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统御全球-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87。第487章 都在准备

    其余千奇百怪的理由暂且不说,就光凭这两条就足以让隆美尔动心了。现在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表面上比较平静,可他们始终把德国当着侵略者,这可不隆美尔想要的。

    要让大多数欧洲人认同德国,就必须要从法理上把欧洲各国凝聚在一起,那只能从曾经统治欧洲上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入手。

    因为安娜有隆美尔的暗中支持,加上哈布斯堡家族的巨大影响力,恢复神圣罗马帝国在整个欧洲的呼声越来越高,请求隆美尔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呼吁信,每天都需要用卡车装。

    现在不能急,隆美尔打算拿下莫斯科之后,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才办这件事情,这段时间让宣传天才戈培尔好好宣传下,到时就顺理成章了。

    ……

    苏联首都莫斯科,这段时间没有德国飞机来轰炸,主要是美国志愿飞行员的参战,让德国飞机的损失骤然加大。

    德国飞机一旦被击落,就会飞机和飞行员一起损失掉,而在苏联的美国志愿飞行员却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机会再次升空做战。

    就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德国除了派遣侦察机到莫斯科上空探查之外,就不再派机群来莫斯科轰炸。

    莫斯科的上空开始变得安全起来,斯大林立即下令把所有的工厂往乌拉尔工业区撤退。驶出莫斯科的火车装满各种机床和工人,驶入莫斯科的火车装满各种物资,这些物资大多数来自美国,苏联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决战做最后的疯狂准备。

    斯大林本人并没有选择后撤,他坚持在克林姆林宫处理政务,斯大林的这些举动无疑最大限度地稳定了莫斯科的军心和民心。

    全世界的人,都在屏住呼吸,等待德苏在莫斯科的大决战。此时德国共有三百五十多万军队部署在莫斯科前线,有近两百万军队同盟国协同,另外还有近两百万苏联各族解放军帮忙。

    德方总兵力有七百多万,一万二千辆坦克,一万余量装甲车,八千多架飞机,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一万五千多门。

    而苏军在莫斯科有三百万正规军,两百多万民兵,莫斯科的北方有重镇列宁格勒,哪里还有兵力五六十万,民兵三十多万,莫斯科的南方还有斯大林格勒,哪里还有兵力七八十万,民兵四五十万。

    苏联已经把自己大部分的坦克、飞机、大炮都集中了这三个地方,苏联总共有坦克八千余辆,飞机五千余架,其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三万多门。

    苏军的整体实力肯定比德国弱不少,但苏联在即将开始的莫斯科决战也有很大的地利优势,只要德国集中兵力攻击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一百多万苏军就会出来夹击进攻莫斯科的德军。

    苏德双方各有优势,莫斯科决战到底会打成一个什么样儿,只要天知道。

    丘吉尔最大的愿望,就是最后一个德国兵打死最后一个苏军,然后英国绅士把最后的德军送上绞刑架,英国继续以救世主的身份统领世界。

    现在苏德双方都摆开了大架势,双方陈兵一千多万在莫斯科周围,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战役,没有之一。

    丘吉尔激动啊!但他害怕苏联不能给德国佬致命的杀伤,丘吉尔一声令下,一个航空军被派往莫斯科,所有飞机被涂改为苏联军机标志,所有飞行员全部穿苏联军服。

    各种武器弹药,也被丘吉尔下令装船运到苏联,至于德国的潜艇威胁,有声呐的护航舰队并不太害怕德国潜艇。

    美国当然也不会自甘落后,武器装备美国从来都不缺,通过白令海峡就可以直接运到苏联,三千辆坦克和三千架飞机被紧急送往莫斯科前线。

    所有人都在准备,隆美尔当然也不例外,对于莫斯科战役,隆美尔一直在思考。

    城市攻坚战从来都是最残酷的战斗,苏联攻占柏林付出了一百多万士兵的伤亡,那时候防守柏林的德军才五十五万人。

    而现在苏军有兵力三百多万,民兵两百多万,那德国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要付出多少代价?两百万还是三百万?是不是要把东线的三百多万德军部队全部拼光才能拿下莫斯科,如果那样拿下莫斯科,德国距离败亡也不远了。

    强攻莫斯科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苏军在野外,隆美尔不介意一股脑儿吃掉他们,可现在苏军依托坚城防守,这就有点让隆美尔头疼了。

    隆美尔亲自到莫斯科防御圈外面,用“上帝之眼”仔细地观察过苏军的莫斯科防御,朱可夫的各种布置非常的完美,不管德军从那个方向进攻莫斯科,都不可能轻易得手。

    至于包围莫斯科,还是不要提了,莫斯科防御圈直径超过两百公里,莫斯科的左边是北面是列宁格勒,哪里有兵力五六十万,莫斯科的南面是斯大林格勒,哪里有兵力七八十万,莫斯科的后面是乌拉尔工业区守备军,哪里有兵力近百万。

    隆美尔能投入前线的兵力最多五百万,他拿什么去包围可以得到四面八方协防的莫斯科?包围莫斯科是最愚蠢的战术。

    德国没有任何包围莫斯科的机会,就算隆美尔可以包围莫斯科,包围到什么时候?两个月之后就是苏联严酷的冬季,到时候苏联的大反攻就来了,这对分散兵力的德军来说,那才最大的战略失误。

    穿插到莫斯科后面去?这好像也行不通,不拿下莫斯科,苏军反攻的时候就会截断穿插部队的归路和补给线,穿插到莫斯科后面的部队绝对死多活少。

    现在包围和强攻都不可取,甚至德国最拿手的穿插也不起作用了。如何用最少的伤亡拿下莫斯科,可是把隆美尔愁白了头。

    人疲倦了就要睡觉,睡觉的时候就要用到枕头,这就是俗话说的瞌睡遇到枕头,这好事儿隆美尔遇到了。

    德国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突然给隆美尔送来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功勋卓著的苏联红军元帅叶戈罗夫和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元帅,并没有被斯大林处决,而是秘密关押着。

    这事还要从头说起,斯大林为维护“一言堂”,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极端错误地将党内和国内各种不同意见,上升为威胁苏维埃政权的敌对性矛盾,予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488。第488章 被逮捕的苏联元帅

    任何一个政党的领导者,一旦把正常的党内意见和争论视为敌对,并用对待敌人的办法进行消灭,最后都会对国家,对民族,也对政党自身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不可饶恕的罪行。

    似乎一切都始于斯大林的遇刺,迄今难有令人信服的真相,但却是大清洗的直接导火索。1937至1940年的大清洗,目前可信的保守数字是,有不少于157万人被判刑,约69万人被枪决,约70万人被关进劳改营,在监狱、劳改营中死亡的人数不详。

    (披露的档案资料表明,1940年,古拉格一共保留了800万人的资料,到1953年,则不少于1000万人。这意味着,整个斯大林时代,大约有1000万人被送进古拉格群岛,这只是一处监狱的资料。)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已经被斯大林枪毙之后,消停了一段时间,到1940年,斯大林又把苏联两名苏联元帅被逮捕——叶戈罗夫,和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

    功勋卓著的红色元帅叶戈罗夫,是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杰出统帅,英勇的革命战士,莫斯科的保卫者,周身上下伤痕累累。

    1919年秋,邓尼金的部队进逼莫斯科的门户图拉,叶戈罗夫临危受命,出任南方方面军司令员,领导了粉碎邓尼金的战役,从而拯救了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

    1920年,在战争最艰难的阶段,他是斯大林身边不知疲倦的助手,也是红军的第一任总参谋长。他为人极其正直和正派。从国内战争结束到1937年,叶戈罗夫先后担任过基辅和彼得格勒军区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重要军事领导职务,并于1934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修补委员。

    在他任职期间,为红军的改编、换装、组建强大的装甲部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军队、为人民、为苏维埃祖国的安全奉献一生。

    后人认为,以其出色的才能和统帅艺术,足以跻身于像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甚至朱可夫这样的杰出统帅的行列。

    叶戈罗夫和斯大林以“你”相称(在俄语的习惯中,“您”这个单词除去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尊重的含义外,还意味着距离感,在有的时候还可能含敌意,所以,亲密的人之间只称呼“你”)彼此引为知已。

    因此,当30年代中期在军队中发动大清洗时,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清洗的矛头会对准叶戈罗夫。但是,1940年初,叶戈罗夫突然被免去他担任的重要职务后永远失踪了,人们所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图哈切夫斯基被匆匆处决后,大清洗并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那是一个打小报告和写匿名信的时代,任何一名被惩罚过的士兵,任何一个对上级心怀不满的下属,都有可能心怀叵测地报复自己所不喜欢的军官和上级,对其进行诬告。

    而内务机关又实行“首先逮捕,然后审查案件”的荒廖程序。被诬告的人在肃反人员的严刑拷和诱供之下,只得胡乱“咬”人,于是“政变阴谋集团的反动军官”越来越多,越多越杀。有些人的证词牵涉到叶戈罗夫,他就在劫难逃了。

    1940年2月21日,在斯大林的批准下,叶戈罗夫在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科耶的军队疗养院里被逮捕了,并也被投入到卢比扬卡的地下室,而逮捕令直到4月29才补发。

    叶戈罗夫写信请求斯大林的原谅,斯大林对叶戈罗夫请求宽恕的信根本无动于衷,虽然叶戈罗夫在信中提起在国内战争时期,他们曾不止一次地一起喝过农家的一个盆里的菜汤,同盖过一件士兵的大衣睡觉……可这都是老早以前的事了,如今已经毫无意义了。

    在苏维埃的第一批统帅人物中,就影响和战斗荣誉而言,能够与哈切夫斯基媲美的,还有另外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那就是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

    他是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神话般的英雄、苏联著名的军事家和党务活动家,他原是梅季希镇的一位普通钳工,后来成为荣膺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第一人。

    他指挥的部队在各个战场上威名远扬,功勋卓著,闻名全苏,他是被列科普突击战和斯帕斯克夜战的英雄,西伯利亚的征服者的组织者,是战胜远东白卫军和日本武装干涉者的组织者,是无数次交战和大战役的胜利者。

    在战斗中,他全身18处受伤,是一位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通过国内战争熔炉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长,名声卓著、享有盛誉的战将。

    国内战争结束后,他为加强军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24年10月和1926年5月,受苏联政府的委派,化名“加伦”,两次来华担任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事顾问、黄埔军校顾问组长,在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38年7月,日军侵占了苏联远东境内哈桑湖畔的两块高地。布柳赫尔受命消灭侵略者,但因天气原因和担心误炸自己的部队以及朝鲜的村庄,布柳赫尔决定精心作好准备以后再让飞机起飞,但此举引起斯大林的很大不满。

    再加上一些人的煽风点火和诋毁,虽然布柳赫尔最后把侵略者赶了出去,但斯大林仍对他产生了怀疑。8月18日,布柳赫尔从远东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却无意找他谈话。此时,他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熟人们都躲着他,有的还“咬”他几口。

    布柳赫尔随即被斯大林软禁在疗养胜地索契,1940年初他被正式秘密逮捕,被关进列弗尔托沃监狱。在审讯中,肃反人员要他承认是“日本间谍”,并参与了“军人法西斯阴谋案”。

    声誉卓著的元帅表现得很刚强,对他的诬陷一概予以驳斥。他受到了残酷的折磨和拷打,被打得血肉模糊,无法辨认。审讯时双眼被打坏,一只眼珠被打了出来,脸上有一层厚厚的血污,整个脸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肿得吓人。

    由于他在国内和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斯大林不敢公开指责布柳赫尔,甚至也不敢宣布他已被捕的消息。

 第489章 营救(上)

    这两名中国人的朋友现在也面临着被清洗的下场,历史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他,现在隆美尔伸出拯救之手,因为他们对隆美尔有大用,一是为俄罗斯解放军,而是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大决战。

    二战初期,德国俘虏大量的苏联士兵,而不加以利用,要知道斯大林的大清洗政策是一点都不得人心的。

    比如1940年6月25日,弗拉索夫被俘,他很快提出与德国合作,希望能从战俘营中组建一支俄罗斯解放军,与德国并肩消灭苏维埃政权,最终建立对德友好的自由俄罗斯。

    弗拉索夫叛国时,苏联正处于最艰难时刻,有经验的部队已经消耗光,新兵成批送上前线,成批地死亡,而后方每根能用的稻草都已被送上前线。

    弗拉索夫对部下解释说:“难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吗?难道俄罗斯民族的主要敌人不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斯大林吗?难道奋起反对斯大林及其同伙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首要的神圣义务吗?”

    赫鲁晓夫称弗拉索夫因为心智不健全才叛国。但对弗拉索夫来说,只要被俘,就是“逃兵、祖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因为苏联不承认“战俘”。

    斯大林1941年8月的第270号令宣布,任何情况都不许被俘,指挥官要枪决怕死而当俘虏的人。刑法亦明确规定,战士被俘,家属流放。

    而德国则是目光短浅毫无远见,他们认为的是,“劣等的斯拉夫人”只配在奴役下自生自灭,根本不配建立国家,500多万苏联战俘只是奴隶,根本没有资格被组织起来与德军并肩作战。

    除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外,纳粹高官们都骂弗拉索夫是“蠢猪”,甚至禁止他胡说八道。

    可以说这是隆美尔非常巨大的一个民族政策,已经被隆美尔纠正,但俄罗斯各族解放军并没有统一的指挥,也就谈不上多少战力,隆美尔需要一位苏联真正意义三的元帅来指挥俄罗斯解放军。

    两个苏联元帅,那怕只能拯救出是一个,那也是对斯大林最大的,最无情的打击,这两名元帅的曾经的手下,说不定就会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立即投入德国的怀抱。

    既然这两名苏联元帅必须拯救,那怎么救就有点讲究了,不能让救援失败。救援的部队也有,那就是玛斯库的直航突击队,历史上的玛斯库连墨索里尼都能拯救出来,现在去拯救苏联元帅,问题应该不大吧。最新最快更新

    隆美尔既然决定要干,那就不在犹豫,连忙拍发了两份发报,

    第一封电报是隆美尔发给玛斯库的,命令玛斯库立即组织直航突击队准备营救苏联的两名元帅,卡纳里斯为此次行动的总指挥,第一线指挥官由玛斯库指挥,参加人员由玛斯库这个直航突击队的长决定。

    第二封电报是给军事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将军的,隆美尔让卡纳里斯为玛斯库提供一切的情报支持。

    两封紧急电报在第一时间就送到了他们各自主人的手上,回复的电文也很及时,玛斯库和卡纳里斯都表示接受保证完成任务。

    如果是间谍安排,卡纳里斯到是经验十足,可组织营救行动,这方面卡纳里斯可是个外行,但他有“直航突击队”和特战专家玛斯库。

    玛斯库虽然没有营救经验,但还是欣然接受了隆美尔的命令,他在街道隆美尔的命令之后,就立即乘直升机来到了卡纳里斯的办公室。

    “嗨!隆美尔。”

    “玛斯库啊!你们现在可有事情做了,来看看元首的电报。”

    玛斯库连忙双手接过隆美尔递来的电报,快速地看完,然后十分自信地说:

    “将军,我完全有信心完成元首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几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哦,玛斯库你觉得有百分之六十的把握,你可要知道,如果一旦失败,你们的下场只能是死亡,你可想好了。”

    “将军,我想好了,我决定接受元首交代的任务,并用全部的努力去完成它,我也知道失败的后果,我知道该怎么做。”

    “好,玛斯库既然你决定接受这个任务,我为你的勇敢和服从感到高兴,祝你成功,这里有你需要的全部资料,同时在任务地点也有我们的特工有限地协助你们,拿去仔细研究吧!需要什么不用报告我,直接去军需部门领取就是,同时我派一个团的士兵协助你模拟训练,祝你成功,我的朋友。”

    “是将军,保证完成任务。”

    玛斯库连忙接过卡纳里斯递来的卷宗,这里面是关于苏联两位元帅关押地点的情报,这些情报还需要玛斯库下去仔细研究,然后建立模拟训练场,最后才是安排如何营救,具体的工作十分复杂。

    回到“直航突击队”驻地,玛斯库连忙召开了军官会议,下达了元首的命令,并且从卷宗里面找出了关押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两座监狱的相片和相关资料,分别是卢比扬卡监狱和列弗尔托沃监狱。

    玛斯库的命令很简单,要他们在二十小时内搭建这两座监狱的模拟建筑出来,当然只搭建关押两位元帅附近的建筑。

    不然就凭“直航突击队”的500人,外加一个党卫军步兵团两千多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两座监狱实在太大了,斯大林正在搞大清洗,这两座监狱少说也关押了十多万人。

    战功卓著,却一直默默无闻的玛斯库,当然也想借助这件事一举成名,玛斯库本身也是有这个实力的。

    当天下午,无数卡车就拉着各种建筑材料来到了直航突击队驻地,直接在原来训练场上搭建起各种建筑来,尽量使用木板搭建,这样搭建工作就要快很多。

    玛斯库没有去关注建筑的搭建工作,而是组织人把两座监狱的平面图印出来,每个突击队员都有一份,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当然认识地图也是每个突击队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万事俱备,1941年7月25日下午3点,“闪电行动计划“出笼了!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大胆了!简直近似于天方夜潭式的神话!德国与苏联莫斯科有两千公里的距离,“直航突击队”要同时营救不同监狱的两名重要人物。

    难度可想而知……

 第490章 营救(中)

    苏联本身就是一个狂热的集权国家,那些看守更是斯大林的爪牙,直航突击队的对手绝不仅仅是几个苏联看守,还有数量相当庞大的苏联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是去战斗,不如说是去送死!然而,恰恰就是这一点,使计划成为可能。

    为确保突击的胜利,德国直航突击队员和其他协助人员,以旧图纸为基础,参考侦查相片提供的最新资料、以惊人的速度建造了2座监狱的部分实物模型。

    其位置、岗楼、塔台大小,同两座监狱一模一样,连窗户都不少一扇!就在这里,即将远征的德国直航突击队,在玛斯库的带领下,反复进行着战前的最后演练。

    玛斯库是奥地利人,他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奥地利经济一蹶不振,物价飞涨,人们生活很艰苦,而玛斯库的家庭虽是个中产阶级也无法幸免。

    后来家人回忆说,玛斯库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从来没有吃过真正的黄油,而玛斯库自己也曾向父亲抱怨过生活太苦了,父亲告诉他,这没什么不好的,这样的生活能够让你更加坚强。玛斯库牢牢记住了这句话,这使得他日后成为一名让人害怕的突击队员。

    '此刻,这位“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正指挥着他的部下一遍又一遍地冲向“监狱关押重要人物的牢房“。

    1941年7月28日下午,在德国柏林党卫军专用机场,突击队员们整装待发。根据“闪电行动计划”,120名经过挑选的突击队员由4架ju…89飞机负责牵引12架******运输。

    每两架ju…89一组,6架******60名“直航突击队”负责一处监狱,1号和2号飞机去卢比扬卡监狱,3号和4号飞机去列弗尔托沃监狱。

    其中1号机人员将袭击监狱旧岗楼,消灭哨兵,营救人质;2号机人员负责压制苏联守军,制造混乱,释放其他苏联政**治***犯和破坏监狱其他设施,为撤离做准备。

    此外,还将出动改装的ju…89四架,全身是如刺猬的30毫米火炮号称为“空中防御堡垒”2架,2架作为野战医院,配备23名医务人员和2间设备齐全的手术室。

    下午3点10分,参加行动的机群飞后,玛斯库选择的飞行路线是从柏林出发往北飞,进入波罗的海,在海洋上空飞行,这样被发现的机会就更少,不必穿越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