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风-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王鼻子一酸,咽声道:“父皇,儿臣也是想侍奉不离的。”

周皇帝伤感点头,过了一会儿神情才平静,道:“你去京兆府之前,父皇会调会州两万军,和西宁都督府的三万军力,都去了京兆府归你统策。”

纪王吃了一惊,道:“父皇调走河湟军力,那河湟怎么镇守?”

“陆天风是河西与北庭宣抚使,朕将河湟,兰州和会州,也归他宣抚。”周皇帝说道。

纪王明白点头,周皇帝又平和道:“河湟已然是打残了,人口流失的太多,朝廷没有财力去给养了河湟和防御吐蕃,更重要的是,京兆府过于了空虚,所以朕只能有所取舍,让陆天风去为朝廷分忧戎边。”

纪王点头,道:“这么说,过了年,陆天风也会回去了河西。”

“朕是那么打算的,但看陆天风的架势,似乎打算了在开封府久居。”周皇帝淡笑说道。

纪王听了,竟然点头道:“父皇若是不想陆天风离开,陆天风还真能够久居不厌,因为他一直都能够找到了事情去做。”

周皇帝一怔,随即淡然点头,道:“确实是个闲不住的人。”

纪王想了一下,道:“父皇,儿臣以前也想过,若是陆天风真的能够效仿了张议潮,那却是好事。”

“你认为陆天风会甘为了张议潮吗?”周皇帝温和道。

“儿臣知道不会,事实上陆天风也与儿臣探讨过,他说日后的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也会有很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愿对儿臣说些空话,儿臣听了,心里反而欣慰。”纪王轻语回答道。

周皇帝听了点头,道:“你的来信里,说过此事。”

纪王轻语道:“父皇,儿臣觉得,陆天风是很重情义的,所以儿臣也曾动过与他结义的念头,只是儿臣终究是皇子,需要顾虑了很多。”

周皇帝点头,道:“父皇说过,你与陆天风亲近,未必是好事,父皇不希望你与兄长,日后走向反目。”

纪王苦笑了,轻声道:“父皇,就是儿臣不与陆天风亲近,也会与兄长们有了嫌隙,所以儿臣,不愿刻意的疏远了陆天风。”

周皇帝默然,他身为皇帝,当然明白赋予儿子纪王重兵军权,以及帝都象征的京兆府留守,必然会让臣民有了敏感猜度,但大周内患深重,让他不得不重用了才十五岁的纪王,他很清楚,重用纪王事实上会害了纪王,日后很难避免了兄弟失和。

*****

周皇帝回到了皇宫,纪王在入宫后下车去给了母妃请安,事实上纪王若是有心争储,除了年少是弟弟的劣势,还有纪王不是皇后所出,而太子却是皇后所出,曹王是贵妃所出,曹王的母族姓范,曾经是已故宰相范质的女儿。

周皇帝是在文德殿下车的,一下车就看见了太子和曹王,他的眉头微皱了一下,事实上纪王是被他支使走的,他准知道太子或曹王会来见。

进入了文德殿,周皇帝坐在了龙案后,眼睛温和的看了太子和曹王,太子起礼道:“听说父皇出宫去了西风楼,却是惊了儿臣们,儿臣们担心父皇的安康。”

“朕无妨,是熙谨接了陆天风的请帖,来问朕该不该去,朕多年没有出宫,就出去散散心,你们不必担心。”周皇帝温和回应。

“父皇无妨就好,儿臣进言,父皇以后出行,望唤了太医相随。”太子关心道。

周皇帝欣慰点头,太子又道:“父皇,儿臣也想请教,父皇去西风楼,可有深意?”

“深意是有的,一是朕应该出去与臣民见一下,二是朕想加恩了陆天风,让臣民知道,陆天风与朝廷是亲近的。”周皇帝回答了太子的请教。

太子点头,曹王忽起礼道:“父皇,儿臣认为,陆天风在开封府的所为,未免过于的张扬,有树立威望之嫌。”

周皇帝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西部需要稳定,你不可在外妄言。”

“是,儿臣谨记。”曹王恭敬回应。

“你们兄弟若是无事,就退下吧,朕累了。”周皇帝温和道。

太子和曹王辞礼离开了,周皇帝后靠龙椅,闭目养神了片刻,忽睁眼喊唤,承旨班直应唤而入,周皇帝吩咐了一下,承旨班直领谕去找来了两个班直,都是曾经护送曹王的护卫。

周皇帝问了一下千阳县刺杀的细节,也问了纪王和曹王一路是否骑马,两个班直恭敬的一一实言回答,周皇帝了解后,打发走了班直。

班直一走,周皇帝的脸色立刻阴沉了,眼神流露了失望,两个儿子的出行细节,他当然没有过问,班直也不可能禀报了两位亲王是骑马还是坐车,但陆天风的西风楼之言,却是变相的阴了曹王一棒。

“传谕,赵卓尽职护主,升赵卓为马军司备身都虞侯,其他护主将士,各犒赏百贯,录事积功。”

周皇帝赐赏了护送西行的班直将士,而让他最为失望的不是曹王坐车,而是曹王竟然不会抓在笼络军心的机会,没有为尽职救护的赵卓请功,而曹王为什么没有为赵卓请功,主要因为了恼羞,次之是顾虑父皇会疑他图谋不轨,班直都是皇帝的近卫。

第130章荣归的人

周皇帝离开了西风楼,举楼如释重负,陆七更是心头一松,与周皇帝说话喝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乐趣可言,其实周皇帝也是一样,彼此都是在喝斗心酒。

周皇帝一走,客人们却是对陆七纷纷主动热情的道贺,与初来的心情完全掉了个,商业名望之士主动攀谈的寻求合作,背靠大树好乘凉,陆大将军若是与朝廷是亲和的,那走商的优势显然,最少能够有了军队护商。

其实这些商业名望之士,多数与勋贵有瓜葛,勋贵自己不明面营商,但亲人或是家奴,都会有参与了商业的,营商的利益是勋贵想要的,但尊贵的面子也是要维护的,所以就出现很多所谓的各行业龙头老爷,商人在周国的地位不高。

陆七微笑的应酬了一番,最后坐去了贡生那一桌,那位张洎也在,六个人起身给陆七见礼,陆七微笑的摆手让坐,他也坐了下来,伙计忙知机的送上了一杯葡萄酒。

陆七先扫看了五个贡生一下,五个贡生明显的惶恐不安,陆七一笑,道:“你们不必担心什么,我陆天风还不至于与你们斗气,回去都好好用功。”

“是,谢大将军。”贡生们纷纷起礼感激。

陆七微笑道:“你们也别指望什么,我能够照顾你们的,就是你们来西风楼吃饭,能够价廉了三成,你们的官途,还是靠了你们自己为好。”

贡生们纷纷点头回应,陆七微笑道:“好好吃喝吧,这一次的酒宴,没有吃好会后悔的。”

贡生们感动的点头,陆七扭头看了张洎,伸手取杯一举,张洎也取杯回应,两人喝了一口,陆七放下杯,微笑道:“张大人在江南任过什么官职?”

“下官原本是礼部员外郎,后为太子宾客。”张洎回答道。

陆七点头,讶道:“原来张大人与孟石大人同为过东主属臣。”

张洎点头,道:“下官与孟大人,都是当年前皇后择任提拔的,不过下官与孟大人相比,不受东主信任,东主一直觉得,下官有监视之嫌,但事实上,下官从未做过口舌之恶,结果却是东主嫌弃,国主不喜。”

陆七明白点头,知道张洎曾经是夹心菜,他举杯道:“以前的都过去了,我愿张大人能够有了好的开始。”

“谢大将军。”张洎举杯回应。

放下杯,陆七问道:“张大人,我打听个人,韦浩,大人知道吗?”

张洎一怔,道:“韦浩,下官知道的。”

“我在江南时,曾经在石埭县与韦浩有过一次交情,却是不知韦浩如今怎样了。”陆七平和说道。

“韦浩也来了大周,如今在大理寺职任司直,他在江南原本是大理司直,后来任职大理寺少卿。”张洎回答道。

陆七点头,韦浩果然被弄来了周国,张洎迟疑一下,又道:“大将军应该是不知道的,韦浩与下官不同,他是荣归。”

陆七点头,随即愕然看了张洎,道:“你说什么?荣归?”

张洎点头,道:“韦浩是荣归,据说原本是大周之臣。”

陆七听了吃惊,神情有了难以置信的看着张洎,张洎苦笑了,道:“大将军,下官知道后,也是难以置信的,韦浩在江南,可是深受了国主信任。”

陆七皱眉,道:“韦浩是大周之臣,他以前在江南,一直主抓的,就是剿灭过江潜伏的大周密探。”

“观人难知心,韦浩事实上却是大周潜伏江南的官员。”张洎平和道。

陆七点头,心里却是有些后怕,以前韦浩职任饶州长史,他出于谨慎没有倚重韦浩,当时一是饶州有王仲良可以倚重,二是他对韦浩心存顾虑,主要是韦浩是周氏势力,还深得李国主的信任,韦浩会是周国官探,可谓是潜伏够深。

“来自江南的官员,只有韦浩是荣归吗?”陆七很快平静问道。

“听说还有四位,有一位大将军肯定认识,就是在江南的工部侍郎赵大人,听说周军能够顺利渡过大江天险,赵侍郎有暗中策应之功。”张洎回答道。

陆七听了又是愕然,随即恍然的点头,赵侍郎在池州,确实有着很强的暗势力,那还是以前的赵县丞发展的,虽然赵县丞和牛县尉相继被杀,但赵侍郎在池州的暗势力,并没有遭到了破坏,这么看来,池州康化水军没有出动阻击周国大军渡江,应该是赵侍郎使了力,不是池州马刺史不敢了出兵。

“这么说,江南的赵侍郎,如今在大周也会是侍郎了。”陆七明知故问道。

“没有获得侍郎官位,而是工部员外郎,不过据说,赵侍郎的亲族,在江南也获得了军政官位,赵侍郎有个侄子,甚至成为了统领五千军的都虞侯。”张洎回答道。

陆七默然点头,取杯喝了一口,张洎也取杯喝了一口,放下杯,感叹道:“大将军,国主在治国上是很昏庸,但也确实是位仁君,国主离开江宁时,有万民出跪哭送,听说也有两位老臣悲愤自绝。”

陆七看了张洎,平和道:“江宁的万民哭送,就是仁君吗?”

张洎一怔,随即微低头道:“是下官失言。”

“你没有失言,江宁的万民是应该感激李国主,因为李国主给了江宁富足的生活,但江宁之外的数百万之民,却是怨恨李国主,因为江宁的繁华,是江宁之外的民脂民膏供养的,江宁城里,到处都是醉生梦死的达官勋贵,随处可见了高雅自居的书生文豪,江宁是李国主的天宫仙境,江宁之外却是饿殍遍野的人间地狱,兴一城,害一国。”陆七冷言说道,言语满是犀利的批判。

张洎愕然看了陆七,陆七看着他,又冷道:“怎么?认为我说的有错吗?那你应该是很久没有离开了江宁。”

张洎神情一黯,点头道:“下官是很久没有离开过江宁,但江宁的繁华,对下官而言,只有困顿。”

陆七一怔,随即点头,道:“在江宁任的若是闲职,确实会困苦,江宁是销金之地。”

张洎点头,不想陆七又道:“不过你来了开封府,也是会困顿的,最少是买不起居宅。”

张洎一怔,随即苦笑了,道:“下官能够保了性命,已然是大幸了。”

陆七笑了,道:“你字写的怎么样?”

张洎一怔,道:“下官的字还可以,却是不及大将军的字雄浑含势。”

“我是武将,自小的习字自然走了豪迈,我买了玉铺和瓷器铺,你若是擅长工笔字画,可以兼职一下。”陆七微笑说道。

张洎怔视了陆七,他实在有着不解,这位手握重兵,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事实上的河西之王,怎么会喜欢了商贾之道,身为官员和文人,本心里就轻视商人,商为贱业。

“谢大将军,下官可以试试。”张洎做出了决定,他来应请就是有了投附之心,既然东主重视商业,那就得投其所好。

*****

午后,十四小姐与母亲进入了皇宫,去潇湘阁求见了香荷公主,送上了夜光杯和十瓶葡萄酒,言明夜光杯是皇帝陛下御用过的,不能再让别人去用,陆尚书让交给香荷公主保存。

黄昏后,周皇帝驾临了潇湘院,接过女儿送上的夜光杯美酒,品酒之中,与女儿和湘妃温馨说话,次日,湘妃主动将夜光杯和葡萄酒,送去了皇帝随时能够御用的所在。

第131章进宫

西风楼开业后,因为了皇帝的捧场,加上西风楼使用夜光杯待客,使得登门的客人蜂拥而来,偏偏西风楼的价钱也合理,并不因为奇货可居而获取暴利,所以虽然生意好的不得了,却是没有落了什么骂名,而因为很多客人吃不上,却是带火了附近的其他酒楼或酒铺。

陆七也就是开业之日亲临,之后就不会去管,次日,他去拜望了前唐国太子,如今的安远县公,安远县公见了陆七,非常的激动愉悦,忙给陆七见礼,陆七却是阻止了,最后以兄弟相称的入内叙话。

叙了话,陆七才知道孟石已然去了北方任职县丞,而太子身边的所有护卫都被弄走了,只剩了两个太监,事实上就是成了一个囚徒,好在看守允许太监出去买物,所以太监去过清风居。

但陆七却是明白,那必然是周皇帝故意留的口子,一个能够牵罪了他的口子,只是周皇帝为了周国大局,目前只能宽容的对待陆天风。

陆七安抚了安远县公,告诉安远县公不要急盼着能够出门,等过了一年多,自然就会解除了幽禁,也告诉安远县公,周国没有必要会杀他。

有了陆天风的登门和安抚,神情明显憔悴的前唐国太子,却是恢复了几分雍容气度,也就是情绪有了稳定,恢复了长久养成的贵族气质。

拜会过了安远县公,陆七本打算次日去应付一下陇西郡公,不想来了承旨班直,给他送来了尚书官服,是周皇帝宣他去见,陆七次日就改为了进见周皇帝。

开封府的皇宫陆七去过多次,他在小蝶的帮助下,换上了袖子很大的官服,以及官帽,玉带和朝靴,之后坐车离开西晋郡公府,他若是骑马,那会成了人人瞩目的夸街。

轿车抵达了皇宫东门,陆七下车步行进入了皇宫,守外宫门的禁军却是认得陆七,恭敬的放行,陆七也算是轻车熟路的直接走去了垂拱殿,到了殿外,当值的班直入殿禀报,出来后,请陆七进去。

陆七走进了垂拱殿,一看除了龙案后的周皇帝,还有六位身穿紫色官服的大臣,分列两边的左二右四,他认识左侧的薛居正和赵普,在看的同时,步伐稳重的走了过去,立在殿中先向周皇帝起礼一拜,然后默然走到了左侧班位,在了赵普下首。

周皇帝和重臣对陆七的到来,只是容他礼见入班,之后继续了议事,所议之事无非是民生,军耗,匪患,可以说**裸的将周国的实际现状,让陆天风这个‘外人’听得,陆七以前就听过周国朝议,如今一听,却是知道周国的财政危机比上次严重多了。

“不能是做戏吧?周皇帝为什么让我知道周国的困窘。”陆七敏感的置疑。

半时后朝议散了,独留下了陆天风,陆七起礼道:“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周皇帝微笑点头,起身离了龙椅,陆天风明白的陪了周皇帝去散步,一直走入了后苑,周皇帝才平和道:“你是朕的女婿,平常时,朕喊你天风可好?”

“陛下亲和,是臣的荣幸,其实纪王殿下一直是喊臣的名字。”陆七微笑回答。

周皇帝扭头微笑的看了他一眼,回了头,散步道:“熙谨对你是极为的推崇,直接的告诉过朕,说与你在一起,感觉很温馨,感觉你就是兄长,他还起过念头,想与你结义。”

陆七听了意外,却是不知该怎么回应,谦虚会显得虚伪,认可又存了不敬,周皇帝却又道:“怎么?你认为熙谨的话,是天真?”

陆七摇头,道:“臣没有,臣知道纪王殿下是赤子之心,纪王殿下很智慧,宽容,臣与纪王殿下在一起,心头只有安宁。”

“那你觉得,熙谨适合为太子吗?”周皇帝平和问道,但问题却是惊心动魄。

“陛下之问,臣不好答。”陆七顿了一下,才回应道。

“说说无妨。”周皇帝温和道。

“臣觉得,纪王殿下不适合做太子,纪王殿下有一个弱点,就是仁厚。”陆七回答道,周皇帝既然挑起了立储话头,他不能畏缩的期期艾艾。

“仁厚不好吗?”周皇帝反问。

“纪王殿下若是长兄,仁厚就不是弱点,但纪王殿下是小弟,若是成为了皇帝,仁厚就会害了他。”陆七直言不讳。

周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才道:“你是说兄弟会失和。”

“臣是觉得,太子殿下和曹王殿下,很难服气了纪王殿下,两位年长殿下若是不服,或许会扩充了势力,而纪王殿下的仁厚,会造成一忍再忍的后果,所以臣觉得,陛下不宜弃长立幼。”陆七直白回答。

周皇帝默然散步,没有回应了陆七的言辞,陆七也默然随行,只是他的心里却是惊疑不定,难道周皇帝真的有心换了继承人?在他心里还是有些相信的,毕竟听说大周太子文弱,曹王又是个表鲜内空的家伙,而纪王在经历了西部磨砺之后,已然展现了很好的为君潜质。

“天风,京兆府留守沈轶伦上书请辞,自言与你有勾结之嫌,也为千阳县的刺杀愧罪,朕考虑沈轶伦年事已高,所以准了他的请辞,让他来开封府入政事堂。”周皇帝忽然道。

陆七听了愕然,道:“陛下,臣与京兆府留守没有瓜葛呀?”

“是沈轶伦自己找的罪过,你在京兆府西市买了商铺之后,沈轶伦的亲人也在西市买了商铺,所以他要避嫌的请辞。”周皇帝平和道。

陆七听了郁闷,暗自好气沈轶伦的无事生非,嘴上也好气道:“那位老大人日后若是来了京城,臣一定登门好生的亲近。”

这话说的有如了顽皮孩子,周皇帝听了为之微笑,轻松的走了十数步进入暖亭,驻足转身外望,道:“等过了年,朕让熙谨去为京兆府留守。”

陆七一怔,点头附和道:“纪王殿下能够胜任。”

周皇帝一笑,道:“朕还打算调了西宁都督府的三万禁军,和会州的两万军力,驻扎去了京兆府。”

陆七听了神情微变,立刻听出了不妙,果然,周皇帝又道:“天风,朕会职任你为河湟,会州,兰州和廓州的宣抚使。”

陆七听了却是没有什么惊喜,反而是有苦难言,周皇帝来这一手很让他意外,也再次领教了周皇帝的智慧,如今的河湟归于他统治,事实上是一种累赘,因为河湟被打残了,他接手河湟,必然得自河西调军。

“臣谢陛下信任。”陆七言不由衷的起礼回应。

“天风,朕调走西宁都督府和会州军力,事实上一半是为了熙谨的安危,朕不放心调了别的军力去驻扎京兆府。”周皇帝说道。

“是,臣明白的。”陆七回应。

“天风,你接手河湟之后,若是京兆府有危,朕希望你能够去救援。”周皇帝温和道。

“陛下放心,臣不会坐视了纪王殿下有危。”陆七毫不迟疑的回答道。

他这话大半是真,陆七是个重视亲情的人,他与纪王在一起,在心里确实有了纪王是弟弟的感觉,就像与石忠飞在一起久了,就有了兄弟感情,不过前提是,品性值得了陆七去亲近。

周皇帝却是微怔,继而看着亭外若有所思,陆七只能陪着沉默,良久,陆七忽温和道:“陛下,在亭口久立不好,去里面坐吧。”

周皇帝微笑点头,转身走入了亭里,暖亭里生有炭火,但没有太监和班直的存在,皇宫里的规矩,远见了皇帝与臣下散步,必须走离,因为皇帝散步时,往往在说国事。

第132章布局?

周皇帝坐下后,摆手让陆七也坐,陆七起礼一拜后才隔桌坐了。

“天风,你怎么看晋国公的不动?”周皇帝问道。

陆七一怔,怎么又扯去了晋国公?他回答道:“晋国公应该是不敢动。”

“晋国公是不敢动,而朕也不敢主动的起战。”周皇帝平和道。

陆七的肚里为之苦笑,如今的他,在周皇帝的眼中,应该与晋国公的区别不大,但周皇帝却是偏偏亲近的,与他讨论晋国公的不臣。

“天风,朕知道,你会觉得朕对付了晋国公之后,或许会对付了你。”周皇帝又道。

“陛下,臣不敢那么想。”陆七恭敬回答。

“你与晋国公是不同的,晋国公盘踞的是太原,太原那里几乎都是汉民,对大周的威胁深重,而河西和北庭,甚至河湟,几乎都是番族,朕心里很清楚,朝廷若是去接管,事实上很难获得了归治,所以朕考虑后,将河湟也归于你宣抚。”周皇帝说道。

“臣谢陛下信任。”陆七套话回应。

“天风,你可曾想过,晋国公在什么情形下会动?”周皇帝问道。

陆七一怔,想了一下,道:“臣觉得,除非是开封府过于空虚。”

“你就没有想过辽国和燕国吗?”周皇帝说道。

陆七一惊的看了周皇帝,道:“陛下是说,晋国公会与辽国或燕国勾结?”

周皇帝点头,道:“以前盘踞太原的刘氏,就曾经向辽国称臣借兵,虽然有折氏阻隔了太原与辽国的接壤,但晋国公若是有心借力了辽国或燕国,折氏就挡不住了北方的进袭。”

陆七点头,周皇帝又道:“天风,你曾经让辽国吃了大亏,如果晋国公主动的去与辽国勾结,辽国必然会答应了进犯大周。”

陆七点头,道:“陛下所虑,有很大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