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名侦探-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竹林之中不断有竹叶飘落,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不少线索。
所以,康绪很很小心的在地面上寻找,从地面上落叶,到周围竹子,都认真检查了一遍。
可是,让他郁闷的是,除了地面上出现的脚印之外,再无其他线索可循。
康绪低头看了下地上的脚印,试着在脑海之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空地比较显眼的地方,女子的脚印较深,似乎站在那里焦急的等待,站的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小片杂乱无章的女子脚印。
而距离女子脚印不远处的竹林,有一排较为沉稳有力的脚印直通向女子方向。
从现场情况来看,那排脚印在走到女子跟前时,女子就开始一步步的后退,直到退到了身后那一团生长紧蹙的竹林。
康绪闭上眼睛,将那些脚印所行走的方向在脑海中想了片刻,他猛地睁眼,径直往那团竹林走了过去。
那团紧蹙的竹林,似乎是由几根黏在一起的竹笋,散发生长出的一团竹子,仿佛绽放的莲花一般,由于年深日久,竹团里面堆积了不少的竹叶。
康绪走到那团竹林跟前,顺着竹林自下而上的寻找了起来,在找到中间时,他发现层层叠叠堆积的竹叶下,有一些明显人为的混乱。
这竹林少有人来,竹叶自然飘落,也就自然会一层层的叠加,即便是有风吹过,吹动上面的竹叶,下面的竹叶理应不会太过凌乱才是。
康绪捻起一片竹叶看了看,这竹叶枯黄潮湿,带有些许**气息,绝对不是新落的竹叶。
从他所观察的情况来看,眼前这片有着明显的人为痕迹,这些枯叶似乎是常年累月被积压在下面的竹叶,却被人给翻了上来。
“难道,这里藏着什么线索?”康绪心中一动,忙拨去表面上的枯叶,小心仔细的寻找了起来。
不出其然,他在这片枯叶中找到一条白色丝巾。
这丝巾上绣着一朵傲雪寒梅,仔细辨认之下,竟能发现,这寒梅形状像极了一个用草书书写的‘陶’字。
康绪拿着丝巾,心中明了,这定是陶昭雪的丝巾。
从现场情况看来,陶昭雪当时应是遇到了某种危险,这才借着后退之际,将丝巾埋在这团紧蹙竹林的枯叶堆中。
“遇到危险,还能够想到留下线索,陶昭雪的心思确实精巧。”康绪在心中感慨了一句。
康绪拿着丝巾,很快陷入了沉思。
陶昭雪是前来赴约,如果说她所见之人是章合璧,她根本没有理由害怕。
毕竟,章合璧根本不会害她。
可是,如果不是章合璧,前来赴约之人又会是谁?
冬梅曾说过,两人的约定除了他们之外,再无其他人知晓,那赴约之人,又是如何得知他们约定的时间地点呢?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陶昭雪的确来过此地,而且此地也确实来过一名男子,想要知道章合璧有没有来过此地,回去一问便知。
可是章合璧自杀未遂,现在也不知有没有醒来,这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整件案子的关键,其实就是双方的约定。
如果前来赴约之人,不是章合璧,很明显,是有人利用了他们的约定,冒充他前来赴约,那赴约之人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此处并无血迹,陶昭雪应是被人带离了此地。”想到这里,康绪立即下令让所有人,沿着空地周围寻找脚印。
七八名衙役领命之后,按照康绪所说的方法,清扫地上竹叶,仔细的寻找了起来。
“大人,找到了,这里有串脚印。”过了片刻,一名衙役大叫道。
康绪忙走了过去,他看着那串脚印,眉头皱了起来。
那串脚印正是神秘男子所留下,从脚印的深度来看,他身体的重量似乎增加了许多。
“看来,陶昭雪是被那人抗在了身上离开的这里。”康绪心思转动,如此粗鲁的行为,难道那人是山贼不成?
康绪顺着脚印往前,走出十多丈之后,脚印忽然消失不见。
“前方通向何处?”康绪直起腰,看了下前方,随口问道。
“回大人,往前八里就是河头村。”一名衙役躬身道。
“河头村?”康绪沉吟起来:“可是周阿六所在的河头村?”
“回大人,正是。”
康绪眼睛眯了起来,他沉声道:“命令所有人,随本官前往河头村调查。”
“是,大人。”
那衙役躬身应答,随即召集众人,跟着康绪身后,前往河头村而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凶器线索
河头村是个小村庄,人口不过三十几户,听闻县令大人前来,当地保甲村长同时前来行礼。
“不知大人驾临,有失远迎,望大人恕罪。”保甲是个中年男子,见到康绪,就对他跪下惶恐的行礼道。
“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前来,只是想问一下,这几天你们是否见过可疑之人经过本村?”康绪让他们起身,问道。
“可疑之人?”保甲和村长面面相觑了一阵子,摇头道:“回大人,我们并没有见过可疑之人。”
“那前夜子时过后,你们可曾见过一男一女途径此处?”康绪换了个方式问道。
保甲挠了挠头,低声回道:“大人,我等乡野小村,天黑之后,就已经入睡。前夜子时,时辰太晚了,小的实在没有注意。”
康绪揉了揉眉心,保甲说的没错,对于村民来说,子时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大多数都已经入睡。
不过,康绪却并不死心,便让众衙役去挨家挨户的询问。
从竹林到这里,附近只有这一个村子,凶手既然掳走了陶昭雪,断无可能回到正阳城。
何况,陶昭雪的尸体是顺着河流漂下来的,这也说明了她是死在城外。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衙役纷纷回来回话。
“回大人,我们已经全部询问过,当天夜里村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一名衙役躬身说道。
“当真是一点异常都没有?”康绪不禁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是的,大人。”
保甲和村长疑惑地互相看了看,谨慎的问道:“大人,不知道您要找的异常是有关什么的?”
“本官现在正在调查一桩凶杀案,倘若你们发现任何异常,就立即前去衙门报案,另外,你们多注意这些天来往本村的陌生人,凡是察觉异常之处,务必立即通知衙门。”康绪揉了揉眉心。对着保甲和村长说道。
“是是是,小人必定谨遵大人吩咐,注意往来之人。”保甲连连点头,不敢有丝毫迟疑。
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在河头村一无所获,康绪决定先行回到衙门,再做论处。
县衙之中,小五与常风已经等候多时。
见康绪回来。两人忙上前询问。
康绪将一天所查到的线索对两人说了一遍,两人随即陷入了沉思。
“小五,关于凶器,你调查的如何?”康绪坐在椅子上,问道。
小五走到桌前,指着放在桌子上的证物道:“这些钢针皆是寻常之物,任何一家裁缝铺都可以买到。何况这乃是百姓日用之物,家家户户都存有不少,实在不好调查。不过,这柄刀。却是有一些奇特。”
“有何奇特之处?”康绪问道。
“我拿着这柄凶器去调查时,曾问过一个铁匠,他看过之后说这柄刀是二次锻造,衔接而成。”小五拿起尚且沾着血迹的短刃,对两人说道:“你们看这里,这里是衔接处,虽不明显,但足以说明,此刃曾断裂过。”
康绪与常风凑了过去,他们盯着刀刃。果然看到一条细若蚊丝的痕迹,不经细察根本难以发现。
小五接着说道:“我问过那铁匠,他道能够将断裂处修补的如此严丝合缝,修补之人绝对是内行高手。整个正阳城根本无人能够达到这种水平。”
“也就是说,这凶器很有可能是从外面带来的了?”常风疑惑道。
“还有,这短刃细长,造型奇特,与普通匕首相差甚远,我寻遍正阳城的铁铺也没有人见过类似短刃。”小五耸了耸肩膀。似乎觉得自己太过没用,变得懊恼起来。
康绪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能调查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他拿起短刃,仔细观察了一阵子,忽然说道:“小五,你有没有去过兵器铺?”
小五愣了下,他挠头道:“去兵器铺作甚?”
“你们看,这短刃刃身上有刻痕,明显兵器相互碰撞时的痕迹,说明此刃主人经常用其防身。如我所猜不错,此刃主人应该是名高手,而且还是名颇有家资的高手。”康绪沉吟道。
小五不解的挠了挠头,道:“康大哥,你是从哪里看出,此刃主人会武功的?这颇有家资又是从何说起?”
小五不解,常风也是一脸疑惑。
单凭一把匕首,他如何能确定这把短刃的主人情况?
“匕首乃近身兵刃,虽爆发力强,但使用起来却并不容易。这种兵器多用于突下杀手的刺杀。可这把匕首上刀痕累累,说明此刃主人并不单单用其来刺杀,而是当作主兵器使用。常风,你也练过几年武功,你可能以匕首为兵器与人决斗?”康绪看着常风问道。
常风愣愣地摇了摇头:“我曾听江湖侠士说过,匕首之道易学难精,研习此道之人,大多皆是以刺杀为生的刺客。难道,这柄匕首的主人是名刺客?”
常风疑惑地眨巴着眼睛,盯着康绪手中的短刃。
“这柄匕首的主人是不是刺客,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把匕首价值不菲。”康绪掂量着匕首道。
“这,何以见得?”
“你们看,这匕首把手以鲨鱼皮包裹,复以金丝缠绕,单是这些金丝就价格不菲,再看这里,这里有一处凹陷,如果我没猜错,这凹陷之处所镶嵌的应该是枚宝石。”康绪指着匕首的把手与刃身衔接处,对两人说道。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纷纷有些摇头。
“师爷,恕我对你之说法不敢认同。依我之见,这就是一把普通匕首,你如何确定这凹陷处所镶嵌的是枚宝石?”
对于两人来说,李沧海才是他们眼中的神探,对于李沧海的话,他们会毫不怀疑。
但康绪对他们来说,却并非如此。
这其一,是两人未曾与他共事。其二,则是他们不相信,康绪也拥有李沧海一样的缜密心思,能够破解疑难命案。
康绪对他们心中所想,却是悉皆知晓。
他对两人的心思并不在意,微微一笑道:“很简单,因为这匕首是纯金所铸。”
说着,康绪抽出常风腰间悬挂的朴刀,在匕首把手上用力刮了起来。
只见一层层的灰屑纷纷落下,不消片刻,匕首把手上竟出现了一些灿金之色。
常风和小五两人吃惊不已,他们相互看了眼,顿时愣在了当场。
“康大哥,你怎么知道,这匕首是纯金所铸造的啊?”
“这匕首把手过于沉重,本就不同寻常。何况,普通匕首上又岂会镶嵌宝珠?所以,我大胆猜测,这匕首本身一定比珠宝更加贵重。若是在一柄铁器上镶上一抹珠宝,岂不是暴敛天物?”康绪放下朴刀,笑道:“没想到还真让我给猜对了,这匕首竟然真的是由黄金铸造。”
常风愣愣地看着他道:“师爷,我怎么觉得,你断案的方式与大人如此相像?要不是我知道大人如今正在昏迷,我真以为你就是大人呢!”
听闻此言,康绪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抖动了几下,不过这丝异样一闪而逝,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我同大人一起长大,想必是受到了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实不相瞒,我所有的断案方法,其实都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康绪笑了笑,随口说道。
常风恍然大悟般的点头道:“是了,别说师爷了,就是我老常,跟着大人这段时间,也学了不少破案的学问。之前我还在担心这命案没有大人,我们能否破得了案,如今看来,我的担心却是多余了。”
小五摸了摸鼻子,他神色古怪的看着康绪,眼中浮现出狐疑之色。
他总觉得康绪有些奇怪,可他又无法说出奇怪在何处。
康绪察觉到了小五看他的眼神,却故意不去看他,而是对常风道:“常兄说的极是,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尽快侦破此案,绝不能让大人名声受累。”
说到这里,康绪瞥了眼小五,见他还在狐疑的盯着自己,眉头突然皱了一下。
他眯了下眼睛,将匕首递给小五,道:“明日,你去各个当铺调查一下,看看近来是否有人典当过宝石。”
小五有些不解,他疑惑地道:“为何要去调查这些?”
“这匕首上的宝石被人取下,很有可能是被凶手拿去典当,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宝石的下落,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找出凶手。”康绪思索道。
小五点了点头,随即将短刃收了起来。
吩咐好小五之后,康绪转身问道:“常风,你顺着河岸往上游,可有寻找到线索?”
常风哦了一声,他忙从一旁地上拿起一捆沾满泥浆的麻绳,道:“我们顺着河流往上,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不过,我们在上游发现了这捆麻绳,于是便带了回来。”
康绪拿起麻绳看了看,奇怪道:“这麻绳断裂处齐整,似是被利刃所割断,你们在从何处发现的麻绳?”
“在离河头村数里之外的河边草丛。”常风回道。
“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发现?”康绪看着麻绳平整的切口,疑惑地问道。
常风挠了挠头,道:“还有半张被撕裂的绳网。”
“绳网?”康绪眉头皱了起来,“绳网现在何处?”
常风弯身将盛放麻绳的布袋,直接给倒了出来,从里面找到半张破烂不堪的绳网。
第一百九十八章 消失的一个时辰
康绪蹲了下去,他看着那半张绳网,又看了看麻绳,闭目沉思了起来。
常风和小五两人静静地看着他,在他回来之前,两人就曾讨论过绳网与麻绳,可两人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两人甚至不能确定,这些东西是否与命案有关。
“尸体,麻绳,渔网,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康绪闭上眼睛,脑海之中不断浮现出三者形状。
忽然,他眼睛猛地睁开,道:“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两人忙凑了过去,问道:“怎么回事?”
康绪站起身来,坐到椅子上,沉声道:“你们可还记得陶昭雪的尸体有被捆绑的痕迹?”
两人同时点头,他们又岂会忘记陶昭雪的凄惨死状?
“陶昭雪的衣服上有着明显的捆绑痕迹,但是却没有发现绳索,其实绳索早就被人给割了下来。”康绪指着麻绳说道。
两人满脸疑惑,有些不明所以。
康绪接着说道:“我猜凶手在杀了人之后,一定是想要毁尸灭迹,所以将陶昭雪的尸体捆了起来,然后丢进了河中。可是没想到,尸体竟然被渔民给捞了出来。他们见到尸体之后,用利刃割断了绳索,之后又将尸体再次扔进了河中。”
常风琢磨了半天,总算听懂了他的意思,恍然般的道:“难怪渔网会破,原来是捞到了尸体,给生生扯裂的啊!可是这有些说不通啊,既然他们捞起了尸体,又为何要将尸体再次扔进河里?而不是前来报案呢?”
康绪揉了揉眉心,沉吟道:“可能是他们害怕惹上麻烦,总之,明日咱们还需前往河头村走上一遭。”
县衙外传来打更声,听来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一更天,康绪站了起来道:“今天大家奔波了一整天,都有些许疲惫之色。不如就此散去,早些歇息吧。”
常风打了个呵欠,还的确有些疲惫不堪,于是便拱手告辞。
小五若有所思的看着康绪。对着他拱手行礼后,便带着满心疑惑离开了正堂。
“这个小五,难道他发现了什么端倪不成?”两人离开之后,康绪眯着眼睛,自言自语了起来。
正在这时。小虎一路小跑的来到了堂前,他是张悬命的徒弟,早先就跟着张悬命来到县衙。
“大人,章公子醒了。”小虎气喘吁吁地道。
康绪闻言,心中顿时一喜,忙跟着小虎往安置章合璧的厢房走去。
西厢房中,章合璧躺在床上,目光呆滞的看着房顶,在那里兀自发呆。
“章合璧,本官要告诉你。陶昭雪死的很惨,她死不瞑目。本官救你一命,不是为了让你对本官感恩戴德,而是向你询问真相。你可以接着去死,本官绝不再拦阻。不过,陶昭雪遇害的真相,就会随着你的死而永远不会明朗。现在,本官将选择权交给你,是懦弱无能的去自杀殉情,还是重塑斗志。与本官合力捉拿住凶手,还陶昭雪一个公道!?”
康绪迈步进去,看到形色枯槁的章合璧,心知对他这种心死之人。必须以言语刺激,于是他不再废话,开门见山的说道。
这番话果然起了作用,章合璧呆滞的眼眸之中,总算出现了一抹难得的神彩。
他愣愣地看着康绪许久,忽然从床沿上滑了下去。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哭道:“大人,我要给昭雪报仇!报仇!”
那‘报仇’二字,几乎是他声嘶力竭的吼出来的。
康绪走了过去,将他扶了起来,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本官有几个问题想要询问与你,希望你莫要有所隐瞒。”
章合璧双眼通红,脸上泪珠涟涟,他重重点头道:“大人尽管发问,我必定如实相告,不敢隐瞒。”
“据本官调查,陶昭雪打算与你私奔,可有此事?”康绪问道。
章合璧擦了下眼泪,红着眼睛道:“确有此事,我与昭雪情深意笃,奈何我章家道中落,遭到陶伯父嫌弃。无奈之下,昭雪便决定与我私奔。”
康绪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么你们约定的地点是在何处?时间又在何时?”
“地点是在城西南的竹林,时间则是丑时。”章合璧喃喃地回道。
“丑时?”康绪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紧盯着章合璧,厉声问道:“你确定没有记错,时间当真是在丑时?”
章合璧愣了下,他不知道康绪为何忽然变得如此凝重。
茫然地点了点头,章合璧很是确定地道:“我绝对不会记错,时间确实是在丑时。”
他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哀伤之色,接着道:“可惜,我去到那里之后,却并未见到昭雪的身影。”
康绪剑眉紧蹙,脸色微寒地道:“章合璧,你好大胆子,竟敢欺瞒本官?你当真去过竹林?”
章合璧茫然地道:“大人,我所说都是实话,这欺瞒之事从何说起?”
康绪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冷冷地道:“本官在竹林发现两排脚印,这其中一排是陶昭雪的,另一排很有可能就是凶手的。你说你去过竹林,也就是说,那排脚印就是你的了?老实交待,你是为何要掳走陶昭雪,又是如何惨然将其杀害的?”
章合璧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半天,他才转过神来,他忙跪在地上,泣道:“我真的没有欺瞒大人,我的确是去过竹林,但只是在竹林外的小路旁等待,并未去到竹林范围。何况,我怎么会掳走昭雪?昭雪本就是要与我私奔的,我为何要多此一举,求大人明察啊!”
“是与不是,本官自有定论。”康绪看了眼他地上的鞋子,随即掏出在竹林中临摹的脚印,进行比对了起来。
章合璧的鞋子满是污泥,一看就是穿了多天,也未曾洗过,所以这双鞋可以用做证据。
康绪比对了一下,发现竹林脚印较之章合璧的鞋子,要大上一圈,他也就心中有了计较。
“本官相信你没有靠近竹林。”康绪顿了顿,他看着章合璧,道:“可是,据本官调查,陶昭雪与你约定的时间并非丑时,而是子时,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章合璧猛地发出一声惊叫,他脸色苍白,满脸疑惑地道:“不可能,分明是子时!这是昭雪给我的信,上面所写明明就是丑时啊!”
章合璧从怀中拿出一个信封给康绪递了过去,康绪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一张纸,上面果然写着‘丑时,城外竹林’等字样。
康绪的眉头顿时拧了起来,他看着信纸,沉声问道:“你能确定,这信确实是陶昭雪所写?”
章合璧愣了下,他忙夺过信纸,放在眼前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确实是昭雪的笔迹,我绝对不会认错。”章合璧很是确定无疑的道。
康绪揉了揉眉心,这可真是奇哉怪也,按照丫鬟冬梅所说,陶昭雪与他约定的时辰,乃是子时。可为何,给章合璧的书信,却会是丑时?
从章合璧的描述,以及目前掌握的线索,可以确定陶昭雪遇害是在丑时之前,也就是说陶昭雪的确是在子时前去的竹林。
如此一来,就生出了更多的疑团。
冬梅没有说谎,章合璧也没有说谎,那这其中为何会差出一个时辰?
这私奔不是儿戏,陶昭雪既然是私逃出去,陶家随时都会发现,从而进行寻找,她断没有在竹林多等一个时辰的可能。
陶昭雪能够面对凶手,从容不迫的留下丝巾作为线索,就说明她绝非普通女子,对于私奔这等事情,应该做过各种设想,她又岂会给陶家多留出一个时辰的机会找她?
可是,陶昭雪既然约定的是子时,那么章合璧手中丑时的书信,又是怎么回事?
康绪起先怀疑是有人调换了书信,但经章合璧辨认确定是陶昭雪的笔迹之后,这个推断也就无法成立了。
康绪想不通,章合璧也是一脸茫然。
两人沉默良久,康绪揉了揉眉心,决定暂时放下这个疑团,接着问道:“你们之间的消息是如何传递的?”
“我被赶出陶府之后,与昭雪暗通书信,都是经过冬梅之手转交。每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