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明1644-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一道撤去北京城。

多铎沉吟片刻,但他倒不可能违抗多尔衮的命令,随即对着身旁的传令兵说道。

“传令,汉旗军调集三万前来南阳即可,归由平西王吴三桂统辖,平西王全权接管剿灭李自成一事,其余人等,随本王即刻北上,撤往北京城!”

“喳!”传令兵立刻前去传达多铎的命令。

多铎看向身旁的吴三桂说道:“平西王!刚才本王说的话你也听见了,摄政王有令,本王不得不率领大军主力北上北京城,留给平西王三万汉旗军,平西王可有信心剿灭李自成,同时拿下整个河南!”

吴三桂面无表情,但双眸深处有着异色闪过,对着多铎拱手道:“吴三桂定不会让摄政王失望!”

“好!既然如此,这里就交给平西王!”多铎笑着道。

一炷香后,多铎率领满蒙八旗主力撤退,南阳城下独留吴三桂的两万余关宁军在此。

随着多铎率领满蒙八旗主力的离去,关宁军各级将领来到吴三桂身旁,一个个喜形于色,犹如戴在身上的枷锁一朝得去,浑身都轻松了起来。

“哈哈哈哈!大帅,清虏终于肯放大帅一人独当一面了,从今往后,我等便不用在顾虑清虏,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一名关宁军将领哈哈大笑道。

吴三桂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叹息道:“我等早已上了满清的贼船,根本毫无退路,终究还是要给满清卖命的,这一次说是让本帅独当一面,全权代理围剿李自成一事,可一旦本帅迟迟不能建功,多尔衮也必然必会手软。”

关宁军各级将领听了吴三桂的话,顿时一个个沉默了下来,他们一个个的一家老小可都被满清安排在了北京城居住,意识到这一点,关宁军各级将领心里再次一紧,原来他们身上的枷锁半点也没有去掉,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全,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卖命帮满清打下江山。

南阳城楼,许昌龙犹豫良久,正要有所决断,突然一名千总激动的指着城下对许昌龙喊道:

“将军,清虏铁骑有异动,像是要撤退了!大喜啊将军!”

“哦!”许昌龙赶紧来到城楼边上观看。

“果真如此!”果然,清军铁骑大半都撤走了,城下至于两万多骑兵,看这两万多骑兵的装束,毫无疑问便是吴三桂的关宁军。

许昌龙大喜之余,同时心中也有些纳闷,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刚才准备投降的心思也放了下去。就连一心想要投降的周守信见满清最主要的满蒙铁骑都退走了,也沉默了住了,也暂时打消了投降的念头,打算先静观其变。

毕竟,满清也有可能只是暂时撤走,不用多久还会再来城下,周守信有投降满清的心思不假,但也要满人主将在此才行,毕竟对满人投降和对吴三桂一个汉人叛徒投降,差别很大。况且,大顺沦落到这般境地,就是因为吴三桂放满人入关害的,多少将领恨不得生吃了吴三桂的肉,怎么可能向吴三桂投降,单看许昌龙此时盯着城下吴三桂的神情充满戾气和杀机,周守信就算敢有那样的心思,也万万不敢张嘴说出来的。

不仅南阳城下,原本被多铎留在山脚处监视李自成的几千八旗也一同撤走了。

“陛下,有探马传来消息,清虏撤走了,全部撤走了!”

“什么!事情可真!”李自成原本披头散发,极其狼狈的坐在一块石头上,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震惊得站了起来。

“不行,这很可能是清虏的诡计,想引诱朕出山!”李自成眉头一皱,断然道。

“陛下,要想知道消息是否准确,加派人手出山探查便可,陛下先在此稍做休息,待消息探知回来再做决断不晚。”李过说道。

李自成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立刻加派人手出山探查。

两个时辰后,待得知满清铁骑真的撤退了之后,而且准备撤出河南,只有吴三桂的两万余关宁军还留在河南,此刻正在南阳城下,李自成心里猛然一松。

“只有吴三桂留在河南了?”李自成咬着牙笑这说道,面色有些潮红,表情非常诡异。

“嘿嘿!吴三桂,老子****全家!终于让老子有机会找你报仇了!新仇旧恨一起算,不将你千刀万剐了,老子就不叫李自成!”李自成可谓是很透了吴三桂,认为都是因为吴三桂他才落到这般凄惨的境地,加上从山海关一路下来,都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冲在最前面,最死命的追杀他,李自成恨不得生吃了吴三桂的肉,跟吴三桂绝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李自成信心十足,认为自己还是天命所归,看吧,在他即将到达绝境的时候,满清主力竟然撤退了,这不是老天在帮他是什么!区区吴三桂,必然斗不过他李自成的天命所归,不久的将来,他李自成就能东山再起了,到时候擒住吴三桂这个狗贼,不折磨得吴三桂生不如死,他誓不罢休!

李自成雄心万丈,准备率领大军出山跟吴三桂在南阳拼他个你死我活!

……………………………………………………………

171。第171章 红娘子入河南

多铎接到多尔衮的命令,立刻率领大军折返回西安,并带领满蒙和汉旗军大部分主力北上北京城待命。

同一时间,李自成败入河南生死不知的事情传遍天下,南京城百官振奋。自从李自成占据北京城以来,大明朝百官不仅惧怕满清,也惧怕李自成,特别是李自成逼死先皇一事,一直是百官心里的一个结,百官愤恨李自成超过了满清,如今李自成落到这般境地,几乎是大仇得报,百官如何能不兴奋。

甚至有官员上书朱慈烺,要举办国宴庆祝。

“几个狗东西,脑子废掉了!”朱慈烺将那几本说要举办国宴庆祝李自成失败的奏折狠狠的摔在地上,破口大骂。

“别说李自成死没死还不知道,就算李自成真被满清给灭了,又有什么可庆祝的,满清才是我大明的大敌,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一个个尽是鼠目寸光!没有一个看得清楚时事!”

朱慈烺失望透顶,朝廷百官,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之辈,除了一个刘宗周敢明言断定满清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明外,其余人等如钱谦益,黄道周等一些人,就算有跟刘宗周一样的想法,但奏折上都是支支吾吾的,连明言出来的气魄都没有,大明朝尽是这样的官员,这才是朱慈烺最愤怒的。

“启禀皇上,兵部侍郎李岩和昭毅将军红娘子求见陛下!”

“宣!”

很快,李岩和一身火红色戎装的红娘子走进大殿。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二人参拜道。

“平身!”朱慈烺右手虚抬。

待二人站起来,李岩率先说道:“皇上,臣听闻清军主将多铎日前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只在河南留下了吴三桂的关宁军和几万汉旗军,其余大部分主力准备撤往北京城。”

锦衣卫的密报已经传到京城一个时辰了,李岩有朱慈烺的特许,可以和内阁六部尚书一同在第一时间知晓密报的内容。

朱慈烺点了点头,心里对李岩是非常满意的,就凭李岩能在第一时间主动进宫前来找他商议,就比马士英等六部尚书强。

“爱卿有何建议,但说无妨!”朱慈烺说道。

“启禀皇上,清军从去年入关以来,已经连续征战了大半年时间,将士疲惫,据臣猜测,清军主力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北撤,定是多尔衮想在近期对我大明用兵,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当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刚好够清军休整完毕,到时候怕是至少会有数十万清军南下进攻我大明,皇上不得不防,山东,江淮两地都需要派重兵把守才好。”

“皇上,这是微臣草拟的布防图,可以在山东江淮两地布下层层防御。”李岩从袖口拿出一份奏折,当即便有太监下去接过,呈上去给朱慈烺过目。

朱慈烺打开,仔细观读,越往下看,脸上越是露出喜色。李岩这份布防图可形成多层犄角防御,环环相扣,若是将来清军真的数十万大军南下的话,想要突破这么多层防御,至少也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想突破长江防御就更难了。

“呵呵,不错,爱卿大才,若是按照爱卿所言布防,朕当无忧矣!”朱慈烺大笑道。

虽然朱慈烺并不打算在将来以防守的态势来应对满清的南下,而是主动出击决战,但李岩并不知道朱慈烺这个打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个布防图,至少证明李岩当真极有才干,而且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糊弄,朱慈烺毫不吝啬赞扬。

“就按照爱卿所言布防!”朱慈烺笑道。

江淮富庶,仅次于江南,朱慈烺将来虽然不会以牺牲江淮为代价采取防御,打算主动出击和清军决战,但也不会大意,反正朝廷养这么多兵马,闲着也是闲着,能调集到山东和江淮两地布防也是好的。

“谢皇上!”

李岩随即和朱慈烺商议起了细节。

根据李岩的布防图,朝廷大约需要二十二万兵马才能完成布防。

如今的大明朝,算上十二万应龙军,以及各地驻军,全国大约有六十多万大军,除去川贵两地和湖北的兵马不能动用外,大明还可以抽调的大军大约为四十万。

江淮本身有四镇十三万兵马,虽然已经调了五万到山东和纪锋的应龙军第一军一同在泰安和莱芜一线跟济南城的清军对峙,但李岩的布防图本来就算上了泰安和莱芜一线的,也就是说山东和淮安已经有了十七万兵马,只需要另外再调五万便可。

经过商议,朱慈烺从江西抽调三万,苏州抽调两万,一共五万兵马北上江淮。

“昭毅将军与李爱卿一同前来,是否也另外有什么事情?”商议完布防的事情后,朱慈烺看向红娘子问道。

“是的,皇上!”红娘子笑道。

“如今清军主力已然撤出河南,河南的大部分地方都还在义………流寇手里,末将当年曾在河南征战数年,有些根基,与许多流寇将领都有交情,可劝说他们迷途知返,为皇上所用!”红娘子说道。

朱慈烺心中一动,立刻感兴趣了,不过朱慈烺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开口问道:“昭毅将军可知,李自成并不一定就死了,若是遇到李自成,昭毅将军当如何?”

红娘子沉默片刻,说道:“李自成曾辱我,我与他的恩义早已了断,不会有所顾虑!”

“朕相信昭毅将军,朕准了!朕在此向昭毅将军承诺,只要接受昭毅将军劝降的流寇,以往所为,朕可以既往不咎。”朱慈烺给了红娘子一个承诺,毕竟那些流寇也曾是大明的子民,朱慈烺并不打算赶尽杀绝。

“谢皇上恩典!”红娘子单膝拜谢道。

红娘子所属的‘红营’一万人马如今在庐州休整,红娘子当日便告别了李岩前往庐州,数日后,率领红营兵马出庐州,过六安,进入河南,很快便招降了莘县,正阳,信阳等十几个县的流寇,收复河南近五分之一的土地,逼近驿城和汝南等地。

同时,李自成未死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大明中兴元年正十二,李自成带领三万余兵马走出大山,成功突入南阳城。而多铎调给吴三桂的三万汉旗军也在当日到达南阳城下,吴三桂和李自成大战于南阳。

吴三桂略占上风,但李自成依托南阳城池,谁也奈何不了谁。

李自成开始收拢河南大顺军兵马,吴三桂也暂时放弃了在南阳和李自成死磕,率领包括关宁军在内五万余兵马抢占河南城池,算上红娘子,河南可以说三方鼎立,这个局面将维持近一年的时间。

……………………………………………………………

172。第172章 知己知彼

大明中兴元年正月二十二,大清豫亲王多铎率领满蒙联军和汉旗军主力,一共二十九万大军回到北京城。 摄政王多尔衮命令百官出城迎接,盛况空前!

毕竟多铎自山海关之战后,带领大清主力攻打手握雄兵百万的李自成,连战连捷,仅山西一战就覆灭了李自成五十万大军,而后乘胜追击,攻破潼关,攻入李自成政权的老巢陕西,虽然最终并没能将李自成彻底剿灭,但李自成也已经是丧家之犬,不足为惧。这可是大清自立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让大清一下子就拥有了天下近半的江山。

更主要的是,多铎乃是多尔衮的同母亲生胞弟,多尔衮给了多铎最高的荣誉,这是给多尔衮自己锦上添花之余,更震慑了支持福临小皇帝的一帮人,从此大清就更是在没人敢反对他多尔衮了。

多铎回到北京城之后,还没得休息,便直接去了多尔衮的摄政王府。

“哈哈哈哈!十五弟,你辛苦了!”多尔衮一拳敲在多铎的胸口上,哈哈大笑道。

“十四哥!”多铎笑着回以一拳。

兄弟二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好片刻才分开。

多尔衮微微打了个手势,婢女立刻摆弄好酒宴,多尔衮拉着多铎一同去享用。

酒宴当中,多铎突然对着多尔衮提出疑问道:“十四哥,我一直有些纳闷,李自成被我追击到河南,最多再有十来天我便能将他彻底诛灭,不用一个月我便可拿下整个河南,为大清再开一省土地,十四哥却急着在这个时候让我带大军主力回来,岂不是白白错失良机?就不怕李自成将来死灰复燃,再次席卷天下?还是十四哥有什么重大的安排,比现在剿灭李自成更加重要!”

多铎并不怀疑多尔衮,觉得多尔衮此举定然是有什么深意在里面,只不过他有些想不通罢了。多铎在打仗方面是一个好手,或能与多尔衮匹敌,但在政治方面却是一窍不通。

多尔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十五弟不必担忧,汉人有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深以为然,李自成以前之所以能多次东山再起,乃是其拥有天下民心的缘故,而如今他早已失去民心,又成了一丧家之犬,想东山再起根本不可能,已经不足为惧。江南残明才是我们大清当前的大敌,必须尽快将其灭亡,否则越是拖延下去,越是对我大清不利。”

多尔衮虽然很清楚多铎所言不错,如果他再给多铎一个月的时间,多铎一定能彻底灭亡李自成,并且拿下整个河南,但多尔衮并不想浪费这一个月的时间,大清数十万大军已经连续征战了大半年时间,人困马乏。要想以最佳的状态南下与大明决战,大军就必须要休整三四个月的时间,那个时间点又刚好是雨季来临之时,到时候大雨便能克制大明新建立的应龙军,以大清现有的实力,大清取得决战胜利的胜算至少在八成以上。

“你看看这是近一年时间,大明皇帝朱慈烺自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如今的大明可比崇祯朝更加可怕,更加令人忌惮。”多尔衮将一份折书递给多铎观看。

多铎原本微微皱着眉头,但接过之后,打开来看,越看下去他便越是觉得震惊,多铎对政治一窍不通不假,但作为大清堪比于多尔衮的名将,多铎看待形势的眼光还是有的。

多尔衮搜集的消息非常全面,从朱慈烺南下登基时路过山东,在山东诛灭刘泽清一举夺取山东兵权,到淮安之战诛灭刘良佐,而后登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又以雷霆之势诛灭魏国公徐宏基,同时将东林党连根拔起,彻底掌控大明军政大权,这一桩一件无不尽显铁血与果断。

若是朱慈烺只单单铁血果断还不能令多尔衮忌惮,但后来朱慈烺又极其有魄力的拨下巨款,给所有官员一次就加了比原先五倍的俸禄,同时打击贪官污吏,还给所有的大明军队派发以前的欠饷,这不仅让大明朝贪腐之事得以缓解,还收拢了军心。

之后的左良玉百万大军造反,应龙军似如闪电般诞生,短短时间就以极小的代价扑灭了左良玉的百万大军,又北上与大清在山东,同时与张献忠在湖北,南北两面大战,连战连捷,均取得大胜,应龙军威震天下,更重要的是,据说这应龙军还是那位铁血果断的大明当今皇帝一手建立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如今的大明皇帝不仅能文,也能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原本腐朽的大明朝焕发浑厚的生机,还建立了战斗力强大的应龙军,这已经不只是让多尔衮忌惮了,简直是有些恐惧了,多尔衮恨不得立刻就能带兵南下灭了这个在江南新生的残明。

满清数十年来尽管屡次取得对大明朝的胜利,许多满清将领都不将大明放在眼里,但如多尔衮这样的大清掌权者,心里其实一直都对大明有些的敬畏之心,很清楚大清之所以能屡战屡胜大明,是因为大明立国近三百年,正处于一个王朝末期的腐朽阶段,如历史上的唐末,宋末等,大清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才能成功入主这片大地,不过想要真正取得天下,并不容易。

“江南残明竟然发展如此之快?”多铎眉头紧皱道。

“不错,如今的残明皇帝不容小觑,残明有这样的皇帝掌舵,将来必然会扭转腐朽,越发强大,绝非我大清之福,大清等不起太久,必须要在残明还处于新生的萌芽阶段时将其掐灭。”多尔衮眼睛里闪过厉色。

“十四哥想在近期就发兵南下与大明决战?”多铎问道。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道:“不,现在还不是时机,八旗将士征战大半年时间,需要休整,更主要的是,要等待雨季的到来,只有雨季方能克制残明皇帝建立的那支威势惊人的应龙军。”

“将东西呈上来。”多尔衮对着不远处的一个太监打了个手势。

不一会,那名太监将一个盖着丝布的长形托盘呈了上来。

多尔衮掀开丝布,赫然露出里面的东西,竟然是一支应龙军制式的燧发枪和若干纸壳弹。

半月前,山东应龙军第一军的一名士兵无故失踪,后来纪锋在派人在寻找后,才在一片杂草当中发现了那名无故失踪的应龙军士兵的尸体,而这名应龙军士兵携带的一切物件全部消失,包括配带的燧发枪在内,非常诡异。

这件事情纪锋也曾禀报给朱慈烺,不过并没有得到朱慈烺的回应。

“这是………………?”多铎虽然看出了这是一支火枪,但又跟以往见到的明军火枪有所差别,又想到能得多尔衮这般郑重其事,必然不凡,所以多铎才有此一问。

多尔衮瞄准十米处的一张茶台,扣动扳机。

“砰!”

只听见一声巨响,不少婢女尖叫了一声,蹲在地上颤抖,而那张被瞄准的茶台则被打得碎木飞屑,被打出了一个将近拳头大小的洞。

“嘶………”威力如此强大,让多铎很吃惊。

“这便是大明应龙军所用的武器,十五弟可看出了什么?”多尔衮着介绍道。

“给我看一看。”多铎震惊,伸手将这支燧发枪从多尔衮手中接过,仔细端详,又拿起托盘上的纸壳弹也探究了一番。纸壳弹是一个纸筒,一头是封闭的,另一头包着一枚锥形铅弹是露出来的。

多铎用力将那枚露出来的铅弹拔了出来,顿时露出纸筒里面包裹的火药,多铎立刻眼角一跳。

“这火枪竟然能不用点火就能发射,又用纸筒包裹好了火药和铅弹,用时只需要将一头的铅弹拔出,将纸筒里面的火药倒入火器当中,再将铅弹压进枪管内,如此便可以提高数倍的上弹速度,实为一绝!”多铎面色阴沉的赞了一句。

李自成的火枪营多铎已经见过了,绝对是大清八旗铁骑冲锋时的克星,而大明应龙军的火枪连点火都不用,还有‘纸筒弹’提高上弹速度,毫无疑问比李自成的那支火枪营强上不知道多少倍。火枪一直以威力强大著称,数十米内打穿铁甲,比弓箭犀利不少,只不过因为其上弹速度过慢这个缺点,一直不被大清将士放在眼里,可如今上弹速度得到了优化,再加上火枪密集运用,简直就是专门为了克制大清铁骑而生的。多铎能成为大清名将,并不是笨蛋,不认为自己靠着大炮剿灭了李自成的那支火枪营,就觉得大明的应龙军也一定能被那样剿灭,谁知道大明有没有其他应对的方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大明的应龙军如此装备,或许犀利,但我们反制的方法也不少,十五弟剿灭李自成那支火枪营的方法可以一用,五月之后的雨季更是仰制大明应龙军战斗力的绝佳时机,灭亡江南残明的决战将在今年五月开始。”多尔衮双眸露出寒芒。

多尔衮确实雄才大略,或者说满清从努尔哈赤开始的三代掌权人都可以算得上是雄才大略,满清能有今日的威势,可不仅仅是靠着麾下八旗铁骑悍不畏死得到的,谋略也运用了不少,每一场大战之前,收买汉奸,知己知彼探听大明所有情况的事情更加没有少做。

“十四哥可否想过给…………………”多铎说到这里,立刻苦笑的摇了摇头,并没有说下去。

“你刚才是想说给大清八旗也装备这种武器?”多尔衮看了多铎一眼。

满清占据北京城之后,接管了当年大明在北京城的工部制造局,征招回了不少原先的工匠,这也是为什么满清如今也能自己锻造红衣大炮的缘故,还有开花弹,同时若满清想造火绳枪的话也是可以的,大明的燧发枪在技术方面其实只比火绳枪多了燧石装置,满清的工部制造局并非不能仿造。

“不,只是想想罢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多铎摇了摇头说道:“我大清八旗的战力是建立在骑射之上的,除非下马步战,否则装配这样的武器并没有多少用处,而下了战马………………”

多铎并没有说下去,不过多尔衮很清楚多铎的意思。

“不错,十五弟能清楚就好,我大清八旗乃是大清的根基,我们满人从小就生活在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