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统御全球-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禁在一个叫凯伦山庄的公馆里。

    艾迪在得到爱德华被监禁在拉?马达累纳岛的情报后,便装扮成船员,陪同意大利海军军官瓦尔干中尉到了撒丁岛,访问驻守该岛的德军海军分遣队。

    在访问期间,艾迪借了一艘摩托艇侦察了海岸地形,并发现凯伦山庄由地面部队和重型火器严密把守,针对这一情况艾迪计划避开正面攻击,利用”直航突击队”进行偷袭。

    8月17日,“直航突击队”乘坐亨克尔he—111轰炸机,在艾迪的率领下从德国出发,朝拉?马达累纳岛方向飞去。

    但是,谁也未曾想到在飞行途中,却遭到了英国空军的攻击,飞机失事坠入海中,幸好被一艘意大利的轮船救起,而这艘船又恰巧是来转移爱德华的,但船员们对艾迪一伙并没有产生怀疑,反而热情地给了些衣服让他们换,并让他们在撒丁岛上陆。

    这时传来消息,据德国国防军谍报部长卡纳里斯报告,爱德华被关押在曾禁闭过拿破仑的厄尔巴岛上,艾迪打算“首先向拉?马达累纳岛派出一艘礼节性访问的德国军舰,同时让满载党卫军和特种部队队员的r艇(高速扫雷艇)进港。

    当天,舰长去访问意大利海军基地司令部,晚上舰艇临时停靠在港口。翌日清晨,载有突击队员的r艇在港内的德舰支援下冲向栈桥,队员上岸后,r艇迅速向凯伦山庄行进,救出爱德华。”

    2天后,装扮成船员的艾迪和瓦尔干又来到撒丁岛上,但是爱德华已经在8月19日被转移到了亚平宁山脉的大萨索山上。第次营救计划又宣告破产。

    艾迪返回意大利北部德军控制区,继续探听爱德华的下落,但情报却很难搞到。一天,艾迪的通信班偶然侦收到了意大利内务部的无线电报,“大萨索山一带的警卫措施已经完成。

    库耶里发。”库耶里是位将军,他专门负责警卫爱德华。于是,艾迪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位于罗马东北120公里的亚平宁山脉顶峰——大萨索山。

    在这座山的半山腰,海拔2,000米处,有一座战前修建的冬季体育中心,体育中心中央有一座饭店,名叫康包?因培拉特莱,据悉爱德华就被监禁在这里。

    一位8年前曾在这里住过几星期的驻意德国人提供了有关地形方面的情报,但由于时隔甚远,很不详细。

    至于确切的情报,仅仅是根据一本旅游宣传册了解到的,即由山下的村庄到饭店之间通有缆车,虽有上山的小路,但通常去饭店都利用缆车,从这一点看,这里最适合监禁犯人。

    艾迪确认了爱德华被软禁在这座饭店以后,次日乘飞机侦察了附近一带的地形,并进行了空中拍摄。据侦察,上山的小路由卫兵严密把守。

    而饭店坐落在一个不大的台地上,四周都是覆盖着白雪的岩石,饭店后面有一小块杂草丛生的三角空地,这和之前获得的情报是相符的。艾迪的脑际随即浮现出用滑*翔*机进行营救的构想,而这块空地则刚好可以作为理想的着陆地点。

    意大利巴多利奥政权于8月21日宣布脱离轴心国,并与盟军缔结了停战协议,这时爱德华很有可能被引渡给盟军方面。

    于是艾迪决定使用滑*翔*机实施营救,但是却遭到了空军的反对:“若地面作战难以实施,只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或是伞兵空降,或是使用滑*翔*机机降。

    但是,饭店后面的空地对于采用这两种方法所要求的空降场地来说都太小。再说,大萨索山海拔高,空气稀薄,既不适合伞兵跳伞,也不适合使用滑*翔*机。

    另外,要对付200人的警卫部队,至少要用同等数量的兵力。然而,无论是伞兵跳伞还是滑*翔*机着陆,由于着陆场的原因,都只能限制在20人左右。”

    但是,艾迪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没有退缩,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采用滑*翔*机着陆的方法实施营救行动。

    ……

 第528章 营救爱德华(中)

    艾迪计划使用“汉莎”轻*型*飞*机拖曳12架“dfs—c1”型滑*翔*机,每架滑*翔*机搭乘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共11名官兵。

    各架滑*翔*机的具体任务如下:1、2号机先行着陆掩护后续机着陆;艾迪乘坐3号机,同4号机一起营救爱德华;8号以下各机负责压制敌人的火力。

    此外,艾迪还进一步研究了打进饭店、撤出战斗、掩护支援等地面作战的要领,以及进入时间、进入地点、着陆要领、携带装备等有关细节。关于撤出的方法,他决定首先由”直航突击队”压制大萨索山以南20公里的阿奎拉机场,然后用“汉莎”轻*型*飞*机或费赛勒怪鸟型联络机来接应。

    原计划从里维拉飞来的滑*翔*机,并没有按时到达罗马以南28公里的普拉特克?德?马雷基地,导致清晨偷袭的行动无法实施,只能改在白天进行强攻,由于意大利人午后有长时间休息的习惯,这反倒是一个进攻的大好机会。

    艾迪立即开始制定营救计划,他感到这块三角地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险峻的地形使得从地面进入已不可能,而由于高山上空气稀薄和狂风不断,普通的”直航突击队”又无法在此海拔高度降落。

    于是艾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用12架滑*翔*机,每架运载10名突击队员(包括驾驶员在内)从天而降,以这块三角地为降落点,强攻饭店并救出爱德华。

    并以同样方式让突击队员在山谷一带降落,攻占缆车站台,阻止意军向山顶增援,然后将爱德华送到山脉低地的阿奎拉机场,在那里换机送往希特勒的统帅部。

    营救计划报到斯图登特将军处,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见了也不禁暗暗吃惊。他将计划交司令部讨论,几乎无人相信能够成功,但别人一时间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又不愿得罪隆美尔亲自指派的突击队长。

    最后斯图登特还是调来已在意大利作战的第二滑*翔*机联队第i大队为行动提供所需的飞机。

    然而艾迪认为go242滑*翔*机体积太大,无法在饭店旁的地面降落。斯图登特为此立即命令将第1滑*翔*机联队第iii大队的dfs230滑*翔*机从位于法国南部的基地调来。在用以执行任务的12架dfs230突击滑*翔*机中,每架都可以运载9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这样共可运送108名士兵,相当于饭店守军的2/3。

    在斯图登特看来,突然袭击的战术以及德军更具优势的火力完全可以弥补人员上的不足。大家一致同意由艾迪带队在饭店里寻找爱德华,贝尔普施手下的伞兵负责压制守军。斯图登特将3号和4号滑*翔*机分配给艾迪和他的手下。

    这无疑是一次风险极大的行动。在行动开始前的一天夜里,艾迪召集队员们说:

    “这次行动充满危险,随时可能丧生。如果你们当中有人不愿参加,可以离开,我绝不会对此做任何记录,也不会因此而蔑视你们。我将亲自参加并指挥这次行动,愿意参加的人请向前迈一步。”

    结果所有队员都向前走了一步,这令艾迪非常满意。行动计划于6月1日(星期日)的黎明时分开始,但却因故推迟了几个小时。

    因为12?/llg1的亨舍尔hs…126拖曳机航程较短,从法国南部的瓦朗斯基地飞到罗马的途中需作几次停留,直到当天上午10:00才到达罗马南郊的普拉提卡空军基地。

    不过推迟起飞时间也有好处,因为这样抵达大萨索山将是中午,而意大利人皆有午睡的习惯,势必减少遇到抵抗的可能。

    艾迪利用这段时间,派其副官拉德尔到罗马请来了对德军素有好感的索莱蒂将军,认为这位亲德的意大利高官与攻击部队一起出现在饭店将有助于规劝守军放弃抵抗。

    对于这位将军是否情愿参加此次行动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资料称他很愿意充当中间人,只是在听了他们的计划后目瞪口呆,但仍同意一同前往,并与艾迪同乘一架飞机;也有报道却称他是在艾迪的手枪威逼下登上滑*翔*机的。

    上午11点整,从法国飞来的第一队滑*翔*机到达机场,斯图登特简短地向滑*翔*机驾驶员们介绍了他们的任务,hs…126牵引飞机很快便注满了燃料,滑*翔*机队排好顺序准备起飞,然而12:00时机场上空却响起了空袭警报,不一会儿,一队美国b…25轰炸机掠过机场上空,投下了10多枚炸弹。

    值得庆幸的是地面上的飞机没有一架受损。13时05分,领头的一对hs…126牵引机终于拖着1号和2号滑*翔*机起飞了,之后每隔2分钟起飞一组,又起飞了5对。

    除最后起飞的11号和12号滑*翔*机撞毁在跑道上的弹坑里外,其余滑*翔*机都顺利升空。

    在领头1号牵引机内,坐在驾驶员后面的是斯图登特的情报官朗格特上尉,4天前他已经与艾迪一起乘坐he…111进行了空中侦察,因此他也是牵引机乘员中唯一一位真正见到过降落区域的人。

    然而,牵引1、2号滑*翔*机的两架飞机在浓雾和厚云层中迷失了方向,不得不半途返回。

    这样艾迪与索莱蒂乘坐的3号滑*翔*机成了领航机。飞机时起时伏地在云层中飞行,滑*翔*机内的视野不好,而且非常闷热,索莱蒂将军和几名队员已出现晕机反应。

    艾迪果断地拔出随身带的伞兵刀,将滑*翔*机的布质机壁割出几个洞,让清凉的空气进入机舱,并通过这个破口观察地面,不时将正确的航线通知驾驶员。

    约1小时后,机群抵达预定地区,艾迪命令滑*翔*机与牵引机脱钩,8架滑*翔*机开始从3,600米高空下降,在距地面约1,000米时,兵分两路扑向各自的目标。

 第529章 营救爱德华(下)

    就在艾迪的座机即将着陆时,驾驶员发现事先选定的这块三角地上不仅布满了石头,而且坡度也比以前估计的大,而意大利人在战前的那本假日手册上,竟然充满诗意地将此处描述成滑雪道的一部分!

    场地不平意味着降落时的危险性远远大于事先的预计,3号机驾驶员海因里希中尉有些不知所措,这时身后的艾迪大喊起来:

    “快降落!在离饭店尽可能近的地方降落!”驾驶员事后回忆降落时的情景说:“视野中的小黑点很快变成了一栋大建筑。”

    尽管滑*翔*机的机头装有减速装置,但我们很难降低速度,于是我改变航向,顶着来自山脊的强劲上升气流接近了降落区。我向外望去,希望看到敌人的活动情况,但开始时一切都保持着平静。

    当我飞到饭店上方150米左右时,饭店里的士兵像被捅了窝巢的蚂蚁一样涌了出来。不过他们看上去并没有多大敌意,只是站在那里目瞪口呆地看着这群仿佛从刺眼的阳光中落下的袭击者。”

    经过迅速判断,海因里希中尉将沉重的滑*翔*机向左急转,并再次打开减速火箭,这一次飞机迅速降低高度,机头朝着饭店方向落下去。

    当绕在着陆滑橇上的带刺铁丝网(目的是减短着陆滑跑的距离)像根细绳一样被地面上的碎石头划断后,整架飞机剧烈振动起来,并在距饭店大门台阶仅4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艾迪指挥部下迅速制服了饭店周围的意大利卫兵,随后推着索莱蒂将军向饭店冲去。

    这时,他看见爱德华的面孔出现在二楼的一个窗户旁,急忙对他喊道:

    “退回去!离开窗户!”

    面色铁青的索莱蒂则对意大利卫兵大喊:

    “不要开枪!我们不需要流血!”

    这些卫兵中有的放下武器站住不动,有的则四下逃进山林。当其他滑*翔*机陆续降落时,后继人员已带着冲锋枪冲进饭店,首先制服了饭店内的无线电通讯员,用枪托将无线通讯设备砸坏。

    饭店里的意大利卫兵乱作一团,随着更多突击队员的拥入,意兵举手投降,随后,艾迪直奔关押爱德华的房间。

    房间内负责看管他的两名意大利军官,在爱德华的劝说下,也没有反抗便举手投降了。

    整个营救过程非常迅速,从第一架滑*翔*机(3号机)着陆到控制饭店只用了4分钟,且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未开一枪便救出了爱德华。这个胡子拉碴的意大利领袖紧紧地抱住艾迪,声音哽咽地说:

    “我知道我的隆美尔元首没有抛弃我!”

    当所有事态平息之后,突击队的6号和7号滑*翔*机才刚刚着陆,最后降落的8号机滑行时狠狠地撞在旅馆外隆起的山坡上,飞机严重毁坏,机上乘员也全部受伤,这也是这次行动中唯一受伤的人员。

    救出爱德华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其安全送走。山谷对面有大批意军防守,无法突围下山。

    由于所有的无线电装置都被破坏,他们也无法与驻防罗马的德军联系,不知道德军是否已经占领阿奎拉机场。作为备用方案,艾迪在行动前曾安排一架hs…126飞机负责带爱德华离开,但该机着陆时受损,机上燃油漏光,无法再起飞。

    到此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饭店上空盘旋侦察的一架小型单发菲斯勒“鹳”式侦察机上。

    这架飞机是斯图登特将军专门派来观察营救行动的情况的,其驾驶员是德国王牌飞行员格拉赫上尉,他也是斯图登特的副官兼私人驾驶员。

    当斯图登特从无线电中得知艾迪已得手的消息时,还有些半信半疑,但他命令格拉赫想办法帮助突击队。接到命令后,格拉赫开始压低飞行高度,在山头上盘旋,准备降落。

    艾迪指挥突击队员和已经投降的意大利士兵将旅馆后的滑*翔*机推到一边,并粗略修整一下地面,为侦察机的降落做准备。

    此时,跟随空降的一名德国战地记者得到允许,用他们的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了后来发生的事件,其中就包括格拉赫上尉小心翼翼地将飞机降落在这个临时跑道上的镜头。

    飞机降落后,众人上前七手八脚将这架只能载运两人的轻*型*飞*机推到预定的起飞位置。

    当得知艾迪要与爱德华一起乘这架飞机离开时,格拉赫非常坚决地表示拒绝。因为这种飞机设计载运2人,若搭载70公斤重的爱德华后再加上同样90公斤重的突击队长,飞机是否能起飞已令人怀疑。但艾迪坚持自己要亲自护送爱德华抵达安全地点,并暗示这是隆美尔元首的指示后,格拉赫妥协了。

    12名突击队员站在飞机尾部紧紧拖住飞机,直到格拉赫举起手臂示意发动机转数到达理想位置可以起飞时,大家才放手。

    飞机飞速在临时休整的空地里蹦蹦跳跳地滑行,差一点撞上一块大岩石,但在经验丰富的格拉赫操纵下,飞机摇摇晃晃地爬升到天空中,围绕旅馆上空盘旋一周,然后径直飞往罗马郊外的普拉提卡机场。

    平安降落后,艾迪护送着爱德华上了一架he…111飞机转往维也纳,“橡树行动”大功告成。

    整个营救行动无比的顺利,其中最搞笑的当属看守爱德华的意大利上校指挥官,当艾迪把包围旅馆后,就大声喊话:

    “我们不需要再流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立即投降吧!给你们一分钟考虑时间”

    一个秃顶大胡子意大利上校听到喊声后,畏畏缩缩的地思考了片刻,走了出来,两手拿着红葡萄酒杯走过来,表示投降。

    当艾迪莫名诧异地接过意大利上校递来的红葡萄酒杯后,随后意大利上校说了一句让全世界感觉到爱的话:

    “为胜利者干杯”

    艾迪刹那间石化了,这……这……是酒会吗?艾迪哭笑不得地举起酒杯,两人把杯中的红葡萄酒一饮而尽。在外面,意大利士兵摇起从自己身上脱下来的白内裤,以示投降。(好吧!可爱的意大利军官和士兵,去踢球和泡妞吧!)

 第531章 功亏一篑

    第530章功亏一篑

    飞机抵达维也纳后,爱德华于13日飞往慕尼黑,在那里见到了逃出意大利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并于8月23日在意大利北部的萨洛再度出场。

    爱德华在隆美尔的支持下开始召集旧部,向政变者反扑,终于爱德华的部队和五六个德军师向向意大利首都罗马挺近,观望着随即表示支持爱德华,政变者见大势已去纷纷出逃国外。

    英美的阴谋瓦解了,他们想通过在意大利的政变,来拖住在意大利的德军,已经失败了。但是英美这个政变阴谋还是对隆美尔接下的战略安排有一定的影响。在东线战场的斯大林,也在英美的压力下,调集了两百多万军队进行大反攻,苏德方向也在激烈地厮杀。

    英美为了登陆法国,也是使尽了手段,虽然他们最终功亏一篑,意大利还是坚定地站在隆美尔一边,但这次政变给隆美尔造成的麻烦也不少。

    艾迪则在维也纳和柏林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也因此一夜成名。欧洲各国的广播电台都在一遍遍地播放着关于这次营救的新闻,他的名字也以最大号的醒目字体出现在报纸上,甚至连丘吉尔也在下院演说中提到了艾迪的名字,称“这是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无疑表明,在现代战争中,有许多这样的机会可以来展示人们的勇敢精神。”

    虽然营救爱德华行动本身对德国的战略意义并不大,但德国的宣传部门清楚地认识到这次行动所产生的巨大宣传效果。

    在他们的大力渲染下,艾迪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戈培尔还准备派一个电影摄制组去大萨索山重拍营救过程,艾迪本人也被提升为上校,并获骑士十字勋章。

    德军历史上最为大胆的营救行动——橡树行动,被称为“魔鬼的杰作”

    隆美尔元首到不是想控制爱德华,而是需要爱德华和他的追随者,稳住意大利局势,不让意大利的政变对德国部署在意大利北部二十三个德军师的形成牵制,因为这二十三个精锐师今后可是要与马其诺防线,阿登森林构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的。

    当然光凭这二十三个师是不够的,从法国南部海岸撤回下来的德军部队,他们的落脚点和补充点就在意大利北部山区。

    这里可是易守难攻的地区,而且德军从意大利搜刮的武器弹药可是不少,那些从海岸防线撤退下来的德军,正好可以在这里从容休整和补充武器弹药。

    至于兵员也不用担心,意大利党卫军可不是那些亲英美政府可以控制的。意大利党卫军的人员也不少,除派到苏联作战的,留在意大利本土的意大利党卫军人数不少于二十万,这么多人难道还不够德军补充在诺曼底损失的人员吗?应该是足够了。

    ……

    盟军的航空兵是登陆作战准备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早在1941年5月英美就开始对实施战略轰炸,因为隆美尔元首在德国本土布置了四千多架飞机,盟军想空袭德国本土的空袭计划没有任何的建树,反而损失了不少的飞机。

    但是,法国的制空权就没有办法了,隆美尔元首并不想在决战前和盟军拼消耗,既然盟军想轰炸法国,就让他轰炸了了,这无疑让盟军对法国的轰炸变得极为顺利,当然这也使法国人更加仇恨英美联军。

    盟军为确保登陆地区的制空权,在登陆前三星期就对登陆点为圆心200千米为半径范围里的德军40个主要机场进行猛烈突击,共出动轰炸机3915架次,投弹6700吨,基本压制了战区内的德国空军。

    这使盟军完全掌握制空权,表面上看,德国空军丧失了组织有效抗击的能力,只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骚扰。

    盟军为阻止德军向诺曼底的增援,盟军又实施代号为“运输作战”的空中封锁,这一行动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月初到8月中旬,对法国的铁路枢纽进行了轰炸,以彻底封锁这一地区的交通线,盟军在半个月里出动2万架次,投弹7。6万吨,其中用于攻击铁路枢纽7。1万余吨,用于攻击桥梁4400吨。

    ……

    盟军空袭法国,共摧毁50处铁路枢纽,重创25处铁路枢纽,炸毁桥梁74座,塞纳河上的24座桥梁中被炸毁18座,法国境内2000个火车头被炸毁1500个,火车车厢被炸毁1。6万节,导致铁路运输量下降62%,那些准备运送到法国前线的德军补给品,因此十分正常地被迫滞留在德法边境,无法进入法国,这让盟军指挥官大喜过望。

    8月16日从巴黎到沿海地区的所有铁路交通全部中断,诺曼底等沿海地区完全成为无铁路“孤岛”。德军只好用汽车运输来替代,但白天在盟国空军猛烈攻击下,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运输。

    正是这场空中封锁,使得德军修筑海防工事因缺乏钢筋、水泥等原料大受影响,并迫使德军将原用于修筑海防工事的2。6万名劳工转用于抢修铁路,从而使海防工事的进展十分缓慢,一直达不到预定要求。

    隆美尔也没有去在关注别的地区,能修个什么样就什么样,盟军对法国的大轰炸,隆美尔也置之不理,德国部署在法国的飞机在稍微抵抗了一下后,就全部退回德国本土。

    但是诺曼底地区,不管盟军如何轰炸,总是在夜晚有无数的卡车悄悄地把各种建筑材料和补给送上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