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明大黄袍-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曲捕头心里这叫一个后悔,自己贪那点银子干嘛。瞧这架势,看来这个贵人连衙门都不带怕的,这……这不是随便整死他啊。他哆嗦地道:“公子您可想好了,走进这衙门,就可能没这么容易出来了!”

曲捕头威胁道,他看到事情闹得如此之大,恐怕很难收拾,自然想劝服杨帆放弃。他娘的,早知道惹他干什么。

“进去禀报吧。找个能说话的来。”杨帆跨入直隶县衙,站在堂前。他并非来闹事,只是想来问问,这巧立的税目到底有多少。

……

……

“县太爷,县太爷,大事不妙了。”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县令看到捕头大呼小叫的,很是反感,放下手中的书,道:“说吧,什么大事?不会又是这个月的人头税没抽满吧。吏部可是下来定额了,这个月再像前几月那样子,有你好看的!”

“不是不是,是西市有人叫嚣,说……说大人您胡乱征税,属下看不下去,就上前理论,没想到那人不但不道歉,还殴打了几个小吏,现在那人还追到衙门前来了。将卑职几人大得鼻青脸肿,大人您看,这,还有这,都是那厮给打的。”曲捕头脸上确实有些伤,不过是来时自己打的,生怕县太爷看不到,刻意狠狠地撞在墙柱子上。()

第292章苛捐杂税(下)

“行了,现在那人就在公堂上?”

曲捕头点点头,道:“是啊。那人还带着个手段厉害的手下,就是那人把小的打这么伤的。”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捕快,怂成这样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县令思量了片刻,道:“前去瞧一瞧,到底是何许人也。万一是大人物,曲捕头,你就准备好裹尸布吧。”

“啊?大人。您可不能这样说啊。小的完全是为了抽那人头税才惹上这人的,可不能就这么让小的去送死啊。”

“行了。去看看再说。”

县令和曲捕快刚走到堂前,县令看到杨帆那侧脸,顿时倒吸一口冷气,退了回来。一巴掌打掉了曲捕快的帽子,刻意压低声音道:“混账东西,你什么人不好惹,惹这个人,真是作死啊!”

曲捕快吓得脸色惨白,哆嗦道:“大人啊,您可别吓小的。这人……这人有这么厉害吗?”

“厉害吗?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县令铁青着脸,道:“赶紧去户部,通知韩侍郎。这人头税是户部让征缴的,我们能推就推。本官先去稳住这煞星,想活命,你赶紧的!”

“是是是!”捕快刚跨出一步,就被县令拽了回来。他怒道:“你找死吗?走后门!”

……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这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明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

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其中只有两年南京户部不负责这个事务:正德三年,刘瑾变法。由中央户部负责,“南京引板。俱令销毁”,但在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后户部奏请“刷印盐引,仍隶南京户部”,获得批准,此后一直未变。

“韩大人,刚刚杨帆去了直隶衙门,听说是要过问人头税的事情。衙门的捕快过来求救来了。”南京户部左侍郎,韩千秋刚刚换了件便服。正准备回一趟家,便听到下人过来禀报。他眉头一皱,这杨帆怎么管起人头税的事情了?

这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江南湖广四地税收数目,几乎就是全国的一半。数百万银子,一千来万石的粮食吧。旱灾冰冻,对于南方的影响,还没有那么明显,然而渐渐兴起的资本商业。使得很多江南地区都毁田种桑种茶,手工纺织业,丝绸、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明朝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涉政治,然而宦官篡权时有发生,只有这税制。始终没变,反倒是成了过失。工商业发达了。这三十抽一的税制不变,官商又相互勾结。但每年要上交的粮税还得是这么多。地少了,种粮的人少了,怎么办?“机智”的官员就巧立各种的税目,以此来增加税收,譬如这人头税。

明朝的税很低,但是对那些赚了大钱的商人说的。朝廷定下的农业税已经很低,却被各级加列了更多的税种,而这些统统都落在贫苦百姓上。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三百年,似乎是一个封建王朝国祚所无法逃脱的循环吧。

韩千秋深吸一口气,虚眯着眼睛,道:“这事情,去告知一下董老,如果董府没人,就去老尚书府,找张毕千张老,通知他一声,杨帆正在调查税目。”

“董老不是几月前已经告老还乡了吗?”

“那是辞官,这会儿也许还在金陵城中,你去去便是。”韩千秋上了轿子,揭开旁帘,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通禀之人。“还有。”韩千秋略微思忖片刻,“把兵部尚书也请来。”他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办不好砸了脚,自己定是吃不了兜着走。遇事上报,更何况这个已经在金陵城呆了一个月的杨帆了。六部尚书早就批文,如今朝局不明朗,千万别去惹着落寞爵爷,免得到时候被收拾。

结果他们不去惹,当没有这个人。人家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

韩千秋火速地赶到了直隶衙门,看了一眼堂上的县令和杨帆,感觉头有些疼。这人头税,自然是地方上的税目。韩千秋也知道这事情,但要解释起来为什么要设立这税,他只能说迫不得已。南京户部,掌握着全国一半的粮税。这个数目就是一个指标。若是交的少了,那就是他们户部的过失。所以,既然不能往里头贴钱,也不能改税度,那就只能多立税目了。

韩千秋真的不想对付正堂内的那个刺头。一想到堂内的那位,连京师的那些老狐狸都吃了不小的亏,杜如海折戟,山西窝案,巡抚、知府于秋后问斩。他真不想和这个年轻人争辩什么,更何况他身后隐约还是有圣上的影子。听说,很有可能,连皇太子,都在书院。京师的势力与杨帆间,更像是在博弈。

韩千秋咳了咳嗓子,道:“杨小友等候多时。”虽然未曾谋过面,但是韩千秋还是客气一点的来,免得到时候生分了,搞得太僵。

“这位是……”

一旁的县令赶紧道:“这位是户部左侍郎韩千秋,韩大人。”他擦了擦汗,可算是来了上司,自己这黑锅也可以甩给韩侍郎了。

“敢问韩大人,这人头税从何说起?大明律法中,似乎没有这个税目啊。”

“杨小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税收这些事,里面的关系是很复杂的,这个你应该懂的。”韩千秋冷笑道,“不是今天你一言,我两语的可以解决的。如果你真的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要来质疑,也只能朝廷来质疑。”

杨帆冷笑道:“是触犯到谁的利益了吗?”

韩千秋笑而不语,认为他是明知故问,坐在主位上,道:“有些利益,因为时间长了,就成了合理的,谁都不会去反驳他。这人头税,丁田税还有……这些税大明的税法中都没有,可是它就这么操作着。别说你了,就是连……”他停顿了片刻。()

第293章人艰不拆(上)

韩千秋深有意会地指了指天,“这是默认,有时候,渔网里的鱼太多了,捕鱼人反而更怕收网,就怕鱼没捕到,船却翻了。”

杨帆眉头一挑,诘问道:“所以呢?于是捕鱼人就不断的往渔网里投饲料是吗?”

“你不笨。何必要做这个蠢人呢?”

“我没看到的,我也不想去知道,但我看到了,就想知道下,到底触及了谁的利益。现在看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保全大鱼不破网收小鱼是吧。”杨帆喝完剩下的茶,道:“可是韩大人最好能明白,大鱼是大,但小鱼多了,容易翻船。今日终于明白,为何税率这么低,民生还是举步维艰了,先行告辞了。”

“杨小友,这么早就走,不再喝杯茶了?”堂外传来一声老者的声音。一身布衣的董其昌还是来了。就在半个时辰前,接到音讯的董其昌,叹气自语道:“还是不能跳出来,一辈子混迹在染缸边,熏也熏成黑的了。”董其昌还是换上布衣来了。

“故地重游,想不到却是这样的方式,韩侍郎,别来无恙啊。”

“董老。”韩千秋躬身一礼。

“杨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吧。”董其昌偏过头,看向杨帆,道:“前些日子,老夫也算是帮了你不少的忙,这次算是还老夫一个人情,你就别在去细究了。我们在留都为官的,不比京师易,有时候更难。南方税目繁多,那不是你我可以说得清楚的。前几天。家里忽然来了个游方道士,说是有话给老朽说。当中也有要送给杨小友的几句蔑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在下洗耳恭听。”

“我董其昌学艺驳杂。这《梅花易数》也只是略有涉及,那位游方道士讲得确实有些门道,所以才敢说与小友听。”

“愿所闻。”

“杨小友卦象显示震乾卦,震为雷,乾为天,上雷下天,乃是雷天大壮卦。”董其昌捻须道,“此卦利贞。”

“何为雷天大壮卦,何为利贞?”

“夫子有云。‘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此卦者必须走正道。”

杨帆继续静静地听着,端起一旁微凉的茶盏,抿了一口。他忽然想起,当年苏青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以为是老神棍胡说八道,现在又有人如此演算出这个结果。

“周易有言‘壮于趾,征凶。有孚’,杨小友只要走正道,定是前途无量。”

杨帆算是看清楚,什么叫苛政猛于虎。他笑叹道:“我还能说什么呢?”

他默默地从大堂离去。隐入马车,辘辘远行。心情如这萧条的秋色一般,有些惨淡。枯枝蒙上了一层金灿的光泽,却毫无生气可言。他小声呢喃道:“我是鱼还是网呢?”这是杨帆的自问。飘荡在秋日的天空之中。

董其昌该走了。来之时,他拦下了户部、兵部的两位老伙计。其实都明白。杨帆来金陵,不过是权宜之计。至于圣上什么时候念起他来了,依旧会召他回去。然而,他们这些老骨头,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韩千秋送董其昌上轿。上轿前,韩千秋谢道:“这次多谢董老解围了。”

“我不来,你们也出不了这乱子,不过就是面子上难看些罢了。”他罢了罢手,道:“该是回松江府了。”

“董老,保重。”韩千秋拱手道别。秋风中,犹如一根老柳,微风起,衣袂飘飘。他望了很久,才呢喃道:“玄宰才是最大的赢家啊。董家傍上这棵大树,却又不吊死在这些树上,高,实在是高!”

“大人,这税真不收了?”县令有些汗颜地问道。

“收,干嘛不收?不收哪里来的银子上缴国库?那帮老狐狸也明白,网松时就往外拱拱,若是网紧了,一个个也怂得要命。现在还不是什么危难时候,用不着收紧。”韩千秋双手负背,面色冷峻如初冬刀子般的冷风,“今年冬天,来得太早了……”

……

……

杨帆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

刻雕玻璃瓶、嵌玉银镜、桂香手皂,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对于这些新奇玩意儿十分满意。第一批精品一出,三日就被抢个精光。尤其是那银镜,杨帆用平板的透明玻璃,附上银面之后做出来的效果,和前世的没两样。当然,这么卖显然没有完全体现出它的科技价值。杨帆命玉匠将一些中层次的玉料,把镜子嵌在里边。

顿时间,一面成本只有一两银子的玉镜,价格往上涨了几百倍。

当然,二楼推出的衣裳,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当初之所以卖的火爆,主要还是靠着皇后娘娘那个噱头,以及一大波诰命夫人、贵族引领时尚潮流,才卖得红红火火。而在这,却被视作奇装异服,几天都卖出了没几件。

男人游夫子庙,女人逛金喜楼,一时间,成了金陵城里公子小姐们的日常活动。这金喜楼,便是杨帆买下陈三省的铺子以来,装修得金碧辉煌,故而称之为金喜楼的。陈三省如今的生意呢,也好转起来。某些陪着女子过来看新鲜玩意儿的公子哥,也会上楼来买走点东西。当然,他那些纸笔,最大的销量,还是卖给了不器书院。

不过行三痴最近没了踪影,杨帆后来才找到,和李郁欢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每日都在三层的书室讨论问题,阅读品鉴。李郁欢还是每日将那心得体会交给杨帆。杨帆看了之后,都会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让李郁欢自己去取舍。

坐在土山丘上,已是初冬。一群学生坐在杨帆身边,听他讲着故事。

“当初那一次攻守城旗,我叫你们回去感悟,如何了?有谁能说说为何赢为何输?”

“我们太厉害了。”

“他们都是软蛋。”

“你才是软蛋,没看到卢小哥坚持到最后,你们的木剑都没打到他的头吗?”一个当初站在守城这边的学生不服道。()

第294章人艰不拆(下)

“好了,你们别争了。我来问你们几个问题。如果当时我不告诉你们,这大旗在这山丘上,而是藏在某个地方,你们还会这么果断的往上冲吗?”

“先生如果没有告诉的话,也许不会了。”一个学生犹豫道。

卢成蹲在地上,想着杨帆说的话,道:“如果先生不告诉城旗就在山头,那我们也许就不会输了。”

“切。卢小子,你放什么马后炮!输了就是输了,还犟嘴。”

卢成瞥了一眼那些有些壮的陈子,呢喃道:“白痴。”

“卢成,你讲讲。”

“我们当时站在山丘上,是因为军旗已经固定在山头,大家都是明着来,有目的的。我们不但要护好军旗,还要警惕自己不要被击中,所以才会败仗。如果军旗是隐秘的,我们不知道他们,他们也不清楚我们在哪里,这样才能真正模拟战场。”

杨帆微笑道:“很好。今天我要将的,就是一场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情报。我们所说的探子,那只能算是情报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情报系统,应该要能掌握敌军基本的信息、动向。敌军的数目,装备,这样才能够知己知彼。就像卢成说的,军旗就像是目标,就拿我们当初的那场大凌河之战来说吧。”

“当时,我们通过情报,洞悉了建奴要来围攻凌河城,准备围城打援,将我们的精锐——关宁铁骑围死在城中。当时,我们来了一招偷梁换柱。城中早就不是关宁铁骑,在那日大雾时候。北上突围。关宁铁骑以及锦州军队拦腰突击,直接打得建奴慌乱逃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没有情报,一万关宁主力军被困死在凌河城内,还能够有那场凌河大捷吗?”

杨帆道:“情报工作,若是根据《孙子兵法》,可细分为“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敌我用间的规律,这乃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所谓“乡间”。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制造假情报,并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间,使敌军受骗,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不免被处死。所谓“生间”,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人。”

“可是如今。建奴的谍报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内部,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其中,我在山西太原地方的晋商,便是其中之一。可见这些汉奸走狗之可恨。”

讲完今天的内容之后,杨帆又讲了些基础的格物学、算学。他不要求所有人都学习军事、格物、数学,只希望有些人能够痴迷上它。像孙元化那样的热爱。杨帆想过,一个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摸索出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再分成几个小组。

除了儒家经义之外。其他科目至少选修一门,当然,如果对几门感兴趣的,也可多修。这就好比是大学的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可以不选,但要走出书院,选修的科目至少有一门。这些孩子都还年轻,若是花上十年的时间来锤炼,磨砺。在一方面有所造诣,不说成为什么大师级别,但至少做到精通可定是没有问题的。

……

行之匆匆,行之匆匆。

爬山坡,已经有些气喘。“杨帆,有件事有必要和你说一下。有些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今日已经被我打退回去了。你最好有个思想准备。”

杨帆一愣,道:“什么个意思?”

“东林书院的一群才子书生,前来赐教了,说是要和我们不器书院讨教一番。”这书生才子,几个山长自然不会由于小辈赌气,而去掺和这档子事情,难免有以大欺小之嫌。若是派学生迎战吧。一个个都是七八岁的小屁孩,说出去岂不是欺我不器书院无人?

说来说去,也只有行之、杨帆以及李郁欢三人,可以勉强应战吧。

不对!

杨帆忽然看向行三痴,道:“我们为什么要应战?”

“啊?”行三痴一惊,“难道避而不战吗?”

“关键是我们为什么要应战?”

“可是……我……已经接下来了,就放在三天之后……”行之有些尴尬道,“人家都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怎么能够随便他们胡来呢?”

“那行先生,行天才,行老师,就由您出马了。我还有事,想走了。”

行之道:“我年纪比他们长一生肖有余了,和小辈去比,难免有些以大欺小,所以要真比,还是得由您和郁欢两人顶着。”

“滚!”

山丘上传出来一声怒吼。

人生如此艰难了,这行三痴还来找麻烦,这不是典型的找抽,是什么?

杨帆还没有平复多久,陈王廷也爬了上来,道:“杨爷,大事不好了。”

“房子点了还是大棚爆炸了?”

陈王廷一愣,以为杨帆在开玩笑,认真而又严肃道:“那倒是没有。只是金陵城中又多了家奇物斋,卖的东西和我们京师卖的一模一样。我打听了,不仅仅是金陵城,连无锡、苏杭都有奇物斋的分店。我们的东西虽然精致,但对方的价格跟低。”

杨帆脸一黑,这特么才赚了多少天,抢生意的精明鬼从京师撵到了金陵来了,而且下手狠得扫遍了整个江南。价格能不便宜吗,皇帝老子的店,这人工费、税钱,扣下来之后,可不比自己便宜嘛。

杨帆有些想日狗了。这……都说人艰不拆。他已经滚回金陵了,还有这么多惦记钱,惦记这,惦记那的小屁眼。人生如此艰难,雪中没有送来炭,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还能不能好好玩了。无奈的杨帆,只好准备今夜苦思冥想一夜,看看能不能做出点独门东西来,挽回这桩子大买卖,毕竟金陵市场已经被他刮出了一层油,赚了也有小五千两了,反正过年是够用了。

唉,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饭碗就别抢啊!()

第295章糟心的惊喜

这一晚,不器书院的三楼,破天荒的亮起的烛灯。吓得杨帆雇来的看门管家半夜撒尿时尿了一手,赶紧系好裤腰带往跑去。天杀的,这是哪个找死的,连院长定下的规矩都敢破,在书院三楼点灯,等于找死嘛不是!

腾腾腾,管家登上三楼。

烛灯旁边的杨帆回过头,看着老管家愤怒的神情,问道:“有事吗?”

“啊?哦。夜深了,院长要不要来点宵夜什么的?”管家脑筋转得也不慢,不会蠢到指责杨帆在三楼点灯,连忙改口问道。

杨帆顶着两个黑眼圈,道:“随便来点吧。”他确实有些饿了,晚饭就没回庄园吃过,从山丘哀嚎着下来,就赶走了李郁欢,独自一人,在三楼坐到现在。

“好,好。”管家赶紧下楼,去后院准备。天了噜,这规矩真的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他今天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看到。

糟心事情一大堆,杨帆今夜是注定难以入眠了。书院来的那些人暂且不去理会,这些书生没什么本事,也就和你动动嘴皮子,吹吹牛,吟吟诗。关键是奇物斋竟然如此迅速地开到金陵,不仅是金陵,还有江南各个地方了,这才是令杨帆最糟心的。这本来是他手上的一块肉,就这么飞了实在有些不甘心。

于是乎,杨帆就坐在书院的三楼,点上了自己立下不能点的烛灯,想着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可以捞上一笔钱的。首先吧,带电的肯定发明不出来。杨帆能够想起肥皂、玻璃。以及胡乱捣鼓出来的塑料,已经要对还未出生的高中化学老师感恩戴德了。至于让他学爱迪生发明灯泡。就算发明出来了,一只都卖不出去。没电的时代。就算有发电机,要人家买个灯泡,再买一大堆发电产品,那些富商一定会以为杨帆疯了,点个蜡烛就搞定的事情,还折腾这么多玩意儿干什么。

所以,一律电器产品就被杨帆第一时间给卡掉了。然后,就没然后了。杨帆实在想不出,还能够搞出点什么。既能吸引眼球,又是独一无二的。

老管家送上来几个馒头,以及一些酱料。这年头,贫农能吃到饭就不错了,这白面馒头更是奢侈,还蘸酱,过分奢侈了。“馒头老仆稍微热了热,本来想做点面,怕时间长了。院长饿得慌,就先送点馒头来了,若是您还饿,我在给您做些面条。”这老管家是地道的北边人。杨帆以前在京师带得习惯了,吃面也吃习惯了,就专门找了个北人管家。

“不用麻烦了。”杨帆抬起头。问道:“老孔,你困吗?”

“啊?”说不困那是瞎话。“院长还有什么吩咐的吗?”

“你坐下,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去睡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