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军阀-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宇也准备在纺织厂第一期工程建设完毕的时候出售股份的,现在更是下定了决心。
“舅舅,我知道你是心疼自己的心血,不过做买卖最忌讳吃独食,而且这世道又不太平,革命党,会党上蹿下跳,朝廷也是昏庸无能,咱们通过出售股份,能拉拢一大批商人站在咱们这一边,到时候谁想要动工厂,就要考虑这些人的势力,另外也不能就只办这么一个厂子,我准备等产出布匹之后,再建立一个制衣厂,再有什么洋灰厂,洋钉厂,火柴厂之类也要筹建,这都是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利润丰厚,不在纺织厂之下,而且投资也不算多,咱们的钱要是都套在纺织厂上,那别的厂子就没有办法做了,而且咱们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四川这些商人,而是江浙商人,乃至洋商,只要包成一个团才能生存下去,怎么才能包成一个团呢,就是通过这些股份,大家互相持有股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一致,才能一致对外,这比什么都好用!”
白宽听着听着就越发的惊讶乔宇的野心了,自己已经把一个纺织厂看的很重了,但是没想到乔宇看的更远,思考的也更深,而且描绘的前景也更诱人,因此当即点头同意。
“舜卿,我同意了,不过现在厂子没有纺织出布来,不少人虽然有兴趣,但是并不敢就这么把钱投进去,我只能先联系联系,恐怕还要等着生产出来才能吸引人!”
“那好,舅舅先留心那些实力雄厚,信用好的商人,到时候把他们都拉进来!”
商量完毕之后,乔宇就又将jīng力都放在工厂上,工程的进度并不慢,一连忙活了一个月,大的格局已经全部建完,就等着机器进来,再处理一些细节就能够生产了,头一批的织工也招募妥当,先招了二百人,多数都是织户出身,身世清白,勤劳肯干的,另外选拔的小伙计也都抽调出来,统一学习纺织厂的规章制度,就在两天前布施特发来了电报,首批一百八十台织布机,以及其他机器已经在上海装船,十天之内就能运到chóngqìng,乔宇的心算是放松了大半,有了机器就什么都好说了。
就在乔宇在工厂忙的晕头转向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大哥乔成,在乔成身边还有一个老头和老夫人,正是爹娘,乔宇急忙忙跑了过去。
“您二老怎么来了?”
“我们不来你也舍不得回家啊!”老太太满带着埋怨,拉住了乔宇,仔细看了看,然后又瞪了一眼站在身后的白宽。
“三儿这些天又瘦了一大圈,你这个当舅舅的也不知道疼外甥,你就不能多干点!”
白宽在老姐姐面前是一点地位都没有,只得闷不啃声,不过他也有些愧疚,的确大半的事情都交给了乔宇处理,原本自己还想着办工厂,要不是有外甥帮忙,自己恐怕几年的时间都办不起来。
乔光远在一边咳嗽了一声:“现在不是叙家常的时候,三儿我给你介绍两位大才,都是留洋归来的,这位是唐逸升唐先生,这位是赵宝轩赵先生,都是留学美国的,唐先生学的是土木工程,赵先生学的是工厂管理,你好好向两位先生学一学。”说着老爷子将两个引荐给乔宇,只见唐逸升身材不高,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旁边的赵宝轩也不高大,而且还黑黑的,这两个人都有点营养不良的架势,不过乔宇可不敢怠慢,老爹能够引荐给自己的绝对不是庸碌无为之人。
“两位先生,乔宇有礼了!”
“乔贤弟客气了,老大人对我们有栽培之情,前段时间老大人给我们来信,说贤弟要办工厂,我们就来看看!”说话的是唐逸升。
看来还是爹爹疼自己啊,虽然没有说什么,暗中就给自己拉来两个人才,要知道留美学生的质量绝对是很高的,近代历史上留rì学生的规模最大,但是也多数不成器,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最热衷的就是造反,而留美的学生比如詹天佑,唐绍仪等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质量明显不是留rì学生可以比拟的,不过这两位的很年轻,不是那些留美幼童,但是能够在这个时代进入最先进的国家学习,能力也不能差了。
乔宇将众人带入自己的办公室,不过办公室很简陋,只有四五把椅子,乔成一见就说道:“爹,三弟,我看咱们还是直接去舅舅家,先给两位先生接风,这里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也委屈两位先生了。”
“不委屈,我有点问题想要向乔先生请教一下,时间要紧!”
一直沉默的赵宝轩说话了,不过语气不是很客气,一看这位就是个实干家,不过这种人在眼下的世道混的一定不如意,乔宇心中也就了然了,这两位为什么愿意到四川来帮自己,一边的唐逸升微微苦笑:“老大人,您老也知道宝轩不太会说话,还请您老莫怪,我看您老还是先回去休息吧,我和宝轩一样对于建设这么大厂子的乔贤弟有些问题请教。”
乔光远也知道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有些怪脾气,因此也没有见怪,自己虽然能把人请来,但是能不能留住还要看自己儿子的真本事能不能镇住这两个人,因此老爷子和老夫人连同白宽和乔成都离开了。
乔宇和唐赵两个人对面而坐,赵宝轩首先发问了:“乔先生,你认为该怎么改变现在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呢?”
“赵先生的问题太大了,回答起来也太难了,自清朝起中国就已经开始落后了,算起来已经有三百年,中国如今不只是工业落后,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组织方方面面全部落后,想要重新强大起来,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希望,不过毕竟有西方工业化作为参照,中国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还是有希望的,不过要有整体规划,先从轻工业开始,然后是重工业,先引进,然后模仿,最后再创新,工厂好建,人心扭转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关键的不是说,而是做,从维新变法开始,中国说的人太多了,做的人太少了,就比如现在的新政,要是真正能把新政的内容落实下去,国家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而不是现在不死不活的样子。”
赵宝坤和唐逸升都留学美国,学成本事回来,踌躇满志想要一展身手,不过他们实在是受不了清廷那种衙门作风,扯皮拖堂,效率让他们绝望,足足蹉跎了数年,根本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乔光远来信希望他们前来帮自己儿子办工厂,两个人才来到chóngqìng的,他们当年能够顺利出国还是靠着乔光远帮忙,两个人也是存了报恩的心思。
但是现在一听乔宇的言谈才开始敬佩这位年轻人,现在的中国有几个人能够清楚的看出发展工业的途径?又有谁能说出“中国说的人太多,做实事的人太少。”?这句话正好说中他们在衙门里的感受,推诿扯皮,就是不办实事啊。
两个人顿时对乔宇刮目相看,赵宝轩又追问了一句:“乔先生以为我们可以效法哪个国家的工业之路呢?”
“无论西方列强,还是rì本人都与我们的国情大不相同,因此上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必然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如果非要说学习谁的话,我觉得美国可以效仿,不过美国没有历史包袱,比起我们要轻松的多,尤其是美洲又是一块处女地,资源最是丰富,足够支撑美国发展工业的了,不过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充足的人口,只要能够调动起这些人的创造力,就足以超越任何国家了。”
“那又该如何发挥中国人的创造力呢?”这回问话的是唐逸升,乔宇轻喝了一口茶。
“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育才是治疗中国问题的最好药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唐逸升和赵宝轩都陷入沉思之中,他们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之处,一听乔宇的话更是深受震撼,看来眼前这位年轻人绝对不凡,也是从心底叹服,互相之间又聊了一些,乔宇心说光是你们考我了,我这个,老板也该看看你们的水平了。
“赵先生,既然你学的工厂管理,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管理好一个工厂呢?”
第九章纺织厂开工了
赵宝坤一听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顿时也打起来jīng神。
“眼下中国的工厂根本谈不到管理,完全靠着那些工头,而这些工头一不懂技术,二没有文化,完全就是一帮流氓,劳动还带着强迫xìng,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要想高效的进行管理,就要抛弃原本的经验主义,转而用科学管理的观念来进行管理,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按照计件工资,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劳动水平!”
乔宇听着赵宝坤侃侃而谈,这些东西在后世看来已经属于相对落后的科学管理的基本常识了,不过在这个时代还绝对新颖无比,看来这位的确有真才实学。
“赵先生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解的很深么?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能够管理好一个工厂!”
赵宝坤一听乔宇说到了泰勒,顿时一惊,泰勒在美国大名鼎鼎,他的观点也渐渐被人们重视,不过中国还没有人知道这位管理学大家,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一口道出自己所说的根源,怎能不让赵宝坤吃惊呢。
“呵呵,我在美国呆过近一年,勉强接触一些吧,不过说实话泰勒先生的一些见解我实在是不能苟同,人终究是人,有七情六yù,不是机器,泰勒先生用对待机器的办法,对待工人,固然效率提升上去了,但是也是有严重缺陷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工人,善待工人!”
当即乔宇凭借着大学管理学课上学到的一点东西忽悠起了赵宝坤和唐逸升,这两个人当即被乔宇远超越这个时代的观点折服,双方一直谈到了掌灯时分,三人才被乔成叫回去吃饭,一个下午的交流,两位留学生已经彻底被乔宇折服,同意在工厂之中办事。
有了这两个助手,乔宇的压力顿时就轻了不少,唐逸升负责指挥工厂建设,赵宝坤帮助训练织工,制定更加具体的细则,规划厂房,闲下来的乔宇和舅舅白宽马不停蹄的拜见了不少东川豪商,想要将这些人拉进来,不过除了有两家表示愿意入股之外,其余人都处在观望之中,不过乔宇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改变观念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只有让这些然看到了切实的成果,才会热情十足。
又过了一周,布施特终于将机器运到,连带着还送来了两位工程师,以及二十位熟练的德国技师,双方交接完毕,纺织厂就开始忙碌起来,德国人的确严禁刻板,一下船就到工厂查看,他们对于厂房的设计十分满意,很快机器就开始向厂房内安装,具体事情都交给了赵宝坤处理,一连忙活了一个月终于将这些机器安装完毕,还剩下一些扫尾的工作,然后再调试一下机器,工厂就能开始正式生产了。
经过和白宽的商量工厂最终定名为利民纺织厂,取利国利民之意,乔宇早就发动四川的报纸给自己的工厂做广告,一时间川民都知道四川也拥有了大型的纺织厂,诸如申报等报纸也为利民纺织厂建设的神速喝彩。
这个时代对于国货洋货是十分敏感的,提倡国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只有没有国货,或是质量太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洋货,现在四川的纺织市场半壁江山已经被洋布占据,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大型的纺织厂,还是川人自己办的,别提多提气了,每每看到施工不止的利民纺织厂,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乔宇好样的。
算起来前前后后花了足足四个多月,此时已经是1911年2月了,第一份家业算是置办下来了,乔宇心中不激动那是假的,不过还有比他更激动的,白宽老头这几个月明显瘦了一大圈,但是人却更jīng神了,每天都在工厂和各个商人之间来来往往,没有一点闲工夫。
开工典礼定在了二月十四号,chóngqìng的大小商人,连同各级官员都兴趣十足,chóngqìng知府钮传善也要亲自驾临,才刚过了早饭的时间,在纺织厂前面的空地之上聚拢了数千看热闹的四川老百姓,白宽特意将选了一个吉时,典礼在上午十点钟正式开始,不到八点钟陆陆续续的约请的各路朋友也都来到了,绝大多数都是chóngqìng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时想见到一个都是困难,不过现在都聚集在了吵杂的广场前,同白宽和乔宇热切的交谈着。
工厂大门设计的很宽阔,足有二十几米,两边也没有象征威严的狮子,而是栽上了两排松柏,看起来赏心悦目,完全不同于别的工厂那种衙门的做派,引得人们不住的赞叹。
眼看到了十点钟,又是一阵喧哗,钮传善的轿子分开看热闹的人群开到了工厂门前,乔宇和白宽立即来到轿子前。
“劳动府尊大驾,小老儿之罪啊!”
“恕仁老哥你不厚道啊,利民纺织厂顺利开办,是chóngqìng,乃至整个四川的好事,我身为父母官怎么能不来的,大家说是不是啊?”
钮传善显然心情非同一般,高声喊了这么一句,紧接着大家就都跟着起哄了,一时间热闹非凡,钮传善微微侧身,贴金白宽,说道:“这声势够大的,怕是看热闹的就有几千人吧。”
“还不是府尊大人赏光么,谁不想沾点光啊!”
“老哥拿我开涮不是,不过我可要告诉你,你可是要沾总督大人的光了!”
说着钮传善快步走到工厂的大门之前,这时两个卫士抬着一块一米多长的条幅,恭恭敬敬的举过头顶,钮传善用手一指:“诸位乡亲,这四个大字利国利民,乃是总督大人手书,托我送给白恕仁,乔舜卿两位先生,两位投巨资,开办工厂,开风尚之先,为川地造福,是诸位商人的楷模!”
没想到一个工厂竟然惊动了堂堂四川总督,真是出乎意料,如今四川总督乃是赵尔巽,后来撰写清史稿的那位,学问是没的说,四个大字也是铁画银钩,气势不凡,不过乔宇随即也就想通了,张謇那种工厂都能惊动皇上呢,自己惊动一位总督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再有其实赵尔巽这也是卖给乔光远一个面子,乔光远做过户部右侍郎,也算是高官了,乔宇不知道的是赵尔巽曾经让乔光远帮过忙,因此才送这么一块匾来。
这也是jǐng告那些企图对纺织厂打主意的人,要注意了,这个工厂在总督大人那里已经挂了号,谁敢动就要承受总督的怒火,现在的总督实权极大,俨然就是土皇帝,尤其是四川不设巡抚,而是由总督兼任,一手抓着枪杆子,一手拎着钱袋子,巴蜀地面谁能不忌惮总督呢。
远远的就有一双恶毒的眼睛看着典礼上风光无限的白宽,正是老对头黄百万,他刚凭借着英国人的支持,慢慢的控制了chóngqìng乃至东川的布匹销售,只要再加把劲,就足以将白家的布铺绸缎庄都挤兑黄,那只突然传出白宽要建纺织厂织洋布的消息,黄百万听说之后还好一阵嘲笑。
白老儿不自量力,洋布是洋人织的,中国人织出来,那还叫洋布么?不过随着报纸上不断看到利民纺织厂的消息,黄百万心中也忐忑起来,难道白宽真能弄出洋布么,就在一个多月前大批的洋机器运到工厂之中,还有人看到不少洋技师在工厂之中进进出出,黄百万车顶心慌了。
这次开工典礼他也止不住心中的好奇,因此悄悄过来观看,当见到总督赵尔巽送来的牌匾之时,黄百万惊恐了,一个小小的工厂怎么能引起总督大人的关注呢,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买卖丝毫不必白家小,官面上虽然也和自己很客气,但是那是自己都花钱喂饱了,可是他哪里见到那种从心底发出的尊敬啊,因此心中越发的嫉恨。
第十章投资公司
现在所有人的情趣都在工厂上面,钮传善简短的说了几句场面话,阵阵的鞭炮就响了起来,利民纺织厂正式揭牌成立,宣告着四川第一家大型的纺织厂的建立,乔宇一挥手,纺织厂的工人排成两行从两旁转出,昂首挺胸正式进入工厂。
这些工人之中有五十名从乔白两家的铺子之中选出的机灵的伙计,剩下的都是从那些织户之中招募的年轻人,只见他们一个个身着深蓝sè的工作服,满面红光,jīng气神十足,按照事先安排这些工人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生产车间。
在队伍的后边还有一百多位女工,此时的中国风气还比较保守,女人想要出来工作还是很难,这些女孩都是织户子弟,不管她们的双手多么jīng巧,都比不过冷冰冰的机器,生计越发艰难。
自从乔宇上次和那些织户保证之后,又向他们介绍了待遇,头半年每个月三两银子,熟练之后能提到五两,要是能够成为技师,每个月至少十两。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一个地主一年下来在一亩地上能够净赚到一两银子已经不错了,一个女工一年挣得钱算起来已经能够赶上一个小地主了,怎能不让人动心啊,因此一批胆大的女孩子主动进入纺织厂工作。
今天这些女工都穿着浅蓝sè碎花的工作服一同进入工厂工作,看着这些稍微有些羞涩的女工,对于现场的众人还是比较震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也都成为了工人,看来世道真的变了。
乔宇看着若有所思的人群,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民众的心理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改变的,工人都到了自己的岗位之上,乔宇和白宽邀请钮传善还有众多的商人一同去看机器如何织布,这些人也都想看看机器是怎么工作的,大家都知道洋人就是凭借这个横行天下的,因此处于好奇自然要看看,一些更有心机的商人想要从中学点东西,要是可能的话自己也办一个工厂。
众人按照进入生产车间之后,赵宝轩早就等在车间之中,一见乔宇带着人进来之后,急忙命令开工,机器轰鸣,纱锭飞转,不多时雪白的布匹就从机器之上流了出来。
“这,这布就像流水似的就出来了?”
不少商人都看的目瞪口呆,就连堂堂知府钮传善也是感叹不已,乔宇随手将刚刚织出的布匹拿在手中,平滑紧致,结实耐用,看来一点不比洋布差,其余的商人也都看了又看,赞叹不已。
“诸位,这车间的环境并不好,我安排了一个戏班子,大家外边请!”
众多商人恋恋不舍的离开车间,他们非常清楚织布机上织出的不是布,而是白花花的银子,谁都和银子没仇,心中也起了波澜,有心多看看,不过也不好违拗乔宇的盛情,只得出了车间,一同去看戏。
钮传善公务繁忙,也告辞回去了,又热闹了一个下午,各位客人才都离去,不过乔宇和白宽却单独留下了十几位实力最雄厚的大商人,这些人齐聚在白宽家中,其中有四海钱庄的东家汪东城,天泰票号的张福祥,天工首饰楼的东家王贵,瑞祥绸缎庄的薛善,恒昌当铺的杨学诚,还有经营洋货的大商人徐华,张晋等等都是身价在十万两以上,甚至是百万两的大商人,实力雄厚,也早就表示有心投资工业,这些人基本能够代表chóngqìng三成以上的财富,要是能将这些人笼络住了,乔宇做什么事情就彻底有了底气,因此乔宇才将众人都约到一起。
“诸位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纺织厂的生产情况,我要说的是这只是第一期工程,很快第二批六百台机器就要运到,纺织厂的生产能力能够提升四五倍以上,保守估计rì后一年就能够生产五百万匹以上。
而且利民纺织厂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江浙的那些工厂,甚至有可能更高,我说这些不是想和大家炫耀,而是想和大家分享这笔利润!”
乔宇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顿时就是大惊,大家以为乔宇将大家请来,不过是商量布匹销售,或是拆借点银子,大家都看出纺织厂就是下金蛋的鸡,不过羡慕没用,那是乔白两家的,但是乔宇此话一出口,就吓住了众人,首饰楼的王贵率先反应过来。
颇为玩味的笑道:“乔先生,您可别拿我们大家寻开心啊,您的工厂赚钱不假,我们羡慕也不假,可是大家都是商人,您难道还要给我们送银子不成?这不是消遣人呢!”
“王老板,您还真说对了,我已经和舅舅商量了,他让出百分之十五的股份,我让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总计是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卖给大家,另外我想说的就是大家已经看到了机器的好处吧,接下来我计划办更多的厂子,大家完全可以参与进来,有钱大家一起赚,说实话我在外国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的工业实在是太落后了,而工业之中的财富也太惊人了,咱们投资工业对国家,对自己都是好处巨大,但是毕竟咱们起步晚,底子薄,而且zhèngfǔ又软弱无能,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担,我们要和洋人竞争,将利润拿到自己的手中来,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这些商人早就透漏出对实业的兴趣,之所以观望就是担心风险,一听乔宇的话也都陷入沉思之中,他们当然知道那些洋商又多赚钱,只是自己没有那个勇气而已,乔宇提出的这个提议大家很快就想通了,无非就是买了纺织厂的股份就和乔宇绑在了一起,然后大家在联合投资别的工厂,有钱大家一起赚,俗话说人多势众,这些人联合起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有了乔宇指点,想必建厂也会容易很多,也就有了竞争的底气。
四海钱庄的汪东城思索半晌“乔先生气魄很大,我老汪愿意购买纺织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