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御全球-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何独裁者的身边,必定跟随着一大批人,这些人就是独裁者无形之中创造的既得利益者,这些人为了取得更多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他们绝对会无所不用其极。
这又无形之中加大了这个国家的内部矛盾,从而削弱了这个国家的整体凝聚力,反抗独裁的组织也会运运而生。
独裁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就必定会对这些反对者痛下杀手,抗争和镇压就交替上演了,恶性循环由此开始,国家的衰亡就不可避免。
当然独裁也有好处,那就是办事效率高,如果独裁者本身能力不错,的确可以让国家的短时间飞速发展,可一旦独裁者决策错误,那教训也是惨痛的。
民主也不是万能,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陷入扯皮之中,各政治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一件本来可以立即执行的事情被拖延。(民主与独裁,这个课题太大了,落叶也无法完全阐述,请兄弟们原谅。)
隆美尔是放权了,但隆美尔并没有放弃手中的决策权,当一件事情被数次拖延之后,那么隆美尔就会动用手中的权力,让这件事情可以顺利进行。
……
第424章 曼哈顿计划
德国在隆美尔的这种极具个性的执政下,焕发出了极大的活力,德国国内的各政治团体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比如隆美尔以前的参谋长汉斯,他这个反希特勒组织头目,居然从心里接受了隆美尔这种执政理念,他们在也没有产生对付隆美尔元首的阴谋。
隆美尔这极具个性的执政方法,其实是被那繁琐的政务给逼出来的,德国既然有一套成熟的执政体系,为何不用?隆美尔并不想抓着手中的权力不放手,权力和均分才是一种好的执政方式。
作为以军功登上元首之位的隆美尔来说,战场才是他最好的归属,放权、整合欧洲工业、研发先进的武器装备等等,其实都是为了战争。
现在德国的一切已经大体理顺,无需隆美尔在过多干预,他现在已经可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到对苏战争中来。
这次隆美尔匆忙从前线赶回柏林,就是处理来自美国的情报,卡纳里斯送来的这份情报,详细地汇报了美国近期的重要情报。
第一:美国研发的b29战略轰炸机已经试产,14架用于测试的b29战略轰炸机进入部队服役。
美国拥有战略轰炸机,这是隆美尔意料之中的事情,德国全境从此将在b29的轰炸范围之内。
如何对付b29战中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隆美尔早在一年多前就在想办法了,那就是导弹,现在德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线导弹已经可以用于实战,无线导弹也快成功了。
比如,x4空空导弹,hs117蝴蝶地空导弹,hs293舰空导弹,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x1灵敏无线指令炸弹等。
这些导弹都是历史上德国研究了出来的,现在只不过是因为隆美尔的鼎力支持,从而提前两三年面世。
这些导弹的先进程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后世的导弹大多脱胎于德国的这些导弹研发资料。
比如hs117蝴蝶地空导弹,就是德国所研制的最接近实用阶段的地对空导弹,使用无线电指令、雷达跟踪的制导方式,除主发动机外,加装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已进行过大量试验,但未来得及装备部队德国就战败了。
这些导弹就是隆美尔对付英美先进战机威胁的底气,别的技术英美可以仿制,但这些导弹技术,没有几年的研发,那是想也不要想。
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德国的这些导弹就会研发完毕,那时候美国的b29也才刚刚量产,所以美国的b29,对此时的德国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威胁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天空,从此以后将被德国所主宰。
第二: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始招募各种技术人员,美国政府为了保密的需要,只是宣称政府将要组织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进行海洋科学的研发。
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
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
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
“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居然提前了一年研发原子弹,这是隆美尔意料之外的,按照历史上的经验,美国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研究出原子弹,德国还需要两年。
万一呢!比如德国的原子弹机构被间谍破坏,那德国队原子弹的研发就很可能落后于美国,历史就是这样。
在二战的时候,谁要是掌握了原子弹,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原子弹这种中级战略威慑武器,必须由弱势的德国来掌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管隆美尔研发的导弹有多么的先进,在原子弹的威胁之下,也是毫无用处的。
隆美尔立即通过内线电话,把卡纳里斯这个情报总局局长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问策。
“嗨!隆美尔。”
隆美尔对卡纳里斯有知遇之恩,以前郁郁不得志的卡纳里斯得到了隆美尔的重用,德国的所有情报机构都在卡纳里斯的领导之下。
卡纳里斯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希特勒极度不满的卡纳里斯,在隆美尔这里找到了自信,这让卡纳里斯对隆美尔元首死心塌地。
“呵呵,卡纳里斯上将,不用这样客气,来这边坐。”
隆美尔元首还是那样和蔼可亲,没有任何的架子,也许别人会说是隆美尔没有足够的威信,才使用这种和蔼的态度,但卡纳里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只要隆美尔这样的元首和蔼可亲的元首,才值得他效忠。
卡纳里斯坐在隆美尔的对面,恭恭敬敬地问道:
“我的元首,请问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隆美尔先起身帮卡纳里斯泡了一杯茶,然后送到卡纳里斯面前,才说道:
“卡纳里斯上将,你送来的情报我看了,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曼哈顿项目,你可知道这个项目是研究什么的?”
卡纳里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我的元首,美国政府说是为了研究海洋。”
隆美尔并没有责怪卡纳里斯,美国这个计划的保密程度那是相当的高,卡纳里斯不知道也很正常。
“卡纳里斯上将,曼哈顿计划是美国政府的原子弹研究项目,什么研究海洋,那是美国政府放出的烟雾弹。”
卡纳里斯不是不知道原子弹,德国已经研究好几年了,隆美尔元首对此也是十分重视,原子弹的威力,卡纳里斯也略知一二。
“属下该如何做,请元首指示。”
“卡纳里斯上将,曼哈顿计划需要的科技人员十分庞大,保守估计在十万左右,所以美国政府一定会大量招募科技人员。
我建议你现在就派几组间谍人员去应聘,等美国研发一半的时候,在动手彻底摧毁美国的研发成果,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把那几十名主要研发人员一起处理掉。”
卡纳里斯这个情报天才,隆美尔稍微提示下就立即明白了隆美尔的打算,他立即起立,双脚一并“啪”:
“我的元首,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第425章 罗斯福的诅咒
“辛苦你了,卡纳里斯上将,密切盯着美国的一举一动,美国将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
“是,我的元首。”
卡纳里斯在接受了隆美尔的任务之后,就准备起身离去,而隆美尔却笑着对他说了一句让他热血澎湃的话:
“卡纳里斯将军,好好干,我会给你留下一个元帅的位置。”
“嗨!隆美尔。”
这句话可比奖赏和勋章都要激励人心,元帅是所有军人毕生的最求,隆美尔是这样,卡纳里斯岂能免俗。
……
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拿着斯大林的求援电报来到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看完斯大林的求援电报后,无比忧郁地说道:
“这是斯大林在本月发来的第十三封求援电报了,我们都支援了他们八千辆坦克,一万二千架飞机,四十万辆卡车,其他军火更是不计其数,斯大林这蠢货居然还在节节败退,在退就是他的老巢莫斯科了。”
气急败坏的罗斯福把手中的电报“啪”的一下,扔到了地上,国防部长艾森豪威尔连忙俯身捡起来,轻声对罗斯福说道:
“总统先生,从现在苏德战争的发展趋势看,德军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歼灭了苏军近五百万军队,俘虏了两百多万。
德军已经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三百公里的地方,我看斯大林是真的顶不住了,要不咱们直接出兵帮助斯大林吧!决不能让德军坐拥苏联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
疲惫的罗斯福想了想就摇头否决了:
“艾森豪威尔将军,苏联有一亿四千万人口,他们并不缺少兵员,他们现在也不缺少武器装备,在斯大林的铁腕统治下,苏军士兵也不缺少浴血奋战的勇气。
苏军真正缺少的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这都是斯大林的大清洗政策造成的,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善战的将领统统干掉了,这又怨得了谁。
这个该死的****,只知道逼着自己的士兵去白白送死,难道他就不知道士兵作战前需要训练吗?
哎……艾森豪威尔将军,不是我不想帮斯大林,而是咱们现在无法出兵,国内那些孤立主义分子把持着国会,咱们的出兵议案根本就不会获得通过。
那些日本猪不是已经在进攻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了吗?怎么他们还没有对咱们美国动手……”
罗斯福说的这些,艾森豪威尔当然知道,此时的罗斯福,根本无法获得出兵参战的授权,美国的那些满世界卖军火的商人,可不会同意罗斯福贸然参战。
罗斯福这个总统也没辙,罗斯福这个资本家选出来的总统,必须是资本家的代言人,就算罗斯福是一个明白人,他也无法违背大多数资本家的意愿。
这种民主制度在此时看着十分的扯蛋,但美国却成了两次大战的最后胜利者,这种制度的优劣,兄弟们自己去评判吧!
艾森豪威尔想想也是,他万分无奈地问道:
“那我们如何回复斯大林的求援,如果苏联真的被德国占领,那今后的世界争霸战中,咱们可不是德国的对手了。”
罗斯福突然把声音提高八度,咬牙切齿地吼道:
“咱们除了继续大力援助斯大林那个该死的****,还能怎么办?……按照斯大林的清单,把他需要的援助立即送去吧!”
艾森豪威尔手中就拿着斯大林请求援助的清单,他十分肉疼地对罗斯福说道:
“总统阁下,那可是一万五千辆坦克,两万架各型飞机,一百万辆卡车,其他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
“难道你不知道分批运输吗?如果斯大林政府追问,就说咱们答应了他的全部援助请求,但我们的运力不足,需要一批一批地运输。”
艾森豪威尔一拍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地说道:
“对呀,如果斯大林顶不住德国进攻,那咱们也不用浪费太多的武器装备……总统先生,这批援助我看可以分成五批运输,每三个月运输一次。”
“就这样吧!”
罗斯福说完就万分无奈地闭上眼睛,靠在自己的轮椅上休息,艾森豪威尔立即轻手轻脚地退出罗斯福的办公室。
英国不管部大臣丘吉尔,这个英国实际上的首相,也在时刻关注苏联的战局,可丘吉尔能给苏联的帮助实在太少。
英国到现在为此,本土生产的武器装备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坦克和飞机,很多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但英国有一种武器可以完全自给自足,那就是价值9美元的司登冲锋枪。
丘吉尔只能象征性地给予苏联一些援助,不是丘吉尔不想帮苏联的斯大林,而是丘吉尔人长衣袖短——自顾不暇。
现在是1941年6月中旬,到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八个月的时间,就是德国最后的大好机会。一旦德国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德国的悲剧将不可避免。
就算隆美尔提前研发了几款高科技武器,但这种倾国之战,绝不是几款武器装备就可以完全改变的,那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德国和美英苏国去比拼综合国力,就算德国整合了大多数欧洲工业,两者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那是乞丐和龙王比宝。
苏联首都莫斯科,就成为德军生死存亡之地,也是整个二战的战略转折点,谁主沉浮,就看德国是否能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
……
德军前敌总指挥部,古德里安很快就收到克莱斯发来的最新战情通报,古德里安看到克莱斯的电报也是惊呆了。
苏联人居然使用“炸弹狗”,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变态武器,从克莱斯的损失看,苏军的这种超级变态武器无疑是成功的。
怎么对付苏军的炸弹狗,还真把古德里安难住了,损失的这点坦克,古德里安到是不着急,德国在整合整个欧洲的工业之后,坦克的产量已经可以达到每年三万多辆。(准确资料:1944年,德国坦克产量18956辆)
这点坦克损失古德里安完全是可以接受了,如果每攻占苏军一道防线都损失古德里安三十多辆坦克,古德里安就受不了那,万幸的这些损失的坦克绝大部分是可以修复的。
除炸弹钩之外,铁木辛哥手中还有一款让古德里安十分担心的武器,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今天的月票很给力啊!感谢兄弟们月票。】
第426章 彼此下套(上)
铁木辛哥手中还有一款让古德里安十分担心的武器,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该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
“喀秋莎”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
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一颗喀秋莎火箭弹的爆炸威力是155毫米的炮弹爆炸威力的1。2倍。
苏联的“喀秋莎“对德国的装甲突击群的威胁相当的大,只要苏联人利用晚上,德国飞机不能起飞的情况下,采取打了就走的方法,就能给德国德军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
后世的历史中,在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为了夺回失去表面阵地的上甘岭,调集了24门”喀秋莎“火箭炮对上甘岭进行了一次齐射,上甘岭的面积是3。7平方公里,上面防守的美军为一个加强营,将近八百人。
志愿军的”喀秋莎一次齐射后,然后步兵开始冲锋,冲上去的志愿军只找到了两个活着的美军,其他的不是被炸死了,就是被震成重伤,晕死过去了,这两个活着的美军还抗议志愿军打原子弹呢,可见喀秋莎的威力是多么的大。
并且这种威力是瞬间释放,破坏面积大,“喀秋莎”本身的机动能力也超强,可以说,铁木辛哥手中的“喀秋莎”就是悬在古德里安头上的一把利刃,古德里安不知道铁木辛哥什么时候就会对着自己的装甲突击群斩下来。
现在是两个威胁一起出现在古德里安的面前,一个“喀秋莎”一个“炸弹狗”,古德里安实在不知道铁木辛哥还给自己准备了什么“大餐”。
就算铁木辛哥给自己准备了大餐,古德里安也是必须拿下彼得罗夫斯克,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必须闯,如果在开战之初都拿不下彼得罗夫斯克,今后的仗也可以不用打了,德国绝对完蛋。
“古德里安总司令,我们刚刚还在说苏军的火箭炮,现在铁木辛哥那小子又给我们搞出这样一招,看来咱们要好好思索下,这段时间就让咱们的部队休息两小时,下午两点继续发动攻击,你看怎么样。”
“好吧!曼施坦因副总指挥”
“我提议咱们喝一小杯葡萄酒吧!”
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如何应对苏军的两件绝密武器,“炸弹狗“这个威胁还要小点,唯独是“喀秋莎”让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愁白了头。
铁木辛哥到现在都未曾使用自己手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古德里安就不能发现那些被铁木辛哥隐藏起来的“喀秋莎”火箭炮。
如果铁木辛哥在白天使用,古德里安拼着损失一个装甲群团,也要用自己的空军,把那些“喀秋莎”全部炸毁。
可是铁木辛哥并不是笨蛋,他肯定不会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喀秋莎火箭炮,只要铁木辛哥敢在大白天来使用一次,他手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就将全部被德国空军摧毁
铁木辛哥绝对不是那种愚蠢的指挥官,铁木辛哥一定会选择在夜晚使用“喀秋莎”,而古德里安也不可能在一天的时间内击穿铁木辛哥的几百公里防线。
“总司令,你真想到了办法。”
“当真?快说出来看看”
……
克莱斯失声痛哭以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开始和修理营的士兵一起修复那些可以修复的坦克,至于牺牲掉的坦克兵,这个不用担心,克莱斯的师长直接就把补充的坦克兵给克莱斯补充上了。
接替克莱斯进攻伦纳德,本来以为就是他们坦克突击群立即攻击,可是伦纳德刚刚出发不久,南方集团军群就下达了新的命令,命令要求伦纳德原地休息两个小时,这一章书就是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商量出来的战术。
古德里安为了防备铁木辛哥狗急跳墙,大白天都把“喀秋莎”拉出来拼命,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出现。古德里安让阿米尼的飞机分成三班倒,连续不断地在德军装甲突击群和苏军的上空巡航。
只要德国空军发现有点可疑的目标,阿米尼就授权自己的飞机可以自由攻击,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呼叫总部派遣飞机支援。
……
苏军的防御阵地这下可是惨了,钢筋水泥工事反而成了苏军的坟墓,那些在躲在简易战壕的苏军反而没有事,至于苏军的大炮和防空火炮,永远都是德军空军优先攻击目标。
但是任凭德军的空军怎么寻找,都很少发现苏军的炮兵群,就连苏联的防空火炮也好像凭空消失了,苏军的喀秋莎更是没有一门也没有被发现,反常即为妖,也不知道铁木辛哥又在搞什么飞机。
这些情况反映到古德里安那里,这更加让古德里安确定铁木辛哥绝对还有杀手锏,至于铁木辛哥什么时候下套,什么时候使用杀手锏,这个还真不好判断,古德里安既然想不明白,当然也不会去苦苦思索,因为古德里安可以肯定的是,铁木辛哥这样的名将,一般情况下不会干十分愚蠢的事情。
也就是在德国拥有全面制空权的情况下,铁木辛哥的杀手锏不可能放到白天来进行,不然铁木辛哥的杀手锏“喀秋莎”只能使用一次,就会被德军的空军全部摧毁,铁木辛哥这样的聪明人不会这样干。
对于铁木辛哥的杀手锏,古德里安想用这样的发现去应对。
好吧!你铁木辛哥是聪明人,打算晚上对我用杀手锏,那我晚上不进攻,并且还后退一段距离,只在占领的阵地上留点警戒兵力,铁木辛哥你的“喀秋莎”不是可以打8。5公里吗?
我古德里安怕你铁木辛哥行了吧,我晚上悄悄地从前沿阵地后退十五公里或者二十公里,然后我在前沿阵地只留点警戒兵力,你铁木辛哥是用大炮轰击也好,用喀秋莎轰炸也好,你随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第427章 彼此下套(中)
我白天进攻八十到一百公里,晚上我后退二十公里又如何,我布置在距离前沿阵地的炮群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有哪些警戒兵力指示目标,你的突袭火箭炮群暴露了就别想走。
古德里安的手中可有一千五百多门重炮,一百多坦克和相同数量的装甲车,如此强大的火力,古德里安可不怕铁木辛哥乘着夜色发动的反突击。
……
彼得罗夫斯克苏军总指挥部,铁木辛哥与图瓦京两人也是焦头烂额,主要是现在德国拥有全面的制空权,自己这边有在多的火炮也不够德军轰炸的,铁木辛哥手上可就这点底牌了。
铁木辛哥手中有六个炮兵师,两个火箭炮师,一个反坦克炮兵师,三个防空高炮师,苏联一直都是大炮兵主义,部队的火炮也是世界之最。
铁木辛哥手中的炮兵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