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明大黄袍-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徐骥碰到你这样的刺头女婿,估计现在这在家中伤神呢。你说,若是朕不答应你这要求,你会怎么做?”
杨帆笑了笑,道:“反正我与徐蓉姑娘已经有约了。若是真的不行,就只好带着她私奔了,到一个没人找得到的地方,度过余生了。圣上您就看着办吧。”
“呵,你这话说得,朕是不是于情于理,于国于民,都得赐下这桩婚事不可?”
“那就多谢圣上了。”杨帆嘴角划过一丝弧度。()
第420章婚事(上)
圣旨一下,杨帆那边自然没有什么反响,这下不下圣旨都是一个样子,反正就他这么一个人。徐府可是炸开了锅。首先是今日早朝,徐骥昨夜回到府中时,听到自家夫人说蓉儿的情绪稳定了许多,也答应婚嫁了,很是高兴,便在入承天门前,刻意想要与于泽成攀谈几句,希望将婚期确定下来。
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于泽成冷哼而走,搞得徐骥一头雾水。他都不清楚这于泽成实在摆臭脸给谁看。
等到忙完公务,回家之时,却被那圣旨砸蒙了头。自己的女子,要嫁杨帆了?还是圣上赐的婚。这不是要命了。徐骥匆匆往于府赶去,结果吃了个闭门羹,于泽成隔着门,冷冷地回了一句,“徐侍郎想要羞辱于家,何必如此这般,这不是拿我们于家当儿戏吗?”
徐骥这叫一个气,自己也是被蒙在鼓里,扯着嗓门在于府前喊道:“这事情,徐某人也是刚刚才知道,于少卿,我徐某人光明磊落,何况婚书都下了,这圣上来这样的一出,我也不知道情况啊。”
哗。
于府的门打开来,于泽成探出头来,喝道:“别给我提婚书。我还不知道你徐骥是什么心思。杨帆封侯,就像高攀。还让杨帆来府上闹事,撕毁婚书。哼,斯文人做不来的事情,你的好女婿都帮你做了。”他越说越生气,都直呼其名了,手指着徐骥。
“行了,从今往后。我们于徐两家,不相往来。”
砰!
于泽成大骂一通之后。跨进府门,直接关上。不给徐骥任何解释的机会。气得徐骥一脚踹在大门上,忽然想起茶馆里杨帆说的那番话,又听了于泽成说的撕婚书一事,一连串的事情联系起来,让他说不出话来,感情是杨帆给自己下的套啊。
这一来二去,就是将徐府和杨帆绑在了一起,难怪这于泽成对他脾气那么冲。
这徐、于两家原先的婚事,也只有几个和徐骥交好的同僚之间。才清楚,因为也只是说媒,并没敲定。现在倒好,杨帆直接给他下了一剂猛药,圣上赐婚,这一瞬间就是满城皆知的事情,还荣登上了由杨帆亲自撰拟的小报头条。
甭管先前知道于徐两家有婚约的也好,不知道的也罢,都或多或少对徐骥这么快的就靠到杨帆身边之行为。表示不屑。徐骥嫁了女儿,还惹了一堆的白眼,这哑巴亏,他到哪里说去。
但甭管说什么。
徐蓉是必定要嫁杨帆的了。圣上赐的婚。含泪也要结。杨帆这聘礼还未下,这宫里来的绫罗绸缎、金银细软,就挨样往徐府送了。朱由检亲自吩咐。这杨帆在京也没什么亲友,操办婚礼的事情。他就交给了周氏,让他来全权负责。
这个消息。可比圣上赐婚来得更为火爆。看到宫里下的聘礼,徐骥那脸上的肌肉都是僵硬的。不接?开什么玩笑,这是一国之母送来的聘礼,这还能不接吗?
一瞬间,杨帆要成婚的消息,长了脚似的,传了开了。
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新晋宁国侯,一时间,才真正的家喻户晓。古代的消息是很闭塞的,有些目不识丁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耕种在自己这块田上,知晓的事情,也就是方圆十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见到最大的官,也许就是自己这方土地上的县官了。至于皇帝,知道有那么个人。
然而自从有了这说书的、卖点心的,这花样便多了。百姓嘴巴里传得最多的,也就是杨帆了。一提起杨帆,就是杀了野猪皮几万人马的民族英雄。当然,这当中也有杨帆自己的一点渲染。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是实在那些刀笔吏的手下。就是他们被常人不了解,最后呼声高了,三人成虎,就这么死了,还被人唾骂,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后人为其平反。
杨帆要做的,自然不是这样的人。当然也不是要做向岳飞那样的人,所以他从没掌兵。这要不掌兵,即使出事情,大不了被抹了官帽回家种田抱孩子。
至于母仪天下的周氏,也乐得其所。本来就有母性光辉,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到成婚的年龄,替杨帆操办婚事,也让整日闲着没事干的她有点事情。最主要的还是,杨帆当初的生意,自从被宫中接下之后,里里外外的进出银钱,都由她把持着,让后宫的开支,有了充裕的地步,每月领到的月钱,也比以往几年有了不小的增加。
她忙前忙后的,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拜堂在哪里拜。这一国之侯,在京师的宅邸也还没有,按照礼数,女方过门,拜堂应该在男方家中,而这杨帆又父母双亡,也无长兄。论起亲人,卜老道也许算,不过又魅力让踪影。
朱由检本来打算是直接办在宫中得了。
这样,这婚礼,真的成了国礼了。
然而,原本就憋着一肚子气群臣又不乐意了,这叫什么事情,历朝历代,哪有臣子的婚礼办在天子宫中的,不行,坚决不同意。刚刚被放出来的时光亨,由于气得身子发抖,在入宫的时候,摔掉了两颗大门牙,还嚷嚷着请圣上收回成命。朱由检顺坡下,才“勉强”拿暂缓让杨帆继任蓟辽总督的条件平息下来。这下,总算是皆大欢喜。没有蓟辽总督这个实位,即使宁国侯这名头大过天,他也在朝中插不上任何一句话。
杨帆也佩服朱由检能够想出这么一招,逼得朝臣狗急跳墙。这蓟辽总督一职,才勉强压下来。婚礼的日子,也随之定下来,就在下月的初一,典礼就在大明门前举行。本来朱由检的意思在宫中,换来的妥协结果,也只是在大明门。这大明门就大明门吧,反正也就是拜个堂,也好歹算是在外宫之中。
要知道,想入正阳门,可不是寻常人可以入的,这可是朝廷重地,一般的平头百姓,都是无权出入正阳门的。()
第421章婚事(中)
盛京城还沉浸在建国的喜悦之中。范文程看完皇太极递过来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
皇太极双手负背,叹道:“朕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当初急于想让蒙古归附,就是担心两个弱势的势力抱团取火,所以放下那所谓的世仇,暂时联盟,用联姻的方式建立起一条暂时的同盟线。
不过现在,当从燕京传来的消息,知道察哈尔部的林丹巴图尔已经和大明联盟了,这个消息,让他感觉很不好。一方面蒙古这方,还有很多,是和察哈尔部有关系的,这样,一日不除林丹巴图尔,这些投机取巧的蒙古人就不可能真心归附。另一方面大明竟然和林丹巴图尔建立联盟,这一点让皇太极匪夷所思。
汉人的气量、心眼,皇太极了解得最彻底,尤其是当权者。尔虞我诈不说,还唯利是图。林丹巴图尔当初撕毁盟约,进攻山西大同,这一点让大明和蒙古有了深深的隔阂,所以很难再说什么联盟。
就像南宋末年,明知大金势微,明知蒙元虎狼之势,雄踞北方,还是由于当初北宋覆灭,不与大金合作,最后一个个被蒙古歼灭。
现在的大清,就犹如当初的蒙古。
范文程看到线报,喃喃道:“看来这个杨帆,还真是有本事。崇祯帝也敢这般放任,答应了和林丹巴图尔的合作。这三万蒙古大军,若是真的归附大明,锦宁防线真的就固若金汤了。”
荣登九五至尊的皇太极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道:“朕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那个叫杨帆的人。当初那场大战。如果我们当中没有内奸,即便是有内奸。这样的战术,天马行空的金蝉脱壳,也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这次,竟然还可以鬼使神差地说服察哈尔部归附,这一点,不简单。”
范文程点了点头,道:“确实了得。不过有一点值得皇上庆幸。”
“哦?”
“大明皇帝不够聪明。若是皇上,这样的人才,一定调往辽地。估计我们的铁骑就难过大凌河了。好在这蓟辽总督没有给这杨帆拿下,仅仅一个空头侯爵,没有封王裂土的实质,哼哼,皇上应该庆幸。”
皇太极笑道:“没错。朕干得出封王裂土之事,而他,太年轻。这杨帆不是要成婚了吗?文程,你觉得朕应该送他一份什么大礼?”
范文程道:“那得看皇上想送什么了?”
“这样东西送得得得体,最好还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还有呢,就是得让那小皇帝感觉膈应,那就最好了。”皇太极捋须笑道,“咱们的大军即将准备东征朝鲜。若是能够离间他们的关系,那便最好不过了。”
“国书。”
“哈哈!文程深得朕的心思啊。”
……
……
大婚在即,杨帆这个新郎官当得。估计是最清闲的了。这婚礼操办,由礼部和宫中下人操办。自己也不用什么准备。要见见徐蓉吧,这徐府又不让。确实没有那么开放。绝大多数的古代新娘新郎,在婚礼前都没有见过面,由双方父母一手包办的。
但让也有例外,就是像杨帆这样的,没成婚就想往女方家里跑。
主要不是这些,徐蓉的心思,他当然明白,这徐夫人呢,又是顺从徐骥的意思,不怎么敢反抗。关键就落在了自己的那个老丈人身上。
本来,像自己这个年纪,不靠祖上蒙荫,能够封侯的,那几乎少之又少,除非是什么开国功臣。何况自己也算是一表人才,好吧,有些自夸了。作为徐家的女婿,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吧。
关键自己也算小小地阴了自己的老丈人一把,情理上说不过去,便备好了礼,亲自登门。
“来啦。进来,进来。”徐夫人这几天可是笑得合不拢嘴。这自己的女人要嫁出去了,虽说有些不舍得,但终究是件喜庆的事,徐府门口也是张灯结彩的。徐夫人看这个女婿,是越开越顺眼,如今贵为宁国侯,自然是荣耀非凡。
离拜堂还有半个月,这个时候,宫里的聘礼下了,这婚书呢,也换了。杨帆不看那些杂七杂八的生辰八字,只明白,天蝎男配双鱼女,就他么就是绝配。
“徐伯母好。”
“唉,真好。以前都想着,你能和蓉儿走到一起。自从你走后,这蓉儿他爹就……唉,你也知道,蓉儿她也该嫁人。”
杨帆明白徐夫人话里面的意思。杨帆虽然没有结过婚,但是对付的丈母娘,可不下五个了,自然明白徐夫人的心思,将上边的一份礼递给她,道:“伯母,这是特地给您准备的,用了之后,这皮肤更加光滑有色泽,到时候,让您这三十岁,一下子变成二十多岁的姑娘。”他说的这话,也是格外讨喜,这徐夫人也有四十多岁了,被杨帆夸成三十岁,别提心里多欢喜了。
女人都是爱美的,不管是十岁也还,还是六十岁,都是喜欢自己年轻貌美。一听这里边的东西有这样的作用,最更是笑开了花,直夸杨帆有心了。
“伯母,徐伯伯在家吧?”
“在的,在的。杨帆,我也当你是自家人了,这礼数上你在我这边就不许拘礼了,就是你徐伯父,他脑袋一根筋。虽说蓉儿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是最好不过了。他心底是很高兴的,但是你也知道,你徐伯父这张脸面啊,就是拉不下去。”
杨帆笑道:“明白,明白。伯母放心,这徐伯伯一关,我一定给蓉儿,给您过得漂漂亮亮的,也不让您和蓉儿为难。”
“唉,好孩子。只要你顺着你那伯伯,这圣上赐婚都下来了,他也没有什么法子拆散你们两个,只是心里这道坎过不去。你顺着他,哄哄也就过去了。”
“明白。”杨帆点点头。丈母娘这一关,算是过去了,也没什么大问题,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老丈人这一关了。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放在古代来说,除了些慈父,那生女儿就是赔钱货。可偏偏徐蓉是家里的老幺,还深受自己父亲的疼爱。
等等,杨帆忽然意识到,她是家里的老幺……()
第422章婚事(下)
徐骥的书房,门半开着。杨帆往里头瞥了一眼,见到徐骥正站着写大字。
“进来吧,别站在门外偷看了。”徐骥老眼一抬,就看到那太阳下的影子了。手中的笔往旁边一架,袖口撩了撩。
“徐伯伯,别来无恙啊。”
徐骥喝了口茶,也没以前那样的好脾气,“无恙?有大恙!你小子好啊,给老夫摆了一道不说,还拐走了老夫的女儿,你还让我别来无恙?”徐骥大手一拍,连砚台中的墨水,都震了出来。
“徐伯伯这么说就不合适了。”他将手上的礼放到了一边的小几案上,“这蓉儿什么心思,我想您也明白。咱都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这次过来,给您带了些……”
“拿回去。”
“您都不看是什么,就要我拿回去?”
“我说了,拿回去。”
杨帆知道徐骥这还在生他的气,便自己打开了那个木盒,递到了徐骥的面前,道:“徐老农书的刻板印书,您过过目。”
徐骥直起身来,拿起盒子中的那本拿麻绳扎边的农书,翻阅了起来。他知道,这是他那老父亲毕生的心血,能看见这书校检,成书,那是他多年的期望,现在终于实现了。
杨帆看到徐骥这表情,道:“其实不仅如此,徐老的书,在下在金陵的时候就已经校检完毕,当然,其中有一些尚未考量的地方,都注上了记号,问了一些对于农事极为熟悉的农家。最后才定稿,印制而成。如今,都分发到各地的一些县衙,作为模板。在下还在考虑,每年吏部考量政绩时,对每一官员,还要考这本书上的内容,免得有些只读圣贤书,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庸才。胡乱执政,弄得民不聊生。”
徐骥抬头,这时才有些热泪地看着杨帆,道:“好啊!甚好!”杨帆嘴角一扬,感觉这就得手了。这农书,徐光启交给他的时候,就想他能够有所作用,而不是躺在某个书库中蒙尘,这样。不交给杨帆,交给任何一个人都一样。
徐骥摸着淡黄色的牛皮,这本,算得上是精装版了,是杨帆特地命人精心赶着的,纸张都是上乘的,做工也是格外的细致,看起来。就给外的赏心悦目。
“那岳父大人若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小婿就先行告退了?”
徐骥还在抹泪的手一顿。“呃?”好小子,差点就被他这么蒙混过去了。这还给他来一招苦肉计呢。
“慢着!”
杨帆刚刚跨出一步的身子,忽然停住了,“不知道徐伯伯还有什么吩咐吗?”他真特么想抽自己一耳光子,嘴就这么贱,叫声岳父难道就真的这么缺爹吗?
“呵呵。嘴倒是变得挺快啊。差一点又让你这小子蒙混过关了。”
“哪里哪里,这农书,本就是徐老的心血,这拿给徐伯伯您也算是留作怀念。绝对不存在什么投机取巧。呵呵。”
徐骥冷笑道:“行了,你也别给老夫打迷糊了。这样,蓉儿嫁给你也可以,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杨帆眯着眼,道:“蓉儿嫁给我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吗?”
“我不同意,就算圣旨下来,蓉儿还是我的女儿,就得听我的!当然,你这女婿也不是不行,你何不先听听我的两个条件呢?”
“好,徐伯伯您讲。”
徐骥捋须,道:“这第一,蓉儿嫁给你以后,不能受半点委屈。”
“这些我可不敢担保,但是在下可以担保,蓉儿嫁给我,会比天下所有的女人都幸福。”
徐骥点点头,道:“话别说得大了。你独身一人,这样蓉儿嫁给你也好,不用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徐家的三子出省在外为官,这家中的三个儿媳妇,那是天天要给徐夫人递茶端水的,有点气也是再说难免的。
“还有件事情呢?”
徐骥捋须道:“这第二件事情,就是放过于泽成。”
“什么?”
徐骥瞥了一眼,道:“我清楚,这于泽成先前和那洛青川联手,来和你作对,但是我希望你放他一马。”
“没问题。”这个要求不过分。这只要不来惹他,杨帆也没有那闲工夫和于泽成去玩小九九。
徐骥站起来,慢慢走出书房,杨帆跟在后边。
“杨帆啊,你知道这京师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您说。”
徐骥背着手,道:“这座城,就像是一块磁石,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人,到这里来,想要高攀,想要荣华富贵。求功名的求功名,求生意的求生意,然而越是被吸引,一旦真的被吸住了,就一辈子也脱不了身了,除非等你老了,锈了,对这块大磁石没有了作用,它才会放了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等天下太平了,自然就功成身退,不会恋权。”
徐骥明白,杨帆就像一颗升起的星,即使如今被遮掩了起来,但终究还是会迸发出自己的璨芒。
“其实,当初想让蓉儿嫁给于家的三子,就是看中他为人有敬畏之心,说白了,就是怂。但是,能为自己的家人,怂,那也未尝不是一种善。所以,记住你今天说的话,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好了,你过关了。”徐骥拍了拍他的肩走开了。
杨帆松了一口气,忽然看见那个小青年,真站在墙角边上,便走过去道:“小子,怎么?一脸怒意的。”
“说话客气点,我可是你大舅子。”徐尔衡是徐家的四子,比徐蓉大了没几个月,是庶出。不过徐骥的二房在生下徐二衡没有几个月就病逝了。此后徐骥便不曾再娶,徐夫人也一直对他如同己出。
杨帆笑道:“当初你们仨合伙打我闷棍的那事情,我还没算账,怎么?还想让我对你客气吗?”
“咳咳。那个什么,虽然你比我大这么几岁,但你也是我的妹夫……唉,你想干什么!喂,我可喊了!”
“喊啊,你今天喊破喉咙都没用!”()
第423章有些晕
“大哥哥,今天吃什么?”小乞丐只有大乞丐的一半高,扑闪着大眼睛。
“你看呐,这山上跑的,湖里游的,天上飞的,树上长的,哪一样不可以果腹?做为行走天下的,一定要学会自力更生,切不可愁找不到吃的。哎,小兄弟,大哥话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跑了。”
“找吃的。”小乞丐似乎有些不情愿,但是他的肚子,真的是很饿了。
“记得给大哥也捎上一份啊!”一路过来,收了个小弟就是好,大乞丐好几天就这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这样不愁吃穿的日子,最是舒坦了。
小乞丐一脸无语,遇上这极品乞丐真的连想死的心都有。可偏偏自己又不识路,不然小乞丐早就跑路了,更何况这个乞丐还烦的要命,哎,想想就头疼。
好在以往在山上采药,有过野外生存经历,不然小乞丐真就饿死在这路上了。不一会儿,小乞丐就采到了一些可以吃的蘑菇、春笋以及一些山果。
小乞丐简单在湖边处理后,就架起里火堆,开始美滋滋的煮起来,袅袅的炊烟,青山,碧湖,白云,蓝天,小乞丐煮着山珍,眼里满是馋色,这么些天了,终于能吃顿好的了。
蘑菇浮在清汤上,加上点春笋,鲜得很。吃了几口山上摘来的果子,等汤开了,小乞丐将那口锅挪到火堆边。这口锅,估计就是俩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了。小乞丐有些机智的捏着两个把儿,将滚烫的锅子浸入到一边的湖水里。
等终于不汤口了。他才端起来,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吃饱喝足之后。小乞丐将那剩下的半汤又重新放在了火堆上,自己舒服地躺在一边。睡了片刻之后,提溜着半锅汤,往原来的地方走去。早在上山时,小乞丐就打好了算盘,半锅归自己,半锅给极品乞丐。
“大哥哥,刚刚做了点汤,这是给你的。”望着躺在树下的乞丐,小乞丐将那半锅汤放在一旁的土坑上。
大乞丐眼睛一斜。道:“小兄弟,你这么做可不厚道啊。明明有一锅汤,就给大哥留这么点,塞牙缝都嫌少。还有,不是说了,这素的是的我都反胃了,能不能搞点野味来?”
“真是够鸡贼的,给你带点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爱吃不吃。”
“吃。小兄弟亲手做的,怎么能不吃。”说归说,大乞丐端起那半锅汤,尽情地喝起来。
“吃也吃了。大哥哥,能问你些事吗?”小乞丐拍拍衣袂,坐在地上。
乞丐喝完汤。嘴中含糊道:“问吧,别说一些事了。你想知道什么,大哥都告诉你。这天下还没有大哥我不知道的事情。”
小乞丐鄙夷地看了喝汤的一眼。暗道这样的大话,真是用来偏偏小孩的。
“大哥哥,这个京师还有多远啊?”
“……啪叽。”大乞丐的整个头都埋在锅里,吃得最后连锅底都干干净净的,“快了快了。”
“可是大哥哥都说了好几天快到了,难道还没有到吗?”
小乞丐不识路,也不清楚如今是到了哪里。但是他要去京师,所以才会一路跟着这个乞丐从山西往北走。其实他们已经离京师很近了,不过稍大点的乞丐自己都是连混带蒙地走过来的,也不是自己真是个明白人。
“这真是快了。”乞丐对于这个顺从的小弟还是很满意地,他又问道:“唉,小兄弟,你这么着急地要回京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