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不进去就另想办法,以绿脚兵一个师的兵力打守军的一个团,磨也把他们磨死了,拿下天镇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全线战局千变万化,天镇这里不能耽误得太久,李生达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舍弃天镇这一个团的守军,为主力争取部署调动的时间。等到徐永昌的主力赶回大同,阎锡山的援兵再从太原赶来,大同之战的结果又将难以预料。

必须破解这个难题!

肖林紧皱眉头,目光在地图上来回划过,突然心中一动,有了办法……

随着集结号吹响,攻进城内的绿脚兵又退出城外,战场陷入了暂时的平静。

出乎守军意料的是,绿脚兵突然停止了进攻,连续两个小时没有任何动作。晋绥守军也乐得有个喘息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修补城墙缺口,救治伤兵,开饭休息……忙得不亦乐乎。

直到午后时分,绿脚兵才再次发起进攻。

徐世英的航空队打了个来回,再次出现在天镇上空,向着城墙内侧投下几颗炸弹,扫射不断。奇怪的是,绿脚兵却不太积极,只派了两个排从地面进攻,离着老远就找好掩体和城墙上对射,不停地打枪开炮,就是不往上冲。

一架飞机从城墙上掠过,机枪弹雨所到之处,只见碎石飞溅,人员纷纷卧倒躲避,那飞机打完一梭子弹,终于拉起机头,在天上得意洋洋地兜着圈子。

“呸,***飞机,真他娘的欺负人!”

守军团长刚才一直卧倒在地,此刻终于站起身来,顾不得拍打身上的尘土,急步登上城墙向外看去。

看到绿脚兵没有趁机进攻,守军团长非常意外,满腹狐疑之余,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娘的!这帮子土匪兵搞什么呢?”

仗打得再惨烈都不怕,就怕对手来阴的,自己却蒙在鼓里当傻瓜。

“团座,你看!”

身边的勤务兵突然叫了起来,伸手指着绿脚兵阵地的后方,那团长连忙举起望远镜,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最少有两千人上下,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是绿脚兵,绿脚兵绕过天镇了……他们,他们这是要去阳高,想抄咱们的后路!”连日血战,那团长从未有过一丝害怕,此刻却明显有些惊慌,有些无能为力的哀叹。天上有飞机看着,对面有绿脚兵守着,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绕过天镇,直扑阳高。

阳高,位于天镇和大同之间,城墙破烂不堪,低处仅一丈来高,根本无险可守。这里的守军虽然号称一个团,但却是察哈尔战场上打残的部队,全团只有600来人。

绿脚兵刚刚绕过天镇,天上的飞机就转头飞向阳高,地空侦查,轰炸,扫射,为步兵的进攻做好准备。

进攻阳高的是马三儿的三团,还有炮兵营加以配合,炮兵带着可拆卸的75毫米山炮,在阳高城下重新架好,集中炮火猛轰城墙薄弱处,步兵随即在飞机的掩护下发起冲锋,攻向阳高城垣。

一时烟尘滚滚,炮声隆隆,晋绥守军伤亡过半,绿脚兵顺利突破城墙,在马三儿的凶狠攻击下,守军甚至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就被迫四散奔逃,突围出城,四十五师攻克阳高。

阳高失守,天镇后路被截,守军连连向上告急,经李生达同意,陈长捷终于下令弃守天镇,全军撤退,并将京绥铁路几座重要桥梁炸毁。四十五师攻克天镇。

同日,晋绥军从李家寨、罗家山一带撤退,高维岳的第九军随即越过内长城,与四十五师互相呼应,威逼大同。

战局至此,晋北屏障尽失,安**兵临大同城下。

随着大同和繁峙的联系被切断,徐永昌的主力也陷入危险之中……

天镇激战的同时,李天宏和张延枢攻陷广灵,切入了徐永昌防御阵型的中央,张作相吉林军主力兵进浑源,从平型关后侧包抄繁峙。

消息传到北*京,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战局至此已经明朗,形势一片大好,大同随时可以拿下,徐永昌的主力部队也进了安**的口袋,这个时候和阎锡山议和,等于放虎归山留后患,谁都不会做这种傻事。

二七八章大同,大同!

从阎锡山发表求和通电,到攻占大同门户天镇,之间不过两三天的工夫,进展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晋绥军一向以善守著称,当初南口大战之时,冯玉祥的国民军使出浑身解数,以十万大军经月苦战,也未能踏入平型关半步,最后被讨赤联军包抄合击,几乎消灭殆尽。

有此战例在前,奉系上下都将晋北视为天险禁地,对大同之战并不重视。在他们眼中,京汉线才是对晋作战的主战场,安**的精锐主力也都猬集在一带,大同方面只起一个配合牵制的作用,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张学良等人才赞同与山西议和,好抽身南下对付北伐军,平心而论,少帅的这个建议也有其道理,毕竟国民党中央军才是奉系的生死大敌。

但不过两三天的工夫,晋北前线不断传来捷报,四十五师连克阳高、天镇,高维岳的第九军占领李家寨、罗家山,李天宏和张延枢攻占广灵、浑源,曾经不可逾越的晋北天险被甩在身后,晋绥军的防线全线告急,崩溃在即。

战局进展如此顺利,纵欲促使张作霖下定决心,不再理会阎锡山的求和电报,将对晋作战的重心转到了大同。

随着老帅一声令下,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汇集于张家口,通过京绥铁路向晋北前线运去,徐世英的空军、裴春生的炮兵、还有各路晋北参战部队,都及时得到了后勤补充。

空军在盘山之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张作霖感到眼前一亮,为了鼓励徐世英和肖林,老帅又特意下令,除了飞鹏队继续留在京汉线配合三军团作战。另将飞豹队、飞虎队调往平地泉,参与大同会战。

与此同此,张学良以一部兵力继续围困涿州,另以三军团主力西进娘子关、龙泉关一线,从东侧威逼太原,将晋绥军一军团商震部牵制于井陉一带,无暇北上支援大同。

除此之外,老帅又从京津驻军中抽调孙旭昌、丁喜春两师人马。乘火车赶往繁峙前线,以支援大同会战。

多管齐下,陆空并进,大兵云集。晋北一时黑云压城,岌岌可危…………

张作霖在这边调兵遣将,意气风发,阎锡山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天镇失守的当天傍晚。山西太和城外的大路上突然出现了一支车队,队伍正中是一辆古怪的铁甲车,如果有太原熟悉的老百姓看到,就会认出这是阎锡山的座车。汽车经过专门改造,四面加装了厚厚的装甲钢板。就连车轮用的都是特意从国外购进的实心轮胎。

铁甲车外表古怪,内部却和普通的小汽车没什么两样。车厢里面空间不大,除了司机以外,还能坐三个人。阎锡山和老搭档赵戴文坐在后排,前排副驾驶位子上却是个年轻中校,北方革命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郭宗汾。

道路坎坷,车辆颠簸,千里冻土上棵棵秃树,在车窗外一掠而过,说不出的苍茫冷清。阎锡山两眼望着窗外的冬日景象,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充满了寒意,突然轻叹一声,出声吟起诗来。

“天镇失守雁绥危,

无何岭口把节移。

兵不主动难为策,

……”

心有所感,前三句诗一气呵成,到了结尾处却沉吟起来,阎锡山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无法续以豹尾,终于摇了摇头,闭目不言了。

“百川(阎锡山字)这诗虽好,格调却嫌太过颓废,老朽不才,愿试续之。”说话的是赵戴文,此老年届六旬,一生浸淫旧学,说起话来习惯之乎者也,却并不是一无用处的酸儒。

“愿观先生大才。”阎锡山微微颔首,对赵戴文很是尊重。

“唔,就续这么一句吧……千里布防更欠宜。”赵戴文略一沉吟,已经觅得结尾之句,当下脱口念了出来,阎锡山却脸色一变,楞在那里反复低声地念叨起来。

从文学角度来讲,赵戴文的结尾之句才气平平,但听在阎锡山耳中却仿佛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联想到当下危机重重的战局,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千里布防更欠宜!千里布防更欠宜!……次陇(赵戴文字),你的意思是……?”

“百川,我等驱车百里奔赴太和岭口,正为了督战晋北,以解大同之危,但依老朽看来,此举乃为扬汤止沸之举,于大局无补。”

赵戴文在山西的身份类似宰相,无论军政民事,都有权参与发表意见,当下接着说道:“老朽虽不敢称名将之才,但也略知兵事,眼下晋北事急,徐永昌的战线却拉得太长,从繁峙到大同千里布防,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若不及时调整我军战术,整个战局怕会立时糜烂!”

阎锡山点点头,面色沉重:“我也正有这个感觉,哎!说起来这倒怪不到徐永昌头上,都是我小看了张作相和高维岳,小看了那个肖林,才出此下策,逼着二军团千里设防……”

说起带兵打仗的本事,阎锡山并不精通,但他胸襟开阔,驭下自有一套办法,自己错了就是错了,绝不会让部下替他背黑锅,这也是晋绥军一向团结的原因,山西一省也在民国自成格局二十余年。

“为今之计,必须赶在敌人重兵进攻之前,及时收缩兵力,并将徐永昌的主力后撤重新布防,才可力保太原无失!”

借着阎锡山的一首残诗,赵戴文兜了好大一个圈,才算说到正题。他对晋北战局早有看法,腹中也有应对之策,不过却是壮士断腕之举,如果不劝解的委婉些,阎锡山必然不会采纳。

阎锡山果然一愣,反问道“后撤?放弃平型关吗?让徐永昌撤到哪里?”

“不错,就是后撤,不过,不是放弃平型关,而是放弃大同!”赵戴文一语惊人。

“放弃大同!那怎么行?别的不管,这舆论视听、民心士气都交代不过去呀!”阎锡山即是军人,更是政客,考虑问题多从政治角度出发。

赵戴文接着解说道:“天镇、阳高既失,大同无险可守,城内只有李生达部之数千残兵,兵力有限,防守空虚,很难长期坚持。这种局面下大同已无死守之价值,与其在巷战中消耗我军兵力,不如主动退却再度构筑防线。”

阎锡山面无表情,犹豫难定,他知道赵戴文说得有理,但还是难下这个决心,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就这么拱手让给安**,实在是不甘心,不愿意。

“郭处长,大同方面可有最新战报?”

参谋处长郭宗汾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一向精明强干,深得阎锡山器重。他虽在旅途中,也将最新的战报整理得清清楚楚,阎锡山这一问,立刻就清楚地做出回答。

“报告阎总司令,根据前线最新情报,第四十五师一部已经抵达大同城下,城郊聚乐堡一带爆发小规模战斗,从敌人的调动速度来看,两日后就可展开全线进攻。”

阎锡山的脸色越发难看,他此时才反应过来,大同到底能守多久,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还得看安**如何考虑,如果高维岳和肖林执意强攻,大同估计也坚持不了两天。

明明守不住,不如撤早放弃以求主动,这就是赵戴文的打算。

“郭处长,次陇先生提出放弃大同,你是北方革命军的参谋处长,也发表一下意见吧。”

“百公,我赞成次陇先生的意见,战争应以机动灵活为上,我军撤出大同可以制敌于极先,大乱敌人的调动部署,然后集中兵力于繁峙一线,寻求与张作相的主力决战。”

郭宗汾说到这里停顿片刻,略一思索,又接着说道:“如此一来,我军就能在局部造成优势兵力,有望反败为胜,打退吉林军的进攻,到那个时候,大同方面的敌人就呈孤军深入的态势,不用我军进攻,他们自己就得灰溜溜地退出大同。”

“这样啊……敌人攻占大同后,如果继续向山西腹地进军怎么办?我军主力大都在京汉线和京绥线一带,太原非常空虚,如果被那个肖林再来一次包抄奇袭,咱们连老家都得丢了。”

大同可以放弃,太原却决不能放弃,多年积攒的瓶瓶罐罐都在那里,就算想搬也一时搬不走,被敌人一家伙砸个稀里哗啦,损失就大了。

“还有,如果放弃大同,就算最后战胜重新夺回来,造成的影响也难以挽回。蒋中正会怎么看?冯焕章会怎么看?会对各方下一步的行动造成什么影响?我晋绥军连保境安民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北伐革命!”

阎锡山最担心的还是两位盟友,晋绥军此时正在难处,全指望这两位盟友发兵相助,如果自己首先撑不住倒下,那也没法怪别人不来救命。

作为一方军政首脑,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

二七九章逼他下决心

阎锡山执掌山西以来,一向小心谨慎,没有必胜把握从不轻启战端。*。*无论别人打得多热闹,他总是奉行明哲保身的态度,以中立姿态静观其变,直到战局明朗才加入到胜利一方,从没因为站错队惹来麻烦。

这样行事虽然稳妥,但也有其负面影响。

每次军阀混战山西都在最后一刻参战,风险降低了,收益也跟着减少,从来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喝汤,根本抢不到最大的那块肥肉。苦心经营十几年,阎锡山至今也只拥有晋绥二省,比起张作霖、冯玉祥这种风光无限的暴发户,实在有太多的不甘和艳羡。

时间长了,阎锡山还落下一个‘见风使舵’的名声,在朝野之间风评不佳,因为缺乏一贯的政治纲领,其统治也难以彻底巩固,山西省内还存在不少针对他的反对力量。

随着实力的膨胀,阎锡山一直想改变这个局面,恰逢北伐战争爆发,让他看到了这个机会,相比日薄西山的北洋政fu,南方国民政fu无疑更加先进,更加得到民众的支持。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立刻看出北伐军必将取得这一战的胜利,统一全国是迟早的事情。

当次风云际会之时,正该他阎锡山大展宏图,所以才冒险全力一搏,以晋绥军充当了二次北伐的急先锋,倾山西全力进攻张作霖。

战争初起,阎锡山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以晋绥军、西北军、中央军加上桂系几方巨头,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安**政fu。只要几家盟友及时跟上,打败张作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前方敌人还未打败,自家联盟内部却出了乱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几家盟友一直没有及时出兵,只撇下阎锡山一家和张作霖拼命,以至于晋绥军先胜后败,眼看着就要被敌人打到老巢……

阎锡山闭目沉思良久。突然出声问道:“郭处长,西北军河南战事可有进展?”

仗打到这个份上,只凭晋绥军根本无法取胜,必须找几个帮手一起上,蒋介石刚刚复职,正在忙着安顿后方。可指望的只剩下冯玉祥的国民军。

“报告总司令。国民军自开封北上,在兰考一线被直鲁联军击败,杨虎城、常好仁所部溃不成军,又退回了黄河南岸。”

郭宗汾回答的小心翼翼,语调低沉,表情严肃,好像这一切都是他的错。晋绥军正在困窘之中。就盼着西北军赶来支援,冯玉祥却偏偏打了一个大败仗。

“耐球的,冯玉祥个老狐狸就是靠不住!”

阎锡山脱口骂出一句脏话,却仍是愤愤难平,胸腹间喘息不定,脑海中又浮现出张作霖发给他的通电。

“……惟最后一言必须为公尽忠告者,认敌作友,与虎谋皮。败固无幸,胜岂相容?至功首罪魁自有定论……”

用指节敲敲太阳穴。阎锡山心中一片懊悔:“与虎谋皮,与虎谋皮……冯玉祥是有名的倒戈将军。最擅长在背后捅刀子,自己怎会一时糊涂,相信他的承诺!”

对奉作战正在紧急关头,如果西北军及时北上,就可配合晋绥军抗衡奉张,保卫山西,进而迎接国民党中央军发动二次北伐,而取得最后胜利。

但可气的是,冯玉祥却在关键时刻玩起了两面三刀,将主力都留在后方,只派些杂牌部队顶在前面,两个月来豫北战场雷声大雨点小,西北军始终没能冲破直鲁联军的防线。

冯玉祥之所以这么做,有他自身的原因。

自从南口战败之后,冯玉祥损兵折将,几乎输光了本钱,幸好北伐战场爆发,他趁着这股东风再次崛起,抢下了陕甘、河南几省地盘,然后立刻将北伐抛在脑后,全力经营后方根基。

偏偏陕西、河南的形势非常复杂,地方实力派众多,豫西樊钟秀实力强劲,所部号称二十万大军,直系旧将靳云鹗手下也有十万人马,盘踞在豫南与湖北交界的地方,在加上陇东的黄德贵、韩有禄,陕南的吴新田,陕北的井岳秀等等地方军阀,豫陕两省还有大量的散兵、土匪、封建会道门和红枪会武装,拥城割据,散布四方。

冯玉祥调动主力孙良成、韩复渠等部队,半年多来一直忙于剿灭这些地方实力派,被阎锡山逼得急了,才派出杨虎城、常好仁几支杂牌部队北上支援晋绥军。这些部队战斗力低下,根本不是直鲁联军的对手,刚出开封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耐球的,拿咱们充炮灰……真不行了一拍两散,老子直接投降张作霖,掉转枪口打到西安去,有他冯焕章哭的时候!”阎锡山忍不住发起了牢骚,晋绥军主力尚在,还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不过他自己也清楚,所谓投降张作霖只是一句气话,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阵营转换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这一步。

仗打输了,就无法对等谈判,前几天他给张作霖发了一封求和电报,却犹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应。

哪怕真的想求和,也得在战场上打个漂亮仗,谈判桌上才能取得主动。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赵戴文又适时插话:“百川,求人不如求己,山西的安危不能放在冯玉祥、蒋中正身上。我还是那个意见,及时收缩兵力,主动放弃大同。”

“这个……”

阎锡山的眉头皱成一个川字,心中犹如刀绞般难受,苦思良久才缓缓说道:“放弃大同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决断,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阎锡山还在犹豫不定,肖林这边却在逼着他下决心。

安**兵不血刃占领天镇后,几乎未作停留就继续进兵,兵分两路踏入大同城郊。

大同地处盆地当中,周围基本无险可守,只有城东的聚乐堡、城西的高山堡可为拱卫犄角,李生达以这两堡为中心设置城防了外围阵地,高维岳和肖林随即各挑一堡分头攻打。

肖林选的是城东的聚乐堡,他并没有急着展开进攻,却让部队进行了一个短暂的休整。

从桦木沟包抄敌后以来,四十五师长途奔袭,竟日血战,一直没有好好休息,就像一只拉到极限的弹簧,全军上下都极其疲惫。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晋北重镇大同,还有城中近万守军,绿脚兵从未有过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想要取胜,就必须谨慎计划,精心准备。

肖林和高维岳经过商议,决定两军同时发起进攻,攻击时间定在后天上午9点。

四十五师扎下营盘,全军忙碌不停,协调辎重,配备兵力,补充给养弹药……只等准备就绪,就对聚乐堡发起进攻。

为了防止敌人趁着绿脚兵立足未稳出城袭击,四十五师先设下了防御阵地,挖掘两道散兵壕,外设鹿角铁丝网,清理射界,预置火力点,埋设地雷。炮兵在后,步兵在前,老兵备战,新军修筑工事营寨。

半天时间,防御阵型大致布好,肖林和几名将领一同出了指挥所,四处视察。军营前面是两道环形的散兵壕,前后设有砦门,中间留出大道,以便车辆人员通行。二团、三团、教导大队和其他师部直属部队分布四周,人喊马嘶,战旗飘扬。

经过不断的训练和战火的考验,又得到石醉六等人的指点,四十五师越来越接近正规部队,此处只是战时的临时阵地,却设置的可攻可守,周密完备。

马三儿四处张望着,满脸带笑说道:“依我看就不用这么费劲,给我们三团一个小时,保证拿下聚乐堡,咱们弟兄也享受一下慈禧太后的待遇。”

聚乐堡修筑于明代,周长三里三分,高三丈七尺,全堡呈‘日’字型,前为军营后为粮仓,当年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至此,曾在这里住过一晚。

“巧了,守聚乐堡的又是陈长捷的部队,晋绥军第九师二团。”参谋长苏民毅已将对面敌情研探清楚。

马三儿闻言大喜:“是这小子?好啊!以前大家一胜一败,算打了个平手,这次该分出胜负了。”

邵得彪摇了摇头道:“咱们和李生达是老对手了,几场打的都是硬仗,这支部队攻守都颇有章法,不能轻敌。”

绿脚兵不比别的军队,装备昂贵,待遇颇高,伤亡抚恤也极为优厚,损失太了总让邵得彪心疼不已。偏偏马三儿作战勇猛,打急眼了什么都不顾,所以邵得彪对他又特意提醒。

“大哥,有句话说得好,此什么(一时)彼什么(一时)的,反正这里不是宣化,咱们和第九军将近四万人马,李生达现在却只有几千人,他现在肯定躲在大同城里吓得发抖,只等咱们去抓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凄厉的呼啸,大家脸色一变,连忙纷纷卧倒。

“敌人炮击,注意隐蔽!”

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绿脚兵的阵地上腾起了片片火光。

“敌人,敌人上来了!晋绥军来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