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击三国-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悍毫不理会,挥手打断娄衍话头:“拔奇既为长君。不就是下一任国君?他的举动岂非代表着高句丽的国家行为?”
娄衍无言以对,面色变幻,最终似是做出决断。向马悍长长一鞠:“大王子骄横不肖,向为国人所诟;二王子贤德明达,甚有贤名。吾国上下,决意奉二王子为国君。此次拔奇犯边之事,待新君登基之后,将具表奏呈汉家天子谢罪,请使君转呈。”
马悍冷冷盯住娄衍,一言不发,直到娄衍面色苍白,汗出如瀑,几乎站不稳时,才冷然道:“我大军跋山涉水,千里跃进,为的是给入侵者一个永志不忘的教训。如今刚开了个头,足下一张谢罪表就想把我们打发了么?”
娄衍慌忙道:“不敢、不敢,敝国将量倾国之物力,为太守接风洗尘,并犒劳大汉天军。贵军此次行动所耗费军资,敝国将倍偿之。”
既认打,又认罚,高句丽摆出这般低下姿态,马悍还能说什么,于是他提出两个要求:“一、遣一使者至纥升骨城,传喻守备军,令之解除警备,撤下一半兵力,以解我军后顾之忧;二、高句丽新君——我不管是拔奇还是伊夷模,必须亲奉谢罪表前来本营,以示诚意。”
第一条娄衍表示没问题,至于第二条,他无权代新君决定,只有回去后向新君请示,再予答复。同时娄衍也提出请求,放还被俘的四百余高句丽军兵。人家爽快,马悍自然也不拖沓,自是同意了。
次日,高句丽使者前来回复,新君同意亲至大营,奉表谢罪,时间定在明日。
新君登位,哪有那么快的?马悍心知肚明,高句丽人玩了个小花招,伊夷模多半还没登位。如此一来,他便是以王子的身份奉谢罪表,这样在国人面前,也算有个交待。不过马悍也没点破,伊夷模以什么身份来都不重要,因为……
当日,马悍以免除高句丽新君来回奔波之苦为由,拔营西进,至国内城二十里外一片平野处,重新扎营。高句丽人自然也知道,马悍此举意在威慑。但还别说,高句丽人就吃这一套,要不怎么一听拔奇大军一战而灭,就慌不迭奉表谢罪呢?
马悍的选锋军不多,左右不过八百骑,但加上后续大军及夫余军却足有六七千之众。而高句丽常备军不过万人,却分散在方圆两千里的东、南、西、北四面,用以防御乐浪、辽东、玄菟、沃沮、邑娄,以及死对头夫余。国内城及其卫城丸都城驻军不过五千,眼下又被拔奇葬送了二千精兵,整个高句丽王都只有三千兵力守卫,如何还敢与辽东白狼悍骑及凶悍的胡骑叫板?
六月二十七,后方传来消息,夏侯兰率中军已至盐难水,正准备渡江。乐进的白狼步骑前锋已抵进当日马悍袭取拔奇处。而纥升骨城守备军也在使者令喻下撤下过半,余下百余兵卒,纵有险关危城可恃,奈何兵力太少。除了自守,再无阻截之力。
同日,高句丽二王子伊夷模,以新君的身份,携大对卢及众官员,在五百步骑锐士的护卫下,正向马悍的辽东军大营奔行而来。
……
马悍一早就携数十扈从攀上大营西侧,高句丽人称之为七星山的危岭,登高远望,长白山脉。莽莽苍苍,鸭绿江水,滚滚东流。在鸭绿江右岸,禹山之下,一座样式奇特的土城,引人注目。
说它奇特,是因为这座城池并不像大汉的州郡县城格局,反而像是一座金字塔——没错,马悍第一眼看到这座城池时。脑海里闪过的三个字,就是金字塔。
此城略呈方形,墙基为石条垒砌,城墙为土筑。东墙最短。约五百米,北墙最长,约八百米,其余西、南两段城墙。在六、七百米间。全城周长约六里,逐层内收,城内套城。层层增高,细数足有四层之多,远远看去,的确很像金字塔。但金字塔只是陵墓,而此城却是警戒森严的都城。各城墙每隔一定距离构筑有马面,四角设有角楼,有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均设有瓮城。
这座奇特造型的城池,就是高句丽王都——国内城。
而真正令马悍警惕的,并不是眼前的国内城,而是西面丸都山上的尉那岩城。
距国内城五里之外,有一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名丸都山,山顶筑有一城,名尉那岩城,与国内城守望呼应,为其军事守备城。
尉那岩城始建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从纥升骨城迁都到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为其卫城。
马悍从俘虏口中详细了解这座卫城的守备情况,感觉上比纥升骨城还难攻取。
此城北高南低,沿山势起伏而筑,东、西、北三面城垣外临陡峭的绝壁,城内为平缓的坡地,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簸萁状。城周长与国内城相近,俱为六里,亦有六座城门,均有瓮城。一般情况下,只能从东、南二门登山入城。
从马悍所在的山顶望去,但见丸都山间一条羊肠小道如攀附山岩的古藤,自山顶垂到谷底,在山岚雾气间时隐时现。虽是远观,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即使千军万马,也只能拥挤在小道依次而上的窘迫。而高句丽人只需在南门放上一队军卒,便可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
高句丽人对他们这两座都城十分自豪,即便已成阶下囚,高句丽败卒在面对马悍的询问时,也不无骄傲地说道,纵有千军万马,也攻不破他们的国都与卫城。
国内城与尉那岩城当真坚不可摧么?答案绝对足以打肿高句丽人的脸。
拔奇寇边,固然有马悍新得辽东,政权未稳,以及内鬼带路党的缘故,但即使没有这个因素,按照固有的历史进程,此事件同样会发生。
在原来的历史上,拔奇寇抄玄菟后退兵,辽东公孙度遂遣使问罪,高句丽第十一代王,故国川王伊夷模上表谢罪。但不久之后,高句丽人故态复萌,再度寇边,打砸抢一通之后又退兵谢罪。从兴平二年到建安二年,高句丽人反反复复玩这一招,玩得那叫一个娴熟。终于,玩出火了。
建安二年(197年),被玩得火大的公孙度派遣张敞与公孙模,率数万大军远征高句丽。连番大战之后,高句丽惨败,国内城被焚毁。伊夷模不得不于次年扩建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作为临时都城。并于建安十四年(209年),正式迁都于丸都,这便是高句丽第三个都城。
那么这个第三都城的命运又如何呢?
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正始三年(242年),曾一度归服的高句丽第十三代王东川王位宫反叛魏国,发兵攻略辽东的西安平,数年前他曾在安平口一带与来自南方的吴国使者接洽。位宫的举动当然激怒了魏国,魏廷下令幽州刺史毋丘俭率大军征剿。
正始六年(245年)曹魏之幽州刺史毋丘俭将大军步骑万人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位宫偕同妻子及千余残兵逃窜往东沃沮。魏军随后攻陷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城,将之捣毁。
这就是国内城与丸都城在原有历史时空的命运。
马悍并不清楚历史上公孙度与曹魏两度进击高句丽之事,但有一点却再明白不过,有如此操蛋的恶邻,冲突是早早晚晚的事。辽东军征讨高句丽,也只比历史上早了两年而已。公孙度忍了两年,他马悍却是两天都不能忍,既然迟早都要打,那迟打不如早打。
辽东军大营传来悠长的号角声,一支整齐肃穆的骑兵军队出现在视野,各色旗幡,在原野的晨风中猎猎飞扬。
高句丽请降队伍,到了。
马悍长长地伸了个腰,犹如睡虎初醒:“伊夷模到了么?那么,好戏开场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八章 【灭国之战:风雷】
(这是为二百万大盟的加更,原本应当在月中加的,因年节缘故,拖到月底,惭愧。还好,早到迟到,总算到了。)
~~~~~~~~~~~~~~~~~~~~~~~~~~~~~~~~~~~~~~~~~~~~~~~~~~~~~~~~~~~
一袭白衣,绵绣金银,顶束帻巾,年约二十七八,眉目清朗,神态谦卑,伸一足而拜(高句丽独特拜礼),口称“死罪”。这便是即将登位的高句丽二王子、历史上的第十一代王故国川王伊夷模。
无论外形与穿着,这位高句丽新王与大汉普通士子并无明显不同。外貌且不说,其实高句丽本族服饰与汉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在重大正式场合,高句丽的“礼服”却是标准的汉服,这就是宗主国的影响力。
马悍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位新国王,不但出营数里相迎,更将受降地点放在大营前三里之外,近马訾水右岸,如此可令伊夷模、娄衍一行更为安心。
伊夷模的确很忐忑,若非辽东军兵临城下,而他又必须向臣民展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国君形象,说实话,还真不敢前来。而为了安全起见,他甚至动用了手里所能掌握的最精锐力量,五百高句丽人与胡人组成的骑卫。伊夷模并非胆怯之辈,但这种把性命交到他人手上的滋味,没人愿尝,更何况是一位即将登位国君。
待见到马悍之后,伊夷模惊讶发现竟然是一个比自己还年少的俊朗人物,而且看这位年轻新任太守举止有度,神态谦和,伊夷模这颗心终于安定下来。当然,真正的定心丸,是伊夷模带来的五百骑兵。要知道,辽东选锋军也不过八百骑而已。手上兵力不弱于对方,背靠国都,随时可驰援……在这样安保完善的情况下,伊夷模才愿出城请罪。
马訾水畔,马悍亲手接过伊夷模呈献的谢罪表,以及一柄黄金柄短剑,意为请罪,任君处置之意。当然,只是个仪式工具。意思意思而已,可别当真。
伊夷模在谢罪之后并未立时起身,而是再拜道:“王兄拔奇,擅自出兵,冒犯上国,招至天遣,其罪甚焉。然手足之情,何忍弃之?小王愿代兄领罪,请使君责罚!”
听到伊夷模这话。马悍笑了。不知道的人听到伊夷模这话,还真当这兄弟二人是何等的兄友弟恭,模范王室,而事实是这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十几年了。拔奇此番大败之后。一回到国内城,立即被伊夷模拿下,收押在宫槛,只待情况不妙时。将之抛出以平息辽东军之震怒。不过,眼下战事可以和平解决,而伊夷模又将即位。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收买人心,展现其“仁君”之胸襟。别的不说,光是能获得拔奇的妻族涓奴部的感激,就值得这么做。
伊夷模看准了马悍只要受降,就不便再追究拔奇冒犯之事,这个顺水人情,值得做。果不其然,马悍表示不再追究,并下令当场释还所有高句丽俘虏。
伊夷模、娄衍及一众高句丽官员俱松了一口气,也派使者将此喜讯向国内城与丸都城传达。明面上的说辞是早早让国人宽心开怀,实际上是传令降低两城的警戒等级,以免守军过度紧张,闹出什么幺蛾子,把大好局面弄砸了,到时找谁哭去?
接下来就是谈判关于赔偿、安抚、祭天、告示的流程,其中重点就是赔偿问题。这个自有从事郑高与高句丽大对卢娄衍商谈,马悍只管与伊夷模置酒对饮,指点江山,高句丽五百骑卫也得到酒食赏赐。一时间帐内帐外,一派融洽。
……
正午,丸都山下出现一队人马,大约三十多人,推着两辆栈车(汉代民用货车,前后无挡,平板双直辕),车上载着十数瓮酒以及一些肉食。这是伊夷模派来传达与辽东停战仪式达成的使者,同时还赐予酒食,以示同庆。三十多人里,除了使者与属官外,只有十个士兵与二十役夫。
丸都山下的岗哨检看勘合无误后,挥手放行。按程序,本应还要检查车辆与酒水的,甚至还要搜身,但使者身上带着王命牌与诏书,连丸都城守将都要听令,这些小小兵卒有几个胆敢严格执行?
山道狭窄,一侧山崖壁立,一侧深不见底,推车的二十役夫无不战战兢兢。就连使者与属官也不敢再骑马,而是将缰绳交给身后的士卒,在扈从扶持下,亦步亦趋,小心前行。
行至半山腰,一推车役夫脚下打滑,身体一倾,眼看就要摔倒,突然旁侧伸过一条强有力的臂膀,将其扶稳。那役夫胆战心惊看了一眼悬崖,抹去额头冷汗,转头连连道谢。而拉了一把役夫的小伙子只是微笑点头,并不说话。如果有识得的人见到,必定大吃一惊——这个年轻的役夫,竟是白狼悍骑新任百人将——杨继。
杨继竟然出现在这里,而且还扮成役夫,很明显,目标必定是丸都城。
杨继当然不是一个人,这里的役夫,有一半是自己人,但却不是辽东军,而是夫余人与邑娄人,汉人只有他一个,并且他也是此次行动的指挥。杨继方才拉了一把的役夫倒是真役夫,这是个高句丽人,所以没口子的道谢,杨继偏偏一句都听不懂,不过意思却不难明白,故而只须微笑应对就好。
以十人取险关,绝对是一次难度极高的冒险,搞不好关城没拿下,反葬送了自家性命。所以马悍将这个任务交给尉仇台,而尉仇台则挑选了十个死士来执行这个几乎必死的任务。但临出发前,辽东方面却派出一人为指挥,就是怕夫余人把事情给搞砸了。夺取丸都山城,是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决不允许出岔子。故此,广陵勇士杨继毅然接受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一行人再走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个以楔形石条铺砌就的城门,尉那岩城南门到了。
这城门宽不过丈许。西侧为城墙垛口,东侧断崖,下临深谷,堪称险要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此非妄语。
杨继看了暗吸一口凉气,果然是天险,任是千军万马来攻,守军只须将城门闸一落,一什军士就足以御千军。
南门守卒闻知战事将定。大王赐酒食,无不喜形于色,非但没检查,反而还帮杨继等人推了一段山路。再往上走,城墙时隐时现,各色旗幡被山风扯得笔直。
尉那岩城的正门是东门,此门砌于两墙之间,两侧山崖壁立,门借山势。天然关隘。门道同样宽丈许,门内左右有两个警卫室。杨继等人进城之后,但见城墙两侧有马道,其上有了望台、角楼。城内有粮库、蓄水池。以及一排排石块砌就的营房。城墙上下,可见数百披坚持锐的高句丽军兵,不过此刻每一个士卒脸上都露出了轻松之色。
随着一阵大笑声,尉那岩城的守将。一个四十开外,满面虬须,身披褐色皮甲的中年壮汉。从营房正中的二层石楼下来,向使者大声说着什么,而使者也微笑点头而应。
杨继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他也不需要懂,因为眼下就是最好时机。
杨继藉着周围役夫的掩护,悄然从栈车板底下抽出百炼刀。与此同时,一个身量不高,但异常壮硕的役夫也不声不响从另一辆栈车底下摸出两柄短斧。杨继与对方互相打了个眼色,同时点头——这个壮汉是邑娄人,名昭,听说还是一个部落的族长,与百名族人被夫余人征召出战。
在杨继临时加入之前,行动本是昭来指挥,眼下自然退居副手。邑娄人比较落后,比如昭身为族长,勉强只听懂汉语,却一句都不会说。所以这正副指挥只能用简单的眼神或手势来简短交流。
做好准备后,杨继上前两步,走到那属官身后,低声道:“最后一个任务,带我上前,说有要事禀报,然后,你就可以寻找安全之所避开。放心,太守允诺你的一切,必如你所愿。”
这个被威胁利诱所收买并安插杨继等人混入役夫队伍里的“高奸”,脸色苍白,不敢拒绝,只得磨蹭着上前,对那正与守将言谈正欢的使者鞠了一礼,低声说了句什么。
使者与守将俱惊讶地转过脸来,然后,他们看到了一道刀光与两轮斧影。
百炼刀与双斧几乎同时架在使者与守将的脖颈上,杨继对四周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士卒大喝一声:“奉大汉辽东太守令,伐夷讨逆,接收尉那岩城。放下武器者,生!负隅顽抗者,死!”
变生肘腋,被挟持的使者与守将惊怒交集,哇哇叫嚷着什么,而周围的士卒不知所措。
这时杨继听到昭大吼一声,八个夫余、邑娄人纷纷取出短兵,重重砸在那一瓮瓮陶罐上。砰砰乱响声中,陶罐破碎,流出的却不是酒,而是黑亮的火油……
丸都山上第一簇火苗窜起时,还不引人注意,直到火势渐炽,浓烟如柱,终于引起国内城与马訾水畔高句丽人的恐慌。但这时还没人清楚是个什么情况,是失火,还是……
有高句丽官员慌忙入帐,向伊夷模禀报。
“什么?丸都城火起?”伊夷模这时正举着牛角樽,向马悍致意,闻言大惊失色,扭头望向帐外。
就在这时,伊夷模耳边传来一个冷如冰碴的声音:“高句丽君,以后脑勺对人,是很不礼貌的。”
旋即,伊夷模的脑袋就被一股巨力生生扭转过来——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一周,以一种活人不可能有的角度扭转过来,正对马悍那冷蒙蒙的眼珠……
望着伊夷模死不瞑目的眼睛,马悍只淡淡说了一句:“你的曾祖曾玩过诈降,并由此攻入辽东,杀戮数千军民。我现在也不过是一报还一报,不只是你高句丽人才会耍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灭国之战:定局】
(昨晚那一章是加更感谢大盟的,没想到大盟还加赏,十五真是太惭愧了,奉上四千字章致谢。感谢赵无恤2014、ufgw、光辉的宪章、无奈于红尘、shazlf,支持至月末。)
~~~~~~~~~~~~~~~~~~~~~~~~~~~~~~~~~~~~~~~~~~~~~~~~~~~~~~~~~~~~
丸都山上那一簇火光亮起时,被释放的四百多高句丽军卒刚刚来到国内城西门。守军正待一一甄别这些俘兵的身份,丸都山上的火光与浓烟,令城内城外俱起骚动,一时之间,谁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马訾水畔传来的震天厮杀声,终于令守军与俘兵都明白过来——这是辽东军的陷阱,大王危殆!
远远奔来几骑,马上骑士俱是随大王前去谢罪的官员,此刻这几个官员满身血迹,面无人色,拚命冲着城上嘶喊:“快!快开城门,辽东太守击杀大王,传首诸军。此刻军心涣散,胡人骑卫已降,对宫卫反戈一击,大对卢亦没于乱军之中。辽东人快杀过来了!快开城门,把人放进去,再闭城自守,迟则不及!”
大王死了?!大对卢也死了?!连最精锐的宫卫骑卒也近半反叛了?!这晴天霹雳将西门守军与城外的俘兵们震得半天回不过魂来。待回魂之后,城上城下,一片混乱。俘兵们争先恐后往城门冲去,而守军也顾不得一一甄别了,赶紧把人放进来是正经,否则等到辽东军杀过来,这些刚被释放的军卒又要当俘虏了。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俘兵里突然传来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我等俱是大王子的部曲,眼下二王子身故。即位大宝者,只能是大王子。我们应当冲到宫槛处,将被囚禁的大王子救出来,拥其登基。兄弟们,一场大富贵就在眼前,万不可错过啊!”
这个声音宛若魔音一般,令混乱的场面为之一静,时空仿佛凝滞了两、三秒,下一刻,西门沸腾了。
“我等俱是大王子旧部。岂能坐视大王子身陷囹囵。”
“对极!快去救大王子,扶保大王子登位!”
“大伙儿快随我冲啊!”
无须什么政治头脑,只要智商及格就知道,眼下正是抱大腿的最好时机,这拥立之功,非同小可,那是几辈子都碰不上的好事。只须有人一点醒,谁不争先恐后。
先前那声音夹杂在乱哄哄喧嚷中,若有若无:“快去城门军械处夺取兵器。谁敢阻拦我等勤王就杀谁!”
起初只有附近的俘兵听到,跟着大嚷起来,随后越来越多俘兵齐声高呼“取兵器,共勤王。敢阻拦,杀无赦!”喧嚣震天,潮水般涌入券门。
西门守军相顾骇然,有那机灵的。悄然溜下城,携兵器随着人潮向宫城涌去。便是那西门守将,脸色变幻数番之后。也是一咬牙一跺脚,吩咐副守看好城门,自己也脚底抹油了。眼下天大的事也大不过拥立之功,守在这里就算击退辽东军,也不过是本份,能有多少功劳?而只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大王子面前,表明效忠之意,这政治利益,哪里是傻站在这里能比得了的?
问题是谁都不傻,守将跑去表功了,副守也将城门侯叫来,令其守城,很快也玩起了失踪。城门侯脸色极为难看,两个上司自家走了不打紧,还拉走了几百军卒“勤王”去了,他手头只有不到二百人,这城门可怎么守?而且,他也很想去“勤王”啊!
正当城门侯纠结不已之时,蓦然看到城头涌现十余人,为首一个黄须壮汉边走拔剑……
城门侯大吃一惊,慌忙伸手按刀:“尔等何人?意欲何为?”身后数十军卒也纷纷拔刃挺矛,围拢上前。
呛!黄须壮汉拔剑出鞘,却不攻击,而是双手捧剑,向城门侯展示:“军侯可识得此剑否?”
城门侯定神看了一眼,脸色倏变,说话都不利索了:“这、这不是大王子的佩剑么?”
黄须壮汉咧嘴一笑:“正是。某乃大王子之近侍,得大王子赐剑,令某守住此门,勿令随二王子出城谢罪之臣工返回……军侯若觉不便,可率部曲入宫,大王子想必是很愿意看到的……”
一般能守城门的,那都是眼皮子活泛的,城门侯一听这话,自然心领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