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八章骑兵战术

明军由于是步骑混合前行,因此速度上面并不是很快,这个时候刘振已经将清军重新整编好了阵型,他接到的命令就是猛攻城门,不想却遭到明军的骑兵突击,这一次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前方排列了三千弓弩手,组成一个方阵,弓弩手的两侧分别有一千五百名长矛手,一旦遇到明军的骑兵,弓弩手则迅速放箭对骑兵造成第一波打击,长矛手迅速组成阵型,将弓弩手保护在身后,后续的六千清军则从两翼迂回上去,将明军的骑兵合围起来。

清军这边才刚刚集结好阵型,前方的斥候便传来了明军向自己这边过来了,刘振有些疑惑,他只道厦门城里面的兵力不多,还要分散到四面城墙上去守城,每一处地方都有清军的猛烈进攻,明军怎么还会有多余的兵力向自己发起主动的进攻?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刘振还是马上下令让士兵们摆好阵型,等候着明军的进攻。

厦门城南部其实还是靠海,只不过没有东城门那么近,所以陈豹等人要向突围出去则必须要穿过清军的阵地,没有其他路径可供选择。

就在清军前军斥候发现明军的同一时刻,明军的骑兵哨兵也发现了清军摆下的大阵,哨兵们一面继续监视这清军的动静,一面派人回去将这一情报汇报给陈豹等人。

接到前方传来的情报之后陈豹别无选择,这个时候他麾下的骑兵已经将剩余的明军步兵拉开了有一段的距离了,斥候们说清军的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可是即使加上全部的步兵,他手中可以战斗的士兵总数也不超过三千五百人,在野外战斗,况且敌人已经摆好了阵型,而且敌军摆下的阵型很明显是用来对付他的骑兵的,这样一来,用骑兵去撕开敌军防线的办法变得不可行了,明军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陈豹下令士兵们暂时停止前进,停在原地,不久之后,明军的步兵都跟了上来,陈豹将斥候传来的消息告诉那几名将领,明军将领也都知道眼下形势紧急,越早冲开眼前的清军的阵型,他们能够成功突围的机会也就会越高,否则一旦城中的大局一定,清军极有可能意识到明军有部队从南门突围,立马就会派遣追兵上来夹击,那个时候明军就真的是机会渺茫了。

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陈豹决定抓住清军阵型的弱点,使用安息人射箭法对付清军,安息人射箭法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这种战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进攻方必须是机动力很强的骑兵,而对手则没有己方这样的机动力或者箭术,安息人射箭法最早是阿拉伯人在对付拜占庭帝国是使用出来的战术,宋朝时候被金军小范围采用过,后经蒙古人将它发扬光大,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棕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当前的局势是清军占据了人数的优势,但是他们完全没有骑兵,或许是他们在攻城的时候想到骑兵不适合攻坚吧,而且也没有料到城中的明军会出城反击。明军骑兵数量虽然不多,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但是都是陈豹精心训练出来的,骑射马术都是十分高超,完全又能力将草原上民族善用的骑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来。

陈豹一经决定,立马将军中的箭矢都收集起来,全部交到骑兵的手中,每名骑兵配备一副短弓,一支骑兵携带的弩箭(射程比步兵的要短一截,射程也要近一些),全军向清军冲去,明军的步兵也紧紧跟在后面,不过很快就被骑兵拉开了距离。

陈豹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这个时候马的速度并不快,他明白安息人射箭法对于骑兵坐骑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因此有意识的控制住速度,以减少马力的消耗。

清军的阵型摆的极为规整,但是他们选择的地方却并不是很好,由于之前撤退的太过于仓促,大军这个时候全部停在一片树林外面的空地上,这样对于清军来说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一旦抵挡不住明军骑兵的进攻,士兵们可以很快的撤到身后的树林中去,加上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军骑兵在树林中肯定行动不便,这样他们逃跑的机会就会很大,一支军队在战斗还未打响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这样的军队绝对不能算作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很显然,这只清军今晚的命运注定要悲剧。

明军骑兵还在不远处,但是骑兵部队的六千多只马蹄踏在地面上带来的慑人声势,就已经让清军的阵型出现了一些骚动,在这寂静的夜里,这样强大的声势让许多清军士兵双腿发抖,他们虽然还没有见到那些死神的使者,但是却感觉到了他们带来的恐怖气息。

漆黑的夜里,远处却突然出现了一条火龙,这是一只正在蜿蜒腾挪的巨龙,陈豹这个时候眯着眼睛,打量这不远处清军阵型,他发现了清军意图,中间有一片全是装备了对骑兵威胁很大的弩箭,而两边都是一支手持长矛的步兵,他嘴角微微扬起,这个清军将领在想什么呢?以为自己会仅凭借这手中这么点人马就会冲击你布下的大杀阵吗?

陈豹左手一扬,紧跟在身后的两名偏将立马分散开来,明军骑兵一分为二,一支跟着陈豹向左而去,另一支测跟着另一名偏将向右冲去,陈豹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先对付清军两翼的长矛手,这些部队攻击力虽然很强,但是防护力却十分脆弱,在明军骑兵的远距离打击之下并没有太多的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

明军的突然变阵让刘振大为意外,他不明白明军将领是想要干什么?难道是想要直接冲击自己两翼吗?那样不是正好合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的合围计划得以更顺利的实施吗?

他将手一杨,身后的几名旗手挥舞着手中的令旗,后面的清军阵型开始出现变化,清军开始想两翼靠近,想要对明军展开合围。

只是战场上的事情都是出人意表的,明军并没有一头扎进清军的阵型中去,而是在一百余步的距离下面调转了方向,沿着清军的两翼直线前进,始终与清军保持在一百余步的距离上,清军弓弩手都放在了阵前,两翼的士兵都是手持进战兵器的,这个时候根本就威胁不到明军,清军打不到明军,不代表明军也对清军毫无办法,明军士兵骑在马上纷纷张弓搭箭,将箭斜斜向上射出,抛进清军的阵型中去,清军没有料想到明军会采取这种战术,阵中一片混乱,这两翼的长矛手虽然身披一层重甲,但是还是伤亡惨重,清军阵中惨叫声连连。

第四十九章成功突围

明军骑兵很快就射完了第一轮箭,此时清军两翼的阵型完全大乱,士兵们拼命向阵型中间挤去,此时明军已经调整好了方向,将攻击的目标放在了清军从后面涌上来的士兵,这些士兵本来是想要上来合围明军的,没想到明军根本就没有要硬冲清军阵型的意思,如此一来他们上前来不仅没有讨到好处,反而成为了明军的靶子。

明军士兵这个时候正在转向,无法空出双手,于是纷纷取出之前就上好了弦的短弩,这时候两军之间的距离最近处只有不到五十步,清军士兵中间有些手持火枪的士兵已经端起手中的长枪瞄准明军骑兵开始射击了,这个距离上面火铳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客观的,清军的射击对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近百名靠的最近的明军士兵被击落下马,同时明军发射的弩箭也给清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弩箭的杀伤力比起普通的弓箭来说可谓是大大加强,清军由于之前的停顿,大批士兵聚集在一起,还有些士兵忙着瞄准射击,因此有近千名士兵惨死在明军的弩箭之下,伤者不计其数,清军两翼的阵地上这时候弥漫着一片血雾,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血腥味。

惨烈的死伤使得清军再也不敢追击,明军得以从容的调整阵型,发起下一轮的进攻。

刘振这个是候已经看出了明军采取的是蒙古人射箭法,来对付他们,他们大多是耿精忠在南方收编的军队,大多数都没有见识过骑兵的威力,许多士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战法,还不知道这种战法的厉害之处,但是刘振是汉人八旗出身,他在关外见过满人的骑兵训练,深知这种战法的威力,因此立即下令清军停止追击,在原地结成一个圆阵,外面布置一层盾牌兵抵挡明军的弩箭,之后布下弓弩手好对明军骑兵的进攻施以还击,在后面就是刀盾兵举起盾牌抵挡明军弓箭的抛射,中间则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长矛手和后勤部队。

他的想法不错,看出了明军骑兵虽然犀利,但是人数不多,没有办法对他们造成聚歼,所以只要他能够成功守住,等待其他地方的清军援军,那么不仅他的部队会脱险,就连眼前的这支骑兵也跑不了。

有句话叫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清军这边才开始调整阵型,陈豹便发现了他们的意图,他一边派士兵去催促后面的明军抓紧时间趁着清军正在龟缩之际快速离开,一面调转马头对着正在调整阵型的清军发动了又一次的攻击。

清军士兵已经见识过了一次明军骑兵的恐怖了,见到明军骑兵向自己冲过来,吓得连连后退,弓弩手隔着老远便已经开始放箭,有一人带头,其他人都会跟着做出相同的事情,一时之间上千名弓弩手一口气将自己手中的弩箭射向远处的明军,其实这个时候明军的阵型还比较分散,距离清军还有接近两百余步,清军的弓箭自然不会对明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只有冲在前面的几名骑手被弩箭射中坠下了马。

但是战场上士气这个东西是极为重要的,清军弩手见到有明军骑兵坠马,士气大振,剩余的准备逃跑的弩手这时也加入到了放箭的队伍当中,明军的伤亡开始增加了,清军弩手的行动激起了盾牌手的勇气,他们也开始停止后退,竖起盾牌挡在弩手前面,形成了一道屏障。

清军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陈豹感觉十分意外,他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发现明军的步兵这时候已经赶到了战场,正要向西边撤退,他这个时候一定要挡住清军,不能让他们反应过来,给步兵的撤退争取时间。

但是面前的清军已近杰豪了一个基本的防御阵型了,正面硬冲显然是不划算的,陈豹弯弓搭箭远远的将一支羽箭抛向了清军阵中,不出意料被清军的盾牌挡住了。

他调转马头,撇开清军突前的盾牌兵和弓弩手,向着清军聚在后面的普通步兵冲了过去,明军骑兵纵马扬鞭,紧跟在后不再在这支难啃的骨头上浪费时间。

明军骑兵的离去使得清军盾牌兵和弓弩手阵中欢声一片,他们高声喊着叫着,向明军骑兵的背影挥舞着拳头,似乎像是打赢了一场了不起的战斗一般。

由于弓弩手和盾牌兵的突前,使得清军的阵型这个时候出现了脱节,撤向后面的清军长矛手和火枪兵这个时候拼命的向后退,想要避开明军的铁蹄,但是无数的事件都证明过了,两只腿的人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的,弩手们的出色表现没有激起剩余部队的勇气,他们选择拼命逃跑,将后背交给了明军,远道而来的明军骑兵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双腿控马,弯弓搭箭向着密集的清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片片黑色的羽翼消失在了漆黑的夜色中间,直到不远处的人群中发出一声声惨叫,迸出一簇簇鲜艳的血花。

清军阵中的火把像是在引导者明军骑兵一般,骑兵们很快就挥舞着马刀冲进了密集的人群中间,惨叫声、飞洒的鲜血、高高抛起的头颅,惊魂失措的清军士兵,和不远处面目狰狞的期黑森林成为了许多幸存者记忆里面无法抹去的阴影。

明军一直追到了森林边上,陈豹知道这只清军已经不可能对明军的突围造成什么威胁了,这才调转马头向着先前撤走的明军步兵追去。

战场上只留下无数残肢断臂,和一片巨盾围起来的完整阵型,近两千米弓弩手和八百余名盾牌兵成为了清军剩余不多的幸存者,明军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想法。

天亮之后,明军这支部队终于成功突围,但是一夜之间他们也是减员眼中,清军在沿途的很多地方都设有关卡,这些地方地势险要,往往只有一条道路可走,明军一夜之间连番恶战,这个时候人数已近减少至不足一千五百人了,大部分的步兵都已经战死或者被俘,他们这个时候大致上已经到了江东驿,军队里面缺水缺粮,还有许多伤兵,士兵们士气低落,但是陈豹知道眼下最大的危机还不是这些,他们虽然一路上都闯了过来,但是也向清军暴露出了他们的动向,清军势必会派出部队尾随追击,这才是眼下他们最大的威胁。

目前四处都是敌人,根本没有可以供这支军队容身和撤退的地方,陈豹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最终决定这支军队的最终命运。

ps:本书现在已经上传超过三十天了,没有推荐,也下了新书榜,意味着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本书了,所以我也不再限制上传的速度了,一天两到三章,这个月底估计就会超过三十万字了,到时候看看能不能上架,不能的话就尽快写完算了。

第五十章金门危局

厦门之战持续了大半个晚上,清军攻入城中之后遇到了从西北两地撤下来的明军,双方在街道巷弄里面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半个厦门城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冲天的火光使得金门岛上的许多明军士兵忧心不已,厦门城已经完了。

这一结果郑经和陈永华已经意识到了,从厦门城的水军被施琅烧毁的那一刻,城中的明军便再也不能全部撤出来了,更是由于清军使用的疑兵之计,使得金门的水军不敢前去救援厦门城,以至于城中近万名士兵不能撤到金门来,眼下,巨大的危机笼罩在整个金门岛的上空,清军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厦门城,下一步势必是要倾军相攻,金门也未必守得住。

郑经这个时候已经不指望能够击败施琅的水师了,他只盼着驻守在澎湖的明军水军能够尽快赶到金门来协助他防守,郑经明白,只要能够取得制海权,那么金门就不会受到清军的直接威胁,清军陆军登陆需要水军战船的护送和掩护,可是如果澎湖那边的明军赶过来,那么明军水军的力量将会超过施琅的水师,施琅未必会冒这个险,他郑经便有拖下去的机会,只待台湾岛上的明军主力回援,那时将一举化解明军的困局。

可是眼下的关键是澎湖的这支部队什么时候能赶来?为什么陈豹和陈永华两个人都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而自己却被蒙在鼓里,是不是那人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郑经的思绪渐渐散开了,坐在案桌前面陷入了沉思。

陈永华拿着一封急件急匆匆的赶过来,书房外面站着两个小童,都是郑经的书童,小童见陈永华来了,便走进书房中先去禀报,书房的门并没有关闭,陈永华看见郑经眉头紧皱,小童轻声喊了他几遍他似乎都没有听见,小童见他正在沉思,不敢打断他,于是退出房间,对着陈永华施了一礼,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陈永华笑了笑,塞给了两人两锭银子,自己走进了书房,他走到郑经的案前,将手中的那封急件递上去,轻声喊了句:“王爷”,陈永华比之前的书童要高大一些,这时候靠的又近,郑经瞄了他一眼,见来人是陈永华,尽管有些不悦,但还是客气的请他坐下:“老师来了啊,请坐下吧!容本王先看完这军情报告。”

陈永华听他开始自称“王爷”起来,心里微微一怔,眼下的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虽然他是嫡长子,但是要是这话传到了延平郡王的耳朵里,那他还不知会作何感想。

郑经这时已经开了信件,这时一封出自黄庭之手的厦门城战报,黄庭之前曾带着水军去过厦门城的东面外海,可惜他没有停驻下来,不然城中的官兵至少可以撤出一大半,但是也怪自己,自己并没有允许他这么做,况且当时金门也面临清军的登岛威胁,所以即使是现在,郑经仍然不会改变当时的决定。

厦门城失守的非常快,金门眼下面临的压力一下子变得特别大,郑经瞟了陈永华一眼,心中冷哼了一声,要不是听了此人的错误建议,厦门城绝不会这么快的失陷。

虽然郑经表面上是为陈永华的的几个错误建议而对他反感,但是实际上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陈永华也感觉到勒郑经对自己态度上的变化,他心中叹了一口气,他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自己说出澎湖有驻军的那时开始,他郑经就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这种怀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他郑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自己父亲防备,而自己又恰巧知道了澎湖有驻军的消息,这使得郑经不由得怀疑自己就是他父亲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颗棋子,一根暗线。

尽管知道了问题所在,但是陈永华是没办法将这些事情在明面上说出来的,不谈说出来之后他可能担守的政治风险,就是他郑经也未必会相信自己了。

黄庭递上来的战报很简单,厦门城是从东门率先被攻破的,这导致城中没有一个明军能够从东面跨海抵达金门,所以黄庭对于厦门城的战役经过了解不多,郑经这个时候也没有那个心思去仔细研究厦门城是怎么失守的,他更关心的是眼下金门应该怎么防守才是,黄庭在战报的最后写上了自己的建议。

黄庭跟军中大将刘国轩不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黄庭这个时候也不是冯信派的,所以他这一次力主要留守金门,不愿意跟随大军前去征台,就是怕刘国轩利用职位之便趁机对他实施打击。黄庭这人时水军大将,能力还是有的,但是为人人品比较差,喜欢搜刮民财,贪吞军饷。明朝后期的时候卫所制度败坏至极,他本是明军总兵,麾下编制有近一万的部队,但是他的部下人数不足千人,剩余近九千的名额都成了空饷,被他和其他将领鲸吞。

黄庭知道郑经手下有一个很受器重的卫士,名叫冯锡范,这人武艺高强,但是嗜酒如命,好色之极,黄庭便花重金送他十数名美女和上万两白银投其所好,冯锡范大喜之下两人皆为异姓兄弟。

黄庭通过冯锡范之口得知郑经藏有异心,他想依靠着自己手中的军队称为郑经麾下的从龙之臣,因此便想尽一切办法在郑经面前表现自己,他只道郑经这个时候最忧心的是金门的防务,黄庭对于清军水面战力的了解比较深,因此结合实际写了一篇自己的防卫意见呈上去交给了郑经。

黄庭在信中建议郑经收缩兵力,在岛上修建烽火堡,以防备明军的突袭,金门岛地方并不大,可能提供登陆的地方大致只有三个,分别是东侧北侧和南边,南边登陆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大规模海上调军很容易会暴露在明军的水面监视之下,而北岸由于地势狭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他推测清军极有可能会在东面直接登陆。

而且金门中间地方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颈部,所以黄庭建议明军大军驻扎在**山至乳山一带,这里地势十分有利,明军集中兵力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想清军的登陆地点进军,黄庭知道金门附近的登陆点都不是很开阔,清军一次登陆不了多少人,明军可以很容易的以优势兵力将清军的先头部队聚歼在滩头,不给他们深入岛内和稳固滩头的机会。

这份建议使得郑经对于守岛的信心提升了不少,他感觉到自己身边确实是没什么人可以使用,不由得对这个黄庭有了几分兴趣。

第五十一章荷兰人的援军

就在金门的明军积极布防的时候,清军大军却停止了军事行动,施琅的水军也不再抵近金门岛了,由此引发的紧张局势似乎有所缓解,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有了一种大战将至的感觉。

清军也在积极的调配物资,为登陆金门做好准备,而施琅这个时候却带着几艘清军的战船绕过明军的眼线,向南方驶去。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月,似乎是见清军暂时没有进攻金门的打算,所以金门岛上明军的恐慌的情绪稍稍安定了一些,但是身为金门的最高指挥官郑经这时候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十余天之前澎湖的明军终于赶到了金门,这使得他心中的那丝担忧消除了一些,郑经以为郑成功既然肯把这支军队交给自己指挥,说明他心中并没有对自己起疑心,或者说目前暂时没有。

金门的水军力量加强了之后,清军的水军战船就收敛了很多,明军水军取得了金门一带的海面的控制权,这使得明军没有防守清军登陆的紧迫感,明军直到等到台湾的大队援军抵达金门的时候,这种情况将会再一次改观。

但是这个时候台湾的明军也遇到了麻烦,从南洋过来的商船传出消息,说一支由十五艘战船组成的远征队正在北上,这支船队正是从巴达维亚过来的荷兰援军,荷兰人援军赶来的速度要比郑成功预想中的要快上不少,但是他也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之前以为荷兰人不会派遣援军过来,所以布置的那些防御方案都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