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栖田记-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逊闻声脸上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长子应有的气度,一个钦差大臣应该干的事,两人又商议了几句,就出了行辕,朝杨延昭所在的帅帐而去,赵佑的行辕离帅营所在之地并不远,步行也就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赵佑来到帅营,十分礼貌的让帅卫先去禀报,不一会儿,杨延昭和许刺史就一同迎了出来,杨延昭虽是元帅,可赵佑既是皇子,又是钦差,并非他麾下将领,身份不在他之下,他自不会托大坐在帅帐,真等赵佑进去见他。
    “宋刺史,你也在这里?我原想来和杨元帅商量点事,随后就去找你,既然你也在,正好,咱们就坐下来一起商议商议,就本城的情况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希望能将本城受灾的百姓安置妥善。”赵佑先丝毫没摆皇子的架子,先朝杨延昭见了一礼,又受了许刺史一礼,随后一脸和颜悦然的开口。
    “请殿下见谅,我原打算向杨帅报告完本城近来发生军情之后,就去找殿下的,没想到让殿下来了这里。”许刺史听得赵佑之言,颇有几分惶恐的开口。
    “无事,无事,许刺史,我来的时候,父皇就有言在先,杨帅镇守燕云十数年,他对这里的一切了若指掌,他虽是军事主官,可民生的相关事宜,本钦差亦该多向他讨教,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尽快恢复幽蓟秩序,安置好这两地的灾民,那些繁文虚礼什么的,就别讲究那么多了,赶紧坐下来商讨正事。”赵佑混不在意的笑了笑,脸上没有半点不愉之色。
    杨延昭冷眼旁观,心里则寻思,这皇长子的表现若是心口如一的话,倒真是个不错的人,这样的人成为储君倒也算合格!行军的路上,赵佑有意无意的拉笼,他不是看不懂,但他是个纯萃的军人,在他的意念里,他只忠于国家和陛下一人,至于其它人,哪怕赵佑真成了太子,在其没有登基之前,他也不会与赵佑扯上任何除了太子与臣工之外的私人关系,一个合格的军人,重在纯萃,绝不可随便站队。
    若赵佑日后真成了皇帝,他杨延昭还活着,自然会忠于他,忠于王事,他这种心态,历史不少贤臣名将都有,真正有心胸的君王也能理解他们,可赵佑虽是皇子,却不是皇储,根本没有人教过他的这种帝王心术,他的母亲江皇后虽有些智慧手段,却也没有这样豁达的心胸和视野,心里自然是想不通,接受不了的。(当然,即便是教了,不是心胸真正豁达通透无比的人,也接受不了,这是人私欲情感的一种本能。)
    杨延昭这个念头只微微转了一转,很快就压了下去,他将两人引入帅帐之内坐了下来,赵佑坐下之后,没有多说废话,立即开口询问本城受灾的具体情况,比如说人受的人员数量,房屋受损的数量,以及本城的储备粮食和物资等等……
    几人聚在一起,这一讨论就是一个多时辰,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大家才揉着发僵的脖子抬起头来,这一通讨论下来,无论是许刺史,还是杨延昭,都对赵佑颇有几分刮目相看之意,无论,赵佑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了要点,若能根据这些问题一一实施下去,用不了多久,幽蓟两地的秩序就能恢复……

第二百零八章、幽州风云(六)

济灾抚民,主要是两个要素,一为钱,二为粮,有钱可以筹集物资,尽快重建被破坏的房屋以及各种公共设施,衣服,药品等等;有粮,可以让受灾的百姓不饿肚子,有了这两样,再加上振灾主事人监管给力,当地官府能够密切配合,无人敢趋机敛财贪污、使绊子,上下一心,同心协力,事情处理起来就会很容易的。
    不得不说,张逊确是个十分能干的人,他在来帅营之前和赵佑讨论过的问题,个个都是切中要点要害,只要将城中受灾人员数量,房屋街道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破坏受损的数量,以及本城的储备粮食和物资等等数据一一详细列出来。
    核实无误后理成官方数据,赵佑手里有了这个数据,再核对随军过来的粮草物资,扣除本城驻军的消耗,看看余下的能否补这个缺口,补不上的,立即由钦差向离燕云之地近的城市调拨钱财粮草和物资过来,一边建立简易草棚粥棚安置灾民,一边重建被毁的房舍街道,方案整理出来之后,同时发往蓟州,等那边数量统计出来,一并交给赵佑,由他统一调配安排。
    许唯信能在幽州这样的城池做刺史,自不可能真是那昏馈无能的庸官,之前幽蓟动乱,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报上去,是因燕云这样的地方,是两国边境之地,政策方针与内地有些不同,小规模的乱动,本地有驻军,一般可以自己处理,只是那崔怀清不太给力,小事弄成大事,最后搞得收不了场。
    待平乱大军过来之后,辽草原涌来的灾民很快被肃清,愿意归属宋境,就成为宋境子民的人被分明别类,拨出来一一登记在册,与宋境灾民一同安置,不愿成为宋境子民的,要么驱逐出境,要么就地格杀,潘惟熙可不是那崔怀清,他是纯萃的军人,又有圣谕在身,手段端是铁血无比。
    城中动乱稳住之后,许唯信便开始着手核查本城的物资建筑受损情况和受灾人员数量,这半个多月来,因手中无钱无粮,没法安置灾民,修复城中被破坏的设施,但基本秩序已经稳定下来,相关数据都统计得差不多了,现听赵佑提出,许唯信次日就把数据交了上来。
    为了保确数据的准确性,赵佑又派张逊以及随行几名官史与许唯信一同再次清点核实,与此同时,先从带来的粮草中拨出一部份粮食,救济那些奄奄一息的灾民,分付完这一切之后,赵佑又亲自带着几名钦差卫去街上巡视慰问灾民了,他既然铁了心做好这个差事,方方面面就都要做得完美,让人找不出毛病。
    李三郎是钦差卫队的卫队长,赵佑要去巡街,他自是要贴身随行,一行人来到一处专门安置灾居的窝棚时,李三郎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忍不住脱口唤了一句:“师父!”
    这个人不用说,正是萧楠,萧楠过来的时候,从各大药店里搜集了不少药品带过来,此时正随着本地的大夫一起,为几个重病患者的人分发药物,她不是医生,却因上辈子经常奔走于世界各类危险古迹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外伤急救,伤风感冒,流感以及简单的障毒防御等知识,都有一定基础。
    她到达幽州的这些日子里,与两名经常在灾民区奔走的善心大夫混熟了,看到那种实在病重,快熬不过去的人,而自己手中又恰好有对方需要的药,就赠一点出去,幽蓟两地本城的药店,在动乱暴发之后,没多久就被消耗抢夺一空了,潘唯熙的先锋军到来之后,虽从其它地调集了一些过来,却仍是杯水车薪,萧楠过人所带的这一点,自然也解决不了根本难题,她只能每天跟在那两大夫身后,尽自己所能,能帮一个人,算一个人。
    萧祯这娃近些日子,每天跟在萧楠身后,灾民营里每天都有人在痛苦无助中死去,他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年幼的心里,首次感受到了生命这两个字的艰难和份量,他那张漂亮的小脸上已有多天没有出现过笑容。
    刚刚给人发完药的萧楠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唤师付,下意识的抬目望了一眼,这一望之下,便看见一个身着戎装熟悉面孔落入眼帘,此人正是李三郎,萧楠在这里看到李三郎,不由颇为惊讶:“李三郎,你也随军来幽州了?”
    “嗯,我是钦差卫队长,自然是要随钦差同行,对了,这是……赵家大郎君。”李三郎嗯了一声,正要开口为萧楠介绍赵佑的身份,紧接着就想起此地显然不合适公开赵佑的身份,只能隐晦含糊的提了一句。
    赵佑在听得李三郎唤萧楠师父的时候,目光就落到了她身上,这是一个相当出众的女子,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的模样,一袭普通的青色棉布男式长衫,长发全部梳在头顶,用一根木簪固定住,全身上下没有半根饰物,却显得眉目清朗,姿容秀逸,她的眉眼间没有半分女子应有的娇柔妩媚,却别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与从容。
    在这灾民遍野的棚区,突然看到这样的一个女子,赵佑的目光不自觉的亮了一亮,萧楠听李三郎一提,便知此人身份,她一转目,正好瞧见赵佑正目不转盯的看着自己,便朝前踏进一步,向他抱拳行礼:“民女萧楠见过赵郎君。”
    “萧娘子不必多理,我刚听李三郎唤你师父,却不知……”赵佑虚扶了一下,目光静静的落在萧楠身上,略带着几分诧异之色的问了一句。
    “玩笑罢了,数月前在京都的时候,我与李三郎比箭,侥幸胜了他一局,不时比箭之时,双方曾有戏言,谁输了,日后再见对方便要喊一师父,这才有了今日这么个戏称,李三郎,玩笑归玩笑,正当场合,这师父,就别乱唤了。”萧楠淡淡一笑,解释了一句,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向李三郎投了个威胁的眼神。
    “哈哈,原来如此,不过既然是赌局,李三郎又输给了姑娘,自是愿赌服输,喊姑娘一声师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赵佑一听,眸中兴味之色愈发的浓了几分,眼前这个少女的箭术竟比李三郎还好?面上却是神色不显,哈哈笑着接口。

第二百一十章、幽州风云(七)

“不敢当,萧楠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平民百姓,如何当得国公府嫡孙的师父,赵郎君不可开此玩笑。”萧楠连忙摆手,正色道。
    “好了,萧娘子,你不必自谦,以你的本事,当我师父那是绰绰有余,不过既然你不喜欢听人唤你师父,我便不唤罢,赵大郎君是随钦差大人一同前来抚灾的官史,我瞧你这样子,似乎在此地的时间不短了,不如给我们做做向导,详细为我们介绍一下灾民的情况罢。”李三郎与萧楠相处过一段时间,对萧楠的性格略有了解,知道她不想一直纠于这个话头,连忙插了进来,换了一个让赵佑感兴趣,萧楠也不为难的话头。
    “李三郎所言正是,我适才瞧萧娘子似乎在给此地灾民发放药品,萧娘子莫非还懂医术?”赵佑本是过来查探灾民情况的,现见李三郎提起此事,自然而然的就将这个话头接了过来。
    “我不懂医术,只不过幼时常在山中打猎,知道一些简单的外伤处理方法,近些时日闲来无事,带家弟在外历游,无意间听说此地遭了灾,我寻思自己一时也没什么事,就备了点药品,过来看看能否帮得上忙,到达幽州城之后,才发现此地的情况比我想像中的还要严重,我带的那些药品,不过是杯水车薪,能起的作用有限。”萧楠眼珠一转,略带几分苦笑的接口。
    幽州乱起,一般人躲都来不及,更别说往里面凑了,萧楠这个时候往里跑,本就有些奇怪,她总不能告诉别人她来此地,主要是为了让萧祯多长些见识,心念电转之间,只能厚颜给自己找了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至于赵佑信是不信,她却是管不了那么多。
    对方真要调查她,萧楠虽是一猎户出身的村姑,却自小习武,现又挂了一个茶商的名,有一身好武艺,家里也不缺钱财,一个不缺钱又有一身好武艺的姑娘,在当下这个对女子并不苛严的时代,一起兴起,不顾家人的反对,跑出来历游也算不得什么稀奇事。
    “萧娘子果然是菩萨心肠,咦,这位小郎君便是你弟弟?”赵佑有个姑姑,自小就不喜欢呆皇宫,长年在外瞎游荡,现听萧楠之语,一时还真没有什么怀疑之意,反而脱口赞了一句,倒是听得萧楠介绍萧祯的时候,目光往这孩子身上一落,微微怔了一怔,眼前这个小小男童竟给他一种莫明的熟悉感。
    “不错,他便是我弟弟萧祯。”萧楠心头微微一跳,面上却是神色不动,答道。
    “哎,萧娘子家的风水果然好,不仅姑娘你这般出众,你这弟弟,也是钟灵秀毓,当真难得之极。”赵佑一听,顿时将心头那股怪异的感觉甩开,笑着接口道。
    双方说笑了几句,萧楠便开始尽心扮演起向导的角色,详细向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时日在本城的所见所闻,晃眼间大半日时间就过去了,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双方才各自分开,萧楠回到自己入住的客栈,洗完脸,吃完饭,姐弟两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萧楠问了萧祯一句:“萧祯,你对这位钦差皇子的印像如何?”
    “一般。”萧祯撇了撇嘴回答。
    “为何?此人瞧上去对振灾一事确实很上心,身上也没有什么皇子的架子,这样的皇子,按理说来还算不错吧,为何你觉得他只是一般?”萧楠一脸惊讶的问。
    “他这么努力,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么,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他看姐姐你的眼神。”萧祯白了萧楠一眼,有些不高兴的开口,在此之前,萧楠曾和萧祯说起皇长子以钦差的身份来幽州一事,并和他分析过皇帝派此人来幽州的初衷等等,这娃聪明得紧,很会举一反三,今日一瞧赵佑作为,下意识的就将他与萧楠分析的那些事联想到了一起。
    “看我的眼神?你想多了吧臭小子,你姐姐我可不是什么国色天香的美人。”萧楠没料到自己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不由愣了一愣,随后没好气的伸手在萧祯脑门上敲了一记。
    萧祯大怒,按着自己被萧楠敲得隐隐发疼的脑门,一脸不忿的瞪了萧楠一眼,口中怒哼一声,转过背去,不再理会自家这位学究天人,可偏偏某些方面迟钝得有些离谱的姐姐。
    萧楠颇有些无语的瞧着这个别扭的娃儿,心头忍不住感慨,有时候孩子智商太高了也不是好事,瞧瞧,萧祯这娃才八岁,就这般喜欢胡思乱想!至于萧祯口中所说的赵佑对自己有不良企图,萧楠真心没发现这一点,她最多只感觉到此人对自己有些好奇。
    在萧楠的自我认知中,她认为以这个时代男人的审美观,像自己这种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女子该有的柔媚的人,除了自个儿的未婚夫江靖轩之外,大概不会有什么其它人看得上眼,这赵佑是皇子,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自是不可能一看到自己,就生出什么不良企图。
    其实这件事呢,萧楠是略为迟钝了一点,萧祯这娃又太过敏感了一点,赵佑初见萧楠,确对她产生了几分兴趣,但这也仅限于小小兴趣罢了,尚谈不上有什么不良企图,他目前的注意力都在集中在手中事务上,正如萧祯所说,幽州的一切,决定着他是否能顺利晋升太子之位,他这会没有多余的心事去想其它。
    至于萧祯为什么看赵佑不顺眼,可能是因为一种本能直觉,赵佑母子曾对他母子有极大的敌意,当年的江皇后极其讨厌肖充媛,尤其是当肖充媛诞下皇子之后,真是不惜一切手段在对付肖充媛,萧祯一共只在宫中生活了一年多,之后就被皇帝送到了皇家别院,他那时太过年幼,并不记得宫中之事,自然也不认得现在的赵佑,但这不妨碍他一看到赵佑,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不说萧祯这娃的心事,但说赵佑为了早日处理好幽蓟两地的一切,行事十分积极,在他的全力督促之下,幽州的数据只用三天就统计核实完成,统计完幽州的数据之后,张逊又率众赶到蓟州,同样花费了三日时间,那边的数据就拿回来了,所有数据统计完之后,赵佑率领所有的钦差随行人员,与当地官府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所有济灾工作有条不絮的展开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幽州风云(八)

幽州常住人口有六十余万,蓟州常住人口有五十余万,两地受灾人数共计约有二十万左右,再加上草原自愿归属大宋的五万多人口,合计共有二十六万余众,其中已有七八万流外向省,现幽蓟两地灾民共有十八万左右。
    朝庭为了保证各州的繁荣稳定,一般情况不许各地居民随意外迁,为此,赵佑到达幽州之后,立即向周边地区发布行文,让那些逃到外地的灾民尽快回到自己的家园,朝庭会为他们作主,将大家安置妥当,此时正值盛世,并非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战乱时期,灾民之前会外逃,实在是因幽蓟两地太过混乱,不得已才往外涌。
    现朝庭已派人前来处理此事,幽蓟之乱已平,逃出去的灾民们,看到行文公告之后,顿时三三两两的聚到一起,开始返乡,所谓故土难离,这些人在自己的家乡,不管多寡,好歹还有几分土地家业,回到自己的故居,怎么都比漂在外面流浪强。
    把这些外逃的灾民们算在一起,足足有二十六万人需要安顿,这些人大多家园被毁,粮食钱财都被抢光,朝庭想安置好这些人,首先就要把大家住和吃的问题解决,并让大家能找到能活家糊口的活计(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其它,总得有个可以生存的活计可做。)
    要想安置好这么多人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好在这个时季已近秋收,外逃的人员有不少是本地的农民,他们的房子被毁了,家里的能吃能用的东西被抢光了,但田地里的庄稼大多还在,(跑的那段时间,庄稼还没成熟,虽被动乱踩坏了一些,大多还在。)
    之前逃是不得已,现本州秩序已经稳定,他们回来,庄稼田地还是自己的,朝庭只需为他们修缮一下旧屋,或者搭建一些简易的草棚木屋,让他们暂有个容身之所,再分一点能接上秋收的粮食就差不多了,后续问题,当可由他们自己解决。
    这一部份人约有十万左右,安顿他们比较易容,剩余十几万,除了五万多是从草原归附大宋的草原难民,另一部份多是幽蓟城内的居们,他们或是各类大小商铺老板,或是某些商铺里的长工雇员,这些人中有一小部份手里尚有些钱财,大多数人什么都没有。
    安置这些人比较困难,朝庭能做的只能将那些被毁的铺子重建起来,那些铺子曾属于谁的,建好之后仍归谁所有,但是里面的商品,官府概不负责,你得自己去想办法,铺子没建好之前,这些人一律暂居的民收纳所,口粮由官府每日统一发放。
    有铺屋房契的铺屋建好之后,那些人自然可以回到自己家,至于那些无房无地无铺无钱的四无人员,则由官府统一安排到各州下的村镇落户,为他们分发土地,并帮其搭建木棚草屋,每家再发放半年口粮,种子什么的等开春的时候可以凭新发的落户证去官府领取,等种出粮食之后再还。
    这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说来容易,实施起来那都是钱,赵佑出发的时候,足足带了二十万两银票(由朝庭拨发)以及粮草物资无数,可等他来到幽州,将所有的帐面清算出来,除去大军的消耗开支之外,他手里的钱粮,至少还差一半缺口。
    帐算出来之后,赵佑一边利用手头上现有的物资安置灾民,一边向离幽蓟较近州县征钱征粮,这个谕令是他出发的时候,真宗亲自下给他的,必竟汴京离幽蓟之地不近,若什么事都要先报汴京,再等汴京那边做出安排,会耽误很多事,为此,出发前,真宗便给了他一道谕旨,让他便宜行事。
    赵佑身为皇子,来此地振灾,是为给自己上位造势做政绩的,自不可能有贪墨的心事,他自己恪守已责,雷厉风行,麾下随行官员自然也不敢伸手,有皇子钦差亲自督阵,当地官员也没人敢生那龌龊心事,开始半个多月时间,振灾之事进行的十分顺畅。
    半个月之后,这良好的势头就开始受阻,无它,往其它州县征集钱粮的指令进行的很不顺畅,其它州县接到赵佑发过去的行文,一个个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哭穷,总之一句话,就是没钱没粮,人性的贪婪是与生俱来的,幽蓟之地的事和他们又没什么关系,赵佑虽是皇子,这些地方官们也不愿掏自己口袋的银子去为他的政绩添砖加瓦。
    征不来钱粮,幽蓟两地的振灾工作就会滞停不前,很多进行到一半的事极有可能半途而废,赵佑接到这些报过来的消息之后,勃然大怒,九月十二,赵佑在自己钦差行辕中大行雷霆,他怒气冲冲的对李三郎分咐:“李三郎,你去聚集钦差卫队,下午随我去德州。”
    “张侍郎,麻烦你跑一趟元帅府,让杨元帅借一千精兵给我,我下午带他们一同前去德州征粮。”分咐完李三郎之后,赵佑的目光又转到张逊身上。
    张逊担心赵佑这么一折腾会得罪许多人,本想劝阻,后转念一想,现在的皇长子还不到收买人心的时候,他这时候该做的是尽快将幽蓟两地的事处理好,意念落到这里,溜到口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很快转身去找杨延昭借兵。
    赵佑征集钱粮的目标分别是德州和济南府,这两地一是离幽蓟近,二是比较富庶,从这两座州城调拨区区十几万担粮食,二十万两白银,摊分下去,一州不过十万两白银,七八万担粮食,并不算为难他们。
    李三郎是赵佑的钦差卫队长,他的职责是保护赵佑的安全,听得赵佑的分咐之后,出门先让副队长去召集钦差卫,他自己则去找萧楠了,赵佑要去别人的地盘强征钱粮,一个不好,就有可能惹得那些地头蛇恼羞成恼之下暗下黑手,他担心自己一个人护不住赵佑的安全,就死皮懒脸的去求萧楠,希望她能与自己一同前往德州,萧楠的功夫比李三郎好很多,有她随行,李三郎便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