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放牧大唐-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不论是给本书订阅,推荐票,月票还是打赏的朋友,你们的这份喜爱,真真真真真的是作者君码字的最大动力,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感谢大家一年来的陪伴!

作者君百拜顿首!

第五百零七章 主动请缨

第五百零七章 主动请缨

把伏允朝中军一塞,再把突击问出来的众多情报送到了李靖手里,手里的活就算是结束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说,石磊的这个首功又没跑了,毕竟他一直冲锋在最前,杀敌最为英勇,还成功的承担起了先锋官的职责,最后更是把伏允给活捉了回来,起码在这北路军中,是没人能跟他抢这个头功了。

剩下的事情都是事关吐谷浑今后走向的,需要的可就不只是打仗这一套了,必须得对政治这块也玩的比较溜,才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只能为将,却无法为帅了,它们的要求差距的还比较大,真的能够做到元帅一级的,少不得都得是真正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也就是说大都是文武全才,这才能够对内处理好军内和朝内的关系,对外处理好敌国的势力均衡之类的事情。

这场对吐谷浑的战争,对石磊来说基本就到此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盼着这边早点完事,他好回长安去照看老婆孩子啊。

权利博弈这类的事情他才不关心呢,反正也就是吐谷浑这的当地人打生打死而已,又威胁不到他身上,他操那心干嘛。

有这功夫他还不如多找其他将领喝喝酒,或者多做几次缝合手术,尽可能多救下一些战场老兵的性命,也多为大唐保留一些能战之士。

慕容伏允落入了唐军手中后,这消息李靖他们大概也没少通过跟在身边的部族协从军散布出去,既是为了确立大唐的威仪,宣示一些武力,也是为了看看还有哪些真正忠于伏允的势力,干脆的趁着大军还在这,一并给它扑灭咯,也省的以后大唐属意的接班人上台了,再不时的有叛乱发生。

一个相对安稳,但又没那么齐心合力的吐谷浑,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啊。尤其是上台的这位,最好还是得时时倚重大唐的力量在背后给他撑腰,才能坐稳位子的。也就是说,大唐其实想要的是一只听话的狗,而不是随时可能会跳起来反咬一口的狼。

最后大概也是出于这个目的,所以选中了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他的母亲是隋朝光化公主,而他本人隋朝时就一直在中原做质子,还曾经被隋炀帝任命为吐谷浑可汗,可惜真正支持他上台的吐谷浑当地势力,在他还没回到故土时就被杀了,所以他无奈的半道又跑了中原。

还是唐朝建立时,李渊跟吐谷浑一起夹击过李轨势力,所以作为回报,大唐才放归的慕容顺。不过长久在中原呆着,让他对中原帝国总要多一份信任,可惜他老子之前已经另外立了太子,这位自然也是心怀怨气的。

这次正好伏允被俘,慕容顺好歹也还有几分实力,干脆的把天柱王这个坚定的反唐派干掉了,拿着他的人头作为投名状,以示他对大唐的亲近态度。

大唐正要找这么一位来用呢,双方算是一拍即合,在慕容顺自立为吐谷浑可汗的基础上,又加封他为西平郡王,所以从法理上讲,吐谷浑其实就变成了唐朝的属国。

只不过这慕容顺真正能够统帅的地盘,还是太少了点,起码没能覆盖吐谷浑全境,他的命令管用的地界,也就是在大唐全都帮忙犁过一遍的这些。

好在因为天柱三部落,基本被大唐连根拔起了,所以吐谷浑城周边这块核心区域,都落入了慕容顺手里,他这吐谷浑可汗也算名正言顺了。

他的敌人们,大都聚集在鄯善那边,在沙漠的另一端,都是吐谷浑的老牌贵族们,都是比较坚持所谓的正统的老顽固,当然也有给他们自己争权夺利找借口的意思,对慕容顺这个留学生显然不太待见。

而且可以预期的,唐军大部队走了以后,哪怕是名义上归顺了慕容顺这些区域,也稳当不到哪去,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席君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那场战争发生了。

当然大唐之所以能够同意给他保驾护航,看中的正是这一点,接受过中原教化,心向大唐,本身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但又必须倚仗大唐的支持,算是完美的人选了。

不过石磊对此其实不甚在意,早在这道封赏慕容顺的旨意下发之前,石磊就如同上次突厥之战时一样,很是干脆的抢到了回长安报捷的活,麻溜的带上自己的护卫们,还有李靖写的报捷文书,急不可耐的就踏上了归程,跑的那是一点都不会比八百里急脚差到哪去。

石磊根本无心太多插手吐谷浑当地的事情,其他的将领们或许还有很多的利益诉求在那,想着利用这段时间能够在那里多培植一些自己的势力,为以后他们把手伸进当地去做好铺垫。

石磊临时还无力再开发这样一条新商路,人手还是太少了些,而且有了海上的两条线路,吐谷浑这边,甚至是丝绸之路的利益,都不太被石磊所看重和着紧了。

当然这边的利益,早就被大唐的老牌势力,瓜分的差不多了,石磊想插手进来很不容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且石磊不是已经埋了几颗钉子进来吗,另外他的功绩也保证了他想插手过来的时候,总能有他的一份在的,只不过肯定没有太多也就是了。

李靖还得权衡唐军内部的关系啊,尽可能的让大家雨露均沾,做到不偏不倚,这也是很考验他为帅水平的一件事。要不说这大元帅不是一般人能当得上的呢,没有治理一地甚至是一国的水平,根本就玩不转这种复杂的活。

像是石磊就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都很明确,他就是个猛将兄,没事出去跟人玩命行,当元帅拿主意就算了吧,要不是有家里众多的帮手在,他很可能连个家主都当不好,都不够里长或者保甲的本事,让他弄这些东西就非得抓瞎不可。

不过世事无绝对,也许哪天把他逼到这个份上了,也能拿出这方面的本事呢,主要是现在他这甩手掌柜当习惯了,还有点个温室里的花朵的意思,自身其实真正经历的风雨还太少了一点,所以为人处事方面,才依然不够成熟,像现在这种战后真正瓜分利益的重要时刻,他才会每次都任性的缺席。

好在他这么干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起码让其他人对他这种真正耿直的家伙,观感都好了不少,无形之中他在团体中的地位,反而在逐步上升,因为大家更加认可这么一位新星。

总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利益,本身却不是很热衷于此,这种人换了谁,只要是做同伴而不是敌人的,肯定都会很欢迎的。

手撕鲈鱼说

脑子依然处在爆炸的边缘,结果问了下说主要是久坐电脑前,熬夜和用脑过度引起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多睡多玩多放松,可臣妾做不到啊。。。只要码字就爱免不了要经历这些的,大家有啥好主意吗?可以发书评区里,一起拯救一下作者君的脑袋,是真的很疼啊!!

第五百零八章 盼归期

第五百零八章 盼归期

押送伏允的事当然要给大军,万一要是有不死心的伏允嫡系人马,过来欺负石磊他们人少怎么办,任务太重大了点,而且伏允的存在还能给唐军撑个脸面,石磊正好就轻装上阵了。

而且又把剩下的那些牦牛都带着呢,这些可都是他的私人物品,不能都无偿的送给唐军大部队吧,军司马可不会因此就给他再记上一功,只是把战死的那些牦牛,送给大家庆祝下胜利,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没了后勤的压力,石磊又思归心切,很是想念他的老婆孩子了啊,毕竟出来大半年功夫了,这样一心赶路,石磊他们的速度自然就很快了。

只是不免还是要充当一下红翎信使的职责,每到一处,就要大声吆呼唐军大捷的消息,给沿路的大唐居民打上一记强心针,也让他们对这个愈发强大的大唐,更多一份归属感和安全感。

就这么一路狂奔之下,用的时间比之去的时候自然要短的多,直冲长安城就去了。

石磊依然没法先回家,只是和等待路边的程处月他们,匆忙的打了个招呼,就继续打马飞奔,冲着皇城而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尽管石磊早在俘获伏允以后,就通过飞鸽传书的形式给家里报了平安,在接近长安的时候,又给家里说明了行程。

但是石磊现在军令在身,并不能随意的就回家去的,必须要等到给李世民他们汇报完成,交托了军令以后,这才能回家去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身为军人总是有这样的身不由己,就和一声令下,不论他家里是个什么状态,都必须第一时间披挂上阵一样,没有道理好讲。

这次没让石磊久等,李世民一如既往的在努力处理着政务,比较重要的大臣,也都和他呆在一起呢,所以听到通传以后,马上就把他叫了进去。

路过承天门时,石磊忍不住深深的看了席君买一眼,这位视他为师为友的猛将,也许并不知道他失去的到底是什么,石磊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不过既然比武选拔武状元这事都出来了,他的人生轨迹必然会被改变,能不能像原本记载的那样名留青史是很不确定的,而且除了百骑破万敌的记载以外,关于他的记载就没了,又变得籍籍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之后到底如何了。所以这样的改变是福是祸,真的难说得很。

简单的点头示意了一下,石磊急匆匆的就进去给着急的李世民他们汇报工作去了。

先把李靖的报捷文书送上去,然后石磊还没来得及开口解释其中的详情,旁边不耐烦等着的重臣们,就已经开始问起了此战的经过。

早就打好了腹稿的石磊,顿时就是开始滔滔不绝的进行着单口相声表演,好在他说的也不离谱,只不过更注重气氛的渲染,把战斗弄得更跌宕起伏一些。当然少不了也要多强调一下,他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把自己的英雄形象弄得更突出点。

尤其是如何破掉对手的埋伏阵,还有最后追击伏允的两段,那肯定是重中之重,也确实是此战之中颇为出彩的桥段,很是吸引了所有忠臣们的注意力,把他们都弄得一惊一乍的,让石磊很有成就感。

怎么说也是成功培养出了一大帮说书界人才,还被奉为祖师爷的人物,石磊在侃大山方面的功力,那绝对是不差的。

而经过军队这个大染缸,大熔炉的锻炼和再造以后,在吹牛皮不打草稿,和脸皮厚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那帮军队里的老杀才们,那真是吹死人不带眨眼的,石磊经常跟着这帮滚刀肉厮混,自然是长进了许多。

李世民很快就把捷报上的内容看了个差不多,抬起头来听石磊在那吹牛也不揭破,反而听得津津有味的。

看来这个小子还是太耿直了,没得到那些老杀才的精髓,没法做到怎么不要脸怎么吹啊,不过孺子可教,还有进步的空间啊。

其实石磊也有在偷眼注意李世民的样子,看到他已经看完以后,石磊就已经在有意识地加快解说的进度了。

他还忙着回家看望老婆孩子呢,没那么多功夫在这跟一帮老狐狸玩,麻溜的干完自己的活好回家啊,反正功劳又不可能跑了自己的,也不会因为自己吹的好,就平白长一截。

虽然已经看出了石磊的意思,但是李世民完全没有就这样轻易放过石磊的意思,抓住他详细的又问了几个问题,把文书上没有交代清楚的一些细节又问了个遍。

能说的石磊尽量都说了,至于谁掉头去把那些带路党给抢了一圈,然后被唐军好不容易再救出来的,这样的事石磊他能主动说吗?显然是不能啊。

更何况当时他忙着在前面开道呢,也不在场啊,谁知道那个脑子有坑的家伙会抢这一家伙,差点害的大军后路不保,石磊自己都想弄死丫挺的,可是囿于同袍之义,这事他显然是一个字都不能提的。

“行了,看你小子那熊样,麻溜的滚回家去吧。”李世民觉得了解的差不多了,一些事情还是更适合从情报机构那边进行求证,所以就笑骂了石磊两句,让他先回家去等候新的差遣,也就相当于暂时给他放了个假。从这点上看,李世民还是挺体贴的,没有为难石磊的意思。

“嘿嘿,谢陛下恩典,末将告退了。”石磊笑眯眯的应承了一声,麻溜的开跑。路过席君买那还给他说了声,商定了时间,让他叫上薛仁贵一起来家里喝酒。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石磊就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陪伴家人上,当然也要抽血时间出来,多和武将队里的叔伯和弟兄们喝喝酒吹吹牛,这些人也都是最为关心这一战的细节的。

都是关系抵实的人家,石磊肯定就选择比较写实的版本来说给他们听了。毕竟论吹牛,他比这些没脸没皮的老腊肉差太多了,就别班门弄斧了。

只是很可惜石磊颇为敬重的几位长辈之中,像是他的义父一般,也是他以前最大的靠山的张士贵,却没在长安这边。难得的从警卫军总司令的位置上被调开了,被安排到了受灾的那片,去安抚当地民众去了。

石磊估摸着,很可能还是李世民想借此机会给他的位置动一动。哪怕再信任张士贵呢,长期把他安排同一个位置上,也太有利于他培养自己的嫡系力量,李世民总要防备着他把皇城的所有守卫,都变成他张士贵的自己人啊。

这甚至无关信任程度的问题,而是纯粹的帝王心术的问题。况且已经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这是十来年了,绝对是无上的信任了,也是时候给他动一动位置。

这悠闲惬意的小日子过的差不多了,直到石磊自己都忍不住静极思动了,这才抽了点空,去各处产业那旁边转一转,看看实际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到底如何了。

手撕鲈鱼说

今天这脑袋总算疼的不是太惨烈,只是连续码字一段时间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又加重了一些,只能老实的找地躺一会,还得带着厚厚的棉帽子坐书房里码字才行,也是醉了。。。

头疼难忍,遵循医嘱休息几天,请见谅

今天头部的神经性疼痛更厉害了,左侧的眼睛,耳朵甚至牙齿都跟着疼的厉害,钻心的疼,出门的时候差点直接张倒了。医生说我用眼过度加上精神紧张所以才有这样的危险信号,让我必须远离电脑和手机,规律作息,所以只能跟大家说一声抱歉,我必须得休息几天了。

但是,一定要重申一下,不会太监,不会太监,不会太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感谢大家的各种支持和鼓励,如果我食言进宫一定在读者群公布现实住址,让大家有冤的抱冤!(⌒_⌒;)

第五百零九章 武家俩禽兽

第五百零九章 武家俩禽兽

给石磊的封赏和新的任命,短时间内肯定是下不来的,因为大军还没有从吐谷浑那边撤回来,需要处理的善后事宜太多了,还得有大军在侧,大唐的意志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啊,也才能更好的扶持大唐属意的利益代理人上台。  br》

顺便帮忙肃清一些不那么听话的势力,当然还是要给那个傀儡留下点敌人,才好让他更听话,可能同时还要在他的身边留下一些力量,这样才好确保他的安全。也好让大唐今后更方便的传达自己的声音。

而在大军全都回来以前,这些关系到所有出征人员的封赏事宜,肯定不会就此尘埃落定的,中间同样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权力博弈才行。

石磊要的就是这个时间段,他才能更好的享受这种无事一身轻的状态啊,下一次的任命到来以后,谁知道又给他一竿子支到哪个旮旯去。

就像是上一次的广州任职一样,虽然确实让他得了不少的实惠,获得了两条收入非常稳定,而且关键是丰厚的让所有人都眼红的海上商路。同样还把广州上下下差不多所有的官员,全都拉拢到了自己所在阵营里,算是进一步加强了自己这边的政治力量。

不过那段离别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哪怕后来玉玲珑姐妹俩都过去了,还有了一双可爱的二儿女在那边,但是毕竟还是没法和程处月母子俩朝夕相处啊,对于石磊这种恋家的人来说,还是不小的煎熬。

当然必须要承认,这一趟广州去的确实很有必要,这段时间的煎熬,也确实是很有效果的,因石见银山和倭国这条线的共同利益牵扯,石磊在他们这个团体内的地位,都得到了进一步稳固,话语权也有了乡音的提升。

而其他的团队成员们,也要适当的给予回报才行。投桃报李之下,石家的产业,尤其是在长安这边的产业,又一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店铺规模上就能看得出来。

原本店面就已经不小的各种店铺,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后,看上去又都扩出来一半,原本旁边的同类店铺,如今大部分都变成了石家店铺的一部分,鲜少有同级别的店铺,能够和石家的各种店面竞争的。

能够生意比较好的,要么就是有固定的顾客群体,要么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和石家的店面没什么冲突。毕竟再好吃的东西,也不可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再好看的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欣赏的。

尤其是像独一味这种,特色非常分明的东西,那些带辣味的菜品,有的人就会非常喜爱,有的人却只是过来尝个新鲜就得了,以后平时该吃什么还是继续吃什么口味,那么多年的吃饭口味很难改变的。

好在独一味也不是只有辣这么一项,抛开辣味不提,其他的各种美味也是不少,比如包子,比如自助餐,各种花样依然可以笼络更多不同口味的客人。

倒是石家出品的衣物和配饰的顾客群体,就相对比较固定了,本身定价就在那里啊,能够经常过来消费的群体是比较固定的,大都是那些勋贵家里的或者长安的巨富们,包括那些远道来的外国土豪。

而且因为从为海外贸易中新得来的很多材质的运用,尤其是多了鳄鱼皮和珍珠,以及牙角这些个大项以后,来店光顾的顾客也是进一步增加了不少,而成本反而有所下降,所以利润肯定是多了许多的。

但是要说都能喜欢也不尽然,有那些人就是倾向于选择更有历史,样式也更传统的那些店面。

还有些人纯粹还是看人下菜碟,就是冲着店面别后的主子去的,要是不对付的话,他连人家的店面都不会踏进去一步。这样的小心眼,或者说太在意的家伙,在长安这种地方同样也不在少数,所以长孙家他们的店面,才能一直都有人光顾。

不过显然武士彠的妻子和闺女们,都不是这样的老古板。石磊这一圈转下来,恰巧就在自家的成衣店里,见到了已经变得十分美艳的武家三姐妹。

不过石磊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认出她们来,当时在利州见到她们时,她们都还是豆蔻少女呢,哪怕最大的姐姐,也只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还没少给石磊暗送秋波了。

可惜石磊已经有未婚妻了,这位在后世的名声又不太好,石磊对她没敢起什么心思。那时的武则天更是小丫头一个,跟个假小子一样。

可这会的她们全都变了一个样子,后世鼎鼎大名的武则天,也已经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少不了充满青涩,但确实是个大美女了,周围的那些贵妇们都没少讨论她,看样子很有帮忙说门亲事的意思。

不过这时的武则天,显然还和“风情”两个字扯不上什么关系,完美诠释这两个字的,是她旁边的那位姐姐,在历史上都记下了她的艳名的武顺。

初为人妇的她,有着不输很多妇人的丰腴身段,还有着那么一丝属于少女的羞涩味道,混合了两种气质后形成的独特味道,让她看上去着实的诱人。

而那张宜喜宜嗔,艳若桃李的美丽脸庞,更是说明她的美艳,绝不是浪得虚名。就看这一举手一投足,都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位,能同时满足李治那个家伙,“姐妹花”和“母女花”这样两大终极艳福。

石磊之所以能把这变化巨大的姐妹仨认出来,主要还是她们旁边站着的那位,和她们像姐妹,多过像母女的武士彠的妻子杨氏。

看来这几年的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依然如同石磊第一次见到她时一般的明**人。只是不知因为她的夫君刚刚过世不久,还是家里有那两个禽兽不如的大儿子让她心很累,所以脸上多了一些让人我见犹怜的愁苦。

这美艳未亡人的样子,肯定很受那些喜欢夜袭寡妇村的特殊癖好者欢迎。大概武氏兄弟那两个一直就不太安分的家伙,就是因为这个才把持不住自己,总是对他们的这位继母垂涎三尺吧。

尤其是在武士彠死后,他们上面没了人管教,还得了父亲的爵位和财富,所以彻底的抖起来了,更是毫不掩饰他们对这位继母的觊觎。

即便是度过了父亲的丧葬,带着全家回到长安来居住以后,这边权贵多如狗的环境,并没有让他们俩有所收敛,反而在色之一道上越走越远,最后干脆的把他们的魔爪,伸向了他们的后妈。

不过对此早有准备的石磊,可没打算真个成全他们的***因为石磊一直觉得,武则天之所以会变成那样一个,对权利有着无限渴望,为此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掌权又特别的强势的女人,很可能就是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