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风-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事实上,夏国的绥州军力多骑军,一年得有五六次闯来石州和隰州劫掠,而石州和隰州的军力基本不敢应战,都是据城而守,眼睁睁的看着夏军劫掠乡村,所以造成了石州和隰州民生凋零,石州的人口本来有**万,如今也就剩了五六万,多数都是在了城堡之中。
陆七又问了晋国公的事情,永和县令本来迟疑不想言,但在陆七的淡然看视下,永和县令才说了晋国公在西北数州,说是不干涉治政,但实际上一直以戎边为名,大肆的番训乡军,而番训乡军的耗用自然都是地方耗了财力。
永和县令言,晋国公的番训乡军,肯定是要图谋不轨,番训过的乡军,随时都得听从晋国公的军令,刺史和县令根本不能了干涉,而且西北各州的官兵队正队副,很多都是晋国公职任的,朝廷只是掌握了县尉的职任,但事实上,县尉多数是被架空的。
与永和县令说过了话,陆七返回后不久,去了石州的商人也回来了,告诉石州那里没有什么乱象,两千镇军依旧驻扎在石州,唯一的异常,就是在离石县城,听说刺史在准备离开。
陆七耐心的等候着云锦东,他宁可被周国的大臣弹劾了贻误罪过,也不想送上门的等着被吃,必须拥有了全部战力,才能去接任了石州刺史。
在隰州一等就是十日,弄的隰州刺史看不下去了,亲自到了陆七的大营,问陆七为什么一直在了隰州不走,陆七很直白的告诉,他怕一去了石州,晋国公就会调走了两千镇军,所以他必须等候了另外一千离石军的到来,以求兵力足够抵御了夏国进袭。
隰州刺史一听理由可以,不再了多言,但回去后给朝廷上书告知了,他只是在尽职刺史的权责,并没有告陆七的黑状,而且他也犯不上惹了驸马爷。
又三日后,云锦东带着一千军抵达了隰州,陆七为将士们接风欢聚,次日,拔营奔了石州。
第32章霸石州
陆七率军离开隰州,进入了石州的平夷县地界,石州下辖五县,离石县为州治,还有定胡县,平夷县,方山县和临泉县,其中定胡县是石州的军事重地,西临黄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孟门关渡口,是防御夏国的关隘。
rì近黄昏,陆七抵达了离石县城,他没有进城,让云锦东代他进城去告知了现任刺史,他在城南门外驻扎,安然在城外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陆七带了二百兵进入了离石县城,至州衙见到了一众官员,与五十出头的刺史做了官印和公文,以及仓储等等交接,陆七在开封府,经过商人介绍,已然雇用了两位幕僚,相当于他的胥吏。
用了半天的时间才交接完毕,交卸了职任的老刺史,当天就拍屁股走人了,他早就接到了朝廷吏部的调离公文,巴巴的等了多rì才见到接任者,他临走时,善意的提醒陆七,石州内外都很麻烦,让陆七谨慎应对,陆七谢了,亲自送老刺史出了城。
既然是刺史了,陆七就不能住去了军营,但石州的情形复杂,却是需要了震慑,陆七又抽调了两队将士进入离石县,也就是除了骑营,其他四营各抽出百兵,一共四百兵进驻了州衙,五百歙州将士,成为了弩营。
周国的地方官制与唐国的不同,是刺史总理军政,而长史辅政,都尉掌军事,另外还有推官做为监察,简单说就象是了一个小朝廷,刺史权力最大,但却是受到属官的制衡。
回了州衙,陆七在州衙大堂的官案后落了座,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州衙官员,以及离石县的官员们,一起恭敬的拜见了刺史大人,陆七吩咐了摆座。
官员们分两边落座后,陆七看了一下,忽淡笑道:“是不是觉得了本军年少了些?”
官员们听了意外,年近四十的长史起礼道:“大人年轻有为,属下们是不会失礼的。”
陆七笑了笑,平和道:“本军与诸位,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本军的官职,众位也都知道了,本军认为,诸位应该能够明白了什么。”
众官员互相看看,都尉起礼道:“大人,属下是军人,听不懂,请大人直言。”
陆七点头,道:“好,本军直言。”
说完扫了一眼,道:“陛下让本军来了石州,主因是对石州的情形非常的不悦,石州是防御夏国的重地,可是多年来却是任由了夏军渡过了黄河肆虐,使得石州民生凋零,人口锐减,所以,陛下让本军来了石州。”
官员们互相看看,长史起礼道:“大人,防御黄河,主要是镇军的责任。”
“本军知道是镇军应该防御黄河,但是吾等身为了石州官员,让石州能够得到了安治,是不可推卸的本责。”陆七平和回应。
“大人是离石军节度使,带来了两千多将士,应该可以加强了黄河防御。”长史说道。
“说及本军的官职,本军应该解释一下,首先,本军的兵部侍郎官职,是陛下特意赐任的,并非是什么无权虚官,本军有权调整了石州的军事。”陆七平和说道。
都尉听了一皱眉,起礼道:“大人,属下并没有接到兵部的权知公文。”
“本军的兵部侍郎,就是御赐的活公文,陛下谕令本军全权掌管石州军政,如果各位抗命不行,本军就拿下了他,押去开封府交给了朝廷。”陆七冷言道。
“大人这么说有违朝廷法度,属下不敢苟同。”都尉立刻激烈的反对道。
“哦,吾听闻石州的官兵队正队副火长,有很多都是镇军调任的,你身为石州都尉,为什么却是要迁就了晋国公的命令。”陆七冷言质问。
都尉脸sè一变,挑眉道:“那与本将无关,是刺史大人接受的举荐,晋国公举荐的,都是有功将士,地方上不宜拒绝。”
“好个不宜拒绝,来人,将都尉拿下,送入大牢。”陆七威严发令。
衙外立刻冲进来十二个将士,有六人手托军弩的对准了石州都尉,都尉脸sè惊变,其他官员也都变了颜sè的起身,这真是一言不合,就用了军武手段。
“大人,刘都尉只是遵行朝廷法度,请大人能够理解。”长史忙起礼辩解道。
“拿下,押去大牢。”陆七冷声吩咐。
四个将士应声上前扣拿了都尉,都尉没有反抗,不过怒视陆七道:“你这是要专权造反。”
“本军是驸马都尉,是不是造反,自有朝廷定论,押走。”陆七冷声回应,将士押着都尉离开了大堂。
陆七冷脸扫了一眼,最后看了离石县尉,平和道:“张县尉,离石县的城门防务,暂由你接手。”
“是,属下领命。”三十出头的离石县尉,恭敬的接受了命令,都尉一被拿下,做县尉的比刺史的官小了很多。
陆七又扫了一眼,平和道:“各位,本军不希望再有第二个刘都尉出现,本军的命令不容违逆,你们若是不服,只能向了朝廷告诉,朝廷一rì没有回应,你们就得认可本军的命令,否则不要怨了本军的恶对。”
“是。”众官员只好屈服回应,一是慑于陆七的暴力手段,二是陆七的官职,确实存在了大权独揽的意义,三是有明白者,从陆七的话语中,猜度了陆七的率军接管石州,可能与晋国公有关了。
陆七点头,接下来与众官员一起离开州衙,命令了离石县的所有官兵在南城门外集结,城门暂时由离石军接管,但编制应该是一千的州衙官兵,却是只有七百,而且武备很是一般,兵员素质也有很多弱士。
陆七当场就进行了整编,原本的火长队正队副全部送去了离石军营,之后由离石军将士担当了领军,淘汰了弱者,整编成为了离石军营,也就是说,陆七军管了离石县,没有了官兵的存在。
在离石县安度了一夜,第二天陆七开始了整顿外围,带上长史和推官先去了平夷县,也是拿下了所有县尉以下的领军,换成了离石军将士领军,也是淘汰了弱者。
五rì后,陆七又开始募兵,号召各县各乡的武勇入军,以求能够保卫了家乡,恢复了石州的安宁,募兵令是下了,但应募者很少,有三百多人应募,一番考核后,只留下了九十七个。
陆七募兵的号召只是个由头,他知道石州很多的武勇都被晋国公给募去了,晋国公以番训乡军为理由,却是将武勇之士编入了正规军队,例如在石州的两千镇军,就有很多是石州的本地乡军。
基本接管了之后,陆七开始了大规模的训军,他抽调各县一半的城军集结到离石县外,热闹的进行整军训练,因为军饷和吃食不缺,被整顿了的官兵很快没有了抵触,周国的吏治虽然清明,但也避免不了官员的贪墨,尤其是边地,官员克扣和吃空饷是常事。
陆七在霸道接管石州之后,他给周皇帝写了上书,言明石州官兵被晋国公渗透的非常严重,官兵的空饷也占了四成之多,石州很多的武勇都被晋国公搜罗去了,而且石州的两千镇军,多年来一直纵容了夏国进袭石州劫掠,等等书了很多。
而对被拿下的刘都尉,陆七的解释是,刘都尉坚持朝廷法度,应该是位好官,但其克扣军饷和吃空饷也是事实,在事先探查清楚的前提下,才予以了拘押。
第33章谋战
陆七接管了石州二十日后,突然有镇守在孟门关的将士前来投靠,陆七先前以为,镇守黄河那里的晋国公所属镇军,会撂挑子的撤离,但一直的没有动静,如今却是有将士跑来了归属。
孟门关在定胡县地界,那里有黄河的古渡口,其东依巍巍吕梁山脉,西滨滚滚黄河,是控山带河的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防御住了孟门关一带,绥州的夏军很难越过黄河天险进袭了石州,当然,隆冬时节除外。
但偏偏绥州的夏军,每年都能够在收获的季节,渡过了黄河打秋风,说是夏军善战势大,可是绥州只驻扎了五千夏军,若是守御黄河的镇军能够出力,夏军就算能够强渡了黄河,也必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只能是晋国公故意的纵容夏军进袭,一是凸显西北防御的严峻,二是迫使石州人迁去太原府,成为晋国公能够轻易掌控的人口资源。
对于晋国公,陆七就是那么的猜度,而对突然前来的镇军投靠,陆七自然是不能了惊喜的相信,虽然他想过有那个可能,因为他给予石州官兵的待遇足够。
一共三十二位前来投靠的将士,在大堂内跪见了陆七,陆七扫了一下,见个个都是精壮之人,应该都是武勇之辈。
“你们怎么会来投靠了本军?”陆七问道。
“回大人,我们听说大人给予的军饷很足,而且大人训军要守御了石州,我们看不惯镇军将官的畏战,所以愿来为大人效力。”最前的一个校尉衣甲的将官,昂扬的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好,本军收下你们了。”
“谢大人。”三十二位将士一齐军礼。
“不过本军来了石州未久,不宜与晋国公发生了冲突,只能先委屈你们做为士兵,不过你们放心,过不了多久,本军会提拔你们的。”陆七平和说道。
“大人放心,我们不会有怨言的,只求真的能够为国出力。”校尉恭敬回应。
“好,来,都坐,本军与你们说说话。”陆七微笑说道。
*****
半时后,投靠的将士被带去了城外军营,而陆七却是吩咐了一声,大堂偏门走进一名士兵,那士兵看去普通,三十出头,恭敬的拜见了陆七。
“认识他们吗?”陆七温和问道。
“认识的,那个校尉高明义,是镇军里镇将的心腹,大人,他们这是来卧底的,只怕会有什么不利的。”士兵恭敬回答。
“有一个冒死的任务,你若是愿意去做,可得一千贯。”陆七平和道。
士兵一怔,恭敬道:“大人请说。”
“你渡过黄河去绥州,冒充是孟门关镇军使者。”陆七平和道。
士兵脸色一变,惊道:“去绥州?”
“是,你敢去吗?”陆七微笑道。
“去绥州做什么?”士兵有些紧张道。
“本军说了做使者。”陆七微笑道。
“做使者?做什么?”士兵紧张道。
“很简单,你冒充是镇军使者,去告诉绥州夏军,就说新来的石州刺史的所作所为,还要说镇军有很多将士被勾走了,镇军希望,夏军能够过河袭灭了新来的离石军,最好将大周驸马抓回了绥州。”陆七平和道。
士兵吃惊的看了陆七,道:“大人,这是要夏军来袭?”
陆七点头,士兵忙摇头,道:“不可以的,夏军很善战的。”
“本军只问你愿不愿意去做,去做,你的儿子可以得到了五百贯,你成功引来了夏军,本军再给你五百贯。”陆七平和说道。
士兵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大人既然不惧,属下愿意去一趟。”
陆七点头,道:“你去吧。”
士兵看了陆七,恭敬道:“大人,您可得准备好了才成。”
“放心吧,我会准备好的,但你要记住了,一定要说石州的军力因为集训,大半都驻扎在了南城门外,守城的也就三四百兵。”陆七平和道。
“是,属下明白的。”士兵恭敬回应,之后军礼,转身离开了大堂。
陆七舒了口气的后靠了椅背,神情淡然的看着大堂口,他用军管手段霸占了石州,已然有违了周国的规矩,而若想压制了罪责,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场胜仗,打一场胜仗,他才能够真正的在了石州立足。
那个士兵,是陆七通过其兄弟勾搭来的,陆七需要了解孟门关的镇军内情,通过勾搭来的镇军士兵,他基本获得了镇军的情况,而那个士兵,原本就是个摆渡船夫,所以应该能够独自夜渡去了绥州。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千贯对陆七而言不算什么巨财,可是对贫苦之人,就是百贯的酬劳,也足以了用生命去搏。
陆七开始了备战,他在洛阳军器监定制的弩箭,已然运来了四千支,而歙州军也带来了四千支弩箭,所以基本够一次战事的消耗,若是真的引敌成功,陆七依仗的就是弩箭主攻。
陆七下令南城门外的军营里开始挖壕沟,名为战地工训,他唤来几位将官秘密交待了一下,由将官负责督工,将官们领命去依照吩咐挖沟。
陆七又使了人去见折惟忠,请求折氏能够支援一下石州,府州就在石州北方,两地路距有五百里,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陆七求援折氏,事实上就是进一步的亲近,试探折氏能不能够使了人来,来不来就表明了态度。
第二天,陆七刚晨练完,忽守门将士入报,又来了十几个投靠的镇军将士,陆七听了微怔,随即又摇头,孟门关的镇军,何必玩了这种陷害游戏,原来陆七认为,镇军的投靠,主要是在造成一种罪名,罪名就是他陆天风挖了墙角,不知道是不是晋国公授意的。
陆七与小蝶去了州衙大堂,见到了十三位投靠的镇军将士,陆七在大堂案后坐下,接受了十三位投靠将士的拜见。
“各位请起。”陆七平和说道。
十三位将士直腰,最前的将士恭敬道:“谢大人肯收了我们。”
“各位能够来投,本军当然是愿意收了的,你们先去城外军营,日后本军会提拔你们。”陆七温和说着套话。
“谢大人。”将士军礼恭说,忽的军礼之手猛的外甩,一道寒光脱手奔了陆七。
陆七见了平静不惊,随手拿起了镇堂木在面前一挥,铛的一声击飞了寒光,但前面的将士一出手,后面的十二个将士却是猛的蜂拥前冲,一个个手多了寒锋短刃,这些人竟然是刺客。
立在陆七身左的小蝶一动,灵动的到了案左,抬手一指点向冲来的刺客胸前,那个刺客利刃暴划,不想竟然划空,忽一只手出现在眼前,一根手指按在了刺客的眉心,刺客闷声后仰,后面的刺客左移避开后倒的同伴,继而弹身暴刺,小蝶却是轻盈向前,眨眼就欺近了刺客,一根手指魔幻般按中了刺客眉心,刺客闷声摔去。
而陆七却是已然起身去了案右,迎上扑来的刺客,随意伸手一抓就扣了刺客握刃右手,接着一拳暴捣击中刺客面门,刺客惨叫后仰,后面扑来的刺客神情惊变,咬牙前扑,速度飞快的和身扑刺陆七,不想陆七一抬腿,凶狠的踢踹在了刺客下身,刺客嗷的一声飞起空中,陆七却是不理会的踏步向前。
夫妻俩一左一右,一暴虐一阴柔,举手抬足,一步杀一人,六步死了十二人,最后一齐立在了那个头领刺客面前。
“你们?”那个头领刺客抬手怯指,神情惊恐的如同见了鬼魅,小蝶身形一晃,一指点在了头领刺客的肋下,头领刺客应指倒在了地上。
“累了吧。”陆七转身扶了小蝶,关心柔问。
小蝶眼神明显流露了倦怠,点点头,陆七伸臂扶抱了她走离了大堂,同时大堂外和偏门奔进来五十名弩卫,默然抬走了尸体,那个头领刺客被带去了大牢受刑。
第34章夏军
有些刺肤的秋风,在滚滚黄河上刮过,夜色下,一艘由羊皮筏和木排组合而成的大扁船,载着十匹马和十二个人,悄然的渡过黄河,登上了定胡县的土地。
牵马上了岸,十个身穿皮甲,带刀背弓,有着夏国秃发特征的战士,分组奔入了石州,一时后有五人返回,大扁船上的一人肩膀,立着一只鹰,被放了出去。
一时后,在秋风中,滚滚黄河上出现了足有二百的大扁船,在晦暗的夜色下悄然驶向石州方向,大扁船载满了秃发特征的战士和马匹,陆续踏上了石州土地,马匹有两千之多,战士却是有数千之多。
两个在这一带守夜的周国士兵,惊恐的潜离去向了镇军报信,而登岸的夏国之军,很快的整军,却是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绥州的夏**司,竟然是倾巢出动的进袭了石州,其实以前也是这么进袭的,出动的少了,反而容易被留在了黄河之东。
五千步骑军浩浩荡荡的奔了离石县,同时也有先头的斥候骑马回报军情,在夏国的大军之中,那个陆七使去的士兵,与一个夏国战士共骑,他的眼睛流露着几分惶恐,内心里即害怕自身安危,也担心了那个豪气的刺史大人,会不会是引火烧身。
他五天前偷渡到了黄河西岸,很顺利的就被带见了夏国的番帅,其实他偷渡过河并非很难,而是经常为之,主要是走私一些商货,那也是镇军默许的,每次的盈利,他和同伙都得上交了九成,一成的所获,与同伙一分就很薄利了。
因为他是走私商,所以他冒充是镇军的使者,并没有让夏国番帅起疑,事实上他知道,石州有夏国的密探,石州的变化,夏国密探可以用信鹰传告,他的任务,就是告诉夏国番帅,石州的镇军与新来的刺史结了大仇,如果夏国之军进袭石州,孟门关的镇军会坐视由之。
另外,还告诉了夏国番帅,新来的刺史接管石州后,大肆的整训军力,誓言要防御了石州,让石州不再受夏军的劫掠,夏国番帅考虑了几日,才决定了进袭石州,当然,可能是向更上的大官请战过。
夏军的出战时间拿捏的很适宜,大军抵达离石县城时,也就是天色刚见亮,夏军番帅的作战经验很老道,既要能够奇袭,但也要避免了夜战,夜战容易中伏,对骑兵不利。
有了斥候的探路,回馈了一路无碍,夏军番帅的神情有了得意的冷笑,周国竟然派了个年轻人接管了石州,还是周国的驸马,周国皇帝这是唯亲而重用的,听说可能是为了对付太原府的晋国公,对夏国而言,当然希望那个晋国公能够一直的盘踞太原府,若是晋国公被灭了,周国朝廷在西北就有了战争主动权。
番帅扭头扫视了一下夜色下的石州,这里他来过了很多次,每次都只能做了过客,他也想占据了石州,进而打开了进据太原府的大门,据太原而虎视富饶的中原。
但是夏国之主却不想先进军了周国,而是想进据了南方地域,也就是河湟,进而巴蜀,北面则是想吞了府州一带,番帅却是明白,夏国的国力,难以了与周国对耗,只能借地利优势阻挡了周国的进攻,若是过黄河占据了太原一带,那夏军根本挡不住周国的反扑。
天渐渐亮了,番帅也看见了熟悉的离石县城,以及南城门外的一座木栅围成的大军营,番帅摇头,他从未攻下过石州的城池,而今日,那个愚蠢的年轻人,竟然将大部分的军力摆在了城外,看来可以进入城里观光了。
随着令下,夏国骑兵们的小半燃起了火把,点燃火把当然不是照明,而是为了引燃了火箭,骑兵们驭骑扑向了木栅军营,距离百米后,纷纷点燃火箭,然后驭骑奔向军营,射出了火箭。
密集的火箭掠过天空,落入了军营,军营里很快一片大乱,但随即军营的木栅里,射出了密集的弩箭,射出火箭的夏国骑兵,一个个兴奋的战意激昂,就等着军营里的敌人跑出来,成为了他们屠杀的羔羊。
兴奋的神情很快变成了惊乱,一只只射来的箭雨,准确而又冰寒的射入夏国骑兵的身体,几乎是箭无虚过,二百多的骑兵惨叫中招,他们临死的挣扎使得战马惊乱。
番帅脸色一变,敌人的武器明显是犀利的,他果断的下令冲锋,敌人只能射出二百只可怕的劲箭,也就说明了那种犀利的武器不多,夏国骑兵立刻勇悍的,挥舞着战刀纵马冲向了军营,但迎接的是四百多的准确弩箭。
一排弩箭之后,三百多的夏国骑兵中招,弩箭之后是一波箭雨飞洒,结果有二百多的夏国骑兵落马,随后汹涌的骑军冲破了木栅,但让夏国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