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伪钞帝国-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意志帝国是唯一一个支持中华帝国的欧洲国家,因为他们很清楚,目前世界霸主地位是英国的,在扳倒英国之前,德中两国需要结盟。至于扳倒英国之后。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是核心的国家利益,德国人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当然,俾斯麦政府最高兴的结果既不是中华帝国打败英国也不是大英帝国打败中华帝国。而是他们两败俱伤,最终给德意志帝国崛起争取时间。

趁着英中再次爆发战争。俾斯麦迅速访问奥匈帝国,并促成了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结盟。

法国政府非常恼火,公开反对德奥同盟,可惜法国深陷安南战争泥潭无法抽身,阻止不了德奥同盟。

同样,英国政府也大骂俾斯麦趁火打劫,原本德奥同盟一直在英国的强力干涉下无法形成,但随着英中战争爆发。英国的军力90%都调往太平洋战场了,所以无法阻止德奥同盟。

俄国沙皇也是气得够呛,原本德俄两国没有太大矛盾,两国关系很好,但沙俄跟奥匈帝国有着领土争端,矛盾很大。随着德奥同盟建立,沙俄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德国有一个牛叉的首相俾斯麦,他很快访问沙俄,同沙俄签署了德俄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保证约束奥匈帝国不与沙俄冲突。

对于沙皇俄国来说,这虽然不是最安全的结果,却也是一种保险。避免德俄冲突。

同时,沙皇怀有另外一个战略目的,所以也不得不接受德奥同盟和德俄两国互不侵犯这个结果。

沙皇的目的是什么,欧美各国都很清楚,作为对领土有着狂热爱好的沙皇家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一直是沙皇引以为傲的事情。可是,这个世界第一大国的荣耀随着中俄冲突,沙俄丢了远东出海口而被彻底改变了。

如今,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已经不是沙俄帝国了。而是中华帝国。这让沙皇非常恼火,一直记恨在心。

可是。一直以来,沙俄的经济都是农奴经济。太落后了,这在火枪时代还看不出来什么,各国的军事力量都差不多。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沙俄就大幅度落后了。

军事装备更新换代了,前装火枪升级为后装步枪,前装火炮升级为后装火炮,木质风帆战舰升级为铁甲蒸汽动力战舰,弹药分开装填升级到弹药一体成型,这都需要庞大的工业实力来支持。

因此,沙俄的农奴制经济根本无法支撑沙俄军队更新换代,输了克里米亚战争和中俄战争后,沙俄不得不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被其他工业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最近五年,英国跟中华帝国冲突给沙俄带来了转机,英国不再对沙俄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了,使得沙俄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令沙俄的工业实力迅速增加,军力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次中英雅片战争结束的太快,以至于沙俄还没有准备好介入战争就不得不停下来了。

但这一次,沙俄早就提前得到了英国本杰明政府的通知,约定一起出兵。这也是英国帮助沙俄恢复经济的一个要求,而沙皇也想夺回远东,所以跟英国目标一致,准备对中华帝国开战。

在英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下,沙俄启动了大亚洲铁路交通线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修通一条从圣彼得堡通往东西伯利亚海的铁路,到时候沙俄军队就可以利用铁路快速在东西伯利亚集结,跟中华帝*争夺远东地区。

不过,西伯利亚冻土影响了沙俄铁路修建工程,通往东西伯利亚海的铁轨只铺设了三分之一。但从圣彼得堡到中亚的哈萨克地区的支线铁路却是在一个月前通车了。

正因为英国掌握着沙俄这条铁路的修建进度表,所以英国才会选择对中华帝国开战,因为在英国的鼓动下,沙俄军队开始不断从欧洲向中亚的哈萨克地区集结,准备对中华帝国的伊犁、蒙古等行省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英国也从印度调兵,向中华帝国的西疆发动进攻,配合沙俄军的行动。

不过,沙俄也是很贼的,虽然已经跟英国人约定好了一起进攻中华帝国,但是暗地里,沙俄驻华公使却向中华帝国提出了苛刻要求。希望不战而获得好处。

紫禁城,太和殿。

一连三天,这里一直在开会。李卫国和帝国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上一次沙俄没有插手,使得帝国兵部一度认为这一次沙俄也不会插手。但却没有想到这一次沙俄打算插手了。

英国调集了90%的海军力量和50%的陆军兵力,这等于是倾国之力同中华帝国决战,情况很危急。这时候沙俄如果出兵,趁火打劫,对中华帝国而言是雪上加霜。

当然,中华帝国神策军根本不怕英军和俄军,但却有一个难题。

西疆,一直是中华帝国的软肋。哪怕李卫国早早就开始建设西疆,使其成为中华帝国的屏障,但还是缺少时间。

这表现在从中华帝国统一那一天开始,李卫国就开始谋划控制西疆,并开始修建通往西疆的铁路了。十多年过去,全国各省都通了铁路,唯独西疆的铁路依然没有修通。

这是因为,西疆地处世界屋脊,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有长达800公里的冻土层。雪山阻挡,在这里修建铁路,比沙俄往西伯利亚(北极圈冻土层)修建铁路更困难。因为后者是在平原上修铁路,而中华帝国却要在高原上修铁路,高原反应是阻碍铁路修建的最大障碍,铁路工人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开凿雪山冻土层,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那些超级重型的开山凿洞的机器设备,大部分只能靠人力,虽然中华帝国拥有最先进的渣药t恩梯,速度也快不起来。

正因为中华帝国的铁路未能修通至西疆,而公路运输条件很恶劣。一年当中有7个月公路会被冰雪覆盖,运兵十分困难。

反观英军从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俄军从哈萨克平原进入西疆等地却非常容易,这让中华帝*在西疆地区处于补给困难的劣势。

也正因为这个劣势。让李卫国迟迟无法决定是否答应沙俄的要求。

“陛下不妨先答应沙俄的条件,只要沙俄不跟英国同时出兵,我军在西疆的兵力足够击退印度而来的英军。先灭英军,在反过来灭俄军。”

“这个计策倒是不错!但就怕俄国人背信弃义,依旧出兵怎么办?”

“是啊,那时候我西疆驻军全力阻挡英军,后方空虚,沙俄军队突然发难,跟英军前后夹击,我军危矣!”

文武百官争执不下,各执一词。

李卫国也明白,俄国人最不能相信。

可眼下的问题是中华帝国驻扎在西疆克拉乌苏的只有神策军第四十二镇,一万两千余兵力。而情报显示,从印度而来的英军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五万人,其中英军五万,印度军队二十万,由于英军补给方便,战斗打响后可以很快的补充损失兵源和物资,而中华帝*因为高原反应兵源补充困难,再加上西疆道路艰难补给困难,就算战斗力再强也架不住消耗二字。

同时,还有在中亚哈萨克地区集结的十万俄军部队,随时可能从背后插中华帝*一刀。

“有没有办法在欧洲牵制一下沙俄?”

理藩院大臣张佩纶摇摇头道:“可惜德意志帝国不能出手,他们刚刚跟沙俄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否则就凭德奥同盟这件事情,沙俄绝对不可能轻易从欧洲调兵。”

吴庸冷哼道:“德意志帝国也是贼得很,尤其那个俾斯麦不简单,故意跟沙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实则就是故意让沙俄放开手脚全力与帝国开战,其心可诛。”

李鸿藻气愤道:“那就冻结了所有给德意志帝国生产建造的武器和战舰,让他们损失惨重。”

李鸿章顿时反对道:“那可不行,我们并无证据指责德国,冻结德国在华资产等于首先失信于国际社会,短时间虽然能占点便宜,可是信誉问题可是长久的。这跟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没有信誉绝对不行的。”

李卫国点头道:“李鸿章说得对,我们并无指责制裁德国的证据和理由,冻结德国在华资产一事勿要再提,那不能解决问题。”

陈静南突然道:“要不要在奥斯曼帝国身上想想办法?”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包括李卫国在内,文武百官们都是一愣,很快开始记起这个衰落的帝国来。

只听陈静南道:“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又过了二十多年,按照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的数百年积怨,他们可是死敌啊!”

吴庸突然赞同道:“倒是可以在奥斯曼帝国身上想想办法,别忘了俄土两国的战争频率远比咱们帝国跟英国打得频繁多。俄土两国三年一冲突,五年一小打,二十年一大战,这可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啊。”

李卫国点头道:“如果能鼓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出手,的确可以牵制沙俄,甚至迫使沙俄撤军都有可能的。只是,以土耳其跟英国的关系,应该不太可能。”

这时,中华神盾局局长程坤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掌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些重要情报,奥斯曼皇室和大臣非常*,只要给他们足够好处,我们再在俄土边境制造一些冲突,绝对可以引诱他们出兵攻击沙俄,甚至挑起俄土全面战争也有可能。”

这话让李卫国眼前一亮,他立即问道:“可有把握?”

程坤正色道:“阿卜杜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阀,他手握二十万奥斯曼大军,最近在俄国人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等地打着保护斯拉夫人的旗号,暗地里推动这些地区实行自治,已经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不满,阿卜杜勒对斯拉夫人十分凶残,奥斯曼王室贪婪,只要我们操作得当,绝对可以挑起这些斯拉夫人提前叛乱,奥斯曼必然派大军镇压,届时沙俄必然参战。”

李卫国记得俄土战争打了好多次,但是最清晰的就是克里米亚战争,至于其他什么时候打的却是不太清楚了,大体上就是二十几年打一次。但他从程坤的话中,似乎感觉到有戏,保不齐这一次就是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了。

“既然如此,朕命你全权处理此事,无比要在短时间内挑起他们的战争,一切需要直接报上来,朕都给你批了!”

“谢皇上,臣一定完成此次任务!”程坤大喜道,很激动,终于要让他们中华神盾局出面扭转局面了。虽然一直以来中华神盾局都受到李卫国的高度重视,但始终都在暗处活动,每一次战争过后,老百姓只记得海军或者陆军牛b,根本不知道中华神盾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让程坤有点不甘心,这次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好好表现一把。

这时,李卫国再道:“既然有了对付沙俄的战术,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全力对付英国人了,不过对沙俄也要做两手准备,一是谈判拖延时间,二是做好准备,防止被他们偷袭,具体作战计划,兵部自行拟定即可!”

“臣遵旨!”吴庸立刻接旨。(未完待续。)

第334章 全面反击

中华神盾局负责挑唆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之间的战争,一旦成功,必然牵制沙俄帝国的军事力量,必然减轻中华帝国在西北边疆的军事压力。

解决了沙俄问题,李卫国同文武百官们又把精力都放在了对付大英帝国上面。

“从印度方向前来进攻西疆的英军,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在印度挑起战争来减轻西疆的军事压力?”

李卫国举一反三,立即想到在印度也来一次军事行动,减轻西疆守军的压力。

“陛下所言有理,臣也觉得可以在印度周边制造些军事冲突!”李鸿藻立即出言附和。

“陛下,可以调西南战区精锐进入缅甸,对英属孟加拉发动攻势,必能惊动英国印度当局,如果帝*的攻势凶猛,能够引起敌人惊慌,则敌人必然暂缓对西疆的工事,调兵南下孟加拉阻挡帝*。”吴庸作为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立即拿出了一个方案。

理藩院大臣张佩纶补充道:“第三次和第四次雅片战争期间,印度北部、中部地区接连爆发了种姓叛乱,以章西女王为首的起义军高达二十万,不但摧毁了东印度公司最后一个据点,更是差点就推翻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原因就是第四次雅片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导致在新加坡的二十万英军没有被派往吕宋州参战,而是及时被调回了印度,镇压了章西女王叛乱。”

李卫国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一次中英战争爆发,印度种姓战争还会再爆发吗?”

张佩纶回答道:“陛下,臣不敢确定,但这个可能性非常高,毕竟章西女王被处死了。但她的后人还在,二十万叛军被镇压了,但只处决了一千多人。其他人都被流放了。如果帝国派出使者联络章西女王后人站出来集合旧部,帝国再给予他们先进武器装备和财力支援。中华神盾局从中提供情报,则一举引爆印度内战不是不可能。再配合帝国陆军从缅甸出兵攻击印度,牵制印度军队主力,必然会引起英国的极大恐慌。”

李鸿藻立即附言道:“陛下,此计可行!”

其他大臣们纷纷附议。

李卫国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责令兵部、户部、礼部三司执行此计策,所需用度不需请示朕了。三司可自行审批。”

众臣领旨。

李卫国又转向吴庸,问道:“那么接下来西疆战事兵部可有把握?”

吴庸回答道:“启禀陛下,臣不敢妄言,英军从南亚次大陆发动对西疆攻势,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都恰到好处,英军从印度方向攻击西疆十分方便。反观我军通往西疆的公路受风雪阻挡,高原反应也会影响兵源补充,因此战事爆发初期,我军恐怕只能被动防御,会丢失一部分国土。还请陛下不必担心,兵部已经制定了战略方针,先收缩防御。然后反击。”

李卫国很清楚,自古西藏的战事从来都只能用和平手段来解决,用战争方式解决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哪怕六十年代的中印边境冲突,pla也只能在取胜的情况下主动撤退,原因很简单,补给跟不上,而热兵器时代打得就是补给和消耗,一个边境冲突就耗光了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以当时的国情不撤退是不行的。

如今的李卫国虽然早就有所准备,但可惜铁路没能修通。所以他很有心理准备,并不怪兵部的这个战术安排。

“朕只看结果。西疆战事必然艰苦,传朕旨意,西部战区军饷和福利加倍,务必要守住西疆!”

吴庸急忙道:“臣代西部战区全体官兵感谢陛下体谅!”

李卫国点点头,道:“西疆是帝国的战略制高点,若是丢了,再想拿回来代价将是惨重的,如果真到那一步,可以动用最后手段!”

一群文武大臣们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动用最后手段?

众人看向吴庸,吴庸并没有表示什么,直接领命。

李卫国也没有告诉其他文武百官们的意思,直接转移议题,道:“西北军情暂时就这样吧,下面讨论一下东北、东南和太平洋战局。”

哎,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李卫国心中苦叹,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崛起还真不容易,想到美国的崛起,那也是忍受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借德国和日本拖垮英国、法国和俄国才取得的世界霸权。

如今中华帝国想要崛起,却是暴露的太早了,以至于遭到英国如此强烈的反击,几乎在中华帝国周边布下了十面埋伏。

东北军情指的是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东北三省和远东滨海州的库页岛等地方,日本作为英国的盟国,自然会配合英国一起采取军事行动。日军分别向库页岛、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发起攻击,目前中华帝国驻黑龙江的第三十八镇、驻琉球群岛的第四十五镇已经陆续跟日军登陆部队交火了。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也封锁了朝鲜海峡,支援日本陆军对朝鲜、库页岛和琉球群岛的登陆作战行动。

这一次,日本海军很狡猾,只在日本列岛周边近海活动,因为日本本土跟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和库页岛距离太近了,只隔着一道海峡,日本海军身后有海岸要塞作为后盾,不怕中华帝国海军。

而中华帝国海军自然不可能被日本海军牵制住,毕竟中华帝国海军的真正对手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一日不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打败,都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对付日本海军。

东南方向的兰芳州,英属马来亚军队从新加坡出发,向兰芳州发起攻击。由于英国海军来势汹汹,中华帝国海军七洲洋舰队担心被英国海军主力包围,暂时避敌锋芒,退回台湾。等待跟北大洋舰队、东大洋、南大洋舰队汇合,编组太平洋舰队准备跟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决战。

关岛太平洋上,关岛被围第七陆战旅正在苦战。

当这一切都出现在李卫国的桌前时。李卫国突然发现,他扩张的太快了。以至于兵力紧张。

当然,这也是因为英国采取了本杰明的战略,早日跟中华帝国决战,不让中华帝国有时间做准备有很大关系,因为英国竟然放弃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霸权,将海军90%以上的兵力调往太平洋,令中华帝国海军原本的局部优势荡然无存。

“陛下,朝鲜可不必管他们。让日军敲打一下朝鲜国反倒对帝国今后控制朝鲜有好处。至于库页岛上,人口和资源都稀少,就算短时间内给日军占领也不关大局。琉球群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被日军占据,帝国可从台湾增兵琉球。东南的兰芳州也不是英军短时间就能占领的,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打败英国海军主力,只有打败英国海军,其他各个战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海军大臣林继云率先说道,他的态度一直是寻求跟英国海军进行主力决战,也为此游说李卫国很多次了。

对待朝鲜问题,李卫国跟林继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坐看日本侵略朝鲜,打得朝鲜国王李熙不要不要的时候,中华帝国在出手一举控制朝鲜。

而在库页岛战事上。陆军并不怕日军,区区一个日军师团是打不过中华帝国神策军第三十八镇的,日军分明是声东击西战术,重点放在朝鲜和琉球群岛上面。

而琉球群岛才是中华帝国最关心的地方,一旦被日军占领,联合英国海军将威胁中华帝国大半个大陆近海地区。

为此,中华帝国东部战区调集了三镇兵力增援琉球,阻挡日军。

日本陆军不过八个师团,以中华帝国神策军的战斗力。四镇兵力防守琉球足够了。

至于兰芳州,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岛。中华帝国神策军一镇兵力防御有些吃力。但帝国兵部业已从南掌、柬埔寨调集两镇驻军拿下马来亚半岛,攻击新加坡后方。料想可以减轻兰芳州的军事压力。

以英国陆军的战斗力,中华帝国神策军完全不惧,所以哪怕七洲洋舰队撤离了,短时间内也顶得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战略要地,关岛能否守得住。

在关岛周围的太平洋海域,是大英帝国主力舰队,增援关岛,就意味着要直面英国海军,并与之决战。

英国海军无疑占据着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而中华帝国海军则占据着质量上的压倒性优势,双方各自都有一个压倒性优势,这就令双方决战的胜败产生了变数。

而这个变数如果放在五年前,那么中华帝国海军一点都不惧,因为不论英国海军战舰多多少,他们的火炮都无法打穿中华帝国战舰的装甲。但如今有一个变数存在,那就是鱼镭武器的诞生,英国海军各舰都装备了鱼镭,足以对中华帝国战舰构成致命性威胁。

尤其月前的关岛海战,中华帝国四艘雄风级战列舰对抗十艘英国战舰都不落下风反而击沉对方一艘战舰,重创对方两艘战舰,足以证明中华帝国的战舰在质量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但在关岛海战最后阶段,英国海军采取了特殊的战术,他们打算牺牲几艘巡航舰作为代价高速靠近中华帝国战舰,近距离释放鱼镭同归于尽。

这个战术最终迫使已经占据海战上风的中华帝国海军放弃攻击英国战舰,选择了避让和撤退。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中华帝国的军事家们变得小心了起来,原本百分百支持跟英国海军决战,如今有一多半产生了担忧。

毕竟,英国海军如果在决战时也采用这种战术,那么对中华帝国舰队来说将是致命性的。

原因无他,英国海军的巡航舰和护卫舰太多了,两百多艘,就是堆尸体也能堆垮中华帝国海军。

数量在这一刻体现了优势!

李卫国很懊悔,他过分的注重海军战舰的建造质量了,从而忽略了数量在某种条件下也会发挥巨大作用。

当初如果跟英国海军一比一比例的来建造战舰的话,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情况了。

而造成李卫国没有大规模建造战舰的原因,就一条,是因为李卫国知道前无畏舰一出现,铁甲舰将一夜间过时,造多了铁甲舰那就是损失和浪费时间。李卫国更知道无畏舰出现后,前无畏舰将一夜间过时,同样造多了前无畏舰也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时间。

这种想法造成了李卫国的误判,从而使得中华帝国海军在建造雄风级战列舰时过于保守了,只建造了九艘,就是因为李卫国心里想着要不了多久中华帝国就可以造更强大的无畏舰了,造多了雄风级这样的前无畏战列舰就是浪费资源。

李卫国的思绪想了好久,直到文武百官们将他换回来。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