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狄夫人生活手札-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小荷包里,如此爹和我也就不担心你过得不好了。”
萧玉珠当他又在说浑话,看都没看兄长一眼,充耳不闻地喂长南的饭。
“舅舅好穷。”长南像是听明白了什么,从娘亲绣给他的小荷里掏啊掏,掏出了三个子,伸出小胖手欲要送给他亲舅。
萧知远眉开眼笑接过,放到自己的荷包里,又哄长南道,“舅舅穷。”
长南有样学样,很肯定地回道,“舅舅穷!”
说罢,把荷包里最后一个铜子摸出接济了他亲舅,这才“啊”着嘴,接着让他娘喂饭。
“别喂,让他吃。”狄禹祥笑着止了萧玉珠的手,把筷子放到了儿子手里。
长南嘟起了能挂油瓶的嘴,但在他娘在他发顶轻轻一碰后,小男子汉刹那眉开眼笑,握起把着筷子的拳手,夹了根菜往他娘嘴里放,还不放还给他身边给他夹菜的外祖也给拔起一根。
“人找得怎么样了?”这边,萧知远跟狄禹祥开了口。
“婆子?过几天就能来。”
“放心用,我查过了。”
狄禹祥笑了起来,“余婆跟你说了?”
“嗯。”萧知远点点头,“见你去了外地,有人跟我说了,我就派人查了,随后找了余婆来问。”
说罢,他顿了顿,“京中有人盯着你,我也找了人盯了你,不是刻意的,只是怕你出事珠珠伤心,等去了大冕,你们到时会清静些。”
萧知远以前是不屑于解释这些的,他不怕一些人的误会,但与妹夫处得久了,不论他为人也好,为人处世也好,还是那份担当力也好,萧知远都是有些欣赏的,因此,他也是真不太愿意与这妹夫的关系停于表面。
他其实早已把妹夫当成了亲人,但妹妹找他说过了,他在心里认为没有用,得说出来,人也知道了,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趁他们去大冕之前,萧知远也愿意多赏妹夫点好脸色看,顺便多告诉他一点他对他的赏识,免得狄禹祥真认为他这个大舅兄是个护着妹妹不讲理的人。
狄禹祥见舅兄脸色颇有点认真,他微微一笑,道,“舅兄不必多虑,个中因由永叔也猜得出,请您放心,我不会多想。”
“我也知道,”萧知远说到这也有些无奈,朝妹妹那边看了一眼,又在狄禹祥耳边轻言道,“你们这不没多久就要走了吗?你媳妇誓死非要在之前让我们和和乐乐得像个真正的一家人,你小子皮给我绷紧点。”
狄禹祥听了想大笑,但见舅兄神情严肃,珠珠也好奇地朝他们看来,他即刻把笑意强忍了下来。
“其实我也是说认真的。”萧知远还是一脸严肃,“你媳妇说得没错,我相当赏识你,如果你不是我妹夫,我会看你很顺眼。”
“是,永叔知道。”狄禹祥敛了笑,轻点了头,朝萧知远两手一握,浅作了一揖,“多谢大兄赏识,您教我的也有许多。”
萧知远神色缓和,朝他一笑。
那厢,他们对面坐着的萧玉珠朝他们不禁嫣然一笑,随即她低下头去的笑靥,有着几丝小女儿心满意足的娇态。
萧知远见到此景,眼睛真正地柔和了下来。
其实当了她这么多年的兄长,以前对她百依百顺他就认为是对她好了,后来再见面,她已嫁了出去,毕竟不再是住在一个家里的一家人了,她成了别人的媳妇,他以为能为她做的不会再有多少了。
但到现在,他才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的——能让妹妹真正开心的事情其实很多,只要他依旧还把她当宝贝妹妹疼,他就自然能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她开心。
只有真的心存了隔隙,才会觉得一家人才不再是一家人,若不然,不管他们离得多远,身为女儿家的她嫁给了谁,只要他们真的还存了年少时那颗想为对方好的心,他们的关系就永不会变,就如他们身上永远都会流着他们父母给他们的血液一样。
**
易修珍赶在了十二月二十四,小年之天进了京,当天他入了宫,人没出现在狄府,但差人给狄府送来了一车的大冕特产当礼物,其中有许多种的野味腊肉,比野味腊肉还多的还有众多的书……
珍王爷还给狄府送来了两名教大冕话的先生,所以,事情繁重的狄氏小夫妇身上又多了件事,要学着说大冕话,且还必须要在三个月里学个通透,连长南都要跟着学。
狄禹祥请的三个婆子已经进了府,一个五十岁有余,两个皆是三十五岁的妇人,她们也要跟着他们一起走,也是要学说大冕话的,但三个妇人在学过两天后,皆愿意去府中忙碌,指点府中人做事,或者去抱抱小公子们,也不愿意去学那些学得她们舌头都打结的大冕话。
她们毕竟是有些岁数了,学起这些来不快,忙碌的府中确实也需她们去做事,萧玉珠也不好勉强她们,就带着桂花跟珍王爷特地为她送过来的女先生学起了大冕话。
学了几天,很快就到除夕,这天狄禹祥下午就回来了,在他们屋子里看到妻子抱着他们的小儿边踱步嘴里边练习着大冕话,不由笑道,“要是烦也可不学,那边说官话的甚多。”
“说大冕话的当地人更多,”萧玉珠摇摇头,“不学上几句,老觉得不踏实。”
说到此,她把怀中睡着的三郎放到他手里,“刚哄睡的,你抱抱。”
狄禹祥轻手轻脚地抱了会孩子,看着小三郎那种稚嫩白净的脸,他轻笑着说,“长开了些,三郎鼻子像你。”
“是啊,我爹也是这样说,”萧玉珠凑过去看看,“就是长在咱们三郎脸上,这鼻子秀气了些。”
“哪有,”狄禹祥不以为然,“长在咱们小三郎脸上,这叫俊秀。”
萧玉珠不由微笑,看得狄禹祥凑过去,在她脸上轻吻了一记。
“放摇篮里罢,我们该出门去堂屋了。”萧玉珠咬着嘴轻笑了一声,朝他小声地说道。
狄禹祥点点头,“嗯”了一声。
等他们刚下去到了堂屋,门外齐厨子媳妇来叫萧玉珠,说萧家的婶娘来了,是萧王氏。
除夕这天来他们府上?萧玉珠讶异极了,忙去门边迎了人。
萧王氏一见到她,完全没等萧玉珠朝她施礼,她就紧紧拉住了萧玉珠的手,微笑道,“好侄女,找处安静的地方,婶娘想跟你说几句话。”
萧王氏脸无异色,但她的手冰冷无比,萧玉珠顿时觉得不对,迅速带了她去了堂屋后面的一间隐密的小屋。
“青婶娘……”
一进屋,萧玉珠刚叫了一声,萧王氏拉着萧玉珠的手就发起了抖,这时她的声音也变了,都颤了音,“玉珠,婶娘求你件事,你在京中认识不少大夫,能不能为婶娘找个可靠又医术好的大夫来?”
“怎么回事?”萧玉珠当真是惊了。
萧王氏咬得嘴都快破了,她的脸依旧冰冰冷冷,但眼睛里的眼泪大滴地往下掉,“不瞒你说,这大夫是为玉宜找的,前几日玉宜应了洛宁郡主的请去梅花观赏了梅花,回来后浑身奇痒,昨日那脸竟长出了豆大的暗疮出来了,我左思右想了好一阵,现在这京中,也就你是我能信得过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完,大家晚安。
第113章
暗疮,
“大夫;”萧玉珠已经想了起来;“有个李大夫很是不错。”
那是想了法子替她接生的老大夫;医术确实高超。
“那……”
“我跟我夫郎说一声,让他差人去请,”萧玉珠看向萧王氏。
“劳烦你了。”萧王氏犹豫了一下;老实说这事她并不想让萧玉珠的夫郎知道,她知道他跟珍王爷的交情好,怕他知道了说给珍王爷听;若是女儿没事还好;若是破相;这大好的亲事岂不是要遭殃,连瞒都恐怕没法瞒了,
可是,她也知道,她除夕找上门来求人,萧玉珠还要差人去找大夫,岂能不经过她夫君?
萧王氏便感激地萧玉珠一笑,“劳烦你们夫妻俩了。”
萧玉珠轻嗯了一声,带了萧王氏出去,让桂花带她去后面大院的主屋入座,她则去了前面堂屋。
今日狄家的族人一半出门办事,但也有一半是回来了的,正在堂屋围着桌子围作一团说说笑笑,狄禹祥也坐在椅子处跟几个族人说事,见到她来,大家都笑着喊,“弟媳妇来了?”
“嫂夫人回来了?”
萧玉珠一一朝他们微笑,去了狄禹祥处,看到他看向她,她的下巴往外微偏了偏,随即站在了他身后,垂首不语。
狄禹祥把事跟堂兄堂弟说清楚后,就跟人笑道,“我有事和我家少夫人出去一趟。”
大家知道他们事多,都笑着应了好。
狄禹祥把她带了出去,听她说完萧王氏的话,眉头一扬,“竟是如此?”
见他略有讶异,萧玉珠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他们家不是有厉害的老一辈?竟没防着?”狄禹祥淡道。
见他完全不着急,走的步子还慢,沿路还跟叫他的族人下人点头微笑致意,萧玉珠颇有些无奈,与他只差一个小步走在他身后的她小声地说道,“百密也有一疏之时。”
防?凭白得了这么桩大好事,青婶娘她们岂能不防?但怎么防,可能也有她们想不到的地方。
“是跟洛宁郡主出的门?屏王爷家的那位郡主?”
萧玉珠想了想,着实想不出萧王氏说的那位郡主是哪位王爷家的,“应是,我还没问,听了几句话就出来找你了。”
听她这么说,狄禹祥颇为满意,他还是挺喜欢她什么事都来找他,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用他出主意,他也愿意听上一听,何况是这等算得上大事的事情。
“那就去问问罢。”
半路李厨子找来,跟他们商量初二要多添个菜的事,夫妻俩耽误了一点工夫,等到了大院堂屋,萧王氏正低头暗自垂泪,看到他们忙站了起来,朝他们勉强一笑。
“晚生见过萧夫人……”狄禹祥行了一揖,回头看着萧王氏不紧不慢地道,“大夫我已经叫人去请了,等会就可随夫人一道回府。”
萧王氏见他一派淡定自若,说话之前顿了一下,才道,“劳烦你了。”
“此事,夫人可是要跟王爷说一声?”狄禹祥淡道,“这种事如若是真发生了,早晚会传到王爷耳朵里。”
所以晚告知不由早告知,她们先自己说,比别人传到王爷耳朵里强,毕竟纸包不住火。
“这……”萧王氏迟疑了,她想了一会,尚还抱着侥幸之意的她勉强笑道,“先请大夫过去看看,到时再与王爷报信,你看如何?”
“一切随夫人的意思。”狄禹祥也只是看在妻子找他的份上跟萧王氏建议一下,萧王氏怎么做,就要看他们家的意思。
**
狄丁快马接了李大夫来,狄禹祥问过萧王氏的意思,就让李大夫随他们萧家的人走了。
萧王氏走之前犹豫地看了萧玉珠一下,颇有点想让萧玉珠跟着她走的意思,但在她看的时候,狄禹祥身形一挡,半挡在了萧玉珠的面前,嘴角含了点淡笑,直视着萧王氏。
她除夕来求救,珠珠看在同门之情上,不能袖手旁观,但如若把她都要拖过去,那就是拖她下水了,萧夫人应知道,这就叫得寸进尺了。
“婶娘,慢走。”萧玉珠在他身后对着萧王氏福了一礼,轻道。
“萧夫人,请。”狄禹祥不卑不亢一扬手,指向了门。
萧王氏无法,只得带着大夫走了。
“这事,真是告诉王爷比瞒着强?”路上萧玉珠问了一句。
“嗯,皇上耳目众多,很多事是瞒不住的,再说在临嫁之前出了此事,明显是别有用心之人的作为,岂会让她们瞒得住?我看他们来我们家找人后,到了晚上,很多人就会开始知道此事了。”狄禹祥淡道,“我们能帮他们告诉珍王爷,已是尽义了,珍王爷有的是更好的大夫,可他们不找,那也是他们家的事了,只是到时传得风风雨雨,萧夫人可莫怪是我们家传出去的好。”
萧玉珠听了摇头道,“应不会如此作想,不过要是如此,珍王爷那……”
见她担心地看着他,狄禹祥微微一笑,“我等会就会去珍王府一趟。”
“啊?”
“他们不说是他们的事,我去说,那是我对王爷之意。”
毕竟,这是萧家人的事,要走阳光大道还是走独木桥,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他以后作为珍王爷的臣下,他可是不能瞒人的。
其实刚刚他派人去说是最好,两全其美。
可萧家人误了他们跟珍王爷表诚心的最好时机了,易家皇室稳坐江山几百年,皇家子弟哪一个岂是可好欺瞒的?明明找到他家头上了还不去说,狄禹祥都不知该说萧家人糊涂好,还是谨慎过度好。
果然如狄禹祥所料,快要入夜的时候萧知远带着父亲来狄府过除夕,也带来了外面风传萧玉宜得了会传给人的不治之症的消息。
萧玉珠一听哑然,萧玉宜现在脸上有疾,还真是不好见人,所以用不了几天,这风声怕是愈传愈烈。
在团圆饭开膳之前,萧知远跟狄禹祥入了暗室说话,问道了此事,“珍王爷那边怎么说?”
“他暂且不管。”
“暂且不管?”萧知远挑了下眉,好笑道,“这下的是哪步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萧家人虽沉稳,但不够低调,萧夫人这段时日也是见了不少王公贵族的夫人,颇有点扬眉吐气之感……”狄禹祥笑了笑,“王爷说他挑的那个萧家姑娘是没什么错处可挑的,就是萧偃这一支,还没找对他们的位置……”
“所以,他想趁着这事把以后的珍王妃娘家都整服了?”萧知远靠着椅背轻笑了一声。
狄禹祥笑笑,不置可否。
说来,不是所有的皇家国戚都像暮家那样低调做人行事,暮家这样的言行一致的家族,整个易国,也不过暮家一家罢了,所以珍王爷想让萧家紧随其后也是苛求了。
但不得不说,他决定不闻不问让萧家先自行处理这事,这也是为萧家好,当然,从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他对萧家分不清轻重的惩戒。
珍王爷是代表皇室挑了最中庸的萧偃一家控制萧家,让温北前线萧家那一支掌握在皇家手里,但要是萧家不低调,几年的捧杀,就可让萧家出事了,于这点来说,最终珍王爷还是会出手解决此事,不会真让萧偃这一支出事,毕竟现在萧家就在他手中,萧家若是在温北不能再占据一席之位,于他也是无益。
温北萧家现在想走得更远一点,需更好的谋划,留几个妇道人家在京中胡来,狄禹祥也不知萧家此举是何意。
“萧老将军啊,”萧知远说到这叹了口气,“他于我还是有过恩的,只是可能因为早时死了大儿子,前几年二儿子和三儿子也是先于他离开人世,他现在是越老就越放不开手,怕报应,只是他们属意的萧池潜年纪太小,也不知以后能不能撑得起主家。”
“萧池潜?萧玉宜那个小弟?”
“嗯。”
狄禹祥想了想,道,“这就要到时看个人造化了。”
拎不清的,就算再怎么扶也扶不起。
“说来,我以后也是单了……”萧知远说到这朝狄禹祥深沉地看来,“你家那边,你也要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狄禹祥与舅兄毫不避讳地坦言道,“我家读书资质最好的就是我家四兄弟了,有几个堂弟还行,但走得也不会太远,狄家会不会有比我们四兄弟更出色的我现在不敢断定,但我们这辈,想来要超出我家四兄弟其左右的,不会有太多,所以到时从官之人能居高位的,不会有几个,能出类拔萃到打皇上眼的,我们家能有两个就已是狄家近百年来的造化了,而我有生之年,能替家族谋划两代内的事情,保他们平安,多的,永叔也不敢想。”
“两代?”萧知远当场哼笑出声,“这还叫不敢想!”
能保两代还叫不敢想?之前没得与暮家的婚事,他都不敢保自己项上人头能不能在头上再呆上个十年。
“我是庸民,”听出舅兄话里的嘲讽,狄禹祥微微一笑,“别的能力有没有不敢自夸,但这自保的能力,永叔不敢丢下,舅兄放心,这世我与珠珠会白头到老,寿终正寝离世。”
他这一辈子,是不会让自己过于大起大落的,他之前下决定离开京城去大冕,也是想过大兄要是回来更是势不可挡,他远走大冕避其锋芒,于他以后的官途更是稳健。
走靠自己打下的路,比别的捧上去的虚高之路要稳妥得多,哪怕有一日跌落下来了,他还有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可退。
如此,才是他与舅兄真正兵分了两路。
“你想得更明白了,这很好……”萧知远虽说是功绩都是实打实得来的,但现在被捧这么高,何尝不是因皇上需要他这么一个侩子手镇胁朝廷,他一直想得明白,自也是认同妹夫的保守之见,如若没有像他这样的保本想法,到时候他塌下来了,那狄家也得跟着他一起塌,那才叫得不偿失,所以他一直都叫妹夫跟着他做事见识,但从没想过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先把他扶持起来,于这点,他们一直都是在不谋而合,现在听了狄禹祥的话,他心下更是有几分宽慰,“脚踏实地走着罢,一步登天的,摔下来都没人接。”
说罢,又跟狄禹祥道,“外面的事也别太瞒着珠珠,她知道得少,很多事不知道要如何应对,把血腥之事瞒了就好,她一介妇人,又有孩子,心肠没我们男人那么硬。”
“大兄放心,我知道。”
**
这厢萧知远和狄禹祥在暗室说话,那厢穿着红色小儒袍的狄长南被外祖牵着,一路收着族里叔伯的压岁钱,收得多了小手拿不住,就放在他娘为他做的小红兜里。
先前萧元通为给外孙们积福,自己封了三文一封的红封,经了狄长南和狄长生他们的手,让重伤痊愈的小捡带人去东市给乞者发红封,散发几筐馒头。
冬日的夜晚很冷,但狄府一派热闹景象,府内其乐融融。
小捡施完馒头回来天正好大黑,回到府门前见跟着他们的两个小乞丐抽着鼻涕看着他们,他想了想,回去跟老爷和大小姐求了句话,回过头来看人还在,就抱着两个小乞丐回了府……
大捡得话过来,亲手给两个小乞丐沐浴,洗了三大桶污水才洗完。
随后,让两个小乞丐吃了顿饱饭。
当夜子时,手中抱着长南的狄禹祥领了族人去了门口放了鞭仗,厨房里又端上了一大盆的面,各人又按照淮安的风俗在这夜吃了一碗喻意长长久久的长面,这才入了睡。
这夜,一直默不吭声,静隐在两个小乞丐身边的大检在凌晨天还未亮之际,在狄府的厨房里逮住了两个下药的小乞丐,捉了人,连夜离开了狄府。
萧知远的门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被敲响了,听了中捡送来的报,他在未点灯的黑暗中笑了笑,淡淡地道,“看罢,善心的后果,可不是什么人都尝得了的。”
第114章
乞丐之事,萧知远告知了狄禹祥;在说这事他会去查之后又提点了狄禹祥一句;“以后用人;不是深知其来历的,最好连人的祖宗三代也往上挖挖,这事你也跟珠珠说一声。”
狄禹祥颔首;回头晚上跟萧玉珠说了。
萧玉珠听了笑了笑,点头道,“知道了。”
去大冕;大郎已经决定好了要带多少人;兄长那也派了些人护他们安全;她瞧着人也是够用了,而且于她,只要孩子们有人看顾,她就放下了一半的心,所以,之后她是不会再添奴仆了。
狄禹祥嗯了一声,道,“我们这去大冕也好,想来等我们回来,要比现在留在京中拖累大兄的强。”
说来为了护住他们,大兄现在做事总要想想后果,不敢激进,有时候怕招来狗急跳墙,对一些人也是暂且容忍不发。
其实狄禹祥现在也庆幸大兄娶的是暮家姑娘,那是皇上的岳家,没几个人真敢得罪暮家嫁过来的姑娘,这于以后的大兄来说,都算得上是一道保命符。
“哥哥也是在等我们走吗?”听他的话意,萧玉珠突然了会了过来。
“怕是,大兄未曾说过,只是我猜出来的。”狄禹祥放在妻子腰上的手紧了紧,在她鬓间亲了亲,道,“是我现在无用,帮不上大兄什么,反而倚仗他的地方众多。”
见他再提起此话,萧玉珠在他怀里摇了摇头,淡道,“你有你的路要走,大兄知道的,我也知道的,你切莫这么想。”
狄禹祥轻笑了几声,心满意足地抱着她,在她耳边轻声道,“我跟你说过的,以后你要的你得的,都会由我来给。”
他与她说过的,他都记在心里,从不曾忘记过。
而舅兄暗中对他的维护与教导,他也铭记于心。
**
初二是二郎他们的百日,暮家那位未进门的嫂子竟送来了礼,其中有一份小礼是她亲手为三个孩子绣的红肚兜,上面绣的花是暮山的山花吉祥花,传说皇后当年嫁给皇上当太子妃的时候,头上的绣帕绣的就是暮山的福花吉祥花。
那花团锦簇生机勃勃,萧玉珠自见到后就笑得合不拢嘴,等萧元通来找女儿看外孙们的时候,萧玉珠把父亲拉到一半,把嫂子的绣品拿出来给她爹看,欢喜得眉眼都闪动着光,“比我还绣的好了不知多少,比苏安的绣娘还绣得好,嫂嫂真是天上来的仙女,做什么都好。”
一想这仙女还要落入他们家,萧玉珠喜得脑袋一片空白,只想傻笑。
因新请来两个年轻一点的教养婆子,阿桑婆和阿芸婆要负责接待前来的女客,哑婆就让萧玉珠派去跟着照顾长南了,那请进门来还不到十天的区老婆子这几日跟着萧玉珠,见萧玉珠有失仪态的欢容暗地里还摇了下头,但她见到萧家老爷也跟着女儿傻笑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