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厅之内的高顺和徐晃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所想和齐舜几乎一样,这庞统到底用了什么功法竟让对方发疯发狂乱作一团?
关外声音逐渐散去,这个漫长的夜晚也逐渐归于沉寂,终于再无一丝声响。
只见庞统阔步而入,行礼道:“殿下,严颜和他的大军已经退去,在下保证他不会去而复返!”
齐舜大喜,连忙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庞统道:“在下乃是大幻咒师,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幻术咒语来击退敌军。严颜他们已经被殿下夺了斗志,因此就更容易受在下咒术所惑而自相残杀。严颜先前与殿下相斗本就受了内伤,现在更是伤势加重,只能返回益州修养去了。至于益州其他大军都已从另一线开赴汉中,再也顾不上这里了。”
再无压力的情况下,齐舜终于有时间和庞统挑灯夜谈,直到天明他们都还没有任何要休息的意思……
——————————————————
明天开始烟火就要出远门了,十五号左右回来。烟火虽然不在,但每天晚上八点多的更新是能保证的,也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啊!
第十九章 汉中平定
在齐舜成功占领阳平关之后,好消息也接踵而来。“天涯咫尺”真的是个好东西,在作战时的价值一次次被完美体现。甘宁首先传来捷报,骆谷关已经被他成功突破。
“龙牙神炮”虽然是装备在龙牙舰上的利器,可被用作攻城上也是无坚不摧。只可惜龙牙神炮数量太少,不能大规模使用,要不然放眼整个大汉也没有几个坚城能挡得住甘宁龙牙军的脚步。
但只是用来进攻骆谷关的话,“龙牙神炮”就已足够。甘宁的龙牙军虽然人数不多,可当关口终于被轰出一个缺口之时,战斗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骆谷关并没有阳平关那样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因此守军可供防守的空间就被大为压缩,当龙牙军从缺口冲进关内的时候,激烈的巷战让守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数急剧下降。
骆谷关的失守让汉中丧失了东边的门户,甘宁自此就可以渡过汉水直逼汉中治所南郑,并与齐舜对南郑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如果说甘宁和齐舜这两路足以威胁张鲁根基的话,那麹义从定军山箕谷一线的突破就几乎敲响了张鲁的丧钟。早在当年和白马义从的拒马河之战,麹义和他那八百先登死士所组成的天锲阵法就让白马军团损失惨重,现在用在定军山前也同样发挥了极大的威力。
在麹义一马当先的带领下,这八百人手持长棍一步步稳扎稳打向定军山头移动。他们手上的木棍变幻多端,既能变成过河的浮桥,也能成为遮挡箭石的巨盾。定军山上的张鲁军只能看到一块黑黝黝的移动城墙,所有的攻击居然都被反弹了回来。
而麹义那根木棍更是了不得的灵器,名叫“如意棒”,长短伸缩随心所欲。当他们离定军山上第一道防线还有十丈距离的时候,麹义忽然把长棍前指,如意棒忽然伸长到十几丈长短,左右横扫,应者抛跌,登时就把那道防线里的守军清理干净。他本是大剑师的实力,普通士兵又怎能挡他一招?
天锲阵法中那恐怖的碧灵箭在张鲁军营寨前使出,哀号声立刻响彻山野。实力相差太大的情况下没有人能阻拦麹义的脚步,张鲁的手下还不如刘焉多,能拿出来的也就是谋士阎圃,武将方面杨昂杨任等人也都是些二流高手,和麹义这样的大剑师根本无法相比。
等到齐舜、甘宁和麹义的大军出现在南郑西、北和东边的时候,张鲁已经意识到汉中大势已去。而且刘焉派来支援的法正和张任也在中途撤兵,也许他们也认为汉中已是保不住了,还不如把实力保留到和齐舜正面对抗的时候。
在斟酌了形势之后,张鲁想放弃抵抗投降齐舜,却被谋士阎圃劝住。阎圃并不是反对投降齐舜,他只是不想让齐舜感觉他们这么容易就放弃,那样的话齐舜甚至有可能会轻视自己这些人。他出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放弃南郑跑到汉中南部的山中打游击,多少也表现下张鲁的气节,同时看看齐舜会对他们有什么处置。如果齐舜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那他们干脆就放弃经营多年的汉中,投靠刘焉算了。
其实这也是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张鲁在汉中这么多年早已把根扎到了这里,而且“五斗米教”在汉中有无数教众,如果张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五斗米教”也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他也会成为教中的罪人。在这种情况下,张鲁只能寄希望于齐舜的宽大处理。
等到齐舜率军进入近乎没有设防的南郑之时,他和庞统先去检查了下南郑的仓廪和太守府。因为张鲁并没有搞什么坚壁清野,不太像是要完全放弃南郑的样子。因此当他们看到府库中的钱粮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仿佛在等待齐舜接收一般,齐舜和庞统忍不住相视大笑。
这种做法明显表示张鲁并没有当多久山贼的意思嘛,以齐舜和庞统的聪明又怎会看不出来?于是齐舜立刻很配合地摆出了抚慰劝降的架势,宣布如果张鲁弃暗投明,就会继续承认他在汉中“五斗米教”的教主地位,并继续当他的汉中太守。言辞之恳切,用心之良苦,让张鲁终于从大山中走了出来。
张鲁和他手下的将军们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吃野菜的生活他们又怎能坚持下去?看看谱已经摆得差不多了,张鲁就带着他的弟弟张卫谋士阎圃还有一干大将羞答答地回到了南郑。
齐舜也实践了他的承诺,善待张鲁等人的同时还给了足够的勉励。汉中到手之后,益州就完全暴露在齐舜的面前,又怎能不让他心中雀跃。
不过法正也并非等闲之人,他命张任牢牢守在巴西巴川一线,以防齐舜顺势南下。尤其是巴西,这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城镇如果失守,那益州北部白水关、剑阁等重要关口都会失去作用,益州就像缺少了一扇门户,只剩下沓中到绵竹一线还能形成抵抗。
刘焉和张鲁不同,他的势力要强大许多,而且益州也同样被他经营多年,手下也算是人才济济,他还有抵抗的资本。
但刘焉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年龄和身体。他已不再年轻,虽然在众神之地像他这样的人还能再活几十年,但他的身体并不乐观。近几年来,他肺部的病情忽然加重,就连平时呼吸都已有些困难,有时更像风箱般抽扯,让他恨不得就这样死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毛病,他的抱负绝不只是益州一地。当孙策在江东立足未稳的时候,他甚至都有过顺江而下攻略土地的念头,可他的病逐渐消磨了他的壮志,尤其在长安争夺中失败了之后,他的注意力就已完全转移到益州的守成上来。
还有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儿子刘璋。刘璋为人虽然老实,却毫无城府,而且胸无大志,这样的一个人又怎能驾御像法正张任这样的部下?就算有他刻意栽培和安排,刘璋能够继承他益州牧的位子,但这位子他又能坐多久?现在外患已经逐渐出现,如果再有内忧,那益州易主已是指日可待。
因此他必须要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刘璋扫除所有的隐患,使益州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安全之地。
只是他的这个想法又真的能够实现么?
第二十章 神族谶语
得到汉中之后,齐舜把麹义留了下来,其他人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而他自己则带着庞统回到了长安。
由于刘焉摆出了铁桶般的防守态势,齐舜对益州的图谋也只能稍微向后拖一拖,一切从长计较。他与曹操所签订的五年和平协议已经快要过去了一半,齐舜必须要在协议到期之前攻下益州,这样才能取得和曹操正面对抗的实力。
时间虽然紧迫,但齐舜也知道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尤其是大规模用兵,而且目标还是以地势险要而著称的益州。因此,他只能先回长安,再制定周密的进攻计划。
沮授陈宫等人与庞统自然是相见恨晚,庞统虽然比他们都年轻,可胸中经纶却一点也不输于他们,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尊重。
而齐舜也趁着这个难得的时候与蔡琰倾城享受了几天。他们最近聚少离多,自然就更为珍惜在一起的时候,就连倾城也收起了小姐脾气,对齐舜曲意奉承,三个人其乐融融,说不出的幸福惬意。
不过卫兹的来访却让齐舜的好日子一下子到了头,这个富甲一方的卫家家主表情难得有些严肃。
“先生来访,莫非是丝绸之路出问题了?”齐舜按卫兹的意思让左右退下,只留他们二人在房中交谈。
“丝绸之路已经开始被我们利用起来,以我和西域及罗马帝国的往来关系,在加上殿下在西域所做的努力,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已经派宗乾去西域考察,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从这条黄金商路上获益了。”卫兹神神秘秘想谈的内容看来不是这个。
“哦,”齐舜稍微放了点心,难得听到陶商的名字也让他轻松了不少,于是又问道,“那先生今日前来又有何事?”
“殿下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与殿下所说神族之事?”
齐舜当然记得,若没有神族的支持,他也不会如此轻易得到卫兹的帮助,更不会获得大量的神族装备。卫兹是神族在大汉的委托人,而齐舜自己也是神族在大汉的指定之人。现在卫兹忽然又提到神族,不知又有什么事情。
“神族中人看到殿下最近的成就,既欣慰又兴奋。他们已越来越肯定殿下就是结束大汉纷争重建帝国秩序的那个人。因此他们必须要见一见殿下,作出最后的测试,使殿下成为神族真正的支持者。”卫兹一语道破天机。
“神族的人要见我?”齐舜又惊又喜。
“正是,神族对殿下的兴趣已是越来越浓,但总不能始终通过我来和殿下联系,因此他们需要和殿下建立协定,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最终确认一下。”
“他们对我的测试又会如何进行?”齐舜有些好奇。
“神族中人会请殿下光临他们的隐居之地,但路上他们会设置诸多考验。如果殿下能顺利通过,就能够见到现任神族族长,得到象征神族支持的法印。到那时,神族就会全力以赴支持殿下,助殿下一统天下!”
“神族法印?”齐舜默念两声,这个法印代表了神族的态度,看来绝非轻易能到手的。
“其实神族一直都隐居在洛阳轩辕山之中,观察着大汉的一举一动,殿下只要到那里就能够发现神族的踪迹。”
“轩辕山?”齐舜从小在洛阳长大,却从未听说过什么轩辕山。
“轩辕山具体位置我也不太清楚。神族中人说,只要能猜破他们所设的谶语,就能找到轩辕山的所在。”
“谶语?这难道就是神族给我的第一个试炼?”
“很有可能,那谶语的内容是‘六十遇虎,元封神步。夫妇相合,三星连珠。神农之能,妙从此出。’至于这三句话到底代表了什么,就只有殿下去参详了。”
“‘六十遇虎,元封神步。夫妇相合,三星连珠。神农之能,妙从此出。’”齐舜苦笑道,“就算只有三句,也是不知所云啊。”
“神族中人说这三句话中已经说明了轩辕山的地点和进入的时间和方法,又让我们不得协助殿下一起参详,所有都必须殿下独自完成。”
“既然是神族对我的考验,让我独自完成也正常。”齐舜倒是从来都不怕面对困难,“这两日我会交代一下,立刻就出发。”
等到卫兹走了以后,齐舜叫来了留守长安的谋士和武将们,把这次神族的约会告知他们,沮授庞统等人既兴奋又紧张。
陈宫从安全的角度提出是否需要带点随从,但被齐舜拒绝。且不谈跟着他的随从到底有没有作用,单从态度上来说就不够有诚意。齐舜已是中阶剑圣,他摆不平的问题换个人也一样摆不平。倒是齐舜提到那神族谶语的时候几位谋士都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恨不得当时就一起讨论把它解开才好。
“六十遇虎,元封神步。”齐舜必须要在走以前把这两句解开,要不然他连去哪里都不清楚。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神族中人说这谶语中有时间和地点,而这句应该指的就是这个。既然卫兹并没有告诉自己要哪一天赶到轩辕山,那时间上的指代定然是一天中的时辰,而又是哪一个时刻呢?
齐舜怔怔地望着更漏,大脑飞速运转。六十遇虎,地支中虎属寅,难道想要找到轩辕山就必须要在寅时才行?但如果是寅时,又何必说六十遇虎呢?六十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等六十个寅时?
寅时分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想到甲寅时,齐舜眼前忽然一亮,六十年是一个甲子,而六十遇虎是不是就是指的甲寅时呢?齐舜推算了下,只有戊日或癸日才有甲寅时,如果他猜得没错的话,他必须要在戊日或癸日到达轩辕山才行。
但轩辕山又在哪里?“元封神步”?在齐舜的记忆中,能和元封挂上勾的也只有大汉武帝时期的年号,但在元封时期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齐舜把蔡琰叫了过来,请她回想一下元封年间都有些什么事情。蔡琰从小受到父亲蔡邕的薰陶,这个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而且他并没有请蔡琰参与,也不算违反神族的规定吧。
蔡琰虽然不知齐舜的用意,可还是很配合地低头沉思,然后低声道:“元封年间?没有什么大事啊,最多就是元封初年武帝到嵩高山封禅而已……”
“封禅!”齐舜的眼睛又亮了,“对了,我怎么会忘记了封禅这么大的事?嵩高山就在洛阳以南不远之处,元封神步?哈哈,原来竟是如此!”
第二十一章 轩辕神山
大汉班固曾在他的《白虎通》中提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嵩高山的名字也就出于此。
大汉元封初年,武帝亲率群臣,礼登嵩顶,进行封禅。在他登山之时,随从大臣们都隐约听到山间有呼“万岁”之声,相互询问却都没人承认是自己所呼。因此武帝大喜,认为有神明佑助,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木,以山下三百户为嵩高县,作为奉邑。又在山上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把封禅的山峰命为万岁峰,以应山呼之奇。
既然神族的谶语中提到元封神步,所指的应该就是武帝在徒步登山之时遇到的通灵奇事,而进入轩辕山的地点,难道就是在嵩高山之内?
齐舜不会把时间都浪费在猜测上,他已经悄悄来到了嵩高山之下。这一天正是戊日,而且已经到了寅时,天色最为黑暗的时候就是甲寅时分。
齐舜漫步在山道之上,风吹着两边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天地间显得更为静谧。自从武帝下旨不许伐木之后,嵩高山之上更是郁郁葱葱,而且到这里的行人也并不多,尤其是这个时间,更是空无一人。
齐舜虽然有些心急,但还是能感受到当年武帝漫步于此的威严之势,在那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武帝定然散发着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气吧。
如果他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猜错的话,那下面两句又是什么意思?“夫妇相合,三星连珠。”这句难道指的就是具体进入轩辕山的地点?轩辕山是神族传说中的仙山,并不为世人所知,想要到达就必定会有特殊的方式。但这夫妇相合又是什么意思?
其实当猜出了前面一句之后齐舜对这个谶语的难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神族并不是要刻意为难他,因此也不会把难度定得多高。他抬头望天,因为已快到黎明时分,只有几颗最亮的星寂寥地挂在半空,却没有哪三颗是会连到一起的。
齐舜知道自己只有一刻的时间来参悟,因此不断变换着自己的方位来寻找契合点,可每一次都以失望而告终。时间已经一点一点过去,齐舜的心也就越来越急。
忽然,他的身边传来了潺潺水声,原来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溪流之前。这溪流并不甚急,也不宽,但溪水清澈,仿佛一面清晰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溪边树木倒映其中,闪烁着各种姿态。
齐舜心头一动,忽然停住了脚步,只因他突然发现其中两棵树纠结到了一起,枝叶相连,乍一看真的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深情相拥。
难道这就是“夫妇相合”?
齐舜连忙顺着倒影走到了那两颗树前仔细观察,却始终发现不出什么异常。而且从正面看去,也已没有了溪水中的那种韵味,他不禁有些沮丧,颓然坐到树下,呆呆望着溪水,重新整理思绪。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从这两棵树的角度再看那溪水,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景色。因为他的视线角度较低,溪边树木都不在倒影之内,他面前的水中就只有三颗闪亮的星。
而且,这三颗星竟真的是在同一条直线之上!
“夫妇相合,三星连珠!”
齐舜心头一阵狂喜,原来这句话的奥秘就在水中!而且他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也同时证明了他对前一句“六十遇虎,元封神步”判断的正确。如果不是在嵩高山,如果不是在甲寅时,他又怎么能看到现在这样的现象?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句了。
“神农之能,妙从此出。”
神农作为曾经统领七族的神帝,他的过人之能又是什么?齐舜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与他族完全不同的体质——五德之身!
不是只有具备五德之身的人才有资格进入神族么,而且整个大汉也只有他才同样是五德之身,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他把手缓缓伸入溪水当中,真气直透指尖,五彩光华登时大盛。那溪水感受到这五行真气之后,竟像是瞬间沸腾了一般,再也不像方才那样静静流淌。那三颗星所连成的直线忽然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周围照射得好似白昼。
齐舜只觉一股强大的灵气从水中四溢,那股灵气竟像与齐舜的真气源自一处,瞬间融合到了一起,然后再把齐舜包围了起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五彩人像。
齐舜的经脉之间真气轰然膨胀,宛如汪洋大海翻滚沸腾,又像是在欢快地鸣唱。这真气都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又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竟不受齐舜的控制一股脑地在他体内流转。等到这么强大的真气直冲齐舜大脑的时候,他纵然是剑圣,也经受不住体内这么强烈的冲击,两眼一黑,终于还是昏了过去。
等到齐舜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地已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他从未见到过这么柔和的阳光,既有朝阳的温柔,又有晚霞的华美,铺撒在身上,仿佛全身毛孔都被轻柔地抚mo着。
远处是一座翠绿的山峰。这山并不太高,却云雾缭绕;石也并不甚奇,却能发出幽暗的光芒。那些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仿佛一件清新亮丽的外衣,把那山装点得美仑美奂,而隐约的鹤鸣更让那山沾染了呼之欲出的仙气。
齐舜忍不住站起身来,却赫然发现自己居然踩在云端。由于光线的折射,那原本纯白的云此刻竟也发出五彩毫光,从远处看就像是齐舜正脚踩五色祥云,正驭风而行一般。
就算是齐舜自己,也感觉身轻如燕,仿佛全身浊气都被洗涤干净,飘飘然好似升仙。他好似感觉到了什么,打开了乾坤袋,岁星玉麒麟长吟而出,在他身边活蹦乱跳,仿佛来到了让它极为开心愉悦的地方。
齐舜含笑望着玉麒麟,知道它是祥瑞之兽,在这种仙气浓重的地方自然更是如鱼得水。他的心情也终于放松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他终于还是找到了通往轩辕神山的道路,而他面前这座仙山,应该就是他所寻找的目标。
神族,我来了!不管你们还会给我什么考验,我都不会空手而归,那神族法印一定终将属于我!
齐舜跨上玉麒麟,如流光般向那轩辕山飞驰而去。
第二十二章 酆都鬼城
齐舜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等他真的到了那仙山之前,却发现了让他大为意外的事情。
只因那仙山并没有通往山顶的道路,在他的面前只有一道雕刻了无数鬼怪的恐怖石门,而石门之上用鲜血书写了四个大字:酆都之门!
酆都?这不是传说中人死后要去的地方么?自从张鲁投降以后,齐舜对汉中的五斗米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酆都应该在汉中五斗米教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张鲁威慑和惩戒教众的阴森恐怖之地,又怎么会出现在这仙境一般的轩辕山中?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难道要到达那神族的人间仙境就必须要经过这阴间重地?齐舜心中有点发怵,却还是毫不犹豫地驾着玉麒麟进入了那酆都之门。
一入酆都,一切都好似变了个样子。齐舜的身边再也没有那让人心旷神怡的优美景色,取而代之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远处零星闪烁的鬼火。尤其是那鬼火,也不知是如何漂浮在半空,忽亮忽暗,伴随着阵阵阴风,让人不觉毛骨悚然。
齐舜刻意让玉麒麟放慢了脚步,全身功力凝聚,时刻防范着可能的危险。忽然,一点鬼火逐渐变大,竟向齐舜缓缓直飞而来!齐舜本想一掌把那鬼火击开,却发现那鬼火竟像是一张发着红色暗光的纸。
那纸张飞到齐舜面前就已停住,齐舜功聚双手,接了下来。他生怕那纸上有剧毒或是其他什么恐怖物事,还是小心点好。
只见那纸的上方写着“酆都天子发给路引”,中间又有“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