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明1644-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好了,奥斯曼帝国战败,这里是大清的领土了,以后他们想什么时候来参拜便能够什么时候来参拜。
非常奇异的一幕,剪着金钱鼠尾发饰,身穿满清兵服,胸口却写着一个大大的汉字‘兵’字的波斯旗士兵,兴奋的呼喊着跪倒在地,朝真神圣山所在的方向不断叩拜。
要说着波斯人的历史也是极为古老和辉煌的,可惜他们先是被创建了真神的阿拉伯人改造成了真神的信徒,现在又被满人一通改造,换了满人的服饰,剃了金钱鼠尾,精神上被神权统治,**上被满人统治,早已经不负当年古老波斯帝国的辉煌了,显得不伦不类。
相比较于波斯旗的诚恳,清军满八旗的满人虽然名义上同样信奉真神,但面对‘圣山’却只是面无表情的骑马走过,并没有人如波斯旗的波斯人一样诚恳的跪拜下来,甚至一些满八旗的满人脸上还露出颇为明显的不屑。
看来,满人虽然名义上信奉真神,可实际上心里却半点都不坚定,丝毫没有对所谓的真神的‘敬意’。
满人出自大明东北,文化思想上从小便是受到大明中原文化的影响,听到最多的还是诸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神话,原本名义上信奉了真神超过二十年,许多满人其实已经受到不浅的影响了,对所谓的真神已经颇为诚恳了,一度有成为真神最忠实的信徒的势头。
然而,可惜的是,随着‘洪荒’一书在满族各层流传,但凡看过‘洪荒’的满人,无不重新坚定了他们对于东方神话的信仰,所谓的真神,在他们心里则成为了下等神,而将盘古,女娲,三清,接引,准提等等洪荒圣人视为真生的‘神’!
从这也可以看到‘洪荒’的魅力,不愧是大明上下公认的‘天书,神书’!不止坚定了大明百姓对东方神话的信仰,也坚定了西迁中东,名义上信奉真神超过二十年的满人上下的信仰。
其实从很早之前,朱慈踉便下令将‘洪荒’译成了满文,秘密流传到了满清。
到了此刻,甚至多尔衮也都看过了。
以多尔衮的聪明才智,不是看不出来‘洪荒’的引诱能力,只不过多尔衮毕竟也是出自大明东北,从小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从小听闻的也是东方神话,东方神话在多尔衮心里很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看着‘洪荒’多尔衮心里都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多尔衮不仅没有禁止‘洪荒’在满人上下流传,甚至还帮忙推广到了满清疆域各地的市面上去了,时至今日,至少已经有三成以上的满清各族百姓看过‘洪荒’了,其中不乏一些真神最坚定的信徒。
最开始的时候,‘洪荒’还只是以一种消遣的书籍的方式观看着,不过‘洪荒’的魅力太强大了,几乎所有看过‘洪荒’的人都渐渐未知着迷,以至于在不知不觉间的潜默化下,心里对于东方神话理论的肯定也变得越发坚定了起来,还影响了许多人对于真神的信仰。
这一点,可太严重了,当真神寺庙的长老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洪荒’的影响已经太大了,不是没有长老想要禁止‘洪荒’的继续流传,可是看过的人已经太多了,而且多尔衮等满人高层不配合,光靠真神寺庙的力量,根本无法真正将‘洪荒’禁止,更别论消除洪荒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满人虽然西迁中东超过二十年,名义上信仰真神也超过了二十年,但在多尔衮‘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满人最终没有真个成为所谓真神最忠实的信徒,心里依旧坚定着他们对东方神话和文化的认知,这一点还是值得表扬的。
攻占耶路撒冷之后,清军很快攻占了整个巴勒斯坦,并且又很快攻占了约旦。
大明中兴二十七年三月初,多尔衮下令鳌拜为主帅,统帅三十万清军开始进攻北非的奥斯曼领土,争取将北非也纳入大清的统治。
经过与清军近十年的对峙,大马士革之战战败后,六十多万奥斯曼精锐军队全军覆没,奥斯曼帝国已经没有了多余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止清军攻占北非。
经历三个多月的征战,终于到了六月中旬的时候,清军完全攻占整个北非,满清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开拓,当下已经超过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了。
反观奥斯曼帝国方面,疆域从原先的近八百万平方公里,直接缩小到了现在的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且国力耗尽,元气大伤,还要面临满清,沙俄帝国,欧洲方面的三面围攻,当真是无比凄惨,也不知道兴盛了数百年的奥斯曼帝国还能够支撑多久。
…………………………………………………………………………………………………………………………
985。第985章 难以为继的奥斯曼帝国
攻占北非之后,清国终于暂时停止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吞并了奥斯曼帝国如此广大的疆域,加上十年的战争,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满清的国力也消耗不小,况且还要消化攻占下来的疆域,暂时没有精力继续进攻奥斯曼帝国。
不过,清军虽然没有再继续进攻奥斯曼帝国,但国力大衰的奥斯曼帝国显然不能平静。
大明中兴二十七年,七月。
趁着奥斯曼帝国精锐大军尽失,国力衰弱之际,黑海东岸的格鲁吉亚人首先举旗反叛,仅仅八日,格鲁吉亚人便攻下了格鲁吉亚的中心第比利斯城,奥斯曼格鲁吉亚领主被迫逃到格鲁吉亚的第二大城市哥里,带着大约一万四千多奥斯曼大军苦苦抵挡格鲁吉亚人的进攻。
格鲁吉亚是格鲁吉亚人的土地,奥斯曼帝国在这里的力量非常有限,反观格鲁吉亚人,攻占格鲁吉亚的核心第比利斯城之后,很快发展到了六万军队的规模。
不止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和欧洲方向的塞尔维亚人也纷纷举旗反叛。
还有一些领地不大的小领主,可以说奥斯曼帝国因为国力衰弱,反叛之势已成星火,如果不及时扑灭的话,必将发展成为燎原,到时候,奥斯曼帝国不用清军来攻,或许便会被众多的反叛实力所颠覆。
奥斯曼帝国的皇族是突撅人,出自中原北方草原,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时期被唐军赶到小亚细亚一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渐渐崛起,三百多年前攻灭拜占庭帝国之后,开始走向巅峰,建立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从建立之初便以掠夺,不断的掠夺来增强国力,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部族,每年都要向奥斯曼帝国缴纳重税,一旦数量不够,便会有一部分族人被抓走,充当奴隶补足,非常残酷。
正因为这样的残酷,所以才有那么多部族在奥斯曼帝国国力大衰之际,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反叛。
其实早在奥斯曼帝国与清军长达十年的对峙的交战的时候,便陆续有一些部族趁机反叛奥斯曼帝国,只不过那个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有些力量,而且反叛的都是小部族,大部族都在观望,所以都没多久就被奥斯曼帝国扑灭了。
而相对于那些人口不足十万的小部族,格鲁吉亚人等都是数十万,甚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部族,他们一带头反叛,那些数量众多的小部族当然忍不住了,纷纷跟着跳出来。
得到格鲁吉亚人等数个大部族,以及众多小部族一齐反叛的消息,奥斯曼皇帝震怒。
“该死的!清军才刚刚停止进攻,一帮乱臣贼子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反叛,都该死啊!”奥斯曼皇帝愤怒的怒吼道,双眼中布满了浓浓的杀机。
奥斯曼皇帝下令帝国内残余的奥斯曼军队全部出动,反扑所有反叛的部族,特别是身在小亚细亚的一些小部族,更要扑灭。
相比较格鲁吉亚等势力较强,并且偏远的大部族,小亚细亚半岛是奥斯曼帝国的根源,这里的反叛必须要率先扑灭。
为了震慑其他各族,奥斯曼对反叛的部族采取最血腥的镇压手段。
整个部族,男女老少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奥斯曼帝国虽然因为与满清十年对峙,大马士革之战后,精锐大军尽失,国力大衰。但好歹是一个辉煌了数百年的大帝国,烂船还有三斤钉呢,奥斯曼帝国的国力是衰弱了,但对于还在他统治下的各族而言,依旧强大。
小亚细亚方向,奥斯曼帝国临时凑建了一支十二万人的奥斯曼大军,最先扑向这里的几个反叛小部族。
几个小亚细亚的小部族实力都不强,虽然加在一起也凑起了三四万人的军队,但跟十二万人的奥斯曼大军相比,力量还是不够。
奥斯曼大军很快杀入这几个小部族当中,顿时将几个小部族杀得血流成河,扑灭了小亚细亚的反叛。
小亚细亚是奥斯曼帝国的根源,奥斯曼帝国对这里的掌控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并不难扑灭这里的反叛,不过对于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等势力比较强大,并且距离比较远的部族,奥斯曼帝国就很难扑灭了。
九月,十二万奥斯曼大军进攻格鲁吉亚,而这个时候的格鲁吉亚已经完全被格鲁吉亚人控制,格鲁吉亚人的军队数量也发展到了八万人的巅峰。
虽说也都是一群自行组建的军队,实力上并不是十二万人的奥斯曼大军的对手,不过格鲁吉亚人很快跟同在一片区域的亚美尼亚人以及阿塞拜疆人联合,共同组建了一支近十五万人的联军。
联军数量上超过奥斯曼大军,并且都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而奥斯曼大军方向,虽然武器比较精良,可惜也不是什么多么精锐的大军,同样是奥斯曼皇帝临时组建的,综合战斗力半斤八两,不过劳师远征的奥斯曼大军显然不是包围家园的格鲁吉亚等联军的对手,一开始就被联军打得节节败退。
除了格鲁吉亚方向,欧洲方向的塞尔维亚人方面,奥斯曼帝国同样无法扑灭,七万奥斯曼大军被十万塞尔维亚大军打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只能退出塞尔维亚,眼睁睁的看着塞尔维亚人独立。
祸不单行,除了内在的反叛,外部也不安宁。
眼看着奥斯曼帝国国力大衰,反叛四起,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奥地利公国,沙俄帝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在奥斯曼帝国身上割肉的机会。
九月,十万奥地利军队从西南攻入奥斯曼帝国境内,趁机攻占了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山等大片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北部方向,二十万沙俄大军攻入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克拉斯尼亚等地,同样攻占了这些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内有反叛,外有外敌入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奥斯曼帝国再丧失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快,当奥地利,沙俄帝国停止进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已经仅剩小亚细亚和伊斯坦布尔一带,以及希腊,保加利亚一带疆域了,总共只剩下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短短十年多的时间,庞大的奥斯曼帝国近乎分崩离析,从近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一下子缩小到了仅仅只剩下区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地步,当真无比凄惨。
然而,哪怕是仅剩区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奥斯曼帝国的悲惨也还没有结束。
大明中兴二十八年正月,经过了半年的缓和,又眼看着奥斯曼帝国周围的各国不断蚕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为了避免奥斯曼帝国剩下的富庶之地被他国抢走,多尔衮没有继续隐忍下去,于正月八日,亲率二十九万清军攻入小亚细亚,意图拿下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原本就国力大衰的奥斯曼帝国,又经历了叛乱和奥地利,沙俄的入侵,疆域再一次大量丧失之后,国力更加衰弱了。
现在,清军卷土重来,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国力耗尽,难以为继,还怎么抵挡得了清军的进攻!奥斯曼帝国皇帝一下子就崩溃了。
…………………………………………………………………………………………
986。第986章 欧洲留学生到来
中东的混乱并没有能影响到大明与欧洲方向的交流。
不过,清军击败击败奥斯曼帝国,攻占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半岛,巴勒斯坦,北非等大片领土的消息,依旧很快传到了大明南京城。
对于谁胜谁败,朱慈踉并不关心,哪怕满清攻占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等地之后,疆域大大扩充,但满清在大明面前,实力依旧不值一提,不可能就此得到与大明相抗衡的实力。
朱慈踉最感兴趣的还是满清为了和奥斯曼帝国对峙,打败奥斯曼帝国,倾尽国力和奥斯曼帝国对峙交战了整整十年,国力耗损很大,特别是人口方面,不仅没有任何增长,反而又减少了许多。
比如印度方面,如果说满清刚刚灭掉莫卧儿帝国,攻占印度的时候,印度还有三千七百万人口,但与奥斯曼帝国十年交战之后,却直接锐减到了三千万多一点的地步,减少了近七百万印度人口。
为什么会减少这么多,原因还在于莫卧儿帝国刚刚灭亡的时候,战死的都是年轻男子,老少比例方面本来就偏老,而紧接着又与奥斯曼帝国十年交战。
在这场大战当中,主力毫无疑问是数量庞大的印度旗。
虽然印度旗战斗力是清军当中最差劲的,可是架不住数量多啊,清军最高峰的时候,九十万大军,其中六十多万都是印度旗,整个十年战争,不下两百万印度士兵被抽调过去。
并且,战争也不仅仅是士兵方向的对战,还有后勤!除了十年战争期间,陆续组建抽调的两百万印度士兵,还有另外一百多万的后勤,同样是印度年轻人组成。
还有兵器锻造,铁矿开采等等各方面,倾国之力的战争为什么会那么损耗国力,便是在这些方面,正是这些方面的叠加,大量青年人口出征或战死在外,最终导致印度人口在短短十年间不仅没有半点增加,还减少了七百万之多。
除了印度人口,波斯人口也大量锐减,原先波斯人口还有一千三百万,十年战争之后,也减少到了一千一百万的地步,锐减两百万人口。
战争刚刚过去,随着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不断消亡,相信在未来三四年之内,满清人口都难有增长,最多能保持当前的数量。
“还有三千万人口,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人口密度还是有些大,多尔衮还需努力啊!”朱慈踉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放任多尔衮和满人在中东折腾了这么多年,得到的结果完全超出了朱慈踉的预期。不仅重创了神权,还大量消减了那里的人口,甚至将一部分中原文化也带到了那里,将来大明如果统治那里的话,多尔衮和满人弄出来的这些铺垫,不知道能够为大明省去多少力气。
总的来说,多尔衮和满人还是有不小的功劳的。
满清出自大明东北,虽然西迁,但朱慈踉也没打算放过他们,而且中东那一块地方,有未来工业的‘血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发展的必备资源,很重要,大明必须拿下。
当下大明还在开拓和经营美洲大陆,不过预计数年内可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大明和满清的恩怨,发兵中东。
因为中东巨大变迁,金銮殿的巨大世界地图再一次更换,满清疆域扩充,奥地利,沙俄都有扩充,而且诞生了如格鲁吉亚,塞尔维亚等刚刚脱离奥斯曼帝国的新生共和国。
反倒是原先庞大的奥斯曼帝国,疆域锐减,现在只剩下区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了,国力锐减。
……………………………………………………………………………
大明中兴二十八年,二月,远涉重洋,第一批欧洲留学生终于抵达大明。
大明当下最主要的还是处理欧洲留学生的问题。
当初之所以同意欧洲向大明派遣留学生,便是因为可以先一步向欧洲输出大明的文化,价值观等等,培养一批亲向大明,向欧洲宣扬大明各种美好的‘公知’。
而想要留学生亲向大明,成为大明需要的‘公知’,第一便是要他们熟悉大明的文化和价值观,让他们看到大明文化的魅力,认同大明的价值观。
因为是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大多数人对于大明都是陌生的。
其实,欧洲各国派遣这些留学生来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比如造船,枪炮,电灯,铁路,水泥等等先进科技产物。
而这些先进科技产物,大明自然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就让欧洲留学生接触到,特别是铁路,蒸汽发动机方面,这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大明还不打算让欧洲各国那么早的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大明给欧洲留学生安排的课程,是从文字语言,文化方面着手的,先教欧洲留学生汉语和汉字,带领他们学习认识大明的文化。至于各项先进技术方面,那要等欧洲留学生熟悉大明的文字和语言之后,具体时间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毫无疑问与欧洲各国派遣留学生的目的相左,不过本来学习大明的技术之前就得先学会大明的文字和语言,欧洲各国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只能嘱咐各个留学生,尽早的学会大明的文字和语言。
前来的欧洲留学生多达四百五十人,还有各国的一些使臣也跟着来来,总共七百多人,比上一次各国特使团稍微少一些。
这一次是从马来省的吉隆坡港登岸,并从吉隆坡的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大明南京城。
前来大明之前,欧洲留学生都听闻了大明的先进和强大,无疑都带着一颗憧憬的心来的。
“欧,上帝!这就是火车吗,真是奇迹!”登上火车,看着车窗外快速掠过的景物,欧洲留学生第一次被震惊到了。
虽然欧洲各国特使回国的时候,已经述说了许多关于大明的一切,但这毕竟只是‘说’罢了,与亲眼看见带来的震撼是无法相比的。
而火车给欧洲留学生带来的震撼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将有更多的震撼,在这些震撼的影响下,欧洲留学生对于大明强大和先进的认知会慢慢深入心底,最终必然演变成对大明的各种崇拜和赞美,让他们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知’。
…………………………………………………………………
987。第987章 神圣罗马皇帝的盘算
随着欧洲第一批留学生的到来,大明建立的第一所专门教受欧洲留学生汉语汉字的学院也建造完毕,就等欧洲留学生入住了。
经过三天三夜的车程,欧洲留学生于二月十一日到达南京城,顺利入住学院。
随后,将开启这些留学生在大明长达五年的学习生涯。
除了留学生,还有不少欧洲各国的使者也一并到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斐迪南皇太子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这一行留学生及使者团身份最高的人。
斐迪南皇太子的到来,是带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给予的任务来的,目的是为了和大明王朝联姻,这无疑是一个崇高的任务,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斐迪南皇太子有信心说服大明皇帝陛下同意神圣罗马帝国和大明的联姻。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十二日清晨,斐迪南皇太子早早的便来到宫门外求见,还带了数量不少的礼物,都是神圣罗马皇室几百年收藏的珍品,不乏价值连城之物。
“神圣罗马帝国?”得知神圣罗马帝国皇太子一大早便来求见,朱慈踉眉头微微皱了皱,一时想不到是因为什么事情。
“宣吧!”朱慈踉对着一旁的太监说道。
虽然弄不明白神圣罗马帝国皇太子前来到底会因为什么事情,不过朱慈踉只是有一些好奇,到也不是那么在意,但见一见也无妨。
很快,斐迪南皇太子便被带了进来。
“参见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斐迪南太子一进来便对朱慈踉行礼,态度极为恭敬。
大明一直以来的神秘地位,加上近二十年来中兴之后,突然展现出的恐怖力量,抢夺殖民地,美洲大陆之战,两次超级大海战,无不已大明的胜利而结束。
大明的实力彻彻底底的折服了欧洲各国,哪怕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在欧洲的地位比较特殊,有一定的崇高,但面对大明,他们也无法抬得起头来。
“斐迪南太子免礼!”
朱慈踉打量眼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典型的日耳曼相貌。
斐迪南皇太子同样在偷偷打量朱慈踉,皇者的气息无疑将斐迪南太子震撼到了,让斐迪南太子下意识的充满小心谨慎。
一番打量过后,朱慈踉这才开口问道:“不知斐迪南太子这么早便来求见朕,所为何事?”
一旁的翻译将朱慈踉的话翻译过去之后,斐迪南太子没有立刻就说出自己的目的,而是向后方的两名各自捧着宝盒的下属示意。
这两名下属当即捧着手上的宝盒上前几步。
斐迪南太子笑着将两个宝盒依次打开。第一个宝盒内装着的是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晶莹剔透,是最上等品质的夜明珠,斐迪南太子在一旁述说着这颗夜明珠的来历。
第二个宝盒内装着的是一顶由众多宝石镶嵌的皇冠,其上最闪亮的当属皇冠正中的那颗大钻石,足有将近半个拳头大小,不说上面的这颗大钻石,就是上面的其他宝石加在一起,也是价值连城。
两样都称得上是难得的珍宝,还不止这些,斐迪南太子还呈上了一张名录,上面还有不少价值珍贵之物,全部东西加在一起,是非常大的手笔。
“这些全都是献给陛下您的礼物!”斐迪南太子说道。
不得不说,斐迪南太子很聪明,没有一开始就将联姻的目的说出来,而是先献上众多价值连城的礼物。
所谓拿人手短,只要朱慈踉事先收下这些珍贵的礼物,那么等会斐迪南太子说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相信朱慈踉都不好意思拒绝,联姻之事便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