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风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调阳自认为领悟这番顶级智慧还是不错的,混迹官员二十年,谈不上风生水起,却也是稳步前进。

特别是那天在扳倒高拱的朝堂上,那么紧急的时刻,自己根本判断不好首辅和次辅两个阵营的胜负概率。虽然说登基之后皇帝叫着自己和张居正一块用过膳,是很明确地让他俩捆绑在一起,但皇帝并没有给予他任何承诺,所以那天的迟疑,是他明哲保身的一贯表现。

要不是皇上意味深长地看自己一眼,自己是不会赌这一把,站到张居正身后去的。

还好这一把赌对了!

可是,今日这小皇帝是怎么了?上来就翻旧帐不说,句句都是杀头灭门之话,句句不离“死”字!

难道皇帝是对自己那天的迟疑很不满意,今天是来找后帐来了?

吕调阳感觉自己全身都瘫软了:“臣不敢!臣真的不敢!”

“你不敢!你看了这两个密折,心里明明有了主意,可你竟然不说!现在都是什么时候,火烧屁股了!可你还想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你非得让黄河水弥漫到京城来,把皇宫都淹了?还是想让这些饥民越闹越大,把朕的江山,还有你的脑袋瓜,统统砸烂?”

皇帝用手指着吕调阳的鼻子,越说越激动,火气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

吕调阳恍然大悟,原来皇帝在这儿等着我呢!还好不是来找后账的,他只是想知道这件事的一个孰是孰非而已!

罢了罢了,看来我今天不说出这俩人谁对谁错来,皇帝是肯定饶不了我了!可怜我当了二十年老好人,装了二十年糊涂了,看来今天是再也装不下去了。好好好!我也就豪情壮志一把,当一回痛快人!

吕调阳抬起头来,刚才的畏惧和哭腔全没了,有的是一丝近乎壮烈之悲凉:“皇上!您真的想知道?想听真话?”

“当然是真话!”朱翊钧知道差不多了,心里乐开了花,他本来想再说上一句:“你只要说出来,朕就赐你无罪!”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还是决定以沉默继续给吕调阳施压。

吕调阳见皇帝不说话了,眯着眼睛看着自己,明显感觉到了这种沉默带来的压力,于是使劲咬了咬牙:“好吧!我说!”

“依臣之见,朱衡大人这封密折为真,王怀远这封为假!”

“噢?为什么?”朱翊钧终于听到了自己最想听到的话,他把吕调阳搀了起来,并排在椅子上坐下。

吕调阳半侧着身子,但一字一句地说得很清楚,逻辑思维也很缜密:“皇上!朱大人丝毫没提困难,说明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心全力治水,以死报国!而王怀远说的这些,其实步步都是针对朱大人的,他的目的不是治水,也不是赈灾,而是想让皇帝失去对朱衡的信任,即便不治朱衡的罪,也把他调回京城,平息事态!”

“哦?”,皇帝听出了兴奋点,“你说说看!王怀远说的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皇上!王怀远说的三点,全是扯蛋!”

“第一点,说朱衡逼人去当奋勇队员送死。您只要派一个人到现场去看看,朱衡带着这些奋勇队员抗灾之时,他是站在队伍前面还是后面?如果站在前面,就说明他自己都不怕死,怎么可能逼人去送死!如果站在后面,就说明他是真的逼人送死,他正在后面监督!”

“嗯!有道理!”皇帝频频点头。

“第二点,说他不请示不报告,独断专行,这肯定是污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这样紧急的事情还需要请示报告才能行动,那洪水就真的快淹到皇宫来了!所以,王怀远这么说,旨是在挑拨离间,想让您对朱衡失去信任!”

“继续说下去!”

“第三点,偏离抗灾重心,这更是驴头不对马嘴!朱衡是工部尚书,当然应该第一位是修复大堤,堵住水患。至于发放赈灾款项和派兵镇压,这些都不是工部的事情,是户部和兵部的事情,朱衡根本管不着!这就是在无中生有,而且……”

“而且什么?别卖关子,说下去!”

“而且王怀远为什么单单提这两项,看似关系民生,为国分忧,其实都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为了钱!”

“为了钱?”

“对!皇上!您想想,为什么要把重心放在发放赈灾款项上?无非是想过一道手,多贪多占!十两银子,至少占去八两九两,有一两能发到灾民手中就不错。到时候,再继续说赈灾款项远远不够,再继续伸手向朝廷要钱,继续十贪八九,多吃多占!”

“还有,为什么要把重心放在派遣军队镇压变民上?就是想掩盖事实真相,把真正需要救护的老百姓全赶跑,甚至……,甚至杀良冒功!”

“杀良冒功?”

“对!明明是灾民,非说成是变民!不给灾民钱,救灾民于水火,反而杀灾民去冒功领赏,说剿灭多少多少土匪,杀了多少多少变民!其实哪里是土匪和变民,全是手无寸铁的良民!”

朱翊钧完全震惊了,看来大明朝的吏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势如累卵的时候了,居然杀良冒功这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这些还是出自于一个省级行政长官如此冠冕堂皇的口中!这样的国家,还有希望么?

他站起身来,双手扶着吕调阳坐好,然后向着吕调阳深深一拜:“先生在上,让朕今天真正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受益匪浅,请受朕一拜!”

吕调阳急忙跪倒:“皇上!万万不可,折杀微臣了!”

皇帝扶起吕调阳,嘴里已是唏嘘不已:“先生,刚才朕是在逼先生说实话。还有,朕想逼出先生身上那种久违的豪气!眼下大明危在旦夕,如果没有这种豪气,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下去,就要亡国灭种了啊!”

吕调阳也真正被感动了:“皇上!您是真正的圣明之君!微臣从今天开始,再不虚与委蛇,照您说的,象朱衡大人那样,勇担道义,誓死报国!”

皇帝笑了:“实不相瞒!三辅顾命大臣高仪在隐退之时,只向朕推荐了你一人!”

吕调阳的眼里闪过一丝惋惜之色:“高大人!他隐退了?那将是我大明一大损失啊!”

皇帝紧紧盯住吕调阳的眼睛:“是的!不过,吕先生,你可要记住,就象你最后说的,这是明显的一黑一白的事情,你可不能再说成二者皆灰,非黑即白的话来了!”

“微臣遵旨!”

“好!”朱翊钧刚才瞬间作了一个决定:“朕来问你!吕先生!朕准备派你去现场看看,密访一下,看一看前方现场的真实情况,好不好?你就去给朕看看,朱衡到底是站在奋勇队的前面带头拼杀,还是站在队伍的最后作那个夺命监工,好不好?”

“好!臣也想去看看,臣的判断是不是准确?”

皇帝这时把书房墙上挂着的宝剑摘下来了:“吕先生!这把宝剑朕没用过,赠给你!这就是你的尚方宝剑!你这次去,朕只要一个人头回来,要么是朱衡的!要么是王怀远的!朕要你查明真相后,斩立决!先斩后奏!”

“臣吕调阳谨遵圣旨,一定不辜负圣上所托!”

“好吧,你走吧。马上启程!另外,如果真像你说的,派出去的部队都在杀良冒功,你也可以用这把宝剑,见一个杀一个!”

“是!皇上!臣走了,皇上保重龙体!”

皇帝挥了挥手:“你走吧,不过朕告诉你一个秘密!派到决口一线的十万军队,是朕派去的,但朕没有让他们镇压变民,而是让他们上堤抢险,你这次去,发现有不抢险而仗势欺人的兵将,同样可以先斩后奏!”

“我主圣明!有此等明君,何愁天下不太平,我大明兴旺有望了!”吕调阳磕头向皇帝拜别。

看着吕调阳出了门,朱翊钧这才略微放松一口气。这时才感觉到手火辣辣的疼起来,一看手掌都拍红了。

不白拍!三让其位,让出了坐稳皇位。三拍桌子,拍出来一个国家栋梁,还拍出来一个大明之光亮乾坤!

第三十章 小爷前来鼓鼓劲

……

突然之间,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推开书房门就往外走!

这才想起刚才把冯保支开请母后去了,这会儿也该来了!

快到院子的时候,看见冯保领着李太后正从外面走进来,他急忙上前给母后请安。

母子互相行礼完毕,皇帝拉着太后就往前走:“母后!咱们一起到太傅的内阁议政处看看吧,这几天太傅一定忙得没日没夜的,咱们去给他们鼓鼓劲去。”

李太后一下笑了,从古至今,历来都是皇帝召见大臣。大臣被皇帝召见,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且不论早晚,什么时候想见都得快速赶来。如今可好,儿子这个新皇帝,居然提出主动去见大臣,真是新鲜!

不过想想儿子说的也有道理,主动去见张居正,一定能让他更死心塌地,而且史书上还能记下皇帝亲臣爱民、体恤下属的光彩一笔。

李太后浅浅一笑,拉起儿子的手:“好啊!咱们这就走,在这紧要关头给他们鼓鼓劲儿去!”

冯保一听,急忙闪身走到前面,准备给他俩带路。

谁想皇帝一下叫住了他:“大伴儿!你去找一把最结实的锁,把上书房装密奏折子那个抽屉锁上,要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开的那种,一把给朕,一把给母后。这事得你亲自去办,别人办我不放心!”

“是!”冯保满怀心事的应声走了。

又把我支开了,少帝是因为什么事对我起了疑心呢。

冯保一走,朱翊钧就低声在太后耳边说了一句,“咱们边走边说,您先看看这个!”说完把那两个密折子递到了太后手里。

李太后看完大吃一惊,手一哆嗦,两个密折子差点儿掉到了地上。

她明白,她的儿子刚刚把江山坐稳,又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也确实难为儿子了,他几乎为对付高拱、张贵妃和戴才费尽了全力,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赶上了如此棘手的黄河决口和官员反目。

原来的困难虽然很大,但是对付高拱、张贵妃和朱存孝他们,已经明确了方向,只需要专心致致就可以。可是眼下,连孰是孰非,谁黑谁白都分不清楚,更谈不上专心致致了!

治理这个国家真不容易啊,也真是难为儿子了!他毕竟还小,也有担惊受怕、左右为难的时候啊!

李太后的分析非常正确,只有一点她想错了!朱翊钧现在丝毫没有为难,他现在正拼得带劲儿的时候,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什么能够让这个倔强小子后退的,只能是越挫越勇。

“儿子,你打算怎么办?”李太后心里的担心完全写在了脸上!

皇帝把自己的想法一古脑儿都跟李太后说了,包括高仪辞官、向自己举荐与张居正抗衡人选,还有自己三拍书案激活吕调阳、派他到一线暗访的全过程。

李太后又惊又喜地看着他,没想到,短短的时间,儿子好象一下就长大了,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处理起庞大帝国的事务来,也是井井有条、游刃有余,还隐隐有深谋远虑、掌控全局的风范。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前几日还想把他废掉的小子,正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她突然紧紧抱紧了儿子,脸上流下泪来:“儿子!你太棒了,当娘胎的为你骄傲!你的父皇没有选错人,母后也没有看错人,你是最棒的,母后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朱翊钧拍拍她的后背:“儿子知道,一定不让您失望!”

二人边走边说,皇帝突然问了李太后一句:“母后!儿子没有想到的是,您居然支持儿子培养吕调阳与张居正抗衡,儿子还担心您特别信赖张居正,会反对儿子的做法呢。”

李太后破涕为笑:“太傅这个人确实值得依赖,但母后和你一样,在扳倒高拱那天我也觉得很诧异,为什么这么多朝臣支持张居正的并不多,所以看来张居正也是人,他也有他的心机,有他的致命弱点,也有他的坏处!”

皇帝紧跟了一句:“对!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趋利避害。因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李太后又搂了一下朱翊钧:“你说得对,儿子!只有我们母子二人是永远捆在一起的,所以为娘的支持你!”

皇帝挺直了腰,迈着大步向前:“时至今日,对于这些大臣们,我们要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去掌控他们!这些大臣们错综复杂,交织成一个网,网住这个天下。他们也为都使出全身解数,想把自己那部分网织得更密,网住更多的鱼。但他们不要忘记了,这张网的主绳是我们母子俩,而不是他们!”

李太后笑了:“瞧为娘的儿子,真的长大了!所以,你连冯保也留了心眼,让他去找钥匙,借口把他支开?”

皇帝拉住李太后的袖子:“什么都瞒不住母后,朕还以为没被看出来呢。”说完又悄悄将嘴附到李太后耳边,说了一下那天冯保可能在路上就把他发火的事情告诉张居正的怀疑。

李太后点点头:“儿子!你做得对!不过,恩威并重,是门学问。要想把握好两边的度,不容易!而且老祖宗也说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要把握好啊!”

朱翊钧点头表示记住了,二人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

不多会儿,内阁议政处到了!

没有任何通报,也算是突然袭击,皇上和太后突然亲自到访,无疑是头一遭!

前面的太监在议政处门口高叫一声:“皇上、太后驾到!”

这一声高叫,内阁议政处里面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官员们戴帽子的戴帽子,整领子的整领子,有的人下意识地站起身来向外跑,却把桌上的书卷碰倒了,撒了一地。

张居正也是一惊,但还是稳定了一下情绪,威严地喊了一句:“慌什么?”站起身来,向屋外走去。

要说张居正就是张居正,很多官员在跑出去的时候脚下绊蒜,迈过门槛的时候差点摔倒,可张居正却没有,什么时候都是气定神闲的。

他的心里其实早就乐开了花,他知道,高拱还乡,高仪称病,现在的内阁重臣,只剩下了他张居正。

所以皇帝和太后一定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来给自己鼓劲了,这种鼓励方式以前都没有过,也只有我张居正能享受这种待遇吧。

张居正领着内阁朝臣们,一起齐刷刷地在皇帝和李太后面前跪下。

“皇上!太后!您二位怎么来了!臣等正在办公,不曾听到通报,接驾来迟,该死该死!”

朱翊钧笑盈盈地扶起了张居正:“先生请起!朕和太后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啊,这个紧要关头,打扰了先生和爱卿们紧张办公了!”

张居正急忙弓身:“哪里哪里!皇上和太后亲临内阁,在这紧要关头,是对我等办事之人最大的鼓励,臣等一定殚精竭虑,处理好国事,当前一定把黄河决口之事办妥办好,为圣上分忧!”

皇帝用左手抓住张居正的右手臂,把他拉到了自己的身边,一起面向着大臣们,高声说道:“首辅张居正!为国家鞠躬尽瘁,是我们共同的楷模!我们一定要像太傅这样,坦坦荡荡,为国家出力!不猜忌、不内斗、不偷懒、不和稀泥!必须把所有官员们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筑成象万里长城那样坚固的防线!只要我们心里的大堤不决口,我们就能修复好决口的大堤,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下,皇帝可算是给足了张居正面子,张居正也笑得春风灿烂!

但是,聪明绝顶的张居正也从皇帝这儿听出了别人没有觉察出来的深意!

上一次皇帝在寝宫因为自己与朱衡不和的事情发火,虽然是从冯保那儿听说的,但是算上那一个,皇帝已经是第二次强调团结一心了,看来皇帝最近很有可能要对自己还兼着尚书的吏部下手了!

治军必选将,治国当用人!

张居正请皇帝和李太后进屋稍坐,正准备汇报这两天抗洪工作的进展情况。

皇帝却一摆手:“首辅!这些事情,我和太后就都交给你了!交给你,我们都放心!我们俩今天来就是给大家鼓鼓劲儿,看到大家在先生的带领下都在日夜奋战,我和太后一百个放心!我们俩走啦!”

说完,看了张居正一眼,拉着李太后就往屋外走,身后的大臣们急忙跪倒拜别,山呼万岁!

张居正被刚才皇帝那一眼看得有些发毛,急忙跟着他和李太后来到屋外。

朱翊钧知道聪明的张居正一定会跟出来的,小声对他说道:“先生!扳倒高拱后,大臣们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吧?”

“没有!皇上!大臣们现在都在称颂皇上英明,是一代明君!”

皇帝悄悄对张居正眨了眨眼睛:“先生!咱们自己人之间,可以不说这些虚头八脑的,说点实际的。直说吧!现在有没有人对你不满意的,如果有,朕第一个把他拿下!”

张居正站住了,正准备下跪谢恩,皇帝却一下子扶住他的手肘,制止了他。

第三十一章 微服私访遇红粉

张居正这才感激涕零地说:“臣感谢皇恩浩荡,臣目前推进事务非常顺利,只是三辅大臣高仪目前称病在家,皇上是不是考虑晋升他为次辅,以资鼓励!”

皇帝摆了摆手:“不用了!”看着张居正略带惊异的眼睛,“高仪已经向我辞行,他身体不好,而且去意已决,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你也能更放开手脚一些!”

张居正又一次发出了皇恩浩大的感叹,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皇帝继续给他加上一鞭快马:“先生!原来你推荐给朕的你那个副手吕调阳,朕准备对他委以重任。考虑到一下把他提拔起来太招人耳目,所以先派他出趟钦差,去决口一线巡视,有什么紧急情况,包括工部、户部和兵部的,现场协调处理!等他回来,朕就让他接任吏部尚书,更好地协助你!”

“谢主隆恩!”张居正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但具体是什么,他说不出来。

皇帝看出了张居正眼里的闪烁,拍拍他的肩膀,把刚才李太后那句话搬了出来:“先生!你就放手干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事情我都交给你啦!”

张居正这才完全放心,皇帝确实是信赖有加,跪倒拜谢皇帝!

朱翊钧和李太后转身走了,在回去的路上,坐在龙辇里的他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看来这里没有傻人,支开冯保一下就被母后看出来了,估计冯保肯定也体会到了,刚才张居正也差点看出来自己提拔吕调阳的用心。

他不由得悄悄在心里捏了一把汗。看来以后做事还是得更稳重些,不露声色,这才是帝王之术的精髓!

刚刚想到冯保,冯保就真的来了,手里拿着密折抽屉锁的两把钥匙,一把递给皇帝,一把交给了李太后!

朱翊钧的脸上立刻换了满脸笑容:“大伴儿把锁弄好啦!还是大伴儿办事利索,朕刚才还和张居正他们那些内阁大臣们强调,一定要忠心耿耿,踏实办事!如果所有大臣都像大伴儿这样忠贞不二,早就天下太平了!”

冯保这两天一直悬着心,听到皇帝这么说,心放下来一大半:“多谢主子夸奖!臣一定忠于皇上,至死不渝!”

皇帝借着笑着和他对话的动作,悄悄附耳对他说了一句话:“快去准备轿子,你一会儿悄悄带朕出趟宫,而且不能让太后知道!所以你必须微笑着答应!”

冯保犹豫地看着他,但还是笑着应了一声:“是!”,转身布置去了!

李太后在身后笑了:“你这小子,怎么突然一下又来了鬼点子,这回居然又有什么事情让冯保这么开心地去做了?”

皇帝笑着回答:“我叫他去冷宫一趟,对张贵妃和朱存孝严加看管。母后,明天朕陪您一起去看看这两个人吧,看看这两个反叛之人在冷宫的可怜下场。”

李太后一听这个,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满面春风,洋洋得意:“哈哈哈!好好好!明天去看看这两个反叛之人,张妃这个骚狐狸,原来诱惑先帝的时候,竭尽所能,天天在先帝面前说我们母子俩的坏话。又是要上吊又是要投井,对先帝威逼利诱,非得让先帝把我们二人给废了!还好先帝圣明,最终没听她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也会有今天!哈哈哈!”

朱翊钧在旁边陪着笑,心里又是偷偷紧张了一下,虽然略施小计,运用了女性的仇恨,把自己准备出宫的谋划偷偷遮掩了过去,但是母后的这个反应让他在心里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他更深地体会到,女人是千万不能得罪的!

正兀自体会中,李太后突然解下冯保刚才递过来给她的钥匙,把它和皇帝那把一起系在了他的腰间,然后细心地用外罩罩好:“儿啊!你已经长大了,母后绝对信任你!所以,这两把钥匙,就都由你来保管吧,以后的国家大事,你就自己处理吧,你办事情,母后放心!”

这倒是个意外收获,朱翊钧根本没想到,就这一下运用女性的仇恨,不光遮掩过去自己想要出宫私访的企图,还换来了母后完完全全的信任。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还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他拍了拍腰间的钥匙,抬起头来看到母后充满信任的眼光,于是也不推辞,坦然接受了。

恭送李太后回去之后,冯保安排的轿子很快就来了。

他上了轿子,把冯保给自己安排的便装穿上了。戴上了花棱帽,手里还拿着把折扇,看上去象一个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儿。

一出宫门,他立刻就有一种放归山林的感觉,这还是穿越以来的首次出宫,当皇帝也有憋闷的时候啊,太不自由,难怪自古以来皇帝都愿意出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