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大文豪-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他不会在纽约这么做,要到美国其他城市去完成邮寄工作。

反正他要去一趟好莱坞,就选在洛杉矶吧。

至于蝇王出版的事情,他交给了彼得逊律师处理。

由于邮轮上乘客的宣传,这本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加上林子轩出版过两本畅销,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不少纽约的出版商都找上门来。

此时以林子轩的名声可以和出版社谈条件了,无论是稿酬还是版税都会有大幅的提升。

这是著名作家的待遇。

林子轩倾向于和大型出版社合作,或者是有实力的中型出版社,因为他们具有完善的销售渠道,能够把推向更大的舞台,包括销售到国外去。

他自己就是做出版的,非常了解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相对于蝇王的被争抢,他年前邮寄过来的那套新文学丛书就受到了冷遇。

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书籍,市场却反映冷淡,而且出版社并没有给予重点宣传和推荐。

只有少数对林子轩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才会购买。

林子轩多年培养出来的读者群发挥了作用,他的和戏剧剧本卖出去上万册。

这些读者惊奇的发现林子轩还写过戏剧,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接下来,冰欣的销量稍微好些,无论在哪个国家,读者对于女性作家都怀有好奇心。

文学评论家更为关注鲁讯和郁达浮的,在美国,关注中国文学的评论家较少。

这些人写出来的评论都不怎么靠谱,他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感情压抑的中国。于是就按照他们对于中国的想象写了评论。

结果就是扭曲了的本意。

在这些人的印象中,中国和位于远东地区的其他亚洲国家类似,都是被殖民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文学带有明显的受压迫和反抗色彩。革命和暴力横行,民众困苦不堪。

这是新文学普通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新文学过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中国人的痛苦和无助,悲观和绝望,缺少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在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友爱都是正能量,歌颂真善美没什么不好。

但以鲁讯为首的文学研究会成员都在着力的挖掘生活中的悲苦,以为把这样悲惨的人生展现出来,就能唤醒大众。

一旦有作家歌颂生活,就会被认为是在为北洋政府粉饰太平,从而受到攻讦。

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创作倾向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特征,文学和政治离得太近了。

在后世,这种做法叫做上纲上线,把所有问题都提到重大原则的高度。

林子轩的边城就被有些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他们主观的认为湘西连年战祸。哪里有那样纯净的山水和人心,不过是一种臆想罢了。

但这些人并没有深入农村里去观察和生活,只是凭着主观经验进行抨击。

反正只要是写社会好的,都是粉饰太平,都是虚假。

林子轩不反对描写社会的黑暗面,揭露北洋政府的暴行,但不能由此武断的认为其他的文学作要被消灭。

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绝不可取,他一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也是他选择鲁讯和郁达浮的原因,因为他们代表着新文学的成果。

不能因为这类和他的创作主张不同就不给出版。那样的思想太过狭隘了。

这套新文学丛书在美国没有引起反响,但在国内却受到了热捧。

这毕竟代表着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在国外出版了,迈出了一大步。如此一来,这些作家都是世界级的文学家了。

国内的报纸大篇幅的报道此事,还采访了郁达浮和鲁讯,搞得非常隆重。

他们把美国评论家的话翻译过来,专门挑好听的刊登在报纸上,批评的直接删掉。

就这样。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神奇的接轨了。

看到这种情况,国内的不少作家心思活泛起来,纷纷向林子轩打听情况,他们也准备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林子轩都不好意思告诉他们销量,卖出去上百本算是畅销么?

这一次真的是赔本赚吆喝了,他劝那些人不要心急,要一步步的来,却被人鄙视。

他们觉得林子轩太自私了,你自己在美国出名了,就想挡住别人的路。

谢冰欣身在美国,知道真实的情况,却没有说出来,她的卖出去不到一千本,相对于在国内的销量,说出去太丢人了。

大家心照不宣就好了。

林子轩其实没有搞明白国内那些作家的意思。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书在美国的销量,也不在乎能不能赚钱,只是需要一个世界级文学家的名头,好在国内唬人。

到那时,他们也可以谦虚的说我的书在美国出版了,这多有面子啊。

如果只是这样,林子轩倒是可以为这些人介绍美国的小型出版社自费出版。

美国的一些小书商不怎么注重经营,而是重视利益,只要给钱,出版完全不成问题。

这一次的新文学丛书不能算是成功,却也不算失败,总要进行尝试,慢慢的积累。

第二批新文学丛书,林子轩打算出版散文和诗集,让国外的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学。

他这次到好莱坞是推销电影。

经过几年的电影输入,如今的明星电影公司在好莱坞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美国放映的中国电影大多出自明星电影公司。

他已经不需要通过中间商来和大电影公司接触了,而是直接可以联系派拉蒙和环球。

虽然价格仍然很低,也不会有太好的放映时段,却是一种进步。

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愿意购买明星电影公司的电影,一方面是电影质量不错,另一方面他们需要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电影供西方观众猎奇。

同时,也能吸引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进入影院。

只要能赚钱,这些电影公司并不在乎观众是白人还是华人。

这一次,林子轩推销的是杀手李昂,他要看看这部片子能不能在美国获得成功。

第二百七十八章偷偷改变世界的感觉

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内,林子轩拿着从不同商店买来的大信封和邮票,把一本本书籍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和打印出来的地址。

这些地址都是世界各大出版社的地址,以美国的居多。

在行动之前,他带上手套,把所有物品都擦拭一遍,这是为了防止留下指纹。

他相信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指纹提取技术,但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林子轩来自后世,他比谁都了解未来的科技,万一因为今天的一时疏忽导致几十年后被人查出来,那真是丢尽了穿越者的脸面。

而且,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指纹识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

这种技术曾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国古代的契约、户籍和诉讼中。

在那些文件上总是会被要求按上手印,这就是身份确认。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已经知道了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还能对指纹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区分,并分门别类,应用到实践上来。

做完这一切,他呆在房间里等着。

他来到洛杉矶已经两天了,这两天他装成游客进行实地考察。

他在观察这个城市的环境,街上的警察对于陌生游客是否在意,有没有人暗中跟随,清晨和傍晚街道上的治安状况,最关键的是邮筒的位置。

事实上,林子轩过于小心了,也难怪,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做这种事情。

他在后世看过的谍战片中,间谍总是在最后关头出现问题,然后被抓住或者打死,所以他格外的小心谨慎。

实际上,美国的情报部门不会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他又不是外交人员。

他以为自己在改变世界,可是世界上的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有点自己吓自己了。

清晨时分。林子轩拿着行李箱,坐上第一班电车,前往洛杉矶的另一端。

这个时候整座城市刚刚醒来,大多数美国人正在家里吃着早饭。准备上班,街道上非常冷清,只有过着夜生活的人才在此时回家。

半个小时后,林子轩下车,找到街边的邮筒。打开行李箱,把一个个信封装入邮筒。

然后,他打量了一下周围,没什么人关注他。

他脱掉手套,放进口袋里,拎起空空的箱子,走到道路另一端的站台,等待着电车的到来,接着坐上电车,返回旅馆。

在电车上。刚刚升起的日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脸上,有点刺眼。

他眯起眼睛,不敢相信会这么的顺利。

世界会因此而改变么?

林子轩不知道,他会关注随后几年世界局势的发展,以此来验证这本书有没有起作用。

当然,他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

如果几年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没有改变,仍然坚持除了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并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那林子轩就会把苏联拉下水。

他在后世的网络上看过不少有关苏联的架空历史小说,比如那本《克里姆林宫的狼人》。

按照这种套路,仿照《高堡奇人》写一本苏联被日本占领的架空文并不困难。

只要大致的历史事件吻合。想必会引起苏联的警觉。

林子轩发现这种偷偷改变历史的感觉有点让人上瘾,就好像自己在偷窥全世界一样。

他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越陷越深。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穿越者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他回到旅馆,刚好赶上早餐,吃完早餐,他退掉房间,朝着好莱坞而去。

来到好莱坞,林子轩找到道格拉斯希拉。把《魂断蓝桥》的剧本交给那位加拿大女孩。

经过慎重选择,瑙玛希拉选择了《魂断蓝桥》。

她知道以她此时在好莱坞的地位,米高梅公司不可能给她投资大制作。

《泰坦尼克号》是不用想了,《公主日记》是两个人的对手戏,喜剧片虽然讨喜,却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诺丁山》的剧本很有新意,但若是一位真正的大明星出演效果会更好,她还不够资格。

而且,此时的好莱坞女明星的地位显然比不上男明星,这个剧本可能不会被公司通过,得不到资金。

《魂断蓝桥》是她最为满意的剧本,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两个相爱的人却最终不能在一起。

特别是女主角最后的死亡,触动人的心灵,是战争和这个时代造成的悲剧。

这部电影会让人反思,成为经典,她也会因此而成名,被观众记住。

瑙玛爱不释手的翻看着剧本,拉着哥哥要去找米高梅公司的制片人,进行讨论,恨不得这部电影立刻就能开拍。

作为编剧,林子轩没有参与其中,他要和派拉蒙电影公司的制作经理见面。

派拉蒙是目前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掌握着全美连锁的电影院,旗下有着众多的明星,在好莱坞拥有霸主地位。

《乱世佳人》的电影改编权就被派拉蒙买走了,他们正在考虑是不是拍摄成有声电影。

明星电影公司的影片质量上有保证,每部电影根据类型能卖到4万到8万美元不等。

功夫片的价格高一些,文艺片的价格偏低,这就是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市场行情。

林子轩这次亲自来是想让他们看看《杀手李昂》,做一次市场评估。

那位经理听说是林子轩亲自主演了这部电影,露出感兴趣的样子,畅销书作家出演电影,这会是一个宣传上的噱头。

林子轩在美国有读者基础,只要这部电影质量不差,他愿意出10万美元购买。

在派拉蒙的一间放映室内,电影公司的不少内部人员观看了《杀手李昂》。

看完之后,他们对电影的评价不一,主要是针对电影的结局,也就是男主角死亡的剧情。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男女主角不是不能死掉,但却非常的冒险。

他们清楚观众看电影不是非要从电影中看到什么意义,而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电影公司铁定倒闭。

很多自认为有才华的导演觉得观众不理解他们,不懂得欣赏艺术,他们的电影非常深刻,讲了什么什么道理,具有什么什么内涵。

结果观众不买账,他们觉得特别委屈。

面对派拉蒙公司人员的疑问,林子轩倒是没有抱怨,说什么电影的深刻内涵。

这部电影只是一次试水,主要还是看欧洲那边的市场。

等他结束这边的谈判,再次见到道格拉斯兄妹的时候,发现他们一脸愁容。

第二百七十九章钻法律的空子

事情很简单。

道格拉斯和妹妹把《魂断蓝桥》的剧本交给了制片人,制片人看过之后觉得不错,就提交给了米高梅公司的高层。

这时候问题来了,米高梅公司刚刚从瑞典挖来了一位女明星,这位女明星在欧洲很有知名度,演出的电影受到广泛的好评。

米高梅公司准备力捧此人,正在四处搜罗好故事。

公司高层看了《魂断蓝桥》,觉得故事发生在英国,女主角很适合这位欧洲女星出演。

当然,他们也给加拿大女孩留下了一个角色,可以扮演女主角的朋友。

在这种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制度下,普通演员没有什么发言权。

除非是成为顶级的大明星,或者有电影公司高层做后台,才能有资格挑选剧本和角色,甚至和电影公司谈条件。

林子轩自己就是电影公司的老板,对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在明星电影公司内部,如果殷明竹或者孟晓冬看中了某个角色,那其他演员就只能退让,这就是大明星的特权。

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公平可言,与其停下来抱怨,不如努力走上巅峰。

在历史上,瑙玛希拉取得成功,并获得奥斯卡女主角的原因是在1927年她嫁给了米高梅公司的制片人,从而获得了挑选剧本和角色的自由。

到了1936年,那位制片人去世,她的演艺事业逐渐走下坡路,不久便退出了影坛。

好莱坞就是一个名利场,想要得到就需要付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林子轩对此爱莫能助。

这位加拿大女孩有两个选择,要么服从公司的安排,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等待下一次机会,要么拿回剧本。和公司闹翻,从此被雪藏。

至于离开米高梅,恐怕要支付不菲的违约金,他们兄妹不一定负担得起。

对于这位二线女明星来说。最明智的就是服从公司的安排,忍一时之气。

他打听到和瑙玛希拉争夺角色的是瑞典女星葛丽泰嘉宝。

嘉宝这位女明星林子轩倒是有点印象,她是好莱坞的一个传奇。

葛丽泰嘉宝于1905年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被迫离开学校去百货公司打工。做广告模特。

她在一个广告短片中的形象被导演看中,从此进入电影圈。

她还申请到瑞典表演学校的奖学金,学习表演。

1924年,嘉宝主演德国剧作家帕浦斯特的名剧《悲伤的街道》,使其成为欧洲受欢迎的影星之一,从而被米高梅电影公司挖到美国,准备力捧。

嘉宝在欧洲有名气,受到米高梅的重视,瑙玛想必是没什么机会了。

瑙玛希拉也是这么想的,她和嘉宝比起来毫无优势可言。那位瑞典女孩的确非常美丽,欧洲女人的深邃眼眸正是美国观众的最爱。

相比较而言,出身加拿大的她连地域优势都没有了。

在这个时代,美国还没有成为超级大国,欧洲则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无论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蓬勃发展的文化,欧洲都备受推崇,所以来自欧洲的女演员很受美国观众的欢迎。

但这位加拿大女孩并不甘心,她咽不下这口气。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可以一举成名的角色,她绝不想拱手相让。为他人做嫁衣。

瑙玛希拉权衡利弊,悲哀的发现她个人没有实力和米高梅这种大公司相抗衡。

如果拿着剧本投奔其他电影公司,比如派拉蒙和环球,可能落到和在米高梅一样的下场。

该怎么办呢?

她无意间看到了林子轩。这位东方人有自己的电影公司,能不能投资拍摄《魂断蓝桥》?

这或许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否则她就只能向公司屈服。

拍摄一部美国电影?

林子轩陷入思考之中,他比谁都清楚《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电影,投资拍摄没有问题,只是以什么形式拍摄需要考虑清楚。

这牵扯到美国的法律。

他不能以华人的身份投资。也不可能借钱给这对兄妹,十几万美元不是小数目,作为一个商人,要把商业和私人交情区分开来。

他和彼得逊律师联系后,发现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

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因为有彼得逊律师作为小股东,名义上属于美资公司。

只要以彼得逊律师的名义在美国成立一家美国明星电影公司,那么上海的那家公司就是美国公司的子公司,林子轩就能用美国明星电影公司的名义投资电影。

只是,如此一来,这家电影公司就成了彼得逊律师所有。

林子轩仅仅负责经营,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仔。

当然,为了保障林子轩在其中的利益和控制权,还需要签署很多的法律文件。

比如彼得逊律师放弃公司的经营权,全权委托林子轩对公司的经营,不干涉公司的决策,在利益分配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彼得逊律师只负责法律部门。

这就是钻美国法律的空子。

终于还是要走这一步了,想要在美国投资就要找一位美国合伙人。

这其实非常冒险,相当于把公司拱手让人,如果彼得逊律师从中耍花招的话,他辛苦积攒的家业就会付诸东流。

但风险和机遇并存,想要赚钱,怎么能不冒险呢。

林子轩不怎么熟悉美国的法律,他特意拿着法律文件去请教法律专家张康任。

他相信中国人不会骗中国人。

张康任仔细审核了这些法律文件,没有发现漏洞。

除了公司的所有人变更之外,林子轩的权利和利益都没有受到损害,在目前的美国,这是华人变相投资的一种常用手段。

不过这种投资金额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

也就是说,你不能搞个大型财团出来,直接影响或者控制美国的经济发展。

林子轩放下心来,开始规划未来在美国的投资,电影只是第一步。

他让妹妹林晓玲在美国明星电影公司挂名,负责一些文件的往来,审查账目。

至于道格拉斯兄妹,就看他们有没有脱离米高梅公司的魄力,迎接新的挑战了。

就在林子轩忙着签署各种法律文件的时候,那本《高堡奇人》通过美国的邮政系统运往世界各地,最先收到书籍的是美国国内的出版社。

第二百八十章第一位读者

在每一家大型的出版社里,都会有一些年轻的助理编辑。

这些年轻人或者刚从学校毕业,或者从出版社底层一步步来到这个位置,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邮寄来的书稿进行初选。

这份工作繁琐而无聊,每天就是看稿子,而且都是新人的书稿。

稍微有些名气的作家都不会采用这种投稿方式,而是有相对应的编辑负责。

助理编辑就是要在新人中发现值得出版的书稿,然后附上自己的意见交给主编审核。

这极为考验助理编辑的眼光和水平。

如果一位助理编辑能够推荐几本被市场验证为畅销书籍的新人书稿,那就证明了自己对图书市场的把握,会被提升为正式编辑。

每一位编辑和主编刚进出版社的时候大多都是从助理编辑开始做起。

所以说,这份工作虽然无聊,却很重要,关系到能否晋升的问题。

如果因为一时大意让一部优质的书稿从手中流失,而其他出版社却出版发行,并获得成功,那这位助理编辑会成为业界的笑柄,甚至会从此退出出版行业。

但工作时间久了,助理编辑难免会失去信心。

因为新人书稿的质量实在是不堪入目,想要从其中选出让主编满意的作品无疑是大海捞针,这种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科尔就是纽约一家大型出版社的助理编辑,出版社越大意味着竞争越激烈。

他在三年的时间内提交了数十部书稿,全部被主编否决了,和他同一时期的助理编辑要么升职了,要么转行离开。

经过无数的打击,他决定下个月辞职。到金融行业闯荡一番。

此时美国的经济已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复苏过来,金融行业异常的活跃,报纸上经常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惹得不少美国人都想要到股市上捞一把快钱。

科尔也是这么打算的,所以这几天他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能偷懒就偷懒。

出版社的信件收发部门会准时把最新的信件送到各个部门。其中就有一批新的书稿。

一般而言,装有书稿的信件上会有投稿的字样,很容易和普通信件区分开来。

这时候几位助理编辑无精打采的从中挑挑拣拣,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也期望自己能碰到一位文笔和创意都不错的新人作家。

他们一般是看信封上的字迹和地址。

按照以往的经验,字迹工整的作者往往创作比较认真,写出来的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

地址在大城市里的作者他们会优先选择,这说明作者的生活环境不错,有很大可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不是中学生水平。

对于那种地址是打字机打出来的信件他们很少去碰,这种人太懒,连在信封上写字都不愿意,可见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