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大文豪-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31年。

由于林子轩的名气太大,而且这件事又极为机密,美国情报机构只能派遣间谍前往上海。

1931年,世界各国最精锐的情报人员齐聚上海,对林子轩展开彻底的调查。

日本和苏联想要除掉林子轩,美国、英国和德国想要查实林子轩是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其他国家更想知道这几个大国派间谍来上海的目的。

这些间谍在上海斗智斗勇。有几次正是美国间谍破坏了日本对林子轩的刺杀。

林子轩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上海是他的主场,这些消息瞒不过他。

他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变成了谍战片,然而,只要他不离开法租界,就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这里还是中国,他是具有极大声望的社会名人,外国间谍不敢轻易的绑架他。

这一次,他需要做出选择,是留在上海。还是到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事到如今,他不怎么在乎这个奖项,不过他需要一个国际舞台,来揭发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做最后的努力。

有什么比诺贝尔颁奖礼更好的舞台呢。

他决定前往瑞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之后,日本情报机构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的除掉林子轩,不能让林子轩在国外发出声音,攻击日本。

其他国家的间谍喜出望外。他们在中国没机会动手,这次一定要秘密的抓住林子轩。

即便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让林子轩落入其他国家手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林子轩真的是《高堡奇人》的作者,得到林子轩就可能赢得下一场世界大战的胜利。

1935年10月22日,林子轩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

在码头上欢送他的民众并不知道这是一次或许永远无法回来的旅程。

林子轩站在邮轮上,摘下礼帽,面带微笑,朝着码头上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个影像定格在一位记者的相机底片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邮轮启航,各国的间谍在邮轮上寻找林子轩的踪迹,他们并不知道林子轩已经离开邮轮,登上了一艘走私船,朝着香港而去。

这次的行程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留在邮轮上的是林子轩的替身。

他用假身份从香港前往美国,再从美国前往欧洲,如此往复,终于在12月10日之前来到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演讲中,林子轩做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揭露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暴行,揭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以及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对世界的威胁,这是一次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他用了一首小诗做为演讲的结尾。

“在德国,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工会会员的时候,我没有抗议,我不是工会会员。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或许我离开这里就会遭到暗杀,但我绝不后悔。”林子轩最后说道。

第三百七十二章怎能忘得了

1949年2月,上海林公馆。

林家大部分人都聚集在这里,等待着林子轩的最后决定。

作为这个大家族的掌舵人,林子轩的决定就是这个家族的最终命运。

在这个改天换地的大时代面前,任何家族都是那么的渺小,林家也不例外。

即便林家有庞大的资产,有林子轩这位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但在历史洪流的冲击下,仍然需要慎重的做出抉择。

林子轩坐在书房里,沉默不语。

他已经五十岁了,来到这个世界也有三十个年头,这些年他做过不少事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进程,挽救了许多生命。

这一切的改变或许要从1935年说起。

那一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发表了一场演讲,引起了世界轰动。

但也带来了被刺杀的危险,这一次,那些间谍们不会受骗了,一定会进行周密的部署。

他甚至无法离开瑞典。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次帮助他的人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呼吁世界上的文学家和科学家组成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

用这种方式护送林子轩平安回到中国。

这些人物在世界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一个人或许力量有限,但一群人就不能被忽视了。

间谍们不可能在他们面前刺杀或者绑架林子轩,要考虑到国际影响。

就这样,一艘驶往中国的邮轮从瑞典出发。

邮轮上至少有五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还有十几名各国知名的科学家和作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著名的反战人士。

在邮轮上,爱因斯坦和林子轩有过一次交谈。

他之所以帮助林子轩和高堡奇人有关。小说中有关于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情节,这部小说挽救了很多犹太人的生命。

作为犹太人中的著名人物,他看过那本被犹太人藏起来的书稿。

结合林子轩的处境。以他的聪明,能猜到些什么。

即便林子轩不是高堡奇人的作者。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不是谁都能冒着生命危险在瑞典发表反战演讲的。

他们谈论了如何终止战争的问题。

林子轩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有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武器掌握在各国手中,那么各国会不会因为彼此忌惮而不敢全面开战,如此就能保证世界的和平。

“你真的是从时间桥的那一端而来”交谈的最后,爱因斯坦好奇的问道。

正是在这一年,爱因斯坦和罗森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在特殊的时空结构中存在一条贯穿空间和时间的隧道。

这条通道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叫做时间桥。

不过。他们推导的结论是这座桥无法通过,任何物质想要通过,都会被撕裂。

爱因斯坦碰到林子轩这种疑似的时空穿越者,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他自然想要验证这个科学理论是否正确。

其实,这个话题他们在十多年前曾经进行过一次。

在19年的上海,林子轩问过爱因斯坦这个问题,到了1935年,爱因斯坦反问林子轩。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时爱因斯坦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林子轩也不想承认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我只是一个迷失在这个世界的旅者。”林子轩非常文艺的回答道。

一晃十几年过去,林子轩想到当时爱因斯坦错愕后的会心一笑,就觉得人生真是奇妙。

此时此刻。在他面前摆放着一叠信件,有劝他离开的,有劝他留下来,里面甚至有不少大人物的亲笔信。

他已经想了很久,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不想离开中国的土地。

整个家族的命运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良久之后,林子轩起身,走到外边,林家的人都静下来。等待着答案。

“我们去香港。”林子轩低沉道。

无论怎么说,香港都是中国的土地。他想在香港等待回归的那一天。

1978年8月,香港林公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在香港,说起林公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地方,因为香港只有一座林公馆。

不是说其他姓林的住宅不能称为林公馆,而是大家只认为那一家才是真正的林公馆。

所谓林公馆,自然指的是林子轩所住的地方。

这些年,林家在香港发展的极为兴盛,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受到市民的爱戴。

林家的这位客人非常神秘,家里的仆人都被赶了出去,由林子轩亲自接待。

这一年林子轩78岁,这位客人81岁。

两人就像是老朋友一样的闲聊着,他们虽然经常通信,不过的确是多年没有见过了。

他们回忆着过去的岁月,时光荏苒,但两人的友谊一直没有变过。

林子轩走到一旁,拿出一张唱片,放在留声机上,或许是人老了,他喜欢听这种老唱片,有一种怀旧的味道,可以让人心静。

留声机中传来悠远的歌声。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倒回,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这时候,林子轩伸出手,做出一个邀请的姿势,十足的绅士风度。

那位客人笑了笑,站起身,和林子轩一起跟着音乐慢慢舞动。

在音乐声中,他们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上海,两人第一次跳舞的时候。

那一年,林子轩岁,她26岁。

那是19年10月份,林子轩为了向上海文坛介绍徐至摩特意举行了一次聚会,这次聚会真是宾客云集,名流荟萃。

有文坛领袖胡拾、有文学研究会的郑震铎和沈燕冰,有创造社的郭沫偌和郁达浮,有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有上海的名伶佳人。

青年男女们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文坛名流们互相交流着轶闻趣事,记者们忙着拍摄照片。

林子轩和宋家三小姐跳了第一支舞,她抱怨林子轩跳的不好,林子轩无奈的恭维一番。

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就好像发生在昨日一般。

那时候的上海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名士高歌,佳人起舞。

怎能忘得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