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乱世有空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绿粿春好,揉成条状,揪成一个个剂子,压扁捏成碗型,将和好的馅料装入封口包紧,再上屉蒸熟,这艾果就算做好了。出锅时艾草香夹着米香,连司徒嫣都忍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拿着筷子先给李大郎几个一人夹了一个,这才就着碗吃了起来。
“好香。”前世的司徒嫣最喜欢吃的小吃就是艾果,只是眼下条件有限,馅料做的不如前世丰盛,可即便这样,她也觉得很香。
李大郎几个更是吃的停不了口,李二郎吃的有些急,还咬了舌头,逗得几人大笑不止。
“小五这个东西虽然好吃,可用了糯米和肉,贵得很。俺们卖的贵了怕是没什么人会买?可要是卖的便宜了,又赚不着啥银钱?”李大郎吃了一个就不肯再吃了,这点心太金贵,他舍不得,见李大郎不吃,二郎几个也不肯吃了。
司徒嫣也没劝,要是卖不出去,再分给哥哥们吃也是一样,“大哥,这东西市集上没有才金贵,俺们就卖20文一个,试试吧!要是不好卖再说。”除去成本,如果能卖的出去,100个就可以赚1500文钱。
“怕是有些贵,没啥客人肯买?”这次不只李大郎觉得贵,连二郎几个也担心起来。
“俺们也不做多,就先做一百个试试。要是好卖就多做点儿,不好卖就不做了。剩下的俺们自己留着当饭吃,总归是不浪费粮食,这样哥哥们可以不用再担心了吧?”司徒嫣觉得这有钱人都喜欢吃些新鲜的东西,实在不行,就弄个担子当回货郎上大户人家门口叫卖去,反正有她的推销和宣传,怎么也不会让自己亏了。
忙了一个下午做了120个艾果,将20个留在家里给四兄弟当点心吃,100个装进篓子里明天拿去卖。又将福婶儿做的香件都装上驱虫香,配上“平安”络子,算下来也有50个,因是用绢、绸、缎子做的,又绣着花配着络子,所以一个香件要价45文,司徒嫣算过成本,50个除去给婶子们的工钱,能赚1250文钱。
四月十五新昌县大集日,天没亮司徒嫣和李大郎几个就起了床,吃了点早饭,先给猪和鸡都喂上,这才装上东西赶着骡车进了县城。司徒嫣想着这次卖的东西多,咸菜和咸蛋就没有装,只装了艾果和香件。另外又装上两捆柴火,这些日子县学里的王管事,也很尽心,收上来的废纸比年前多了一倍,当然司徒嫣也没少给这人送些小点心、小吃食。
将东西在点心市和绣市上摆好,三郎和四郎两个就吆喝开了。刚开始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等到吃的人成了回头客,生意这才好了起来。等到司徒嫣从书铺抄书出来,看到铺门口等着的四兄弟,就知道东西很好卖,看四人笑的脸上都开了花,这2250文钱算是赚到手了。
去了绣铺用花样子换了银钱和布头,又去买了些糯米、黑面、苞谷面和肉,这才赶着骡车回李家村。
几人简单吃了点午饭,四兄弟就下地去忙了。司徒嫣先将账记好,银钱数好串上,这才去了后院,给向阳花掐头,这向阳花一个杆子上要结出三到五个花头,只能留一个,不然到了秋收的时候,不但花盘小,而且葵花子可就全成了空壳。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讲着今天卖东西的事儿,都很兴奋,“小五,今天这艾果卖的可好了,刚开始都没啥人买,俺和大哥急的直上火,可后来买的人又回来买第二次,而且越买越多,后来都不够卖的了,有些没买着的,还问俺啥时再来卖呢?”
“嗯,俺这香件也好卖,听说能驱蚊虫还能保平安,一个人就能买好几个,都说留着端午节当成礼送人呢!”看四郎说的欢,三郎也不甘示弱,好像怕被四郎比下去一样。
“卖的好就不白忙活,这些个东西卖不长,出了五月就不好卖了,趁着这时候能卖,俺们就多做点儿。”
这有了经验,几人都觉得好,就商量着下次赶集做上300个艾果。香件没法子再多了,这个不是司徒嫣能决定的,要看几位婶子能否忙的过来。其实根本不用司徒嫣去催,几位婶子想着这东西能赚钱,都是白天晚上的忙活。打络子比缝制要快些,所以络子做的比香件包多,这个司徒嫣也不在意,将多出来的络子单独卖,虽然价钱低些15文一个,但也有人买来做成扇坠或用来当佩绳系。反正她不受累也亏不了。
晚上读过书,司徒嫣给李大郎和李二郎的身上各系了个装着驱蛇虫的香件,又在篓子里装了些吃喝,这才送二人出们去地里守田。
“小五,这个东西能卖银钱,给俺系这个不是糟尽了?”刚开始二郎和大郎都不肯要。
“哥,这东西驱蚊虫,天越来越暖和,蚊虫也越来越多,而且俺在里面加了些特制的草药,还可以驱蛇,哥哥们睡田边上,还是防着点儿的好。再说了,东西再金贵也没有哥哥们的身体金贵,要是哥哥们不系,俺可要生气了!”
大郎和二郎听小妹说他们金贵,红着脸再不敢开口,可心里却甜的跟吃了蜜似的。等送走二人,司徒嫣给三郎和四郎的身上也系了一个香件,她自己因为常进山,所以早在身上系了一个,她倒不是怕蛇,可能少些麻烦也是好的,只是平时都藏在衣摆下不容易叫人发现。
过了四月十五,晚上也不用再熬制粗盐,盐井已经没有盐卤,这坑也不适合存水,所以司徒嫣就让李大郎将坑给填平了。
得了空闲,司徒嫣就又开始做起内衣,天气热汗流的多,李家四兄弟才只有两套内衣可换,趁着这会儿有空儿,连着自己的给每人又多做了两套。
李大郎几个也早习惯穿内衣,用的久了也觉出来好,至少几人睡在一起,再没了汗臭味,每天屋子里都香香的一股子皂角味。而且身上之前脱皮发痒的地方没用吃药就全好了。
这些司徒嫣当然一早就知道,她可是每个月都为几人号脉做一次身体检查。还明不明的熬些补药,四人的身子可比她刚到李家村时好了不知多少。
108章,芒种日初降爆雨,排水通渠保良田
一家人忙到了四月二十,这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司徒嫣早起时天还黑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时辰,等出了门才知,是乌云压顶,天阴沉的利害,像是挂起了一块黑灰色的帷幕。不由得有些担心,提醒李大郎几个今天不要进山捡柴,先把田埂都挖开,一旦下大雨好能及时排水。
“小五,这么长时间没下雨,好不容易下雨,咋还把田埂挖开排水。”
“俺只是怕这雨下的太大。先挖开吧,要是下大雨,先将田地的水引到蓄水窖。存满了再引去水渠。”李大郎犹豫了一下,还是按司徒嫣的话去做了。
“三哥、四哥去后院把旱地的埂也挖开,要是下大雨,记得水田里有块标木,水要是超过上面那条线就把排水板打开,要是低于下面那条线就将排水板挡上。”
“小五,这一排水鱼都跑了咋办?”
“跑不了,俺在那排水的地方插了个挡鱼网,三哥尽管放心。”
“那成,俺先把田埂挖开,再去拾掇猪圈。”
做早饭时。司徒嫣和了面打算中午包些肉菜包子。等吃了早饭,这才将鸡窝、猪圈、牲口棚都检查了一遍。还去官田里看了一下,检查了一下窝棚,又看了一下田地,见李大郎和李二郎做的都很好,这才放心的回家。
午时不到,大荒山一片死寂,连平日里的鸟呜声听上去都很是遥远。空气闷热的让人有些压抑,连一丝风都没有。突然天边闪过一道白光,瞬间就将整块帷幕撕裂,司徒嫣正在后院的水田边清理排水渠,感觉周围一瞬间的光亮,不到几个呼吸间,雷压在低低的云层中连声轰响,震得人一阵耳呜、心悸。
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机会,大雨如瀑布般从天而降,将整个李家村笼罩进水雾中,“三哥、四哥快回屋!”司徒嫣喊着二人一起往家跑去,即便是这样,这么大的雨,三人还是淋了个透心凉。
“小五,这雨跟拿盆儿泼的一样,那苗可咋整啊?”三郎有些着急,这么大的雨,怕是苗都要浇坏喽。
“没事,只要不沤水,等天一晴,苗自己就能长好。俺就是有心担心大哥和二哥,也不知他们有没有被淋着。不行,俺得去看看。”司徒嫣放心不下大郎和二郎,起身就要出门。
“不行,小五,这雨这么大,要是出了事儿咋整?要去也是俺去。”三郎拉着司徒嫣不撒手,说啥也不肯让小妹冒险。
“三哥,这会儿雨大,先不去了,俺去煮些姜汤水,你和四哥把蓑衣穿上,先去后院的水田里看看。”
三郎这才想起来,水田的挡水板还没拿开呢,忙拉着四郎跑了出去。司徒嫣也没换衣服,先包了些肉菜包子,煮了一锅姜汤水,这才把李大郎和李二郎的换洗衣服装上,连着炉子、柴火、吃食一起收进戒指里,家里一共就二件蓑衣,所以找了个草席一披,趁着三郎和四郎没在屋,就顶着雨冲出了门。
反正东西都在戒指里也不会淋湿,她自己湿点也不怕。村里都是土路,下了雨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也跑不起来,等到了田边,窝棚里这会儿一个人都没有。
司徒嫣先将炉子生上,将姜汤水温着,包子放在篮子里挂在一边,将干净的衣裳放在床板上,见李大郎和李二郎还没回来,不免有些着急,正要去找找,就见二人从雨里冲了进来。
“小五,这么大的雨,你咋来了?摔着没?看你这衣裳全湿了,回头再着凉!”李大郎见小妹全身都湿透了,头发上还滴着水,心疼得眼眶都红了,一叠声的问个不停。
“大哥,俺没事,你和二哥不也是湿透了。是不是田地里出啥事儿了?”
“俺和老二身体好着呢,田里没事,就是那排水渠堵了,俺看着水都要没过田埂了,就带着老二去给通通。”李大郎一边说,一边拉着司徒嫣往炉子边靠。
“没事就好,大哥和二哥快擦擦,把湿衣裳脱了,干衣裳在床上。俺煮了姜汤水,都喝上一碗。”司徒嫣背过身,好让二人换衣裳,她自己则一边盛姜汤水,一边叮嘱。
李大郎和李二郎这才看到床上的干净衣裳,心里一下子就暖了起来,小妹冒这么大的雨,就是为了给他们送干净衣裳,是即心疼又高兴,把衣裳换好,司徒嫣把盛着姜汤的碗递给二人,这才接了湿衣服拿木棍支了起来,晾在一边。还没等她说话,就听见三郎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
“大哥,小五来了没有?”
“小三啊,快进来,小五在这儿呢!”
三郎冲进窝棚,有些生气的拉着司徒嫣上下瞧,见人没事这才放心,“小五,你咋不听话,不是不让你来,你还乱跑?”
“三哥,没事,俺好着呢。大哥,那篮子里有包子,要是到了晚上雨还不停,你们就别赶回去了,下了雨路不好走,俺的包子拿的多,够吃两顿的,这姜汤水要多喝两碗,要是有啥不舒服的就去喊俺,可别硬撑着,俺就和三哥先回去了。”
李大郎和李二郎一一应着,司徒嫣又看了眼窝棚,确定不会有事,这才和三郎两人赶回了家。
先去了净房把湿衣裳都换了,喝了两大碗姜汤水,这才觉得身子没那么冷。
“小五,俺啥都听你的,可你却不听俺的。”三郎还有些生气,其实更多的是心疼。他也知道小妹是为哥哥们着想,可他一想到小妹淋得浑身湿透的样子,还是心里难受。
“三哥,俺是不放心大哥他们,以后不会了,三哥别气了。”司徒嫣恶寒的又装了一回嫩,没办法,不撒娇这李三郎也不知要气到什么时候。
果然这招最好使,李三郎气马上就顺了,揉了揉司徒嫣还有些湿的头发。四郎见三哥和小妹一起回来,就已经安心了,这会儿正捧着汤碗喝着姜汤水。
雨下了一个多时辰,才见小些,司徒嫣的担心却没有放下,如果一直下大雨,可能很快就停了,如果转成中雨或小雨,怕是还要再多下几个时辰,趁着三郎没注意,穿上湿衣服,又去水田里看了看,见水位控制的很好,旱地的水也都排了出去,猪、鸡窝、牲口棚里都没进水。确定一切都很妥当,这才安心回了屋子,换回干衣裳。
天阴着又下雨,没到酉时天就黑得跟入了夜一样,还刮起了北风,司徒嫣和三郎、四郎坐在堂屋炕上正在替李大郎二人担心。就听见院门响了起来,三郎起身去开门,司徒嫣和四郎也下了炕,站在堂屋门口。
“丫头啊,这雨下的大,家里没漏吧?”说话的正是村正,李家村从没下过这么大的雨,从刚下雨那会儿,他就田间地头儿挨家挨户的转了一圈,这会儿才转到司徒嫣家。也是不放心,这村里的地要是遭了灾,没了收成,他这个村正也不好当。
“旺福叔啊,快进来,俺家里没事儿,好着呢。”
“俺这身上全是水,就不进去了。”村正虽然穿着蓑衣,可架不住这雨太大,早就淋透了。哪好意思往人家屋里进。
“这过门哪能光在门口站着,要不旺福叔进灶房里暖暖,俺煮了姜汤水,喝上一大碗,去去寒。”司徒嫣也不等村正反对,拉着人就进了灶房。
先劝着村正把蓑衣解了,找了个马扎坐着歇歇,这才给村正盛了一碗热姜汤。
村正喝着姜汤,这才感觉好些,“嗨,俺这打从头午就出门了,走了这么多家,也就在丫头这儿,能喝口热呼的。”
“瞧叔说的,怕是村里人家大人都下地了,一屋的娃儿,哪懂得支应。”
“你就不是娃了?”
“俺是小大人,俺可管着一大家子吃喝呢。”
司徒嫣的话,逗得村正和三郎、四郎笑成一片。见村正喝过姜汤,司徒嫣把温着的包子拿了两个,“旺福叔,都这会儿了午饭还没吃吧?先吃点垫垫,也不是啥好东西,叔别嫌弃。”
“哎哟,你这丫头,想的就是周到。俺可真饿了,就不和你客套了。”村正是真的饿了,顶着风冒着雨空着肚子转了好几个时辰了,连口吃的都没有。几口就将包子吃了个精光。
司徒嫣还要再拿,村正哪好意思,忙推说还有事儿,将蓑衣一穿,又钻进了雨里,临出院门时还叮嘱司徒嫣,“丫头,大郎那边你不用担心,俺这就去看看,你可别往外跑。”
“有叔照应帮趁着,俺有啥不放心的,让叔受累。”
“行了,和叔你还客气啥?”将人送出门。有村正去帮着去看一眼李大郎二人,后院又有三郎和四郎照应着,司徒嫣这才安心的回了屋歇着。
村正到李大郎的窝棚时,正看到李大郎和李二郎喝着姜汤水,吃着包子,见二人穿着干衣裳,还点着炉子喝着热汤,心里着实有些羡慕,“这一定都是丫头弄的,有这丫头在,李家这几个小子有福啊!”叮嘱二人看好田地,别着了凉,这才回了家。
福婶儿见当家的回来,忙把温着的饭菜端上桌,拿了干净的衣裳给村正换上,“行了,他娘也别忙了,俺在丫头那儿垫了一口,这会儿还不饿。”
“老大,村里的地咱样了?”老村正挂心一个下晌了,连午饭都没咋吃。
“李大牛、李五、李阿牛的地平日里看着都是肥地,可地势低,这会全让水给泡了。还有几户人家,没来得及排水,这会儿才想着排,能泡成啥样,还得等天儿晴了再看。”
“这些人也老大不小了,还不如大郎几个孩子会种地,整个村子,就大郎的那片地儿,排水排的最好。”
“大郎会不会种地的,俺不知道,不过有那丫头在,俺还真不担心。”
“是啊,俺去看时,大郎和二郎正守着炉子,喝着热姜汤,吃着包子,在那窝棚里跟过日子似的,看着都舒服。俺挨家挨户的转了几个时辰,连口水都没喝上,还是到了丫头家,给了俺一碗热姜汤,还吃了两个肉菜包子。连俺都羡慕四个臭小子的福气了。”
“是啊,当初要是不顾及那么多,把丫头养在俺们家就好喽。”老村正和村正一个心思,都有些后悔当初因怕村里人说闲话,而没能留下司徒嫣。
“行了,后悔有啥用,赶紧把肚子填饱,还得赶车去县里接小羊儿他们下学。”村正这才想起,儿子和侄子还在县学里呢,也不吃饭了,忙穿了蓑衣赶着车顶着雨往县城去。
109章,端午节粽叶飘香,艾草雄黄做蚊香
这场雨一直下到子时才停,司徒嫣将水田的挡水板插了回去,又堵上土,查看了一下水位,又给鱼喂了食。三郎和四郎把扒开的田埂又填了回去。
司徒嫣见后院不需要她帮忙,举着火把去了官田,李大郎和李二郎这会儿也举着火把在地里忙着,司徒嫣先去窝棚里看了看,床地都是干的,这才放心。想帮着把田埂堵上,李大郎说啥也不肯,司徒嫣也不坚持,把煮姜汤的锅端了回去,做了锅面疙瘩汤,给三郎和四郎留出来,放在灶头上温着,又赶回官田给李大郎二人送了一锅。
二人吃的热呼,也不觉得累,又下地忙去了。一直忙到天大亮,二人才回家,司徒嫣烧水给四人洗漱,又吃了早饭,这才让四人都去西次间补觉。忙了一天一夜,再不好好歇歇,就算精神撑的住,身体也撑不住了。她自己也回了东次间睡觉,虽然没有下地干活,可她也一夜没合眼。
司徒嫣家五人睡得正香,李家村却炸开了锅,村民全聚到了村正家,吵嚷个不停,“他村正叔,俺们家一百亩地,可连五十亩都没保住,秋收的时候,这拿啥交赋税?您给俺想想辙,俺这一家子可连个活儿路都没有了。”说话的是李五,忙了一天一夜,还是有五十亩地没保住,他现在连哭都没了力气。
李大牛和李二柱、李三柱蹲在一边,他们家比李五家还惨,连三十亩地都没保住。李阿牛的也好不到哪儿去,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五十亩,其他的几家,最多的也才保住了八十亩。这一损失就是几十亩,以前少个几亩还可以用银子抵,可这几十亩就是把他们一家老小都卖了,也抵不起啊。
“大家伙都别急,俺今儿个就去县城,这事儿得让县令知道,好上报给朝廷,要是能减赋,这日子还能过的下去,要是不能,大家还是早准备银钱吧!”村正也没有办法,这天灾不是**,没得赔,只能看朝廷的意思。
“今年这一两银子抵一石粮,俺们哪来的二三十两银子,要是有那个闲钱,还用得着饿着肚子过日子吗。”
“就是啊,他村正叔,你可不能不管啊,要是不减赋,那是逼着俺们去死啊!”
这一论及生死,村民们吵嚷声更大了些,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哪个愿意看着亲人去送死。
“大家都回吧,俺这就上县城,能不能成事儿,还要看朝廷的旨意,大家伙儿赶紧去地里看看,能救的苗就救救,不能救的,拨了看还能种些啥,总不能让自己饿死,都回吧!”将村民劝走,村正也不敢耽误,赶着车直接去了县城。
灾情是报上去了,可朝廷迟迟没有下旨,村民们也没主意,只好先把眼前的地种好,至于秋收时是个啥样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司徒嫣和李大郎几个日子照常过,虽然地里也有些损失,但不到一亩地的损失,比起其他村民可好多了。
忙到四月二十五大集日,又卖了50个香件,300条平安络子和300个艾果。这些日子相处,司徒嫣和书铺伙计也熟识起来,时不时的还会要些用过的纸笔。这次村里受灾,司徒嫣在县里时还特意打听了一下,这受灾的不只李家村一个村,整个新昌县都受灾严重,常年干旱,反而让百姓对应对旱情多了些方法,而对灾涝却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有了不小的损失。
这样的灾情,等到秋收时,粮价一定会涨,司徒嫣就想趁着粮价还没长还是早做打算的好。趁着李家四兄弟在地里忙活,自己找了个时间借着村正送小羊儿上县学的车进了趟县城。先找牙行花150文,租了个小院,然后跟粮铺订了10石粟米,10石黑面,10石苞谷面,并让伙计帮着把货送到了租住的小院里,这才趁没人将粮食收进了戒指里码放好。还跟布庄买了五匹的细棉布和十匹的粗棉布,500斤的下等棉花。
一切准备好,县学也快下学了,这才把租的小院退掉,搭着村正的牛车傍晚时才回到李家村。
有了这些粮食,司徒嫣才觉得心安,就算灾荒起,战乱生,她也能把日子过好。李大郎四个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其实李家四兄弟根本没意识到危险越来越近,毕竟他们见识少,遇到听过的事情更少,没有司徒嫣两辈子加起来的经验。这会只知道忙着地里的收成,其它的都没有在意。司徒嫣这会儿也没解释,有时候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深刻体会。
平日里除了进山,司徒嫣一下午都会躲在东次间里做蚊香,这个东西不一定好卖,但多做些自己用也是好的,她可不想一夏天都当个红豆姑娘。
这蚊香做起来不能和前世一样做成盘香,司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