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明1644-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下子,消息传到奥斯曼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皇帝彻底忍受不了了。
“该死的满人,该死的多尔衮,还不满足,还要得寸进尺,该死的!我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不惜一切,灭了他们,灭了他们!”奥斯曼帝国皇帝怒吼着,掀翻了不少东西。
奥斯曼帝国皇帝已经有些疯魔了,这一次他真的要不惜一切代价灭了多尔衮。
多尔衮实在是太贪心了,阿拉伯半岛的达曼,阿曼,也门,麦加等地都不是多么富庶的地方,而且还都是奥斯曼帝国近二三十年才攻占的地方,叛乱不断,至今统治都还未完全统治,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可是多尔衮攻占了整个阿拉伯半岛之后,竟然还不满足,还要继续进攻叙利亚等地。
叙利亚可是奥斯曼的核心本土小亚细亚的屏障,这完全触犯了奥斯曼皇帝的底线,引得奥斯曼皇帝完全疯狂了,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灭了多尔衮。
奥斯曼帝国皇帝不仅下令原先围攻巴格达的三十几万奥斯曼大军在叙利亚和清军交战,还不顾一切的抽调了巴尔干半岛欧洲方面的军队,以及乌克兰克里米亚防备沙俄帝国的军队,甚至还有北非地区的军队,当真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全部国力也要灭了满清的势头。
随着大量奥斯曼军队的调集,奥斯曼帝国近乎所有的国力都集中到了叙利亚,约旦,巴格斯坦一带,总数超过七十万奥斯曼大军。
这些可都是奥斯曼帝国常备的精锐大军啊,常年在北非作战,或者欧洲,克里米亚等地作战的精锐大军。
综合实力一下子就超过了多尔衮的清军。
甚至,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防止这些实力还不足以灭亡满清,奥斯曼皇帝还在疯狂的组建更多的新军,同样源源不断的派往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等地。
多尔衮和清军方面,虽然说在奥斯曼皇帝的疯狂之下,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实力已经完全超过了清军,但多尔衮却并不惧怕,丝毫没有撤兵防守的打算,依旧带着几十万清军主力在叙利亚等地和奥斯曼大军耗着。
刚开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统帅登尼塞里元帅凭借着奥斯曼大军更加强大的实力,在对峙时的不断交战中,不断挫败清军,杀伤不少清军士兵,打得多尔衮和清军只能死守营寨。
不过,多尔衮和清军有这刚刚攻下来的莫卧儿帝国境内三千七百万印度人口支撑着,只要满八旗元气还在,不管是波斯旗还是印度旗的伤亡他都并不怎么放在眼里。
源源不断的有印度旗和波斯旗新组建的军队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派往叙利亚境内参战。
奥斯曼帝**队超过七十万,清军也有八十余万,并且双方都在远远不断的派遣新的军队增援,这是一场超过一百五十万军队的大战。
刚开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统帅登尼塞里想和清军决战,一战而击败八十多万清军。
可惜,多尔衮却似乎并没有任何决战的想法,下令清军固守大营,就是不和奥斯曼军队决战,偏偏清军的大炮比奥斯曼帝国的大炮更加厉害,导致奥斯曼大军就算主动进攻清军大营,也很难攻进去,除非奥斯曼大军愿意付出更多得多的伤亡。
而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实力或许比印度旗占据大多数的清军强,但也不是绝对的碾压清军,如果付出更多的伤亡来进攻猛烈进攻清军大营,得不偿失。
在无法决战之下,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和清军又陷入一场漫长的相持消耗当中,着一相持就是将近六年的时间,几乎耗尽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
…………………………………………………………………………………
971。第971章 清奥之战的转折
这样漫长的对峙和不断交战,对奥斯曼帝国而言,是非常不妙的,毕竟欧洲方向和沙俄方向不可能真的一点都不防备,而且漫长的对峙,损耗的国力是无与伦比的,就算是最后奥斯曼帝国能够打败满清,也必然元气大伤,有被沙俄帝国和欧洲方面趁虚而入的危险。
只不过,奥斯曼帝国想决战,满清不配合,他们也没有任何可行的办法,只能跟满清拖着。
奥斯曼帝国皇帝咬着牙,就算对峙,可他就不信了,他奥斯曼帝国建国数百年,疆域广大,人口众多,难不成消耗国力还消耗不过崛起不到二十年的满清?
然而,奥斯曼帝国皇帝想错了,这样漫长的消耗国力的对峙,奥斯曼帝国或许拖不起,但满清却完全能够拖得起。
因为满清边境的敌人,除了东面的大明,便只有西面的奥斯曼帝国的。
大明方向,由于大明太强大了,多尔衮很清楚,如果大明下决心进攻大清的话,当前的大清派多少兵力驻守边境都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多尔衮就赌,几乎半点都不防备大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和奥斯曼帝国的对峙当中。
另外,印度的富庶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广袤的粮仓,和众多的人口,只不过前几年满清攻灭莫卧儿帝国,很多生产因为战乱而被毁灭,不过现在莫卧儿帝国已经灭亡,所有毁灭的生产都可以渐渐恢复。
比如当下,多尔衮已经开始恢复印度境内对盔甲和兵器的生产了,只要再有一段时间,盔甲和兵器以及兵源就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印度增援叙利亚战场。
最后一点,满清是纯掠夺式的,纯奴役治下各族作战,其核心是满八旗,只要满八旗未损,其他各族损失再多的兵源也伤不到满清的根本,奥斯曼帝国却不行,部族势力很多,各族死伤过多,便容易引发大规模叛乱。
所以说,有这么好的条件,这样漫长时间的国力消耗,满清占据绝对的上风。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两年清军还处于完全的守势,第三年,清军已经能够攻守互助了,第四年的时候,清军更是开始了局部的反攻,过半的清军士兵身上都披上了铠甲,战斗力大增。
第五年,大半的清军士兵身上都披上了铠甲,反观奥斯曼帝国方面,新补充上来的士兵全部都没有铠甲,只有简单的兵器,如果继续这样消耗下去的话,情况会演变成为奥斯曼帝国大军铠甲越来越少,而清军铠甲却越来越多,双方的综合实力在渐渐发生转变。
五月,清军数量达到九十万人,而奥斯曼大军依旧只能维持在七十万左右的数量。
清军不断开始主动对奥斯曼大军发动进攻,双方的攻守态势一下子就互换了过来,变成清军攻势,而奥斯曼大军守势。
这一日,是对峙五年来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双方都投入了超过三十万士兵的数量,来争夺叙利亚东部重镇拉卡城。
夺取拉卡城,意味着能够攻占叙利亚近半的区域,对于整场战役的意义非同一般,几乎能够算得上是一场转折战役。
为了取得这场局部大战的胜利,清军出动过半的满八旗,近半的燧发枪队等战斗力最强大军队,以及将近四百门仿制神武野战大炮。
奥斯曼大军方面为了守住拉卡,也出动重甲军团,部分铁骑军团,火绳枪队等奥斯曼精锐力量,以及六百多门各式铁炮进行争夺。
“轰!轰!轰……………”炮弹互轰,每时每刻都有双方的士兵被炸死。
“咻咻咻………………”箭矢如雨,穿透一名又一名双方士兵的身体。
鲜血流淌,鏖战整整三天,围绕着拉卡城的城外,浮尸一片,血流成河,血腥的气息遍布整个卡拉城方圆几十里的天空,清军死伤十八万,奥斯曼大军死伤十五万,但清军却也成功杀进了拉卡城内,争夺的焦点随之转到了城内。
渐渐的,哪怕奥斯曼大军不断增兵也没有能够将清军赶出拉卡,因为奥斯曼大军不断增兵的同时,清军也一样在不断增兵。
“该死的多尔衮!”奥斯曼帝国大军统帅登尼塞里一脸铁青,满含愤怒。
他知道,拉卡已经保不住了,再继续在拉卡城激战下去,吃亏的只会是他们奥斯曼帝国。
这是一场关乎两国存亡的庞大战役,任何一点不必要的折损都可能危害整个战局的胜败。
拉卡城是陷落了,但他们却还有另一个更加坚固的大马士革城。
这几年,奥斯曼帝国渐渐显露不支,奥斯曼统帅登尼塞里忧心之下,有先见之明,早早便在大马士革一带,依托坚固的大马士革城建立好了大量的防御。
“元帅有令,全军撤向大马士革城!”随即,奥斯曼帝国统帅登尼塞里下令奥斯曼大军撤出拉卡城,同时为了避免清军骑兵追击,还留下了一支一万人的奥斯曼精骑断后。
不过,清军显然没有追击撤退的奥斯曼大军继续厮杀的想法。
事实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大战,清军士兵也已经疲惫不堪,加上拉卡城刚刚攻占下来,还需要巩固,各种军需物资也需要补给,所以多尔衮放弃了追击撤退的奥斯曼大军想法。
总而言之,经过这场战役,奥斯曼帝国和满清的战略对比已经处在了劣势。
“呵呵,奥斯曼帝国,你们注定要再一次被我大清所击败!”清军大营内,多尔衮冷笑了一声道。
击败个奥斯曼帝国,大清便能够再一次吞并奥斯曼帝国大片领土,甚至于吞并整个奥斯曼帝国,大清只有不断强大,最终才有可能取得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终极目标还是要打败大明,杀回中原去!
在拉卡城整整休整了五天,各项物资全部运来之后,多尔衮率领清军继续进攻叙利亚,杀向叙利亚最大的城堡,也是叙利亚的中心大马士革城。
…………………………………………………………………………
972。第972章 决战大马士革
五月十二日,多尔衮率领数十万清军从三面合围大马士革城。
而大马士革城方面,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也统帅数十万奥斯曼大军依托大马士革城和大马士革城外大量防御,防守清军的进攻。
拉卡之战,清军虽然损失了十八万士兵,不过很快便有一支十一万人的印度旗和一支三万人波斯旗,以及一支一万八千人的仆从骑兵补充了上来,总共十五万八千人,而且大部分都身披铠甲,几乎就补全了清军的损失,让三面合围大马士革的清军仍旧拥有超过八十八万之众的庞大数量。
反倒是防守大马士革一带的奥斯曼帝国大军方面,只不过补充上来了一支七万五千人的士兵,并且大部分都没有铠甲,让奥斯曼大军的数量减少到了只有六十三万人上下,比清军的数量少了足足二十五万之众,力量对比处在了完全的劣势。
当知道这一情况的时候,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气得差点吐血。
“满人怎么有这样的实力!我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竟然比不上崛起不到二十年的满清!”登尼塞里元帅愤怒道。
这便是国力的表现,当下的满清,依托着吞并的莫卧儿帝国内富庶的资源,几千万的人口。这几年逐步恢复莫卧儿境内的生产之后,铠甲和武器和兵员都能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
几年的消耗下来,反倒是立国几百年正处鼎盛的庞大奥斯曼帝国首先开始不支了,登尼塞里怎么能不愤怒得想要吐血。
登尼塞里当下四十五岁,曾驻防乌克兰克里米亚一带防范沙俄大军。
虽然在名气上他不如当年的奥斯曼第一名将年近六十的盖特伊维奇老元帅,可是在真实的才能上,登尼塞里却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盖特伊维奇老元帅。
要知道,登尼塞里曾经多次带着数量更少的奥斯曼大军以少胜多,击败沙俄帝国的入侵,没有一定的才能是做不到的。
再看这些年和清军的对峙,每隔两三日便有交战,面对的还是多尔衮这样号称雄才大略的强劲对手,只要稍有差错便可能立刻全军溃败,要不是登尼塞里耗尽心力部署,稳扎稳打,步步防御,或许早在一年多以前奥斯曼几十万大军便要败了。
坚守不出!单纯的依托大马士革城防御!
这是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当下能够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奥斯曼帝国六十三万军队,对抗清军八十八万军队,虽然没有任何优势,反而是绝对的劣势,可是防守方的损耗总是比进攻方要少不少的,只要奥斯曼大军不出站,纯粹的防守,任由清军主动进攻,或许再对峙五六年清军都不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而登尼塞里就是赌满清的国力哪怕已经比他们奥斯曼帝国强了,也无法再这样继续对峙消耗五六年的时间,毕竟处于攻方的清军损耗可比他们奥斯曼大军大很多。
基于这样的想法,登尼塞里当真是在行动上坚定着坚守不出,绝不主动出战。
奥斯曼大军能够坚守不出,但清军却不能够也这样什么都不做的耗着,只能主动发起进攻。
“杀!”鳌拜举着钢刀怒吼,下令清军向前方的奥斯曼大军营寨进攻。
成千上万的清军士兵前赴后继,骑兵在前,步兵在后。
“轰!轰!轰…………”后方的几百门清军大炮也朝着奥斯曼大军的防御营寨猛烈轰击。
炮弹炸死一名又一名的奥斯曼士兵。
箭矢如雨,奥斯曼士兵躲在营寨的防御内射箭,而清军士兵只能边往前进攻便射箭,很多清军士兵倒在进攻的道路上。
总的来说,清军付出的伤亡要比奥斯曼大军大得多,几乎每倒下一名奥斯曼士兵,清军士兵就要倒下两名,两倍的死伤比例。
终于,清军杀到了奥斯曼大军的防御边缘,并且不断深入进去。
清军骑兵策动战马驰骋,不过哪怕骑兵机动性很强大,可是进入奥斯曼大军的防御阵地之后,机动性也无法发挥,因为奥斯曼大局你的防御内有非常多的沟壑,完全限制了清军骑兵的机动性。
不得不说,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能够带着数量更少的奥斯曼大军与号称雄才大略的多尔衮率领的数量更多的清军对峙交战数年,他是很有才能的,知道清军有骑兵一方面的优势,在大马士革这样的纯防御战中,开挖了大量的沟壑,死死的限制住了清军骑兵的机动性。
“轰!轰!轰…………”同时,奥斯曼军安置在大马士革成头上和城内炮台上的奥斯曼大炮也不断朝进攻中的清军开炮,炸死大量的清军士兵。
清军的大炮相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大炮,的确有很大的优势,但最主要还是在射速方面,在射程方面,奥斯曼帝国锻造了新型大炮,重达五千斤的新型大炮,完全能够将射程提升到超过两千米的地步,大约达到两千三百多米这样。
这也是奥斯曼帝国的锻造技术太差劲了,这样重量的大炮,如果换做现在的欧洲各国锻造的话,完全能够超过三千米的射程。
不过,有这样的射程,已经能够和清军两千米上下射程的仿制神武野战大炮对射一阵了。
倒是清军方面,西迁中东这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们的大炮技术依旧停留在当初盗取的大明仿制神武野战大炮技术上,或许是因为清军连年征战,无暇顾及,又或许是其他的。
清军仿制神武野战大炮靠着更快的射速,在炮击当中,炸死的奥斯曼士兵要远远多余奥斯曼帝国大炮炸死的清军士兵的数量。
然而,大炮轰击炸死的士兵数量,终究比不上两军士兵正面交战。
清军骑兵无法突进,步兵在奥斯曼大军防御阵地边缘死伤惨重,都无法取得大的战果。
“进攻!”清军出动了他们的燧发枪队。
这些同样由满人自己组成的一支军队,数量最多也始终只能维持在两万七千人的地步,此刻,清军一下子出兵一万两千人的燧发枪队对奥斯曼大军防御发动进攻,期待燧发枪队能够顺利撕开一道口子。
………………………………………………………………
973。第973章 多尔衮的秘密武器?
“砰砰砰…………”清军的燧发枪在一百三十米外便能够杀伤防御阵地内的奥斯曼士兵。
莫卧儿帝国之战,大明‘支持’给莫卧儿帝国的大明造燧发枪不下二十万支。除了损坏的,满清攻灭莫卧儿帝国之后,还缴获了不下十四万支。
这些大明造的燧发枪,性能上可以满清自己仿制大明的燧发枪好上许多。、
其实缴获了这么多的燧发枪,多尔衮完全能够自己组建一支数量超过十万人的燧发枪队,只可惜,多尔衮始终不能完全相信波斯人和印度人的忠诚,依旧只用满人自己组建燧发枪队,而满人的人口有限,哪怕吸收一部分两白旗的满人女子进入燧发枪队,但是清军的燧发枪队最多也仅仅只能维持在两万七千人的数量。
“砰砰砰…………”又是上百名防御阵地内的奥斯曼士兵被燧发枪射杀。
用上了大明造燧发枪的清军燧发枪队,几乎是奥斯曼大军最忌惮的。忌惮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清军真正的核心满八旗骑兵。
不过,从第一次和清军交战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双方已经大战很多次了,对清军的燧发枪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加上在欧洲方向和欧洲各国燧发枪队交战的经验,奥斯曼大军方面对燧发枪队的防御也一套。
只见许多奥斯曼士兵躲在沟壑内向着清军燧发枪队所在的大致方向射箭。
“咻咻咻…………”箭雨射杀不少清军燧发枪队的士兵。
虽然清军燧发枪队压得奥斯曼士兵只能躲在沟壑内,无法继续阻拦清军步兵的攻击,让清军步兵有机会也杀进沟壑内,但是清军杀进沟壑内的同时,也意味着双方士兵混杂在了一起,清军燧发枪队便无法继续开枪。
这是一个不小的死结,双方交战整整一日,最后清军只能无奈撤退。
一日的大战,清军总共出动超过十二万人进攻大马士革东侧防御,但在奥斯曼大军的死守防御之下,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反而付出了近三万人的死伤,而奥斯曼大军方面却只死伤了两万人上下,清军的损失相比较奥斯曼大军更大得多。
如果按照这样的进攻的话,清军哪怕全部耗尽,怕是也不能完全攻占大马士革城。
似乎双方依旧只能长时间对峙,不断进行小的战斗来不断积小胜成大胜,最终完全拖垮一番,这样的对峙,或许又将是五六年的时间。
奥斯曼帝国不想继续长时间对峙下去,清军方面,多尔衮同样不想继续长时间对峙下去。
奥斯曼大军方向,大马士革城内。
听到清军撤退,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丝毫不意外的笑了笑,结果在他的意料之中,清军想快速展开大战,一战功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双方大军的力量对比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清军的实力已经变得比他们奥斯曼帝国大军更加强大了,大规模的大战,他们奥斯曼帝国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这是一场关乎整个帝国存亡的战争,半点都不能马虎,所以只有这样坚守不出的防御,他们才有更大的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登尼塞里依旧坚持他纯防御,坚守不出的战略来守卫大马士革城。
清军方面,清军大营。
“奥斯曼大军统帅登尼塞里确实是一个人物!”多尔衮有些无奈,更有些钦佩的说道。
与登尼塞里率领的奥斯曼大军前后交战已经有**年的时间了,始终不能完败登尼塞里,哪怕是号称自己雄才大略的多尔衮也不得不对登尼塞里有些钦佩。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的话,遇到登尼塞里这样的对手坚守不出,哪怕多尔衮再怎么雄才大略,怕是也很难想到什么办法快速结束这场大战,只能继续长时间对峙下去,一点一点的消耗,直到有一方倒下。
但很显然,多尔衮已经不打算这么长时间的浪费下去了。
虽然继续长时间的消耗,对大清其实更有利一些,可是已经超过九年的时间了,他不能够再忍一个五六年了,带着族人西迁中东以来,虽然打下了一片很大的江山,但是也已经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多尔衮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乎快要支持不住了,他老了,他还希望亲眼看到大清杀回中原,击败大明,重新回到巅峰的一幕。
当初,是他带着大清入关后败给了大明,使得大清不得不放弃满洲祖地而西迁,他有责任带着大清重新杀回中原,夺回满洲祖地。
多尔衮生于万历四十年,而今已经五十八岁了。
历史上,多尔衮应该三十九岁就死了,但历史被改变,多尔衮的命运也被改变,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在四川的一次创伤中留下顽疾,多尔衮已经多活了近二十年。
可就算是多活了近二十年,如今年近六十的多尔衮,身体也已经开始虚弱,也不知道还能够撑几年,不是大清耗不起了,而是他多尔衮耗不起了。
大清就算不能够在他多尔衮手中重新杀回中原,击败大明,也必须在他的手中获得能够和大明势均力敌,平起平坐的地位。
多尔衮双目中闪过一丝锐利!
这个愿望其实已经不难实现!多尔衮双眼微微眯了一下!甚至快速击败眼前死守大马士革城的数十万奥斯曼帝国大军也不难实现。
“济哈尔,第一批火器什么时候能够生产出来!”多尔衮突然对着身边的济哈尔问道。
“回摄政王,最多有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批火器便能够生产完毕,并且运来此地!”济哈尔严肃的回答道。
多尔衮老了,其实济哈尔和鳌拜也老了,甚至鳌拜还比多尔衮大两岁,鳌拜已经六十了,身体的老迈,哪怕雄威犹存,也不如让年那般威风了。
“好!就让登尼塞里和奥斯曼大军再多蹦跶一个月,一个月后,待我大破奥斯曼帝国大军,彻底折断奥斯曼帝国的羽翼,届时,中东将是我大清独霸!”多尔衮死死的握了握拳道。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