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统御全球-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过程中,他同德军著名将领邓尼茨、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希特勒也曾评价他是继戈林之后新升起的太阳。

    ……

 第86章 第七装甲军

    就在这一年,盟军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国。施佩尔向希特勒提出轰炸英国超负荷使用的港口、煤炭工业和苏联的大型发电厂以改变战争形势的建议。但他无力影响空军,希特勒对他的建议则迟疑不决。

    1943年9月,希特勒把意大利地区内的一切军备和生产问题的管理权交给施佩尔。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军备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年秋天,盟国对德国进行的大规模轰炸,给军备和民用生产造成了困难。

    于是,施佩尔提出并实施让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大批生产衣服、鞋、纺织品和家具等民用商品,而把德国的同类工厂转为军用。这样就避免了因强迫征调外国工人到德国,引起工人逃离所在工厂而影响生产的弊病,使德**备生产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指导军备生产过程中,施佩尔创立了全面的“工业自行负责制”,使军备生产出人意料地飞速发展。

    他按不同的武器系统设3个“指导委员会”和与之相联系的“企业联合组织”,把战争初期军备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变成了装配线型的工业化过程。

    施佩尔任军备部长半年后,军备生产的总产量就增加了60%。到1944年7月,在劳动力只增加30%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

    他信任工业界的负责人,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负责,敢拿主意。在工作中,他喜欢令人不舒服的共事者,而不喜欢百依百顺的工具。

    这样的人才,隆美尔肯定需要,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的,就是施佩尔是希特勒的密友之一,希特勒这个人的猜忌人还是比较重的。

    隆美尔现在坐镇法国,可谓是一方小小的诸侯了,为了不引起希特勒的猜忌之心,隆美尔也应该把施佩尔要到法国来担任副总督。

    隆美尔在完成对法国的搜刮之后,就立即给希特勒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文,他请希特勒任命施佩尔来法国担任副总督。

    希特勒看到隆美尔的电文之后,果然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隆美尔的请求。

    隆美尔为了感谢希特勒的提拔之恩,特意把法国博物馆里面的“蒙娜丽莎”等几十副世界级名画给希特勒送去,希特勒在年轻的时候,就酷爱绘画,对画作有着非常执着的热爱,隆美尔送名画给希特勒,也是投其所好吧!

    德国其他高层的礼物,他的岳父埃莫森提供了一份名单给隆美尔,隆美尔只需要按照名单送礼即可。

    要知道隆美尔这次为了送礼,可是单独多搜刮了百分之十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专门用来送礼的。

    别小看这百分之十的财富,光是黄金就有六十多吨,白银上百吨,艺术品几千件。当然隆美尔为老兵基金搜刮的就是这些财富的两倍了。

    法国总督这个的职位无数人的盯着,如果不会做人,那就是坐在火山口上。隆美尔当然明白无数人盯着法国的财富,隆美尔现在就一个小小的中将,就必须花钱买关系和人脉,就这样简单。

    在法国搜刮的其余财富,全被隆美尔统计好之后,就立即用回车运回德国柏林,交到希特勒的手中,至于希特勒如何处理,那就不管隆美尔的事情了。

    作为法国总督的隆美尔为自己岳父一家搞了一个假身份,他们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摩洛哥人,只要不是盖世太保死盯着他们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艾尔莎的嫁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位于法国的一些资产,看着一点五万亿美元挺多的,其实很多是不动产,比如工厂和房产等这些不动产。

    隆美尔做生意肯定不行,再说他也没有时间去经商,所以他就把这些生意全部交给了自己的新婚妻子艾尔莎和老管家戴维德,反正这些资产都是人家的嫁妆,隆美尔把这些资产交给艾尔莎经营也放心。

    只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心稳定了,法国的所有行业也就稳定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就有这样的实力。

    隆美尔现在无法插手德国本土的一些军工生产,但他可以插手法国的军工生产啊!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暗中支持隆美尔,隆美尔想要做什么,只需要一句话,罗斯柴尔德就竭尽全力帮隆美尔搞定。

    这就是他的新婚妻子艾尔莎给隆美尔带来的好处,从古至今,政治婚姻饱都是受人诟病,可依然有很多举足轻重的家庭选择政治联姻?这就是道理啊!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干。

    很快第七装甲师扩编为第七装甲军的正式命令就到,希特勒对隆美尔的确不错,他抽调了第五和第十五辆轻装甲师来。

    这下第七装甲军直接成为德国的a级装甲军,希特勒抽调来的虽然是两个轻装甲师,但这两支部队可都不菜鸟,他们已经参加过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这两个轻装甲师算是经历过实战的部队了。

    这两个师现在就在法国境南部的山区萧清残敌,暂时无法归建到第七装甲军。

    隆美尔当然知道德国的轻装甲师到底是装备的什么坦克。因为第七装甲师的前生就是轻装甲师,整个师就六十多辆过时的1号和2号坦克。

    隆美尔现在并无权力让这两个师立即归建,但他发了一封询问电报,隆美尔问这两个师有多少坦克,是什么型号。

    回电的结果不出隆美尔所料,第五轻装甲师有1号和2号坦克四十六辆,第十五轻装甲师有1号和2号坦克五十八辆。

    1号和2号坦克有多垃圾,隆美尔当然清楚得很,如果隆美尔不给这两个师搞到坦克,那么这两个师只能算是步兵师。

    德国现在可没有多的坦克给轻装甲师,隆美尔只能另外想办法,隆美尔能搞到坦克吗?德国所有部队都在问希特勒要坦克,隆美尔当然能搞到坦克了。

    法国可是工业大国,法国生产的坦克和飞机发动机性能相当不错,法国此时最好的量产坦克索玛35,就是二战初期性能非常好的中型坦克。

    索玛35的装甲20…56毫米,越野速度37公里,装备的是47毫米34倍径的坦克炮。这些性能几乎与四号坦克不差上下,唯一差点的就是索玛35坦克的火力稍微比四号坦克弱点。

    ……

 第87章 搞笑的意大利(上)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啊!直接让坦克炮生产商生产47毫米52倍径的坦克炮,如此一来法国的索玛35坦克,就一点也不比德国的四号坦克差了。

    隆美尔在得知编入自己部队的两个装甲师没有好的坦克之后,就立即让艾尔莎的管家戴维德向法国的坦克工厂下达了六百辆索玛35坦克的生产订单。

    现在才40年5月,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发展,隆美尔将于41年2月份才到非洲去,七个月的时间足够隆美尔武装自己的装甲军了。

    五月底施佩尔到达法国巴黎,隆美尔热情地接待了施佩尔,同时隆美尔还给予了施佩尔足够的权限去整合法国的经济和企业。

    隆美尔并不擅长经济和整合企业,所以他也不想胡乱插手,施佩尔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个无容置疑,只要施佩尔能把大部分的法国企业整合成德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那就是泼天大功,所以隆美尔选择全力支持施佩尔的工作。

    当然他也在私底下交代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让他们全力配合施佩尔的工作,这天时地利人和施佩尔都有了,隆美尔不相信施佩尔会做不出成绩来。

    几个月后,当隆美尔准备出兵非洲的是时候,施佩尔可是给了隆美尔一个巨大的惊喜,这且是后话。

    ……

    第二次大战中的意大利,应该属于那种比较搞笑的国家。他们的大独裁者——墨索里尼先生,更是一位标准的无赖。

    (因为隆美尔很快就要去非洲和搞笑的意大利军队并肩战斗,所以在这里说说这只来搞笑的军队。)

    由于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虽然屁本事没有,却总喜欢以老大自居。墨索里尼也的确把希特勒当作徒弟看待,时常用老师的口气教训他。

    有一次墨索里尼在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

    “任何人都不会比我懂得更多,因为我已有40多年的政治经验。”

    言下之意就是,你希特勒懂个屁,老子在玩政治的时候,你还提着瓷盆在维也纳要饭呢!

    虽然墨索里尼先生牛皮吹的震天响,但遇上具体的事情,就开始耍滑头——在英法两国向德宣战的时候,希特勒是急切希望意大利帮忙的。

    因为按照德、意两国签署的《钢铁条约》规定:

    “一方一旦卷入战争时,另一方就自动参战。”

    这是一个非常牛b的协议,也证明着柏林——罗马轴心正式捆绑。

    可是,墨索里尼死不认账。他的理由是:

    “意大利要在1942年才能准备完毕,但现在不行。因为我们国家缺粮食,缺木材,缺钢铁……(反正什么都缺)。如果真的打起来,英国海军一旦封锁了地中海,我们就完蛋了。”

    墨索里尼的意思很明白,军事上的援助是不可能滴,但我们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们滴,墨索里尼承诺:

    “意大利的报纸和广播,会支持德国。”

    此时的墨索里尼,应该是很狼狈(如果他有廉耻心的话)。他一方面想废弃“钢铁条约”,和希特勒翻脸,以免被拖下水。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民主国家可能重演“慕尼黑条约”,德国又可以再度获得一次廉价胜利。而他又不希望丧失分赃的机会。墨索里尼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之下左右为难。

    但是,希特勒是个叫真的人。他厚着脸皮,写封回信,反问意大利军队到底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才能完成准备。并希望墨索里尼能开出一份清单,看看德国能否提供帮助。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墨索里尼。他妙笔生花,把所开列的项目数字稍做改动,就发给了希特勒。

    由于这份清单实在太过霸气侧漏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打出来,让大家顶礼膜拜下。就拿参加拟制清单的齐亚诺的话来说,这份清单“足能气死一头猪,如果猪认得字的话”。

    这份漫天叫价的清单包括:石油700万吨(德国战略石油储配也就刚刚是这个数)、煤600万吨、钢200万吨、木材100万吨、辉钼矿600吨、钛400吨、锆20吨。

    这还是仅仅只是军事上的资源,食物和医疗上的物资太过繁琐,就不列举了。除此之外,墨索里尼还需要150门高射炮,来保护意大利北部。

    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这封信,开列的不仅仅是一长串所需要的物资。而是一位临阵退缩的法西斯领袖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

    在信的最后,墨索里尼还无耻的写到:

    “除非我能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否则我要求意大利人民作出牺牲……就可能成为徒劳,并可能损害您我之间的事业。”

    这封得了便宜还绷面子的信,简直把希特勒气得浑身直哆嗦,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提起意大利参战之事。

    但是,事情总归会发生变化的。1940年5月,声称1942年才能准备充分的意大利,吵着要参战了,而且,还有一些迫不及待。

    德军在法国的胜利让墨索里尼坐立不安。他感觉到,此时再不参战,就会丧失分享胜果的机会。当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一咬牙,一跺脚,参战!

    墨索里尼:

    “格老子的,有便宜不占不占是王八蛋,兄弟们格老子的,兄弟们抄家伙上啊!到法国去抢钱,前粮,抢女人。”

    士兵欢呼:“墨索里尼万岁……哦耶。”

    法意边境指挥官:“嘟嘟……集合,集合了……******人都跑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值日官满头大汗匆匆忙忙地跑来报道,意大利指挥官继续追问道:

    “士兵都跑哪里去了?”

    “报告长官,有三分之一的兄弟踢球去了,有三分之一的兄弟泡妞去了,还有三分之一在小妞的床上。”

    值日官说完,他的裤子突然掉在地上,露出了白白花花的屁%股。这小子连内裤都没有穿,意大利指挥官当场发飙:

    “那你属于哪一类?”

    “报告长官,我属于在小妞床上那一类。”

    “那你的内裤呢?”

    “在小妞床下,忘记穿了。”

    意大利指挥官忍无可忍,抬腿一脚把值日官给踹了一个狗吃屎:

    “尼玛……滚。”

    值日官如蒙大赦,一手提着裤子就屁颠屁颠跑了。

    待值日官跑远,意大利指挥官也背负着双手去找相好的美眉去了,他一边走一边哼唱道:

    “我想有个家,家里有个她,白天么么哒,晚上啪啪啪,阳台啪啪啪,厨房啪啪啪,卧室啪啪啪,沙发啪啪啪……醒来萌萌哒。”(纯属虚构,千万别当真,嘿嘿。)

    【兄弟们,请投推荐票,谢谢,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88章 搞笑的意大利(下)

    因此,他在5月26日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参战的日期将是6月5日。希特勒立即回答:

    “深受感动”。

    感动个屁!希特勒私下对将军们说:

    “这封信证明,在政治问题上,我将必须对意大利人多加小心。”

    很明显,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罗马大街上散步一般。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5月28日恰好是德军第二阶段攻势的日子。如果意大利当天宣战的话,这很可能使世界舆论认为,是意大利的“第二战线”最终打垮了法国,而不是“红色计划。”

    因此,希特勒期盼墨索里尼把日期推迟3天。他说:

    “等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你们的战斗就会更容易些”。

    墨索里尼毫不客气——他推迟了5天。

    对于这个蠢蠢欲动的意大利,同盟国方面又是什么反应呢?

    自然,意大利倒向德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丘吉尔与墨索里尼私交甚密,他也曾规劝过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丘吉尔坚信,希特勒只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

    一旦美国参战,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也毫不掩盖这种想法。在一封写给墨索里尼的信中,丘吉尔就用威胁加劝告的方式,来试探意大利的态度。

    这封信也曾在欧洲的报刊上发表过,这也算是同盟国对意大利的最后公开呼吁。可墨索里尼拒绝了,他心中一直想着的是痛打法国落水狗,然后与德国一起参与瓜分法国。

    此时,意大利已经在法国边境集结了一个集团军群,共22个师,32。5万人,约3000门火炮和3000门迫击炮。

    而法国早已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撤走,投入到索姆河防线去了,仅留下6个装备极差的要塞师。

    面对如此羸弱的敌人,意大利军队却迟迟不肯发动进攻。德国人急了,他们搞不明白意大利人为何如此消极。

    约德尔甚至亲自跑去意大利使馆过问此事。这位将军说话一项都是直来直去的。他直接问:

    “为什么意大利人老不行动,你能向我解释此事吗?”

    驻柏林大使阿尔菲利的回答掷地有声,他振振有词的说道:

    “因为前线下着大雨!”

    哎,可爱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参战前,德**中有句流传很广的笑话说:

    “在战争中,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它也许可以牵制10个盟军师。假使它加入同盟国,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就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的话,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此项预言还真的应验了——意大利军队无论在北非还是本土,均无法自保。1943年意大利战役爆发时,德国果真投入了21个师去保护意大利。

    难怪有人曾调侃说:

    “意大利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好了,闲话少说。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军队表演开始。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射击,6000门意大利炮开始倾泻炮弹。不过,这些大炮全是上次世界大战留下来的旧货,射程只有10公里远,威力也小的可怜。隐藏在马奇诺防线内的法军几乎毫发无损。

    随后,意大利军队便开始沿着阿尔卑斯山——意大利沿海一带,开始进攻。等他们的军队刚刚跨过边境上的铁丝网,就立即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

    法军占据着有利地形,而意大利各师则拥挤在狭窄的山谷小道中,对碉堡内的法军据点束手无策。

    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意大利军队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6个法军师后退半步。

    大家想想,阿尔卑斯山区别说打战,就是登山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运动,意军必须仰攻法军阵地,自然捞不着好果子吃。

    墨索里尼女婿齐亚诺在他日记中写道:

    “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于这样的战果,墨索里尼无动于衷,也放弃了军事上的努力,他甚至厚颜无耻地说:

    “我只需要付出几千条生命的代价,即可成为战争的胜利者,坐在和会的桌旁分享胜利的晚餐”。

    啊,无耻,如果无耻能分等级的话,墨索里尼应该是属于最高境界。

    对于这样一个恶心的家伙,我无从评价。

    ……

    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德国为了避免与英国开战,于是在1940年6月向英国发出妥协的要求,但最后遭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拒绝。

    德国制订了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务求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作战拟订以步兵登陆英国南部,并深入及占领伦敦,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一举占领英国。

    但此次作战需要首先歼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陆行动的顺利。因此,德意志帝国元帅戈林便受命歼灭英国的空军。

    丘吉尔拒绝了德国释放的善意,那丘吉尔到底给英国带来了什么?

    战后的英国就说明了一切,英国人民在战后立即抛弃了丘吉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丘吉尔就是一个纯粹的战争贩子。

    丘吉尔给英国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希特勒在德国造成的损失。

    众所周知,希特勒之前非常尊敬英国,他认为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尔曼人一样有着尊贵的血统,他的目标是德国统治陆地,英国统治海洋。

    在战争之始,还曾向英国递去和平书,他根本不想与英国动武。德国第二大人物赫斯曾独自驾机到英国去谈判,结果被丘吉尔拒绝并关了起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希特勒在敦刻尔克是故意放英军一马。

    丘吉尔害怕德国统一欧洲之后,那就太过于强大了,英国会成为他的附庸,因此他拒绝了希特勒的合平建议。

    丘吉尔还有一个打算,他想和德国在打一仗,大量消耗德国的有生力量,当德国损失巨大之后,就一定会掉头进攻东线的苏联。

    这就是丘吉尔的祸水东引之计,坐山观苏德两虎相斗的最佳良机。

    等最后一个德国兵打死最后一个苏联佬的时候,就是英国反攻欧洲大陆的时候,到时候英国的世界霸权就牢不可摧了。

    好算计,好歹毒的算计。

    ……

 第89章 丘吉尔的责任

    显然丘吉尔打错了算盘,他就是一个缺乏政治远见的人,他的固执造成如下后果:

    一、英国到是没有成为德国的附庸,可战后却变成了美国的小弟弟。

    二、一生致力于**事业的丘吉尔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发生了,战后苏联“红祸”遍而了半个地球。世界上到处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英国称霸世界数百年,有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印度(和巴基斯坦没有分裂)等遍而全球40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土崩瓦解。

    应该说丘吉尔先生为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但这真的是英国人民愿意看到的吗?

    绝对不是英国人意看到的,战后的英国欠了一屁股债,整整还了五十年才还清,英国殖民世界四百多年才聚集起来的财富,被二战消耗矣尽,英国的世界霸权也丢掉了。

    丘吉尔就是一个唯恐世界不乱的人,美国不想参战,他就派人做了一份假地图,地图堂而皇之地按照德国的意图重新划定了美洲十几个国家的版图和边界。

    阿根廷和巴西的领土大大增加,而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这几个或是资源丰富,或是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都被合并成一个听命于德国的所谓“新西班牙”。至于墨西哥,则干脆成了德国的石油供应基地。

    苏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