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天后,便会殿试唱名,之间这十天里,考生既放松又紧张,难免痛并快乐着……



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家兄弟来打脸



东华门外。

殿试出来,私交相好的贡士们……或者说准进士们三五成群。

杨迈、史弥大和周纶等着李凤梧。

看见李凤梧、柳子承、柳子远三人并肩出来。

哎哟我去,什么状况?

柳家兄弟如今春风得意,今次进士大科,两兄弟齐齐取中,不可谓不光耀门楣,河西柳家,一门三进士,俨然有复兴趋势。

若是这三父子仕途畅顺,完全有可能超越当年河东柳家的辉煌。

若说一个最近的一门三进士,便是三苏和三曾。

铸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说到此处,不得不说一句,泱泱五千年,真是个妖孽辈出。

不说清河崔氏二十三位宰相的极限辉煌,不说同安苏氏的十八进士及第的旷世成就,不说可以和西晋共分天下的琅琊王氏,也不说人人熟稔的一门三进士眉山三苏,再提一个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佳话。

清朝帝师杜受田,也就是咸丰皇帝的老师,也有着千古留名的荣耀。

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

这比那个小李飞刀一门三进士父子双探花牛逼多了。

若是去杜受田故居去看雕像,你会感受到这位帝师的袖口里仿佛有一连串的飞刀,是比李探花还要辉煌的人物啊……

所以说,封建王朝的古中国,就是这么一步步的养成了****上国的心气。

我大国泱泱,我人杰地灵,我怎么就不能成为世界中心了?

如今这大宋朝,又即将诞生一个一门三进士的河西柳家,俨然又将塑造一个千古佳话。

所以说,今次进士科,最辉煌极可能不是一甲及第的状元,也不是风华正劲的大宋雏凤,很可能是这个河西柳家。

状元科科有,一时的荣耀而已,但一门三进士却是罕见至极。

李凤梧当然明白这一点。

本科别说自己要当背景,恐怕就是木待问也要当背景,因此根本没想过和柳家兄弟打照面。

只是怎么都没想到,别人要往自己身边凑。

显然是要来打自己脸的。

不过……我李凤梧的脸那么好打?

果不其然,柳子远一改过往对自己的憎恶,笑意竟然如沐春风,不明真相的还以为是好久不见的挚友,“李承事郎别头试高中第八,殿试怎么也该是个三甲出身罢。”

一二甲进士及第,三四甲进士出身。

按照往科经验,别头试前三都很少能进入一甲,柳子远这么说倒也不完全是讽刺。

李凤梧斜乜一眼,“子远兄又何如?”

这就是文人啊,哪怕再大的仇,见面之后也是口腹蜜剑,不会像武将一般一言不合就是干,先怼了再说。

但偏生文人的这种交锋更为险恶。

柳子远挑了挑眉,“能和大兄同时高中进士,及第和出身有甚差别。”

老子可是要父子三进士的。

柳子承眉宇也跳了跳,一脸傲然,自己这个弟弟因为出身问题,成为柳家一个法抹去的污点,但好在聪慧,事事顺着父亲和自己的意。

如今更是高中进士,着实给父亲长脸。

经此后,大宋只知一门三进士的河西柳家,那些叔嫂之间的腌臜事又有几个人去在乎呢。

你妹!

在老子面前炫耀么,李凤梧很想一巴掌呼脸上,叫你狗|日的嘚瑟。

可那样显得自己太没风度——且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真要在东华门外做出这种事,引起群愤,皇帝也保不住自己的功名。

心里那个憋屈啊……

良久才从牙缝里蹦出一句话,“君子有行,善才慧性。”

柳子远冷哼一声,“华章彰目,岂曰才缺性?”

李凤梧哈哈一笑,就等你这句话,很是可怜的看着柳子远,刻薄的嘴唇拉起一抹甚是讽刺的笑意,“岂曰才缺性?”

朗声道:“李下莫纳瓜田,古人安此尘丑。。”

这是嵇康的一句话。

原话是“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李凤梧巧妙的改了一下,含沙射影柳相正当年的腌臜事。

这种行为其实有点小人,但李凤梧看到柳家两兄弟瞬间变色的脸,心里觉得很是惬意,让你嘚瑟,叫你嘚瑟,嘚瑟不起来了吧。

柳子承咳嗽一声,第一次和李凤梧直接对话,“早听闻得李承事郎的尖酸刻薄,今日一见,果如传言般小人,路漫漫其修远,且期谁笑他朝,且看他朝谁立阶首。”

柳子承长得有些清秀,说话不徐不缓,很有其父风采。

李凤梧撇撇嘴。

你这个死玻璃。

不过心中并没有因为柳子承是个玻璃就轻视他,相反,李凤梧觉得柳子承很可怕,寻常很少说话,但却给人一种城府极深的感觉。

如果说柳子远是一柄充满锐气的剑,那么柳子承则是一把古朴沉滞的匕首。

剑刚易折。

匕首却往往最为阴险致命。

柳家这三人,若是柳子远两兄弟成长起来,今后必然会成为自己仕途上最大的敌人。

李凤梧心中叹了口气,只希望徐眉娇布下的那颗棋子到时候能起到定山镇海的作用。

柳家兄弟扬长而去。

史弥大不屑的哂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一个状元一个榜眼呐,不就是中个进士么,一门三进士而已,至于么……”

作为帝师史浩、四明史家的嫡长子,史弥大当然有底气如此蔑视。

潥阳史氏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从东汉到唐末,历经六代,这个家族因功勋而被封公、侯、伯、男等爵位的人多达数十个,是名动华夏的豪门望族。

不过之后家族向四周迁徙,四明地区就是他们落脚的地方之一。

可惜,到了陌生的地方后,这个家族却开始归于平淡,甚至一度需要族中女子来维持家业。

幸运的是,四明史家家族成员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完成了从江湖到庙堂的逆袭,在南宋时期,这个家族的势力达到巅峰。

帝师史浩,教学东宫之后成为相公。

其子史弥远,是“造王者”传奇的缔造者,仅用三年,就缔造了将一位平民扶上皇帝宝座的传奇故事。

史弥远的侄子史嵩在宋蒙乱世中也登上了相公宝座。

当然,这是后来的辉煌,但今时的四明史家,史浩是进士,史弥大也即将成为进士,而史弥大的一个叔公史才也是进士。

不提潥阳史氏,但说四明史家也不比一门三进士差。



第三百一十四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此时天色已暮。

三年大比过去,除去李凤梧,杨迈,史弥大和周纶都长长的松了口气,遥想这么多年的艰辛,一切都将在十天后有回报,忍不住感慨万千。

史弥大笑眯眯的享受着这惬意的成就感。

中进士,得佳人。

人生快事,莫不过如此。

再有半月,父亲史浩也要进京,到魏府为自己提亲。

虽然是个国子监主簿,按理说大宋官员不得狎妓,不过崇尚风流士气的大宋,若不是特别利益相关,寻常四五品以下的官员去逛青楼狎妓,御史台的人也不会斤斤计较。

大家都是打工的,何必太在意细节。

是以史弥大提议,要不咱们去夜游西湖,意思意思罢……

李凤梧和杨迈附议,周纶笑了笑,倒也没说什么。

年轻人哪个不是血气方刚,想到花船之上的******,个个都露出了猪哥样,多是好友,大家倒是没有刻意掩饰对******的向往。

没那么矫情。

矫情的人也和这群家伙走不到一起来。

是夜人不大醉。

……

……

宿醉醒来,李凤梧头疼得厉害。

朱唤儿手上有伤,临时过来负责照顾李凤梧起居的丫鬟侍候着他起床梳洗后离开听雪院,心里很有些失落,咱这小官人太正经了呢。

奴家也不差,怎的就没一点小心思么……哼。

李凤梧哪知晓那个丫鬟的心思。

自从有了耶律弥勒和朱唤儿,自己已经很少很少去蹭府中丫鬟的小胸脯了……兔子不吃窝边草,吃了就脱不到爪爪。

李巨鹿从外面回来,带回了一个噩耗。

叔公张浚病了。

李凤梧叹了口气,看来这位老人是要寿终正寝,而不是自己想的那般被汤思退谋害。

吩咐买了些水果。

已进入四月,水果纷纷上市,虽不如后世,但大宋水果还是很多的。

桃子、海红嘉庆子、晚熟的李子旋樱桃、荔枝、西瓜……再拿了一本从临安带过来的《谦卦铭》孤本,这是唐朝篆书大家李阳冰的作品。

又买了山珍海味,让李巨鹿提着,带着朱唤儿,李凤梧去青云街探病。

张浚躺在床上,眸里已多少神采。

看见李凤梧到来,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李凤梧慌忙上前,“叔公不用如此,躺着休憩罢。”

张浚也便放弃,半躺在床头,苦笑,“老了老了。”

李凤梧沉默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浚问道:“殿试的怎么样?”

“还可以,一甲二甲不奢望,三甲应该稳妥。”

张浚欣慰的笑了笑,“读书不过两年,就能高中进士,已足以笑傲前人俯视来者了。”

李凤梧长叹了口气,“侄孙不是做学问的料,此后恐怕是要将书本放下了。”

张浚点头,“做官和读书,两者既是共通的,却又是矛盾的,若只循书中之理、礼、例而做官,大多是要成为备受排挤的固官,若不循圣贤之言而做官,则极易成为腐官,你需要拿捏好其中的分寸,不要忘了入仕的初心。”

当官要明理,也要圆滑,个中感悟,非一日之功。

张浚也知晓,自己不可能一下子就点透,但略感欣慰的是,自己这个侄孙俨然天生就是个仕途高手,这一两年表现出来的手段和行为,比自己当年同期强了何止十倍。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李凤梧长揖,“侄孙受教。”

静默得片刻,张浚又道:“和谈崩了,金人怕是要南下的。”

完颜雍和大宋官家一般,都是初登大宝,但这两三年来展现的政治手段,纵然是大宋臣子,张浚也不得不服他,确实治国有道。

以战逼和的手段,不说高明,但绝对是上策。

可悲我大宋病弱,可叹我大宋将衰,可怜我大宋君心望归而不得。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回首看了四下一眼,示意李巨鹿将门口的侍候老爷子的奴仆赶走后,才悄声道:“金人怕是要过江了。”

张浚愕然,“两淮防线要溃败么?”

对于侄孙的眼光,纵然是刚愎自用的张浚,如今也言不信。

李凤梧苦笑:“王之望本就守备两淮之才,中护军薛岭虽有将才,但没了叔公的运筹帷幄,在王之望的掌控下,薛岭其才备受掣肘。”

顿得一顿,语出惊人,“且有汤思退呼应金人,两淮防线必然溃败!”

张浚猛然坐起,怒目圆睁,“他敢!”

李凤梧沉默不语,为了和谈,汤思退还有什么不敢的。

这是既成的历史。

遗憾的是掌握不了汤思退里通金国的证据,不然以当今官家的野望,分分钟将汤思退撸下马。

看到李凤梧沉默的神色,张浚颓然坐倒。

“他竟然真的敢……”

张浚相信李凤梧不会信口雌黄,况且这种事没必要和自己一个致仕的垂暮老人撒谎,只能认为,侄孙李凤梧肯定掌握了什么隐秘。

许久之后,张浚才灰心的道:“没有挽回余地?”

李凤梧思忖一阵,“有,撤掉王之望江淮宣抚使之职,另遣他人,至少也要虞允文之流,甚至可以破格起用辛弃疾。”

让辛弃疾担任江淮宣抚使,这个擢升之大,怕是赵昚还没这个魄力。

而且李凤梧也知晓,这不现实。

辛弃疾虽然有岳飞遗风,文武双才,但毕竟经验和资历欠缺。

你让这样的人现在去担任江淮宣抚使,掌控大宋对金的国门防御,被说赵昚,就是自己这个先知,对此也是没有把握的。

张浚没有说话。

李凤梧又道:“叔公也不用担心,金人纵然渡江南下,也不会就此侵占我疆土,不过是以战逼和,让官家同意割弃海泗唐邓四州而已,之后必然退兵。”

想了想又道:“如果金人此次南下,兵锋所过之处,不会扰民,他,手段是以战逼和,若是屠杀平民,激起大宋死战之心,就法收场,完颜雍可不想擦不干净这屁股。”

张浚叹了口气,“饶是如此,仍是我大宋屈辱啊……”

李凤梧笑了笑,“叔公年事已高,身体有恙,不须再为家国大事操心费力,不如好生修养着,颐养天年,要知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

张浚愣了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

侄孙这话真心很有意境。

罢了罢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子取门生



贡士们的考卷送到弥封所后,先由排编官对折,同时糊住姓名籍贯栏,再取《字书》中几个字的偏旁,合成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字,作为每份考卷的代号。

将试卷依序排好后,交封弥官誊写校勘,由点检官检查试卷误后,进士科的试卷送交进士考校所;诸科的试卷,送交诸科考校所。

单表进士考校所中,八位初考官,用两天时间,初审五百三十九份进士卷。

试卷分五等。

第一等谓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以比伦者。

第二等谓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者。

第三等谓艺业可采,文理俱通者。赐进士出身必须三等以上。

第四等谓艺业稍次,文理粗通,赐同进士出身。

第五等谓文理疏浅,退落疑。

但现在除了弃考或者纰缪荒恶者,并不黜落一人,所以此等便形同虚设。

然后把判定的等次封上,送交覆考所,由覆考官再次阅卷,两天后,覆考所将所定的等次呈交详定所,由两位详定官,由礼部侍郎江君烈和国子司业赵云宸,将初考官所定的等次揭开,与覆考官所定等次相比较。

若二者一致,则依次奏闻。

若二者有差别,就再审阅试卷,或者根据初考官所定,或者根据覆考官所定。

但如果详定官认为,初考、覆考的判定都不合适,也可以别于另立等次。

所以这二位事实上就是殿试的主考。

此刻是阅卷的第六天,初考覆考已经结束,所有试卷都呈到二位详定官面前,将由他们排定名次。

这不是个困难的工作,因为不是极特殊的情况,详定官还是以初考覆考的结论为主。

撕开初考官的弥封,对照覆考官的判等,若是一致就直接定下等级

因为判卷其实是有标准可循的,如学识、词理之类,优劣之分不难判定。

所以在七成的情况下,初考覆考的结果是相同的,剩下的三成考卷,到底该以初考还是覆考为准,两位闻名遐迩的大学者一目了然。

仅用一天多的时间,两人就把所有卷子定完,还剩下最后的工作……从一二等卷子共二十五份中挑出十份来进呈御前,供官家最后钦定。

现在问题来了。

江君烈和赵云宸两人的立场不同。

这也是官家选定他俩的原因。

江君烈虽是礼部侍郎,但赵昚却清楚,他近来和左相汤思退走得很近,完完全属于东府的人。

而赵云宸,虽然之前表现的不够明显,但在殴打陈伸一案中,赵昚事后才惊觉,他应该和陈俊卿等人有联系,算是西府之人。

东西府制衡。

这是赵昚的第一次抡才大典,他绝对不允许东西府怀有私心,是以才如此安排用人。

不过现在江君烈和赵云宸都有点为难。

官家赵昚是看过李凤梧试卷的,而且表现出来的意思很明显,显然是要取中。

但江君烈不想取中。

就算事后官家要补取,那也是后面的事情。

而赵云宸是想直接取中,不过他想的更简单。

自己和江君烈取不取关紧要,官家不会让李凤梧名次太靠后的。

当然,作为考官,最主要还是尽好职责。

江君烈和赵云宸都知晓,此次审定名次,对自己也是个考核——能否拍好管家的马屁。

当今官家励精图治意图北上。

那么他所喜好的必然是文风犀利的好文章,那么文风温和的便只能靠后,如此才能博得圣颜大悦。

所以江君烈就秉着这个标准,尽选了些直言敢谏的卷子。

赵云宸却不这么认为。

官家虽然励精图治,但这又不是‘直言极谏科’,你尽选些说话尖酸刻薄讽刺天家的谏官言论文章,这不是给官家添堵么?

官家想要的是治国才华的才子,是懂得进退的圆滑肱骨,因此主张文风温和的试卷。

两人就此有了分歧,最终赵云宸拗不过江君烈,依了他的排名,挑选出了官家‘中意’的前十份佳卷。

但赵云宸却也做了两手准备。

次日黎明,官家在崇政殿升座,考官们分左右列班,皇城司侍卫将全部考卷抬到殿中。

江君烈呈上选出的十分佳卷。

此时所有的卷子,包括这十份佳卷都没有拆开弥封,谁也不知道哪份卷子是谁做的。

谢盛堂接过托盘,呈送御前,官家将对这前十份试卷详细阅看,最后钦定名次。

望着黄绸托盘中,平铺相叠的十份试卷,赵昚的心情有些激动。

这是自己的第一次抡才大典,是自己第一批门生,想一下自己钦定的一代名臣就将这样从自己手下踏入仕途,开启他们的辉煌人生,缔造出一个空前繁盛的大宋朝,赵昚总感到雀跃于向往。

朕之肱骨,起于本科。

平复下心情,他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份试卷……这试卷的排放顺序,就是阅卷官们初定的名次,只是殿试排名要由钦定,所以只用这种声的暗示。

官家一般情况下都认可阅卷官拟定的名次,只作个别改动,决定名次后再拆开弥封,但是拆封后还有可能更改名次,主要是更改状元的人选。皇帝有这个特权,从全盘考虑作出最后的调整,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

展开这份试官拟定的状元卷,赵祯先看了看诗,然后翻到重中之重的《民监赋》上。

只见这份考卷的破题是:‘天监不远,民心可知。’皇帝一下子就没了好心情,边上的谢盛堂挑了挑眉,心说犯了官家的大忌了。

看到这一幕,江君烈顿时叫苦,看来这次的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果然赵祯把这份卷子搁到一边,去拿下一本,打开一看,还是那种犀利的文字,眉头不禁微微皱起。再看一本,还是。

忍住气,又翻了几本,都是一个鸟样。

赵昚终于忍不住道:“本科的卷子,都是这种言官腔调么?”

这就是赵祯不喜欢这些文章的原因……前些日子被汤思退和张浚要立储的事情搞得很是头疼,现在一看到这种义正言辞的文章,就觉得分外不爽。

二位详定官赶紧上前请罪,江君烈解释道:“微臣以为,这些文章才气纵横,有少年之锋锐,正是朝廷紧缺之新血。”

“赵卿也是这样想的么?”赵祯看看赵云宸道。

“微臣确有不同意见,这不是直言极谏科,而是选拔未来宰辅的进士科。”这时候救场第一,至于江君烈的面皮会不会太难看,就不是赵云宸关心的了:“微臣窃以为,还当以文字中正平和为上。至于这些言辞夸张的考卷,纵使才气再高,也不当给以显名。”顿一下,给出他的理由道:“这些未入仕途的年轻人,知道多少内政外情?就夸夸其谈,批评起国君国政来,此风实在不宜助涨。”

“那,你为什么同意江卿的排序?”赵祯的脸色缓和了些。

“微臣敬重江侍郎,认为这样排序也不可。”赵云宸道:“不过微臣在阅卷时,倒也挑了了几份文采斐然,颇为大气的文章,排在十名之后。”

江君烈的脸色别提多难堪了。

“呈上来。”赵祯招招手,赵云宸便将他中意的几份卷子,呈到了御前。

赵祯拿起最上面一份,直接找到《民监赋》,便见开篇破题是‘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脸色便彻底缓了下来。当他读到‘运启元圣’时,动容叹息曰:“此谓太祖。”读至‘天临兆民”叹息曰:“此谓太宗。”

读‘监行事以为戒”叹息曰:‘此谓先帝。’至读‘纳斯民于至纯”乃竦然拱手曰:“肤何敢当!”说完便拍板道:“此赋虽不切题,然规模甚伟,自应作状元。”

官家钦定,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众考官齐齐行礼道:“恭贺官家得真英才!”

赵祯笑笑,又看了几份,道:“就依赵卿的名次排,这个‘虭’字号的卷子第一“磼’字号第二“抶’字号第三。”他毕竟是个期盼‘上下顺也’的皇帝,又看向一脸尴尬的江君烈道:“后面的名次按照江卿排定的。”

“遵旨。”众考官齐声应道。

于是当场拆开试卷弥封。

便见第一名是木待问。

这并不出乎意料,虽然木待问会试第二名,没能考过太学生黄洽,但其素有状元之才,超过会元夺得第一名,并不意外。

第二名果然是黄洽,这也不算意外。

但第三名李凤梧着实让人意外,别头试第八名竟然殿试第三名,完全就是一匹黑马。

那探花郎李凤梧的名字边上,写着个‘官’字,这是有官人的意思,而按照规定,有官人不得为状元,以示朝廷对平民士子的照顾和对寒门状元的宣扬。

但有官者不代表不能为探花郎。

第四名是丘崈。

之前会试考得不的吕祖谦,也在一甲之中,第十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