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大文豪-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条。”

从三月份到四月份,在上海,华人和日本人的关系极为紧张。

这就是国民外交,也就是国家民间团体的外交。

身处这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之中,林子轩深受感染。

林家牵头,组织上海的纺织企业接收那些不愿意在日本纱厂工作的工人,给予妥善安置。

上海万象广播电台成了宣传工具,每日都会宣扬对日绝交的政策,这是一场全民动员。

不过,这虽然是一件大事,可平常的日子还是要过。

好消息是美国人奥斯邦终于撑不住了,他挪用公款的事情被发现,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要把他调离上海,回去接受调查。

他找到林子轩,想把手里的收音机低价转让给林子轩,只要成本价就可以。

奥斯邦报出的成本价是50块银元,林子轩极为无语,这家伙商人本色,恶习不改啊。

最终,奥斯邦以30块的价格把收音机转手,还把在电台的股份转让给林子轩,带着一腔悔恨踏上了返回美国的邮轮。

还有一件事,就是《射雕英雄传》的拍摄工作。

林子轩准备分三部电影拍摄,分别是《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和《华山论剑》。

和《西游记》一样,他就是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摄。

民国时期的观众能看到这种电视剧已经很满足了,《射雕英雄传》红遍上海滩,自从明星电影公司宣布拍摄《射雕英雄传》后,报纸上为此争论不休。

每个读者心目中都有一个俏黄蓉。

所以,这部电影的关键人物就是黄蓉。

殷明竹漂亮是漂亮,但不够古灵精怪,她适合那种高雅大方的角色,何况她接拍了但杜予的另一部电影。

阮玲钰年龄太小,过两年还差不多,林子轩想了想,只有孟晓冬比较合适。

孟晓冬自从离开明月歌舞团后,就专心在京剧方面发展,几乎每周都在上海大世界演出。

她在名气上虽然还比不上真正的京剧名角,但因为有一个当红歌星的身份,在人气上和那些名角们不相上下。

在法租界,有林子轩这个后台,还没有人敢招惹她。

就算有洋场阔少有什么想法,也会被人提醒和劝阻。

毕竟,在传闻中,孟晓冬可是林子轩捧出来的女人,林子轩不可怕,冯敬尧才可怕,除非你背后的势力足够大,否则还是少惹为妙。

孟晓冬也知道其中的原委。

林子轩曾经说过,不会让她陪客人喝酒,不会唱堂会,这些林子轩都做到了。

这一次,林子轩找她扮演黄蓉,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总之,这个男人不会骗她就是了。

孟晓冬扮演黄蓉的消息传出后,观众非常期待。

孟晓冬的名气足够大,容貌也够美丽,这就足够了。

这是歌星向着影星转变的开端,以后还会有很多唱而优则演的歌星。

第一百六十章大规模写作计划

有一次,林子轩和向慨然闲聊,聊到了仙侠这个话题。

向慨然的《江湖奇侠传》很受读者欢迎,和林子轩的武侠小说不同,《江湖奇侠传》的重点在于一个“奇”字,故事情节颇为奇崛。

比如,其中会出现会法术的道士和一些法宝。

按照向慨然的说法,这是湘南一地的农俗传说,他只是加入故事之中而已。

然而,正因为如此,给小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算是介于武侠和仙侠之间的故事。

在民国时期,还没有仙侠小说这种说法,而是称为“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这类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这是鲁讯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

对于志怪小说大家都很熟悉,就算没看过,也大略听说过。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后世网文上的仙侠小说不少都是取材于这些古典文学著作。

不过仙侠小说和志怪小说有不小的区别,志怪小说应该属于神话类。

到了近代,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这是一部将近500万字的巨著,其中天劫的设定和修炼体系独具一格,影响到后来大部分仙侠小说的创作。

有意思的是,还珠楼主是按照武侠小说来写的《蜀山剑侠传》,没想到写出了新格局。

林子轩没有写《蜀山剑侠传》的兴趣。

他虽然知道这部小说,也看过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却没有看完《蜀山剑侠传》这部书,因为篇幅实在是太长了。

他看过不少后世的仙侠小说,较为出名的算是《诛仙》和《仙剑奇侠传》。

后者属于游戏,不过却有官方的系列小说。

因为电视剧热播,他还看了《花千骨》,其他网络上的仙侠小说更是不计其数,只是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以打打杀杀为主,缺少情怀。

至于《飘渺之旅》这一类,应该算是升级流的修真小说。

林子轩不打算写武侠小说了,开创性的工作做做就好了,太过重复意义不大,所以他准备写一部仙侠小说,开创仙侠这个流派。

他选择了《仙剑奇侠传》。

不仅因为他喜欢赵灵儿这个角色,还因为这部小说比较容易拍摄成电影,故事情节容易被观众和读者接受。

《诛仙》的话太过魔幻了,估计这个时代的读者不怎么能够理解。

向慨然对林子轩提出的“仙侠”这个概念比较感兴趣,两人交流,谈的比较随意。

林子轩就随口拿《飘渺之旅》举例子。

一位民国时期的落魄青年,被一名修士通过传送阵带到了另一个星球,在那里有各个朝代的遗民和各大门派的修士。

这些人有法宝和符篆,用灵石修炼,争抢天材地宝,乘坐星空梭可以跨越星空。

随着林子轩的讲述,一个以宇宙为背景,星空为战场,各种法力高深的修士纵横其中,互相杀伐的故事就这样在向慨然眼前展开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写的武侠小说格局还是太小了,这才是大格局。

他明白这还是武侠小说,只是换了一种讲故事的方法。

把武功换成法宝,把城市换成星球,把侠客换成修士,但在故事情节的写法上没什么变化,都是穷困落魄的小人物通过不断的奇遇和冒险变得强大。

当然,能够想到这个主意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他看了看林子轩,觉得此人不愧是写通俗小说的大师级作家,随口一说就是一个好创意。

在文学写作上,好的创意比好文笔更重要,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大多都是一个套路,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创意。

“那你怎么不动笔呢?”向慨然疑惑道。

“我哪有时间写啊!”林子轩苦笑道。

他要是把那些看过的小说都写下来,那他也不用做其他事情了,每天就写字好了。

向慨然极为无语,你没时间写,可以找人代写啊。

在这个时代的上海,随着报刊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职业作家。

为了赚钱,或者因为人情关系推脱不掉,一些出名的作家可能同时给十几家报刊写稿,就算他的写作速度再快,也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代写就应运而生了。

只要作家设定好了大纲,交代了大致情节,这些代写者就能很快的完稿。

代写者一般都是不出名的写手,文笔不错,只是写作天赋不佳,与其向报社投稿被拒绝,还不如代写赚取生活费。

向慨然这么一说,林子轩顿时醒悟。

他其实知道这种方式,只是把脑海里的小说看成了自己私人的东西,不想和别人分享。

现在的情况是他没有时间写出来,不如找一批文人过来,把故事大纲和设定发给他们,让他们填充故事情节,如此就能大规模的把后世的小说搬到这个时代来。

这些通俗小说虽然文学价值不高,却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可以大赚一笔,还能从中选取读者追捧的作品拍摄成电影。

说干就干,林子轩找来平禁亚把计划说了一遍。

平禁亚欣喜不已,觉得这位大老板终于开窍了,他早就想找人代写《射雕英雄传》的续集了,这么火爆的小说不写续集实在是太可惜了。

平禁亚两年前也是代写圈子里的一员,很快就搜罗到六名专门代写的作家。

于是,万象写作工作室就这么成立了。

他们写出来的小说只能用同一个笔名,版权归万象书局所有,这就叫做写作专业化。

林子轩拿出《飘渺之旅》和《甄嬛传》让他们试水,一部修真,一部言情。

他提供大纲和背景设定,其他人填充情节,然后由他审阅。

如果写的还算可以,又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就继续运作下去,像流水线一样的出产畅销小说,否则就当作一次尝试好了,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第一百六十一章文化倾销战略

一个星期后,林子轩把工作室写的稿子收上来审阅。

他给了这些人第一集的设定,大概能写上十万字左右,不过这些人只写了八万字不到。

林子轩原本以为是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行,不懂得拖剧情和灌水,这可是网文的两大法宝。

但他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些人完全理解什么是灌水,环境描写是一段一段的,甚至一张桌子都要写上一大段,大量的对话充斥其间,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唠家常一样。

可就算是这样,还是没有凑够十万字。

林子轩看了一会就找到了原因。

原因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文笔太好了,不会后世那种大白话的叙述方式,就算是啰嗦,也啰嗦的很有文采。

这让林子轩非常汗颜,如果是他写这类小说,一定是通篇的大白话,一个意思翻来覆去的说,唯恐读者不明白。

这就难怪一些文人攻击他的小说没有文采了。

看来找这些人代写算是找对了,他们写出来的小说才真正符合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唯一的瑕疵是这些人的写作风格不够统一,看起来更像是拼凑出来的小说。

这也是代写小说的一大特点,由于代写的人经常替换,导致前后文风不尽相同,很容易被读者发觉,应该找人审核一下,尽量统一风格。

不过通俗小说说到底就是消遣娱乐,只要情节吸引人,其他缺陷可以忽略。

总体来说,林子轩比较满意,便让平禁亚继续这种经营模式,培养一个写手团出来。

平禁亚不由得意气风发,有了这批写手每日提供的稿子,他终于能把《通俗小说周报》改成《通俗小说日报》了,这是万象书局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这些小说将来还会出版发行,这又是一笔收入。

这些作者也不局限于写小说,还可以写小品文和杂文,必要时还能参与论战,这是万象书局的后备力量。

他似乎看到了一家大型出版社正在向他招手,而他正是这家出版社的领军人物。

这个时候,他下意识的忽略了林子轩的存在。

经过这件事情后,林子轩开始了发散思维,这种写作模式不必局限于中国,还可以写外国小说,而且是大批量的写作。

他脑海里有不少只知道大概情节,却没看过原著的小说。

比如《超人》和《变形金刚》之类的故事,他看过电影和美剧,如果写下设定和大纲,找一批精通英文的作者写这类小说,会不会在美国获得成功呢?

反正只是通俗小说,不是那种需要精雕细琢的文艺小说。

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些小说倾销到美国去,在赚钱的同时,也能影响到美国的文化。

如果以后好莱坞要拍摄这类电影,就要问问林子轩同不同意了。

这样类推下去,日本的小说和漫画,苏联的小说,英国的小说……

林子轩可以向全世界倾销文化产品。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想要实现需要极其庞大的工程。

首先,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精通英文的人并不多,他们可以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为什么要帮你代写小说呢?

比如周瘦绢就精通英文,可他是《自由谈》的主编,不可能帮你写《超人》这类小说。

其次,这些小说能不能获得成功还是未知数。

毕竟时代不同,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后世畅销的小说放在这个时代可能会扑街,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最后,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是林子轩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他需要一个能够长期合作的团队。

虽然有着诸多困难,但对于穿越者来说,没有挑战的人生太过无趣了。

林子轩准备在上海做一个实验,上海的租界内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说是一个联合国都不为过,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只要摸清楚他们的阅读习惯,就能知道什么小说会在他们的国家畅销。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俄国人。

来上海的俄国人都是逃难来的,你要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推崇苏联革命的小说,一定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林子轩想首先拿日本人做实验,日本对中国倾销商品,林子轩就把文化反倾销过去。

1915年,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人已达到7169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纺织业大规模投资上海。

1923年,上海到长崎定期航线开设,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侨民继续增加,达到了2万人以上,而且平均每天都要增加5名日本商人。

如今的虹口区,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社区。

日本人在虹口建立学校,用日语教学,教导日本礼仪,建立银行和医院,采用日元进行交易,可以说,虹口已经和日本国内没什么两样了。

只要小说和漫画在虹口区的日本人里受欢迎,就能卖到日本本土去。

林子轩和日本人的关系不好,而且中国小说想要进入日本并不容易。

他要找一位日本人作为中间人,利用这个中间人把小说倾销出去,赚取日本人的钱财。

他想到了一位日本人,此人叫做内山丸造。

林子轩知道内山丸造,是从后世鲁讯的文集里看到的。

何况,他在上学的时候也学过阿累的《一面》,那是一篇课文,讲了作者1932年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讯的情景。

1934年5月,上海的小报《社会新闻》在第七卷第十六期刊登了一篇短文《内山丸造底秘密》,其中写了内山丸造是日本小特务的事情,每月领取两百块薪水。

还污蔑说和内山丸造交好的鲁讯也是日本特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小报这种程度的攻击是正常现象。

为此,鲁讯在《伪自由书后记》中进行了驳斥。

即便是在后世,这件事也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大多都是根据那份1935年《社会新闻》的报道进行的加工。

林子轩不管内山丸造的身份如何,他只是想找一位中间人而已。

从后世的资料看,内山丸造也乐于把中国的书籍介绍到日本,对于日本国内的文坛和出版社比较熟悉,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一百六十二章奇怪的客人

这段时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闹的很僵,林子轩来到虹口的时候就发现周围大都是戒备的目光,日本巡捕拦下他的车子,进行了盘查。

林子轩坦然应答,他就是来转一转。

他怎么也算是上海滩的名流,日本巡捕就算是不认识他,但看着证件上的名字也知道林子轩的身份。

虽然弄不清楚林子轩的意图,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日本巡捕也不敢把林子轩抓起来。

否则事情一旦闹大,就会很难收场。

在巡捕眼中,这个中国人或许正希望如此,他们放林子轩进去,却跟在车子后面监视着。

林子轩要去的地方是北四川路余庆坊弄口旁的魏盛里,内山书店就在那里。

他没想到这个藏在小弄堂里的书店还挺有名气,很多有日本留学背景的中国人都知道,因为这里是上海极少卖日文原版书籍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喜欢看日文原版书籍,好像不如此就无法证明自己曾经在日本留学一样。

林子轩非常理解这种心理。

因为他在书房里也会摆放不少英文原版的书籍,虽然他从来不看,可总是一种象征,特别是有在美国留学的朋友来访的时候,还会翻开来展示一番。

林子轩虽然觉得别扭,但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到了在西方留学的留学生聚会的时候更为夸张,在交流中有人用法文,有人用德文,只懂英文的都不好意思开口,至少也要懂得三门外语才算是在西洋留过学。

所以,林子轩一提起内山书店,很快就得到了地址。

他对北四川路并不陌生,阮玲钰以前上的崇德女校就在这条路上,他找到内山书店,店面并不大,条件比较简陋,似乎还没有发展起来。

林子轩觉得自己应该是来早了。

现在的内山书店还在发展期,内山丸造恐怕要等到几年之后才会有能力把中国的书籍介绍到日本去。

这是穿越者经常会犯迷糊的地方。

林子轩心中想的事情是未来会发生的,而不是现在,中间存在着时间差,如果处理不好这个时间差,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像那次和宋子闻的矛盾一样。

他把事情看的非常大,因为宋子闻在未来很有权势,可在这个时间点上,宋子闻不过是个银行的打工仔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这一次也一样,他把内山丸造当成几年后的那个内山丸造了。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林子轩在小书店里转了转,店里大多是日文书籍和宗教书籍,他又看不懂。

不一会,一位个子不高的日本中年男人从后面走出来,他先用日语说话,看到林子轩露出疑惑的神情,又用带着日本腔调的中国话和林子轩打招呼。

林子轩回应了一下,并问起有没有文学类的书籍。

内山丸造拿出一本书籍介绍起来,心中不由得奇怪,你既然不懂日文,询问这些做什么。

内山丸造出生于1885年,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务工。

他自12岁起先后在大阪和京都的商店当学徒。

1913年,他为了生活从日本到中国上海从事药品销售工作,后来他以妻子的名义开办了“内山书店”。

刚开始的时候,内山丸造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开办的这家书店。

由于他是基督教徒,一开始卖基督教的读物,慢慢扩展到日文原版图书,因为在上海没有其他同类型书店的竞争,生意还算不错。

作为生意人,他非常敬业的向林子轩介绍书籍,毕竟看林子轩的衣着就知道是有钱人。

林子轩又问起这位叫做芥川龙之界的作家的情况,内山丸造既然经营书店,对于日本国内作家的情况倒是了解一些,便简单的说了几句。

这位客人并不满足,又问起其他日本作家的情况,有些作家内山丸造都没有听说过。

川端康城这位新晋作家他倒是有所耳闻,可三岛由纪芙是谁他就真不知道了。

其实,三岛由纪芙要到1925年才会出生,林子轩对这个时代的日本作家了解不深,记得比较笼统。

通过内山丸造的介绍,林子轩对日本文坛的状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可惜的是芥川龙之界的《竹林中》已经发表过了,这部小说在日本非常出名,后来被拍摄成电影,叫做《罗生门》。

好消息是川端康城还没有成名。

林子轩上学的时候学过《伊豆的舞女》,也看过《雪国》,这两本小说可以先写出来。

当然,要用笔名,他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写了日本小说。

他还可以把后世日本的电视剧列出大纲来,组织精通日文的写手团写出来。

这类描写日本本土故事的小说应该会大获成功。

林子轩记得在后世当《血疑》这部电视剧在中国播出的时候引起的轰动,他现在就把这种轰动返回日本。

他还打听到内山丸造的日文书籍都是从东京一家叫做东京堂的书店进货。

东京堂书店于1890年开业,1891年涉足出版业务,1898年创办《杂志世界》,在日本的出版行业有一席之地。

林子轩打算把《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投给这家出版社,试试水。

如果条件不错,那就继续合作,他还有更加宏大的计划,那就是漫画行业。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人,就数日本人对漫画情有独钟了,林子轩不怎么看漫画,但他看过根据漫画改编的动画片。

比如《机器猫》和《圣斗士星矢》。

他自然不可能拍摄动画片,但可以把他看过的动画片找漫画家还原成漫画卖到日本去。

这就叫做文化产业的循环利用。

鉴于《机器猫》里出现的科幻元素太多,《圣斗士星矢》又过于宣扬暴力,林子轩决定拿《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来做实验。

在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内山丸造终于送走了这位奇怪的客人,让他郁闷的是这人询问了半天,却没有购买一本书籍。

林子轩刚刚离开,日本巡捕就走进了内山书店,盘问情况。

此时,内山丸造才知道那位奇怪的中国人叫做林子轩,是一名小说作家。

第一百六十三章我需要这里成绩最差的学生

在后世,提起民国时期的漫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