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悍臣-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张儒离开之后,马璁第一时间就跟自己的上司来了个兴师问罪。
两人在内室聊天,马璁一句话让杨荣险些把桌子给掀翻了。他说,你让督帅带三千人出城送死,莫非是自己想当九边总督?
杨荣气得浑身颤抖,手指指着马璁的鼻尖道:“你休要张狂,督帅去意已决,莫非本将劝说就有用不成!鞑子如今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督帅出城找不到鞑子,自然会回来。莫非本将本事,还需要你一个亲卫队长来教不成!”
马璁冷冷的将腰间绣春刀抽出一寸:“若是督帅有个好歹,马璁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让你给督帅陪葬!”
杨荣抬手一巴掌朝马璁脸上呼去,这一巴掌结结实实的打在马璁脸上,登时鼻血就流了出来。
马璁十分淡定的将鼻血抹去:“如果督帅能够平安归来,你就是再给我十巴掌我也会站着不动。如果督帅回不来,这一巴掌,我会在你家人身上打回来的。”
“你”杨荣气得瘫软在地上。
他当总兵时间不长,但从军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有这种手下敢这么跟自己说话的。
看那样子,马璁完全不是仗着有张儒这个后台,更何况张儒此去前途未卜,一旦张儒出事,马璁除了那个在南京当户部尚书的老爹之外,再也不会有其他依仗。他不相信这些问题马璁想不明白,可偏偏,马璁却要在这种情况下跟他对着干。
这让杨荣感到一阵无力。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张儒临走前让他暂时领兵作战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那是要等张安的援兵到了大同之后,让他将手里的兵权交给张安,然后听从张安的调遣。
扬在空中的手颓然放下,杨荣有气无力地道:“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马璁看着杨荣不说话。
过了一会,杨荣在心里思忖片刻后问道:“你要多少人,一千够不够?”
马璁顶撞他的用意,在一番怒火攻心之后,聪明的杨荣就想明白了,这位边军出身然后进入锦衣卫的年轻人,根本不是要顶撞自己这个上司,他是要借着这个机会,跟自己要人。
要人干什么?自然是察觉到张儒有危险的时候出城救援,他害怕张安到了这里之后就没有这个机会要人了,所以他瞄准了性子比张安要软弱,在大同镇根基比张安在宣府要浅很多的自己。
马璁马上接口道:“给我五千,我再给你打四巴掌。”
杨荣哭笑不得,没好气的骂道:“顶多给你三千人,大同镇的防线不短,手里这些人还不够用的,再给你五千,鞑子的铁蹄随时有可能踏破防线。”
马璁想了想道:“成交。”
杨荣拍拍屁股站起来,重新找回总兵自信的他乜了马璁一眼:“今天的事,本将暂时给你急着,等督帅回来之后,让督帅来处置你。”
马璁拱了拱手,略带歉意道:“多谢大人体谅!督帅对马璁有知遇之恩,马璁不能知恩不报。此次督帅明知十死无生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往大同,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马璁不才,愿与督帅共存亡。”
杨荣无力的挥了挥手:“去吧!我要是年轻十岁,说不得也会像你这么冲动。你放心,张将军来了之后,本将会将兵权交给张将军,你手里的三千人归你直接统领,不需要将兵权交出去。”
马璁再次拱手,不过这次却深深鞠了一躬:“末将多谢将军。”
杨荣摇了摇头,闭上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儒出城之后不过两日,杨荣带着人在白虎节堂看地形图,冷不防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军营里响起。
几人相互看了看,脸色不约而同的变得凝重起来。少顷,一个年轻人直接掀开营帐走了进来,看到杨荣之后,他单膝跪地,将手里一个小竹筒举过头顶:“禀将军,鞑靼先锋军队距离鸦角山不足二十里。鸦角山守军不足三千人,无法抵挡一万先锋,屠将军请大将军派兵增援。”
杨荣眼睛一瞪:“屠胡是干什么吃的,三千人守着鸦角山,竟然还说兵力不足。六百多里的防线,谁知道鞑子会在什么时候进攻什么地方,让他给老子守着,守不住鸦角山,别回来见本将。”
三千人面对一万没有攻城器械的鞑靼骑兵,在兵力上的确是吃亏的,可是守军据险而守,说完全守不住,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杨荣才会大肆训斥屠胡,因为如果换成他来守鸦角山,那是断然不会在才开战的时候就说守不住。
那送信的卒子面色一白,很快就退了出去。
诸将中有人劝道:“将军,鸦角山三千守军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屠胡就算是再厉害,怕是也难抵挡一万鞑靼铁骑啊!”
杨荣诧异道:“老弱病残?怎么回事?”
那将领道:“将军莫非忘了,屠胡是许宁的心腹,将军”
杨荣这才猛然想起,因为屠胡曾经是许宁的心腹手下,所以他给屠胡的兵都是老弱病残,这样的队伍,面对一万鞑靼铁骑,要打胜仗,只怕真有不小的难度。
他马上下令道:“给屠胡调两千人过去,要快。”
大同到鸦角山距离可不近,匆匆忙忙调集两千人过去,能不能救得了那三千老弱病残还是个不小的问题。
杨荣捂着脑袋,不知是在后悔还是在自责。
此时的鸦角山,已经陷入了一番苦战之中,鸦角山的长城已经残破不堪,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第117章 :儿郎
鞑子一波攻击刚过去,丢下百余尸体离开,关口也死了不少人,有人躺在地上口吐血沫,一双眼睛渐渐的变得无神。
一个中年汉子身上披着破了一块的铠甲,手里的尖刀已经完全被鲜血浸透,这上面的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兄弟的。
他走到一个被箭矢刺穿胸膛的独臂中年人面前,闭上眼睛,快速将尖刀扫向了中年人的脖颈。
刀子触及到肌肉,他口中发出一声低沉的悲喝:“兄弟,走好。”
汉子名叫屠胡,父母双亡,三十二年前死在鞑靼手中,那年,他六岁。眨眼,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间,死在他手上的鞑子一共四百七十三人,每一个,都是他亲手所杀。
这份刻骨铭心的仇恨让他放弃了可以入京为官的机会,也让他成了杨荣的眼中钉肉中刺。好在屠胡自己也不想掺和到权力斗争中去,故而身上军功无数,却甘愿带着三千人坚守在最为紧要的鸦角山。
今天,被他杀死的重伤号已经不下二十人,他感觉自己握刀的手在微微颤抖,可看着那些兄弟痛苦的哀嚎和恳求的目光,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杀下去。
这些都是为大明江山拼死而战的兄弟,他们有的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有的还是十六七岁的少年,有的是在战场上丢了身上零件的伤残军人。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在大后方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他们没有这么选择,他们选择和自己的将军,和自己的袍泽兄弟,死战在这片埋骨数十万的热土上。
“将军,我来吧!”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汉子缺了只眼睛,独眼中闪现不忍的神色。
屠胡坚定地道:“我自己来,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我亲自送他们上路。黄泉路上,我再跟他们赔礼道歉。”
“此非战之罪,皆是杨荣之错。”独眼将领愤愤不平地道。
从入伍那天开始他就跟着屠胡,深知屠胡是什么性子,因为许宁为养育他多年的老头买了一口薄皮棺材,这个三十八岁的汉子整整忠心了许宁二十年。从十八岁从军到三十八岁成为大同左卫千总,他整整忠心了二十年。
许宁犯事死了,杨荣上位,可是对屠胡极为忌惮的杨荣,却因为害怕而给屠胡换上了老弱病残。
这一战,如果败了,那杨荣真的要负全责。
“闭嘴!”屠胡训斥道:“大同镇的防线近七百里,大同镇总共不过十多万边军,根本不够人数来守好每一寸土地。总兵自有他的打算,不是我们这些属下能够瞎揣摩的。闭上你的嘴,做好你的事!”
一边说着,他一边十分利索的结果了一个老卒的性命,脸上闪过的痛苦神色,让其他看到的士兵感到不忍。
原本这样的事情不需要他一个守将来做,可屠胡执拗的说自己要送每一个没有生还希望的兄弟上路。这种痛苦,本不应该是他这个主将来承受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从这一点上来看,屠胡可以做冲锋陷阵的猛将,却做不得镇守一方的大惊。
“将军,我们都会死吗?”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在角落响起。
说话的是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的左臂上还镶嵌着一支箭矢,身上的皮甲早已丢失,露出里面布满鲜血的外衣。
他的眼神是那么无助,让屠胡看了第一眼就不忍看第二眼。
迟疑了会,屠胡深处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少年的头顶:“放心,我们不会死的,只要有希望,我们所有人都不会死的。”
少年眼中升起一丝希望的神采,突然,他咬了咬牙,一把抓住了左臂上的箭矢,用力往外一拔,伤口崩裂,鲜血喷涌而出。这个还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带着惨白的脸色昏厥了过去。
“包扎!”屠胡十分果断的喊了一句,继续朝关口前头走去。
鸦角山以东八十里,三千黑色铁骑正停在一片林子里休整,旷野上燃起了炊烟,疲惫了几天的士兵开始埋锅造饭。
“大人,咱们找了半天,可半点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范统不满的嘟囔道。
他本事不小,可连日奔袭,也让他大腿内侧的皮肤都磨破了,这点痛苦虽然算不得什么,可是出了汗之后,那种痛痒,实在是难受。
张儒笑道:“不着急,真遇到了鞑靼骑兵的话,你小子不尿裤子就不错了。”
范统白了张儒一眼:“大人也忒瞧不起人了,俺范统跟着大人出生入死,还真没怕过。以前跟着师父去大草原的时候就遇到过鞑子,俺还杀了几个呢!”
姜伟拍打着范统的肩膀笑道:“看不出,咱范大统领还是个少年英雄咧!”
范统道:“姜老哥,你能不嘲笑不,俺说的可都是真话。”
姜伟连连道:“恩,恩,真的,真的。”
几人聊着聊着,感觉轻松了不少,身上的疲倦虽然没有尽数消失,却也没了之前的困乏。
吃过饭后,所有人小憩,如果再不休息,怕是没遇到鞑靼鞑子,他们就得自己先被自己给拖垮了。
睡了不知道多久,耳边突然传来脚步声,张儒猛地从地上弹起,腰间绣春刀已经在睁开眼的一瞬间出鞘。
这时,那脚步声的主人正好到达他面前四五步远的地方,那人是锦衣卫的缇骑,也是军中探马。
“将军,前方发现狼烟,看方向,好像是鸦角山方向的。”那缇骑单膝跪地。
张儒皱着眉头问:“鸦角山距离此地至少有八十里,狼烟应该传不了这么远的距离。”
缇骑解释道:“鸦角山离此地的确有些远,但是平远堡、威远堡都燃起了烽火。虽然在此地只能勉强看到平远堡的烽火,可威远堡的烽火离此地却不远。威远堡不曾发现大战痕迹,所以属下推测,不是平远堡出了事就是鸦角山出了事。”
张儒点点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传令下去,一炷香时间,出发!”
现在还不清楚出问题的到底是哪里,所以他决定先去威远堡。好在这几个关口之间有直达的道路,不需要绕道。
很快,听说前方可能有战争的老卒们爬上了马背,锦衣卫的缇骑也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握紧了腰间的绣春刀。
老卒们眼中更多的是凝重,他们曾经跟鞑靼骑兵交过手,知道他们的厉害;而缇骑们眼中更多的则是兴奋,这群刚从窝里面出来的小牛犊,还不知道老虎有多厉害,他们很想尝尝这个厉害。
骑兵的速度,向来都是很快的。
二十里路程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可到了威远堡下面一看才知道,这里根本不曾发生战事,他们是看到平远堡那边的烽火才点燃烽火的。
本来守将还想派人去增援,但是害怕威远堡有失,守将只好退而求其次,点燃烽火,希望上面的人能看到。
张儒不敢停留,下令麾下所有骑兵加快速度,快马加鞭前往平远堡。
一个时辰后,到达平远堡,这里也没有发生战事,他马上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了,再次让大军奔驰,这次的目的地,是最西边的鸦角山。
鸦角山作为大同镇和山西镇的交接处,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正因为这里易守难攻,这里的城墙构筑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更为简单。
张儒猜测鞑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将鸦角山当做第一选择。敌人显然非常了解明军的作战方针,这种地方,不管是大同镇还是山西镇,在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对方会派人去守。
一旦没人增员,只怕鸦角山不日就会被破掉。
此时,鸦角山关口鏖战正酣,明军本就擅长守城之战,而那些大大骑兵擅长的是长途奔袭作战。
城墙上的床子弩划破空气,发出惨烈的呼啸声,笔挺的钻出去之后,很快就会成为一串人马肉交错的糖葫芦。
那些鞑子跟大明交战这么些年,也有了不少心得,不仅准备了大量的棉被战车用来抵挡床子弩和城头箭矢的攻击,还有许多战士防骑了战马,临时砍树做成了云梯。
这些东西做工虽然简陋,可是却免了辎重的长途跋涉,省却了不少时间的同时还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臂力强大的鞑靼神射手时不时会将箭矢射向城墙上面,躲在墙垛下面的人还好,那些正好往外射箭的士兵就惨了。一不留神,那如毒蛇一样的箭矢钻进胸膛之后,便再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了。
双方你来我往,不时会有人死掉,城头的守军越来越少,滚油依然在不停往下浇,爬在云梯上的鞑靼骑兵一个不慎就会被滚油浇头,而后双手一松,带着惨嚎跌下城头。
东边已经有敌人开始登上城头,屠胡大喝一声,整个人飞上高空,足尖在那些袍泽兄弟身上一点,带着身边的亲卫朝东侧冲了过去。
几个明军费力的挥舞着手里的长弓,这玩意根本无法给敌人造成太大的伤害,没挥舞几下,长弓就断成了几节。而后,锋利的鞑靼弯刀就刺进了胸膛。
第118章 :死战
那士兵抓紧敌人的弯刀,口中鲜血不停涌出,他一咬牙,整个身体瞬间前倾,本来还隔了一步的距离,被他这么一耍狠,两人成了鼻子碰鼻子。士兵手中没有武器,张开一张血盆大口,用力朝那鞑靼骑兵的脖子咬去。
温热的鲜血涌入口中,士兵用最后的力气用力"yun xi"着,那鞑靼骑兵脸上浮现出惊悚的神色,不消片刻,感觉握住弯刀的力量松懈了些许,他抓住机会,扭动了刀柄。
钻心的痛楚耗尽了那个大明最底层的士卒最后一丝力气,他颓然倒下,可是嘴巴没松开。
那鞑靼骑兵用力推了这士兵一把,脖子上的皮肉被不是很锋利的牙齿掀开,一块血肉含在那士兵口中。
鞑靼骑兵来不及管脖子上血流如注的伤口,一柄大刀已经当头砸下。
前一刻还能动弹的脑袋,此刻如同西瓜一样裂成两半。白色的脑浆子和血混在一块,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
一只大脚丫子踩在半边脑袋上,瞪大的眼珠子如气泡一样爆裂开来,而后,又一个鞑靼骑兵倒在了这个地方。
另外一边也开始有鞑靼骑兵登城,长矛一排排递出,将不少人推下了高大的城墙,可是随后,却有更多人顺着摇摇欲坠的云梯爬了上来。
双拳难敌四手,明军虽然悍勇,却终究比不上对方人多。三千老弱,面对一万铁骑,三比一的比例,根本不是对手。
一个个明军倒在血泊中,有不少人在感觉无力抵抗的时候抱着敌人从两丈高的关口城墙上摔下去。
下面是碎石,下去就没活路,可他们视死如归。
屠胡挥舞着大刀不停砍劈着,双臂酸痛无比,却依然在做着机械运动,他只希望多杀一个鞑子,就能让自己的兄弟少一些伤亡。
雪白的刀子刺进身体,仿佛失去了直觉一样,本能的用手臂往后抡了抡,一个带着帽子的脑袋就飞出了城头。
战斗在持续着,这次鞑靼人好像不打算轻易撤兵,不拿下鸦角山,他们绝对不会离开。
很多士兵都变得绝望了,很多士兵做出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卒一直到死,双手的紧紧抱着两个鞑子前进的腿,而那两个鞑子也因为他的禁锢,永远的留在了长城的城头上。
弯刀飞舞,在屠胡背上划出了一道三尺长的口子,鲜血喷出来之后,将那出刀的鞑子百夫长喷了一脸。
屠胡头也不回,抡起大刀往后面就是一刀,也不管砍没砍到人,大刀从右手换到左手,再次将两个鞑靼骑兵砍倒。
“噗嗤!”一支不知从哪里射出来的箭矢钻进儿郎屠夫宽厚的身体,他慢慢低头,看了看肋下的末羽箭矢,喉咙里发出难听的嗬嗬声,握着大刀的手开始剧烈颤抖。
他不甘心,不甘心在没有杀够鞑子的时候死去,不甘心就这么看着这么多兄弟浴血奋战之后的鸦角山就此易手。
然而,事实摆在面前,一切,都已经成了枉然。
他有些绝望的看了一眼身后,身后还站着的袍泽兄弟已经不多了,就那么几十个,却在面对数百围攻的鞑靼铁骑的围攻。
这些鞑靼骑兵就算不在马上,也是战斗的好手,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这一愣神的功夫,一条长矛扎进了他的大腿处,他身体抖了一下,扬起大刀。
这大刀举起来了,却再也没有落下,因为,三四根长矛齐刷刷的扎进了他的身体。胸口两支长矛,成了要他性命的死神勾镰。
胸口的起伏越来越微弱,周围的鞑靼骑兵不放心的环伺着,他们害怕这个杀了他们数十个兄弟的敌军将领还能杀人。
有人不甘心的将长矛再次递出,插进了这个在大同边境征战二十年的老兵胸口。
大明的兵器,插进了大明边将的胸口,他死在自己人的武器手中,尽管那些武器的使用者,都是胡人。
几个鞑靼骑兵要拔出长矛,刚要有所动作,一个虬髯汉子正好转身,看到这一幕,用鞑靼语厉声喝止了他们的动作:“让他站着!他是英雄,就算是死,也不能倒下。”
黄色的日月龙旗上沾染了鲜血,迎风飘扬在鸦角山关城上空,最后几个老卒死死的守在这里,这里,是他们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这里,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守护的地方。
敌人占领鸦角山关城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只有他们这几个人,根本挡不住如潮水一样涌上来的敌人。
他们只想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守护好这面旗帜,这面象征着大明国体的旗帜。
三五成群的鞑靼骑兵围了上来,在没有上面命令的情况下,这些士兵没有发动攻击。至少,在他们看来,这些明军,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个军官模样的鞑靼人走过来,用鞑靼语轻声问了几句之后,这人摸着虬髯胡须看着那面龙旗,用声音的汉话喊道:“投降吧!投降还有一丝生机。”
几人中看上去年纪最大的老卒颤抖着声音问道:“将军还活着吗?”
那将领正是在城头上让手下的士兵不拔出长矛的鞑靼将军,屠胡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他愿意给这个对手最后的尊重。
同样,这些守卫着大明日月龙旗的士兵,也是值得尊重的士兵,所以,他很乐意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慈不掌兵,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被逼出来的,为了让更多人活,这些将领不得不忽视少部分人死。
他摇了摇头:“死了,都死了,现在鸦角山还活着的,就剩下你们这几个了。”
那老卒惨然一笑:“哈哈哈哈,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老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来吧!鞑子们,要想弄倒我大明的龙旗,先从老子的尸体上踏过去。”
几个老卒纷纷握紧手里的武器,准备做最后的殊死搏斗。
鞑靼骑兵很聪明,对付这几个人,没必要再让手下的兄弟去送死,要知道人在即将死亡的时候所爆发的战斗力,那是足以移山倒海的。
当他们举起手里的弓箭的时候,虬髯将军再次下令他们放下:“他们是勇士,应该有一个体面的死法。”
说完,他拿起自己的长戟,上前走到了几个大明边军的面前:“你们要一战,巴图别离奉陪到底。”
巴图别离,巴图蒙克的嫡长子,现年二十七岁,只是长得有些老成,所以看上去大约有三十岁了。
他和父亲不同,父亲长年累月侵袭大明的边境,是为了丝绸、茶叶、粮食。他从小就仰慕大明的文化,他希望得到一个公平的相处机会,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父亲是不同的。
但是现在鞑靼还是他的父亲在做主,所以他的劝告,根本就没用。
“杀!”
几个老卒发出了生命中最后的嘶吼,几个人围攻一个,在他们看来没什么不齿的,因为这个人是要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
巴图别离从小练武,号称鞑靼第一勇士,那不是浪得虚名的。别说是几个年老力衰的老卒,就是精装的汉子,这三五个人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长戟击穿了冲在最前面的老卒的胸膛,随意一带,将另外一个老卒的半边脑袋削掉。
最后,那个临死前用双手紧紧抱着龙旗的老卒被他一下弄断了脖子。这几次出手,都没有拖泥带水,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少承受了些许痛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