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理想年代-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想还是不舒服的挪了挪身体,乾脆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头朝天躺在了椅子上,恰好这椅子是仅有的几张还有个完整靠垫的。
吕中秋突然很想告诉李想他听说关于惜阴堂的传说,那个关于赵凤昌和张骞的传说,但他还是忍住了,这些都只是风传,他没有任何证据。
“随着我们在湖北的两次大捷,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觉到风暴快要到临,一些主要人物每夜在南市救火联合会秘密开会,商量应付时局变化的方针和措施,在这些会议上还是主张不流血革命的保守势力比较占上风。”
李想脸上浮现出温和会意讽刺的笑容,道:“意料之中。你可以在很多光复省份看到这样一群人,典型的革命投机者。”
“不可否认。但是也有真的革命者。”吕中秋乘机说:“李英石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已深受孙中山丈夫革命思想影响,极力拥护武装起义,于是接受中部同盟会的建议,以宗族和世交关系争取到李平书和大多数议员参加武装起义,李英石是李平书的族侄,与大多数议员是世交。他和刚从欧洲归国响应革命的同盟会会员钮永建都去参加自治公所每晚召开的秘密会议,向议员们详细介绍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陈英士的历史。于是以李平书为首的议员们和商团负责人等决心投入革命起义行动,并决定了上海视南京举动而定进止的方针。”
“是吗?”。李想微笑,问道,“此后,中部同盟会总部、光复会上海支部和李英石等相互配合了?”
“中部同盟会总部、光复会上海支部和李英石等相互配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组织活动。”吕中秋耸了耸眉头,“首先,通过留日军事学生组织的军国民,联合会,动员回国的日本士官学校学生参加起义,其中主要成员有潘印佛、李愍、刘基炎等,归国学生蒋志清(蒋光头)亦是其中之一,后任沪军标统。其次,光复会上海支部负责人李燮和接受共同商定的行动计划,争取到驻在宝山县境吴淞和闸北清廷军警中的湘籍官兵参加起义。再次,按照当时革命军事力量的实际情况,争取上海商团起义,是上海光复能否成功的关键。”
李想点头,吕中秋继续说道,“起初,上海各业商团之间组织涣散,各自为政,加之人事复杂,派系成见较深,不能团结一致,通过李平书斡旋说服,统一了干部思想,终于在十一月一日,辛亥旧历九月十一日,上午,由商团公会集合所属二十三个商团团员二千余人,在城内九亩地操场举行大检阅典礼,请李英石担任检阅官,经他即席阐述军事观点和介绍经验后,大家都很钦服,于是各业商团推举李英石为上海商团总司令,统一负责指挥教练。上海商团通过这次大检阅,大大巩固了本身的组织,鼓舞了革命志士的斗志。为了掩护起义的意图,对外的公开说法是,上海商团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治安,邀请第九镇军官来沪加强商团训练。”
李想只能点头,道:“这样蹩脚的借口亏他们想得出来,而且满清的官员也相信。”
“当时上海的满清官员,完全是鸵鸟心态,装作看不见呢。”吕中秋冷笑道:“当时商团总司令部下辖六个司令:沪学会商团,穆恕再为司令;商余学会商团,郁怀智为司令;沪西士商商团,吴怀疚为司令;商业体操会商团,名义上由李平书为司令,李指定朱少沂代理司令;商业补习会商团,苏本炎为司令,苏指定何人代理司令已忘;闸北商团,钱贵山为司令,后由尹村夫继任。各个商团司令负责率领本单位团员的操练和指挥,所以当时南市、沪西、闸北同时存在六个商团司令,以后商团总司令的作战命令都交给这六个司令转达执行,指挥比较灵活。那时李英石虽任商团总司令,但对起义清军发布命令则用“民军代表”名义。旧历九月十三日下午攻打上海城厢的商团有沪学会、商体和沪西三个单位;跟随杨谱笙去攻打制造局的有商余和商补两个单位。夜间围攻制造局时,沪学会的穆恕再,商余的郁怀智、沪西的吴怀疚和商补的司令都到场,率领本单位团员接受总司令指挥,分段进攻。李平书负责的商业体操会商团和委托的代理司令朱少沂以及参谋高一谋等则留守在毛家弄商团总司令部担任警戒联络。”
“他们比起咱们仓促的计划严密多了。”李想不是滋味的说道。
“肯定的,”吕中秋说的太快,没有注意李想的脸色,“李英石在攻打制造局时,除在现场直接指挥作战部队外,还和闸北及其他各地区的商团联络,下达命令,都由马兵通知商团总司令部参谋高一谋再用电话或派马兵转知各处。那时各商团中只有沪西商团有马队,攻打城厢时,他们担任通讯联络,攻打制造局时,他们骑马跟在李英石后面,随时传达命令、侦察战况。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一日,旧历九月十一日,晚上,在自治公所召开秘密会议时,中部同盟会决定推翻上海视南京举动而定进止的前议,争取主要议员和商团负责人同意上海首先发难的新决策。为此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参加会议的同盟会员钮永建、叶增铭等带头拥护“上海先动,苏杭响应”的提议,但是一部分议员还很犹豫,副议长吴怀疚认为上海兵备道在松江有左营衙门,在苏州有右营衙门,如果上海首先起义后,松、苏两地清军可能迅速到沪增援,阻力很大。钮永建当即起立说:“苏州混成协统刘之浩已赞同起义,我即刻到松江去响应,切断清廷援军。钮永建发动松江起义胜利后,曾任松江军政部长。于是多数通过上海首先发动,苏州、杭州继起响应,随即进攻南京的决议。十一月二日晚上,自治公所召开秘密会议时,中部同盟会陈英士、杨谱笙、高子白等均参加会议。这时武昌战况不利…………”
“黄兴在孝感吃了大败仗!”李想皱起眉头。
“是!”吕中秋轻叹了口气。“汉阳已有失守讯,上海发动起义已刻不容缓,因此获得与会者多数同意,决定第二天下午四时在上海南市和宝山、闸北同时发动,并推定李英石为军事行动指挥官,组织和指挥军事行动。这时中部同盟会总部和光复会上海支部,在军事行动上已决定携手合作,采取一致行动。在整个战斗部署上分成三个方面:闸北以巡警总局为目标,城厢以苏松太沪兵备道署为目标,城南以江南机器制造局为目标。在兵力布置上,闸北以巡警总署起义警察为主,商团配合行动;南市城厢内外以商团为主,起义警察为辅;对江南制造局的进攻,以陈英士组织的敢死队为主,商团及制造局内部起义清军为辅。那时光复会上海支部已在闸北策动巡警总局骑巡队官陈汉卿响应起义,在吴淞已策动巡警局巡官黄汉湘响应起义。另外,闸北会党领袖李征五也组织了敢死队响应起义。南市警务长穆恕再也同意率领城厢内外警察响应起义。总的说来,上海起义前的形势是有利的,组织武装力量、瓦解敌军和整个战斗部署相当完善了,进行得也比较顺利的。”
“上海光复前清军的分布?”李想探询的眼光投向吕中秋。
“上海光复前驻守在吴淞和上海黄浦江两岸的清廷军警,”吕中秋说道,“总计驻淞沪一带清廷军警官兵共一万余人,起义后均参加革命军,仅绿营亲兵溃败后逃窜太湖,未投降,流为匪。”
李想摇头道:“上海光复前的运动,着重在做宣传鼓动工作,能够忽悠军警参加革命,很正常。秘密机关都设在租界内,武装力量却都集中在华界的商团组织里,不干同盟会什么事,就是个隐患。”
“嗯嗯嗯,”吕中秋再一次,他对李大帅肃然起敬。“革命意志不坚定,以至于现在北伐拖拖拉拉。”
“我会好好鼓动他们,一起将革命进行到底。”此刻,李想的心思早就飞到了上海。
一路血战,在汉口已经站稳脚步。但是,他的崛起还是太快,在那些老革命,地方实力派眼里,他就是个暴发户,他根基不稳的缺陷就更明显。局面都是要靠实力支撑。除了兵之外,还要有自己的产业支撑军队,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急着收复租界的原因。
如果让袁世凯掌权,不止辛亥革命半途而废,他在湖北也将有大麻烦。袁世凯收拾了同盟会,腾出手肯定要拔他这颗眼中钉。
李想站起来,推门就走出船舱,吕中秋看见他举动,也顾不得还在晕船,只有无奈的跟在后面。
悠悠长江,滚滚东流,万顷波涛,乘风破浪。
李想跑到船头,伸长了脖子,狂吼一声:“上海滩!我来了!”
270乘风破浪
270乘风破浪
—://。。
271会有时(上)
更新时间:2012…12…1116:11:25本章字数:4698
长江奔腾淌流穿过千万重山,在落日的余晖下更是气象万千。
李想正眯眼瞧着前方。一艘巨大的铁甲船,破开巨浪,逆流猛进,冲着他汹涌而来。这样的庞然大物,并不适合在内河作战,即使是长江这样宽阔水量丰富的大河。
李想只看了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清末“海”字号巡洋舰,但也不会大名鼎鼎的海圻舰。四“海”之中海圻最大,有四千三百余吨,英国船厂制造,有二十一生的大炮,比起眼前的铁甲舰大了一倍。至于是海容、海琛、海筹三只姊妹舰的哪一只,李想就分不出来了。
眼前这只虽然比不上海圻巡洋巨舰,但是比他们乘坐的这艘原长江舰队的“楚”字号炮舰,单说是日本船厂制造的就够掉分的,人家四“海”可是欧洲进口。而这艘楚观舰其形状类似大型装甲舰,年代也绝对够老气,样子也绝对够土冒,实战也绝对够蹩脚,吨位也绝对够小气(才七百吨)。相比眼前这二千九百余吨的“海”字号巡洋舰,楚观舰的处境犹如李想站在小巨人姚明面前。拼出身,其余“海”字三姐妹全是德国船厂制造。不止卖相霸气,而且有十五生的大炮,射程极远,火力甚强。
李想的船正朝“小巨人”迎去。
在充沛的阳光下,只见对方甲板上站了数十人,人人好奇的打量楚观舰,又有人来回奔走。
巨舰上飘扬着青天白日的国民临时政府海军旗帜,破浪前行的声势汹汹。
两边军舰都在拼命的打着旗语,李想也看不懂,回头询问似的看了一眼已经登上楚观舰桥的郑礼庆、朱孝先正副两为舰长。
两人原是长江舰队的军官,清军派遣萨镇冰亲率军舰前往武汉,准备配合冯国璋海陆夹攻,两人同情革命,随舰队到了汉口之后立刻投入黎元洪那方面去了。李想到了汉口之后,也不知是不是在汉口耀威献捷的王霸之气散发的太过猛烈,这两个傻傻的热血青年立刻对他纳头便拜,直呼“我等追随大帅,将革命进行到底!”送上门来的人才,李想自然笑纳。不过李想还是不满足,他手下只有七百吨的楚观,离他海洋强国的梦想太远。
李想微微眯着眼打量一下缓缓减速的“海”字号巡洋巨舰,是不是应该上对面去忽悠一番,看能不能把这艘“海”字号巡洋巨舰拖到汉口去。
李想正打着鬼主意,朱孝先已经从舰桥上走了下来,在李想面前行个标准的军礼,说道:“报告大帅。对面是海军的海容舰,海军临时总司令汤芗茗将军和海容号舰长杜锡珪将军邀请大帅登舰叙个话儿。”
朱孝先和甲板上的革命军士兵都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和汤家的那点瓜葛,全天下人谁不知道?
虽然刚刚李想还想登上海容宣传他的革命思想,顺便看能不能把海容收为己有,但是听说汤约宛的叔叔汤芗茗也在,李想有点犹豫了。
虽然有着汤约宛这个绝妙纽带,要想收服海容,或者与海军建立某种默契,有着非常大的可能性。但是,湖南人都知道,汤芗茗不是个好人,有着紧次于张毒(湖南话张督的谐音)张敬尧的邪恶军阀名声,他有点不敢粘这个人的边。
“放艘小艇下水,我现在就过去。”李想最后还是无法抵御海容给他的巨大魅惑。
两艘军舰上的水兵一阵忙碌,李想带着宋缺和朱孝先登上海容的甲板。
朱孝先朝着海容舰长,他的老上司杜锡珪施个军礼道,然后把李大帅介绍给他认识。
“李大帅威名,如雷灌耳!”杜锡珪伸出手,脸上微微一笑,带点洋派的绅商风度,特别在是一身雪白的新式海军舰长服衬托下。
李想还没有从这艘巨舰带给他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中国近代史一直提不上台面的海军也曾有过这样的巨舰,而且还是四艘之多!如果再添几艘“海”字号巨舰,来日是否可以与日本海军一战?
“大帅…………”看着傻乎乎发呆的李想,宋缺在身后悄悄捅他一下。
“嘿…………”李想尴尬地伸出手和杜锡珪拉拉,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为了中国海军的未来,一定要把你们拿下!李想阴暗的心想。
“是不是非常壮观?”杜锡珪高大的身子站在了李想面前,完全挡住了李想的巨大视线。看到刚刚李想这个乡巴佬登上海容时被震撼的傻逼样子,海容上许多水兵都发出无声的,理解的笑意。不过这个傻傻的乡巴佬李大帅真是年轻的过分啊!
“第一次登上海容的人,都会感觉到震撼,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激动的心情。中国要是多有几艘这样的巨舰,便可御敌于国门之外…………”杜锡珪解说时有一种怀念的味道,想起了不可能回去的青春华年。
“英雄所见略同!”杜锡珪魁梧身材不要让李想也会敢到自惭形秽的,李想用力挺起胸膛,这样显得稍稍高大一点。“但是,如清政府这样无能的政府,即使拥有强大的海洋舰队,也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吧。不然,也不会有甲午战争的惨败!”
刚刚满船骄傲的气势也弱了下来,李想点到了他们的痛处,这是一篇关于中国海军的血泪历史。
杜锡珪热情的脸色变了,变得如同今天的天气一样,他冷冷瞪了李想好一会,忽然摇头叹道:“如果不是看在你收复汉口租界,扬我中华国威,我现在就赶你下船!——现在我想问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李大帅,是准备去南京还是上海?”
“不敢正视这段历史?”李想摇摇头,语调淡淡地道:“你的消息真灵通——去上海。”
“这里没有一个水兵忘记这个国耻!”杜锡珪忍不住狂吼一声,立刻觉得很掉自己英国绅士派头,真不知道自己看到这个年轻的过分的李大帅控制不住脾气,挥挥手,没好气的道:“除非又聋又盲,才会不知道。在今早《人民日报》新闻,汉口军政府正式收回汉口英、德、日、俄、美五国租界,改为中国的市政特别区,由四名华人和三名英人组成管理委员会,主席委员为华人,按照汉口军政府颁布的新市政局章程进行管理。蒂里特奉命将一备忘录及附件七款送交汉口军政府。这是我中华自道光以后,对列强交涉取得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但是如此必将被历史铭刻的盛事,报纸上却没有看得一力凑成盛事的李大帅,我们就不免纳闷,听说汉口下来一条军舰,我们想,李大帅会不会在这条船上?”
李想和宋缺,朱孝先三人听得面面相觑,暗忖那岂非他们去上海已经是天下皆知?
杜锡珪既然确定他们是去上海,立刻下令道:“掉头回航!回上海!”
站在舰桥的副舰长忙发出命令,海容的水兵们立即忙碌起来,同时通过旗语把情况告诉楚观舰。
杜锡珪对李想发出邀请道:“李大帅,请赏面进内用点酒菜好吗?”。
“荣幸之极。”李想扶了扶并没有歪的大檐帽,好歹自己也是大军阀了,但是这身追求低调的小兵装束站在杜锡珪身边,像是他的警卫员,这让李想有点不爽。
“请问,李大帅去上海有何贵干?”海容的舰长杜锡珪带他去餐厅的路上看似随便的问道,对李想这身朴素的小兵装束,似乎一点也不感冒。
“参加正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李想毫不避讳的说道。
“南北议和?”杜锡珪不自觉的停下脚步,瞪着大眼睛,目光复杂的俯视着他:这个李大帅难道真是君子坦荡荡…………
“唐绍仪率领的满廷北方议和使团不是有去上海吗?听是已经开始议会,你们难道没听过吗?“李想装作很好奇。
“有!听说第一次谈砸了…………”杜锡珪摸摸自己的鼻子,继续朝前走,咧嘴笑了:“不过居我所知,无论是北方使团,还是南方使团,对谈判把持的很隐秘,不容别人插手。李大帅,说句不客气的话,你在上海不受欢迎,特别是不受洋鬼子的欢迎。你在上海,只怕会处处碰壁。最关键的是,南北和议的真正地点是惜阴堂,关键人物是赵凤昌赵老头。惜阴堂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进去的,所以,和议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插手的。”
“惜阴堂!”李想的肺里一下被冰冷地空气灌满了,他看到杜锡珪别有用心的眼神,好像勾起了他某些记忆。
“听过?”杜锡珪对李想的博闻有点吃惊。
“张南皮的狗头军师,号称当世诸葛,东南地方立宪派领头人物?”李想压低了声音问道。
“就是他,他年轻的时候是在张之洞幕府从事。”杜锡珪舰长点点头,李想这个“狗头军师”用得妙啊。也是,赵凤昌虽然不是孙中山这样名声在外,但也是大名鼎鼎,刚刚还真以为李想是土包子,什么都不知道。
李想突然恶狠狠的邪笑道:“我到了上海,他惜阴堂的大门不开,我一把火烧了他惜阴堂!有我在,南北和议就休想成功!一个个想去报袁世凯的大腿,嘿嘿,想的美!”
杜锡珪突然一阵恶汗,背后汗毛全竖起来了。这一瞬间,他有点后悔同意汤芗茗邀请这样一个危险人物上船。
271会有时(上)
271会有时(上
—://。。
272会有时(下)
更新时间:2012…12…1116:11:27本章字数:4999
一行人默默前行,空旷的走廊上一时只剩下皮鞋扣响地板的声音回荡,空气有点沉闷。
“为什么这样激烈的反对南北议和?”杜锡珪舰长按耐不住沉默之途,向着嚣张狂妄年轻的过分的李大帅问道。“据我看来,策反袁世凯,是一条革命捷径。”
“也是后患无穷!”李大帅简短地说,语气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却说不出口。辛亥革命发展到这一步,绝对不是一次偶然,已经变成是袁世凯所精心策划的下一步行动。
“会不会是太杞人忧天了。我记得袁世凯隐居彰德时,和北方党人时有联系,表现的非常开明…………”杜锡珪舰长喃喃道。他微微转向李想:“这个应该是未来的假象吧?我们也没有必要逼迫袁世凯去做满廷的曾国藩?”
年轻的李大帅摇了摇头,还是觉得有必要稍稍泄露一点天机,说道:“不是你想的,至少现在我没办法做出解释,给出理由。但就我的经验来看,以及对袁世凯的了解,他骨子还是一个封建官僚,不然别人为什么会叫他活曹操?这样一个枭雄人物,即使今日赞成共和,你们不怕他明日,干出倒行逆施的事情?”
李想的话,犹如一枚燃烧的残片,一枚由要塞大炮放出的火弹,落进了他们所在海容号甲板上,杜锡珪舰长甚至能感到它砸上地面四分五裂後散发出的热气。其实,他们许多人都是认为“推翻满清”,就能“恢复中华”,革命也就告成,更多的事情没有去想,或者故意忽略。至于袁世凯不加掩饰、路人皆知的哪一颗野心,同朝为官多年的杜锡珪将军怎么会不知道?杜锡珪悻悻的环顾四周,苦笑着说道:“至少袁世凯也是汉人,谁执政不是执政?”
“那算是好消息吗?”。似乎看到他还在逃避,李大帅眯起了眼睛。
“满廷早就不执政了,”杜锡珪将军强调道,“继续与北洋军战斗,就是汉人与汉人的同室操戈。同时,也是逼迫有革命倾向的袁世凯继续为满廷效忠!”
“可我也没有看到袁世凯的革命倾向,我只是看到了北洋军在湖北犯下的滔天罪行!”李大帅大声说道,一时忘了对方的感受,“袁世凯和北洋军的存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共和民国的威胁!我们不能姑息,要一鼓作气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铲除这颗毒瘤,避免来日二次革命!”
“如今病弱的中国经得起你这样铲除毒瘤的手术吗?”。杜锡珪一步不让的反问道。“只怕铲除了袁世凯,中国不免遭瓜分之祸!”
李想本想给杜锡珪舰长上一节世界近代史课,忽然他们前面响起了一阵喧闹,不得不中断。
两人停下脚步,发现自己走到了海容号的水兵餐厅门外,用过晚餐的水兵正陆续离开这间餐厅。
汤芗茗和杜锡珪当然不会请李想在大食堂用餐,他们进入窄小至只容放下一张长条桌和十多张椅子的小舱厅,这里才是军舰上高级官员用餐的地方。
李想立时愕然,特权啊,**啊,这些词全往脑海里钻。
长条桌子上摆着海军常吃的烤肉,牛排,面包,红酒…………虽然近代中国海军作战不像英国那么厉害,但是作风像极了英国的奢侈。近代中国的水兵,毫无疑问是生活最洋气的一群人。
对着舱门那边挤了七、八个人,只其中一人四平八稳的坐着,显是最有身分地位。毫无疑问,他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