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孺子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弓手备齐了吗?”杨奉坐在马上问道,他没时间跟地方官吏周旋,必须做出居高临下的架势,才能做到速战速决。

县令从接到这个要求的时候起就感到疑惑,不敢多问,马上道:“齐了,就在那边待命。”

杨奉看到了,拍马向前,随从跟上,只有一名太监留下,下马向县令展示文书,让他签字盖印,尽快完成该有的程序,县令手忙脚乱,他已经安排好筵席与礼物,可是都在县城里,怎么也想不到钦差是个急性子。县令的官印不在身边,只得命师爷即刻去取,心想这位太监钦差不是来打秋风的,要办的事情肯定不小。

百余名县兵列队而站,队伍参差不齐,很多人的穿着与普通农夫没有区别,身无片甲,手里倒是都握着硬弓,斜挎的箭囊里存着七八支箭矢。

杨奉并不意外,他所过之处,各地兵卒大都如此,像样一点的精兵都被征发,跟随太傅崔宏去北方迎战匈奴了。

县尉匆匆跑来,他跟县令待在一起,没有马,因此落后,迎着扬尘,气喘吁吁地对马上的钦差说:“上差……咳咳……这些都是……咳……从各乡调来的……咳……箭士,还有一些正在赶来,到今晚……”

“这些人就够了。”杨奉求快,对众县兵大声道:“待会每人试射三箭,平直稳重可达八十步者,赏银五两。”

本来茫然无措的县兵一下子兴奋起来,纵声欢呼,县尉红着脸挥手,命令士兵闭嘴,不得在钦差面前无礼。

杨奉不在乎,他已经见惯地方上的随意与混乱,白马县算是不错的了,数名随从前去摆放简易箭靶,杨奉问县尉:“你熟悉本地人物风俗吗?”

县尉连连点头,“熟悉,下官就是本县人氏,为吏二十余年,地方上的缙绅,没有我不认识的。”

杨奉拨马走出一段距离,给县兵腾出射箭的地方,然后停下,对跟上来的县尉说:“我要打听的人不是缙绅,是位豪杰。”

“豪杰……不知是哪一位?”

“赵友。”

“赵友?”县尉面露茫然。

“人称千金璧的那个赵友。”

“哦,白马赵千金,当然认识,上差为何打听他……”

杨奉敏锐地注意到县尉目光中的一丝慌张,这就是他为何一定要速战速决的原因,地方官吏与豪杰大都有交往,晚一步,消息就会被泄露出去。

“赵友窝藏钦犯,我奉皇帝之命亲来捉拿,违逆者灭族,通风报信者,死罪。”

县尉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白马县民风淳朴,没人敢与钦犯勾结……我再去调些兵马。”

“不用,这些人足够。”杨奉看向正在轮流射箭的县兵,重赏之下,颇有几位射得既远又直,是否能中靶他倒不在意。

县尉脸上青红不定,终于壮起胆子说:“上差或许有所不知,赵友人称‘千金璧’,乃是双臂有千斤之力的意思,并非千金之璧玉,他为了附庸风雅才改为‘璧玉之璧’。”

“我听说过。”杨奉早已摸清赵友的底细。

县尉更显恐慌,“不仅赵千金力大无穷,他还有一群兄弟,惯常舞刀弄剑,这个……这个……不好对付啊。”

“江湖功夫,不足为惧,只要你们听从命令就行。”

“听,下官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违令。”

杨奉冷淡地嗯了一声,等了一会说:“若能拿住赵友窝藏的钦犯,大功一件,赏银至少千两,若是主犯,十万两,官升数级不在话下。”

县尉立刻笑逐颜开,原本还有几分犹豫,现在就算是去抓捕自己的亲兄弟,也顾不上了。

试射很快结束,勉强凑足六十名合格的士兵,随从太监立刻分发赏金,每人五两,得到的人昂首挺胸,没得着的人垂头丧气。

杨奉一行共有二十六人,马匹却有四十匹,分一匹给县尉,命他带路,前去围捕白马县豪杰赵友,却暂时不告诉县兵们去处。

钦差带着士兵扬尘而去,县令站在路边,捧着公文茫然遥望,弄不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敢离开,只好留在原地,等师爷将官印取来。

赵友家在城外七八里的庄上,县尉熟门熟路,一点远道也没绕,望见庄园之后,杨奉停下,等后面的县兵跟上。

县尉道:“兵太少,围不住庄园,不如让下官独身进庄,劝说赵友投降,交出钦犯,倒也省事。”

“不必,你带兵在正门前列阵,听我命令,齐射即可,其它事情不用你们管。”

杨奉扭头示意,大部分随从下马,分批出发,把守庄园四方,只有六人留下保护中常侍。

县尉再不敢插话,隐隐感到这名钦差与众不同,虽是宫里的太监,对江湖上的事情却好像很熟。

县兵跟上来,在正门前站成两排,弯弓搭箭,庄里已经发现异常,大门紧闭,偶尔有人探头,很快就缩回去。

县尉急于立功,得到钦差的许可之后,催马上前,大声道:“赵千金,你犯事了!速速投降,交出钦犯,或可饶你不死,若不然……哎呦。”

庄园墙头有人影一闪,县尉抱头,调转马头疾跑回来,一手捂脸,鲜血从指缝里流出,“贼人用暗器。”

贼人不只用暗器,庄园大门突然敞开,十余人挥舞刀枪冲出来,嘴中呼喝,带头的是一名壮士,三十岁左右年纪,光着上身,胳膊上刺有龙形,双手各握一柄大铁锤,怒声大叫:“挡我者死!”

赵千金在白马县颇为知名,连县尉都惧他几分,一见他冲出来,心中立生怯意。

杨奉却不在意,他得到确切消息才赶来此地,知道庄里没有多少人,他也不想与这些亡命之徒比试拳脚刀剑,当即下令:“弯弓。”

钦差监督,又刚领过赏银,县兵们即使心里恐惧也不敢后退,马上拉开弓弦,等待发射的命令。

杨奉眼看着赵友等人张牙舞爪地扑来,已经进入八十步之内,也不肯下令。

一名县兵太紧张了,手一松,放出一箭,没有准头,从敌人头顶飞过去。

杨奉喝道:“稳住!待命!”

十几名江湖豪杰越迫越近,其中一人不停挥手,掷出飞刀,射到杨奉身前的暗器都被随从侍卫拦下,县兵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两人中镖,倒地惨叫。

杨奉仍不下令,县尉吓得脸色又白了。

相距不过四十步,赵千金身上的龙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杨奉终于喝道:“放箭!”

五十几箭应声而发,这个时候准头不重要,箭矢如雨,顷刻间就射倒了七八人,剩下的六人愣了一下,其中五人转身逃跑,赵千金却将双锤舞得更快,继续前冲。

“弯弓!放箭!”杨奉的第二轮命令下得快,县兵们几乎跟不上,只有三十多人及时射箭,但已足够,赵千金连中数箭,扑通倒下,逃跑者也中箭,跑出没多远,迎上埋伏的钦差侍卫,一刀一个都被杀死。

整个围捕过程不到两刻钟,只有县尉和两名士兵受伤。

杨奉带来的侍卫早已翻墙进庄,没过多久,持刀冲出大门,拖着一名男子。

县尉很好奇什么样的钦犯能让宫里派人来追捕,一眼看去,那人宽袍大袖,不像是亡命之徒,也不像本地人。

杨奉跳下马,走到犯人面前,盯着他看了一会,说:“你不是淳于枭。”

犯人大笑,“家师神通广大,你们永远也抓不到他!”

杨奉很失望,一名侍卫手起刀落,犯人头颅落地。

县尉又被吓了一跳,正想下令县兵入庄搜查余犯,被箭射中的一名豪杰大声道:“我知道淳于枭在哪,我知道,快救我!”

杨奉走过去,低头看着那张惶恐万分的脸,“在哪?”

“救我……”

“说出来,饶你一命。”

“我、我偷听到他们说话,淳于枭已经潜入京城,说那里……那里有一股新天子气升起。”

杨奉心中一震,突然明白自己上当了。

(一些读者询问如何投三江票,说明如下:只能在电脑端投票,手机可选“电脑版”,进入起点页面,左上方有“三江”字样,点击进入,页面右侧有“点击领取”图标,点击,如果符合要求的话,就能得到一张票。页面下拉,能看到《孺子帝》的封面,点击投票即可。三江票每日可投一张,到4月24日下午14时结束。希望大家都能投下票,票数最多的作品下周好像还有一个推荐。谢谢。)

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

暴雨倾盆,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将道路淹没,慢慢地,雨小了一些,却有绵长之势,看样子会一直下到夜里,一群原本只是暂避暴雨的人,被困在了驿站里。

杨奉坐在屋子里,敞开门,看到雨水扫进来也不在意,今天无论如何是不能上路了,只能等到明天,希望一切还都来得及。

望气者淳于枭为何潜往京城?对他来说,那里正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所谓的“新天子气”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淳于枭又找到了新的蛊惑目标?杨奉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

外边传来一阵喧哗,雨声虽大,却也压不住叫喊声。

四名随从与杨奉待在同一间屋子里,其中一人看了中常侍一眼,冒雨出屋,很快回来,躬身道:“三名乡农想进来避雨,被驿丞拦在门口,因此争吵。”

杨奉嗯了一声,没有放在心上,随从刚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杨奉改了主意,“召他们进来。”

“是。”杨奉的随从都是他亲手培养的亲信,对他言听计从,从来不会多问一个字。

没多久,三名农夫跟着随从由雨中走来,站在门口不敢进屋。

三人年纪差距颇大,老的六十来岁,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肚子却高高鼓起,赤脚,挽起裤腿,双手拿着草笠,冲屋里的大人笑着点头哈腰,“大人恕罪,雨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赶不得路,不得已借屋檐避个雨,未想到冲撞了大人。”

另一人三十多岁,是名又黑又壮的大汉,脚上穿着草鞋,手里也拿着草笠,低头不语,好像有点怕官。

最后一人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半躲在黑大汉的身后。

杨奉打量了三人一会,开口道:“既是避雨,进屋来吧。”

老汉连连鞠躬,站在门口,不敢离官差太近,那名少年躲得更严实了。

杨奉道:“老丈高寿?”

“承大人问,小老儿今年五十三,风吹日晒的苦命人,长得老相些。”老汉每说一句都要鞠躬点头。

“你们是本乡人士?”

“是的,大人,祖居于此,从来没离开过。”

“此地离函谷关还有多远?”

“也就是半日路程。”

杨奉沉默了一会,又问道:“这里的风俗经常骑马出行吗?”

老汉笑道:“大人说的哪里话,大人、贵人才能骑马,我们这样的人,能骑头驴就不错了,平时还是要靠这双脚走路。”

“那就奇怪了,此地前往函谷关骑马才是半日路程,你不骑马,怎么知道是半日?”

老汉的头点得更频繁了,“小老儿虽然没福分骑马,可也听人说过路程,大人肯定骑马,所以小老儿就说是半日,要说走路,天没亮起床,紧赶慢赶也得天黑以后才能到关口,不过那时候关门已闭,进不去了。”

杨奉点点头,目光转向老汉身边,“那个黑汉,报上名来。”

黑大汉一直低着头,不像老汉那么恭顺,有几分受迫之意,听到问话,瓮声瓮气地说:“回大人,小民名叫张铁疙瘩。”

“人如其名,你真跟铁疙瘩一样硬吗?”

“大人开玩笑,小民胡乱起的名字,哪有铁硬?”

“是吗?听闻江湖上有一位铁头胡三儿,一颗脑袋练得如铜铁一般,曾经与白马赵千金比武,一头撞在大锤上,双方各退三步,不分胜负,凭此一战成名。”

黑大汉不吱声,老汉赔笑道:“大人见多识广,我们这些粗野乡民,就知道一个铁疙瘩,没听说过铁头。”

“江湖传言大都不实,赵千金被一阵乱箭射死,胡三儿的铁头只怕也是浪得虚名,一刀下去,管教他身首异处。”

老汉还在讪笑,黑大汉已经忍不住,喝道:“人家已经看穿了,还装什么?上吧!”

黑大汉话一出口,老汉与少年已经行动,从大汉背后拔出短剑,老汉高高跃起,少年从大汉两腿中间滚出来,一上一下,分两路扑向杨奉。

杨奉在椅子上端坐不动,自从离开白马县之后,他就在防备着刺客,因此心中丝毫不慌。在他身后,四名随从同时抬起右臂,亮出一直藏在身后的臂弩,扳机发射,两箭射向空中的老汉,另外两箭分别攻击黑大汉和少年。

杨奉所在的屋子已是驿站里最大的一间,即使这样也没有多少腾挪余地,箭势如电,绝难躲避,空中的老汉却在瞬间又上升一截,跳在了房梁上,地上的少年也突然改变方向,向门口翻滚,躲过弩箭,唯有对面的黑大汉动作稍慢,肩头中箭,口中发出怒吼,仍然迈步冲向目标。

四名随从抽刀在手,一人贴身保护杨奉,三人迎战,门外也有三名随从冲进来助战,更多人则守在外面。

战斗持续的时间不长,黑大汉最先被击倒,两柄刀架在脖子上,他不敢动了,毕竟是血肉之躯,比不了铜铁。

少年以一敌二,几招之后被逼到墙角,左支右绌,坚持不了多久。

只有老汉在房梁上暂时安全,两名侍卫连跳几次,都被他击退。

杨奉头也不抬地说:“一剑仙杜摸天,可惜头顶有房盖,你摸不着天了,还想要你孙子的命,就跳下来吧。”

少年大声道:“爷爷,别管我……”

老汉杜摸天在上方看得清清楚楚,孙子的确不是官差的对手,不由得叹息一声,“别伤我孙,我下来就是。”

两名侍卫停手,仍然持刀困住少年。

杜摸天先将短剑掷下,随后人跳下来,挺身不跪,昂首与杨奉对视,没有半点乡农的模样。

“铁头胡三儿、一剑仙杜摸天,还有一个杜穿云,怎么只有你三个?其他人为何没来?”

对方连自己孙子的姓名都掌握,杜摸天又是长叹一声,“阁下果然不简单,身居深宫,居然对我们这些江湖人物了若指掌,我还说赵千金在白马县黑白通吃,怎么会死在一名太监和几十名官兵手里,原来……江湖上有败类给你通风报信。”

“通风报信?你们又不是密谋,打听你们的事情倒也不难。江湖好汉,拔刀相助、替友报仇这种事怎么可能不大肆宣扬一下?赵千金被杀的第二天,四五十名江湖豪客齐聚白马县,发誓要为他报仇,两日后,又在临淄城中聚会,人数已达一百二十多,从午时喝到入夜,再次发誓要报仇,地点就选在函谷关附近。可是次日出发的时候,只剩下五十多人,其他人都找借口走了。我说的没错吧?”

杜摸天目瞪口呆,怎么也料不到,一名钦差,还是一名太监,竟然也会关注江湖中的事情。

躺在地上的铁头胡三儿怒声道:“那帮家伙忘恩负义、贪生怕死,只有我们十三人……”

“少说话!”杜摸天喝道,胡三儿一激灵,急忙闭嘴。

“才十三人。”杨奉摇摇头,“你们埋伏在函谷关外,打算偷袭,可是这场大雨坏了事,所以你们三个装成乡农过来打探消息。”

“既然阁下都知道了,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赵千金朋友遍天下,今天你杀了我们,今后还会有人替他报仇。”杜摸天扭头看了一眼孙子,“也会有人替我们报仇。”

“当然,我等你们一个月。”杨奉从随从手中接过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人走茶凉,一个月之后你们就只是一段夸大其辞的传说,在传说里,我是卑鄙无耻之徒,你们是仗义行侠之辈。这大概就是江湖替你们报的仇了。”

杜摸天越听越惊,“阁下……到底何方神圣?”

杨奉没有回答,外面走进一名随从,全身湿透,低声道:“杨公,那人来了。”

“确定是他?”杨奉问。

“属下亲眼所见。”

杨奉站起身,对杜摸天说:“这场雨坏了你们的埋伏,也险些坏了我的大事,不过我的运气比你们的好。你相信江湖中真有人能一手摸天吗?”

杜摸天实在听不懂杨奉在说什么,“别得意,你还没进函谷关,更没回到京城。”

杨奉迈步向外走去,在门口停下,“留他们一夜,等另外十个过来救人,如果他们真会来的话。”

杨奉走出房门,立刻有一名随从撑伞为他挡雨。

天色微暗,雨已经小多了,院子里的水积到半尺深,杨奉趟着水,在另一名随从的指引下前行,身边再没有其他保护者。

驿站迎来一批新客人,全是穿着盔甲的军官,人数不多,只有二十来名,他们显然一直在冒雨赶路,全身湿透,雨水顺着甲衣向下流淌。

齐国战事方平,北方狼烟又起,经常有军吏前往京城送信,驿丞一点也不意外,正忙着给他们安排房间、照顾马匹。

杨奉走到一间房前,数名军官手握刀柄,冷冷地看着来者,认出这人是名太监,也不肯行礼。

杨奉抱拳道:“烦请通禀一声,中常侍杨奉求见崔太傅。”

军官们脸色齐变,一人道:“这里没有……”

有人从房间里走出来,示意军官闭嘴,向杨奉说道:“杨公别来无恙。”

果然是太傅崔宏,杨奉提起很久的心终于降回来一些,他不在意江湖豪客的报仇,念念不忘的全是淳于枭和崔宏,现在,他终于及时抓住了其中一个。

“杨某在此敬侯已久,要对太傅说几句话,太傅若肯听,或许你我二人能携手共回京城,若不肯听——”

“怎样?”

“杨某愿与太傅血溅当场。”

(一些读者询问如何投三江票,说明如下:只能在电脑端投票,手机可选“电脑版”,进入起点页面,左上方有“三江”字样,点击进入,页面右侧有“点击领取”图标,点击,如果符合要求的话,就能得到一张票。页面下拉,能看到《孺子帝》的封面,点击投票即可。三江票每日可投一张,到4月24日下午14时结束。希望大家都能投下票,票数最多的作品下周好像还有一个推荐。谢谢。)

第四十九章  望气

两人隔桌对面而坐,除了当朝宰相,崔宏还从来没给过其他臣子如此礼遇,此时的他,不是正一品的太傅,也不是率众数十万的大将军,只是一名冒雨投宿的旅人,身上还在滴着雨水。

他也不是那个在勤政殿里小心谨慎、面对太后甚至会发抖的顾命大臣,目光警醒,一只手放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握住腰刀的柄。

房门紧闭,崔宏的十几名卫士守在外面,不用担心有人偷听。

雨更小了,只剩下淅淅沥沥的声响,偶尔变得急促,那也是屋檐上积攒的雨水倾泄而下。

“杨公不是在齐国追捕逆贼余党吗?怎么会来这里?”崔宏决定听一听中常侍要说什么,却没打算接受,更无意说出自己的秘密。

杨奉盯着崔宏,好像对方只是一名落魄的小官,“还是我来开门见山吧,太傅是什么时候与淳于枭结识的?”

崔宏干笑两声,“杨公真会开玩笑,淳于枭乃是蛊惑齐王造反的首犯,我身为剿灭逆贼的平东大将军,怎么会与他结识?”

杨奉想了一会,“没错,战事一起,太傅不可能再与淳于枭见面,那就是在齐王起事之前了,可那时候淳于枭尚在齐国,应该没机会来京城。嗯……淳于枭弟子众多,不知是哪一位得到了太傅的赏识?”

崔宏沉下脸,“杨公仗谁的势,特意前来污蔑于我?崔某不才,却也知道洁身自爱。”

杨奉拱手,“太傅息怒,在下只是胡乱猜想,可在下无论如何要劝太傅几句:望气之事不可信,淳于枭与他的弟子们妖言惑众,所图极大,齐王已倒,太傅一着不慎就将是下一个。”

“嘿,杨常侍打定主意要将我说成逆贼同伙了?也好,咱们一块进京,在太后面前说个明白。”

杨奉微微一笑,“太后面前?太傅不会是奉旨回京吧?”

堂堂太傅,刚刚平定一场叛乱,本应在北方屯兵,却只带少量卫兵回京,没有旗鼓仪仗,入住驿站时也不报出真实姓名,当然不会是奉旨回京,崔宏冷冷地盯着杨奉,开始认真考虑“血溅当场”的后果,门外全是他的人,他本人也有兵器在身……

杨奉猜到了太傅的心事,掀开一边衣领,露出里面的甲衣,表明自己做好了准备,溅出的鲜血绝不会只是他一个人的。

门外就是太傅的卫兵,更远一些却都是杨奉的随从,数量还要更多一些,一旦僵持,崔宏占不到便宜,于是他笑了,“杨公智勇双全,可敬可佩。好吧,假设我与淳于枭相识,假设我是私自回京,杨公想对我说什么?”

“我要让太傅看几份供状。”

“供状?”

门外响起卫兵的呵斥声,杨奉道:“是我的人,将供状送来了。”

崔宏犹豫了一会,大声道:“让他进来!”

门开了,杨奉的一名随从捧着木匣走进来,身后寸步不离地跟着两名卫兵,随从将木匣放在桌上,向太傅和中常侍行礼,躬身退出,卫兵没有马上离开,等杨奉打开木匣,露出里面的一厚摞纸张时,两人才在崔宏的暗示下转身走出房间,将门关上。

杨奉拿出第一份供状,在桌上缓缓推给崔宏,“我与右巡御史申大人遍巡关东诸侯,申大人宣谕圣旨,我负责查找叛乱的迹象。这是临江王府中数人的供状,众妙三十一年前后,一位名叫方子圣的望气者曾是临江恭王的座上宾,恭王早薨,方子圣无功而退。”

“众妙三十一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