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守文目瞪口呆,“我居然这么重要了?”

“你以为呢?”

杨承烈道:“坊间流传,广武山袭击咱们的人,使用了带有东宫标记的军械。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那些袭击咱们的人。很可能是从洛阳那边过来。”

“傻啊!”杨守文嗤之以鼻。

“好吧,就算太子不贤,但我觉得总不会是个傻子吧。他要杀我,为何要用东宫的军械?这不是栽赃嫁祸吗!”

“你知道,我知道,圣人也知道,可天下百姓却不知道。”

“可是……”

“可是不管怎样。你这次都必须入京。”

杨守文顿时沉默了。

他知道,杨承烈这绝不是在糊弄他,如今这石城村外,可能真的已经被包围了。

“父亲,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杨承烈摇摇头。从围榻上下来。

目光中,流露出一种颇为复杂的神采,他轻声道:“兕子,你最好还是早作准备。”

“知道了!”

杨守文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脑袋里乱哄哄,已经成了一锅粥。

怎么就成了驸马?而且还是安乐公主的驸马?

他越想。就越觉得有些憋屈,忍不住伸手在榻桌上一拍,仰天发出一声长叹,便直挺挺倒在了榻上。

这。可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

广武山,盼归亭。

金乌西沉,暮色笼罩广武山。

从黄河吹来的风,鼓动衣袍猎猎,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走上山来,来到了郑三娘的目前停下脚步。

“人言郑三娘风华绝代,可惜却不得一见。”

他在墓碑前驻足片刻,突然间蹲下身子,看着墓碑前那石板上刻印的诗词。

“杨大郎清明祭母感怀。”

他轻声念道,然后又一行行把诗词看完,脑海中不由得勾勒出一个瘦弱单薄的少年,在墓碑前悲愤赋诗的景象。良久,青袍人看完了诗词,又走进了盼归亭内。

他借着斜阳的余晖,将上面那三首柳枝词诵读一遍。

片刻后,他从盼归亭里走出来,负手站在山巅,眺望远处夕阳下大河东流的壮观景象。

直到天色渐暗,他才转身离开,沿着山路走下了广武山。

山脚下,一队军卒盔明甲亮,沉静列阵于路边。

当青衫人下山之后,从骑队中行出一个少年,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的模样,来到青衫人面前。

“六郎,咱们接下来可要去石城村?”

青衫人却笑着摇摇头道:“此行已功德圆满,石城村便不必再去。”

“可是,母亲不是说了,要咱们设法与那杨大郎相见吗?”

青衫人道:“倒也不必……公主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和那杨大郎先取得联系,然后给那人添些麻烦。可是,某以为这样做用处不大,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哦?”

少年将军露出疑惑之色,“六郎又未曾与那杨大郎相见,如何就知道会适得其反呢?”

“此人,心性坚定,是个有主见的人,绝不会被外部轻易干扰。”

说完,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这书中的猴子,是一个胆大包天之人。而且心高气傲……我倒觉得,那杨守文与这书里的猴子颇为相似。刚才我去山上,亲眼看了他在寒食日所作的那首诗……此人性子刚强,冒然相见,说不定会引起他的反感。”

少年将军点点头,他也从身上取出一本《西游》来。

“未曾想,来得荥阳竟然会看到如此有趣的书……六郎,你确定这是杨大郎所写吗?”

六郎笑道:“书上虽署名青之,不过我问过了郑镜思,据说‘青之’二字,是郑三娘子生前为杨大郎取的表字。这本书,早在刊印之前,郑镜思就已经阅读过,可以肯定是杨大郎在昌平时,为逗家中两个女娃开心编的故事,后来成书……

见其书,知其人。

公主想要挑动他到洛阳闹事,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左右现在东宫那位已经是焦头烂额,而公主所为者,也只是想要破坏武李盟誓。只要这杨大郎进京,武李盟誓便不可能成功。对于公主而言,她的目的已经达到。

如果这时候再做手脚,只恐怕是画蛇添足。”

少年闻听,也颇以为然。

他很清楚,自家那位外婆已经派了人过来,少不得杨家父子已经被外婆监视起来。

自己如果出现,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

眼前这青衫男子甚得母亲的信任,可谓是足智多谋。

他既然这么说了,那显然就没有必要在进行下去……只可惜,不能见一见那传奇似地杨大郎。

“既然如此,那咱们便回去吧。”

“我也正有此意!”

青衫人从一名扈从手里接过缰绳,翻身上马道:“狄光远已经带人抵达巩县。咱们今天就连夜赶路,绕巩县而行。如今非常时期,尽量不要和狄光远他们碰面。”(未 完待续 ~^~)

欠两更,有点撑不住了!!!

作协开了一整天的会,整个人现在昏沉沉的。

写了三章之后,脑袋里一片空白。

欠两更,请大家体谅则个,明天争取能够补上……太困了,眼睛都睁不开了,睡觉。(未 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四章 血统论(一)1/7求订阅!!!

夜色,渐浓。

石陈村杨府的爱莲堂中,杨守文坐在小楼的客厅里呆呆发愣。

这客厅里,依旧是围榻和席榻为主。倒不是杨守文不愿意使用八仙桌太师椅之内的家具,而是在这个时代,跪坐是一种普世价值的体现,任何人都不能够轻易改变。

八仙桌太师椅在书房里用还行,但摆放在客厅,就属于失礼的行为。

事实上,真正的桌椅是在唐以后才逐渐流行开来。原因嘛,有很多!胡汉的进一步融合,中古礼乐的灭亡,门阀贵胄的消失,使得以往那放不得台面上的东西渐渐被拿出来使用。但是在现在,依旧是一个阶级等级森严的时代,门阀贵胄占居主导地位。如果把后世的桌椅摆放在人前,轻点的是失仪之罪,重点的……

客厅里,点着几支大蜡,照映的通通透透。

杨守文显得有些魂不守舍,良久之后才从那神游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他看了一眼摆放在榻桌上的晚饭,已经凉了!不过,他也没什么胃口,便站起来,架着拐走出了小楼客厅。一轮明月当空,把皎洁月光洒在人间。远处,那环翠峪在在月光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轻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情趣。

忽而,传来几声鸟鸣,在夜空中回响。

月圆,山青,小溪,鸟鸣……

那景色仿佛变成了一副水墨画,栩栩生动在眼前,令人心中,顿感莫名的宁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杨守文不禁喃喃自语。背诵者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可就在他声音落下,却听到石屏风后传来了洪亮的声音,“兕子又得佳作,好诗,不愧得三姐的衣钵。”

从石屏风后,走出来几个人。

为首的。正是杨承烈和郑镜思,而在他们的身后,则跟着两大一小三个少年。

杨瑞和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站在杨承烈身后,而郑虔则跟着郑镜思,脸上流露出钦佩之色。

“兕子哥哥这首诗,怕是他所作诗篇中,最应景的一篇。

不过。那桂花落却有些不太合适。归化盛开在八月,而现在才三月中,何来桂花之说。”

郑虔瞪大了眼睛,看着杨守文说道。

而杨守文不禁哑然,心道一声:还真是装不得逼!

为什么用桂花?我哪里知道!人家王维就这么作的好吗?但是。他又没办法这么说,因为王维现在是否出生都还是一个问题,他就算说出来,人家也不会相信。

杨守文脑子里在急速运转。想着该如何解释。

但没等他开口,郑虔就道:“但兕子哥哥诗中的桂花若是春桂。那就能解释的通了。”

春桂,一种树的名字,也就是山矾。

杨守文忍不住松了口气,但脸上仍表现出平静之色。笑着道:“十三郎果然是学识渊博,竟然也知道山矾吗?”

闻听杨守文这么一说,郑虔顿时笑了。

毕竟是个小孩子,喜欢显于人前。得了夸奖,就会高兴,殊不知已为杨守文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郑镜思的目光,更显慈爱和骄傲。

他伸手揉了揉郑虔的脑袋,而后对杨守文道:“兕子休这般夸赞他,十三郎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他停顿了一下,便说道:“兕子,我们可以进去谈吗?”

杨守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廿九叔说的甚话,还请屋中说话。”

这时候,杨氏也跑过来,进屋把那晚餐拿走。

杨承烈看到,不由得眉头一蹙,沉声道:“兕子,你又没有吃晚饭吗?”

“呃……”

“杨嫂,给兕子再做一些。”

杨守文连忙道:“父亲,不用这么麻烦……烦劳婶娘在火上热一热就是,别这么浪费了。”

“兕子倒是个节俭之人。”

“呵呵,廿九叔说的甚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不过是不想这么浪费罢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郑镜思一愣,旋即露出期盼之色道:“却不知上句如何?”

杨守文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又说漏了嘴。

这首《悯农》,应该是出自中唐以后,李绅的手笔。他不过是不想浪费,却一不小心……

幸好是这首,若是换做另一首《悯农》,说不定就会落得个诋毁朝政的罪民。

郑镜思既然询问了,杨守文也就不好再遮掩。

他笑着道:“这是我从幽州南下,途中见农人辛苦劳作,所以做出的一首古风,名为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请廿九叔品鉴。”

郑镜思笑了,“兕子有大情怀,廿九郎却不敢评价。”

不过,他却把这首诗牢记在心中,更有了一个小小的打算。

++++++++++++++++++++++++++++++++++

“兕子可知,我今日来的意图吗?”

待众人落座后,杨守文和杨承烈坐在围榻上,而郑镜思则跪坐席榻。

“你们三个不用坐在这里,想去玩耍便去玩耍吧。”

杨承烈看杨瑞三人坐在下首,忍不住开口说道。

那随同杨瑞一起的少年,就是郑长裕之子郑谅,因在这一辈的族人中行九,故而也叫做郑九郎。他和杨瑞坐在这里,本就觉得不自在,听了杨承烈的话,便立刻起身告退。

倒是郑虔没有跟去,而是笑眯眯道:“兕子哥哥,我可以去你书房里,临摹你的字吗?”

杨守文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郑虔便站起身,欢蹦乱跳跑上了二楼。

屋中,只剩下杨守文父子和郑镜思三人。

“昨晚,朝廷有密使前来,命荥阳刺史昨夜包围了潘道清的宅子。

不过就在刚才,潘道清及其长子潘子山已经被释放,潘氏三房因教导子弟不利,罚金百铤,作为赔偿。潘道源找到了族长,并由族长托我转达:广武山一事,并非潘家本意,实在是那潘道子自作主张。为了表达潘家的歉意,愿意赔偿杨家黄金三百铤,另有石城山下良田二百亩……族长让我前来,询问你父子主意。”

杨守文听罢,感到有些惊讶。

日间,他听说潘道清一家被抓进了大牢,这晚上就传来潘道清被放出来的消息……

杨守文忍不住看了杨承烈一眼,却见杨承烈眼睛一眯,凝视郑镜思道:“廿九郎以为如何?”(未 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五章 血统论(二)2/7求订阅!!!

郑镜思闻听,顿时笑了。

“我就知道文宣会反问与我。

其实,文宣心里想必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问我的意见?不过既然问我的主意,那我不妨把话说明。潘道子这次的事情,应该不是潘家的意思。郑、潘两家虽说矛盾由来已久,但基本上会放在台面上,以传承相争,而不是在私下里拔刀。

而现在,潘家恐怕已经把这件事扛了下来,也正是因此,潘道源才会低声下气……”

杨守文觉得,自己脑子似乎有点不够了。

他能够感觉到,这件事情不会太简单。但是现在,听郑镜思这么解释,却越发糊涂。

见他一脸茫然,杨承烈和郑镜思似乎开心了很多。

你小子武艺高强也就罢了,偏又有三姐冥中传授衣钵,这文采也是颇为出众。文武双全,且常有奇思妙想,又胆大心细。如果你能连这种事情都能看破,可就真的没我们的活路。

武艺高强可以练;文采出众可以传承,奇思妙想那是天赋。

但这经验,阅历却需要岁月的沉淀。

前世的杨守文,莽撞冲动,一腔热血。

结果走出校门没多久,就瘫痪在床十余年。这个过程里,他可以看很多书,看以产生很多感悟。但是这阅历、人情……终究是无法从书中学来,需要自身体会。

“依我看,这次朝廷之所以动手,怕就是为了让潘家扛下此事。”

杨承烈在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后,便开口向杨守文做出了解释:“如今,外面流传广武山刺杀,是太子幕后主使。而太子入主东宫不久。传出这样的消息,对他没有任何益处。也正因为此,朝廷才会出手,就是想要迅速把这件事平息。”

说到这里,杨承烈的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廿九郎。洛阳看样子,并不太平啊。”

郑镜思也是心有戚戚,沉声道:“抓了潘道清,逼迫潘道源把这件事扛下来,也算是把此事做了一个了结。我听说,潘家五房在东宫的那个子弟,好像已经失踪了!也就是说。此事从头到尾,完全是潘家自己所为。潘道子一脉,算是彻底完了!卷入这种事情,不管他成功与否,到最后都只可能是满门被灭的结果。”

杨守文这一回。听懂了!

他不禁打了个寒蝉,对迎娶那李家女又多了一份抵触之心。

人道是帝王之家无亲情……这种刀光剑影,杀人不见血的争斗,前世在影视剧里倒是看过很多。可真要他去切身体会。就不免多了几分抵触,甚至可以说是恐惧。

忍不住。朝杨承烈看了一眼,就见杨承烈的脸色,有些阴沉。

“这次潘家三房,怕是元气大伤。”

杨承烈良久之后。轻声说道。

郑镜思点点头,“朝廷肯定会给予一些补偿,但潘家三房恐怕至少要减少一半家产。”

活该,谁让你掺和这种事情。

杨守文对潘家三房的遭遇毫无怜悯之心,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但一想到自己将要面临的遭遇,那点愉悦的心情,顿时变得荡然无存,整个人也一下子消沉下来。

悍妇,骄奢无度,不知道守不守妇道?

这种女人,杨守文又如何能够接受,更不要说生活在一起。

“兕子?”

“啊?”

见杨守文半天不说话,郑镜思忍不住开口唤了一声。

他犹豫一下,沉声道:“你的事情,我也听文宣说了……廿九叔只希望,你别怪郑家。

事实上,我确实希望你能改姓,这样一来我郑家无需十年,便可以重新成为五姓之首。可现在,朝廷已经觉察到了你的存在,以郑家目前的实力,也难以阻挡。”

“廿九叔这话说的……我父子前来投奔,蒙郑家不嫌,能够得一容身之所,已经非常感激。至于那件事……不瞒廿九叔,此前我并不知道。都是我父亲擅作主张!我大好男儿,生于杨家,便是杨家子,又岂能为个人前程,而却数祖忘宗?”

郑镜思闻听,不禁连连点头。

倒是杨承烈胀红了脸,恶狠狠瞪了杨守文一眼。

照你这说法,是我不对喽?全是我不对喽?

杨守文没有理他,反而看着郑镜思道:“不过我有一个小问题,还请廿九叔解惑。”

“什么?”

“要说与皇室结亲,也算是一桩美事,何以大家都畏如蛇蝎呢?”

郑镜思笑了,“与普通人家而言,能够嫁入皇室,或者成为皇亲国戚,的确是一桩天大美事。可与我世家子弟而言,嫁女可以,但若让我们迎娶李唐之女,却不可以。”

“为什么?”

没等郑镜思回答,杨承烈便抢先道:“因为,那李家原是大野氏。”

“啊?”

“他们有胡儿血统。”

杨守文愣了一阵子,才慢慢反应过来。

血统!

原来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

门阀贵胄,最终出身和血统。他们因自己的出身而自豪,因自己的血统而骄傲。

历经五胡乱华,南北六朝之变,血统论也成为门阀贵胄的一个标志。

在他们看来,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正统汉人的血脉,代表的是最为纯正的汉家渊源。

李唐一脉,对外宣称是道教祖师李耳后裔,也是五姓七大家之一的陇西李姓子弟。可谁都知道,李渊的祖父李虎,原名大野虎,是一个纯粹的胡姓。五胡乱华之后,有很多世家改为胡姓,可李家的血统从一开始就似乎不那么纯粹……在那些豪门世族,亦或者江左贵胄的眼中,李家就是个胡种。我可以奉你为主,可以把女儿嫁入你李家,但是绝不能容忍迎娶你李家女进门。那样,会影响我们的血统。

当然了,也有一些世族会进行通融。

特别是那些身处边塞的门阀贵胄,如陇西李氏、如范阳卢氏,虽然表面上拒绝和李氏结亲,但私下里却在和李家暗中勾连。但中原豪门,却不会容忍这种存在。

河东四姓也好,荥阳郑氏也罢,他们会很坚持自己的血统纯正。

见杨守文露出恍然之色,郑镜思也就不再解释。

他反而看着杨承烈道:“文宣,以兕子的文采,早晚扬名天下。可一旦他迎娶了李家女,我别的倒是不担心,却担心你这一支,以后再也没有机会,重归弘农。”(未 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六章 血统论(三)3/7求订阅!!!

弘农杨氏,或许在名望上无法和五姓七家相比,但却是与河东四姓同级别的存在。

其底蕴之深厚,丝毫不逊色于郑家,甚至犹甚几分。

杨承烈的脸上露出了落寞之色,低着头一言不发。

是啊,如果杨守文成了驸马,那他再想回归弘农,把杨守文的名字列入族谱,会越发困难。

要知道,父亲杨大方临终前的几个憾事中,重归杨氏便是其中之一。

杨守文嘴巴张了张,却不知道该如何来劝说。

如今的杨家父子,似乎已经无法在左右自己的命运。弄不好,他父子将会成为朝廷各方博弈的牺牲品……反正杨守文是不记得,历史上安乐公主曾嫁给过自己。

“父亲,只要我不娶那李家女,不就可以了?”

他憋了半天,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杨承烈却笑了,“你以为你是谁?你说不娶就不娶?

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一步,连圣人也被惊动。太子就算不愿意把公主嫁给你,现在怕也是由不得自己了……如果太子要把公主嫁给你,你以为你能有拒绝的余地?”

说完,他嗤笑一声,又叹了口气。

“慢着!”

郑镜思却眼珠子一转,有了别的想法。

“文宣,兕子说的倒也不是不可以。”

“廿九郎,你别闹了……若你郑家能够出头,说不定可以拒绝,但郑家能够出头吗?

若我还在杨家,倒也能够拒绝。

可问题是,我还是杨家子弟吗?

我父子现在是寄人篱下,如何能够拒绝太子的‘美意’。我告诉你。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太子现在就算是不愿意让兕子当女婿,可一旦消息传开,也由不得他做主。”

“不,不,不!”郑镜思连连摆手。脸上的笑意更浓。

“其实,能够阻止这桩婚事的人并非没有。只要她要反对,那就一定会成功。”

“谁?”

“自然是当今圣人。”

“你是说……”

郑镜思笑道:“能够阻止这桩婚事的人,唯有圣人。

你也知道,圣人其实是希望太子与武家结亲。但现在发生了这种事情,圣人也不好开口。可是……你听我说,可如果让圣人对兕子产生厌恶感。就肯定会阻止。”

让武则天厌恶我?

杨守文瞪大了眼睛,看着郑镜思,你脑袋有毛病吧。

杨承烈也蹙眉道:“廿九郎,你这是什么主意?

兕子长的如此俊美,虽不说貌比潘安宋玉。却也是可爱之极。想要让圣人厌恶他,恐怕难度很大吧。”

父亲,你这辈子没说过什么正确的话,但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杨守文差点感动哭了。

“再说了。圣人喜怒无常。

万一圣人厌恶了兕子,要取兕子性命。不是更加危险?若是如此,那我宁可让他娶李家女。”

“兕子以前,痴的吧。”

“是啊。”

“让他继续。”

“啊?”

郑镜思一脸嫌弃的模样,沉声道:“圣人是个极要面子的人。而且她本就希望武李结亲,若兕子是个痴的,她必然会心生厌恶。但也正因为兕子是痴的,她也不会为难兕子。别的我不知道,圣人这点肚量应该是有的。难不成传扬出去说,她为难一个痴汉吗?”

“噫!”

杨承烈的眼睛开始放光了,扭头打量杨守文。

杨守文嘴巴张了张,却不知道该如何辩驳。

我以前是痴的,现在却不痴……你让我装逼,我逼格天成。可让我装傻,怎么都装不成啊。

“可是,外面的人都知道,兕子已经好了啊。

他若还是痴汉,怎作得那些诗词文章?”

郑镜思闻听,忍不住拍案道:“文宣,你怎么糊涂了……是装痴,是不是发作就好。

比如可以让他惹是生非,让他去四处闯祸!对外而言,这只能说他是犯病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