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明大黄袍-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独莽古尔泰,脸色阴晴不定,有些怨恨地捏着手中的那杯羊奶。臂腕上的青筋如虬龙般蠕动着。

夜色凉如水,入秋之后,更加明显。站在城头的杨帆看着那星星点点的千帐灯,不觉有些怅然,他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错,不知道这次会死多少人。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次,大明的将士不会吃人,不会吃大明的子民。要么战死,要么站在胜利地巅峰,将大明旗插在敌人的尸堆上。

“想什么呢?”祖大寿走上城头。

杨帆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就这么站着。“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仗?”

祖大寿将那碗黍米粥放到杨帆面前,“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下去。”

“难道就不能和平共处吗?”杨帆问道,这是问祖大寿,也是在问自己。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战争,没有一个世纪是和平、宁静的,即使在二十一世纪,战火也是未断过。

祖大寿双手负背,道:“杨子,我知道你看不惯死亡。在顺天府下,我杀了那败类的时候,我就从你眼睛之中看出来了。你对于死亡很抗拒,但我要告诉你,和平最好的方式,那便是消灭敌人,这样就和平了。”

杨帆脸色惨白地呢喃道:“和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消灭敌人……和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消灭敌人……”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四章围城【三更】

“没错。你看看海上的那群倭寇。几百年前还不知道怎么穿衣服,跑来学习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连文字都是学我们的。看看现在,还不是拿着那破刀,远渡重洋地来找我们麻烦?没办法,信仰不同,就算短暂地和平,那也只是把那空葫芦强摁下去,总有一天会浮上来的。”

杨帆嘴角抽动了一下,不知道说什么,他只希望,凌河城内的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然而,这只是希望罢了。他还希望自己回到二十一世纪呢,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老祖,今天我想为将士们守夜。”

祖大寿点点头,道:“也好,你把那碗粥喝了吧。既然那帮建奴按兵不动,看样子是准备围城了。这场大战终将是一场拉锯战,把身体搞垮了可不行。小伙子年轻,熬个夜没问题,但这饭还是得吃得。”他拍了拍杨帆的肩,往城下走去。

杨帆站起来,在秋风萧瑟中,喝下那碗难以下咽的黍米粥。由于时间紧迫,连脱谷都还没脱,只能将就着下咽。这一夜,杨帆未眠。

战事的发展,果然如同杨帆他们所想的那样,八旗子弟开始在凌河城四周挖壕沟。而在凌河城中的杨帆也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能怎么办,下去打不过,还不如等待时机,一举突围。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但杨帆却要每天去看一下,粮仓之中是否有返潮现象。然后神神叨叨地说上一句,时候还未到。

城中的百姓已经有些慌张的情绪了。这么多天封城,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情了。一处屋檐下,老洪领到了今天的一斗黍米,连连道谢之后,便开始将那捧黍米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没什么事干,老洪就喜欢数米。

“小杨大人!您怎么来了?”老洪赶紧起来,还眼尖地他麻利地将一粒掉在地上的黍米捡起来,那布袋装好了。

杨帆笑了笑,道:“粮食还够吃吗?”

“够了够了,这些日子也不干活。就是吃一半,都饱了。”老洪笑着露出他那黄板牙,然后神神叨叨地将杨帆请到个没人的角落,道:“杨大人,我老洪当初在锦宁也看过不少仗,您告诉我,这次那群狗奴儿来了几千人马?”

杨帆苦笑道:“怎么,你也会打仗?”

“逼急了谁不会打仗?”老洪道,“当初宁锦大战的时候,征兵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一家子三个男丁都给抽走了。一人发一杆火铳就直接赶鸭子上架,管你会不会打,直接奔赴战场了。”

老洪提起这段往事,便欲落泪,道:“我那可怜的两个儿啊,一个被炸膛的火铳崩瞎了眼,现在只能在家里干干农活。还有个被狗奴儿一刀结果了性命。”

他摊出右手,指着那道深深地疤痕道:“大人您瞧,当时放火铳的时候,差点就把小的的一只手给炸掉了。还好小的放的快,不然就真的变独臂了。”

杨帆不知道这个性格开朗的老洪有这么多往事,勉强撑起微笑道:“有怨过朝廷吗?”

老洪靠在墙上,道:“要说不怨,那肯定是假话。但是这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所以我也不大怨朝廷,坏就坏在那些狗奴儿身上。有好好的地不种,偏要来打我们大明的主意。对了,杨大人,你说那黑土地还用得着施肥吗?我可是从来没见过,这土地还是黑的。”

杨帆回过神,道:“等打下了盛京城,第一件是,就是让你老洪带着弟兄们种满整个东北平原。这是大明亏欠你们的。”

老洪手中攥着的布袋不觉松开了。黍米洒了一地,老眼中依稀泛着泪光,他从来没有想过谁欠谁的,然而,就在杨帆口中听到亏欠二字的时候,还是不住地留下了热泪。他的脑海中涌出无数当年的画面。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讲得清,道得明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历史的车轮在进步的时候,必定要有无数鲜血淋漓的生命,在车轮下当做垫脚石,推动着车轮前行。而那些统治者,一个个鲜衣怒马,在战车上挥斥苍穹,豪言壮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的一句元曲,道尽了历史前进的悲哀。但那所谓的史记,不过是统治者标榜自己功绩的家谱罢了。

杨帆想了很多,仿佛是一个穿梭时空的沧桑者,看尽世间冷暖。他就这么走着,走在城中的黄土地上,看着一个个将士,一个个百姓,他的心再一次坚强起来。是的,大明亏欠了你们,那么,就让我杨帆来弥补你们。坚持住。这三个字,是杨帆这一日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只要坚持住,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对齐大白说过,对老刘说过,对巡逻的将士说过,当然,对他自己也说过。

……

……

已经二十天了。

在城里的百姓也好,士兵也好,都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从开始的议论、闲谈,到后来,就变成了沉默、压抑。每天都有人挣扎着,要出去。就算死,也不想死地这么憋屈。

“城里的人听着,我们可汗说了。开城投降,可免一死!”金兵已经派人劝降。皇太极走出营帐,问道:“锦州方向如何了?”

“回禀天聪汗,贝勒爷今日刚传信过来,没有任何动静。”

皇太极眉头一皱,有些怀疑道:“没道理啊,难不成是放弃凌河城了?不可能啊,他孙承宗不可能不知道这凌河城的地位。不然也不会来修城了。”

“二哥,你有没有觉着这次围城有些诡异?”皇太极看向一旁的代善,“你看,这其一,便是这城墙。修葺速度如此之快,如果是砖砌的,这采石、选料,不可能这么快。可前几日派过去的探子仔细看过了,确实不是泥夯的。看来这次孙承宗是有备而来。”

代善点点头,道:“更诡异的是大明朝廷,都已经二十日了。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似乎将凌河城遗忘了一样。”

皇太极对斥候道:“吩咐下去,传令按兵不动,他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每天多派一些使臣过去劝降。把我的劝降信带过去,就不行他们还有粮食补给!”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一个建奴会同情城中饿死了多少人。他们想的,只是如何破城,如何南下洗劫更多的物资。

第三十五章坚持住!

面对不断前来游说的大金使者,祖大寿都是用两个字回答:“做梦!”日近黄昏,祖大寿骂走前来游说的最后一个使者,将皇太极的信撕成了粉碎,对刚刚上来的粮官问道:“城中的粮食还能够撑几天?”

“回总兵的话,还够三万人撑五天。”

“五天?”祖大寿心里一咯噔,“当初不是说能撑下一个月吗?怎么只剩下五天了?”

“确实只剩五天的粮食了。”粮官回禀道。

祖大寿眉头一皱,“传令下去,明日起,停止给那些百姓供粮。

“不行!”一旁的杨帆立即站出来反对道,“杀马吃肉也可以,就是不能停止供应粮饷。这个时候,稳定比任何事都要重要。若是停止了百姓的粮饷,不但民心会乱,军心也会乱。不能停止供粮饷。”

祖大寿已经有些焦急了。“这雾不起,难不成就活生生地饿死吗?你还真以为是自己是那个诸葛亮,可以借东风吗?”

杨帆眼神坚定道:“雾会来的。”

农历八月廿二

已经是第二十二天了。杨帆在城内走动地越来越频繁了。每到一处,他便坐下来,谈一些有的没的,来分散百姓还有将士的紧张和焦虑。

“老洪,怎么了?”杨帆奇怪地看着将自己偷偷地拉倒角落的老洪,不知道这个老头又要干什么。

“小杨大人,你实话告诉我,是不是撑不过去了。”老洪左顾右盼,生怕被别人听到。

杨帆一手扶着墙,道:“为什么这么想?”

“老洪我天天都在数米。从开始的一满斗,到现在几乎不到半斗。没粮了都还不突围,看来这次狗奴儿是下了血本了。”老洪咬牙切齿道。

“怎么,是粮食不够吃吗?半斗不够,就把我的也给你。”杨帆将一个小米袋递给老洪。

老洪罢手,连声说不,道:“杨大人误会了。我知道您不容易,这么多天,我老洪都看在眼里。这里的三斗黍米,是我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您的命比我的值钱,这三斗米您收着。”老洪眼眉低着,始终没有看杨帆。

杨帆的眼皮微跳,“老洪,抬起你的头来。先不说我们会不会死,这人命就没有贵贱。记住,人活一口气。别让我看扁了。”

“可是……”

“可是什么?拿出你当年拿着火铳的那股勇气来!我说过,我们不会死的。很快,很快就会有援军来了。相信我!”

老洪红眼萌动,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这么尊重过,信任过。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用力地点了点头。

杨帆笑着拍了拍老洪的肩,“这才是我认识的老洪!”

这一日,刚从粮仓出来的杨帆,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嘴中呢喃着:“快了,快了!”

久违的动员大会再次在城中央召开。这次的与会人员,依旧是全体人员,纷纷围坐在杨帆的四周。杨帆那这个扩音铁皮筒,道:“各位,我知道。这二十几日,你们都在怀疑,是不是我们被包围了。是不是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

“我想,在说明情况之前,先给大家说一段书。”

话说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

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

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

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大人,这段书我听过。上方谷之战,诸葛老先生失算了,结果老天眷顾司马懿,下了泡尿,把活浇灭了。”

“哈哈,这泡尿,估计诸葛老先生也是脸一黑吧。”

杨帆看到这种调侃的气氛扩散开了,心头一喜,道:“如今,我等围困凌河城。我可以告诉诸位,外边有五万金兵。他们已经料定我们会饿死在城中。”

原本听着故事的众人一惊,五万?城里的人加起来也就满打满算三万了,怎么守得住?

“我知道大伙儿一定心头一沉,感觉没希望了。但是,相信我。老天会眷顾我们的!不出三日,就会天降大雾。当时候只会有援兵相助。我们就是被围困在上方谷的司马懿,要是这个时候就放弃了希望,那么,老天都会厌弃你!”

杨帆放下铁皮话筒,道:“坚持,只要坚持三天。到时候就会出现奇迹!天会降下大雾,蒙蔽住敌人的双眼。”

站在角落的祖大寿蹲了下来,和个粗俗老汉一样扣着鼻屎。一旁的何可纲也蹲下来,问道:“总兵,你信吗?”

“信!这个世上,除了菩萨,老子就信他杨帆了。有什么办法,每次都特奶奶的,把老子的命按在赌桌上做赌注,老子不信他信谁?”祖大寿将鼻屎一弹,脸色难看地离开了城中心。

“你去哪?”

“去哪?写遗书!”祖大寿大大咧咧道,头也不会地走进自己的住宅。

——顺天府——

“圣上,如今凌河城已经围困近一个月了,锦州总兵吴襄请求派兵解围。”

朱由检眉头一挑,道:“什么,围困一个月了?他吴襄是干什么吃饭的,为什么不早报上来?一万关宁铁骑还死守在凌河城?”朱由检心头一颤,五万,怎么打?

孙承宗出列,道:“圣上息怒。吴襄给臣的军情中提到,是辽西总兵祖大寿要求他这么做的。”

“他祖大寿有毛病吗?”朱由检直接爆粗口了,“还是犯贱要让那些建奴围上一个月饿饿肚子?”

“臣,不知。不过吴襄的奏折已经呈上给陛下了。”孙承宗这回是真的不知了。自己的两个部下暗地里在搞什么鬼,他真的猜不出来了。

“呈上来!”

一旁太监道:“遵旨!”将那份奏折递了上来。朱由检急忙夺过奏折,翻阅起来。

“准奏准奏!赶快拟旨,叫吴襄火速增援解围。”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六章起雾了

八月廿六的清晨,天微亮。

当粮仓之中的最后一粒黍米都消失的时候,天开始起雾了。雾很大,几尺之外变看不清人影。祖大寿颤颤巍巍地走上城头,看着眼前雾蒙蒙的一片,连嘴唇都是颤抖的。惊奇地看着杨帆,“人家诸葛老先生还要开坛做个法,才能请来东风,杨子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帆道:“没见我每天都往粮仓跑吗?这几天粮仓中的黍米都是闷热的,我就知道天气转潮了。至于你说为什么会起雾,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

“真是太神了。杨子,你们这一门还缺不缺徒弟?收了我吧。”祖大寿睁大牛眼睛,询问道,“我是说真的。”

“行了,我师父他老人家早就归天了。你就是想做我的便宜师弟也没地方做,除非你下去和我师父他老人家聊聊,看看能不能在阴曹地府做个便宜徒弟。”

祖大寿碎碎念道:“做你徒弟也行啊。杨子,你本事那么大。”

“行了,别贫嘴了。你想做我徒弟,我还不愿意教呢。城中估计已经势气高涨了,你赶紧整兵,准备从北面突围。”

“北面,为什么不从西面,这样和吴襄里应外合,岂不妙哉?”这是没有事先商量好的,因为那个计划,仅仅是到这个地方为止。可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

杨帆料到皇太极要领兵五万,这是其一。

皇太极会围城打援,这是其二。

李代桃僵,偷天换日。将关宁铁骑偷偷换成广宁屯卫,这是其三。

天降大雾,浑水摸鱼,这是其四。

似乎剧情都在按照杨帆的计划进行。只差最后的浑水摸鱼了,这时候杨帆又出幺蛾子了,要从北面突围?这不瞎来嘛。

“你以为皇太极是吃素的?我们一旦从锦州方向突围,那皇太极立马会调集麾下三万精兵,也不用攻城了,直接两翼包抄,到时候不是我们里应外合,而是他们里应外合,先吃掉我们这一万杂牌军,然后再吃掉吴襄的那些军队。”

祖大寿瞳孔一缩,道理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往北门逃才有机会。一来皇太极深信大明的精锐都在凌河城中,我们一往北边逃,他们则会误以为西边的援军只是声东击西,佯攻而已。就会调集那三万大军,往北面堵去。”

杨帆继续道:“到时候我们鸣鼓示意,包藏在吴襄军中的关宁铁骑快速出击,配合估计有三四万的援军,直接吃下那后边包抄的两万金兵,然后北上,这时候才是我们真正的包抄。”

“妙哉!妙哉!”祖大寿的眼睛亮起来。这法子真是绝妙了。“杨子,我马上下去指挥将士,等吴襄援军杀起来了,我就领兵往北杀去。”

“等等,你不能走。”

“为什么?”祖大寿问道。

杨帆道:“这法子终究太过冒险,必须要留下五百探子,时刻探清楚那三万精兵的动向。不然万一给了吴襄错误的信号,被皇太极反包抄了,估计就要血战了。这军队我指挥不动,还是得你老祖来指挥,我只能出出主意。”

祖大寿停顿了片刻,道:“成,就叫何可纲领兵北突。”语罢,便往城下走去。杨帆站在城东面,喃喃道:“皇太极,别让我失望啊。我相信你的智商……”

锦州方向,吴襄统帅四万大军,和祖大成手下所谓的一万广宁屯卫,朝凌河城增援过来。吴襄摇头自嘲道:“这仗打的,被人牵着鼻子走。老天爷还真特么的听话说起雾,就起雾,还真给那个人面子。”

副总兵宋伟上前问道:“总兵大人,这仗该怎么打?”

“怎么打?往死里打!”吴襄喝道,“祖大成那边先是不会暴露的。我们必须猛攻,给祖总兵充分的时间!”

“是!”

雾霭蒙蒙,都看不清前方有什么。探子不断来回探路。

“报!前方敌军!”

“报!前方敌军!”

“报!前方敌军!”

吴襄神情一凛,“传令,准备列阵!战车准备!”

“战车准备!”

“战车准备!”

吴襄大军缓步前行,估摸着差不多了。吴襄从腰间拔出宝剑,喝道:“杀!”

“杀啊!”

战事突起!吴襄大军喊声两天,震耳欲聋。几百战车配备着红夷大炮,开始发射。

在百丈外的阿济格忽然从帐中步出,喝令道:“敌袭!全军集合!”要说这些草原的狗奴儿,也算是身经百战。立马翻上马,迅速集合。

这时候,吴襄大军的红夷大炮已经打来。

砰!

直接在地上炸开了花,一些马上的骑兵,直接被炸地飞了天。

……

“报!锦州方向打起来了!”

祖大寿站在城西,隐约已经听到那大炮的轰向声。他的手扶着城墙,眼前一片雾霭,犹豫站得太久,头上已经背了露珠。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想用这湿润的空气,来润一润那久未发声的喉咙。终于,他似乎鼓足了勇气,喝道:“传令下去,全军将士,北上突围!”

“得令!”

何可纲整了整盔甲,当初被袁崇焕看重的三个人之一,这时候再次要杀赴战场了。他的大刀,早已经**难耐了。

凌河城北边的城门缓缓落下,伴随着大门的咽呜声,马匹的蹄子开始不安分地踏动起来。何可纲看了一眼依旧站在城东头的杨帆,那个模糊的身影,笑了笑,心里默想着,此役归来,定要不醉不归!

“冲啊!”

一万兵马呼啸而出。在雾霭之中,他们的喊声恍若金石般贯彻天地。没有现代化的战争,就是这样,打得就是一个气势。他们的心中,都潜藏着杨帆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的目光不是呆滞的,而是火热的。

他们不是关宁铁骑,却胜似关宁铁骑。因为他们有梦,那是杨帆带给他们的梦。正如老洪所说的,打仗,哪有不会的。逼急了,拿着菜刀就上了。

而大凌河的将士们,他们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没有了粮饷,再不杀出重围,只能坐着等死,要么投降。

第三十七章各怀鬼胎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打得所有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尘土飞扬,大雾茫茫。大伙都是眯缝着眼,到了三丈以内,才看清楚对方长什么样子。对吴襄大军来说,这对于他们是有利的。本来就擅长游骑作战的建奴、蒙古骑兵碰上这样的天气,也只能瞎猫碰耗子,毕竟看不清啊。

吴襄打得郁闷,眼瞅着和阿济格的两万大军打得热火朝天。红夷大炮都对轰了好几轮了,终于看见了建奴游骑的影子,一个个灰头土脸地冲过来。接下来便是血的厮杀了。由于明军几**炮打出了气势,碰上一个个被炸得像阿三一样的土狗,大明的火铳再次来了一轮打压。这次是近距离的打压。

所有的战车已经退到大军后方准备填装。火铳的威力远远不如那大炮,一些小铅弹搞上点火药,充其量也只有一百步的射程。好在效果比较好,尤其是穿甲的杀伤力,遏制住了骑兵的几波攻势。两边打得也有来有回。

只是他就奇了个怪了,这左等右等,不见凌河城的祖大寿冲出来里应外合,呈夹击之势。难道自己这个大舅子已经饿死了?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时候要撤军,恐怕锦州都要不保。

更加打得稀里糊涂的要算皇太极了。几波探子回报,大明的援军已经和阿济格的两万骑兵交上火了,而凌河城的一万关宁铁骑却往北边突击。让皇太极原本的算盘打了个空,只是不知道这往北突击到底是何意。

他皱着眉,思索了很久。

眼下三万精兵分别把守着东北南三个方向。代善那一万大军在南,他自己的一万大军在东,而莽古尔泰的一万大军则是在北。他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