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影兄,呵呵不好意思,甄宓小姐还要经受命运的考验,恐怕没有办法很快回到齐舜的身边了。但就像拨开乌云才能见晴日一样,美好的东西最终还是会战胜邪恶和嫉妒。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烟火绝不是个狠心肠的人:)
第十二章 河北霸业(四)
郭嘉的计策合情合理,又极为可行,连沮授和陈宫都有些佩服。这三大谋士其实各有各的长处,沮授善于大局分析,特有的观星之术更是让他能够大概预测吉凶;陈宫更擅长对人的分析,研究敌人心理绝对是一把好手;而郭嘉却长于战局分析,他对制订作战计划并有效执行方面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在对袁尚的事情上,郭嘉看出了沮授和陈宫并没有看到的厉害关系。
这时陈宫和沮授也表示赞同,目前无论是齐舜还是曹操都还没有这个工夫去招惹在辽东已经扎了根的公孙度,平白树敌的确也没有必要。就算袁尚和高干在幽州合兵,依然也不是齐舜和曹操的对手,这是所有人都坚信的事情。
于是袁尚就非常“幸运”地通过了乐陵,当然他也不是一点代价都没有付出。赵云的意思很明确,乐陵是他的辖地,不管是不是有意的行为,反正若是让袁尚安然度过也实在太丢了龙骑的面子。
龙骑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两轮冲击,袁尚军就有近一万人把尸体留在了乐陵。如果不是审配阵斩了几人才稳定了溃散的军心的话,也许袁尚的大军就要在人数比他们少很多的龙骑面前缴械投降了。
但不管怎样,袁尚终于进入了幽州地界,在范阳见到了高干。这两个人年龄相差不大,有沾亲带故,因此平时关系还算不错。高干一直都是由袁绍抚养长大,因此对袁绍自然是惟命是从,更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没有了厉害关系,高干就成为了袁尚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这次也是一样,看到袁尚的到来,高干就主动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袁尚,自己甘愿在他帐下听命。心满意足的袁尚手中终于又多了点资本,晚上睡觉也能睡的稍微安心些了。
————————————————————————————————————————————————————————
郭嘉终于向齐舜告辞,他要赶紧回去向曹操说明为何齐舜没有把袁尚挡在乐陵,并把自己的计划汇报给曹操,让曹操尽快配合齐舜一起出兵幽州。
对郭嘉,齐舜还是有点依依不舍的。虽然郭嘉走前遗憾没有真正帮齐舜献过计策,白白浪费了齐舜这么长时间的粮食。但齐舜却自问在郭嘉身上学到了许多。
他们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正是这样一起面对敌手的时候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对于袁绍的过程之中,齐舜与郭嘉经常促膝长谈,各自交换看法。他也在参与郭嘉沮授陈宫等人的交流中学到了更多考虑问题的角度,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不过郭嘉也对沮授和陈宫的评价甚高,有这两大谋士在,现在又多了田丰,齐舜此次西进应该问题不大。当然齐舜的实力也给郭嘉着实提了个醒,放眼曹操以后可能会有的敌手,齐舜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现在他们虽然还是盟友,可天知道当他们的协议过期了之后双方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再次会面。曹操放弃西进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在东边的刘备和南边的孙策都是他要解决的问题。这两个人和现在的齐舜相比实力都相对弱些,如果能一举拿下徐州和扬州,曹操称霸天下的成功几率就会高上很多。
到了那个时候,齐舜也许就是曹操下一个目标了吧。
望着一脸不舍的齐舜,郭嘉心中一叹。他们都生在了这个乱世,就算相互之间感觉不错,也会因立场不同而注定不能成为朋友。不过也许在他的心底还隐隐有着一个希望,那就是终有一天他和这个年轻有为的齐王殿下能真正心贴心的散步聊天。
未来的事,谁又知道呢?对未来的不可知,也许正是人生中最令人兴奋和激动的一个方面吧。
——————————————————————————————————————————————————
曹操并不是个顽固的人,郭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他立刻接受。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曹操的大军就从南皮北上,攻下了公孙瓒曾经的重镇右北平。大汉帝国建立以来,右北平就是对抗匈奴外族的重要据点,在武帝时期就多次从此处发兵深入大漠。在公孙瓒多年的经营之下更是固若金汤。可今时不同往日,高干并没有公孙瓒的本领,袁家也已不是那个称雄河北的名门望族。在选择了集中兵力守住范阳和易京的决策下,幽州东部已是形同虚设。因此曹操并没有费太大的劲就成功遏制了袁尚东进的道路。
这个情况审配并不是没有考虑到,作为一个谋士他还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他也向袁尚提出把辽东作为后路的想法,可被许攸无情地驳斥,而袁尚也支持许攸的观点。也许袁尚已经被曹操打怕了,让他从手中十万大军中分出几万来守住右北平?当然不行!如果分了兵,那范阳和易京的守备力量势必会减弱,要是被曹操和齐舜各个击破,那岂不是更惨?还不如严守范阳,坚壁清野,消耗曹操的资源来得更为可行。
袁尚有这个想法还基于另一点,那就是当年公孙瓒在易京*,可并没有烧掉易京中存放的粮草。公孙瓒当时自诩可以在易京率大军舒服生活十年,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话。要不是齐舜等人从地道进攻,这个坚城还真的很难短时间之内被攻下。现在这些粮草都已被高干储存了起来,他们虽然有十万兵马要吃粮食,可光从易京抢来的库存就足以让他们支撑近三年的时间。
三年,三年之后天下变成什么模样又有谁知道?三年中的机会多如牛毛,说不定还能让袁尚东山再起。
看着自信满满的袁尚和洋洋得意的许攸,审配摇头叹气,却毫无办法。
袁尚的想法也不能说错。袁军一败再败,士气低落,士兵困顿,的确需要时间来调整。可曹操和齐舜这两个如狼似虎的人又真的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当年公孙瓒也是同样的自信,可结果呢?还不是早已腐化在泥土当中,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事实证明了审配的担心绝对是有道理的。因为齐舜和曹操在不久以后就同时发动了与袁家交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
范阳和易京是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袁尚和高干分别镇守的要塞。而齐舜和曹操就一人一个,分别认领了这两个目标。
易京归了齐舜。这个城池和齐舜真是有缘,灭公孙瓒,灭袁家,齐舜最后一战都是在易京打响。
再挖地道已是不可能了,高干又怎会不知这个潜在的威胁?如果从正面攻城,就算已齐舜军的强悍,也依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难道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经过了这些年的阵仗,对齐舜来说,不可能才真的是不可能。
两天之后,一份易京的最新战报送到了曹操的案头,战报的内容很简单,寥寥数语就总结了这个坚固的城池再次陷落的过程:“齐舜率军进攻,高干亲上城头督战。齐舜在百丈外一箭正中高干肩部,高干瞬间化为腐尸。易京士气崩溃,开城投降。”
第十二章 河北霸业(五)
百丈外一箭?中肩部而化腐尸?曹操握着手中的战报,良久说不出话来。高干既然敢亲自登上城头,身边自然有多人保护。但齐舜就这样在两军阵前击杀高干,易京本就低落的士气不崩溃才怪。而齐舜究竟用的是什么功法,竟然能把人瞬间化为腐尸?曹操的瞳孔一阵收缩,手指又习惯性地敲打着桌面。
齐舜啊齐舜,你究竟还有多少惊人的实力还没有展现?他不禁有些后悔给齐舜放开手脚西进的机会,这个可怕的敌人若是能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打通雍凉几州,那局势还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吗?
不过曹操还是对自己极有信心。拥有幽、冀、兖、豫四州以后,他的势力已是大汉帝国中最为强盛的,而且献帝还在他的手上,如果能再得到徐州和扬州,试问天下还有谁能和他比肩?
易京陷落之后,范阳瞬间就变成了一座孤城。这时的袁尚再想逃跑为时已晚,敌军从四面八方涌到范阳,他第一次感到绝望是什么滋味。
他不愿也不能接受失败,他已几天都没有休息,手中的乌灵枪也早已血迹斑斑。他只希望像一个真正的勇士,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之上!
可命运偏偏在最严肃的时候展现出它捉狎的一面,在抵抗了几天以后,袁尚终于支持不住,在城头一角休息了片刻。
谁知道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守城的士兵同样绝望,失败已经注定,再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又还有什么意义?可如果袁尚在,他们就不得不继续支持下去,直到鲜血流尽。
但他们已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也不知道是谁把第一刀砍到了酣睡的袁尚身上,可有了第一刀就有了第二刀,可怜的袁尚自诩才貌双全,最终却落得被万刃分尸的下场。他的头颅也被割下,被一群人簇拥着打开城门,送到了曹营。
曾经显赫一时的袁家,从袁绍到袁氏三兄弟,竟无一善终。袁绍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上,袁谭丧命典韦的戟下,袁熙被甄宓毒杀,而袁尚也死在乱刀之中。回想袁绍当年的风光,再看此时他们的悲惨下场,也真是令人不禁唏嘘。
曹操看到袁尚已死,大喜之下重赏那些叛变的士兵,并命他们去劝降更多的人。再加上许攸的里应外合,范阳城中本有近五万人马,可投降者竟占四分之三!袁尚已死,曹操本想命人劝说审配投降,可被审配断然拒绝。他答复的方式就是冲向典韦和许褚,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他所谓的义名。
当曹军的大旗插到范阳城头的时候,袁尚和审配的人头也同时挂在了城门之上。曹操本不是个如此刻薄之人,可幽冀二州新得不久,那些久居此处的士大夫还未必肯接受自己这个外来者。恩威并用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这些士大夫虽然平日里骨子看起来硬得很,可在鲜血和大刀的震撼下已没几个人还能高昂起他们的头。在甄家首先宣布支持曹操之后,其他的望族也都先后加入了这个行列。
袁家在幽冀二州的势力,也终于被扫荡一空。
——————————————————————————————————————————————————
齐舜遵守了他的承诺,把中山、广平和广宗三郡让给了曹操。他的决定也是有些风险,若是将来西进受阻,那他的势力也就仅只并州一地而已。
这三郡归了曹操之后,壶关的重要性又立刻体现。太行山是保护并州的天然屏障,而壶关就是这屏障中最重要的一环。
郝昭在齐舜的授意下专门分出近五千兵马守备壶关,在上党离壶关并不远的情况下,如果壶关出现情况,郝昭也能在一天之内驰援。
但壶关的守将又成了一个问题。
郝昭已把重心放到并州的军政问题上去,这个年轻人也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稳重的细密,并州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在幽冀二州战乱之时也有大量百姓迁入其中,形成了很理想的良性循环。而郝昭最擅长的治军能力也得到发挥,如今的并州守军已不是当年那个被匈奴欺负的软蛋,就连以前张杨的老班底眭固也对郝昭心悦诚服,甘心在他手下做事。
如果没有郝昭,壶关这个重量级的据点又用哪个重量级的人物来把守?
赵云、太史慈、麴义、张辽、高顺、文丑,甚至甘宁,虽然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可他们都有自己的野战或水战部曲,以后也会在西进中担任重要角色,用哪个人来守备壶关都让齐舜觉得有些浪费。
最后还是沮授给了个建议,他的人选是当年与公孙瓒在易京之战中立过大功的田予。
听到这个名字,齐舜一拍自己的脑袋,暗暗责备自己怎会忘记这个同样年轻有为的将领?田予自从跟了齐舜之后,主要负责粮草的押运和后勤的保障。这并不是齐舜轻视田予,只因粮草同样是一个军团至关重要的成功要素。有了后方的补给,前方的人才能安心打仗。这也是同样不显山露水的陶商在齐舜心中的地位也绝对不低的原因。
自从田予接手粮草事宜,齐舜就从未对粮草的事情烦心过,他总能在齐舜最需要的时候给齐舜最大的支持。这表现出了田予的能力,但一个将军毕竟还是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之上,尤其像田予这样的智将更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发挥机会。
现在把壶关的重任交给田予,田予自然不会拒绝。他虽然不能像赵云他们那样能驰骋于疆场之上,但郝昭的表现也让他清楚看到作为守关之将也同样能让天下侧目。
壶关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比较郁闷的人就是甘宁。他手上空有实力强大的水军,却在对抗袁绍的战役中很难有机会有所作为。他的龙牙舰放眼天下也难有对手,可河北战场上是战马的天下,长期憋在水中的他嘴里早已淡出鸟来。
对于齐舜西进的决策,甘宁反复请命,希望能随齐舜前往。他的话虽不多,可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龙牙军虽然是水军,可就算在陆地上个人战力也不比别人差了。龙牙舰可以沉在水底,自然安全得很。那就让这些长期称雄水上的战士也感受一把在陆地上的风光。他来帮助齐舜是想做事的,这样也能向三太子交代。要是一直像现在这样被人养着,那他还不如回东海擒杀凶兽来得痛快。
齐舜在哈哈大笑中接受了甘宁的请求,龙牙军的实力他早已亲眼看过,尤其是那黑黝黝的龙牙炮,放在战场之上绝对是敌人的恶梦。这一万人虽不多,可战力已不弱与麴义的先登军。等到以后需要水军发挥作用,再让他们回去也就是了。反正从并州到长安并不远,横贯雍州的大河也足以隐藏那三十艘龙牙舰。
解决了这些事情后,齐舜便开始了西进长安的准备。长安虽然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可要商定的事情依然很多。而且虽然曹操暂时放弃了占据长安,但并不表示其他势力不会对长安有所觊觎,因此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凯旋的曹操回到许昌后一方面休养生息准备接下来的扩张,另一方面也开始着手收拾当初害他之人。吉平等人已经被杀,留在长安的敌人还有一个,那就是马腾。同时他还想趁机把刘备一起干掉,再无后顾之忧的他也不用再担心刘备死了徐州会闹出多大动静。
可惜马腾和刘备都不是傻子,他们又怎会等到曹操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在曹操和袁绍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马腾和刘备就各自找了个理由返回了自己的驻地。曹操并不是没有派人看着他们,可生命攸关的情况下,马腾和刘备也顾不得和曹操保持表面上的和气,各自上表以驻地有盗贼出没为由离开许昌。
没有曹操在身边指手画脚,献帝也难得自己做了回主,下旨同意二人的请求。献帝也不是傻子,前面董承事情败露,还让他搭上了一个贵妃,现在眼前这两人已是难得有心除掉曹操的,要是还留在许昌肯定也逃不了被杀的结局。
于是马腾就这样回了西凉,而刘备也回了徐州。负责看守他们的人在曹操不在的情况下也没敢轻举妄动,毕竟违抗圣意是杀头的罪。纵然曹操也有可能会责罚他们,那也总比现在就脑袋落地要好上很多。
曹操知道后并没有发作,也没有像上次那样嚣张到冲进皇宫兴师问罪。他承认这是他自己的失策,在全心剿灭袁绍的情况下他还是没能兼顾到许昌的情况变化。
“马腾,刘备,”曹操冷笑道,“就先让你们开心几天吧。你们以为离开许昌就安全了?我若是想要你们的命,你们还能快活多久?”
就这样,在袁绍的覆灭后,曹操养精蓄锐之下,大汉帝国又走进了难得的和平安静。只是这安宁的局势,又能维持得了几天?
牵动全国的交兵序幕,也许才刚刚开始……
——————————————————————————————————————————————————
烟火曰:
第五卷终于结束了,不过精彩的内容才刚刚起步。从第六卷开始烟火会在版式上做一些大的调整,也敬请各位朋友多多支持!多谢!
第一章 马腾之死
“砰”的一声,一封书简被重重放在案几上,那一张刻画了岁月沧桑的俊脸也因此而变得铁青。
那拍案之人身长八尺,魁梧健烁,面鼻隆异,现在虽已过中年,可依然能看出他年轻时的威武豪壮。
这人正是西凉太守马腾。
自马腾从长安回到西凉,已经有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中曹操一直都没有什么异动,他本以为曹操定是因为战后重建琐事繁忙而无暇追究他与人合谋之事,可没想到今日还是收到了从长安发来的圣旨。
圣旨中并没有指责马腾的心怀叵测,反而大赞马腾多年戍边有功,特晋升为卫尉,槐里侯,即日赴京。
“看来曹操是不会轻易放过我了。”马腾冷笑道,“拿九卿高位来引我回京,也算是看得起我了。”
他的身前站着几位年轻人,当先的一位面容俊朗,英气逼人,猿臂蜂腰,孔武有力,正是当年洛阳学院中与齐舜交好的马超马孟起。他身边两个年轻人是他的弟弟,马休和马铁,虽然更为年轻,却也是逐渐成长为马家新一代的将领。
在他们三人的对面,还有一位年轻人。和马家通常的锋芒毕露不同,这个年轻人面容沉定,喜怒不形于色,看起来更加的坚定隐忍,乃是马腾的侄子马岱。
“但这圣旨毕竟是皇上颁下的,如果抗命,恐怕反倒落了个欺君犯上的名头。”现在的马超已不是当年那个容易冲动热血沸腾的少年,长期跟着马腾戍边的经历让他也成熟了许多。
“曹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我们想不去都不行。”马休接道,“明知道到许昌危险重重,可我们只能去也必须去。这一招真是阴狠。”
马腾沉默片刻,又问道:“岱儿,你看呢?”
马岱皱了皱眉,沉声道:“情况是不太妙。皇上不会无缘无故想到马家,也不会无缘无故把马家人从西凉调到许昌。从叔父在许昌的经历和皇上当时的意图来看,他定然是希望叔父能在西凉随时出兵勤王。现在忽然调叔父进京,已经可以肯定是曹操的主意。他上次没有机会对叔父不利,现在必然还是希望能把叔父调到他的地盘再施以杀手。既然他能发这个圣旨,就说明他已有了完全的准备,叔父不可不防啊。”
“不过,”马腾又拿起书简,叹了口气道,“方才超儿说的也有道理,我们虽然明知这是曹操的主意,但这圣旨却是如假包换,我们又怎能抗旨?”
马岱犹豫了下,还是低声道:“叔父可以想想,如果这圣旨是给齐舜、刘备又或孙策的,他们会怎么做?”
马腾闻言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我们若是甘心从命,岂不是主动往火坑里跳?可是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现在的皇上又还有多少权利?就算我们抗命,天下又还有谁顾得上理睬此事?刘备和孙策离我们太远,而且刘备和叔父关系非同一般,他一定不会站出来指责我们;而孙策在江东还在闷头搞发展,他才不会管离他千里之外的西凉。我们东边的齐王刚刚把冀州三郡交给曹操,正图谋往长安发展,也是顾不上我们的。而且他和大哥又有同窗之谊,想来这个面子还是会给的。”
马岱说到这里,马超的面上也忍不住浮现一丝怀念之色。洛阳学院三年的时光,密林中的同仇敌忾,比武大会上的相互鼓励,这些都是他难得的美好记忆。当他听说齐舜并没有死,而且在幽冀并三州都打响了自己的名号,他真是恨不得立刻就能见到这个好友一叙旧情。可一来西凉事务让他不能分身,二来他们毕竟不在同一个阵营,因此到现在他们都无法见上一面。
“至于离我们比较近的刘焉和刘表,目前也不用太过考虑。刘焉野心是大,可他的年纪也同样大了,最近据说身体已经开始出了问题,也不知还能活多长时间。现在让他为皇上出头?肯定是不可能的。他若是想出头,当年反董卓的时候他就应该表现了。至于刘表,他在荆州日子过的舒服得很,又怎么会给自己找这个麻烦?”马岱接着分析,“这些人如果都不表态,那曹操的独角戏唱着又有什么意思?因此我建议叔父不要理会这圣旨,我们只管在这里增强实力,然后出兵经长安直捣许昌,诛曹操清君侧。”
马腾再次沉默。他缓缓闭上了眼睛,跪坐的身体仍如标枪般笔直。此刻他的内心正在激烈地争斗。马岱的话他不是不能接受,可他能做到么?他们马家从祖先马援起就一直为大汉帝国呕心沥血,在边疆也不知抛洒了多少血汗。大厅上“忠义两全”的匾还清晰地悬在他的头上,如果他抗命不从,这忠义还能两全么?
可如果他去了,那前途的危险可想而知。曹操想要害他,阴谋诡计肯定层出不穷,他又能再次化险为夷么?
在生命与信义面前,究竟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