但是换成唱戏就差了太多,韩通文想着是不是应该在多找几个更好的。现在的这些伶人到青楼还可以,但是在剧院无论是从戏曲腔调,还是情感表达,还是演技上在韩通文看来差的太远,唱念做打都满是缺陷,可是更好的人去哪里找,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其实这些比较粗糙的戏剧对于从未接受过这样新事物的长安人,已经是无比的满足,只是韩通文的要求有些太苛刻,无论什么剧种都是经过了不断改良的过程才趋于完善,但是他直接将后世已经完善的戏剧提前千年搬到了这个时代,出现问题是必然,能有现在这样的效果已经是很不错了。
黄牙海战的戏一排了一个月,在剧院连演七天,受到了长安贵族们的追捧,每天都座无虚席。尤其是武将世家,尉迟府尉迟环在来到长安之后几乎每天晚上都回来看戏,还有哪些上不了战场的将军们,听说有一日这些人没唱好,一句战场是将军的归宿,原本很普通的一句却惹怒了一个羽林军将军。这将军上去就是一顿暴打,索性晋太炎在场没有出了乱子。今夜是黄牙海战的最后一场场,胜战,票价最高已经飙升到了一千贯,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将士一年的俸禄。
为了验证自己写的是不是附和当时海战的一些情形,晋太炎今日还专门邀请了裴行俭一起前来观看。长安大部分的豪门显贵都有人来看戏,各路大佬到了一半,韩通文身为剧院老板,当然不会坐在观众席,韩通文故意将最好的地方装修成了一座小仓库,里面出售一些茶水点心,韩通文带着三个徒弟坐在里面舞台上的一切都看的一清二楚。
一声啰响,大幕拉开,舞台已经布置成了黄牙海岛的模样,背景是一艘艘漂泊在海上的战船,翻腾的浪花代表着大海,身着戏服的演员按部就班的出现在舞台上。
不得不说晋太炎的文笔,这幕戏即便是念出来都让人热血沸腾,这些演员在连唱了一个礼拜之后也已经进入了剧情,最后一幕演的情感投入,似乎将所有人都拉到了黄牙海岛之上。
黄牙海战大唐水军实力比夷人帝国要弱,最后的决战,形势严峻,破釜沉舟的气势感染的剧院里也一片肃然。
“诸军将士,天下大义,当混为一,西有康虞,今有强唐。今有顽敌,据东海千里,以为我强唐腹背受敌不能胜战,履兴不义,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今我将义兵,行天诛,定攻陈克敌,斩尽蛮夷,以示万里,明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
舞台上响起呜咽的角声,舞台上的伶人用拙劣的唱腔将将士们的内心演唱出来。乔松小狼儿和孔昭都听得入迷,但是韩通文却一直都在掏耳朵,看着下面文武百官,豪门显贵们听得精神亢奋如痴如醉就一脸的鄙视,涂着脸的这人也不知道是谁,否则韩通文一定会骂他一顿,老生的唱腔被他唱的一点味道都没有。不过倒也不是义务是错,他的演技还不错,将沙鸿身中流失后,依旧顽抗杀敌的那种大唐军卒的血性演绎的凌厉尽致。回头一看下面裴行俭,这位战场厮杀多年的大将在看到沙鸿身死之时,泪流不止。不止裴行俭,很多人都哭的不能自己,旁边也响起了哭声,一看竟然是孔昭!
孔昭这孩子太善良,纯粹,非常容易被感动,这一点比起小狼儿就差远了,看了一眼小狼儿,韩通文叹息一声,唉不说了,这小子睡着了。
“我们这些技法拙劣的伶人,无法演绎出这些将士们的悍勇浴血,也无法重现当时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