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筑北王府-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了,我已应了他。真真,我知你愿意去是为了家里好,但那个地方,那么高门深院的,进去不知要耽搁多少年。你是姑娘家,你……”
静言一笑,“娘,我听说王妃最是好相与的,脾气温柔秉性忠厚。我倒是觉着这兴许真如姑姑说的是桩天大的好事,您看,我去王府帮着料理后院,能学到多少规矩先不提,等出来时少不了王爷王妃还得派一份丰厚的薪资。万一王妃热心,再替我找个好人家,更是两全其美。”
卢氏噗的一笑,“这话真是只咱们娘儿仨听听,传出去可要笑话死章家大小姐了。”
静言故作害羞,又低下头摆弄着茶碗上的小盖子。
章夫人也笑了,但笑里带着三分无奈。
她糊涂了一辈子,软弱了一辈子,但还是很知道自家闺女是什么心性的。
自小,也不知是她父亲管教得太严厉,还是生来天性。表面上文静,内里可不见得就如此。就是因为这个,老爷才给她起了个小名叫真真,其中含义一目了然。
章夫人牵起姑娘的手慢慢摩挲。恍惚间才发现,原来她的小姑娘已经长这么大了,瘦伶伶的手指竟比她的手长了一节,这倒像她父亲。
无言的沉默多少带着压抑,后来还是卢氏开了话头,把她做闺女时听到的各色关于筑北王府的传闻细细讲来。
王府的大门有多宽,门前的狮子有多大,听说王府里有花园,有水塘,甚至还有一座小山坡,种满了王妃最爱的丁香和玉兰。
据说王府里丫头都是穿绸穿纱,王府的女人们用什么胭脂,擦什么粉,熏的香料全是南域庆南王年年派人专门送来的。
静言慢慢抬起了头,单手撑着下巴。每次听嫂子说话,总能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她很快也听出来嫂子真正知道的甚少,全是听说的,据说的。
嘴角翘起,端起茶碗递过去,“嫂子,润一润吧,嗓子疼么?不去说书真是委屈你了。”
卢氏横她一眼,憋不住笑,“等你过两天进去转一圈回来,看你是不是说得比我还欢实!”
静言伸出手指压在嘴唇上,眼珠儿一转,往旁边打了个眼色。
卢氏立刻闭上嘴不再言语。
原来章夫人已经盹着了,窄窄的肩,垂着头越发显得瘦削,苍老。
静言轻手轻脚的拿来一件斗篷,给母亲披上。
夫人醒了,拉住她的手絮絮的说:“去见王妃总要穿戴体面些。我还有一些首饰,明日选几样让总管拿去当了,怎的也要给你置办一身像样的衣裳。剩下那些送金铺里改一改,东西是好的,只是式样老了,带不出去……”
静言微微一笑,“娘,您糊涂了,今儿庄子上刚送来的银子,家里不短钱使。您那些宝贝可留好了,嫂子眼巴巴等着传给冕儿的媳妇呢。”
卢氏偷偷掐了她一把,静言扶着母亲回房歇息。
屋内一灯如豆,过堂风吹过,忽明忽暗。
第三章
三日为期。
虽说静言一直阻拦,“只是去游园,到底如何的还不知道呢。”但她母亲和嫂子还是忍不住要张罗张罗。
小小的院子,日复一日雷同刻板的生活早让被限在这方小天地里的女人们烦闷了,好容易有件“大事”,必然要倾尽全力。
此番被筑北王王妃请去游园赏秋不过是个说辞,在一众被邀的姑娘中挑个可心的收在身边帮着打理内宅才是真。
章夫人很信大姑子捎来的信儿。进去了就是半个主子,有那么些人伺候着,平日不过帮着传传话,分派分派东西,理一理账目。
满心欢喜。她家静言不爱女红诗书,算账还是很机灵的。
卢氏比她婆婆想得深远些。筑北王虽是藩王,但北疆地域辽阔,又因为邻国人总是不甘,现下固然一片升平,王府却还养着大批兵将。
所以,筑北王府不似京城那些皇族子嗣的府邸受诸多规格限制,亦是家法规矩自成方圆。她曾听娘家一户在王府当过外差的亲戚说,“那金碧辉煌亭台楼阁,那伺候的奴才们,那规矩,哪里还是王府,简直就是个小皇宫。”
小姑虽才十八,在卢氏心里却是个难得的妥当姑娘。家里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守着庄子,年年也就那么点儿东西。
其实她很羡慕静言能有条出路闯一闯,不像她,这辈子只能苦苦的守着儿子。而且……卢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毕竟她有儿子。她是母亲,是儿媳,是嫂子。在这个日益破败的家里,三重身份中,她首先还是——母亲。
于是乎,夫人倾尽所有,陪嫁又或私房。挑来选去,想想要去的地方,却是看哪一样都觉得寒酸,心急如焚。卢氏也悄然开了箱笼,一直收着舍不得用的布料,上过一次身儿的好衣裳,一件件铺开来,恨不得都挂在静言身上。
一家三个女人里两个兴头头,而这桩天大的好事的主角却是与平日相同,一切照旧,不见一丝起伏。
但也只是人前。
到了日子,天刚蒙蒙亮,静言就起身准备了。
可惜她从未在修饰外表上下过功夫,一把青丝盘来卷去,只会最寻常的几个发髻,两三支惯用的发簪旁放着昨夜母亲悄悄送过来的一支玛瑙簪。
静言放下举得有些酸的胳膊,拿起簪子,借着微微天光仔细赏玩。
簪子没什么花哨,甚至可说是太简单不过,但静言就喜欢它这般简简单单。尤其是那玉,通透无比,一汪水似的。
默默握着簪子,手心凉浸浸的。
待到天光大亮穿戴齐全,没有置办新衣,只是跟嫂子借了套素雅的衫裙。
王妃邀请游园她要穿素?她有她的道理。
初秋时节,北疆的枫叶艳红一片,银杏胡杨灿烂金黄。她打听过,王府中更有王爷为博王妃一笑种植的各色耐寒花卉。如此花团锦簇,按她家的实力想出彩是难上加难,与其大把花钱孤注一掷,不如穿素,本本分分。
时辰差不多了,姑姑的马车等在外头,出门,临上车前静言回头看了一眼。母亲和嫂子站在院门里,她家的院墙和屋顶是灰扑扑的。
城里东贵西富的格局起因就是筑北王府。
许久以前,巴雅城仅是个边陲重镇,自筑北王一族受封退居北疆便把王府建在此处。历经几代,从抗击琉国到安平一方,王府与庞大的驻军使这小镇日益繁荣,而当初的军事要冲也因日后两国愈发密切的通商合作而演变为北疆第一大经济枢纽。
静言和姑姑坐在车中,初出巷口,隐约还能听到走街串巷的货郎叫卖声,到后来便只有轱辘碾着石板路的嘎嘎声。
由她家到王府并不太远。车行一路,姑姑嘴上就没闲下,压着声音絮絮的提点,从王府规矩到举止礼节,真亏了她老人家嘴皮子利落,竟还有闲工夫扯几句王妃和大郡主的穿戴,一脸羡艳。
静言只是抿嘴笑着点头,“是是是。”
潘三奶奶看她这听教听话的样子颇为满意,一时住了话头,眼皮子上下一动翻出眼白,“有几句话姑娘别嫌我说得难听。王妃和大郡主都是极尊贵的身份,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你今日去了只需本色言谈,万万不可装模作样。府里的丫头婆子都是火眼金睛,太造作只怕会坏了事儿。”
静言照旧点头称是。三奶奶还不放心,眼瞅着将到王府,又是几番叮咛。
至角门停了车,自有门上小厮过来牵马搬脚踏。终于下得车来,静言还未及细看就被姑姑挽着手拉进门。
想必潘家三奶奶是常来王府,一应伺候的人都认得她,适才还翻给静言看的眼白不见了,只有眉舒目展一派温和,与个看起来颇有地位的嬷嬷笑着说:“来得晚了,里头到了不少姑娘吧?罪过罪过。”
静言假作整理衫裙抽回手来,只觉得这样被拉着显得她畏畏缩缩。垂着头,余光可见门内一座须弥座花开富贵大影壁,有不少小厮垂首侍立在侧。
不敢东张西望,直至被迎入一间厅堂后才抬头扫了一圈。确实像嫂子家亲戚所言,金碧辉煌。让她稍微宽心的是,厅内中除了她和姑姑,另外还有两个年轻姑娘等着。
静言悄悄打量,其中一位姑娘恰好扭头也看着她。视线相交,两人均是略有尴尬,点头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而这一笑过后,似乎愈发拘谨了。
毕竟,这里不是旁的地方,人人都绷着股劲儿。
潘三奶奶是场面人物,长袖善舞,与那两位姑娘攀谈起来。三言两语便笑着拉起人家的手,“原来是廖家的二小姐……”云云。
有姑姑应酬,厅里四个女人顿时热络起来。
姑娘们互相暗暗打量。毕竟是少女,还没太多复杂心思,平日里也都被拘在自家小院,难得今日见一见外人,新鲜人物又是年龄相仿,很快便气氛融融。
先前看静言的正是廖家二小姐,趁着潘三奶奶忙着应酬另一位姑娘,就冲静言一笑,“妹妹多大了?怎么称呼?”
静言忙回礼答了。
对方笑着点头,“我比你大半岁。”
原来她叫廖清婉。
静言抿嘴一笑,“清婉姐姐。”
两人说话都是轻声慢语,赞几句厅中的摆设,聊两句平日的消遣。读了什么书,扎了什么新花样子,竟然比自家姐妹还谈得来。
三奶奶偶尔插几句话,指点她们现下最时兴的花样或是京城传过来的发饰等等,两位姑娘交换一个眼神,发现对方眼中与自己相同的促狭,更是心生知己之感。
就在此时,忽听有人笑着说了一句:“可是三奶奶来了?”而后,只见一名俏丽的丫鬟由屏风后转出来,与潘三奶奶应酬几句后又笑着向屋里三位姑娘见了礼。
“前几日王妃念叨着今年的花儿开得实在是好,大郡主也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别平白糟蹋了这么好的景色,突然起意邀姑娘们一起瞧瞧。临时冒出来的主意,难免仓促些,再加上这几日我们府里出了点儿小乱子。招呼不周,姑娘们别见怪。”
能看出来这是个极刷利的丫头。说话像蹦豆,声音又脆又甜,竟唬住了静言的姑姑,一阵风似的卷着四人,让她们只有笑着听,跟着走的份儿。
原来这处是王府西院前厅,被大丫头“卷”出来后,静言等人发现已有四顶小轿侯在外头。
这时潘三奶奶终于又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不顾那丫头的礼让,一叠声的催促静言去坐最后一顶轿子,言辞间隐隐透着她们比那两位姑娘与王府更亲厚。
来接人的大丫头心里多少有些嫌恶,嘴上却不再说什么,回头看了静言一眼,只见这姑娘虽神色略有尴尬,面儿上倒还沉稳,顺从的走向最后。
有小厮打起帘子,静言刚要上轿,忽见几名青年男子从角门外拐进来,为首一人身量高大。伺候的小厮和丫头们纷纷行礼,静言一时手足无措,这人是谁?
走在最前头的青年也看过来,眼神锐如鹰隼。静言立刻一提裙摆蹿上轿子,只听之前那大丫头说了句:“大总管。”
男人应了,问:“是王妃和大郡主请来的客人?”
丫头答道:“是,正要去品香苑赏花。”
男人又道:“好生招待。”
看着四顶小轿缓缓离去,适才说话的男人正是筑北王府大总管卫玄。
跟在他身后的一名青年哧的冷笑一声,“看行市,咱们姑奶奶终于肯撒开西院了么?果然对付这种老女人还要大郡主亲自出马,不然老贪货不知还要克扣多少。”
卫玄回头看了说话的人一眼,那人立刻噤若寒蝉,垂首退到旁边。
另一个模样斯文的青年拍了拍他肩头,“算了,六虎说的也是实情。兄弟们早看西院的姑奶奶不顺眼,她也确实做得过了,不然以大郡主的性子未必会有闲心跟她计较。”
卫玄略略点了点头。
他不是很赞同王妃要从外戚家年轻姑娘里挑一个来掌管西院。毕竟那院儿里女眷多,虽王妃和几位侧室夫人秉性温和,但其他那些女人们……
大步走在回廊中,自嘲一笑。其实他也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姑娘才能镇得住西院的女人?罢了,就当看戏吧,反正他们王府西院从来都是闹闹哄哄是非不断,女人嘛。
那名斯文青年上前一步与卫玄并行,“这次选人的事儿依我看是大郡主的主意。”
“必然是了。咱们王妃,厚道。”
“厚道?明明是个不谙世事的……”
一记肘击偷袭,斯文青年吃痛,“哎哟!”
卫玄直呼其名,“言重山,积点儿口德吧,这毕竟是府里。”
“是是,大总管批评得是。”被唤作言重山的青年又变回先前那副斯文嘴脸,恭敬一揖,“如此容小的先行回账房算账去,静等那新来的西院管事姑娘如何料理老女人扔下的烂摊子。”
前一句还像样子,后一句又刻薄起来。
卫玄抬脚作势要踹,言重山一溜烟儿跑了。
西院管事姑娘?这个词儿即便在筑北王府也算是新鲜的。卫玄又想起刚才看到的那名少女,初时还一脸好奇,只他看过去一眼便像只受惊的野兔跳上轿子,很有趣。
言重山转过回廊往东院走去,路经此次招待赏秋的品香苑。
远远看去,衣香鬓影,似是已到了不少人。心中暗笑卫玄太过刻板,他们这王妃明明就是个拿不起个儿的草包美人儿,每日里除了打扮得漂漂亮亮被供着,再不就是绣个花儿,赏赏叶儿,什么都不会。
顺着连接东西两院的长廊慢慢走着,不远处急火火跑过来一名小厮,到近前气儿还没喘匀就说:“言先生!大帐房满世的找您呢,说是与琉国一笔铁矿单子没对上。”
言重山想了想,立刻明白说得是哪一笔,笑道:“无妨,这个我自有算计。”
小厮苦着脸赔笑,“那也劳烦您跟我回去一趟吧,不然大帐房那脾气小的没法儿交代。”
“好。”这边答应着,随手一指庭院,“我自己过去,你帮我去品香苑瞧着点儿。也不用说话,远处站着,只看大郡主除了平日相好的几位还跟哪几家的姑娘攀谈,尤其是面生的,穿戴朴素的,不太俊的。等她们游园散了,你再来回我。”
“是。”
小厮得了令,来到品香苑向里看去,只见好一派繁花似锦,更有众姑娘们的莺声燕语,巧笑嫣然。
北疆冬季寒冷,初秋却是最好的时节。王府之内非但花娇叶绿,更有各种造景。
王妃爱水景,王爷便命人引来活水掘地造塘。全府中供赏景的大池一个,小池三个,野趣苇塘一处,其中最大的池子就在品香苑。
小厮踮脚探头四下张望。
这池后堆叠着一座青石假山,山上有敞厅,此时正有不少小丫头端着各色糕饼茶食往来于敞厅两侧的爬山廊上。
王妃,大郡主,小郡主以及夫人们坐在厅中,居高临下。池塘周围散着七八个被邀请来的姑娘,三两一群,对着水面的野鸭天鹅指指点点,又或有单个儿的,倚在栏杆上掰着手中的小点心去逗池中一群群的红鲤子。
这边自然用不着小厮伺候,有管事儿的大丫头路过,问他杵在这儿干嘛,小厮就说是言先生吩咐的。
大丫头点点头,只嘱咐他机灵点儿,“看见有外府的小姐们过来要知道回避,她们不比咱们郡主,都是小户人家的闺女,别吓着了人。”
小厮赶忙作揖,“是,您放心。”
正说着,只见四顶小轿摇摇晃晃的抬了过来,小厮立刻闪到一旁,弯腰垂首。
之前跟他说话的大丫头迎了上去,“想着也该是三奶奶来了。”
轿子走了一路,静言就看了一路。惊奇着王府竟然这么大?
等到了地方,小厮们纷纷退开,有小丫头上来打帘子。带着她们过来的大丫头正和来接的丫头说笑,回头看了看,两人一起走来。
之前迎送她们的大丫头笑着对另一位说:“这是潘三奶奶的侄女儿,章家大小姐。”
来接她们的丫头见了礼,“奴婢冬晴。”
静言微微点了点头回礼,随即便跟着引路的小丫头进了园子。
冬晴等客人都去了便拉住身边好姐妹的衣袖,“春巧姐,那边到现在还没动静,你说今儿姑奶奶会来么?”
春巧便是在西院前厅招呼人的丫头,听了一笑,“谁管她来不来呢?就算她自己搬了套说辞能摺过去,大郡主心里明镜儿似的,只怕她来了也是自讨没趣,尴尴尬尬的。”
冬晴叹了口气,往园子里看去,“也不知这些姑娘里哪一个是日后管咱们西院的,只希望老天爷赏咱们个好的,可别再是像姑奶奶那样刻薄的了。”
春巧也顺着看过去,一群锦衣华服的姑娘们中间,有个素色背影尤其显眼。
第四章
西城茶馆。
台上一个热场的小刀马旦才刚咿咿呀呀的唱过一通,随即凌空一个旋子翻得漂亮,惹起台下阵阵叫好儿。
四方桌,瓜子蜜饯随意几碟,热茶两碗。一个穿长袍的中年男人冲同桌的人一挤眼睛,“哎,听说你们章家老五的姑娘被筑北王王妃请去……做客了?”
回他话的男人一口黄牙,撇着嘴,“什么做客呀?就是去给人家打杂。面儿上说请了陪伴大郡主,明眼人都清楚是进王府干活儿的。”
说罢摇头晃脑的又磨叨了几句,话锋一转,“也不知我们族里那老五上辈子积了什么德,眼瞅着家里就不行了,只剩两个寡妇,偏偏这么个肥缺就落在他家闺女头上!”
长袍客一挑眉毛,奇道:“五爷家姑娘长得好?”
“哼,不过是普通长相罢了,依我看,还不如我家闺女长得灵秀。”
“哎哟,您这话可说得有点儿酸了。我听说筑北王府里的女人一个赛着一个的美,五爷家的闺女要是长得不好,您倒是说说她怎么被挑上的?”
“嘁,还不就是老五的妹子嫁给了王妃的弟弟!我听媳妇说潘三奶奶这几日逢人便讲她是如何如何操心侄女儿的前程,搭送了多少人情,里里外外的张罗……”
听得人竖着耳朵,说的人吐沫横飞。一时四周喝茶听戏的也都住了话头儿,支楞起耳朵。说的人更是得意起来,有的没的胡诌一通,口若悬河。
嘿,虽说这美差没轮上自家闺女,好歹也是他们章氏一族的人。在北疆这地方,谁家不想跟筑北王府拉扯上关系呢?
一个做仆从打扮的老头走出茶馆,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一丝得意,细看,正是章静言家的老管家。
他家小姐这下算是出了名了,全城的人都知道小姐被王妃一眼相中请去做内府西院管事,连着他脸上也有光,腰杆都比平日里硬气。
路过糕点铺子,想着小姐最爱吃豆沙馅儿的饽饽,自掏腰包买上几个拎回去。
老管家从来就偏疼小姐,总觉着这孩子颇有些与众不同。就说一小那个稳当劲儿和干净劲儿,他家老婆子还嘀咕这样的姑娘只怕难养活,如今倒好,家里日后的兴旺全指望小姐了。
拎着小包糕点并今日出外采买的东西,老管家刚拐进巷口就看到家门前停着两辆马车。
到近前再看,其中一辆是姑奶奶的,另一辆眼生。
围着转两圈,不由暗赞,好气派的车!难道是……
忙忙的走进院子,迎头就听见姑奶奶尖细的声音说:“王妃连着问了两天,姑娘您倒是手脚利索点儿。都在一个城里,又不是出远门儿。”
老管家一惊,也忘了手里还拎着东西,赶着上前两步。难道这就要把小姐接走了么?
又听里头说:“进去你还怕缺了什么不成?王府里哪一样不比你现在穿用的强?”
终于听见小姐回话:“是,还请姑姑稍等,容我再跟嫂子交代一声。”
静言一抬头就看到老管家弓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东西。
身后姑姑又是一叠声的催。也不能怪她磨蹭,只因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前天下午才得了信儿,她是真没想到那么多姑娘里王妃竟然就瞧上了她。
原本那日到了王府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同去的姑娘们正所谓春兰秋菊各有千秋,王妃和大郡主也如传闻般美艳无双,那吃喝玩乐的排场不必赘述。但,当时她并没有很多机会与王妃或郡主攀谈,不过说些寻常客套的话而已。
真是一点儿征兆都没有,这桩好事就落在她头上了。
静言毕竟还年轻,这么大的好消息一下就懵了。她娘也是只会满嘴说好,一整天从东屋串到西屋,张罗着要给静言带进王府的零碎东西,却是忙不到点子上。
最终还是嫂子撑起大局,一样样选,一件件清点。
然而忙了两天,静言房里的小炕桌上只折腾出来两个小包袱。
卢氏跟着她回屋来拿,看着那包袱不禁鼻子一酸红了眼圈儿。姑娘好歹也十八了,穿的戴的全算上拢共只有这么点儿东西。
“小姑,进了王府,可多多的珍惜着自己。这些年,净顾着家里人,你……”
静言抱起其中一个包袱回头冲嫂子一笑,“放心,吃别人家的我可不吝。”
卢氏破涕为笑,“是。总之你多加小心。王府,不是旁的地方。”
“我懂。”
出了屋,与母亲话别。
虽然确如三奶奶所言,在一个城里又不是去远处,但终归是一直养在身边的闺女要放到人家去,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委屈?
章夫人拉着静言的手,嘴唇哆嗦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要知礼,勤快。”
潘三奶奶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今日一早被王妃请去府里,专门问静言姑娘什么时候到。您瞧瞧,竟还劳烦王妃那么尊贵的人惦记着,再不赶紧进去,岂不是给脸不要脸了?
正要张嘴再催,小丫头叶儿白着脸跑进来,磕磕巴巴的说:“大、大、大郡主,来、来了!”
三奶奶好似被开水泼了的猫,呲哇一声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